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钢板内固定加自体植骨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38例

    作者:龚健;吴月坚;张可立;唐钊;冯永顺

    胫骨平台塌陷骨折(fracture of tibial plateau)是比较常见的膝关节创伤疾病,一般因比较强大的内/外翻作用或者坠落跌伤等导列[1].其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对于关节塌陷小于2 mm、劈裂错位不超过5 mm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关节塌陷大于2 mm、劈裂错位超过5mm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

  • 颈椎病前路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作者:宫树一;付勤;杨礼庆;许晓军

    目的:分析4种颈椎前路融合术的疗效.方法:用4种融合方式对241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其中单纯髂骨植骨(A)组单节段40例,双节段22例;颈椎前路减压界面固定术(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cage,CIFC)(B)组单节段40例,双节段21例;植骨融合并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C)组单节段45例,双节段23例;CIFC并前路钢板内固定(D)组单节段35例,双节段15例.术后定期随访及拍摄X线片,观察疗效、椎间高度、颈椎前弯曲度和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2年,A组融合率为82.1%,B组融合率为96.3%,C组融合率为95.6%,D组融合率为95.4%.终访时, A组平均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曲度较术后早期显著性降低(P<0.05),B组、C组和D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C组和D组之间远期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和D组之间远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髂骨植骨方法简单,但并发症较多.CIFC、颈椎前路钢板植骨融合内固定和CIFC并前路钢板内固定,固定牢固,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

  • 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及对其临床应用的展望

    作者:马婷婷;王春梅

    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缺损,尤其是大段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困扰着矫形外科、颅面外科的一大难题.目前临床上常用治疗方法有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人工合成生物替代物3种,存在增加创伤、供量有限、有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差等缺点.

  • 后路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广昌;张亘瑷;王俊鸿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6例腰椎峡部裂伴椎体滑脱或腰椎退行性变滑脱所致腰椎失稳症病人行后路减压内固定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26例(6~38月),12~18个月椎体间骨性融合,无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损伤,无植骨块脱落.stauffer-coventry下腰椎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优17例,良3例,可1例,经X线片或CT复查椎间达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复位度数丢失,无椎间塌陷.结论:经后路减压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方法.具有植骨量大、融合率高、费用低、椎间高度丢失少、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 一期自体骨移植在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黄啸;魏凌平;舒勇

    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是骨折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10%,尤以长管状骨的多段粉碎性骨折为多见.为预防骨折发生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我科自1996年以来对22例新鲜长管状骨多段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病例在骨折固定的同时进行一期自体骨移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钛板内固定修复重建

    作者:卢新华;刘海涛;陈羿;叶明华;夏刚

    目的 评价自体骨移植+钛板内固定技术在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中的效果.方法 对46例口腔下颌骨肿瘤及囊性病变术后缺损的下颌骨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共使用钛板内固定46块,植骨成功率100%,下颌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自体骨移植+钛板内固定技术对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重建是一种较理想的技术.

  • 自体骨回植单枚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作者:易建云;谢立俊;赵隆队;胡生庭

    目的 探讨自体骨回植单枚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2006年7月-2010年9月,我院应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术中采用切下椎板棘突关节突回植、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加椎弓根内固定39例.结果 随访10-38个月、平均16个月,6个月有明显骨性愈合,12个月后骨融合良好,椎间隙高度无明显改变,未见复位丢失.按侯树勋等疗放评价标准:优29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2.3%.结论 采用自体椎板、棘突及关节突作为骨源联合单枚cage植入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结果,并减少了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 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和细胞外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宇;张健

    在骨缺损的修复中目前有许多方向,如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等,但这种移植只能受到供体的限制,即只适合修复少量骨缺损.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研究的进展,骨组织工程化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即通过成骨相关的种子细胞与生物材料构成三维空间复合物作为一个生命力的活体组织,用以对病损组织进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并达到永久性替代.

  • 更换髓内钉附加锁定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

    作者:黄玉成;焦竞;程文俊;王昕;肖飞;王俊文

    [目的]探讨更换髓内钉附加锁定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23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资料,采用更换髓内钉附加锁定板手术治疗,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9~65岁,平均43.78岁.骨不连病理分型:肥大型7例,萎缩型16例.所有病例取自体髂骨移植,其中20例行自体髂骨植骨,3例行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定期复查,通过影像学分析骨折愈合情况,并指导功能锻炼,观察相关并发症.[结果] 23例患者术后获12~30个月,平均15.63个月随访.全部患者均获得临床愈合,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6.47个月.AAOS评分由术前的(65.82±9.48)分显著增加至术后12个月的(89.73±4.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短缩略有加重,由(0.32±0.57) cm增加至(0.82±0.71) cm (P<0.05).膝关节屈曲角度由(91.33±14.05)°显著增加至(107.24±1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伸直角度由[(-1.34±4.81)°变化至(-2.04±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除1例轻度关节僵硬外,均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折复位丢失、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更换髓内钉附加锁定板是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有效方式.

  • rhBMP-2骨修复材料在后路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应用

    作者:雷建平;徐昊;张克良

    [目的]探讨rhBMP-2骨修复材料在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本院骨科收治的行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3例,根据植骨融合材料分为两组.rhBMP-2组35例,采用rhBMP-2骨修复材料填埋Cage+椎弓根螺钉双侧内固定;自体骨组38例,采用自体骨骨质填埋Cage+椎弓根螺钉双侧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螺钉位置不良率、Cage位置移位率、相对椎间隙丢失高度、椎间融合率以及治疗前后JOA评分及Oswestry指数(ODI)评估.[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ODI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BMP-2组第12周螺钉位置不良率(7.14%)和Cage位置移位率(8.11%)分别显著高于自体骨组的3.29%和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4周,rhBMP-2组螺钉位置不良率(9.29%)和Cage位置移位率(8.11%)与自体骨组的10.53%和7.69%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BMP-2组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0.32±0.06) mm显著低于自体骨组的(1.41±0.40)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MP-2组第12周椎间融合率为54.05%,低于同期自体骨组的7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第24周两组椎间融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MP-2骨修复材料应用于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起效时间晚于自体骨,但终疗效与自体骨相当,但在恢复椎间高度上的作用优于自体骨,可以在临床上替代自体骨用于脊柱融合术中.

  • 两种方法处理Rand Ⅱ型胫骨平台骨缺损全膝关节置换的对比

    作者:王体惠;王旭;王晓露;陈继良;吴锦清

    [目的]比较分析膝内翻伴胫骨内侧平台Rand Ⅱ型骨缺损病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支撑螺钉联合骨水泥与自体骨移植重建骨缺损的疗效,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骨科对26例膝内翻伴胫骨内侧平台Rand Ⅱ型骨缺损患者行初次TKA,其中支撑螺钉联合骨水泥修复骨缺损13例为支撑组,自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13例为植骨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骨缺损深度及胫骨平台受累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胫股角恢复情况及临床并发症.[结果]支撑组手术时间较植骨组平均缩短10 min;2例使用胫骨延长杆;术后3d内均可扶双拐下地行走;术后即可完全负重;术后1例发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1例发生切口上缘脂肪液化.植骨组7例患者应用胫骨延长杆;术后21 d内均扶双拐部分负重.术后1例发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2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术中失血量、术后24h引流量与植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内翻畸形和/或屈曲挛缩畸形均得到矫正.支撑组术后3个月1例骨与水泥界面出现约1 mm放射性透亮线,植骨组发现3例骨吸收.所有患者3个月弃拐行走.两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KSS评分、胫股角测量结果、关节活动度(ROM)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支撑螺钉联合骨水泥及自体骨移植两种方法均能有效重建膝内翻伴胫骨内侧平台Rand Ⅱ型骨缺损,但支撑组缩短手术时间,可早期完全负重,无植骨块吸收之虑,更符合关节快速康复理念.

  •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段结核的研究

    作者:王锡阳;罗承科;邓强;葛磊;段春岳;周炳炎;庞晓阳;曾浩;许正权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植骨术在治疗胸腰段结核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7例胸腰段结核患者,同种异体骨植骨(A组)40例;自体肋骨植骨(B组)37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手术前后的ASIA分级、植骨融合率、Cobb角.[结果]随访7~ 34个月,平均18.6个月.A、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内比较手术前后的ASIA分级、Cobb角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ASIA分级、Cobb角,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B组术后2.5年复查X线片,按照Zenya Ito标准,植骨融合率没有差异,但A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

  • 制备高诱导成骨活性的脱钙骨基质

    作者:曲峰;史亚民;侯树勋;衷鸿宾

    1 前言骨缺损一直都是困扰骨科医师的一大难题.人们对其的关注和研究由来已久.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尝试了众多不同的修复方法并公认自体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但是,自体骨的数量有限且患者还须经受另一次的额外手术打击,就整体而言,有其难以克服的一些缺点.因此,广大医师及科研工作者长期致力于寻找一种合适的材料来替代自体骨.

  • 异种骨移植及骨诱导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刘彬;林月秋;汤逊

    因创伤及病理因素导致的骨缺损是临床骨科治疗的一个难题,骨移植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自体骨移植是骨移植的佳方法,但由于增加创伤,取骨量有限及存在后遗症等问题,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同种异体骨来源也受到限制,且有乙肝、艾滋病等交叉感染的危险.人工骨的理化、生物性能及降解能力均远不及天然骨.异种骨来源丰富,易于获得和加工储存,作为植骨生物材料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但由于种属间的抗原差异,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异种骨的应用因此受到较大的限制.重组合异种骨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理想植骨材料.笔者拟就异种骨的抗原性和移植后的免疫反应,异种移植骨的制备,重组合异种骨,异种骨移植的骨诱导的现状及进展加以综述.

  • 复合生物活性材料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廷宝;范清宇

      骨缺损修复是骨科临床常见并涉及多方面理论和技术的难题,不论是先天性或外伤、感染、肿瘤造成的骨缺损,还是老年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骨萎缩,都将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和畸形,对此,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是修复骨缺损,以恢复功能和矫正畸形。长期以来,骨缺损修复常用的方法是自体骨移植。但自体骨移植取骨数量受限、影响供骨区生物力学强度和功能,增加患者创伤和痛苦,不易被患者接受。异体骨移植可减少手术次数、容易取材,但其具有抗原性,可引起机体的排斥反应。

  • 医用硫酸钙人工骨在脊柱结核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闻力;刘浩;李坛珠;宋跃明;龚全;李涛;刘立岷

    [目的]评价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中,应用医用硫酸钙(Osteoset)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合植骨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4月~2006年5月间,对2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消除、Osteoset人工骨加自体骨植骨并内固定术.观察患者局部伤口情况,有无不良反应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定期影像学检查(脊柱X线片和CT扫描),对植骨融合和后凸畸形矫正的情况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不良全身反应.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结核病灶均无复发,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5.2°±6.7°,末次随访畸形矫正角度未见明显丢失.术后3个月融合率达95.8%,术后6个月24例患者植骨部位均获骨性融合.[结论]Osteoset人工骨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可以补充植骨量,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满意的临床效果,是一种优良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

    作者:唐佩福;王岩;李静东;董纪元;周勇刚;林峰;郝立波;许猛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与方法.方法:回顾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17例,总结分析其手术入路的选择,异位骨化组织、内固定物以及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结果:17例病人中有14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7个月(1年2个月~9年8个月).出现感染1例,脱位1例,无菌松动2例.术后再次异位骨化者2例,其中1例引起坐骨神经症状,再次行神经松解术.所有随访病例,髋关节功能均有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51分,提高到术后89分.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适当处理异位骨化组织和内固定物,重建髋臼骨缺损,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成功的关键.

  • 植骨髋臼成形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毛宾尧;胡裕桐;司全明;沈是铭;应忠追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成人患者的植骨髋臼成形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方法和疗效.方法:自1993年~2004年6月,对66例(81髋)髋关节发育不良,根据影像解剖学的特点,将其分为4型,采用自体植骨于髋臼缘10~3点钟位,改变髋臼朝向,并加深髋臼或植骨下移重建臼顶和后柱后壁等6项要点,正确安置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假体抑生物型假体.结果:对66例81髋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术后经平均5年2个月随访,植入骨均愈合,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优(>90)42例53髋,良(80~89)17例22髋,尚可(70~79)7例7髋,无失败(<70)者,优良率为89.4%.术后有9例并发症,且均已治愈或改善.结论: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须进一步认识解剖和临床特点,自体骨植入重建髋臼顶和后柱后壁,使旋转中心下移和内移,是使人工全髋关节成功置换和提高疗效的关键.

  • 人工骨及其应用

    作者:孙磊

    骨移植对于提供支持,填充空腔,加速骨缺损的愈合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方式.自体骨移植是骨移植的"金标准",但自体骨移植受到许多限制,如供区损伤、植骨量不足等,不能制备特殊的形状,这些限制促进了骨移植替代材料的研究.同种异体骨已被广泛应用,同种异体移植物可以是松质骨、皮质骨或两者一起使用.虽然同种异体来源较广泛,但它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引发免疫排斥、处理后生物及机械特性改变、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等缺点,由于经济或宗教的原因,不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因此,科学家和医药厂家努力开发研制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 两种不同植骨方式治疗骨干骨不连的临床观察

    作者:沈建辉;初海坤;李刚;宋银冬;徐亚军;史峰军;曲成波

    目的 观察指环植骨术治疗骨干骨不连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30例,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行髂骨取骨植骨术,观察组患者行指环植骨术.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在患者出院半年后,根据上肢功能评分(DASH)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5]对骨愈合及患肢功能进行比较评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P<0.01).观察组AK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指环植骨治疗骨干骨不连的有效性优于传统自体骨移植,是治疗骨不连的理想方式.

255 条记录 7/13 页 « 12...45678910...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