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母体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袁路;张富青;刘敏;徐广立

    目的 探讨母体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8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优生科进行产前筛查高危的孕妇共727例,其中孕9~12周的孕妇33例为早孕组;孕14~24周的孕妇694例为中孕组.对早孕组和中孕组唐氏筛查为高危的孕妇采用大规模平行测序法对母体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结果 早孕组33例游离胎儿DNA检测结果中,共检出1例染色体数目异常,与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完全一致;中孕组694例游离胎儿DNA检测结果中,共检出9例染色体数目异常,4例结构异常,其中2例与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不一致;检测准确率为99.7%.结论 母体外周血胎儿游离DNA大规模测序,对于早孕期和中孕期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测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产前筛查高危的补救检测技术及产前诊断的辅助检测方法.

  • 产前超声检查在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胎儿中的价值

    作者:钟惟娜;邓学东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非整倍体异常胎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经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为非整倍体异常的24例胎儿产前超声异常声像图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4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为非整倍体异常的胎儿中超声显示异常20例(83.3%,20/24),包括21-三体9例(9/13)、18-三体3例(3/3)、13-三体3例(3/3)、45,X 5例(5/5).其中单发畸形4例(20%,4/20),多发畸形13例(65%,13/20),仅表现为超声软标志异常3例(15%,3/20).18-三体、13-三体及45,X胎儿均有超声可检出的明显结构畸形或异常,21-三体胎儿3例,仅表现为超声软标志异常.24例非整倍体异常胎儿中以心脏畸形检出例数居多(41.7%,10/24),而颈部淋巴水囊瘤是45,X胎儿一个极其重要的超声标志.结论 非整倍体异常胎儿常伴有异常的超声声像图表现,部分还有相应的典型超声畸形谱,超声作为非侵入性检查技术对于非整倍体异常胎儿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 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超声诊断线索

    作者:李胜利

    引起多器官多系统畸形是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的主要表现,而异常的染色体核型对胎儿预后有重要意义.胎儿明显畸形超声检出并不困难,现主要着眼于胎儿的微小异常,其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近十年来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以下主要讨论这些微小异常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 多重探针连接依赖式扩增快速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作者:范新萍;王立荣;肖白;刘敬忠;高淑英;张璘;张颖;顾莹

    目的 评价多重探针连接依赖式扩增(muh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在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及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的12例21三体、1例(45,X)、1例(47,XYY)患者,8名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标本和4例21三体胎儿脐带血标本及1例21三体胎儿羊水、7例核型正常胎儿羊水,共计34份样本.提取外周血或脐带血基因组DNA,羊水标本蛋白酶K消化获得细胞裂解液,采用MLPA技术检测34份标本13、18、21、X和Y染色体拷贝数的变化.结果 48 h内即可完成样本分析.除1份离心后含大量红细胞的羊水标本经MLPA分析后提示(69,XXY)或母血污染外,其余33份外周血、脐带血或羊水标本报告均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临床符合率97.1%.正常二倍体标本Ratio值除Y染色体相对拷贝数变异略大外,其余均接近于1.0.经单因素方差分析,21三体和正常二倍体标本的Ratio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906,P=0.000).结论 高灵敏度MLPA技术结合计算机辅助数据分析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自动化,是诊断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可靠方法.

  • Bobs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胡珺洁;陈雁;吕时铭

    染色体病会造成严重的出生缺陷。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产前诊断的金标准,是有效的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可检测出染色体数目异常以及大片段的缺失、重复等结构异常,但不能诊断片段大小<5000000 bp并且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微缺失综合征。基于液相芯片技术的开发的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磁珠鉴别/分离技术(BACs-on-BeadsTM,Bobs;Perkin Elmer公司)是一种新的用于快速产前诊断的检测方法,目标疾病是5种非整倍体异常(13、18、21、X和Y染色体)和9种常见的微缺失综合征,包括 Wolf-Hirschhorn、Cri du Chat、Williams-Beuren、Langer-Giedion、Prader-Willi/Angelman、Miller-Dieker、Smith-Magenis 和DiGeorge 综合征。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检测10份阳性标本,并对401例孕妇的样本进行前瞻性研究,评估Bobs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及其在遗传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张艳亮;涂植光;戴勇

    拷贝数变化(copy number alterations,CNVs)是指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基因组DNA拷贝数的差异,以及导致微缺失或微复制综合征的基因组不平衡,如缺失、重复、扩增和非整倍体等.基因组CNVs通过基因缺失(或)重复、基因断裂、位置效应、后生效应或上位效应等方式可导致各种人类疾病或功能障碍.近研究发现,CNVs是许多遗传病的细胞遗传基础,根据特征性的CNVs,可对遗传病进行准确诊断.

  • 多原发大肠癌细胞增殖背景

    作者:张立力;张振书;张亚历;郭文;周殿元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1-22].统计资料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已升至第三位.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明显提前,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多原发大肠癌发生率占大肠癌的4%~13%近年来,多原发大肠癌发病率有增多趋势,国外文献报告为4%~13.8%[23],国内报告为2.4%~15.7%[24].与单发大肠癌相似,多原发大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几乎无任何特征性临床表现,多数确诊时已届晚期.多原发大肠癌细胞增殖背景如何,与单发大肠癌相比是否有更高的恶性行为,目前并不十分清楚.本文旨在进一步分析多原发大肠癌细胞增殖状态,探寻早期确诊多原发大肠癌的方法,对指导大肠癌手术治疗,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 端粒酶在整倍体与非整倍体细胞中的表达差异

    作者:胡腾惠;徐兴祥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HCT116整倍体细胞与非整倍体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其端粒酶抑制剂,叠氮脱氧胸苷(AZT)对整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hTERT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取HCT116细胞加入盐酸强力霉素16h后撤药,设为非整倍体组;另取HCT116细胞不作任何处理,称为整倍体组;在撤药后第11天,分别采用0、100、250 μmol/L的AZT处理两组细胞72 h,分别设立空白对照组和AZT处理组.采用染色体滴定法对两组细胞的染色体进行计数.采用Westem blot检测撤药后第3、6、11天MAD2L1蛋白的表达.运用RT-PCR法检测整倍体组、非整倍体组及AZT处理组hTERT基因的表达,端粒酶活性试剂盒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盐酸强力霉素可以通过破坏MAD2L1诱导非整倍体,非整倍体率可达到78%;整倍体组和非整倍体组细胞在第6、8、11天hTERT mRNA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1∶1.19±0.05、1∶1.21±0.02、1∶1.46±0.04),端粒酶活性分别为(2.87±0.01∶3.14±0.10、2.89±0.01∶3.25±0.03、2.79±0.03∶4.26±0.15),非整倍体组细胞的hTERT mRNA基因的表达量、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整倍体,两组细胞在第6、8、11天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整倍体组细胞在100、250 μmol/L处的hTERT mRNA基因下降率分别为5%、32%,端粒酶活性下降率为14.69%、25.40%;非整倍体组细胞在100、250 μmol/L处的hTERT mRNA基因下降率分别为38.46%、51.28%,端粒酶活性下降率为17.00%、74.59%.两组细胞hTERT mRNA基因下降率在100、250 μmol/L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率在250 μmol/L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盐酸强力霉素可以诱导非整倍体形成,非整倍体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及hTERT基因表达高于整倍体细胞,AZT可以抑制整倍体细胞和非整倍体细胞hTERT基因的表达及端粒酶活性,非整倍体细胞对AZT更敏感.

  • 血清学筛查联合胎儿非整倍体产前无创基因检测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作者:邱洁;杨晓华;方虹;张红云;马竞;陈熙;吴琼玲

    目的 探讨孕期血清学筛查联合无创性产前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检出效率.方法 孕期适时行血清学筛查23 039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唐氏早、中期筛查,应用Multicalc软件评估出高风险,临界风险、单项生化指标异常,知情选择无创基因检测.结果 筛查出高风险1546例,占6.71%,临界风险值3257例,占14.17%,单项值异常3018例,占15.86%,实施无创产前诊断3342例占61.23%,介入性产前诊断550例,占11.54%.产前诊断确诊胎儿染色体异常共27例,其中非整倍体19例,占0.39%,其他染色体异常8例,占0.16%,知情告知签字不落实产前诊断发生出生缺陷7例.调查表明,临界风险选择无创基因检测样本例数占61.23%,羊水样本例数占11.54%,无创检测高风险数经羊水再次核型分析一致性达100%.结论 血清学产前筛查联合无创产前胎儿非整倍体DNA检测可提高产前诊断效率,特别对临界风险值瓶颈线的突破起关键性作用,降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病率,是快捷、安全、较介入性产前诊断易于接受、大批量进行、值得推广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 应用aCGH技术建立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

    作者:黄伟伟;卢建;董云巧;陈创奇;杨曦;尹爱华

    目的 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CGH)对移植前胚胎进行染色体遗传学筛查,建立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方法.方法 对冷冻囊胚、对照质控品先进行全基因组扩增,然后再继续aCGH检测.结果 4个冷冻囊胚中1个染色体正常,另外3个染色体异常,对照质控全部检测出.结论 应用全基因组扩增以及aCGH技术,对囊胚成功进行了植入前遗传学筛查,能够全面评估胚胎染色体的非整倍体情况,为复发流产患者提高生殖成功率提供重要依据.

  • 孕早期及孕中期产前血清学筛查方法与评价

    作者:段红蕾;胡娅莉

    产前血清学筛查发展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作为一种筛查方法,其力求在合理的阳性率下不断提高检出率,降低有创产前诊断率,减少漏诊情况的发生.从初的单个指标到多个指标,从中孕到早孕再到早中孕联合筛查,形成了多种筛查方案,不但使胎儿非整倍体达到较高的产前检出率,而且对胎儿的严重结构异常如开放性神经管缺陷、全前脑、严重先心病等也有较好的产前诊断率,甚至对早发型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都有很好的预测作用[1].筛查方案不同,检出率、假阳性率不同,经济成本及社会效益也不尽相同,本文结合临床工作实践综述如下.

  • 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胎儿Turner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许烨烨;王威;蒋馥蔓;丛林

    目的 探讨胎儿Turner综合征的诊断方法.方法 结合超声、大规模基因并行测序技术、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胎儿Turner综合征.结果 测序技术的结果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相符,显示胎儿核型为45,XO,引产后详细检查胎儿证实超声所见.结论 运用母体外周血游离血浆DNA采用大规模基因并行测序技术产前检测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可行的.

  • 是时候发出警报了——孕妇外周血游离DNA检查诊断胎儿非整倍体也存在假阳性

    作者:

    本文发表于2013年11月的《Am JObstet Gynecol》上.既往针对高危孕妇的研究显示,外周血游离DNA检查诊断胎儿非整倍体敏感度高,假阳性极低.

  • “单亲二倍体导致的NIFTY结果与核型分析结果不一致”的点评

    作者:孟梦

    1 原文摘要Uniparental disomy (UPD) is an uncommon chromosome condition,but UPD involving chromosome 21 is rarely reported.We reported here a case who had first trimester screening test for Down syndrome,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 for fetal karyotyping,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F-PCR),as well as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 by maternal plasma sequencing.There were discordant results between fetal karyotyping and NIPT due to UPD 21combined with confined placental mosaicism of trisomy 21.This demonstrate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detect placental mosaicism by NIPT,but 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confirm its sensitivity.Therefore,all positive NIPT results must be confirmed by conventional invasive test and karyotyping.QF-PCR has the additional benefit in diagnosing UPD.2论文核心内容及点评本文发表于2013年3月的《Prenatal Diagnosis》杂志.基于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的非侵入性产前检测胎儿非整倍体技术(NIFTY)是当前逐渐走向临床的新技术.这一技术避免了因侵入性取材过程导致的胎儿流产风险,在分子水平实现了快速、早期检出高危非整倍体胎儿的目标.

  • "妊娠11~13周胎儿非整倍体的筛查"点评

    作者:韩瑾;李东至

    Effective screening for major aneuploidies can be provided in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Screening by a combination of fetal nuchal translucency and maternal serum fre-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and 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 can identify about 90%of fetuses with trisomy 21 and other major aneuploidies for a false positive rate of 5%.

  • 孕妇血浆游离胎儿 DNA 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彭园园;张艳华;赵丽娟;高虹

    目的:探讨无创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1680例孕妇进行母体血浆游离胎儿 DNA 检测,分析胎儿染色体拷贝数。结果异常者进一步行羊水或脐血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以确诊。结果1680例孕妇中共报告异常19例,包括21三体10例,18三体3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6例。经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的10例21三体中1例为假阳性,6例性染色体异常中1例为假阳性。游离胎儿 DNA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敏感度为100%(17/17),特异度为99.88%(1661/1663),阳性预测值为89.47%(17/19),阴性预测值为100%(1661/1661)。结论利用高通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孕妇血浆游离胎儿 DNA 行无创产前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具有无创、快速、敏感特异等优势,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 应用Karyomap基因芯片进行单基因疾病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及筛查二例分析

    作者:雷彩霞;孙海燕;伍俊萍;张硕;朱赛娟;吴佳龙;周静;孙晓溪;张月萍

    目前,单基因疾病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有多种方式,较多采用植入前单体型分析(preimplantation genetic haplotyping, PGH),即对致病基因位点上下游的遗传学标记进行连锁分析,例如致病位点相关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或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如果应用STR关联分析,针对每一种单基因疾病必须进行个体化的STR设计,并通过家系验证后才可用于PGD,该过程需要3~4个月并且费用高,而且局限于特定的实验室才能完成。Karyomap基因芯片是针对全基因组的SNP位点设计的芯片,可同时分析近30万个SNP位点,可针对某致病位点进行基因内部或相邻位点的SNP关联分析,不需要个体化STR位点的设计,从而能减少等待时间,加速了实验进程。而且,全基因组SNP分析可进行基因分型,能满足非整倍体筛查的需要。这使得Karyomap基因芯片在PGD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果1对夫妻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例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 CAH)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utosomal dominant adul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或者其他的可造成严重出生缺陷的单基因遗传病,都可以考虑应用Karyomap基因芯片进行PGD,并且同时进行非整倍体的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PGS)。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应用Karyomap基因芯片进行PGD及PGS的有效性。

  • 子宫颈癌组织中WAPAL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

    作者:张占薪;鲁笑钦;胡滨;李元昆;崔金全

    新复制的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忠实地分离到子代细胞中是所有牛物生长和发育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这一系列分离事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都会导致非整倍体的产生,而非整倍体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1-2].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产前快速诊断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应用

    作者:蔡学泳;边旭明;郎景和;孙念怙;刘俊涛;郝娜;周京

    预防重大出生缺陷已经成为社会及每个家庭关注的问题之一.大多数染色体异常为21、13、18号染色体及性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异常,占高风险人群的99.8%~99.9%.血清筛查结果为高风险及年龄在35岁以上的孕妇均需进行产前诊断.而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的传统方法是核型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般需要2~3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通过对染色体等位基因多态位点上的重复序列扩增来检测染色体数目,24~48 h即可给出诊断结果,缩短了从检测到终止妊娠的时间,为缓解孕妇压力及决定是否终止妊娠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恶性黑色素瘤的放射生物学特点与放射治疗方案选择

    作者:唐启信

    阅读贵刊"八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放射治疗"(2000,9:66-67)与"对恶性黑色素瘤是否还提倡做大分割放射治疗"(2001,10:114)后体会如下. 恶性黑色素瘤(恶黑)是迄今使用大分割方案放射治疗较多的恶性肿瘤,这与过去曾经认为恶黑为放射抗拒性有关,但是近年来已经认为就总体上而言,恶黑的放射敏感性与相当一部分恶性肿瘤并无特殊差异.恶黑的放射生物学特点为内在放射敏感性的异质性非常明显,其范围可能超过某些其他类型的癌肿,虽然其主要放射效应参数如D0、N、α/β、SF2等的平均值与大多数癌肿并无系统的差别.Rofstad离体研究10例恶黑患者原发瘤和1~3个远地转移灶的放射敏感性,以D0值为效应观察指标.结果第1组4例,原发瘤和转移灶均为放射抗拒性;第2组3例,原发瘤和转移灶均为放射敏感性;第3组3例,原发瘤放射敏感,转移瘤中的不敏感者为放射抗拒性(D0值分别为0.94、1.51?Gy,P<0.05).未发现转移瘤较原发瘤对放射敏感者.因此对恶黑患者躯体不同病灶的放射治疗方案应该个别化.Korabiowska等研究头颈部黑色素瘤DNA非整倍体所占的比例发现,非整倍体在普通痣中占8%,结构不良痣中占22%,面部黑色素瘤中占43%,口腔黑色素瘤中占65%,转移淋巴结中占40%,远地转移瘤中占66%.目前一般认同的意见是DNA二倍体放射敏感性较非整倍体者低,肿瘤细胞DNA倍数性对放射治疗效应和生存预后的影响不一致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恶黑在LQ模式剂量效应存活曲线的α/β比值范围很宽,视实验动物、方法和黑色素瘤的类型而定,为6~18?Gy.另有报道为2.5~15.0?Gy,以及其低值为0.57?Gy(95%可信限为-1.0~2.5?Gy)者.α/β比值小(≤5Gy)表明放射剂量效应存活曲线肩部宽,细胞系对放射性损伤的修复能力强,放射杀灭双击机制作用所占的比重较大,大分割放射有利于提高杀灭率,与MT模式细胞存活曲线外推值N值高的意义相仿.Rofstad(1986)复习文献中人体恶黑约40个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参数发现,在MT模式的外推值N≥10者有14/43例占32.6%,LQ模式的α/β比≤5?Gy者17/40例占42.5%. 综上所述可见:(1)恶黑具有很明显的放射敏感异质性,可存在于恶黑患者的不同个体之间和同一患者的不同病灶之间.(2)针对恶黑明显的放射敏感异质性,放射治疗设计的个体化(病例差异)甚至个别化(病灶差异)就显得具有更加重要的临床意义.(3)目前对恶黑放射治疗较为普遍可接受的意见是对于具有先天的异常低α/β比值者、或是对皮肤和可以接近的粘膜表面恶黑使用电子束或X射线口腔筒照射者采用大分割剂量进行放射治疗是可以考虑的.否则,从晚期正常组织损害出发考虑,不宜采用大分割放射治疗.

203 条记录 2/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