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的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ALVF)为常见.ALVF起病急,病情重,不及时处理,可迅速导致全身脏器不可逆的缺氧性代谢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
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分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 RDS )是由严重感染、休克、创伤等引起的以呼吸窘迫、重度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系临床较常见的病死率极高的危重症[1]。足月新生儿ARDS 报道较少,其高危因素与较大儿童及成人有所不同。现将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集的足月新生儿A RDS病例分析如下。
-
重症急性高原病缺氧性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高原病缺氧性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重症急性高原病缺氧性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以及用药护理 、给氧观察等.结果:痊愈36例(97.30%)、死亡1例(2.70%).结论:对重症急性高原病缺氧性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在针对性治疗的同时进行针对性护理服务对保障其疗效具有积极意义.
-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于各种严重基础疾病引起的肺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致急性高通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Ⅰ型呼吸衰竭.2006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ARDS患者43例,其中23例在机械通气及PEEP设置等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动态监测血气指标及PEEP水平等综合救治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1],近40年来,对其发病状况的报道不一,但仍无证据能够表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降低.脓毒血症、多发性创伤和急性重症胰腺炎等仍是ARDS发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多器官功能衰竭为AR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系指由于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出血性以及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实际上系由一系列脑血管病导致脑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的总称[1].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正压通气治疗
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通常以急性缺氧性(Ⅰ型)呼吸衰竭为主要的表现,也是常见的死亡原因.如果经过常规氧疗等治疗后缺氧和呼吸困难不能缓解时,气道内正压机械通气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治疗措施.在广州达到确诊标准[1]的641例SARS患者中,有无创正压通气患者159例(25%),其中42例(26%)因病情加重而转为有创通气,2例(1%)没有转为有创通气而死亡,115例(72%)康复出院;有创通气患者57例,包括无创正压通气转入者42例(74%)和直接有创通气者15例(26%),死亡30例(53%).
-
喉罩通气全身麻醉下经可弯曲气管镜介入治疗窒息性气管狭窄三例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很多以往需要手术治疗或无法治疗的气道腔内病变可采用介入治疗获得治愈[1].不同原因导致的气管重度阻塞伴有极度缺氧的患者可出现缺氧性心脏骤停并死亡,这种严重的气管狭窄临床上称为窒息性气管狭窄,需要紧急通畅气道,快速纠正缺氧,防止猝死.由于此类患者病情危急,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工具及方法十分重要,周内外多采用硬质气管镜(简称硬镜)直视下治疗[2-7],现报道3例采用喉罩通气在全身麻醉下经可弯曲气管镜介入治疗窒息性气管狭窄的患者,总结临床经验.
-
窒息性气管狭窄四例救治体会
因病变导致气管接近完全堵塞而处于极度缺氧状态,患者可能出现缺氧性心脏骤停并死亡,这种严重的气管狭窄临床上称为窒息性气管狭窄,需要紧急处理.能否快速调整氧合状态、防止缺氧性心脏骤停是抢救成败的关键,既往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2].现将4例典型的结核所致窒息性气管狭窄患者采用体外循环下球囊扩张及气管插管扩张的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
洛沙坦干预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近来的研究表明, 低氧可激活核因子-κB(NF-κB)[1],提示NF-κB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文献报道,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拮抗剂洛沙坦对HPH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洛沙坦干预对HPH大鼠肺组织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干预机制.
-
Gax基因在缺氧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近实验观察到低氧可导致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同时发现PASMCs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均有Gax基因表达,低氧可下调其表达,表明低氧是影响PASMCs Gax基因表达的一个因素,Gax基因表达下调与PASMCs增殖有关[1].
-
在缺氧低压环境下建立高原心脏病大鼠模型及红景天药物干预
目前,国内已建立常压缺氧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1],期待解决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演变而成的肺源性心脏病.对于肺动脉高压引起慢性高原心脏病的动物模型均在减压缺氧仓内进行,经过模拟高原条件间断缺氧4周后即引起右心室肥厚,实验所设置的条件与实际高海拔地区养殖的大鼠形成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所得结果有所不同.我们在海拔3658 m和4500 m养殖大鼠,观察各组间肺动脉压力及右室变化,采用红景天药物喂大鼠,观察红景天药物在防治高原心脏病大鼠的疗效.
-
Ⅶ因子活化蛋白酶在博来霉素所致大鼠肺损伤和肺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40%[1].幸存者往往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肺纤维化.以往认为,肺纤维化仅发生在ARDS晚期.而近的研究表明,在ARDS的早期即有肺纤维化的发生,针对ARDS早期纤维增生的治疗有可能改善ARDS患者的预后[2].Ⅶ因子活化蛋白酶(FSAP)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除了具有促凝和抗纤溶活性外,还能抑制生长因子介导的细胞增殖与迁移[3].
-
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与肺外源性ARD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因肺内外多种病因导致的肺毛细血管损伤后以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虽然导致ARDS的病因诸多,但从病因可以分为肺内源性(如重症肺炎)与肺外源性(如坏死性胰腺炎)2类.
-
扎鲁司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治疗研究
扎鲁司特是近年来用于治疗哮喘的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研究表明,白三烯受体不仅存在于气道,也存在于肺血管[1]。庞宝森等[2]发现,缺氧性大鼠应用扎鲁司特后肺动脉压明显下降。本研究通过观察口服扎鲁司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肺心病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氧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
-
肾上腺髓质素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变化
研究发现,肾上腺髓质素(ADM)广泛分布于肺组织中,低氧可引起其分泌增加[1],提示其可能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发病过程.本研究通过观察HPH大鼠肺血管壁ADM mRAN的表达及HPH患者血清ADM水平的变化,探讨ADM在HPH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
高频呼吸机在PICU中的使用
高频通气(HFV)是近20年来发展的一种机械通气新技术,超过正常呼吸频率4倍的机械通气定义为高频通气.一般将其分为3种:①高频正压通气(HFPPV);②高频喷射通气(HFJV) ; ③高频振荡通气(HFOV).1999年9月-2001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ICU使用Sensor Medics 310 0A高频振荡呼吸机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缺氧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等疾病,部分病例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并总结了一些临床监测经验和护理体会
-
宫内急性缺血缺氧后胎鼠肾脏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研究证实,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GF)对防治缺血缺氧性肾损伤有重要作用.同时,对胚胎肾发育的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对肾脏的发育和成熟起主要促进作用[1].EGF和TGF-α共同作用于一个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研究肾组织EGF和TGF-α及其受体EGFR在宫内窘迫时的动态变化,无疑对指导临床应用EGF防治围生期缺血缺氧性肾损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缺氧性内耳损害
1 缺氧对人类听觉的损害缺氧对听觉的影响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在自然环境高海拔地区所存在的缺氧环境对听觉的影响却微乎其微.
-
01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缺氧性屈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