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孢他啶治疗老年严重下呼吸道感染23例分析
我科自1997年以来应用英国葛兰素药厂生产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ceftazidime),商品 名复达欣治疗老年人严重下呼吸道感染2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21例,女2例,年龄67~84岁,平均73.4岁,其中>80岁者9例,占39 .1%。院内获得性肺炎1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9例。病种有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合并肺部 感染6例,多发性脑梗死、假性球麻痹致吸入性肺炎7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2例,脑出血合 并肺部感染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2例,帕金森病合并肺部感染1例,支气管肺炎 1例。其中5例合并尿路感染。主要并发症有冠心病13例,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6例,慢性 肾功能不全4例,植物人状态1例。1.2 临床症状:2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咯痰,痰多呈黄脓样,20例有气促,8例 有紫绀,7例有心衰,17例有发热(其中体温超过38 ℃16例)。两肺均有干湿音。行X线透 视或拍片者15例,肺有单个或多个炎性阴影者11例,余均有两肺纹理增重紊乱。血白细胞> 8.0×109/L者19例,中性粒细胞>0.8者13例。入院后做痰培养18例,培养出草绿色链 球菌5株,卡他球菌5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大肠杆菌2株,绿脓杆菌1株,克雷伯杆菌1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
-
头孢噻甲羧肟治疗晚期癌症并发胸腔感染24例
头孢噻甲羧肟(复达欣;Fortum)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多种临床病原体,杀菌效力强大.特别对绿脓杆菌的作用居头孢之首.且对一般性抗生素不敏感的菌种亦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β-内酰胺酶稳定,适用于许多单纯或混合感染.本文就其治疗晚期癌症并发胸(腹)腔感染结果进行考察,报道如下.
-
环丙氟哌酸的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环丙氟哌酸又名环丙沙星,商品名:特美力等.属第三代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目前环丙氟哌酸在美国医院中地位显著.由于其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组织分布好,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已全部或部分取代TMP、氨苄青霉素、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氨基糖苷类抗菌素.
-
头孢拉啶片微生物限定检测方法的验证
头孢拉啶片为口服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含有较强的抑菌力,其微生物检查必须完全清除所含的抑菌成分.我国药典规定的薄膜过滤法[1]及欧洲药典[2]和英国药典方法[3],仅用于控制菌的检查,菌数检查未有明确规定,我们采用贴膜法进行微生物菌数测定,检出率、回收率明显高于我国药典方法、平板计数法[1]和卫生部1986年颁布的药品卫生检验方法、洗脱法[5].
-
儿童泌尿系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的选择
急性泌尿道感染的抗菌治疗根据患儿年龄和疾病严重性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若患儿年龄<2~3个月,不能耐受足量口服摄入,有全身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应住院采用广谱抗生素静脉给药.抗生素可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氨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或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若父母依从性好,可门诊静脉给药,对门诊静脉给药治疗可选用头孢曲松,因其可1天1次,是合适的药物.静脉给药常持续48~72小时,直到体温正常和临床稳定,此时可改为对致病菌敏感的口服抗生素治疗[1].
-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调研与干预
目的探讨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使某二级甲等专科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三代头孢菌素的用药频率降低的可行性.方法按10%-20%的比例随机抽查2004年6月份的出院病历,进行调查,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再调查干预后的2004年7月份的出院病历,比较指标的变化,检验干预结果.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月份的53.75%下降至7月份的47.5%,三代头孢菌素的用药频率由6月份的42.3%下降至7月份的20.4%.结论全面合理的干预措施使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三代头孢菌素的用药频率降低是可行的.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两种菌株流行情况及其防治
β-内酰胺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类抗生素,随着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大量应用,对此类药物产生耐药的菌株越来越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ESBLs)是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和常见原因.目前产ESBLs菌株日益增多,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
-
调补解毒法预防头孢菌素治疗肺炎过程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调补解毒法预防肺炎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方法 将因肺炎住院需要使用三代头孢抗生素静滴治疗的患者14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72人,对照组维持原有治疗,中药干预组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按调补解毒法原则所调配的汤药制剂.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结果 中药干预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第7天、第14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调补解毒法中药汤剂配合治疗可有效预防肺炎患者在应用三代头孢菌素过程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
呼吸内科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变迁
近年来随着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高频率应用,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在构成和药物敏感性上发生较大变迁,本文对2002年6月至2004年10月间本组呼吸内科病房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到的革兰阴性菌进行分类鉴定及耐药监测,了解它们耐药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本组314株革兰阴性菌源自我院2002年6月至2004年10月间呼吸内科1930名患者各类细菌学送检标本,(其中痰1751例,尿27例,血17例,大便23例,胸水77例,咽试子13例,其它22例)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和ATCC35218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
复达欣在普外科术中应用预防感染
术后感染与手术过程有一定关系,尽管术中无菌操作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术中应用抗生素也是一种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方法.复达欣(FORTUM)又名头孢噻甲羧肟是葛兰素公司生产的第三代头孢菌素,近年来在外科预防和治疗感染中广泛应用.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室从1998年至1999年对23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复达欣术中应用预防术后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上.
-
一株携带三种β内酰胺酶基因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现
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率不断增加,已经出现对三代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耐受的Pa菌,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我们从一例脑外伤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患者的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出1株多重耐药Pa菌,并对其进行了12种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
医院感染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型及同源性研究
大肠埃希菌是目前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与腹腔感染、尿路感染、伤口感染及血流感染等多种感染相关。由于广谱抗菌药物,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的滥用及不合理使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不断增高,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本研究同时分析采自我院患者和医院环境样本,采用多重 PCR 的方法对试验菌株ESBLs基因 TEM、SHV、OXA、PER、VEB、GES、CTX及β-内酰胺酶基因AmpC进行扩增,确定基因型;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 PFGE)对患者菌株和环境标本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以追踪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
浙江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SHV型β-内酰胺酶分布
随着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在革兰阴性杆菌中产生率不断增加,ESBLs种类也不断增加,至2000年6月,已发现近100种ESBLs亚型[1],其中TEM型有67种,SHV型有24种,非TEM非SHV型有20多种.TEM和SHV型分别由广谱酶TEM-1、TEM-2和SHV-1编码基因中1~5个位点发生点突变而来.各国各地区流行的ESBLs亚型各不相同[2].我们对浙江省各地区临床分离的表型鉴定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SHV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和亚型鉴定,结果如下.
-
上颌窦炎症致下肢丹毒反复发作1例
患者,女,70岁,因左下肢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先后五次入院.1病程情况患者于2007年8月因左下肢红、肿、热、痛反复发作两个月,加重1d第一次入院.患者于入院前两个月始,连续三次于受凉后出现左下肢红、肿、热痛,伴寒战、发热,无咳嗽、咽痛,无腹痛、腹泻,尿频、尿痛,诊为左下肢丹毒,血常规示白细胞明显升高,静脉点滴三代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有效,症状完全控制后3d停药.入院前1d,患者再次于受凉后出现左下肢红、肿、热、痛,发热,体温高达39.1℃,以丹毒收入院.入院后给予足量、足疗程抗生素治疗,主要症状消失后,于2007年9月出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患者复因"发热、左下肢红、肿、热、痛反复发作"三次住院,每次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于主要症状消失后出院.患者第四次出院后仅2h即因受凉后出现发冷、寒战、左下肢红斑,体温高达39.8℃第五次入院.
-
澳达兴与普司立存在禁忌
注射用澳达兴(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40716,规格1.5g,常用于治疗对头孢哌酮耐药而对本品敏感的产β-内酰胺酶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腹膜炎胆囊炎胆管炎和其他腹腔内感染等.
-
ICU 医院获得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下呼吸道感染及耐药分析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常见的产ESBLs菌株,此类菌株具有较高的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是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常见原因.ESBLs是能够水解头孢他定、头孢噻肟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氨曲南等抗菌药物,并介导细菌对这些抗生素产生耐药的β内酰胺酶,其耐药基因随质粒可在革兰阴性菌间迅速传播.
-
在肠杆菌科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探讨
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TGC)应用于临床,革兰阴性杆菌逐渐产生耐药,经专家研究发现是该类菌产生了β-内酰胺酶(ESBL)所致.检出ESBL可指导临床用药,避免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免延误病情和浪费.产生此酶的菌株,往往具有多重耐药性.因此,及时检出此类菌株可防止区域性暴发流行.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性研究
近年来,临床上三代头孢菌素等超广谱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广泛使用,使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逐年上升,给临床治疗造成很大困难.
-
头孢曲松与阿米卡星药敏试验中对绿脓假单胞菌的协同作用
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甙类是一组协同作用的抗生素,而头孢曲松不是抗绿脓假单胞菌的三代头孢菌素,但在临床上常用它与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严重感染.绿脓假单胞菌是医院内呼吸道感染、外科伤口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如果遇到绿脓假单胞菌感染时, 头孢曲松与阿米卡星联合经验用药时,会不会产生协同作用,收到比单一用药更好的疗效?为此我们任选了30株新近分离的绿脓假单胞菌应用浓度梯度法中Etest法测定了头孢曲松(CRO)、阿米卡星(AMK)和上述两种抗生素在一起的联合协同作用.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型研究
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性.为了对我院产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和基因型特征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我们对1999年8月~2001年12月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了耐药性和基因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