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医疗卫生装备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 의료위생장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8868
  • 国内刊号: 12-105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疗卫生装备》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祁建城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基于Android系统的中医护理技术考试评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周咏梅;汪桂霞;李亚敏;王群

    目的:设计中医护理技术考试评分系统,提升中医护理技术考试的质量.方法:通过明确细致的需求分析,突破中医护理技术考试的传统纸质评分瓶颈,建立瀑布模型,运用问题分析和可视化开发方法,使用面向对象语言开发中医护理技术考试评分系统,全面实现考试的无纸化.结果:改进了中医护理技术考试的各阶段流程,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并为考试成绩数据的分析提供了一定的拓展.结论: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有效提高了中医护理技术考试的质量,提升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其他医学操作技术考核创新评分方法提供了参考.

  • 部队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系统设计

    作者:栾颖;张秀梅;陶陶;李雅琼;童仲华

    目的:解决部队医院医疗设备维护中存在的弊端,实现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方法:采用基于演化模型的生命周期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开发设计法,开发出一套和医院信息系统兼容、具有全院医疗设备状态信息管理、基于手机设备维护App辅助应用和设备报修短信提醒等功能的系统.结果:该系统提升了医疗设备的管理效率,改善了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申报的被动及无序状态,规范了工作流程.结论:该系统的使用不仅节约了大量维修成本,而且提高了医院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 医院信息系统Oracle数据库更换字符集的技术实践

    作者:张怀亮;徐京渝;曹婷;朱小威

    目的:将医院“军卫一号”医院信息系统及多个相关信息系统的Oracle数据库字符集从US7ASCII更改为ZHS16GBK,并确保相关业务工作不停顿.方法:分析总结更换Oracle字符集的技术要点、步骤及可能遇到的问题,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不同类型业务数据库采用不同的切换方法,实现服务器端和客户端Oracle字符集的顺利平稳切换.结果:实现了极短时间内的多个信息系统的Oracle数据库字符集的更换,以及上千台工作站的Oracle客户端字符集的更换,系统运行平稳正常.结论: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切实可行的字符集的准确转换,不仅大大减少了维护工作量,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 物联网在医疗设备质量状态跟踪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田颖;仝青英

    目的:探讨物联网在医疗设备质量状态跟踪检测中的应用,提出基于状态维修的新维修理念.方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质量状态的跟踪监测系统,利用感知节点连续在线监测设备的各项运行技术指标及环境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及时传递设备的状态数据.结果:实现了基于状态维修的维修方式,提高了医院维修服务水平,提升了科室满意度.同时,该模式可接入现有的移动网络资源平台和互联网平台,为远程跨区域、跨部门的医疗设备管理提供了新通道.结论:该方式的推广和发展将使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 区域妇幼保健院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作者:李伟;于楠;江其生;王科峰;王士泉

    目的:满足妇幼保健各机构业务开展的需求,对区域妇幼保健院信息系统架构设计进行探索.方法:采用“一个系统”的设计理念,从总体架构划分入手,分别对服务对象、渠道、应用系统、应用支撑、信息服务支撑及基础设施各层进行设计,重点对应用系统及服务总线架构设计方法进行阐述.结果:该系统通过多种服务渠道,优化了医疗保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进一步改善区域内妇幼保健医疗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平台.结论:该系统主要涵盖妇幼保健医院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应用架构、服务架构及应用系统主要功能,符合军地卫生管理相关规范要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模糊数学法在医疗设备购置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石羽;叶华山;商国灿;唐其柱

    目的:探讨医疗设备选择购置新方法,量化医疗设备选型中的定性标准,便于医院优化购置决策.方法: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和方法,建立模糊数学评判模型.先列出采购模糊性评语集,再请评判小组投票,后对投票结果进行模糊变换,得出决策结果.并结合医院设备采购管理的实际情况,将此方法应用于监护仪的采购量化考评.结果:采用该方法可以帮助遴选出佳的医疗设备厂家,快速做出购置决策.结论:模糊数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判方法,能在医疗设备购置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 脑部电阻抗测量中电极与导电膏性能对比研究

    作者:李衡;董秀珍;祁琦;夏军营;付峰;史学涛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生物电极和电极与导电膏组合在脑部电阻抗测量应用中的接触阻抗的性能差异的综合对比,优选适合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y,EIT)动态监护系统和脑部电阻抗快速检测系统的生物电极.方法:选择4种生物电极和5种导电膏一共16种电极与电极-导电膏组合,测量10名被试者额部的接触阻抗信息,并对不同种组合的皮肤-电极间接触阻抗大小、大时间变化率和频率变化量3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结果:100 Hz频率下,一次性心电电极具有更小的大时间变化率;在10 kHz频率下,Ag/Cl盘状电极-GT5导电膏组合具有较小的大时间变化率和小的接触阻抗;在100 Hz~1 MHz频率内,Ag/Cl粉末电极-GT5导电膏具有小的频率变化量.结论:对于EIT动态监护系统,较低频率下,一次性心电电极具有优的时间稳定性;较高频率下,Ag/Cl盘状电极-GT5导电膏性能更优;对于脑损伤快速检测系统,Ag/Cl粉末电极-GT5导电膏频谱性能优.

  • 信息化条件下伤员体征信息感知及定位技术研究

    作者:马建威;陈涛;黄朝晖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伤员体征信息感知及伤员定位方法的技术.方法:分析国内外关于作战人员生理状态监测和传输技术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面向伤员体征信息采集、伤员体征信息传输及监控和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伤员定位等对伤员体征信息感知及伤员定位方法.结果:该技术综合考虑了信息化条件下的伤员搜救需求,可为实现快速准确进行伤员搜救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结论:该方法对及时准确了解士兵体征信息、快速高效传输伤员体征信息以及精准定位伤员位置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战时伤员搜救效率.

  • 海战伤救治流程标准化研究

    作者:安志萍;刘晓荣

    目的:针对海战伤救治环境复杂多变、救治时间紧迫、卫勤保障资源和医护力量有限的情况,提出引入新的科学方法进行战伤救治管理,以实现在有限条件下对批量伤员的大化救治.方法:结合海上各级救治机构担负的不同使命任务,对海战伤救治流程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借鉴临床路径技术的标准化诊疗方式,对战伤诊断标准化、救治流程程序化、救治方案规范化、战救物资配套化进行研究,并采用PDCA循环进行全过程管理.结果:设计了海战伤救治信息系统,实现了海战伤救治卫勤保障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结论:海战伤救治流程的标准化研究有利于提高伤员的救治效率和质量,降低伤亡率和伤残率,提高特殊环境下的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大限度维护和恢复部队战斗力.

  • 新型箱式托盘的研制

    作者:张庆勇;赵彦忠;李捞摸;胡新;黄呈凤;黄治华

    目的:为适应应急救治力量快速机动保障的需要,研制适合野战条件下使用的新型箱式托盘.方法:分析应急救治力量物资储运、展开、工作、撤收工作的形式,梳理卫生物资的外形特点与尺寸,创新结构设计,在标准托盘底部加装行走轮,在托盘上部设计可折叠框,在托盘集装化的前提下,实现物资轻便、快捷机动.结果:该托盘可实现零散物资的集装储存、库内的便捷移动和快速上下运输车;该托盘车载固定可靠,展开卸载后,还可作为短距转运工具使用.结论:该托盘轻便机动,适用范围广,可进一步提高物资应急保障能力.

  •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磨牙信号监测系统设计

    作者:顾绍玲;钱志余;李韪韬;章帆;钱诚

    目的:设计并实现一套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磨牙信号监测系统.方法:该系统的硬件电路主要由电极、信号调理电路、STM32微处理器、电源管理模块、SD存储模块以及控制与显示模块等组成.前端电极采集得到咀嚼肌部位的表面肌电信号,原始信号经调理电路放大、滤波,送至单片机采样、再处理,SD作为存储介质存储数据;通过控制与显示模块实时显示咀嚼肌部位的表面肌电信号,并通过简单算法识别磨牙信号.结果:该系统可以清楚地反映咀嚼肌运动的情况,能够实现对磨牙信号的识别.结论:该系统可用于咀嚼肌部位肌电信号的实时采集、显示,可实现数据存储并使系统便携化,具有一定的医学参考价值.

  • 可自动调温肠内营养液加热器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费月海;高瑞丽;陈彦青;高丽娜;刘于红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肠内营养液加热器,可自动调节肠内营养液达到适宜温度,使营养液更易于消化吸收,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方法:加热器包括夹子式加热本体和温度控制系统2个部分.加热本体为加热装置,由前后2个面板组成;温度控制系统具有自动控制调节功能,由自动温控器、温度传感器、显示屏、报警装置等组成.结果:该装置加热效果良好、操作方便,可有效避免营养液温度出现过热或过冷等情况,进一步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结论:该装置设计简单、应用安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一种复合生物消毒剂的研制

    作者:郝丽梅;衣颖;林松;吴金辉

    目的:研制一种安全性高的复合型生物消毒剂.方法:筛选安全性高的生物消毒剂,进行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测试,选择消毒性高的消毒剂,并辅以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荆,通过正交设计,确定高效的生物消毒剂配方.参考《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对不同配方进行消毒效果评价;将消毒剂配方于54℃保存3个月,测试其长期保存后的消毒效果.结果:获得了组分为5 mg/ml ε-聚赖氨酸、1%甜菜碱表面活性剂(BS-12)、5 mg/ml甘氨酸和0.2%甘油的复合型生物消毒剂配方,其在3 min内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消毒对数值均大于4,消毒效果理想.加速试验结果表明,该消毒剂放置2a消毒效果保持不变.结论:该生物消毒剂具有优良的消毒效果,可以用于物体表面等的消毒.

  • 高原小型制氧机的噪声测试与分析

    作者:田涛;任旭东;石梅生;王济虎;张彦军;刘红斌;马军

    目的:获得高原小型制氧机产生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降低制氧机的工作噪声,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方法:在半消声室内,测试“空压机-弹簧”系统的固有频率、制氧机壳体的固有频率、制氧机壳体的声振、弹簧减振装置的减振效果以及制氧机工作时的噪声,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空压机、“空压机-弹簧”系统、制氧机壳体等均不会发生共振,空压机的工作噪声和壳板的振动是制氧机产生较大噪声的主要原因,可通过安装弹簧减振装置及粘贴吸声材料进行降噪处理.结论:经降噪处理后,该制氧机工作噪声只有44.3 dB(A),可满足医疗保健的使用要求.

  • 肠内营养配制间的建造方案与净化系统选用分析

    作者:伍子英;肖文;颜勇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配制间建造及其净化系统的选用方案.方法:根据建设规范总结肠内营养配制间建造方案应考虑的问题,从建造方案的技术经济及运行能耗等方面分析比较2种可用于肠内营养配制间的净化空调系统.结果:明确了集中式全空气净化空调系统应用于肠内营养配制间的优点,并指出了肠内营养配制间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结论:肠内营养配制间的建造方案应综合考虑选址、材料选择、电器安装和净化空调系统及其新风量控制等多方面因素,并优先考虑运行能耗和实用性.

  • 新型引流管固定器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葛振民;牟洪超;宋修伟;田常炎;郑晓红

    目的:研制一种适用于各种创伤和手术后留置引流使用的引流管固定器.方法:该固定器主要由固定底座和蝶形贴膜2个部分组成.固定底座为椭圆形,采用医用硅胶一次性注塑成型;蝶形上表面贴膜选用聚氨酯材料制成,可使置入固定底座上部U型沟槽内的引流管的固定更加牢固.结果:该引流管固定器可避免引流管牵拉引起的疼痛及传统拔管需要拆除缝合线的操作,而且不易过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医师的工作量.结论:该引流管固定器具有安全实用、医师易操作、患者体验好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便携式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软件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作者:张煜;焦纯;郑凯中;卢虹冰

    目的:设计并实现便携式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软件平台,解决远程数据的接收、处理、存储、显示和管理等问题.方法:选择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作为开发工具,将软件平台划分为串口数据接收、串口数据处理和主界面显示3个模块.结果:该平台可以由单人携带,在视距5 km范围内准确接收和显示伤员的多种类型的生理数据,并可及时采集远端传输速率2 Mbit/s以上的音视频数据,为远程会诊提供技术支持.结论:该平台能够满足远程医疗会诊的基本需求,在应急救援现场环境下伤员的早期救治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 便携式液位控制药液灌装机的设计与制作

    作者:王翔;郑根泉

    目的:设计一种适用于医院制剂小批量灌装的小型便携式药液灌装机.方法:根据液体的导电特性,在药液灌注口加装2个金属电极,药液将电极导通时停止灌装;设计液位调节装置,实现对不同规格药瓶的定量灌装;采用微型隔膜泵和小型控制电路,对整机进行小型化、紧凑化设计,实现便携性.结果:该药液灌装机质量轻、体积小,可单手握持操作,灌装量统一,灌装效率较高,且灌装管路清洗方便.结论:该药液灌装机工作稳定,灌装量控制精确,制作费用低廉,能适应医院制剂的小批量、多场合灌装.

  • 11C-MET自动化合成及其在脑肿瘤显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泽龙;赵春雷;杨忠东;钱根年;陈自谦

    目的:探讨11C-蛋氨酸(11C-methionine,11C-MET)正电子显像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脑肿瘤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动化合成11C-MET正电子显像剂,对8例脑肿瘤初诊患者、12例原发性脑肿瘤及脑转移瘤患者术后、放疗后残余复发患者和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11C-MET PET/CT显像研究.结果:采用Tracerlab FXc化学合成器成功合成11C-MET正电子显像剂,合成效率约为11.4%;PET/CT图像清晰,正常成人体内核素分布与文献报道一致,搜集的脑肿瘤患者肿瘤病灶显像灵敏度和准确度均为100%.结论:11C-MET合成方法简单快捷,用于脑肿瘤显像优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尤其在区分肿瘤与非肿瘤组织、勾画肿瘤边界与范围、评价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 给氧湿化二通接头用于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效果探讨

    作者:黄芳芳;程炎芳;戴启凤;温丽芳;杨艳玲;陈艺坛

    目的:解决气管切开患者湿化液滴管和给氧管的固定问题;同时解决气管切开患者给氧管、湿化液滴管占用气管导管腔,致气道阻力增加问题.方法:给氧湿化二通接头(以下简称“二通接头”)采用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导管衔接紧密、材质轻盈的输液器墨菲氏管制作而成.取一次性输液器墨菲氏管,剪去两头,留下中间部分,形成一个约3 cm高的圆柱体,然后在圆柱体侧壁剪一小口,其大小以能通过给氧管为宜,二通接头制作完成.使用时将二通接头套在气管套管上,给氧管剪去头端的鼻塞后经二通接头侧壁口插入,湿化液滴入针头插入给氧管前端,用胶布稍加固定,湿化液调好滴速,顺着给氧管持续滴入气道.结果:二通接头固定给氧管方法简便易行,固定牢靠,湿化液经给氧管滴入气道,实现了同一通道内湿化和给氧,提高了气道湿化效果,相比既往湿化管、给氧管2根管道同时插入气道方法,减少了对吸入氧气体积分数和呼气流通的影响.结论:该二通接头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肯定,能节约护理人力,值得临床推广.

  • 双源CT单能量与双能量扫描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作者:彭鹏;卢明明;顾欣

    目的:探讨同等辐射剂量下双源CT单能量(single energy,SE)与双能量(double energy,DE)扫描方式获得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差异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将60例拟诊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冠状动脉SE扫描、DE扫描,评价2组图像质量分级、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根据是否结合心肌灌注信息,将DE组分为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诊断组与CTA+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诊断组,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各组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可能值、阴性可能值和曲线下面积.结果:(1)同等辐射剂量下SE、DE扫描获得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左主干CNR、右冠CNR均无统计学差异.(2)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SE组与DE组的CTA诊断组的曲线下面积无统计差异;DE组的CTA诊断组与DE组的CTA+CTP诊断组、SE组与DE组的CTA+CTP诊断组的曲线下面积具有统计学差异.(3)与SPECT心肌灌注相比,CT心肌灌注碘图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为89%、92%和95%.结论:同等辐射剂量下SE扫描与DE扫描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无统计学差异;仅从解剖学评估,二者在冠心病诊断效能上无统计学差异,但结合双能量心肌灌注碘图,可明显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效能.

  • 早期可疑肺部感染患者行CT联合X线检查的临床研究

    作者:符莉莉

    目的:探究早期可疑肺部感染患者行CT联合X线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来源于某院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疑为肺部感染患者110例,对所有病患均施行胸部CT与X线片检查,同期选取体检健康者110例作为对照,比较X线检查与CT联合X线检查对诊断肺部感染的情况及病变的CT影像特征.结果:CT联合X线胸片检查对肺部感染的诊断率(92.73%)和诊断阳性率(86.36%)分别与单纯X线胸片(66.36%,51.82%)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49,x2=30.74,P<0.01);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诊断为肺部感染患者的CT与X线片显像可观察到肺部阴影的形态、数量、密度、范围及其分布区域均具有明显变化.结论:X线胸片检查具有价格低廉、对患者的辐射稍少、在各大小医院普及率高可作为筛查肺部可疑感染和患者出院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手段;胸部CT扫描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X线片优良,针对有明显临床症状但X线片未见异常者可施行CT检查,CT联合X线片检查使早期可疑肺部感染的确诊率大幅提高.

  •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分析

    作者:于娇;陈鑫;赵淑红;曹席明;王青;张高飞

    目的:探讨应用柯达ACR2000i数字化影像版扫描系统(以下简称“ACR2000i”)校正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平移摆位误差(translational setup errors,TSE)的可行性.方法:利用ACR2000i图像配准功能对120例宫颈癌术后IMRT患者进行放疗前TSE获取及校正,每周1次,共5次.测量并统计分析X轴(左右)、Y轴(前后)、Z轴(头脚)3个方向校正前、后的TSE及差异,评估ACR2000i校正TSE的可靠性.结果:校正前TSE以Y、Z轴方向为主,与X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ACR2000i校正可显著降低各方向TS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后各方向分次间TSE增加或降低趋势各异,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CR2000i校正宫颈癌术后IMRT的TSE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及可重复性.

  • 医学影像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及效果分析

    作者:茅春宇;金彪;徐玮

    目的:验证医院医学影像设备维护管理改进措施对提高诊疗效率、提升经济效益的积极意义.方法:以医院医学影像设备为研究对象,针对前期维护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并于2015年推行实施.收集2015年各医学影像设备的运行状况、维修情况和收支信息,分别与2014年各项数据进行比较,验证改进措施的实施对仪器工作状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2014和2015年各台影像设备的月开机小时数基本持平(P>0.05),但2015年的月检查/治疗人数和阳性结果检出次数都较2014年呈现明显增长(P<0.05),而检查阳性率与2014年数值相近(P>0.05);2015年影像设备的故障次数和因故障造成的停机天数均较2014年减少,修理速度也大幅提升.管理改进后单台设备的月收入均比2014年显著增长(P<0.05),而设备支出未见明显增多,实际利润有效提升(P<0.05),利润率与之前持平(P>0.05).结论:维护管理工作改进不仅提高了医院诊疗效率,降低了设备故障风险,还提升了仪器经济效益.

  • 精益六西格玛在提升医用耗材采购效率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聂娟娟;黄海;王曼;袁祖能

    目的:探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提升医用耗材采购效率方面的应用.方法:运用精益六西格玛的DMAICⅡ流程对医用耗材采购进行分环节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采购效率;并采用SPSS软件,对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改进前后的耗费时间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改进前后对比,各耗材改进后采购时间(T)明显缩短且更加稳定;通过SPSS统计分析(P<0.05)显示,改进前后采购时间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计算,改进后耗材平均采购时间至多占改进前的61%.结论:运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医用耗材采购流程,可明显地提高医用耗材采购效率.

  • 环境医学模拟设施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作者:王晓明;刘猛;陈照立;杨丹凤;朱胜坚;马强;袭著革;胡向军

    阐述了国内医学环境模拟设施的发展现状,对各类环境设施在其相应环境下运行的优劣势进行分析研判.指出了现有设施和模拟技术存在功能单一、环境参数少、设施规模小以及偏重静态模拟等问题,不能适应未来战争环境对军人作战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构建全过程综合动态医学环境模拟设施的设想,从而实现对医学环境特征的大化、动态模拟,增强军人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军队作战能力.

  • 美军舰艇爆震伤医疗救援模型分析

    作者:陈福兴;刘文宝;刘晓荣;陈国良

    介绍了美军船员医疗救援(human injury&treatment,HIT)模型的作用、内部模块组成以及相应的伤员分类方法.指出了美军HIT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具有客观实用、开放性强等优点,提出了我国应借鉴美军在舰艇爆震伤医疗救援方面的相关经验,即在开展舰艇环境下的爆震伤模拟研究过程中,要注重模型的实用性,尽量满足军民两用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提升我国舰船的卫勤保障能力.

  • 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故障分析与检修3例

    作者:刘鑫;卢娟;王博

    0 引言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下简称“IU22”)是2004年飞利浦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智能超声设备.该机的探头采用了Pureware纯净波技术,较一般探头提高了85%的能量转化效率,不仅提高了二维和三维的图像质量,而且提高了彩色多普勒及连续/脉冲多普勒的敏感性.IU22共配置有4个探头,适用于对全身各器官的检查.凭借其优异的成像质量和便捷操作等优势,该机器被各级医疗机构广泛使用.本文将IU22发生的故障维修过程描述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 GE Signa HDx1.5T磁共振系统F-50氦压机故障维修4例

    作者:马玉霞

    0 引言日本住友公司F-50氦压机作为磁共振系统的配套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磁共振系统[1].我院于2010年引进的GE Signa HDx 1.5T磁共振系统配置的氦压机型号即F-50.随着GE Signa HDx 1.5T磁共振系统临床应用时间的延长,我们发现虽然氦压机的运行相对稳定,但其故障率也在逐步升高.下面介绍其4例故障的排除过程,以供同行参考.

  • 赛德科SM-50HF-B-D-C移动DR故障维修2例

    作者:周兴朝;郭春梅

    0 引言赛德科SM-50HF-B-D-C移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是一款大功率蓄电池式、电助动式的机器,其搭载了佳能CXDI-50G数字平板探测器和50 kW的高压发生器,可选配胸片架、摄影床,是一台名副其实的适用于放射科、体检中心和床边的全能DR系统.它可以在医院任何需要拍片的地方工作,并且能够立即显现高分辨率的医学影像[1],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1)像素为160 μm,空间分辨力达3.2 1p/mm;(2)可输出电压为40~150 kV、电流为10~500 mA的X线;(3)15 in(1 in=25.4 mm)触摸式显示屏,中文界面;(4)不仅可以处理、存储和浏览图像,还能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数字图像传输到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中.现介绍该机器的2例故障,以供参考.

  • 西门子Primus E直线加速器故障维修5例

    作者:杨瑞峰

    0 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医用加速器已作为肿瘤放疗的主要设备而被广泛应用.而加速器的软、硬件故障成为设备维修中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硬件调整不当或软件参数设置错误都可能造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现介绍西门子Primus E直线加速器故障维修5例,以供同行参考.

  • 西门子Artis Zee Biplane双向血管造影系统故障维修4例

    作者:雷步锋;龚美蓉;蔡昭阳

    0 引言西门子Artis Zee Biplane双向血管造影系统采用落地、悬吊双平板双球管设计.一个机架位就可得到双向透视图像,不仅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诊断信息,而且能够有效减少造影剂的使用.全面的CARE技术更是大幅度地降低了辐射剂量,使医生和患者的健康得到了保证.目前,此型号血管造影系统在各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医院重点维护保养的设备,笔者就该机的常见故障进行论述,以供同行参考.

  • 医用救护车辆技术发展研究

    作者:王铁民;谭树林;赵秀国

    目的:提高国内医用救护车的制造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对欧美国家救护车从设计理念、配置布局、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分析国内院前急救工作的特点及救护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果:国内医用救护车的发展必须顺应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保持科学设计理念,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应用先进技术,借鉴国外救护车的标准和改装工艺,提高自身研发能力.结论:品牌标准化、智能信息化、救护车型专业化、医疗设备配置专业化将是救护车发展的趋势.

  • 国内客车式医疗车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

    作者:叶海炜;张兴

    目的:提高国内客车式医疗车的制造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分析国内客车医疗平台和车载医疗设备的现状,探讨客车式医疗车的发展趋势.结果:舒适化、环保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已成为国内客车式医疗车发展的必然趋势.结论:客车式医疗车作为国内流动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卫生事业和国民健康发展中必将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一款移动孕检车的设计与开发

    作者:王亮;刘存宾

    目的:设计一款移动孕检车,以解决广大孕产妇产检过程中舟车劳顿、挂号难、等待久的难题.方法:从底盘、电源、空调系统、内饰等方面对移动孕检车进行功能设计.将孕检车车厢划分为驾驶区、常规检验区及B超检查室,加装电动产床、四维彩超、胎儿监护仪、心电图机等医疗仪器设备,并配置相应的空调暖风、饮水机、卫生间、洗手池等辅助设施.结果:该移动孕检车功能齐全、设备配套、布局合理,达到了机动性强、快速、周到的服务要求,为孕产妇尤其是高龄孕产妇和行动不便的孕产妇提供了一个人性化的选择,提升了孕产妇的就医效率.结论:该移动孕检车改变了传统产科服务模式,满足了妇幼保健院的应用需求,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 一种妇产科诊疗车设计方案探讨

    作者:韩俊淑;张永梅;吴冠中;杨晓燕;谭树林

    目的:设计一台妇产科诊疗车,以满足应急救援条件下妇产科的救援需求.方法:以妇产科诊疗车功能定位为依据,采用二类汽车底盘或厢式改装,车厢为5m固定大板车厢结构,车内配备妇产科诊疗设备设施,开展人流物流设计、布局设计,并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检验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结果:该车具有功能齐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预期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结论:该车可以作为应急救援医院专科治疗的有益补充,对移动健康医疗装备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基于层流技术的高净化手术车研制

    作者:夏建桥;欧阳康;李海洋;谢巍;谭树林

    目的:研制一种基于层流技术的高净化手术车,以降低手术过程中的感染率,提高手术车内部洁净度.方法:采用二类底盘上装厢式扩展车厢的结构形式,通过改进传统的空气净化方法,对整车进行微正压设计和密封结构设计,在车厢顶部安装层流罩装置,并在前后壁板设置回风口,保证手术区域的气流垂直向下定向流动.结果:通过CFD软件对车内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分析,层流技术可以保证手术区域形成垂直向下的定向气流组织,使车内微环境指标满足要求.结论:层流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高净化手术车,有效提高整车的洁净等级,为高级别手术提供环境保障.

  •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姚文坡;吴敏;沈华强;孙涛;刘铁兵

    目的:探讨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方法:从医院智能呼叫系统、医疗设备监控、智能仓库、无线体域网4个方面分析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管理应用上的特点与优势,提出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发展上所遇到的问题.结果: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医院运行效率,降低了人力物力资本.结论:物联网技术在医院人员、物资的管理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中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必定在未来的医疗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 塞拉利昂埃博拉留观与治疗中心的卫生装备实践研究

    作者:詹宁波;高磊;孙志强;陆荫英;夏晖;董政;杨坤

    目的:探讨塞拉利昂埃博拉患者留观与治疗中心的卫生装备应用实践.方法:基于埃博拉疫情分析,对卫生装备的需求进行讨论,结合从装备选型、筹备到运输、使用的具体援外任务实践情况,为科学处置类似烈性传染病疫情积累经验.结果:提出了我军在卫生装备发展和援外医疗任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结论:我军在装备与物资的信息化保障、援外卫生装备基本配置标准、生防装备发展和装备保障人员定位等方面有较大改进空间.

  • 协议供货在医院基础医疗设备采购中的应用

    作者:张和华;刘子侨;赵平;李姝颖;向华;魏安海

    目的:探讨协议供货在医院基础医疗设备采购中的应用.方法:对协议供货的概念与现状进行介绍,以医用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超低温冰箱、医用吊塔等9类通用产品实施协议供货为参考,对其在采购方面的步骤与应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协议供货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临床需求量大、采购频繁的基础医疗设备的采购效益,提高了采购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与风险.结论:协议供货满足了医院基础医疗设备采购中的要求,可方便灵活地为医院服务.

  •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案例分析与管理改进探讨

    作者:高婧颖;陆银春;卫蕾

    目的:探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处理方法和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分析评估医院上报的3例典型医疗器械可疑不良事件,详述处理经过与跟踪反馈的改进效果.结果:总结了由此3个案例引发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管理改进要点.结论: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只有不断加强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管理,在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及时评价、追溯及处理,才能不断提高器械管理水平,保障医疗器械使用安全.

  • 基于模块化卫生装备的卫勤分队保障训练研究

    作者:杨军;杨善利;王世东;李玉超;胡孝庭;戴明伟

    目的:在模块化卫生装备基础上开展卫勤分队保障训练研究.方法:按照卫勤分队各组室任务和功能,依托自制的模块平板车,采用模块式箱组集装方法,进行人员、物资、装卸、定位、车辆、展开和撤收模块式人装结合训练.结果:运用模块化卫生装备整合现有卫勤分队的卫生装备,优化了装卸流程,规范了装备包装,减少了运力需求,缩短了展开撤收时间,提高了保障效能.结论:采用模块化卫生装备可显著提高卫勤分队的快速响应速度,解决了平时库房摆放较乱、战时不便于堆码运输、节省运力等问题,可为医院未来配发卫生物资的模块集装储运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流程分析

    作者:濮黄生;刘锐岗;杨滨;代萌;夏军营;刘本源;尤富生

    目的:总结归纳新课程建设的基本流程,促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标准化进程.方法:结合新课程《生物医学电磁学概论》的开设,阐述课程建设的5个部分——课程标准编写、教学设计、教材选择、教案撰写以及教学进度安排,进一步对其进行总结,并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基于课程建设的5个部分构建了新课程开设的基本流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结论:该流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以作为课程建设的参考标准,对新课程的开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训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升策略探讨

    作者:向逾;赵安

    目的:针对高校学生“产学研”实训技能与实操培养,探讨如何提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方法:对不同区域、专业、教龄的高校实训教师进行问卷和访谈调研,从授课效果、课堂情绪、教学反思和教学互动等方面进行提炼与剖析,并阐述提升高校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路径.结果:各类教师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旧突出.可通过创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训模式、综合运用培育手段和行政措施、提高教师素质和授课水平、激发实训教师的工作激情来提升实训效果.结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训现状应引起高校和相关院系的重视,实训教师本身也应不断夯实基础、丰富内涵、自主创新,将理论与实践更加科学、合理地地合,终落实“三基”教学的要求.

  • Daily QA3晨检仪对加速器输出量变化响应的研究

    作者:田书畅;时飞跃;秦伟;柏正璐;蒋红兵

    目的:分析Daily QA3晨检仪(以下简称“Daily QA3”)检测加速器输出量变化的响应,为评估Daily QA3的性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瓦里安Clinac iX直线加速器的6 MV、15 MV、6 MeV、9 MeV和12MeV 5挡能量进行研究,对每挡能量,加速器出束跳数m的范围为93~107 MU.对Daily QA3测量到的中心轴输出量y,使用线性拟合进行分析.结果:对每一挡能量,y随m线性增加,线性拟合的R值均在0.999 9以上.y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与m相对于相应基准值的变化有很好的符合关系.计算每挡能量下每个输出值和基准值的差异,结果准确性较高.结论:Daily QA3能够较好地检测到直线加速器输出量的变化,能够满足加速器日常质量保证的需要.

  • CT重复检查情况及辐射剂量研究

    作者:白金城;迟红卫;王淑萍;门明;于冬梅;王冲;陈艳芳;任进军

    目的:利用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对CT重复检查情况及辐射剂量进行分析,探讨CT扫描累积辐射剂量的影响因素及减少医疗辐射的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接受2次及2次以上CT检查的患者,分析其重复检查频次、重复检查原因及CT辐射剂量.结果:1a中有3 241名患者接受了2次及2次以上的CT重复检查,占总检查人数的7.30%.重复检查2~4次多,占64.05%;重复检查部位头部、胸部较多,重复检查患者多数为60岁以上;重复检查原因恶性肿瘤占首位,其次分别为胸部病变、脑血管病以及外伤.随着CT重复检查次数的增加,辐射剂量也明显上升.结论:医院有必要对肿瘤、外伤、脑血管病等常见疾病进行CT检查频率及累积剂量的监测,对医务人员进行辐射安全教育,避免不恰当的CT检查,减少医疗辐射.

  • Mapcheck摆位误差对调强验证计划Gamma通过率的影响

    作者:孙小杨;杨波;庞皓文;张广鹏;张静;陈仁金;吴虹;刘小龙;陈斌

    目的:通过在Mapcheck分析软件中挪动调强放疗验证计划计算剂量分布图中心位置的方法,研究Mapcheck 半导体矩阵板摆位误差对调强放疗验证计划通过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某科室调强放疗验证计划36例,验证计划采用的Gamma通过率标准为3%/3 mm.首先记录调强放疗验证计划计算的剂量分布图中心位置不变时的Gamma通过率γ,然后测量将该计划计算的剂量分布图中心位置在x、y轴向上分别移动-5、-2、-1、1、2、5 mm时的Gamma通过率;后测量将该计划计算的剂量分布图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转动-5、-2、-1、1、2和5☉时的Gamma通过率.对以上Gamma通过率取平均值比较并做统计分析.结果:γ0为(97.44±2.59)%;计算的剂量分布图中心位置在x、y轴移动-5、-2、-1、1、2、5 mm时,x方向的Gamma通过率分别为(63.91±7.51)%、(93.02±4.66)%、(97.01±2.83)%、(96.83±2.60)%、(92.54±4.02)%和(63.23±7.81)%,y方向的Gamma通过率分别为(68.55±8.28)%、(89.68士5.51)%、(95.20±3.82)%、(97.42±2.55)%、(94.42±4.01)%和(73.61±9.07)%;计算的剂量分布图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转动-5、-2、-1、1、2和5°时,Gamma通过率分别为(76.58±8.31)%、(93.42±4.90)%、(96.42±3.44)%、(96.38±2.71)%、(93.90±3.31)%和(78.74±6.94)%.所有数据与γ0比较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Mapcheck半导体矩阵板的摆位影响了Gamma通过率,且在不同方向上对Gamma通过率的影响存在差别.当摆位误差超过2 mm或者2☉时,可以使Gamma通过率下降约5%,应当引起验证人员对Mapcheck摆位工作的重视.

  •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应用质量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胡红波;丘志芬;邵高峰

    目的:探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以下简称“医用直线加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质量状况,分析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JJG 589-2008《医用电子加速器辐射源》标准,对14家医疗机构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应用质量进行现场检测,核查其质控设备和人员资质,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医疗机构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初检合格率相差较大,总体仅为27.8%.经医疗机构质控人员和厂家工程师现场调试后,相关参数符合标准.各医疗机构的质控力量差别也较大.结论:各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用直线加速器的质量控制,完善质量控制设备的配备,定期查验设备性能状况,以保证放射治疗的精确执行.

  • 离子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F-、Cl-、NO3-及SO42-含量的研究

    作者:谢南容;刘军;谢怀杰

    目的:研究离子色谱法对生活饮用水中F-、Cl-、NO3-和SO42-的含量测定.方法:从取样量、检测时间、加标回收率、精密度和低检出限等5个方面比较离子色谱法与传统化学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F-、Cl-、NO3-和SO42-4种阴离子的效果.结果:离子色谱法测定4种阴离子的检测时间比较短,取样量也较少,加标回收率与精密度、准确度均显著优于传统化学法(P<0.05),低检出限显著小于传统化学法(P<0.05).结论:离子色谱法不但能够同时检测出多种阴离子,且其加标回收率、准确度、精密度、低检出限等均明显优于传统化学法,是实验室同时检测多种阴离子的首选方法.

医疗卫生装备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