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共聚物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作者:张喜君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基因治疗的研究备受人们关注,如何将目的基因安全、高效、靶向性地导入人体特定器官组织并在相应的靶细胞内稳定表达,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共聚物可作为携带基因的载体,提高局部组织、细胞的基因转染和表达,在基因治疗上显示出诱人的前景.

  • Gal-PEG-PEI/psiRNA肝靶向性纳米基因载体对人胎肝细胞系L-02细胞的转染效率检测

    作者:聂常富;张彤;陈规划;韩风;邱大鹏;王云检;庞春

    目的:检测半乳糖-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小干扰RNA质粒(Gal-PEG-PEI/psiRNA)肝靶向性纳米基因载体对人胎肝细胞系L-02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合成Gal-PEG-PEI/psiRNA纳米复合物,采用纳米粒径仪测定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用不同Gal-PEG-PEI氨基与siRNA磷酸基比例(N/P)的Gal-PEG-PEI/psiRNA纳米复合物转染L-02细胞,以Lipofectamine 2000、非靶向性载体PEG-PEI/psiRNA和裸siRNA转染为对照组,48 h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效率.转染前加入1 mg半乳糖观察其半乳糖竞争拮抗结果.结果:Gal-PEG-PEI/psiRNA纳米复合物的粒径随N/P增大而减小,N/P≥1/15时达小粒径,约为80 nm.Gal-PEG-PEI/psiRNA纳米基因载体的转染率为(20.4±0.9)%,明显高于非肝靶向性载体PEG-PEI/psiRNA(P<0.01)及裸psiRNA (P <0.01),但低于Lipofectamine 2000(P<0.05);加入竞争性拮抗剂半乳糖后GaI-PEG-PEI/psiRNA纳米基因载体的转染率下降至(4.8±2.1)%,PEG-PEI/psiRNA介导的转染率则不受影响.结论:Gal-PEG-PEI/psiRNA纳米基因载体可明显提高人胎肝细胞系L-02细胞的转染效率,且具有良好的肝细胞靶向性.

  • 中医药调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

    作者:李忠

    化疗几乎是每个肿瘤患者必选的治疗方法之一。化疗对部分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化疗药物缺乏明确的靶向性,在治疗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毒副反应,折磨患者的身心。其中,常见的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 纳米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建华;高秉仁;李斌;杨永珠;王成;苟云久;王志强;陈文胜

    近年来,基因治疗迅速发展.基因治疗的主要过程是目的基因的获取和高效的基因转染.基因治疗成败的关键是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高效、安全是载体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目前基因转染常用的载体有病毒型载体和非病毒型载体.病毒型载体在当前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基因治疗中占75%,转染效率通常在90%以上,但病毒蛋白有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体内潜在的病毒复制、生产成本高、不能反复应用、无靶向性等缺点.特别是在1999年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中出现腺病毒载体致人死亡事件后,人们把注意力与希望逐步转向非病毒载体.非病毒型载体虽然制备简单、无免疫原性和比较安全,但是转染效率低是其致命缺点,尤其是在血清蛋白存在的情况下.所以寻找一种既高效又安全的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领域面临的紧要课题.

  •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干细胞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香丽萍;穆玉明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技术在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实验研究发现,靶向超声微泡技术能够有效增强心肌梗死区域局部血管的通透性、提高该区域内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效率、增加梗死区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促进干细胞靶向归巢、改善心功能,提高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因此,本文通过整理总结相关资料,对将超声联合微泡技术应用于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基因靶向治疗肝癌的新进展

    作者:修阳阳

    原发性肝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世界范围内男性第2位、女性第6位的癌症死亡原因,肝癌已严重威胁到人们正常的生活[1].目前,肝脏手术切除与肝移植是治疗肝癌比较有效的方法,但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失去佳手术和肝移植机会,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是当前肝癌治疗研究的热点.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进步和发展,现已明确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系列长期复杂及多因素逐步演进的过程[2],但其本质上是一个多基因相关的疾病.因此,从基因层面上将靶基因通过载体协助导入机体,并特异性地在靶组织中以可调控的形式表达,但不影响正常肝细胞的表达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3],将会在临床上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疗法相比,它从根源上破坏了异常表达的基因但不损害正常表达的基因,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就靶向基因治疗肝癌的现状及载体选择、转染率等问题来进行综述.

  • 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促进干细胞移植研究进展

    作者:谭文;陈芸;万圣祥

    干细胞移植已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研究,但其效果受到移植干细胞存活率、分化率以及靶向性等因素影响.随着超声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不仅能有效介导细胞基因转染,而且能靶向性传递移植细胞,从而提高干细胞移植效果.本文将就近年来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促进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超声造影剂靶向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景香香;王志刚

    1968年,Gramiak等[1]提出了超声对比造影的概念,给超声诊断带来了新的希望.近年来,随着新型超声造影剂的不断出现和超声造影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明显提高了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大多数超声造影剂无定向选择性.目前,国外已开始了有关靶向性超声造影剂的研究.通过靶向超声造影剂,使其聚集于靶组织,增强显影效果,同时超声造影剂作为一种载体还可以使所携带的药物、基因等向靶组织的转移释放,发挥治疗作用.

  • 纳米级液态氟碳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寻靶的实验研究

    作者:石红;杨彦辉;刘健;李杨;余进洪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的具备特异性肝细胞靶向性能的超声造影剂,即携半乳糖化多聚赖氨酸(Gal-PLL)的脂质包裹的纳米级液态氟碳微球超声造影剂,并研究其在体外肝细胞的寻靶能力.方法 应用还原胺化法优化制备肝脏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配体Gal-PLL,将其磷脂膜洗脱下来并逐滴加入液态氟碳,通过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进行振荡获得目标造影剂,并观察其形态,检测其粒径和电位.将靶向造影剂和非靶向造影剂分别滴入贴壁生长的正常大鼠肝细胞及正常人肝细胞中,比较观察两组造影剂与肝细胞的靶向效果.结果 成功制备Gal-PLL,并合成了靶向纳米液态氟碳脂质微球超声造影剂,电镜下其形态圆整、大小均一,性质稳定,平均粒径200 nm,平均电位35 mV.制备的靶向纳米液态氟碳脂质微球超声造影剂能靶向聚集于体外正常大鼠肝细胞和正常人肝细胞周围.结论 自制携Gal-PLL的脂质包裹的纳米级液态氟碳微球超声造影剂具有性质稳定、靶向性等优点,为今后实时在体监测并定量评估肝脏损伤程度的超声显影研究提供了前期基础.

  • 诊断超声联合微泡靶向开放单侧大鼠血脑屏障的初歩研究

    作者:崔海;李佩倞;李露;吴盛正;徐亚丽;刘政

    目的 初步探讨诊断超声靶向击破微泡开放大鼠单侧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性.方法 25只健康SD大鼠,诊断超声经颞骨照射单侧大脑半球,对侧大脑半球作对照.对伊文思蓝外渗范围进行分级和萃取定量.透射电镜观察硝酸镧分布评价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变化,并对双侧脑实质的病理损伤进行评价和分级.结果 照射侧大脑半球可见以海马为中心的片状均匀伊文思蓝渗出,而对侧脑实质未见渗出;透射电镜照射侧大脑半球硝酸镧渗出血管并分布于神经纤维间隙,而对照侧未见硝酸镧外漏;超微结构显示少量神经元轻度肿胀.病理组织学观察照射侧大脑半球可见少量红细胞外漏,未见明显组织细胞损伤.结论 诊断超声靶向击破微泡能安全有效靶向开放单侧大鼠血脑屏障且呈海马为中心分布,这对于颅内以海马为中心分布疾病的靶向性药物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 提高脂质体主动靶向性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容;周莉莉;钟思雨;袁礼;周玮;夏新华

    目的:为制备高效的脂质体提供参考.方法:以"材料""脂质体""Materials modified liposome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0-2016年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修饰脂质体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其在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39篇,其中有效文献45篇.目前用于修饰脂质体的材料主要有糖类及其衍生物、配体类、聚合物类及肽类等.其中糖类及其衍生物、配体类和肽类修饰后的脂质体具有主动靶向性,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聚合物类修饰后的脂质体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目前国内修饰脂质体材料还处在研发阶段,临床应用较少,存在经修饰的脂质体在体内外的靶向性是否具有可比性、各类材料是否能广泛用于不同含药脂质体的修饰、修饰后的脂质体能否实现大规模生产、修饰脂质体的设计与制备过程均较普通脂质体复杂等问题,有待今后去攻克.

  • 免疫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谷焕鹏;胡升芳;高明堂

    脂质体早是由英国学者作为研究生物膜的模型提出的[1],它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内部为水相的一种闭合囊泡.在偶联剂的作用下,将天然或修饰的抗体分子偶联到含有适当功能基因的脂质体上,可形成免疫脂质体.免疫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研究领域,是涉及基础理论较多的一项新技术.免疫脂质体携带药物具有靶向性强、毒副作用小、半衰期长、运载量大等优点[2].有关其研究很多,本文主要阐述免疫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 磁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抗癌作用的研究概况

    作者:赵鹏;王东凯;苗妍

    1965年,英国学者 Banghan等 [1]将磷脂悬浮于水中首次得到了脂质体; 1970年, Sessa等提出脂质体可作为药物载体的见解以后,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 [2~ 4].磁性靶向过程是血管内血流对微粒产生的力和磁铁产生的磁力的竞争过程,当磁力大于动脉线形血流速率( 0. 05cm/s)时,磁性脂质体被截留在靶部位.磁性脂质体是掺入磁性物质制成的脂质体,当其进入体内后,利用外磁场的效应引导药物在体内定向移动后靶向给药,使其靶向性和专一性更强,诊断、治疗更准确.

  • 脂质体靶向载药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马宏达;郭涛

    脂质体能保护被包封的药物,缓、控释药物,具有靶向性、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等优点.进入体内后,脂质体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 RES)摄取,是治疗 RES疾病理想的药物载体;也可用于治疗肝肿瘤及防止淋巴系统肿瘤等的扩散和转移.

  • 提高脂质体稳定性研究进展

    作者:金英华

    脂质体是人工制备的由磷脂双分子定向排列而成的微球.脂质体自 20世纪 70年代开始作为药物载体应用以来,由于具有制备简单,对人体无害,无免疫原性反应,易实现靶向性,可提高和延长药物疗效,缓和毒性,避免耐药性和改变给药途径等优点备受重视.但脂质体的应用范围受到其稳定性的限制.脂质体在储存过程中,由于药物渗漏、粒子的聚集以及磷脂在液态下的氧化水解等原因易被破坏;进入体内后,由于血中的白蛋白、调理素、抗体等各种物质的作用,脂质体可能发生破裂,致使包封药物快速渗漏,很快被网状内皮系统识别、吸收,从体循环中清除,不能很好发挥"导弹"功能.为此,人们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脂质体的体内、外稳定性.本文将介绍几种新型的较为稳定的脂质体.

  • 线粒体靶向药物载运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剑鸿;王碧江;刘松青

    线粒体除了氧化磷酸化产生ATP为机体提供直接能量外,还具有调节细胞内钙水平、调节细胞凋亡等功能.另外,线粒体的呼吸链是自由基的主要来源.因此,神经源性疾病、缺血再灌注损伤、肥胖、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均存在线粒体功能紊乱,而且线粒体DNA的突变是多种疾病的直接原因.寻找向活体器官细胞内线粒体靶向性载运药物的有效而方便的措施,是防止或修复线粒体损伤、人为调整线粒体功能的关键,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线粒体有两个属性可被用来进行药物递送:大的跨内膜膜电位、细胞器蛋白的进入机制.

  • 栀子提取物类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及靶向性研究

    作者:王吉平;王蔚;张炜煜

    目的:研究栀子提取物类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分布特点及靶向性。方法:采用改良薄膜分散法制备栀子提取物类脂质体。将30只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栀子提取物(57 mg/kg)组和栀子提取物类脂质体(131 mg/kg)组,ig相应药物,空白组ig等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取大鼠心、肝、脾、肺、肾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中栀子提取物有效成分栀子苷的含量,通过药物靶向指数(DTI)定量评价栀子提取物类脂质体的体内靶向性。结果:与栀子提取物组比较,栀子提取物类脂质体组大鼠心、脾、脑组织中栀子苷含量明显增加(P<0.01),DTI分别为1.718、1.972、13.071;肝、肾组织中栀子苷含量明显降低(P<0.01),DTI分别为0.431、0.467。结论:栀子提取物类脂质体改变了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可靶向作用于脑组织,减少了肝的首关效应。

  • 氟尿嘧啶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靶向性评价研究

    作者:叶鹏;宋金春;李娟

    目的:研究氟尿嘧啶脂质体(FU-Lip)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并评价其犯向性.方法:将9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10组,前5组静脉注射FU-Lip,后5组静脉注射FU注射液,剂量均为25 mg·kg(-1)(以FU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浆、心脏、肝、脾、肺、肾中24 h内的FU浓度,分析药物组织分布情况,以24 h内的相对摄取率(re =AUC脂质体 /AUC注射液* )和靶向效率(e.=AUC组织/JAUC血浆)判断FU-Lip对主要器官的靶向性.结果:各组织中FU浓度均先升高后降低;与FU注射液比较,静脉注射FU-Lip后24 h内的平均FU浓度在肝、脾中均升高,在其他组织中的浓度均降低;FU-Lip在肝中的re为17.13,其他组织的r均≤7.017;肝、脾中FU-Lip的tel与FU注射液te2的比值分别为5.616,2.301,其他组织均≤1.结论:FU-Lip能提高药物在肝、脾中的分布,具有肝、脾靶向性,尤其是肝靶向性.

  • 环孢素A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

    作者:房志刚;陈亚根;张健康;魏妙;张学农

    目的:研究环孢素A纳米粒(CyA-NP)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并与市售新山地明微乳制剂(Neoral)的组织分布特征进行比较.方法:取小鼠120只,随机分为20组,每组6只,前10组小鼠按25mg·kg~(-1)的剂量灌胃给予Neoral溶液,后10组灌胃给予等剂量的CvA-NP溶液,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摘眼球取血及制备各组织样品,各样品中的药物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液及各组织中不同时间的药物浓度,以各组织药动学参数和靶向参数为评价指标,对2种制剂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征和靶向性进行评价.结果: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回收率均大于72%,日内、日间精密度良好;2种制剂在小鼠体内均符合口服吸收二室模型;与Neoral比较,CyA-NP给药后CyA在血液及各组织中药物浓度较快达到峰值,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2.5%;在体内药物浓度分布趋势为肝>·心>肾>脾>肺,在肝中无蓄积.结论:与Neoral比较,CyA-NP体内分布迅速,组织分布广泛,促进了药物口服吸收,改变了CyA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有助于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对局部脏器移植有更好的疗效.

  • 叶酸修饰多西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体内外靶向性研究

    作者:计竹娃;钦富华;夏晓静;胡英

    目的:研究叶酸(FA)修饰多西紫杉醇(DOC)纳米脂质体(L-DOC-FA)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体内外靶向性.方法:采用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0、1、2、5、10、20μg/ml DOC、L-DOC、L-DOC-FA培养细胞24 h后的细胞活性,计算细胞存活率;利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标记L-DOC、L-DOC-FA,检测肝癌细胞Bel-7402对L-DOC、L-DOC-FA的摄取率;125I标记L-DOC、L-DOC-FA,检测其在皮下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取28只Balb/c裸鼠,背部ih肝癌细胞悬液复制肿瘤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将裸鼠分为空白对照(生理盐水)组、DOC(3 mg/kg)、L-DOC(3 mg/kg,以DOC计)和L-DOC-FA(3 mg/kg,以DOC计)组,每天尾iv相应药物1次,连续30 d,测定各组裸鼠肿瘤的相对瘤体积.结果:DOC、L-DOC、L-DOC-FA对肝癌Bel-7402细胞活性均有抑制作用,细胞存活率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与DOC、L-DOC比较,L-DOC-FA作用后细胞活性更低,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细胞对L-DOC、L-DOC-FA的摄取率大小为L-DOC-FA(69.5%)>L-DOC(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组织中L-DOC-FA含量比L-DOC含量高(P<0.01);3 mg/kg L-DOC-FA比相同质量浓度L-DOC、DOC抑瘤效果更明显,相对瘤体积更小(P<0.01).结论:L-DOC-FA在体内外均对肝癌Bel-7402细胞有明显的主动靶向性,并表现出了很好的体内外肿瘤靶向抑制效果.

369 条记录 16/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