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顺行股前外侧岛状瓣的临床应用研究
1990年以来,我们在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的基础上,对大转子和髂部等处软组织缺损,采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肌皮动脉穿支,或肌间隙皮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岛状瓣,带蒂顺行移植修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皮瓣在小腿开放骨折Gustilo-Anderson Ⅲ B型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小腿开放骨折软组织损伤Gustilo-Anderson ⅢB型修复中的疗效.方法 笔者自2008-01-2015-02结合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解剖特点设计皮瓣、修复开放骨折创面缺损20例,将皮瓣的长度变成宽度使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皮瓣供区一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发生.20例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股四头肌肌力达到5级,膝关节屈曲达130°~140°、伸直达0°~5°.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皮瓣边缘小面积发黑坏死,经换药创面愈合,恢复保护性感觉,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受区皮瓣稍臃肿,供瓣区遗留线状瘢痕.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可一次修复Gustilo-Anderson ⅢB型开放骨折软组织损伤,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痛苦,是修复创面软组织损伤Gustilo-Anderson ⅢB型的理想方法之一.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和肌间隔穿支变异1例
病例介绍:患者 女,28岁.因右手机械性损伤2小时入院.检查:右手食、中、环指背侧近侧指间关节以远软组织与伸肌腱缺损,远侧指间关节损伤并部分指骨外露,中指甲与甲床也缺损,三指相并创面约4cm×5 crn.
-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
目的 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部皮肤穿支血管的嵌合皮瓣,为修复口腔颌面部的大面积、复杂的洞穿性缺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根据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及分支、其在股部正面及两侧可能存在的皮肤穿支血管,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8例.此种皮瓣可分为3种类型: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内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股直肌穿支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结果 术后8例16块皮瓣均成活,无并发症,且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未行皮片移植.术后随访1~9个月,患者面部外形和功能均良好,供区畸形和功能障碍均不明显.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穿支嵌合皮瓣吻合血管数量少,较切取2个皮瓣供区损伤小,组织量大,适合口腔颌面部大型复杂的组织缺损的修复.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供血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及应用
目的 通过对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供血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探讨其作为受区供血血管,携带游离组织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伤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2年2月,收治38例小腿软组织严重损伤患者,在术中对其中的16例16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转移前和逆行转移后的平均动脉压进行测量.所有患者均伴有严重的软组织、血管和(或)神经损伤,小腿无可与游离组织瓣相吻合的血管,不同程度的骨质、肌腱外露和(或)骨髓炎.采用游离组织皮瓣,包括背阔肌肌皮瓣、胸脐皮瓣、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缺损,以逆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作为受区供血血管.供区直接缝合或以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16例16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转移前的近端顺行平均动脉压值为(81.6 ±12.4) mmHg,血管转移后的近端逆行平均动脉压值为(48.2±10.7)mmHg,为转位前平均动脉压值的59.07%,下降了40.93%.38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术后2例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无一例出现血管危象,创面一期愈合.供区切口及移植皮片均一期愈合.术后3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1个月至2.5年,平均1.6年.皮瓣外形、质地、厚薄及色泽均较满意.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供血的动脉血压压力充足,逆行供血是可行的.以逆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受区供血血管,携带游离组织瓣为临床治疗小腿严重创伤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效果确切.
-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供血的游离组织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供血的游离组织瓣修复严重的小腿创伤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小腿软组织损伤严重且无可携带游离组织瓣的血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远端为蒂,将其近端与游离组织瓣的动脉吻接,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与游离组织瓣的动脉伴行静脉吻接,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该方法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36例,其中携带背阔肌肌皮瓣15例,股前外侧皮瓣12例,胸脐皮瓣9例.结果 36例游离皮瓣(肌皮瓣)均顺利成活,无一例出现血管危象,随访6个月至2.5年,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 在小腿无可供吻合的血管时,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供血的游离组织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手术方法.
-
游离旋髂浅动脉深支皮瓣修复多指皮肤缺损
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我们设计应用旋髂浅动脉深支为蒂的皮瓣修复多指皮肤缺损8例,获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共8例,男7例,女1例.年龄24~61岁.右手6例,左手2例.相邻4指皮肤缺损4例,3指皮肤缺损4例.8例均为机器伤,污染重,合并不同程度骨关节及肌腱损伤,皮肤缺损面积:15 cm× 10 cm~10 cm×4 cm,清创后以克氏针或钢板螺钉固定骨折,切取旋髂浅动脉深支为蒂的双叶皮瓣2例,单叶皮瓣6例.4例一期行自体髂骨移植术,其中3例为复合骨皮瓣植骨,1例行伸肌腱重建术.血管采用端端吻合方式,受区动脉:指固有动脉5例,指掌总动脉1例,桡动脉腕背分支1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1例;受区静脉:指背浅静脉3例,掌背静脉3例,指掌浅静脉1例,旋股外侧动脉伴行静脉1例.
-
股前外侧阔筋膜瓣联合股外侧肌肌腱瓣移植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我们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皮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阔筋膜瓣,联合切取股外侧肌肌腱瓣行吻合血管移植,一期修复足背血管、肌腱与皮肤缺损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
逆行岛状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组织缺损
逆行岛状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1-3].按照Shieh等[4]的分类,股前外侧皮瓣68%为Ⅰ或Ⅲ型穿支,即穿支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皮穿支或肌间隔穿支,对以这种类型穿支为蒂可以形成逆行岛状股前外侧皮瓣没有争议.
-
岛状穿支皮瓣在会阴部及腹股沟创面的应用
2006年7月至2007年5月,我们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岛状穿支皮瓣及腹壁下动脉岛状穿支皮瓣修复会阴及腹股沟创面共13例,获得满意效果.
-
股前外侧皮瓣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穿支皮瓣是修复重建外科中重要的进步之一,已开发并应用于临床的组织瓣供区有上百个,常用的也有好几十个.股前外侧皮瓣位于大腿前外侧,大多数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皮穿支或肌皮穿支供血的皮瓣,该皮瓣具有部位较隐蔽,解剖相对容易,可提供的组织量大,血管蒂长等优点.早提出股前外侧皮瓣概念并对其作出深入研究的是徐达传[1],同年宋业光也在British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杂志上报道了以旋股外侧动脉肌间隔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随后徐达传在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杂志上对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进行了更为详尽的报道.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用于CABG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具(120侧)旋股外侧动起始部及其降支的走行、分支及周围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位置较恒定,位于股中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之间的肌间隙内.主干长度为( 12.1±2.4)cm,起点处外径为(2.8±0.37)mm,止点处外径为(2.3±0.26)mm.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解剖学特点符合冠状动脉旁路术的要求,且经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隙可简单切取.
-
逆行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扩大股前外侧逆行皮瓣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游离及岛状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转位移植,修复面部及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患者13例,3例游离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及10例岛状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肌)瓣成活.结论 应用血管吻合,可以扩大逆行股前外侧皮瓣应用范围.
-
组织瓣移植修复小腿毁损时供区血管蒂的应用研究
目的: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逆行转位供血,与组织瓣移植吻合一次性修复小腿毁损伤.方法:取30例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男女各15例),以髂前上嵴、髌骨上缘为标志解剖观测(D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的走行、分支、分布与起始处外径;②血管外径在0.Smm和0.5mm时分别与起始处、髌骨下缘的距离;③旋眨动脉降支与膝周围动脉的吻合关系.结果:降支血管起始处的外径为(2.73±0.35)mm,外径为0.8mm时与起始处、髌骨下缘的距离分别为(21.55±1.23)cm、(9.09±1.09)cm;外径为0.5mm时与起始处、髌骨下缘的距离分别为(24.56±0.92)cm、(6.09±0.86)cm;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下行过程中发出多支肌支、肌皮支和皮支,终支与膝上外侧动脉在骨膜处、深筋膜层和浅筋膜层均有广泛的吻合.结论:在小腿大面积毁损、创面无可供吻合的血管时,可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逆行转位供血,与组织瓣移植吻合进行一次性修复.
-
人体穿支皮瓣血管3D可视化技术的改良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穿支皮瓣在整形外科、显微外科已广泛应用.穿支皮瓣是指以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穿动脉和穿静脉)为蒂的轴型皮瓣,即直接供养皮瓣的血管不是深部主干血管.如传统的"股前外侧皮瓣"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轴型皮瓣,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则仅以自降支发出之任一经深筋膜浅出至皮下组织的穿支血管为蒂,不包括降支本身[1].
-
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股直肌肌腱瓣移植修复前臂软组织伴肌腱缺损
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我们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皮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股直肌肌腱瓣游离移植修复7例前臂软组织伴肌腱缺损,术后疗效满意.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6例,女1例;年龄18~42岁,平均26岁.均为外伤性前臂软组织缺损伴肌腱、血管缺损和部分骨质外露的创面.损伤原因:交通伤1例,机器绞伤2例,热压伤4例.左侧2例,右侧5例.前臂创面面积为8 cm×7cm~22cm×12 cm.其中背侧创面伴指伸肌腱缺损5例,掌侧创面伴指屈肌腱缺损2例,肌腱缺损长度为5~15 cm.1例急诊一期行修复术;2例因创面污染较重,清创术后二期行修复术;4例热压伤先行扩创、切痂后二期行修复术.
-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胫前严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胫前严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6例胫前严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进行创面修复,观察受区皮瓣的成活情况,进行疗效满意度评分,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16例患者受区皮瓣全部成活,受区皮瓣稍臃肿,供区遗留线状瘢痕,其中1例皮瓣边缘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保护性感觉恢复,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患者术后疗效满意,评分均为9~10分。踝关节功能优12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3%。结论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胫前严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好。
-
股外侧筋膜间室综合征1例报告
张某,男性,37岁,农民.因车祸致左股部肿痛2小时于1999年5月17日9时入院.患者2小时前骑摩托车与汽车相撞,伤及左大腿部,即感伤处疼痛、肿胀、不敢活动, 急送我院.检查见左股前外侧自髌上至腹股沟青紫、肿胀,触之坚硬、压痛,无纵向叩击痛,未触及骨异常活动及骨擦音,左膝不能主动屈曲,被动屈曲时疼痛加剧,左下肢远端感觉及血液循环良好,左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有力.X线检查示左股骨未见骨折.入院后即行脱水及止血治疗,静脉滴注止血敏及脱水剂,至下午4时病人肿痛加剧,难于忍受 ,遂行左股外侧手术减压,术中见股外侧肌群水肿明显,放出暗红色瘀血800ml,探查见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断裂、喷血,将其结扎,给予彻底减压后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凡士林油纱复盖,无菌敷料包扎.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7天后关闭切口.
-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治疗下肢骨外露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总结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治疗下肢骨外露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015-01—2017-01间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25例下肢骨外露患者实施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期间,给予心理干预、术区皮肤准备、严密观察皮瓣血液循环等病情变化,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静脉危象1例、皮瓣下血肿1例、感染2例,经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后痊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观满意,活动功能正常.结论 积极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液循环情况、及时开展功能锻炼指导,是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治疗下肢骨外露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
目的 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结果8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其中,1例术后感染经换药治疗愈合,其余7例创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胫骨骨髓炎无复发,皮瓣色泽、质地好,皮瓣供区直接缝合,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肌瓣血运好且与皮瓣仅以穿支血管相连拥有足够自由度,可以实现创面立体修复,是一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