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邱喜雄;陈志刚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又称为支气管组织分离,是由体循环供血而又没有正常肺功能的肺组织[1].肺隔离症是少见的先天性肺疾病,常不为人们所认识,又因其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故常被误诊为肺部其它疾病,病人可长期被误诊而得不到有效治疗,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影像检查在PS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螺旋CT、MR和血管造影等影像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其诊断价值尤为显著,为了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特作以下综述.

  • 肺隔离症

    作者:张志勇;洪应中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或bronchopulmonary sequestration,以下简称"PS”)系较为常见的肺先天性发育畸形.PS时,部分肺组织发育不全,无呼吸功能,与邻近正常肺组织隔离开;其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异常,且隔离肺内支气管与邻近正常支气管不通[1-15].1946年Pryce[1]首先提出"隔离”这个术语.当时认为系一种相对少见的肺发育异常.1974年Sade[1]等建议使用"PS谱(sequestration spectrum)”,用以概括与异常胚胎发育相关的一组肺部疾病,包括了大叶性肺气肿,先天性的肺囊肿,囊性腺瘤样畸形等先天性的肺部异常,这些是肺隔离症的变异.因此,P谱含括了血液循环正常而肺实质发育异常,或血液循环异常而肺实质发育正常的一组疾病.

  • 多层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附8例报告)

    作者:梁炳莲;王毅

    肺隔离症是一种较少见的肺先天性发育异常疾患.笔者分析了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的多层螺旋CT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肺隔离症的CT诊断

    作者:钟文招;唐震

    目的探讨肺膈离症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10例,其中肺内型9例,肺外型1例。全部病例均作胸部CT扫描,5例病灶薄层增强扫描。结果 10例患者的病灶均位于两下肺后基底段。呈囊性病灶3例,实性病灶3例,囊实性病灶4例,病灶周围有局限性肺气肿7例,在CT片上10例中有7例显示有异常供血动脉。结论 CT不仅能显示病变的形态特征及周围组织的变化,而且对异常供血动脉的显示率高,在诊断肺隔离症上有重要的定性作用。

  • 隔离肺合并囊腺瘤的产前MRI与产后CT影像表现

    作者:陈文俊;黄煌;刘永熙;杨朝湘;江魁明;郭庆禄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PS)合并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胎儿期MRI和婴儿期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产后病理证实的PS合并CCAM胎儿期及婴儿期影像资料,观察其MRI及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胎儿期MRI检查,5例均表现为一侧胸腔肿块(左侧4例,右侧1例),T1WI呈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4例内部可见高信号囊泡影,1例内部未见高信号囊泡,其边缘出现片状稍低信号区;5例均可见一血管影与胸主动脉相连.(2)产后CT检查,1例叶内型PS(ILPS)合并CCAMⅢ型表现为左肺下叶囊实性病灶,可见多量大小不等含气囊腔,由胸主动脉分支血管及左下肺动脉双重供血.1例叶外型PS(ELPS)合并CCAMⅡ型及1例ELPS合并CCAMⅢ型表现为左侧胸腔囊实性肿块,1例ELPS合并CCAMⅡ型为右肺中叶后方实性肿块伴局部低密度囊泡形成,3例均由胸主动脉分支单支供血.1例ELPS合并CCAMⅢ型由左侧胸腔实性肿块及左肺下叶多囊性异常充气肺组织融合组成,实性肿块供血源自胸主动脉分支,左下肺动脉参与异常充气肺组织供血.结论 接受体循环供血的肺叶或胸腔内肿块出现明显囊性变是PS合并CCAM产前MRI与产后CT较具特征性的影像表现,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儿童肺隔离症的CT表现

    作者:张增俊;毕晓辰;黄明侠;刘勃;张雅;谌天华;曹玉琴

    目的 研究儿童肺隔离症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儿15例,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10例对病灶薄层增强扫描,其中肺叶内型11例,肺叶外型4例.结果 15例均位于肺下叶后基底段,囊性8例,实质性4例,囊实性3例,CT增强扫描发现来自体循环异常供血动脉.结论 肺隔离症主要表现为肺下叶后基底段的囊性、实性或囊实性的软组织阴影,CT增强能显示病灶的供血动脉.

  • 巨大肺隔离症1例影像学表现

    作者:刘阳;朱立红

    肺隔离症是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的肺部疾病,巨大肺隔离症更为少见,我院成功地诊治1例巨大肺隔离症,现报告如下:病人女性,54岁,10余年前因胸闷、气短,在天津检查为右肺神经源性肿瘤,肿块约鸡蛋大小.近日症状加重,故来院就诊.查体: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实验室检查正常.

  • 23例肺隔离症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疗分析

    作者:张伟;何建军;许静;张慧敏;李晓

    目的 先天性肺畸形疾病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由于临床特征不明显容易被误诊,应加强研究其临床特点,以提高手术前正确诊断机会并总结经验.方法 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2014年间收治的23例P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症状、隔离部位、术前检查、动脉供应、静脉回流、术前误诊、治疗、病理检查和预后.结果 男性:女性比为1.09:1.年龄1~62岁,平均(36.78±15.58)岁.男性中位就诊时间间隔长于女性(51.05个月vs.35.70个月).主要症状为慢性/复发性肺炎,13.04%的患者无症状.疾病位于左后基底段(73.91%)、右后基底段(17.39%)、右中叶(8.70%).胸部CT表现为肿块性病变(52.38%)和囊性病变(23.81%).动脉供应主要由胸主动脉分支(84.62%)提供.术前误诊率平均为43.83%.69.57%(16例)行手术治疗,56.25%(9例)行肺叶切除.长期随访示患者健康状况良好.结论 PS容易误诊.可能由于症状的非特异性而导致男性就诊时间间隔更长.仔细分析症状和有效的影像检查能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 肺隔离症3例报告

    作者:张双元

    例1 患女,19岁.主诉咳嗽1年.入院前2周行胸片检查发现左肺下叶肿物,抗炎治疗后症状无好转.胸片提示左下肺叶肿物,增强CT提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肺隔离症,肺内型可能性大.术前诊断:左肺下叶隔离肺伴多发性囊肿.在全麻双腔插管麻醉下,经左后外侧第6肋间切口进胸,探查病变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约8cm×8cm×6cm,质中,下叶肺充血发红,与上叶颜色反差明显,异常动脉体循环枝发源于肋膈角处,约4mm直径,肺动脉旁及支气管旁有较多淋巴结,行左肺下叶切除.病理诊断:叶内型隔离肺.术后痊愈出院.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肺隔离症中的应用

    作者:杨珂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簿层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PS)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主动脉造影证实的21例肺隔离症患者的胸部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A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法重建(MIP)、容积重建(VR)。结果21例病例均为单发,肺隔离症(PS)位于左肺下叶14例,右肺下叶7例;表现为肺野内团片、实性肿块者15例,囊样病灶者6例;21例孕杂的供血动脉均来自自体动脉,其中18例来自胸主动脉分支,3例来自腹主动脉。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能较准确、直观显示肺隔离症的供血动脉,可以取代有创DSA检查。

  • 发现肺隔离症合并支气管动静脉瘘1例--血管介入治疗意义及途中放弃栓塞动静脉瘘相关分析

    作者:杨黎;李万成;周夏飞

    1临床资料
      患者姚某,男性,84岁,因"咳嗽、咳痰2年,加重伴发热1w"于2013年10月26日入院。2余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量多,白色粘痰,不易咳出,无心累、乏力,无胸痛,无盗汗,无反酸、呃逆等不适,患者未予重视,未行任何治疗,1月前患者感冒后开始出现咳嗽、咳痰明显加重,量多,白色粘痰,不易咳出,就诊于成都市青白江乡镇医院,输液治疗一天后发热消退,咳嗽、咳痰症状未见明显减轻,为明确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患者于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肺部感染"收入我科。既往患者体质一般,诉偶有咳嗽、咳痰,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结核、乙肝"等传染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尚可,体温36.0℃,呼吸20次/min,脉搏53次/min,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口唇无紫绀,胸廓无明显畸形,双侧语颤基本对等,肺下界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呼吸移动度左右相同,约6cm,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科闻及少量湿啰音,未闻及明显哮鸣音,心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WBC:7.65×109/L;RBC:3.39×1012/L;Hb:109g/L;PLT:368×109/L;N:75.8%;L:12.7%;HCT:33.8%,MCV:99.7fl,PCT:0.370%。红细胞沉降率:75mm/h。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检测阴性。小便常规:正常。肝肾功电解质血脂心酶谱:白蛋白:34.2g/L,胱抑素C:1.40mg/l,内生肌酐清除率:61.69mi/min,C反应蛋白:18.00mg/L,余正常。凝血四项未见明显异常。免疫球蛋白全套未见明显异常。抗核抗体检测阴性。大便常规正常。腹部彩超示:①门静脉左右支汇合处囊性结构--考虑:Caroil;不除外囊肿;②肝囊肿;③左肾囊肿;④前列腺内斑片状高回声--考虑:钙化或结石。心脏彩超示:①二、三尖瓣及主动脉瓣轻度反流,②左室顺应性减低。颈部血管彩超示:双侧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胸部CT示:①左肺下叶背段及后基底支气管显示不佳、所属肺段呈不张、实变?肿瘤性病变?肺隔离症?建议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后密切醉方复查,②主肺动脉窗内淋巴结肿大,③双肺改变,符合慢支炎影像表现,④胸椎骨质增生表现,⑤扫及肝内少许点状低密度灶,考虑多为肝小囊肿。入院后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肢导低电压。痰培养:有正常菌群生长,未查见真菌孢子。纤支镜灌洗液未查见抗酸杆菌。痰查见真菌孢子。肺功能示:患者存在大小气道气流轻中度受限,通气储备85%,重度下降,弥散功能轻度下降,肺功能轻度受损。故综合上述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肺部感染、肺隔离症。经患者家属签字同意后,于2012年11月4日常规消毒铺巾后,采用Seldinger′s技术局麻下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6F鞘,引入4F Cobra造影导管,经腹主动脉逆行向上,插入左侧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证实左下肺不规则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大小约为5.2×7.5cm。注入增强剂后左下肺肿块未见明确强化影,且可见左锁骨下动脉有一分支供应该肿块,并且合并有动静脉瘘,考虑瘘口较大,且来自于的血供,压力较大,栓塞后复发可能性极大,且一旦出现栓塞并发症就比较严重,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术中发现情况,患者及家属要求终止栓塞。术后拔出导管,穿刺点按压30min后加压包扎。嘱患者卧床24h,避免右下肢弯曲。经过抗感染后,患者未诉不适,于2012年11月7日好转出院。

  • 术前诊断右下肺肺隔离症一例报告

    作者:江为民

    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务农.咳嗽、咳粘白色痰、右侧胸痛一月,无咯血、呼吸困难,院外胸片及纤支镜提示"右下肺炎",治疗无效.近一周发热,以"右下肺炎"收住我院.患者睡眠、饮食正常,体重无减轻.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大片密度增高影,内侧缘与肺静脉及横膈顶分界不清,病灶外侧缘见部分类含气囊实性影征象,考虑肺隔离症伴感染,经胸部CT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明显,其中见条状走行及充盈自然血管,该血管与降主动脉相连.临床诊断肺隔离症而转胸外科手术.

  • 肺隔离症11例临床报告

    作者:张贵斋;周仲毅;王忠华;冯新海;沈磊

    我院心胸外科1975-06~2004-10共收治肺隔离症11例,其中叶内型9例,叶外型2例.7例症状以反复肺部感染为主,4例无临床症状.经查体拍胸片提示肺部囊性改变,现报告如下.

  • 胸腔镜治疗肺隔离症3例

    作者:张庆斌;龙谦;金星;鲁战胜;童英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本病误诊率较高,易与肺囊肿、肺脓肿、肺良性肿瘤、肺癌等相混淆.螺旋CT增强扫描后的血管成像,可直观地显示异常血管的全貌.肺隔离症一旦确诊,即使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也应积极手术治疗,术前尽量明确供血动脉来源及数目,防止术中误伤大血管.对于该症病程短、肺部感染、粘连较轻的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成为手术治疗的重要选择.

  • 叶外型肺隔离症自发破裂出血1例

    作者:王晓黎;谢定雄

    患者男性,40岁,以突发心慌气短4 h急诊收住心内科.入院查体:血压10/5.3 kPa,左肺呼吸音低弱,右肺呼吸音正常,心率120次*min-1,心律齐,心前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入院后心内科以心源性休克抢救治疗,病情未见好转而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脉搏细数、血压进一步下降(此时多巴胺用量已达15 μg*kg-1*min-1)等失血性休克征象.因无外伤史故未引起注意.急查血红蛋白50 g*L-1,胸片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即刻胸穿抽出不凝血液,遂以胸腔出血(左侧)、失血性休克之诊断转入心胸外科急行剖胸探查.开胸后见左侧胸腔内大量血性液及血凝块,清除后见左肺萎陷,探查未发现肺内肿块及肺门肿大淋巴结,膨肺复张未见肺大疱及破口.于左肺下叶内下方心包侧见一胎头大小囊状肿物,肿物囊壁与心包粘连紧密并借肺下韧带连于膈面.

  • 肺隔离症8例临床分析

    作者:解好群;王晓芹

    肺隔离症临床比较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误治.我院近年来共收治8例肺隔离症,本文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1岁4个月1例,16岁~30岁6例,44岁1例,1例无症状查体发现,另7例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3例有咯血.

  • 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作者:万荣华;王云;郭德和

    目的 总结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2006年1月经手术证实为肺隔离症的16例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术前诊断或拟诊为肺隔离症者6例(占37.5%),其余10例术前被误诊、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结论 肺隔离症诊断方法主要为X线、CT、MRI,手术是本病佳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肺隔离症 误诊
  • 肺隔离症误诊1例

    作者:王澄

    1 患儿,男,6岁。因咳嗽20天,咯血4次,于1998年10月入院。20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伴低热,曾于当地按“感冒”治疗,热退,但咳嗽无好转。2天前出现咳含泡沫鲜血4次,每次约5-10ml,无鼻出血史,无结核接触史,已接种卡介苗。查体:T 37.1℃,P 84次/分,R 20次/分,BP 13/8kPa。神清,精神可,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 肺隔离症误诊为支气管肺炎1例

    作者:马晓凤;徐梅

    1 患儿,男,3岁半,体重14kg.以咳嗽伴发热1周,近2天夜间咳嗽加重,痰中带血来院就诊.患儿半岁时曾以"间断性咳嗽10天,进食后吐奶3天"在本院住院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但胸片示右脊柱旁有高密度阴影,自行出院.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戴超;于光

    目的 探讨在肺隔离症诊断中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疑似肺隔离症患者中选取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并行手术、病理诊断,观察检查情况,及CT检查符合情况.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检出率为91.18%,手术病理检出率为95.59%,无明显差异(P<0.05),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符合率为95.38%.结论 在肺隔离症诊断中,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可对血管病理改变进行有效反映,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参考.

459 条记录 22/23 页 « 12...15161718192021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