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早期及同期手术临床分析
2008年8月~2010年8月采用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修补同期手术治疗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52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20~50岁,平均35岁;额颞部颅骨缺损22例,颞部颅骨缺损10例,颞顶颅骨缺损12例,额部颅骨缺损8例;头皮测量颅骨缺损直径3~15cm.
-
超声误诊三房心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
患儿女,13岁.以"三房心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及房间隔缺损"入院诊治.超声提示:混合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24 mm,左房内可探及膜片样回声将左房分为真房和副房,膜片上有直径10mm的孔,左侧肺静脉汇入真房,右侧肺静脉汇入右房.查体见发育差,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见:右肺上静脉、下静脉开口于右房,上静脉、左肺下静脉开口于左房;房间隔上份回声中断10 mm;右房内可探及回声较强的界嵴(图1).超声诊断: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术中所见:右房内靠近房顶和上腔静脉可探及厚的肌性片状突起,突起下缘距离下腔静脉20 mm,房间隔起于冠状静脉窦,向上止于房顶,中央有10 mm缺损,右肺静脉为上、中、下三支,分别开口于右房,左上、左下肺静脉开口于左房.
-
超声心动图诊断高龄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分继发孔和原发孔,以继发孔为常见,约占95%[1].缺损直径10~40mm左右,可合并肺静脉畸形引流,肺动脉狭窄,心内膜垫缺损等.本病若不治疗,缺损小者可寿至50岁以上.缺损较大者,后发生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
-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经胸超声监测
一、资料与方法选取2002-2004年我院确诊的Ⅱ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3.5~45岁,平均(15.3±7.6)岁.房间隔缺损直径16~34mm,平均(21.2±6.5)mm,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器直径一般选用比房间隔缺损测值大3~5 mm.
-
应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一例
患者,男,28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两年,劳累后心慌1年"来我院就诊.查体:体重66 kg,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未扪及震颤.心电图正常;胸片示双肺血增多,心脏不大,心胸比(C/T值)0.44;超声心电图诊断为"室间隔缺损(膜周部),缺损直径5 mm,上缘距主动脉瓣3 mm",未提示主动脉窦瘤存在.
-
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直径与所用封堵伞关系的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已行经导管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患者相关资料,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ASD直径与所用封堵伞伞腰直径的关系,以助介入治疗中封堵伞大小的选择。
方法:山东省立医院小儿心脏科行ASD介入治疗且资料完整的患者205例,所有患者均行TTE测量ASD直径。将205例患者,按照ASD大径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5 mm≤ASD直径<12 mm)65例、B组(12 mm≤ASD直径<20 mm)76例,C组(ASD直径≥20 mm)64例。统计分析经评价判断手术成功的患者相关资料;连续变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分类变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比研究不同组中TTE测量ASD直径与所用封堵伞伞腰之间的关系。 -
超声心动图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分析已行经导管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作用,以及TTE测量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直径与所用封堵伞放置前后伞腰直径的关系。
-
影响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肺动脉压力的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肺动脉压力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4至2011-01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6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全部患者接受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压力,并完成封堵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房缺直径、心胸比值、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并按缺损直径和年龄分组。 -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1.资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2003年3月至2005年5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 )患者68例,年龄14.0~51.0岁,平均(21.6±10.7)岁.其中膜周靠近隔瓣(膜周流入部)32例,30例合并膜部瘤;膜周靠近肺动脉瓣(膜周流出部)13例,膜部靠近室上嵴23例;经胸超声测量缺损直径3.3~14.0 mm,平均(4.7±1.1)mm,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2)方法:按<先天性心脏病导管介入治疗指南>封堵VSD,术后处理及随访.术中采用经胸超声监测,计量资料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处理.
-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室间隔缺损一例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胸超声心动描记术(TTE)检查的8例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3~38(12.4)岁.TTE检查的缺损直径大小为4~13mm,4例有膜部瘤形成.造影测定缺损直径为4.6~14.1(7.8±3.0)mm.封堵器:北京华医圣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双盘状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并左肺缺如2例
例1 男,7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伴发绀.查体:口唇发绀,杵状指(趾).气管左偏,左侧胸廓凹陷,呼吸音弱,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4/Ⅵ级全收缩期粗糙杂音,P2减弱.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X线胸片见纵隔左移,左肺呈高密度阴影.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左侧支气管.1993年8月行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术中见心脏左移,左肺缺如,右肺高度膨胀疝入左侧胸腔;肺动脉瓣缺如,瓣环狭窄(直径10mm),主肺动脉扩张(直径35mm)直接延伸为右肺动脉,室间隔缺损直径20mm,为嵴下型,主动脉骑跨50%,右室流出道肌型狭窄.术后无缺氧征,第10天出院.随访5年,病儿无发绀,发育正常,心功能Ⅰ级.
-
组织工程肋骨修复胸壁巨大缺损1例
胸壁常因肿瘤、感染和创伤等原因发生大面积缺损,迄今尚无理想的硬性胸廓修复材料。2000年5月,我们对1例巨大复发性左前胸壁瘤样纤维组织增殖症(韧带状瘤)施行全层胸壁切除后,用组织工程肋骨修复获得成功。 病人女,25岁。发现左乳下缘固定包块3年。先后2次手术切除,但均在术后短期内复发且进行性增大。本次入院时包块已增至18?cm×18?cm×18?cm大小,坚硬,固定于前胸壁,侵及左乳房和皮肤。CT显示包块向深层侵及肋骨、胸膜并突向胸腔内紧贴左上肺和心包。手术切除胸壁全层和第5~9肋骨前段,全层胸壁缺损直径约20?cm。在左膈后1/3部做弧形切开,将后缘与膈肌前部缝合,形成一新的平直左膈;将前缘
-
莫雷西嗪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一例
患儿女,4岁.1999年11月因"发现心脏杂音,咳嗽气促5个月"首次就诊我院.入院后超声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膜周室间隔缺损(简称室缺),缺损直径11 mm.肺动脉高压,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房室高度扩大.心脏X线示:C/T= 0.60.心电图:窦性心律,右室肥厚.在全麻体外循环下经右房切口行室缺修补,卵圆孔缝合,三尖瓣成形术.术后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显著扩大,心室水平少量残余分流,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2周后病情稳定,口服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后出院.
-
颈部巨大囊实性畸胎瘤一例
患儿女,8个月.第二胎足月顺产,出生即被发现右颈部肿物约8 cm×7 cm×6 cm,转颈及呼吸未见明显影响,初步诊断为颈部畸胎瘤.心脏超声提示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3mm)当时考虑患儿年龄太小,营养不良,房间隔缺损,手术风险大,未行治疗.
-
钛网修补颅骨缺损16例体会
开颅手术时,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因脑肿胀或其他原因,有时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来挽救病人的生命,造成的颅骨缺损多需二期手术进行修补.颅骨缺损直径大于3 cm者即需行颅骨修补.尽早行颅骨修补可终止或逆转颅骨缺损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笔者于2001年3月~2004年5月应用钛网修补颅骨缺损1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
第二届中国国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暨手术演示学术会议要点集萃(二)
5膜部室缺的病人选择及操作技术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徐仲英教授认为,VSD封堵术成为目前发展快的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他着重探讨了动静脉轨道建立的技巧、合并巨大膜部瘤病例的处理和小VSD封堵适应证的掌握及技术特点等问题.他介绍说,轨道建立包括找VSD左室面开口、导丝上肺动脉、圈套器抓取3个步骤.一般来说,缺损直径越大且不合并膜部瘤的病例,导丝、导管容易通过VSD;缺损较小或合并膜部瘤右室面多发小孔的病例,导丝往往不容易寻找和通过VSD.
-
1例巨型脐膨出新生儿的围手术期护理
脐膨出是先天性腹壁发育畸形,约5 000个~10 000个新生儿中有1例,它是由于在胚胎发育期间受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发育成腹前壁的4个褶在脐部未完全融合,内脏未回纳腹腔而形成[1].腹壁缺损大小不等,直径多在6 cm~10 cm,通常把缺损直径大于6 cm者称巨型脐膨出.我科于2004年11月17日为1例巨型脐膨出新生儿实施修补手术.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精心护理,患儿病情稳定,伤口Ⅰ期愈合,择期行Ⅱ期手术.现将有关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
纳米纤维素蛋白和脱细胞基质修复口腔黏膜
背景:口腔黏膜的敏感性和分泌黏液的功能等增加了口腔软组织修复难度,患者修复后其形态和功能难以达到预期的修复效果。纳米纤维素蛋白主要由甘氨酸、丙氨酸以及丝氨酸等组成,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但是,目前临床上对于纳米纤维素蛋白和脱细胞基质在口腔黏膜修复中效果效果比较研究较少,且临床上对于两种材料修复效果尚存在较大争议。
目的:观察纳米纤维素蛋白和脱细胞基质在口腔黏膜修复中的应用,比较两种不同修复材料的效果。
方法:建立缺口黏膜缺损模型大鼠,建模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大鼠采用凡士林油修复,纳米纤维素蛋白组大鼠采用纳米纤维素蛋白修复,牛脱细胞基质组采用牛皮肤组织脱细胞基质修复,人脱细胞基质组则利用人皮肤组织脱细胞基质修复。各组大鼠进行2个月观察,比较不同材料下大鼠口腔黏膜中的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①口腔黏膜缺损直径:采用游标卡尺对4组口腔黏膜修复进行测量,各组大鼠术后1 d口腔黏膜缺损直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纳米纤维素蛋白组大鼠术后3,5,7 d口腔黏膜缺损直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牛脱细胞基质组和人脱细胞基质组在术后5,7 d口腔黏膜缺损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口腔黏膜组织形态: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显示,纳米纤维素蛋白组、牛脱细胞基质组和人脱细胞基质组在术后1,3,5,7周口腔黏膜缺损部分新生组织中毛细血管内皮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纳米纤维素蛋白组、牛脱细胞基质组和人脱细胞基质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纳米纤维素蛋白组术后21 d新生上皮较厚,排列比较紧密;牛脱细胞基质组术后21 d缺损部位修复良好,新生上皮存在,炎性细胞减少;人脱细胞基质组存在明显炎性细胞,存在新生上皮组织,厚度一般;对照组修复21 d后炎性细胞较多,上皮组织较薄。③结果说明,纳米纤维素蛋白材料和脱细胞基质能促进口腔黏膜上皮增生,加快创面愈合。 -
采用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室间隔缺损自发闭合11例临床分析
室间隔缺损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的类型,约占25%~30%,部分病例在婴幼儿时期缺损直径可逐渐减小甚至自发闭合.本文作者采用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室间隔缺损自发闭合11例,现报道如下.
-
成人非创伤性膈疝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因反复间断性,心悸、胸闷等症状两年,近一个月渐近性加重来门诊就医;查体:体型肥胖,体重指数约:30,左侧胸腔叩诊呈实音,听诊:可闻及肠鸣,无外伤史,胸部CR片:左肺大片致密影,其内伴有气体影)胸腔内含有液气面或积气肠管蜂窝状影像,而且这种影像胸腹腔相连续纵隔向健侧移位;提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包裹性)并肺部感染可能;CT平扫:胸腔软组织影内可见肠管影,提示左侧膈疝可能性大,血常规:WBC:15.62×109/L,N:83.6%.腹部平片:左侧膈肌抬高,余未见明显异常;B超:胸腔内有扩张的肠管和频繁的蠕动;由于病人拒绝做钡餐及胃镜侵入性检查;随经腹手术, 膈顶部行肠管减压后术中所见:空肠、回肠及横结肠无明显扩张,胃、脾及肠管疝入胸腔,膈顶部偏后外侧膈肌缺损直径约7 cm.行疝内容物回纳,膈肌修补,腹腔引流术.术后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