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氯胺酮麻醉并发症分析及防治对策
氯胺酮是一种快速的非巴比妥类麻醉镇痛药,它能选择性地抑制大脑及下丘脑皮质系统,具有麻醉诱导快、镇痛作用强、苏醒期短、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多用于小儿短小、表浅手术。同时氯胺酮使用后可发生一过性呼吸暂停、喉痉挛、恶心呕吐、心率过快等不良反应[1]。运用氯胺酮麻醉行小儿手术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充分认识到其潜在的危险因素,找出预防对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256例小儿氯胺酮麻醉手术病例的管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和探讨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
七氟烷面罩吸入复合咪达唑仑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七氟烷面罩吸入复合咪达唑仑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与小儿氯胺酮麻醉组作比较.方法:选择ASA I-Ⅱ级的10个月至7岁6个月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七氟烷面罩吸入组;B组氯胺酮麻醉组(对照组).结果:A组呼吸道分泌物少,苏醒快,术毕均清醒回病室,围术期并发症少.
-
小儿氯胺酮麻醉术中发生胃胀气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氯胺酮麻醉术中发生胃胀气时使用胃管导入吸引减压法的疗效。方法:记录和分析41例患儿手术开始时、发生胃胀气时及胃管导入后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使用捻转插入的方法来防止胃管打折,双手配合向一个方向,如顺时针交替捻转插入,当看到胃管出口有大量气泡涌出时停止插入,以吸引器抽吸,可见大量气液混合物抽出。结果:经胃管导入减压后,腹腔压力降低,明显解决了呼吸困难的状况。结论:氯胺酮麻醉术中发生胃胀气时使用胃管导入吸引减压,是解决这种呼吸困难状况有效的方式。使用单纯氯胺酮麻醉术中胃胀气发生率明显高于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麻醉。
-
腹壁切口严重感染和裂开的处理
腹壁切口非感染性裂开进行及时早期缝合的处理方法早已被外科医生所接受,但对化脓性感染性切口在拆开切口清创排脓后进行早期全层缝合对大多数外科医生来说是不易被接受的.缝合方法全麻、硬膜外麻或静脉氯胺酮麻醉,麻醉持续30分钟即可,腹壁肌肉完全松弛.有腹膜裂开的病例,用张力线包括腹膜在内将全层腹壁缝合,针距1 5~2 0cm,2~3针之间填入细纱条引流.腹膜无裂开的病例,缝针深达腹膜外即可,针距3 0~3 5cm,每两针之间填入细纱条引流.缝合时进针好距伤口边缘2 5~3 0cm.术后24~48小时,根据引流物的多少决定是否更换引流纱条,更换原则是由深逐次变浅,一般换3~5次即可不再填入引流纱条.12~17天可拆除张力线,伤口愈合.
-
小儿氯胺酮麻醉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氯胺酮麻醉的安全使用方法和护理要点.方法:对196例氯胺酮麻醉患儿围术期的观察研究进行护理分析.结果: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手术具有起效快、镇痛好、苏醒快的优点.做好术前访视、术中监护和术后护理,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有1例发生呼吸抑制,经积极处理后顺利完成手术,其余195例均手术顺利.结论:加强对氯胺酮麻醉患儿的观察和护理,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质量,取得满意效果.
-
可调式固定器治疗先天性髋脱位的护理
我院应用自行研制的可调式固定器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132例[1],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32例中男19例,女113例;年龄4~52个月;共176个髋关节,左侧55例,右侧33例,双侧44例;以上均采用固定器治疗,随访时间短2年,长7年。根据周氏功能评定标准[2],本组优151髋,良20髋,可4髋,差1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个髋。2 护理方法 (1)手术患儿均采用氯胺酮麻醉,按全麻术后常规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复苏前后护理。(2)行内收肌切断的患儿注意做好切口护理,可在无菌敷料外用透气透明无菌手术巾贴敷,防止脱落及大小便污染。个别患儿可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本固定器的大小腿套为不锈钢板制成,内衬厚而柔软的纺织物,使用时注意调节合适的松紧度,避免皮肤受压或擦伤,注意观察远端血运、皮温及足趾活动,防止血管、神经受压。(4)术后的固定位置直接影响患儿复位情况,护理中应加强观察,保持外固定器的稳固、有效。 本固定器蛙式位与外展内旋位可以互换,使用方便,适用于3岁以下的先天性髋脱位患儿,部分髋臼发育尚好的3~4.5岁患儿亦可使用。
-
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婴幼儿唇腭裂手术
唇腭裂修复术的患儿需要全麻插管,应用适量的阿片类药可以使患儿苏醒平稳,减少气道损伤.由于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阿片药呼吸抑制较敏感,瑞芬太尼是一科新的阿片类药物,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消除快等优点.瑞芬太尼停药后,患儿的痛觉敏感性增加,复合氯胺酮麻醉可以降低其痛觉敏感性,是麻醉既有一定深度,且苏醒迅速安全.
-
氯胺酮麻醉对阿片戒断症状的控制
戒毒治疗目前存在两大难题,一是戒断症状(身体依赖)难以控制,二是吸毒心瘾(精神依赖)难以消除.我们尝试用"氯胺酮麻醉术"对戒断症状严重者进行控制,并加用"韩氏药物脱瘾治疗仪"治疗戒断症状并减轻心瘾,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本文仅对氯胺酮麻醉控制戒断症状进行报告.
-
小儿氯胺酮麻醉手术期护理
氯胺酮是小儿麻醉的常用药,在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静脉注射30秒~60秒后,意识丧失;肌肉注射5分钟后起效,可维持麻醉30分钟左右.
-
骶管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氯胺酮一直被认为是安全、止痛力强而且使用简便的一种麻醉药,国内已广泛应用于短小手术、烧伤清创、静吸复合麻醉和小儿麻醉中,尤其小儿麻醉.目前,国内小儿麻醉主要采用氯胺酮麻醉,在临床实践应用中,我们发现氯胺酮有许多不良反应,对患儿术中的安全性及术后的恢复有者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在国外小儿骶管麻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因此,我们开始应用小儿骶管麻醉来减少术中氯胺酮用量及其不良反应,对患儿术后恢复及安全性也有明显提高.
-
新生儿头部巨大硬化性血管瘤一例
患儿,男性,37 d,生后发现后头部一鹅卵大肿物,生长快。入院查体:枕部一暗红色肿物突出于皮肤表面,长15.5cm,宽8.5cm,突出皮肤厚达3.0cm,表面分布毛发,质地略硬。诊断为新生儿头部硬化性血管瘤。于生后39 d行血管瘤切除局部皮瓣修复术。手术在氯胺酮麻醉和气管插管下进行。用手掌挤出瘤体内血液,在瘤体四周行皮肤、皮下和肌肉组织的间断缝合结扎,再在瘤体两侧行贯穿褥式缝合结扎,这样在瘤体切除前就基本上控制了出血。
-
乳癌根治术应用氯氨胺酮麻醉的临床研究
乳癌手术国内常用高位连续硬膜外麻(或并用臂丛神经阻滞)或气管内全麻,我们采用氯胺酮麻醉,对12例病人进行了较详细的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
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在小儿斜视手术氯胺酮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在小儿斜视手术氯胺酮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斜视矫正手术60例,年龄3~6岁,体质量10~25 kg,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麻醉组(DK组)和氯胺酮麻醉组(K组).入手术室前30 min,DK组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2μg/kg,K组以等量的生理盐水滴鼻,两组均使用氯胺酮麻醉诱导.记录两组患儿滴鼻前(T0)、滴鼻后10 min(T1)、20min(T2)、30 min(T3)及氯胺酮诱导后(T4)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记录术中切除眼肌数目及切除眼肌时的低心率,统计眼心反射、苏醒期躁动及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记录氯胺酮的用量及术毕苏醒时间.结果 T0~ T3时,两组患儿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3时比较,T4时两组的心率明显上升,但DK组的心率明显慢于K组(P<0.05).眼心反射和呕吐的发生率及苏醒期躁动评分,DK组明显低于K组(P<0.05).DK组氯胺酮的用量明显少于K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可减少小儿斜视手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可减少氯胺酮的用量.
-
斜视术中氯胺酮麻醉致小儿惊厥二则
氯胺酮为儿童各类手术中较为常用的全麻药,该药在麻醉中具有作用迅速,镇痛效果好,维持时间短,苏醒快,复苏后反应轻等优点.并发症主要有呼吸抑制,幻觉、谵妄等,但发生惊厥较为少见,现将我院应用氯胺酮麻醉以来出现惊厥2例报告如下.
-
氯胺酮麻醉致喉痉挛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3岁,因肛门异物感5年入院.诊断:直肠息肉.2001年1月14日在骶管麻醉下行直肠息肉切除术.术前检查心、肺等均正常.术前常规给予苯巴比妥钠0.1 g 肌注,阿托品0.5 mg 皮下注射.30 min 后以1%利多卡因20 ml 骶管麻醉,但效果欠佳,改用氯胺酮200 mg 肌注,2 min 后,突然出现全身抽搐、喉痉挛及呼吸骤停.立即行气管插管,正压给氧(3 L/min),5 min 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基本正常,但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簦液砭仿蚊考涓粼4 min 呈阵发性发作,给予2.5%硫喷妥钠15 ml,地西泮10 mg,阿托品0.5 mg 静注,0.5 h 后喉痉挛消失,查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簦牡缂嗷じ飨钪副昃!1 h 后拔除气管导管,送入病房继续观察,并静注头孢曲松钠2 g,1次/d,预防吸入性肺炎.
-
臂丛阻滞辅以氯胺酮麻醉致呼吸暂停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18岁,体重48 kg,ASA I 级,无过敏史.因右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急诊入院,在臂丛阻滞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给予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20 ml 行臂丛阻滞.手术开始后患者诉疼痛,当即给予氯胺酮50 mg(浓度为10 mg/ml)静注,30 s~1 min 内注射完毕.1.5 min 后脉搏血氧饱和度由98%剧降至65%,同时发绀,呼吸停止.立即面罩加压给氧,5 min 后脉搏血氧饱和度逐渐恢复至95%以上,5~6 min 后逐渐恢复自主呼吸,1 h 后再诉疼痛,分别于第1次注药后60 min、90 min、110 min 追加氯胺酮25 mg、20 mg、20 mg,再无上述情况发生.术后待患者清醒后送病房,鼻导管持续低流量给氧.随访3 d 无后遗症.
-
全麻下颌面部手术后并发症临床观察
面颈部手术由于部位的特殊性,通常需在全麻下施行.现将我院6年来面颈部手术后随访与观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86例,面部手术223例,颈部手术263例;其中男293例,女193例;小儿241例,成人245例.年龄小者1岁4个月,大者62岁.486例中,氯胺酮麻醉231例,静脉复合麻醉255例.
-
硫酸镁拮抗氯胺酮不良反应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硫酸镁拮抗氯胺酮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小手术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A、B、C三组,20例一组.三组患者均静注氯胺酮1mg·kg-1,其中,B组加硫酸镁注射液5mg·kg-1,C组加硫酸镁注射液10mg·kg-1,给药后每5min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潮气量(Vt)、脉搏氧饱和度(Sp02),苏醒时间和苏醒后的精神神经症状等.结果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A、B组的MAP,HR明显增加(P<0.001),C组增加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A组MAP,HR明显高于C组(P<0.001);苏醒期精神症状,A组明显高于B组(P<0.01)和C组(P<0.01).结论硫酸镁可明显拮抗氯胺酮的不良反应,同时不延迟麻醉苏醒时间.
-
氯胺酮麻醉致小儿惊厥
患儿男,8岁,体重16Kg.术前诊断"左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性愈合2年",于2005年2月21日入院,拟在氯胺酮基础麻醉+硬膜外阻滞下行内固定取出术.术前30 min常规肌注阿托品0.25 mg,苯巴比妥50 mg.入手术室后给予氯胺酮100 mg肌注,呼吸、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将患儿头低抱膝右侧卧,准备行硬膜外阻滞麻醉.
-
小儿氯胺酮麻醉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氯胺酮麻醉是目前小儿外科手术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作为一种新的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它能选择性地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皮层的传导,麻醉迅速时间短.虽然效果好,不良反应小,但也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果护理不当,有可能产生各种不良后果[1],现总结我科2007年来护理过的约600例该类患儿护理经验与通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