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始卵泡活化的相关研究进展
本综述主要介绍两种用于研究原始卵泡活化的模型(卵巢皮质薄片培养模型和鸡胚尿囊绒毛膜移植物模型),以及与原始卵泡活化有关的调控因子(包括KIT/Kit配体、白血病抑制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他因子)在原始卵泡活化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
原始卵泡生长启动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原始卵泡生长启动的调控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目前研究显示,原始卵泡的生长启动主要受卵泡内外产生的各种因子的调节,而可能不受卵泡刺激素(FSH)的直接调节;原始卵泡的细胞连接以及细胞间信号通讯对这一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
牙根吸收机制的相关研究
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国内外众多学者先后对于正畸治疗中的牙根吸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对关于牙根吸收机制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预测潜在的γ-和β-珠蛋白基因表达调控因子
目的 预测潜在的γ-和β-珠蛋白表达调控因子,为珠蛋白基因表达调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下载γ-和β-珠蛋白基因差异表达相关的两组RNA-seq数据,利用分化各时期共同存在的不同组织来源细胞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预测出的上游调控因子,通过STRING数据库、Centiscape软件进行潜在调控因子的预测.结果 除预测到BCL11A、NF-E2、YY1和GATA1等已知的γ-和β-珠蛋白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外,从两组数据共同预测出14个潜在调控因子.结论 分析预测出的包括MAPK1、TNF和IFNG等潜在的调控因子可能调控γ-和β-珠蛋白基因表达,需要近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证实.
-
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对哮喘大鼠淋巴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研究已证实,T1亚群辅助细胞/12亚群辅助细胞(Th1/Th2)平衡失调是哮喘发病机制中关键的中心环节;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作为神经可塑性调控因子,通过诱导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参与哮喘发病[1].
-
MHC II类分子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MHC II类分子提呈经过加工的抗原给CD4+ T淋巴细胞,在诱发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MHC II类分子不正常表达会引起严重的免疫缺陷疾病,如裸淋巴细胞综合征(BLS)等.目前已识别出四种不同的MHC II调控基因.这些基因分别编码RFXANK、RFX5、RFXAP和CIITA.其中,前三个是RFX复合物的亚基,RFX 是一种结合于所有MHC II类基因启动子上的泛式表达的因子.CIITA是MHC II类分子表达的主要调控因子,其严密调控的表达模式决定了MHC II类分子表达的细胞特异性,及能否被诱导且在何种水平上表达.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对MHC II类分子表达及其调控研究的新进展.
-
NF-κB 激活的 GSNOR 基因转录可抑制 NGF 诱导的 PC12分化
NO 广泛参与神经系统神经元细胞周期、生长分化及突触形成等过程。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S-nitrosoglutathione re-ductase,GSNOR)作为神经元中蛋白亚硝基化的主要调控因子对学习和记忆功能有重要影响,然而其在神经元的分化及突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
细胞周期的调控——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工作介绍及研究进展
2001年10月8日,瑞典Karolinska研究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宣布,美国科学家Leland H. Hartwell及英国科学家R Timothy Hunt 和 Paul M. Nurse(图1)在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因子(key regulators of the cell cycle)"这一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共同获得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关键词: 细胞周期 调控因子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科学家 cell cycle 英国 瑞典 评审 美国 Key -
促凋亡基因Puma的研究进展
p53上调节的细胞凋亡调控因子(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PUMA)是2001年由Yu等[1]和Nakano等[2]2个独立研究小组同时发现的,是Bcl-2蛋白家族的促凋亡成员之一,具有强大的促凋亡作用,可被内、外源性p53快速诱导活化.
-
iPS细胞的生成——转录因子的决定性作用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具有分化全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其全能性的维持取决于多种转录因子、表观修饰因子等组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在这其中Oct4、Sox2、Nanog被认为是核心调控因子.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是一类与胰岛素呈高度同源的细胞增殖调控因子.IGF系统是由一系列相关分子构成的一个复杂网络,其中包括了配体(IGF-1和IGF-2)、细胞表面受体(IGF-1R、IGF-2R以及IR)、IGF结合蛋白[IGF-binding proteins( IGFBP)和IGFBP-related proteins(IGFBP-rp)]和一组IGFBP蛋白酶.IGF系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方面的作用和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
肝细胞癌中磷酸化p27kip1与JAB1的表达及意义
p27kip1(p27)是重要的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因子,其蛋白表达水平和亚细胞分布改变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2].在肿瘤细胞中存在多种转录后途径抑制p27蛋白的表达,磷酸化是重要的途径之一[3].
-
人缺氧诱导因子1α与CD10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人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是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缺氧应答调控因子,其活性对维持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具有重要作用.
-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基因表达
目前已知,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广泛存在一个氧气敏感基因表达调控系统,调节着一系列特定基因的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 作为缺氧应答的全局性调控因子能够广泛激活缺氧相关生理反应的众多基因,精确调节细胞代谢中的氧气浓度.
-
微小RNA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长度约为21个核苷酸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RNA,自从1993年[1]被发现以来,备受瞩目.它作为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因子,参与了所有的细胞进程.miRNA与人类感染性疾病、肿瘤和风湿性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迄今已发现超过800种miRNA,能通过抑制翻译或降低mRNA的稳定性负性调控蛋白的表达,调控一系列人体病理生理进程,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现就miRNA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介绍.
-
端粒、端粒酶和端粒保护蛋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串联重复DNA序列和端粒蛋白的复合体,具有独特的帽状结构,能保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也是细胞生存期限的关键调控因子[1].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特殊的逆转录酶,其主要功能是添加端粒序列,在端粒长度的调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端粒保护蛋白是仅在端粒表达且仅作用于端粒的一组蛋白质,研究发现其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端粒保护蛋白复合体,在端粒结构和功能的维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往针对端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遗传性疾病、衰老等领域,但现在随着人们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不断深入研究,端粒系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备受关注,本文就目前在此领域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家族的研究是当今细胞生物领域的热点,日益受到重视。IGFs家族由IGF及其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组成。IGFs家族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它们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IGFs在结构上与胰岛素稍微不同,它包含一个额外的结构域,这可能是它与胰岛素在肿瘤中起到的作用也不相同的原因[1]。在细胞水平,IGFBP被证明调节细胞分化、生长和凋亡[2]。IGFBP通过与IGFs相结合来调节其生物活性,并以结合物的形式释放在人体器官[3],也可以通过非依赖性机制抑制或促进IGF的作用。近,IGFs家族显示出它在中发展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潜在的治疗靶向[1]。现对IGFs在肿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胃癌组织中MVD和VEGF表达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
肿瘤微血管密度可作为肿瘤血管生成的标志,血管内皮生成因子作为肿瘤血管生成的一种主要调控因子,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的测定对于判断患者的预后、筛选转移高危病例、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疗效等具有重要作用.影像学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无创性检查反映胃癌的肿瘤血管构成,在治疗前后提供有价值依据,对胃癌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
ALA-PDT对SW480结肠癌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及对G1/S关卡调控因子的影响
目的:了解光动力疗法对结肠癌SW480细胞的周期阻滞作用与G1/S关卡调控因子之间的联系.方法:对体外培养的SW480结肠癌细胞进行ALA-PDT实验,使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观测基于δ-氨基乙酰丙酸的光动力疗法对SW480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光动力疗法对G1/S关卡调控因子Chk2,P21WAFl/Cipl/Sdil,CyclinDl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基于δ-氨基乙酰丙酸的光动力疗法可在其作用后早期诱导SW480细胞产生G0-G1细胞周期阻滞,G0/G1期比例显著增加,而S期和G2/M期比例明显下降,且呈时间依赖性变化;光动力作用诱导SW480细胞G1/S关卡调控因子Chk2,P21WAFl/Cipl/Sdil蛋白表达增高,降低CyclinDl蛋白表达,与G1/S期阻滞进程相一致,均呈时间依赖性变化.结论:基于δ-氨基乙酰丙酸的光动力疗法可诱导SW480细胞产生Go-G1细胞周期阻滞,光动力疗法对SW480细胞的Go-G1期阻滞作用与其对多个G1/S关卡调控因子的调节事件有关.
-
脂多糖直接诱导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的影响
脓毒综合征过程中肺是易受累的靶器官,主要表现是急性肺损伤(ALI),严重阶段即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它实际上是机体过度炎症反应导致肺微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广泛破坏所引起的综合征[1].核因子κB(NF-κB)是有关炎症病理过程中许多炎性介质表达调控的关键性转录因子,在启动、放大和延续炎症反应过程中起中枢性调节作用[2].我们依据细菌脂多糖(LPS)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激活机制,以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为对象,在有血清存在的前提下,从核调控因子NF-κB着手,观察LPS对PMVECs的直接激活作用,进一步探索这种直接途径在肺损伤中的作用方式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