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阿司匹林对高脂血症小型猪炎症因子的影响
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具有舒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的血管活性物质,内皮功能失调与心血管病发病密切相关[1].另一方面,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C-反应蛋白(CRP)是具有代表性的炎症标记物.目前,高脂血症早期内皮炎症因子的变化以及抗炎药物影响方面的研究不多.阿司匹林是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其通过抗血小板作用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已得到大规模临床实验证实,但能否通过抗炎作用来改善高脂血症内皮功能失调,降低CRP水平,尚无定论.本研究应用高脂血症小型猪模型研究阿司匹林对内皮炎症因子的影响.
-
氯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标记物的影响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相当部分存在着微炎症(microinflammation)状态,这些微炎症反应可使内皮细胞表面的正常稳态受破坏,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心血管损伤,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和心室肥厚等,从而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1].微炎症状态主要表现为C反应蛋白(CRP),促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 β(IL-1β)、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升高,均和MHD人群死亡率升高相关;同时炎症还直接影响患者营养状态,引起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同样是MHD人群高死亡率强预测因子[2].为此,寻求心血管疾病早期可逆因子或防治措施对MHD患者转归有重要意义.氯沙坦(losartan)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降压药物,可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但有关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对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报道甚少.我们通过观察氯沙坦对MHD患者血清中IL-1 β、IL-6、TNF-α和CRP的影响,以期了解ARB类药物对此类人群中微炎症状态的作用,观察其降压作用以外的效应.
-
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炎症标记物在临床检查上被广泛应用,近年来有许多报道提示,CRP 与心肌梗死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1-4] .CRP 升高只是一个反映炎症状态的标记物,还是直接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诱发心肌梗死有关,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有关CRP 广泛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5] 、产生CRP 的脏器、CRP 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积极作用等正在逐渐被阐明.还有,以CRP 为目标的新药开发也在同时进行,期待着CRP 将来为预防、诊断及治疗心肌梗死等做出有意义的贡献.总之,CRP 作为心肌梗死的新的危险因子及预测因子已引起了世界的瞩目.本文就CRP 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与其并发症(心肌梗死)的相关性,以及有关CRP 对今后的展望等问题做一综述.
-
炎症因子与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不足被认为是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尿病患者具有高水平的炎症标记物,多种炎症因子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糖尿病还被认为是一种低度炎症性疾病.本文现就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IL-18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等炎症因子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简述如下.
-
抵抗素和血栓调节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破坏是导致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是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白.近年来研究表明TM是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重要分子标志物[1],而抵抗素是动脉硬化的一个炎症标记物[2].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抵抗素和TM水平进行测定,以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
冠心病患者血清P选择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性作用[1].P选择素作为炎症标记物越来越引起重视,它介导活化血小板、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等的黏附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分子标志[2].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清P选择素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探讨P选择素的水平变化作为临床判断和预测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可能性.
-
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及新进展
大约有一半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危险因素--包括脂质代谢异常,因而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其他因素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比如炎症.有众多研究致力于寻找合适的炎症标记物以利于在那些没有传统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提高对冠状动脉(冠脉)疾病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检出率,而通过超敏分析测量出来的C反应蛋白(CRP)正是符合上述要求的生物标记物,并且通过众多的研究已经证实无论是在健康个体或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中,超敏(hs)-CRP都可以作为一项独立危险因子来预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在过去的10年中,通过各种研究,我们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内皮功能失调相关的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过程中涉及到内皮功能、炎症因子以及多种血液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
炎症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触发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研究发现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相关,但其与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近期预后的关系,尚无一致结论.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近10余年来备受关注的课题,但两者之间是否确切相关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不同糖耐量水平者C反应蛋白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内皮功能障碍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子"[1].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敏感的非特异性的炎症标记物[2].糖耐量低减(IGT)是糖尿病(DM)发生前的一个临床阶段,IGT患者动脉硬化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已经高于糖耐量正常(NGT)人群.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糖耐量水平者高敏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探讨IGT及DM患者炎症标记物与内皮功能的关系.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早期炎症标记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炎症反应激活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1].冠状动脉支架术后48 h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相关[2].因此早期发现识别支架术后炎症反应对于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危险分层以及给予早期的干预治疗是有益的.
-
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长期以来,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视为炎症、感染和组织损伤急性期反应的非特异性产物.CRP增高,意味着机体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由于它不能提供更多的临床信息,多年来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忽视.20世纪90年代末,人们发现CRP增高可强烈预测未来冠状动脉事件[1],从而激发了广大医生尤其是心血管内科医生的强烈兴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血管炎症标记物的血浆水平有助于区分高危心血管病患者.这些标记物包括P选择素(P-selectin)、白介素-6(IL-6),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细胞内黏附因子和CRP.新近的临床荟萃研究表明,所有的炎症与细胞因子中,CRP是预测未来心血管危险有力的炎症标记物[3].
-
前列腺液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测定在慢性前列腺炎诊断中的意义
文献报道过氧化物酶阳性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作为下尿路感染性疾病的炎症标记物[1].2005年9月至2005年12月我们采用ELISA方法检测35例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前列腺液(EPS)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浓度,探讨NE在CP诊断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炎症反应的生化标记物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相关.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也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表明已知的危险因子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等血管系统炎症反应和促进血栓形成.此过程中内皮细胞表型的改变尤为明显,包括氧化应激、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AM)表达增加、信号系统的激活(CD40/CD40L)、白细胞和血小板的黏附激活.本文就动脉粥样硬化中炎症反应的触发机制及炎症标记物作一综述.
-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sLOX-1与hs-CRP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139例高血压病组(包括低危组46例,中危组46例,高危组47例)及48例对照组的sLOX-1及hs-CRP浓度。结果:随着病情(对照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加重,血清sLOX-1及hs-CRP浓度有升高的趋势,两者呈正相关(r=0.346,P=0.000)。结论:血清sLOX-1、hs-CRP浓度检测为高血压病患者的诊断和评估提供了新的可能方式。
-
炎症标记物与冠脉介入并发症及EF值的关系
目的;明确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及其分类中性粒细胞(neutro)、单核细胞(mono)对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行择期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并发症及EF值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83例行择期PCI的患者.观察与术前WBC计数、neutro计数、mono计数及CRP水平与介入术中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及EF值的关系,结果:PCI术中并发症共28例,其中无复流3例;血栓5例;夹层20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5例;冠脉死亡1例,总死亡3倒.结论;CRP水平及WBC计数升高与EF徝降低有关.年龄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可预测术中夹层的风险.CRP、WBC、男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均对EF值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未发现CRP,WBC、neutro,mono与术中及住院期间并发症有明确的相关性.
-
白介素-6、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重要的炎症标记物,众多研究已发现,其血清浓度在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冠心病(CHD)患者中明显升高.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有报道,OSAHS患者IL-6、CRP水平升高,推测IL-6、CRP和冠心病及OSAHS之间存在相关性,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综述.
-
冠心病与炎症反应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炎症反应是冠心病发病、发展的重要环节,炎症标记物对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预测与预后评估,以及药物治疗抗炎作用的价值日益增强.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冠心病与炎症标记物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
S-100蛋白、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
近年来,S-100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在脑血管病中的作用备受重视.在急性脑血管病的相关研究中,S-100蛋白具有神经组织特异性,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灵敏和特异的生化标志物[1],CRP是目前理想的一种炎症标记物[2],可反映脑梗死急性期继发的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
-
亚临床炎症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性分析
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其主要危害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目前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就是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机制主要是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目前围绕二者又有研究热点,关于胰岛素抵抗提出了"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和"代谢综合征";炎症新近提出了亚临床炎症,其中前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作为炎症指标,尤以IL-6的研究日益全面,发现它不仅是炎症标记物,而且也确实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1],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就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单个的危险因素简单堆砌而成,所以有必要探讨多因素的相互关系及怎样共同影响疾病的发生,从而达到更好的预防、治疗疾病的结果.
-
C反应蛋白在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因能在钙离子存在时与肺炎球菌C 多糖起沉淀反应而得名,它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由肝脏合成的一种重要的急性期蛋白.CRP 在健康人血清中浓度很低,而在细菌感染引发炎症或组织损伤后,其浓度显著增高可达百倍甚至千倍,在炎症进程开始后6~12 h 就可检测到,因此目前的临床疾病诊断检测中通常将其作为独特的炎症标记物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