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44v6及Ki67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我们的研究主要是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44v6及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NSCLC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为今后对NSCLC患者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
恶性心包积液中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疗法,在不同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5年生存率仍较低,大多数患者终死于肿瘤转移或肿瘤复发.临床上有时可见肺癌心包转移,因转移部位的特殊性,预后很差.在此,我们尝试利用心包置管引流患者的心包积液,从中提取树突状细胞(DC)的前体细胞,在体外采用多种细胞因子联合诱导,使其分化成熟为功能性DC,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争议与共识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一线给予4~6个疗程的含铂双药联合化疗后,是应该"观察并且等待"获得"化疗假期",还是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策略(维持治疗),这是近几年一直争议的话题.有些学者担心维持治疗可能导致过度治疗,患者不仅不能受益,反而会增加化疗的毒性及不良反应.Goldie等[1]的假设和Day[2]的模型均显示,早期使用非交叉耐药的药物可在出现耐药前杀灭更多的肿瘤细胞,应用有效的药物和方案进行巩固治疗可达到佳治疗效果,据此,NSCLC患者一线治疗完成初始既定的化疗周期后,应继续接受药物治疗,有可能减缓疾病的进展.目前对晚期NSCLC患者延伸一线治疗的方式主要有增加双药化疗的疗程数、双药联合化疗4个周期后延续非铂药物治疗直至疾病进展( progression disease,PD)及化疗4个周期后立即开始换药维持直至PD三种方案,何种方案好,患者是否能够获益,能获得多少益处(生存时间和生命质量)等仍是目前争议的问题.
-
全身化疗结合腔内放射治疗中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观察
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确诊时70%~80%患者为中晚期,丧失了手术完全切除的机会,只能依赖全身化疗、局部放疗、免疫治疗等手段,总的2年生存率低.全身化疗的选择性差,并有免疫、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体外放疗正常肺组织损伤、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高达80%以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单纯放疗患者5年生存率仅3%~5%.中、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病变位于近端支气管,远端肺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是正常的.但由于肿瘤阻塞近端支气管导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终使远端肺组织功能丧失,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和生存时间缩短.2002年我们采用全身化疗结合支气管腔内放射治疗中、晚期中央型肺癌38例,对其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总结报告如下.
-
胸腔内注射葡萄球菌超抗原对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及其生存率的影响
约5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可能合并恶性胸腔积液,大部分患者功能状态差而且预后不良,生存时间仅2~3个月.常用的姑息性治疗包括胸腔置管引流及使用滑石粉、多西环素或博来霉素行化学性胸膜固定术,但这些治疗方法均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我们观察了胸腔内注射一种对T淋巴细胞具有强大刺激作用的新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SSAg,浙江耀江药业有限公司),对14例未加选择的、功能状态差且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NSCLC患者的毒性作用和疗效,并与18例未加选择的、接受胸腔内喷洒滑石粉的患者进行比较.
-
重视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研究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和实体器官移植(SOT)后的一种少见的致命性并发症.随着接受移植患者数量的增加及其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TLD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经检索近2年来相关文献报道约有200篇,国内近才引起注意.大多数PTLD是B细胞起源,因此PTLD通常是指移植后一系列B细胞性的PTLD,偶尔有T细胞起源PTLD[1].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害性及治疗策略
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HIV/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据估计,如果患者血浆HIV能在治疗后得到完全控制,其预期寿命能超过30~40年甚至更长.目前AIDS已成为一种像高血压或糖尿病那样无法完全根治,但可以在药物治疗下长期存活的慢性疾病.
-
胃肠多肽对人肝癌细胞生长的调控作用
近年的研究表明,部分胃肠多肽具有抗肿瘤的效应,由于其不具有细胞毒性,可提高患者带瘤生存的时间和生活质量,并已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HCC)细胞上发现多种胃肠多肽受体的表达.由于实验条件、实验对象不同,目前并不清楚哪些胃肠多肽可影响HCC细胞的生长.尽管少量临床研究应用生长抑素(SST)类似物奥曲肽延长了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尚不明确奥曲肽是否直接抑制了HCC细胞的生长.我们通过细胞体外培养,观察7种胃肠多肽对人HCC细胞株SMMC-7721 增殖的影响,以寻求治疗肝癌的新途径.
-
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与化疗疗效及生存时间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和神经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与化疗疗效及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集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确诊肺癌(Ⅲb-Ⅳ期)116例患者的化疗前及四疗程化疗后的血清标本,检测每份标本CEA、CYFRA21-1、SCC和NSE四种肿瘤标记物水平,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值差异及与化疗效果和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四疗程化疗有效及进展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及9个月;结合生存曲线显示化疗有效的晚期肺癌患者较进展者生存时间更长.化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化疗有效者相应肿瘤标志物下降;进展者标志物上升.其中不同疗效组的鳞癌患者CYFRA21-1及SCC水平,腺癌患者CEA水平,小细胞癌患者CEA及NSE差值差异明显(P<0.05).通过比较不同生存时间组的患者化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的差值差异发现患者生存时间越长,化疗后相应的肿瘤标志物下降幅度越大;生存时间越短标志物上升越明显.其中鳞癌患者CYFRA21-1及SCC,腺癌患者CEA和小细胞癌患者CEA及NSE指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EA、CYFRA21-1,SCC和NSE这四种肿瘤标志物化疗前后差值可作为反映化疗疗效及评估一年生存时间的重要指标,且具有病理类型的特异性.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与老年性主动脉瓣狭窄及主动脉钙化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早在1974年Brown和Goldstein[1]博士就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LDLR)突变和FH的发生相关.1986年,他又通过对纯合子FH患者的研究对LDLR突变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做出了进一步阐述[2].此后,科学家们又发现载脂蛋白B基因、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基因(PCSK9)和常染色体隐性高胆固醇血症基因(ARH)突变都能导致FH.其主要表现是皮肤黄色素瘤,较高且药物难以控制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及早发冠心病.纯合子突变患者(hmzFH)血LDL-C水平更高,冠状动脉病变在儿童期就可发生.另外,FH可引起主动脉根和主动脉瓣的严重狭窄和功能异常,以及主动脉钙化的提前发生.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加重了外科手术的难度,我们应给予足够重视.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早发动脉粥样硬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多器官损害症状为临床表现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SLE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感染和疾病本身活动.随着SLE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其早发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的趋势越显突出.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抗休克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低血容量性及脓毒性休克是创伤及危重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休克患者的救治手段主要包括液体复苏及外科手术控制出血。但是,在战争或突发事故及灾害(如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现场,短时间内常出现批量伤员,而且现场环境恶劣、医疗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常规抗休克手段往往难以及时实施,这将使伤员的致死、致残率大大升高。如何用简单的措施或药物提高伤员对休克的耐受能力,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延长伤员的存活时间,为安全转运和后续治疗争取时间,是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1]。近年来研究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能提高细胞对缺血、炎症等打击的耐受能力,保护机体各重要脏器功能,延长低血容量性休克及脓毒性休克动物生存时间。本文就近年来有关 HDACIs抗休克的相关研究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
乳腺癌术后相关的慢性疼痛
乳腺癌术后相关的慢性疼痛是常见并严重影响部分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1].其多出现于患者已完成或正处于辅助化、放疗阶段,距手术的时间已较长,且主要为患者的主观感觉,不像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有突出的体征,我国外科医师对此关注有限.当代乳腺癌患者治疗后的总体生存时间已明显延长、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故乳腺癌术后相关的慢性疼痛在西方逐渐变得突出并引起了重视[2].本文就此问题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
-
低危前列腺癌主动监测还是手术:临床决策分析
背景和目的:通过评估年龄、健康状况、病人偏好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比较对低危前列腺癌病人采取外科手术或者动态监测的差别.病人和方法:笔者用蒙特卡罗模拟马科夫模型(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Markov models)描述20 000名诊断有低危前列腺癌病人的生存时间,这些病人随机分人采取前列腺癌动态监测组和前列腺癌根治术组,然后分别计算出两组的质量调整预期寿命、预期寿命、前列腺癌相关病死率、多年治疗的不良反应,并分别与从文献中得来的标准参数进行比较.笔者将差、一般和优秀的健康状况进行分别模拟(分别为50%、100%、150%的平均期望寿命),模型参数经过了测试.
-
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手术治疗后生存时间相对较长,早期发现治疗后95%的患者生存时间可在10年以上。因此,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乳腺癌患者至关重要。
-
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作为晚期食管癌病人的姑息治疗,食管支架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为晚期食管癌病人的营养供应提供了一条快捷而有效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但在置入后存在的并发症也应值得注意.现将我院2006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30例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3~79岁,平均65.0岁.食管癌导致食管狭窄22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8例.30例食管支架置入均1次成功,17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食管出血5例,发热3例,吸人性肺炎1例食管炎及食道返流2例、胸痛3例、食管破裂1例、支架移位1例、在狭窄1例.
-
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使患者承受了正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医护人员如何在患者有限的生存时间内,尽可能做好临终关怀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1]。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科对132例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了临终关怀,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慢性肾功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饮食指导
现代血液净化设备的不断更新及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肾功衰竭患者生存时间大大延长.但是,由于大部分病人不能合理的控制饮食,常导致水潴留、高钾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为此,对长期性血液透析病人经行合理准确的饮食指导,不仅可以达到或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防止或减轻并发症,还可以改善透析效果.
-
骨肉瘤MDR1 mRNA表达与生存
目的证实骨肉瘤中MDR1 mRNA介导骨肉瘤的多药耐药(MDR)现象,明确MDR1 mRNA表达与无瘤生存期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方法检测38例骨肉瘤中MDR1 mRNA表达,评价MDR1 mRNA水平与生存的关系.结果38例骨肉瘤MDR1 mRNA表达阳性率63.2%.配对t检验分析表明,骨肉瘤和肌肉MDR1mRNA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t=2.335,P<0.05).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骨肉瘤MDR1 mRNA表达是无瘤生存期及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年龄是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结论RT-PCR是检测骨肉瘤MDR1 mRNA表达的一个敏感和特异的分子生物学方法,MDR1 mRNA机制可能介导骨肉瘤MDR现象.骨肉瘤患者MDR1 mRNA表达水平越高,无瘤生存期及生存时间就越短;年龄越大的患者生存时间就越长.
-
胸椎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胸椎转移性肿瘤的不同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胸椎转移瘤患者,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8.8岁(23 ~79岁).原发肿瘤包括肺癌11例,乳腺癌8例,肾癌6例,甲状腺癌4例,食道癌3例,肝癌3例,膀胱癌、脂肪肉瘤、贲门癌、软骨肉瘤、前列腺癌各1例.Frankel分级:A级7例,B级3例,C级10例,D级15例,E级5例.行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术26例(病灶位于WBB分区4~9区,Tomita术前评分4~6分,平均5.5分);后路肿瘤切除内固定术5例(病变位于WBB分区1~3区或10~12区,Tomita术前评分6~8分,平均7.0分);前后路联合切除内固定术4例(病变位于椎体前后方,累及1~2个椎体,Tomita术前评分3~5分,平均4.0分);后路肿瘤切除结合椎体成形术5例(跳跃多节段椎体病变,局限在WBB分区4~9区,Tomita术前评分6~8分,平均为7.6分).随访观察治疗结果.结果: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2.4个月(6~36个月),29例患者死亡,其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0.7个月(6~2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症状均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的6.81±1.51分降至3.65±0.94分(P<0.05);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8例无变化(A级1例,C级1例,D级2例,E级4例),2例加重(1例C级至B级,1例E级至D级),其余30例均提高1~3级.结论: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胸椎转移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及肿瘤分期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