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骨量减少股骨远端骨折31例疗效分析

    作者:白晋卓

    由于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可以避免其他固定方式存在的易出现固定不牢、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及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等情况的发生,故其在股骨远端骨折治疗上的应用已十分普遍[1,2] ,但对于有骨质疏松的患者,有报道认为应用髓内钉治疗会出现髓内钉术中术后松动,末端应力集中部位骨折等情况[3],需根据不同骨折类型改用用钢板螺钉固定或加用拉力螺钉等方法加强内固定作用.

  • 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屈铁男;陈洪瑜;王志刚

    对施行内固定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随访,总结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材料及方法:我们对1997年6月-2004年10月间施行内固定或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5岁以上)进行随访,获得随访58例,其中A组24例行空心拉力螺钉固定;B组34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其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平均随访时间3.8年。结果:34例全髋关节置换(T H A)患者术后优良率91.2%(22例);24例内固定(I F)患者术后优良率62.5%;A组严重并发症中有7例为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2例。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如果能够有效降低较高的骨折不愈合率,多枚中空拉力螺钉内固定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 克氏针张力带法治疗指骨髁部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启朝;张双喜;崔浩杰;卢俊岳;张巍

    指骨髁部骨折多因直接暴力作用于指间关节所致,其骨折类型较多,以单髁骨折和双髁骨折(AO分型B1型和C1型)多见.临床表现为指间关节肿胀、活动障碍,以挤压伤多见.指骨髁部骨折因骨折块受侧副韧带牵拉而多有分离移位.石膏及小夹板外固定很难达到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1],故多行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法以克氏针及螺钉固定为主,但克氏针固定欠牢固[2],需要较长时间的石膏外固定,且术后易发生骨不愈合及肌腱粘连[3];微型螺钉固定牢固,但操作中骨折块有碎裂的危险,且螺钉可能进入关节引起关节退行性改变[4],固定指骨基底掌侧骨折块时易发生掌板挛缩[5].

  • 骶骨翼轴位像在骶髂螺钉内固定中的应用

    作者:潘进社;侯志勇;张培楠

    骶髂关节脱位可造成骨盆后环不稳,治疗以手术为主.自从Matta[1]在上世纪80年代采用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以来,骶髂螺钉技术逐渐受到推崇.但Matta的骶髂螺钉植入术中需透视骨盆正位、侧位及出入口位来确定螺钉的位置,以免由于骶骨复杂的毗邻结构而损伤骶管、骶孔内神经及骶前的神经血管损伤.

  • 31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脱位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治疗体会

    作者:丁裕明;康建平;叶飞;王松;杨函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分析和研究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临床应用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骨科就诊的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进行治疗,根据JOA(日本骨科协会)的标准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评分。结果:入组的所有患者均实现了完全复位,并且未发现神经根和脊髓损伤的情况,术后一年随访发现螺钉固定良好、未发生松动情况,且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评分。结论: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脱位患者选取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进行治疗,既能长时间保持损伤去的稳定,又能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应用可吸收线治疗胫骨棘撕脱骨折的体会

    作者:张惠三;焦翔

    胫骨棘撕脱骨折是膝部十字韧带损伤造成的较常见的骨折,胫骨棘撕脱骨折后,发生移位而影响十字韧带的拉力和膝关节的稳定性.诊断明确后均应手术修复.以往内固定的方法较多,有螺钉固定、钢丝固定、丝线固定等,这些方法有效,可靠,但丝线固定组织反应较大,而螺钉固定、钢丝固定均需二次手术,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费用.

  • 193例胫腓骨开放骨折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徐立渊;李根民;乔建军

    自1994年8月至1999年12月,我院共 收治胫腓骨开放骨折193例,均手术治疗。随诊5~24个月,出现术后并发症47例,余治疗效 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89例,女性4例,年龄9~62岁,平均年龄35.5岁,左侧小腿11 7例,右侧小腿76例。骨折部位:中上段36例,中段62例,中下段95例。骨折类型:斜型67 例,螺旋型18例,粉碎骨折61例,横形41例,多段骨折6例。损伤机制:煤矿砸伤167例,车 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6例,爆炸火器伤6例,其他损伤4例。按Custilo分类[1]: Ⅰ型34例,Ⅱ型62例,Ⅲ型97例。受伤时间:8 h以内164例,8~12 h 23例,12~20 h 6例 。1.2 治疗方法:本组病员均行手术治疗。清创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23例,跟骨牵引,后 期管形石膏固定26例,螺钉固定36例,梅花针髓内固定39例,钢板固定28例,外固定架固定 34例,交叉斯氏针固定3例,一期截肢4例。一期闭合创口182例,延期闭合创口11例。

  • 单侧外固定架加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干粉碎骨折

    作者:唐致峰;左洪军

    肱骨干粉碎骨折因稳定性极差而不适宜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中钢板螺钉固定可提供牢固的固定,但大范围的软组织剥离破坏了局部血供,强大的应力遮挡会导致骨质疏松,以及可能引起桡神经损伤[1].单纯外固定架固定不能有效的维持复位.1999年10月至今,我们采用外固定架加螺钉治疗粉碎型肱骨干骨折3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小切口可吸收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

    作者:郭廷鹏;宫振超;王帅;吴献功;迟耀武

    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16例,均采用小切口后内侧人路可吸收螺钉固定,临床恢复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6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2~52岁,平均32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2例,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5例,合并半月板撕裂2例,其他部位骨折7例,颅脑损伤2例.手术时间在伤后6小时至伤后10天,术前均行膝关节正侧位片,膝关节CT及膝关节MRI检查.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急性Bennet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梁文军

    自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共收治24例急性Bennet骨折患者,笔者通过回顾和随访对其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效果作一比较,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18~55岁,平均39.5岁.致伤原因:撞击伤13例,挤压伤7例,车祸伤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肌腱损伤等并发症.就诊距受伤时间0.5h~7d,平均22 h.其中手术组(切开复位克氏针或可吸收螺钉固定)12例,非手术组(手法复位传统外展位石膏固定)12例.全部病例随机采用手术和非手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并发症及骨折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金杰;易丙奎;卢小涛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主要指SchatzkerV、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若采用单侧的支撑钢板固定及简单的螺钉固定,术后易出现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发生;而采用双钢板固定有助于减少不利因索的发生,可取得满意疗效.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我院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法治疗Schatzker V、Ⅵ型胫骨平台骨折16例,现报告如下.

  • 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固定

    作者:白希壮;李锡;周波;郜玉忠;孙丹彤;董宝铁;韩晓锐;刘一秀

    移植物的固定是前交叉韧带重建中重要的环节,也是薄弱的环节.移植物与骨连接部位的主要生物力学特性是强度和钢度.固定方法有多种,可以因选择不同的移植物或手术方法而不同.界面螺钉固定是目前骨-髌腱-骨(bone-patelar tendon-bone,BPTB)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标准技术.关于肌腱移植物的佳固定方法并无统一的观点.

  •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相关参数的三维CT分析

    作者:何宏伟;隋桐;赵慧毅;陈丽君;林清池;段少银

    背景:不同研究关于寰椎经椎弓根螺钉置入的进钉点和钉道角度数据各有不同.目的:利用CT多平面重建设计理想的进钉路径,测量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相关骨性参数,评估寰椎椎弓根高度及椎动脉沟环变异对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影响.方法:从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中随机选出2009-10-01/2010-06-30 期间头颈联合部未见异常62例患者CT血管造影扫描资料,利用其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三维多平面重建成像,测量寰椎椎弓根小高度、进钉点位置、钉道角度、大进钉长度、钉道在椎弓根内的长度,同时观察寰椎沟环变异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男女寰椎椎弓根小高度分别为(4.4±1.2),(3.8±0.8) mm,其中高度≥3.0 mm占91%.男女进钉点位置至正中线距离分别为(21.7±1.2),(20.8±1.3) mm;钉道内倾角分别为(10.1±2.1)°,(10.3±2.6)°;大进钉长度分别为(26.9±1.8),(26.5±1.8) mm;椎弓根钉道长度分别为(8.0±1.1),(7.9±1.2) mm.寰椎沟环变异发生率为25.8%,其中Ⅱ~Ⅳ型后环发生率为21.0%.这表明椎弓根小高度及Ⅱ~Ⅳ型椎动脉后环变异直接影响螺钉置入;MPR成像技术能设计理想的螺钉置入方案,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患者术前三维CT解剖测量是非常必要的.

  • 透视导航下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髋臼骨折18例

    作者:高洪;罗从风;胡承方;张长青;曾炳芳

    背景:移位的髋臼骨折常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广泛的手术暴露可以产生许多并发症.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髋臼骨折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计算机辅助透视导航技术可以提高螺钉固定的精确度以及减少X射线透视的时间.目的:评估在透视导航指引下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使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对伴有20个髋臼损伤的18例患者行导航下髋臼骨折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采集图像后在导航下按照损伤部位分为髋臼前柱骨折和髋臼后柱骨折,分别采用不同的空心螺钉固定.置入后第2天开始进行静力性肌肉收缩以及限制性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4周后开始部分负重锻炼.观察螺钉置入时间,验证螺钉位置偏差,观察螺钉生物相容性及置入后不良反应,随访时进行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结果与结论:放置空心螺钉30枚.置入中每枚空心螺钉放置平均时间为24.1 min,X射线图像采集平均27.6 s.将导航下图像与真实C臂机射片进行对照,螺钉置入后验证位置平均偏差为1.5 mm,平均偏差角度为2.25°.置入后1例患者出现股神经损伤症状,2个月后恢复,该神经症状与髋臼骨折使用有限切开复位有关,与螺钉置入固定无关.置入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优13例,良4例,一般1例,优良率94%.结果证实,对于无移位或移位后能够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的髋臼骨折透视导航下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技术能够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骨折固定方法.

  • 螺钉与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Meta分析

    作者:柴浩;吴婷;舒莉;张磊

    背景:哪种内固定方式治疗后踝骨折效果较好,目前仍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钢板强度高,且具有抗滑动的作用,应该更多使用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另一些学者则更倾向于采用螺钉固定后踝骨折.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螺钉固定与钢板固定后踝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荷兰医学文摘、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1995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相关文献,英文数据库以"posterior maleolus AND fracture AND Screw AND Plate AND RCT OR quasi-RCT OR CCT"为检索词,中文数据库以"后踝骨折,钢板,螺钉,比较"为检索词,采用Review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9个研究;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钢板固定与螺钉固定在术后12个月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OR=-2.23,95%CI(-4.95,0.94),P=0.11]、关节炎发生率[OR=0.11,95%CI(-0.06,0.28),P=0.2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在骨折愈合时间[OR=0.36,95%CI(0.14,0.58),P=0.001]、复位不良[OR=0.07,95%CI(0.03,0.11),P=0.0003]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钢板组优于螺钉组;④手术时间[OR=-14.97,95%CI(-29.09,-0.84),P=0.04]、术中出血[OR=-0.52,95%CI(-0.84,-0.20),P=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螺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少于钢板组;⑤结果说明,钢板固定后踝骨折骨折愈合更快,骨折复位不良的发生率更低,而螺钉固定创伤小、更符合微创的理念.由于部分文献质量不高,可能存在偏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得出更可靠的结论.

  • 对关节骨折处理后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的探讨

    作者:王珂;高强

    自 1997年 1月~ 2000年 6月间 , 对收治的髋、膝关节骨折患者 ( 髌骨骨折除外 ) , 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 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报告如下 .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 20例 , 男 18例 , 女 2例 , 年龄 19~ 57岁 , 平均 38岁 . 髋臼骨折 5例 ( 3例髋关节后脱位 , 2例髋关节中心脱位 ) , 胫骨平台骨折 10例 , 股骨髁 ( 单髁或双髁 ) 骨折 5例 . 手术 11例 ( 髋臼 2例 , 股骨髁 5例 , 胫骨平台 4例 ) 牵引 3例 , 石膏托外固定 6例 . 方法 : 本组手术治疗病例均在伤后 1周内进行 , 髋臼骨折 1例为后壁骨折 , 用螺钉固定 , 另 1例为后柱骨折 , 行钢板内固定 ; 3例粉碎骨折行股骨髁上牵引 ; 股骨髁骨折行螺钉或螺栓或螺栓加钢板固定 ; 4例胫骨平台骨折 , 用螺或植骨加支持钢板固定 ; 6例石膏托外固定 . 所有病例均在术后或创伤反应消失后行关节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 , 3周后开始在保持关节无压应力情况下间断被动屈伸活动 , 以促进关节的膜造练习 , 6周后不负重进行主动功能锻炼 , 8周后部分负重 , 12周后完全负重活动 .

  • 3D打印技术在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作者:杨阳;刘林;薛文;王增平;钱耀文;高学民;范立真;文杰

    背景:脊柱严重畸形,解剖不规则,截骨矫形手术风险极高,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需要术前制定个体化的、精准的置钉及截骨方案设计以降低手术风险.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应用在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32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6例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行截骨矫形手术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即术前利用3D打印技术重建脊柱模型,在此基础上精确设计合理的截骨方案.其余16例在X射线常规影像学检查指导下行截骨矫形的患者为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侧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与结论: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侧凸及后凸Cobb角等7个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置钉准确率及侧凸和后凸矫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3D打印技术,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截骨矫形术前制定了个体化的、更加精准的置钉及截骨矫形方案,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小手术创伤,临床效果满意.

  • 系统化护理在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赵荣芝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对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骨折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行螺钉固定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化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并于干预前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对两组患者康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骨折患者并发症,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

  • 三种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效果比较

    作者:梁华辉;王康振;宋伟毅;彭杰威;吴宇峰;高大伟

    目的:比较用保守疗法、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术、骨锚钉修复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度、Ⅳ度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131例旋后外旋型Ⅲ度、Ⅳ度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螺钉固定组和骨锚修复组.为保守治疗组患者采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为螺钉固定组患者采用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骨锚修复组患者采用骨锚钉修复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毕至恢复正常工作能力的时间及术后其Baird-Jackson评分(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下胫腓联合韧带间隙的距离、下胫腓联合韧带重叠的距离.结果:三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毕至恢复正常工作能力的时间及术后6个月其Baird-Jackson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保守治疗组患者与螺钉固定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毕至恢复正常工作能力的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保守治疗组患者与骨锚修复组患者、螺钉固定组患者与骨锚修复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毕至恢复正常工作能力的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保守治疗组患者与螺钉固定组患者、保守治疗组患者与骨锚修复组患者、螺钉固定组患者与骨锚修复组患者术后6个月其Baird-Jackson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下胫腓联合韧带间隙的距离和下胫腓联合韧带重叠的距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6个月,保守治疗组患者与螺钉固定组患者、保守治疗组患者与骨锚修复组患者下胫腓联合韧带间隙的距离和下胫腓联合韧带重叠的距离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螺钉固定组患者与骨锚修复组患者术后6个月其下胫腓联合韧带间隙的距离和下胫腓联合韧带重叠的距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进行保守治疗相比,对旋后外旋型Ⅲ度、Ⅳ度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与采用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术相比,用骨锚钉修复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度、Ⅳ度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能够缩短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的时间,促进其康复.

  • 小切口骨折块螺钉固定在髓内钉中的运用

    作者:韦秀芳;陈啸;张晓慧

    目的:介绍髓内钉在治疗股骨或胫骨骨折时辅以小切口螺钉固定分离骨折块的方法.方法:对11例胫骨骨折及7例股骨骨折行髓内钉固定的同时辅以小切口螺钉固定分离骨块,术后根据骨折稳定情况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练.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患肢功能恢复正常.结论: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时辅以小切口骨折块螺钉固定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204 条记录 4/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