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骶椎多发性骨内腱鞘囊肿一例
患者男,18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腰部疼痛,不向下肢放射,活动或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体检:脊柱外观无异常,腰骶部局部叩击痛、轻度压痛;感觉平面未出现异常.X线平片: L5椎体轻度变扁,S1、2椎体左半部轻度膨胀;L5椎体和附件、S1、2左半椎体可见囊状低密度破坏区,有较薄的硬化边,其内密度较均匀,骨皮质明显变薄,周围未见明显的软组织肿块(图1).
-
髂骨巨大血友病性假肿瘤一例
患者男,47岁.间断外伤性出血40年,血尿20余天,加重1周,以"泌尿系结石"收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轻度贫血貌,左髋部压痛,屈髋功能受限.患者于40年前曾因脐疝手术治疗时出血不止,经检查诊断为血友病甲(第Ⅷ因子缺乏).实验室检查:尿常规镜检红色血尿,红细胞布满视野/HP.凝血因子Ⅷ:C:31%.骨盆X线平片:左髂骨大片不规则形骨质破坏区,可见骨性间隔及零星钙化,周边见薄层硬化缘,左股骨颈散在大小不等囊状透亮区,边缘硬化(图1).
-
胫、腓骨造釉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50岁.右小腿下段轻微肿胀、疼痛感10年.近1年疼痛加重并外形改变就诊.X线片示:右侧胫骨中、下段多发囊性破坏区,周围骨质明显硬化,其中大囊约9.0cm×3.5cm,膨胀性改变,内见粗大骨小梁,呈多房状,骨皮质变薄、连续,胫侧见骨膜反应,骨髓腔消失.腓骨下段不均匀性骨硬化.胫、腓骨均示畸形(图1).X线诊断:(1)长骨造釉细胞瘤;(2)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
左股骨上段血管球瘤误诊一例
患者女,65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下肢疼痛,以大转子处为甚就诊.查体:左下肢活动时疼痛,以左股骨大转子处压痛明显,但皮肤色泽正常,未触及包块,其他检查均为正常.X线检查:左股骨大转子处可见一约6cm×4cm低密度破坏区,病灶呈椭圆形,上缘模糊,下缘清楚,内无钙化,皮质变薄但无膨胀,亦无骨膜反应和软组织改变(图1).初诊: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
跟骨结节结核一例
患者男,20岁.左足跟部疼痛5个月,劳累后加重,无胸痛、消瘦、畏寒、发热等症状.专科检查:足外观正常,皮肤无红肿,皮温不高,局部稍有压痛,活动正常.X线片示:左跟骨结节内侧突见一不规则密度减低区,其下缘骨皮质缺损,无明显软组织肿块(图1).CT示:左跟骨后下部内侧有一约2.0cm×3.0cm×3.6cm大小的骨质破坏区,内有多发小斑片状死骨残存,边缘不规整,部分有硬化环,内下缘骨皮质缺损(图2).
-
侵犯鼻咽的浆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72岁.反复头痛1年,伴右眼视力下降、失明2个月.查体:右眼球外展受限,伸舌偏右,右下肢巴氏征(+).CT平扫: 鼻咽顶后壁增厚,双侧咽隐窝消失,肿块自鼻咽顶向前至后鼻孔和右侧鼻腔,蝶骨体、蝶窦各壁、枕骨斜坡、双侧蝶骨大翼和破裂孔周围骨质破坏,肿瘤侵犯右侧眶尖和双侧筛窦后组,上述肿块内有散在条状钙斑,双侧额、颞、顶、枕骨可见多发小圆形、边界清楚的破坏区(图1、2).
-
右足拇趾跖趾关节巨大痛风一例
患者男,41岁.因双足拇趾肿痛9年余入院.9年前,无明显诱因双足拇趾肿痛,表皮发红,继而右足拇趾肿胀处有小结节感,疼痛反复发作,以夜间为甚,经当地用中草药治疗无效入院诊治.查体:双足拇趾跖趾关节处肿胀,扪之较硬,左侧拇趾肿块大小约1.5cm×2.0cm.右侧拇趾肿块大小约4.0cm×4.0cm,表皮稍红,有压痛,中央有一破溃口,并有少许白色粉末样物质渗出.X线摄片检查:右足拇趾跖趾关节处软组织肿胀,跖骨远端骨质破坏,并向两侧延伸呈喇叭状,近节趾骨明显破坏,向周围膨出,破坏区边缘较锐利,部分呈穿凿状,中节趾骨亦有类似破坏,跖趾关节已不复存在(附图).X线拟诊:(1)右足拇趾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2)骨肿瘤不能除外.
-
骶骨巨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41岁。肛门阵发性疼痛2年,加重2个月,伴肛门部阵发性挛缩感。体检:骶尾部外观无异常,深压痛、叩击痛阳性,会阴部及右大腿后侧感觉减弱,该侧跟腱反射减弱,直腿抬高试验及“4”字试验均阴性。 MRI表现:骶骨呈广泛性膨胀性破坏,累及S1~4节段,大小约8.1cm×9.0cm×4.8cm,肿瘤在T1WI上表现为中等偏低信号,内见更低信号的分格结构(图1),T2WI表现为高信号,骶孔及骶管均见不同程度破坏,无明显分节现象,肿瘤轮廓清晰,与前方直肠有宽约0.8cm的间隙,两侧止于骶髂关节,上方止于腰骶椎间隙。静脉注入Gd-DTPA 12ml后,骶骨破坏区内见少许斑点状强化(图3)。MRI诊断:骶骨巨细胞瘤。
-
骶尾骨原发性脂肪肉瘤一例
患者男,63岁。因肛周疼痛及便秘2个月加重10天就诊。查体:肛门指诊骶前可触及一8cm×9cm肿块,边缘光滑,质硬,固定,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CT平扫:骶尾骨中线区呈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区见一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并突入盆腔内,大小约8cm×8cm×12cm,边缘光滑清晰,其内密度欠均匀,CT值35~50HU,肿块左侧可见多个斑片状、点状钙化影及骨质碎片影。左侧梨状肌受累,直肠受压前移(附图)。
-
皮肤大汗腺癌骨肺转移二例
皮肤大汗腺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笔者发现2例大汗腺癌转移至肺和骨骼,现报告如下。 例1 女,52岁。左前额部肿块6个月,起初为皮肤小包块,呈暗红色,无疼痛,不发热,未引起重视,以后肿块逐渐长大,局部疼痛。查体发现肿块为4cm×4cm×3cm大小,有囊性感,触之其基底高低不平。颅骨X线片显示额骨左侧局限性骨图1 额骨左侧局限性骨质破坏区,以外板为著,边缘参差不齐,有软组织包块图2 与图1同一病例。2年后颅骨破坏区扩大,侵及额、顶、颞骨图3 例2,左肱骨上端呈溶骨性破坏,且有膨胀致皮质骨破坏图4 例2,右肺及左中下肺大小不等结节阴影,右上肺和左下肺为融合的巨大块影伴不张例2 女,29岁。左大腿内侧小包块3年,开始时如黄豆大小,呈紫红色,无疼痛,不发热,逐渐长大,如鸡蛋大小,自觉左腿疼痛,经手术切除包块,病理诊断为大汗腺癌。术后约1年时间,在原部位又长起包块,生长迅速,伴有咳嗽、咯痰与气短,同时左肩关节疼痛剧烈。X线片显示左肱骨上端溶骨性破坏,且骨皮质略有膨胀(图3)。两肺可见大小不等之结节状阴影,右上肺和左下肺结节融合为巨大块状阴影,伴右上肺不张(图4)。
-
单发大块状颅骨转移瘤二例
例1 女,63岁。右颞部发现肿物10个月,近2个月来右半侧头部胀痛且逐渐加重。查体:右颞部可触及一5cm×7cm大小肿物,前上部较硬,下方较软似囊性,有压痛。 颅骨平片: 示右颞部有一8cm×7cm骨质破坏区,边缘清楚呈分叶状,内有少量纤细的骨嵴(图1)。X线诊断:颅骨巨细胞瘤。 CT平扫: 于右颞部见长约7cm一段颅板有断断续续的骨质破坏,残存骨呈膨胀性改变,局部见有软组织肿块分别突向颅外和颅内(图2),邻近脑组织受压。 术中见肿瘤约9cm×9cm×3cm,破坏颅骨全层,肿瘤与硬膜之间有间隙可以分开,将肿瘤整体切除。病理报告:颅骨转移的透明细胞癌。 例2 女,71岁。左额部疼痛1年余,加重伴局部隆起及左眼流泪半年。查体:左额部有一3cm×3cm大小的隆起,质地中等,局部皮肤潮红、压痛。左眼流泪并眼睑下垂。 颅骨平片: 示左额部有一8cm×8cm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锐利略有波浪形,无硬化(图3)。X线诊断:颅骨良性肿瘤。 CT平扫: 示左额部大片状骨质破坏,其内有部分残留骨,破坏区边界整齐,相应部位有约8cm×7cm×6cm的软组织肿块向颅内外突出。左眶上壁破坏消失,眶内侧壁骨质不完整,左筛窦内有软组织密度充填。增强扫描显示肿瘤有不均匀强化,相邻的硬脑膜增厚并明显强化。CT诊断:颅骨骨源性肿瘤。
-
骨平滑肌肉瘤一例
患者女,24岁.左髋关节疼痛8月余伴功能障碍2月余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骨科检查:双下肢等长,外观无畸形,无静脉怒张.左侧髋关节皮温较右侧稍高.左髋关节深压痛,未扪及肿块.内收内旋活动受限."4"字征阳性. X线表现: 左侧股骨颈内侧份约5cm×3cm大小溶骨性破坏区,边缘模糊,其间未见高密度钙化影.股骨颈内侧份骨皮质消失.未见骨膜反应征象.破坏区外侧份及上份正常骨松质内, 有小点状及条状钙化影(附图). 手术及病理: 左侧股骨颈内侧份约6.0cm×3.5cm×4.0cm骨质缺损,内侧骨皮质消失,其缺损区内充填无包膜、质硬的灰白色组织.病理:经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骨平滑肌肉瘤.
-
术后读片:右侧颞骨肿物一例
谢医生:男性患者,32岁.因右耳闷塞感半年余并间断流脓3个月入院.患者半年余前出现右耳闷塞感,抗感染后症状可缓解,病情反复.专科检查示右侧鼓膜内陷.下面是患者的CT及MR检查图像:王医生:右侧颞骨见一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区.CT平扫示病灶呈软组织密度影,周围可见不连续的骨性包壳影,鼓室前上壁受侵蚀(黑箭头),右侧乳突内见大量软组织密度影填充.MRI平扫示病灶呈T1WI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T2WI FLAIR呈等信号,其内见低信号的纤维分隔影,周围见环状的低信号带,增强扫描见囊壁、分隔明显强化.
-
下颌骨转移癌4例报告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但恶性肿瘤转移至下颌骨并不多见,我院于1998年9月~2001年4月收治了下颌骨转移癌4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25~56岁,4例患者均因不明原因的下颌骨肿物入院,病史长者2年,短者自发现肿物至入院约1个月.其中2例患者肿物出现于下颌角,1例患者肿物长于下颌升支,1例患者肿物范围较大,包括了下颌角和下颌升支.3例患者伴有下颌部自发性疼痛,1例患者感到下唇麻木,2例张口度1~2cm,1例患者轻度张口受限,且在肿物累及的颌骨区域内牙体及牙周完好的牙齿出现了叩痛及松动.X线显示4例患者在肿物相应部位存在骨密度减低区或出现了明显的骨破坏区.CT扫描2例、MR检查1例均见下颌骨骨质破坏及其周围软组织肿胀.同位素骨显像1例见下颌骨明显肿大并异常高度的放射性浓集.
-
婴儿顶骨血管瘤1例
患儿,3个月,生后发现左侧头顶部肿块,不痛不胀,未予重视,近1个月来进行性增大.入院查体见左侧头部略膨隆,CT扫描见:左顶膨胀性颅骨破坏区,外板变薄,内板略增厚,病灶密度不均匀,呈蜂窝状,边缘欠清晰.术中见左侧颅骨外板局限性菲薄,2.5 cm×2.5 cm大小,局部血液供应丰富,内有包膜和少许液体.内板完整,行广泛的外板切除.切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显微镜下见骨组织间有分叶状毛细血管丛和海绵状扩张的腔隙,诊断为混合型颅骨血管瘤.
-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自发恶变1例
患者女,24岁,发现左膝关节肿胀半年,呈进行性增大,伴疼痛且逐渐加剧 1个月余入院.体检:左膝关节明显肿胀、压痛.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磷及血沉正常,碱性磷酸酶增高.X线表现:左股骨远段见长约 10.0 cm的骨质破坏区,周围可见大量的瘤骨形成,可见 Codman三角,周围软组织肿胀,见图 1.行左下肢截肢术,病理诊断:(左股骨远段)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恶性变(骨肉瘤).
-
植入羟基磷灰石加碘仿治疗慢性根尖周病42例
伴有慢性根尖周炎窦道的在临床上较常见,临床多用窦道刮治术治疗.对根尖周牙槽骨组织破坏较大、窦道存留时间较长的病例,用上述方法治疗疗效不理想.对于这类病例我们通过根尖外科手术并植入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加碘仿于骨组织破坏区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表现为关节病理性脱位及头部肿块的甲状腺癌1例报告
患者,男,62岁。因头部肿块7年,左髋部外伤、功能障碍9个月入院。患者于7年前发现头枕部黄豆大包块,无痛,渐长大,近2年长大迅速,9个月前不慎跌伤,感左髋部疼痛及功能障碍。查体:头枕部扪及一约10×20大肿块,皮肤无红肿、破溃,触之呈囊性感,轻压痛,边界尚清,与颅骨似有粘连,无血管杂音。颈部、心肺肝脾无异常。左下肢短缩畸形,左髋关节有压痛,活动受限。头颅CT扫描示:枕骨左侧见约4×7.5大骨质破坏区,枕部颅骨外见软组织肿块样影,密度尚均匀,内可见少量钙化影。颅内脑实质密度无明显改变,脑室及中线结构未见受压移位。考虑"脑膜瘤"。X线胸片示心肺未见异常。左第7后肋骨近端见直径约4.5骨质缺损区,边缘骨质欠清。骨盆X线片示左侧骶髂骨呈溶骨性破坏,破坏区无明显骨质增生,左坐骨体亦见蜂窝状骨质破坏,左髋臼受累而变浅。左股骨头脱位向内上移位。各椎体X线片示未见骨质破坏征象。B超检查示甲状腺大小正常。左侧甲状腺于颈内静脉旁见一约1.06×0.76大、边界清晰的均质低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见该区血流信号略增加,余未见异常。取头部肿块及左第7后肋骨病变组织活检,病理报告为甲状腺滤泡状腺癌颅骨及肋骨转移。患者拒绝继续治疗而出院。甲状腺滤泡状腺癌呈中度恶性,转移灶分化良好,有"良性转移性甲状腺肿"之称。该例在临床上少见,易误诊。其特点是:原发病变较小,病史较长,以关节病理性脱位及头部肿块为突出表现。
-
早期骨巨细胞瘤误诊1例
病例:女性,13岁.右肩部隐痛,活动受限3月余.X线摄片右肱骨上端骨骺区有1.8×1.5em圆形骨密度减低区,骨质无膨胀,皮质完整.加用放大摄片,见骨质破坏区边缘清晰,无硬化,误诊软骨母细胞瘤.半年后病变扩及整个骨骼,术后病理证实Ⅰ级骨巨细胞瘤.
-
甲状旁腺腺瘤伴功能亢进症1例
患者,×××,女,28岁,因腰痛,双大腿痛4+年,右大腿骨折1+年,左下肢功能障碍2+天于2001年4月28日急诊入院.门诊两侧股骨拍片结合透视见:"头颅、肋骨、双上肢、双下肢、骨盆等广泛骨质疏松,并见广泛囊状骨质破坏区,右股骨上段陈旧性病理性骨折畸形愈合,左股骨上段病理性粉碎性骨折,骨盆变形,膀胱内见一约2.5×2.5cm2大小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