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分析二例
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granula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G-ALL)是一种少见的ALL亚型,细胞质中可见较多的粗大颗粒.形态上极易与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及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LGLL)相混淆.我院在近期诊断2例G-ALL,现报告和结合文献讨论,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及提高诊断水平.
-
HLA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粒细胞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易感性的关联分析
HLA基因在个体差异中是控制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决定疾病易感性的重要基因.大量的研究表明,HLA基因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发病密切相关[1~3],并在不同的人种和区域中存在差异.找出这种关联及差异的遗传因素,对于确定致病基因,明确致病机制都非常重要.本文就CML和ALL患者与HLA基因分布频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标志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现代分型策略及治疗模式是,首先在初诊时,将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即MICM)检测结果与一些临床指征相结合,将患儿初步划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三级危险度.
-
应重视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危险度评估与分级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异质性明显的恶性肿瘤,来源于不同恶性克隆的成人ALL的生物学特征、治疗效果与预后差异很大.随着血液学研究的进展,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可以弥补ALL的FAB分型不足,提高了ALL诊断分型的正确性,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19例婴儿白血病报道并文献复习
婴儿白血病(infant acute leukemia,IAL)是指诊断时年龄在1岁以内的白血病,是一种罕见疾病,婴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nfant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IALL)仅占儿童急淋白血病的2.5%-5%,而婴儿急性髓系白血病(infant acutemyeloid leukemia,IAML)则占儿童急非淋白血病的6%-14%[1].
-
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进展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为T系前体细胞恶性转化所致的一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与B前体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 precursor ALL,BCP-ALL)在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相关信号传导路径异常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为两组ALL总体预后不同的重要原因,也是临床上制定治疗策略、合理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考虑因素.本文就儿童T-ALL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大剂量甲氨蝶呤致急性肾功能不全一例
患儿男,8岁,因出现发热,面色苍白、全身骨痛,经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B细胞型.并按欧洲协作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方案(BFM-2002)进行化疗,顺利完成诱导及巩固治疗,骨髓检查示完全缓解,血常规、心、肝、肾功能检查正常.遂开始进行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按3 g/m2计算,患儿体重24 kg,体表面积1.0 m2,甲氨蝶呤(MTX)实际用量为3 g.同时常规进行水化、碱化.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糖尿病一例
患儿女,13岁.主因"发热头晕伴纳差,乏力皮肤瘀斑7 d"于2002年6月7日入院.患儿无糖尿病家族史及既往糖尿病史.体检:贫血貌,肝大,浅表淋巴结轻度增大.血象示原+幼淋为8%;骨髓象示原+幼淋为86%;单抗示普通B淋巴细胞表型.故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ALL).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的研究进展
采用联合化疗以来,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预后大为改观.上世纪60年代的研究证实,约65%的白血病患儿在缓解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血病,从而导致全身复发[1-2].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治疗效应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简称急淋)对化疗高度敏感,绝大多数患儿经诱导治疗后可完全缓解,大部分患儿终得以治愈.然而,20%~30%的缓解患儿随后又复发,并死于复发.
-
长期无病生存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主观生活质量研究
目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5年无病生存率已达80%左右,治疗后长期无病生存的ALL患儿逐渐增多[1].本研究对长期无病生存ALL患儿的主观生活质量进行了评估,了解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早期予以干预调整.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2A/PBX1融合基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白血病是儿童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约占70%.t(1;19)(q23;p13)是小儿ALL较常见的染色体易位之一,大约可在3%~5%的B细胞ALL患儿中发生,此易位涉及1号染色体上的前B白血病1(pre-B leukemia 1,PBX1)基因和第19号染色体上的免疫球蛋白增强子结合因子(immunoglobulin enhancer binding factor,E2A)基因,在衍生19号染色体上形成E2A/PBX1融合基因.我们利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研究我院ALL患儿中此易位的发生率,并初步探讨患儿的临床特征.
-
p73mRNA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p73基因是p53基因家族的一个新成员[1],所编码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上都与p53相似.已有研究表明,p73基因在原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存在较高的阴性表达[2 ].我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p73mRNA在小儿ALL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影响预后的高危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
C反应蛋白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发热原因鉴别中的意义
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 替尼泊苷(鬼臼噻吩甙,tenoposide,VM26)是当前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的主要加强治疗方案之一[1].Ara-C有易致发热的副作用[2].故用该方案化疗后,患儿常会出现发热,这可能与Ara-C的药物热有关,也可能与骨髓抑制免疫力低下继发感染有关[1].本研究通过对经Ara-C化疗后发热的83例次ALL患儿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发热持续时间及临床治疗反应的观察,对发热的可能原因进行判断并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
-
不同首剂量四氢叶酸钙对氨甲喋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作用的影响
强烈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当前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定期大剂量氨甲蝶呤(high dose methotrexate,HD-MTX)化疗是预防髓外白血病的重要组成部分[1,2].但此方案对正常人体组织损害较大,故用药开始36 h后给予四氢叶酸钙(Calcium folinate, CF)解救正常组织[1,2].对标准危险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tandard risk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SR-ALL)患儿行HD-MTX化疗后首剂CF剂量为30 mg/m2或15 mg/m2,以后为15 mg/m2每6小时1次,共6~8次[1,2].并根据血MTX药物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次数直至血MTX<0.1 μmol/L(为无毒浓度)[2].我们对不同首剂量的两组病例的临床副作用及CF解救总量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在不增加临床毒副作用的前提下,使化疗方案更合理.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诊断及分型(一)ALL基本诊断依据1.临床症状、体征:有发热、苍白、乏力、出血、骨关节疼痛,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浸润灶表现.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技术方案
微小残留病(MRD)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经过治疗,并按目前所确定的疗效标准(骨髓中原始或幼稚肿瘤细胞在5%以下,患者的病情完全控制)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状态后,体内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是ALL的重要的独立预后指标[1],已经证实患儿体内的MRD水平在ALL的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和复发监测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净化移植物等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家国外先进治疗组采用MRD水平进行儿童ALL的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8].目前国内外儿童白血病协作组已经将MRD的检测作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评价指标之一,以诱导治疗早期、结束时MRD水平进行危险度分层,将调整治疗纳入到治疗方案中[9-10],在获得大的疗效同时减少化疗药物的毒性,对易复发的患儿予以强化治疗,提高患儿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
-
儿科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三)
主要研究内容的表示方法大致可分为高度概括和相对具体两种.以上这几个短语可以说是高度概括.而例四中的"Clinical impact of corticosteroid-induced adrenal suppression during treatment f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则是相对具体的描述.作者究竟要选择哪一种表示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些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很难用少数几个词表达出,有些则比较容易.我个人认为,在使整个文题的字数不超过一般要求(18个主要词)的情况下,尽可能将研究的主要内容表达得具体一点,对读者理解文章要点更有帮助.有些作者为了使文题简练,写出过于概括的文题,以致于仅从文题很难判断文章的性质和研究的要点(见下面的实例分析).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学分型和调控网络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学分型和调控网络( Gene expression-based classification and regulatory networks of pediatric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一文发表在Blood杂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合理规范治疗依赖于精确的诊断分型,本研究报道了用Affymetrix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对儿童ALL的基因学诊断分型研究.首先利用国外已发表的535例儿童ALL芯片数据,用基于递归支持向量机的递归特征筛选法(SVM-RFE)对此数据进行了生物学信息分析,筛选出62个与临床亚型密切相关的标志基因,用此构建的分类模型能准确将儿童ALL分成6个亚型即BCR-ABL、Hyperdiploid>50、TEL-AML1、E2A-PBX1、MLL和T-ALL,分类效果与常规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和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即MICM的分类符合率达97.6%.
-
CD20阳性儿童前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多数为前B-ALL(PreB-ALL).在这部分患儿中,CD20表达阳性是否与患者治疗反应和预后相关,国外仅有个别文献报道,国内也只有成人病例报道,提示CD20表达对预后无显著影响[1].我们回顾性分析了CD20表达阳性的PreBALL患儿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与治疗反应和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