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内巨大囊肿的94岁老人获得救治
年近94岁的沈老太自今年7月中旬有腹胀、低烧、食欲不振等症状,先后辗转几家医院住院治疗,被确诊为肝内巨大囊肿.因老人年事高且体质虚弱(体重不足40公斤),治疗风险很大,在几家医院均未得到有效救治.为此,老人的子女多处打听,他们来到北京友谊医院超声科咨询后,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带老人来到超声科求治.
-
我院医用高值耗材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和体会
近年来,随着医用耗材特别是医用高值耗材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用高值耗材在临床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在医院中的使用数量和支出比例也在逐年攀升.我院2011年医用高值耗材支出占到了医用耗材总支出的58.4%.医用高值耗材的使用和高精尖的医疗技术密不可分,具有种类繁多、价值高、技术含量高、治疗风险高、专业性强等特点.因此,如何对医用高值耗材进行科学的管理成为医院医用耗材管理部门关心的问题.我院从2009年起就开始对医用高值耗材管理进行全面信息化的改造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医用高值耗材信息化管理的背景我院是浙江大学附属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医院原有医用高值耗材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医用高值耗材采购、使用流程不够清晰,信息不够透明;二是医用高值耗材供应商的资质虽然经过临床医学工程部、医院招标小组、院务会的层层审批,供应商的资质和产品质量得到保证,但供应商的证件采用手工登记管理,不能及时了解供应商的注册证或授权是否过期,给证件查询和更新带来很大不便;三是医用高值耗材接收、领用、使用、结算都是手工登记操作,信息的不畅导致重复登记,耗费大量人力.同时由于书写潦草、随意性等原因,存在登记信息不规范、不完整的现象,给医用高值耗材的统计和事后溯源带来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对原有管理方式进行调整,而信息化管理把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引入到管理流程中,能大程度地提高管理效率.
-
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成因与控制
防御性医疗行为(defensive medicine)是指医务人员为了减少医疗风险,保护自我而实施的偏离规范化医疗服务准则的医疗行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有:采用从实际病情看并非必要的各种化验、检查及治疗手段;回避收治高危病人;回避高危手术及难度较大的特殊处理;带有推脱责任性质的转诊及会诊;隐瞒病情真相或其他相关措施;过度夸大病情及治疗风险等.近年来由于患者自我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医疗风险日益增高,致使防御性医疗行为已经普遍存在于医疗行为中,如果不加以控制,不仅会影响到医务人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更会影响到医疗技术、医疗服务水平、医疗管理质量的提高.因此,各级医疗管理部门,有责任对防御性医疗行为这一现象及其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不同频率电针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40~60岁为颈推病高发年龄段,70岁以后患病率约为90%[1]。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推病的发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疗法即可获得满意疗效,少数患者因神经、血管、脊髓受压症状进行性加重,或反复发作才需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风险大。本文采用不同频率电针治疗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规范静脉治疗保障患者安全——《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起草与编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静脉治疗领域新的理念、技术、方法、材质、用品、设备等不断涌现,逐渐显示出在挽救患者生命、促进患者康复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一项基本且应用为广泛的护理实践活动,并发展为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专业领域.为进一步规避静脉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升静脉治疗的实施效果,同时也是顺应静脉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2011年,卫生部决定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作为我国卫生行业标准首批制定的护理行业标准之一,从而加强我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的规范化管理.现将该标准的起草与编制过程介绍如下.
-
常规内毒素检测对降低血液透析治疗风险的临床价值
目的 建立血液透析用反渗水和透析液内毒素检测制度,探讨透析用反渗水和透析液内毒素的合理限值,降低血液透析治疗风险.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光度检测方法,即ATI动态试管仪定量法测定透析用反渗水和透析液内毒素含量. 结果 参照ISO标准,共检测15家医院的透析室,其中14家反渗水内毒素< 0.25EU/ml,合格率为93.3%.8家透析液内毒素<0.50EU/ml,合格率为53.3%.整改后反渗水及透析液合格率达100%.结论 加强对透析过程各环节持续质量控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提高透析质量,降低血液透析治疗风险是非常有帮助的.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放射治疗新靶点的研究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很剧烈的疼痛,往往久治不愈,严重地影响患者进食及生活.无明确原因且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者均属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报道其发病率约8/100 000,50~60岁为高发年龄.目前放射治疗是比较好的治疗方式,治疗风险小,疗效高,远优于其他的治疗方式.但是由于常规需要高磁场磁共振成像,限制了放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发展,本研究为单纯应用CT定位就可以找到理想的靶点提供理论根据.
-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关于糖尿病前期的争论
“血糖异常是否被过度诊断?”不知道您是否想过这个问题.近期,一篇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文章(The epidemic of pre-diabetes:the medicine and the politics),通过探讨糖尿病前期作为一种分类或医学诊断的证据和价值,指出现有的糖尿病前期定义既存在不必要的过度治疗风险,同时会带给医疗系统过重的负担.
-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获益与问题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对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的糖尿病患者,外源性胰岛素对于其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防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胰岛素制剂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胰岛素治疗在临床获益的同时伴随着治疗风险的出现,胰岛素使用时机的选择、剂型剂量的确定以及胰岛素使用所带来的相关问题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胰岛素的发展历程20世纪20年代多伦多总医院开启了人类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时代.早期胰岛素从动物胰腺中提取,易产生过敏反应、耐药、高血糖和低血糖反复发生以及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并且不同批次间效价变异大.
-
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观察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情凶险,一般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较差,急诊手术治疗风险大.如伴其他系统疾病者,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而治疗难度很大.我科自2001年5月~2005年12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206例,其中静脉曲张性大出血80例,非静脉曲张性大出血126例.
-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短程放疗的研究进展
直肠癌是国内外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为直肠癌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直肠癌患者在就诊时以中晚期患者居多,其中T3占30~40%,T4占20~25%[1],单纯手术治疗风险及复发率较高。目前以术前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ME)已成为T3、T4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直肠癌术前放疗主要采用两种模式,即短程放疗和长程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本文就直肠癌术前短程放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老龄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经皮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高龄人群常见的心脏疾患.包括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其治疗策略概括为内科保守性治疗及介入或手术侵入性治疗.药物治疗在老龄患者可出现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肝肾功能损害、意识状态改变等药物副作用.对于48h内心绞痛症状恶化或持续胸痛超过20min,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室速,心电图动态的ST段改变,心肌标记物升高的患者,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和死亡,早期介入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手段[1].由于老龄患者常合并多种疾患、各种脏器储备功能下降,而且老龄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弥漫而严重,心肌缺血面积大,再血管化治疗风险高,因此,对于老龄ACS患者进行早期介入治疗是一种挑战.
-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伴急性肺不张的纤维支气管镜急诊治疗效果研究
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既往多应用于呼吸道疾病的诊断;近年在急诊危重病领域中的治疗受到重视[1-3].特别是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SOPI)患者常发生肺不张,使病情急剧恶化,内科常规治疗效果差;进行纤支镜检查治疗又可能加重低氧血症或出现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特别是急诊床边纤支镜的检查治疗风险更大、难度更高.因此,常被列为纤支镜的禁忌证[1],但不及时采取积极措施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我们自1994年4月至2004年4月进行床边急诊纤支镜治疗SOPI伴发急性肺不张患者18例,效果良好.
-
内镜黏膜下病变剥离术的系统护理探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y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以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为基础的一种新的治疗消化道早期恶性肿瘤和较大的良性病变的微创技术,可以完整的切除病变组织,明显降低肿瘤的残留和复发率,且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避免了传统手术治疗风险,成为治疗胃肠道早期病变的有效手段[1].
-
影响骨肉瘤预后因素的探讨
骨肉瘤是原发于骨的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20年前即使采取截肢等破坏性的手术,其生存机会从未超过20%[1].自新辅助化疗、手术、辅助化疗应用于骨肉瘤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70%~80%[2].但是其中的强化化疗也使患者发生毒副作用的风险增大,而且患者所能承受的治疗风险是有限的,因此,有必要对影响骨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使得治疗高危患者时存在的危险性降到低限度,而将那些分化比较好的患者的治疗尽量简单化,从而减少合并症的发生,既达到了治疗个体化的目的,又达到治愈和缓解的目的.本文将对影响骨肉瘤预后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综述,进而对骨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借鉴.
-
神经电生理技术在颈椎退变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神经电生理技术(electrophysiological techniques)应用于颈椎退变性疾病(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s)的诊治已有较长的历史,其在该类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术中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肯定[1~3]。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工作节奏与压力的不断加重,颈椎退变性疾病逐渐呈现出发病率高、分布范围广等特点[4],需要诊疗的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进一步提高诊断效率、精准定位病变部位、减少误诊率、降低手术治疗风险、提高治疗效果等已成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近端刺激技术(proximal stimulation)、脊髓功能区定位技术(spinal cord mapping)、定量肌电图技术(decomposition-based quantitative electromyography,DQEMG)等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原有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电生理技术在定位颈脊髓或神经根具体损伤部位,选择颈椎手术时机,减少术中医源性损伤以及预测或评估治疗有效性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笔者就神经电生理技术在颈椎退变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总结如下。
-
肩胛下经胸前路椎体切除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中上段胸椎陈旧性骨折
中上胸椎骨折在脊柱骨折中较少见,多见于高能量损伤.中上胸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由于前方压迫及后凸畸形使脊髓受压,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手术治疗风险及难度较大.自2007年3月至2011年11月,我们收治5例中上胸椎陈旧性骨折患者,采用肩胛下经胸前路椎体切除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 ASO)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是外周动脉疾病(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造成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可导致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端溃疡和肢体坏疽,且该病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风险大,致残率及致死率高。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的趋势,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到15%~33.8%[1,2]。对于PAD的治疗,目前有较多的方法。选择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致残率、致死率,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现将该病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活胎阴道B超引导下灭胎成功1例
自然情况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较少见,发生率为1/2 500~1/5 000[1],占所有输卵管妊娠的2%~4%.虽然异位妊娠病死率从1880年的72%~90%显著降至1990年的0.14%,但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胚胎绒毛对病灶局部肌层及血管侵蚀,常引起大出血,其病死率依旧徘徊于2%~2.5%[2].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开展,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发生率增加,传统治疗是宫角切除或子宫部分切除,生育能力受到较大影响.对这些患者行保守治疗风险较大.2004年12月,我中心为1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活胎患者进行阴道B超引导下灭胎术,并局部与全身注射甲氨蝶呤(MTX),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
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动脉瘤是动脉管壁的先天或后天异常所引起的病理改变,表现为动脉扩张或膨出.动脉瘤只增大而不缩小,只会破裂而不能自愈,尤其是治疗风险很大的颈动脉瘤(向咽部破裂者,患者会立即窒息死亡)或夹层动脉瘤(破裂至心包和胸腔者则难以得救),谁得了它,均自然而然地想得到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