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医疗卫生装备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 의료위생장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8868
  • 国内刊号: 12-105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疗卫生装备》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祁建城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三甲医院银医通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陈立卫;张剑;曹宪宾

    目的:设计三甲医院银医通系统,实现患者的自助挂号、自助结算、自助打印等功能,减少患者的排队等候时间,提高就医效率.方法:银医通自助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门诊自助服务应用系统、住院自助服务系统、网银预约挂号、手机App自助服务应用以及自助服务系统综合监控管理平台建设,通过上述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并配套设计相应的自助服务终端产品,实现医院门诊、住院自助服务应用以及后台统一的综合监控与管理.结果:该系统充分满足了患者进行自助挂号、结算的需求,大幅度缓解了医院收费登记人员的工作压力.结论:该系统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服务满意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基于Linux和虚拟化平台的Oracle数据库迁移

    作者:石磊;栾振涛

    目的:对“军卫一号”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主服务器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Windows操作系统向Virtual Linux操作系统迁移的方案.方法:采用x86服务器、开源Linux操作系统和虚拟化技术构建“军卫一号”系统的基础平台,利用Oracle 10g的convert database特性,实现“军卫一号”系统从Windows操作系统平滑迁移到Virtual Linux操作系统.结果:实现了Windows平台移植至Linux系统和虚拟化平台.结论:通过该操作系统迁移方案,不仅满足了医院业务系统对性能、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还节省了大量的信息化建设成本,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移动医生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魏智;黄昊

    目的:建立一个能够帮助医生实时掌握患者信息的权限系统,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实现临床医疗的精细化管理.方法:以移动智能终端为硬件平台,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采用典型的3层架构设计,分为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Web Service与数据库交互层,实现临床医生可以随时对患者的各种临床信息进行浏览、查询等.结果:实现了医生能够实时查阅患者病历,使其能够及时准确地对患者病情做出判断,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的精确诊断与治疗,提升了患者对医生工作的满意度.结论:该系统使医护人员从烦琐的医嘱执行流程中解放出来,使其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分析患者病情和关注治疗效果,从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 医疗设备专管共用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作者:米永巍;伍瑞昌;李怡勇;张凯;王威;李涛

    目的:解决医疗设备使用率不高、对设备监督和管理难以及时到位、设备的临床安全使用质量存在较大风险等隐患问题.方法:根据医疗设备专管共用设备管理系统功能需求,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结构的技术架构进行开发、研制与调试,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医学工程专管共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结果:医疗设备专管共用管理系统取代了传统的手工记账和人工调配,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完善和规范了共用设备借用流程.结论:该系统实现了专管共用设备信息的完整记录和合理调配,便于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和绩效评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安全专网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刘军;韩冬;黄家忠

    目的:构建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信息系统安全专网,实现全市网络直报单位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的全覆盖,消除威胁隐患、控制信息泄露等安全风险.方法:应用负载均衡和VPN技术的多种实现方式,以市疾控中心网络作为核心节点,部署负载均衡设备,市、区两级疾控机构统一互联网协议地址,采用互联网协议安全性(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IPSec) VPN方式连接,全市各级卫生行政机构、医疗单位采用安全套接层(secure socket layer,SSL) VPN方式实现网络的安全接入.结果:该设计选择适合构建安全专网技术,应用于全市疾控信息的安全传输,可满足国家和天津市疾控网络安全标准.结论:解决了天津市疾控信息系统安全专网建设问题,降低了信息安全风险.

  • 临床智能换药耗材管理系统的研制

    作者:王钰姝;孙溦;曾冬梅;李彩;况菊;张光惠

    目的:研制一种智能换药耗材管理系统,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情况下,实现换药耗材的精细化管理.方法:该系统包括存储箱、显示屏、检测单元及控制处理器4个部分.存储箱由存储单元、身份识别单元和输入面板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包括箱体、箱盖和扣合箱体与箱盖的电子锁,电子锁与控制处理器连接.身份识别单元、输入面板、显示屏和用于检测存储单元是否有物品的检测单元分别与控制处理器连接.结果:当医生下达医嘱后,该系统可自动识别,自动打包弹出和医嘱相对应的换药耗材,实现换药耗材的全智能化.结论:该系统既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又能合理控制医疗成本,达到综合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及实用价值.

  • 野战条件下输液监护系统设计与应用

    作者:沈国理;姜超;俞钻;金中伟;张超

    目的:引入野战输液监护系统,优化战地护理工作流程方案.方法:借助高精度液滴传感器及其输液监护系统,优化护理人员编制及排班,增设“关怀护士”岗位,以加强对伤患的心理疏导与关怀照顾.结果:在不增加护士员额的情况下,不仅能完成日常护理工作,还“富余”出1名“关怀护士”,从而使对伤患的人文关怀作为护理工作的内容得到重视.结论:该野战输液监护系统展开与撤收响应快,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气肋型弥散富氧充气帐篷的研制及性能测试

    作者:单帅;申广浩;安军防;谢康宁;刘娟;景达;罗二平

    目的:针对高原野外环境下移动式富氧室的搭建问题,研制一种质轻便携、无需安装、展收迅速、实用性强的气肋型弥散富氧充气帐篷.方法:采用气肋型网格骨架、优质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材料、嵌套式结构设计、缓冲门结构、新风弥散通道、废气回收管路等研制新型充气帐篷,配合自行研制的高原弥散富氧机迅速搭建移动式富氧室,分别选用20、50、70、100 m3/h4个流量档次的高原弥散富氧机对富氧帐篷进行连续8h富氧新风弥散,对比分析富氧帐篷内部(5个分散点)氧气、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结果:20 m3/h富氧机与帐篷搭配使用效果佳,弥散8h后帐篷内部富氧浓度可达27%以上,但同时帐篷内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升高到1 800 ppm(1 ppm=l×l0-6)左右,且富氧速度略慢(达到25%左右需3h).结论:该气肋型弥散富氧充气帐篷搭配20 m3/h富氧机在海拔5 000m可将帐篷内部等效海拔降低到3 000 m以下,能够很好地解决部队在高原野外环境下缺氧的困扰,通过优化改进有望在高原部队中推广使用,成为帮助高原官兵提高战斗力的利器.

  • 便携式野战重症患者生命体征监护系统的研究

    作者:洪范宗;王伟;林天华;陈剑云

    目的:设计一种便携式野战重症患者生命体征监护系统,用于监测、分析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提示医护人员及时进行处理.方法:首先分析各医疗设备的通信协议,然后基于嵌入式技术设计信号转换器,定时从医疗设备中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再将信息发送给计算机中的应用软件进行分析,后将异常状况显示在便携式显示终端上.结果:该系统能够实现预期的设计要求,使医护人员专注于医疗救治工作,从而实现快速救治.结论:该系统有助于医护人员在野战条件下快速分享战伤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提高救治的效率和可靠性,具有良好的军事效益.

  • 一种便携式战救训练效果检测装置的研制

    作者:付志刚;耿读艳;贾娜;刁春红;宋瓛;张辰

    目的:研制一种便携式压力测试装置,能够测定战救训练中包扎、止血、固定的压力,为战伤自救互救训练效果的检测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用模拟伤口的充气袖带、导管和膜状压力传感器将压力的变化转变成电流的变化,终通过蓝牙将训练时施加的压力反映到平板显示器,并通过比对预先测得的数据检测出训练的效果.结果:该装置解决了战救训练中包扎、止血、固定施加压力的量化问题,使非医务人员也可以方便地观测到战救训练的结果,可实现基层连队对战伤自救互救训练效果的快速评估.结论:该装置具有数据可视、便于携带、操作快捷、测量精确的优点,方便了基层连队战士进行战伤自救、互救训练.

  • 一种基于FPGA的高频超声灰阶血流成像系统设计

    作者:王晓春;计建军;杨军;王延群;周盛

    目的:研制一套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高频超声灰阶血流成像系统,实现浅表器官血流和组织的同时实时成像.方法:该系统主要由超声换能器、超声发射接收模块、上位机成像软件和外围设备组成.超声换能器采用20~50 MHz单阵元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换能器;超声发射接收模块采用高速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直接将射频回波信号提前数字化,再由FPGA对数字信号进行多次发射叠加、滤波、检波、对数放大及二次采样等处理,并由USB接口传输至上位机进行实时显示.结果:使用该系统对人手背部静脉距表皮1 mm的血管进行超声扫描检查,可得到各种发射频率对应的血流结果图像.结论:该系统实现了浅表器官血流的实时成像,方案结构简洁清晰,为高频超声灰阶血流成像奠定了实验基础.

  • 一种大孔径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辅助装置的设计

    作者:刘冉生;王巍;张爱旭;袁智勇;赵路军;赵忠鲁

    目的:设计一种在大孔径定位CT引导下进行胸部穿刺活检的辅助装置.方法:通过分析目前CT胸部穿刺活检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孔径CT定位系统的特点设计.该辅助装置主要由固定板、负压真空垫、支撑架、置物箱、角度盘和指针构成.固定板由碳纤维材料制作,角度盘、指针、支撑架以及置物箱均由透明的有机玻璃制作,负压真空垫内装有泡沫颗粒.结果:该装置解决了穿刺点不精确、进针路径有偏差和穿刺过程中患者体位不能固定的问题.结论:该装置具有制造简便、经济,使用安全的特点,缩短了穿刺时间,并且可用于多个穿刺点同时进行穿刺,适用于临床工作量比较大的科室.

  • 基于步态检测算法的避障装置研制

    作者:吴文竹;唐俊铨

    目的:研制一种供视力障碍人士使用的带步态检测功能的鞋套式避障装置.方法:该避障装置由穿戴鞋套和电子控制盒2个部分组成.硬件部分以MSP430F113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应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脚部加速度,采用超声传感器测障、太阳能电池供电;软件部分研究一种步态检测算法,设计脚步运动状态检测程序,区分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结果:该装置在脚部有迈步动作且落地时检测障碍,在脚静止、抖动和迈步悬空过程中不测障,减少了误报警,简化了使用流程.结论:该装置实时性好、测障率高、误报警少、便携性强、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 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耗材分类编码体系研究

    作者:杨虹;杨建龙

    目的:通过对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耗材分类编码的研究实践,探索科学规范、兼容前瞻的医用耗材编码方案.方法:从临床实际出发,通过专家咨询、文献法规调研,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搭建分类编码框架,进行延拓、细化.结果:建立了一套由医疗器械标志位、类别、品名、材质、规格构成的7层14位编码体系,每层由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编码既适合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又满足集中采购招投标的需要.结论: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耗材分类编码的建立和应用,能够解决耗材同物异名、异物同名和一物多名的现状,推进耗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耗材精细化管理及招投标工作奠定基础.

  • 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核辐射单兵剂量仪系统设计

    作者:陈杰;程惠华;雷勇;傅志超;林建海;廖绍光

    目的:设计一种核辐射单兵剂量仪系统,为单兵核辐射损伤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利用ZigBee无线网络技术和核辐射个人剂量采集原理对系统的总体结构、硬件模块、软件流程进行设计.该系统分为终端节点、路由器及协调器3个部分.结果:该系统能在1 km范围内实时收集战斗人员的核辐射剂量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上传数据.结论:该系统具备低功耗、低成本、抗干扰等优势,对指挥员实时掌握战场上的战斗人员受核辐射照射情况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该系统亦可运用于民用领域,提高核辐射剂量监管水平.

  • 基于LabVIEW的虚拟心电监护仪系统设计

    作者:何伶俐

    目的:基于LabVIEW软件和相应的心电硬件采集模块设计一种虚拟心电监护仪系统.方法:采用Vernier公司的心电传感器和NI ELVIS作为信号采集平台.在LabVIEW软件平台上,用图形化的编程语言,设计出信号采集及处理模块、特征参数提取模块和报表输出模块.结果:该监护仪系统能用计算机软件实现心电信号的读取、处理、分析及报表输出等功能,克服了临床医生心电分析的个体差异.结论:该监护仪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和通用性强等优点,对小型化、智能化多生理参数检测系统的研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一种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辅助测量装置的研制

    作者:郭栋;段海燕;黄涛;薛刚;何伟华

    目的:设计一种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辅助测量装置,用于提高专科查体准确率和术后生物力学功能康复评估.方法:该辅助测量装置基于病理解剖学与机械力学原理设计,由主架、支撑垫块2个部分组成.主架作为“桥梁”结构,平行横于胫骨上方,在其垂直方向上负载测量尺,为数据测量提供支持;支撑垫块作为“桥墩”,分别固定于胫骨和髌骨,主要作用是提供反向用力,辅助测量.结果:使用该装置辅助测量,初诊成功率高于传统专科查体方法,效果显著.结论:该装置具有简单、实用、制作成本低廉等特点,值得在广大医院骨科推广应用.

  • 一种滑道支架护理床的设计及应用

    作者:孙晓红;尹安春;戴红;王妮

    目的:研制一种滑道支架护理床,用于交腿皮瓣移植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采用机械原理中四连杆机构滑动的原理设计.滑道支架护理床主要由病床本体、滑道支架、滑道、锁紧螺栓、滑道连接杆、伸缩杆、腿部支板等组成.通过滑道支架、滑道与伸缩杆的初调、微调等功能,实现对患者腿部支撑位置的准确定位.结果:滑道支架护理床能够进行上下、前后、倾斜角度调节,可避免交腿皮瓣的受压,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大大提高交腿皮瓣移植术后患者的舒适度.结论:该护理床具有方便、安全、效果良好等特点,适用于交腿皮瓣移植术后的患者,具有较大的临床使用价值.

  • 容量控制型脑室-腹腔分流装置的研制

    作者:张宏兵;苏宝艳;李加龙;王晓峰

    目的:研发一种安全的容量控制型脑室-腹腔分流装置,可以安全地缓解脑积水患者的症状,以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方法:该装置分为头端分流管、中间储液囊及腹腔端分流管3个部分.在分流管中部的囊腔两端采用单向流动阀门,保证按压囊腔时脑脊液单向流向腹腔端,通过按压次数进行脑脊液的容量控制性引流.结果:该装置不仅可减少脑积液,改善脑积水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可以解决过度引流或引流不足等并发症.结论:该装置设计简单、易操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脑积水患者,是一种比较有效、安全的分流装置.

  • 一种用于X线检查的语音指令模块设计

    作者:乔国庆;欧陕兴;黄俊成;刘盼丽;刘聪

    目的:设计一种在X线检查过程中可代替人声喊话、自动播放的语音指令模块.方法:语音指令模块由语音模块、按钮开关、喇叭、小型扩音器、电源模块等用导线连接组成;语音指令采用专用软件合成.结果:该语音指令模块可以代替传统人声喊话下达指令的方式,实现由按钮开关触发播放所需的语音指令,指令标准、清晰、易懂、无干扰音,易于患者配合,提高了检查质量,减轻了检查人员的工作负担.结论:该模块的应用实现了X线检查语音指令清晰、标准的自动播放,解决了临床面临的难题,容易普及,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及社会价值.

  • 双钢板固定结合植骨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冯大军;叶金标

    目的:探讨双钢板固定结合植骨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医院接诊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双钢板固定结合植骨治疗;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35例采用单侧解剖钢板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愈合率为65.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1.4%(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P<0.05).结论:采用双钢板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能有效地提高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愈合率,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双低”技术主动脉MSCTA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余红胜;沈又利;刘义康

    目的:探讨“双低”技术应用于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的可行性.方法:搜集70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且临床拟行主动脉CTA病例,前瞻性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均以4ml/s速率注入碘海醇(350 mgI/ml).常规组:120 kV、120 mAs,对比剂用量1.5 ml/kg;实验组:90 kV、120 mAs,对比剂用量1.0 ml/kg,其他扫描参数一致.记录并计算所有病例的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和碘含量,对图像质量进行双盲法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果:(1)实验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s,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有效剂量(effect dose,ED)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2)图像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图像质量评分均≥2分,满足诊断要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客观评价实验组主动脉各部血管CT值、图像噪声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2组间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比剂碘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BMI≤25 kg/m2的患者中行“双低”技术主动脉CTA,不仅有效降低了受检者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量,而且获得图像质量完全满足诊断要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新型冷光源吸引器在脑深部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尚军;千超;王海燕;左毅;程光;韦鹏方

    目的:探讨新型冷光源吸引器在脑深部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3例非外伤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统计学随机化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在手术室内行常规去骨瓣减压脑深部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普通吸引器协助手术操作,治疗组使用改良冷光源新型吸引器协助手术操作.结果:2组血肿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相差59.85 min,住院时间缩短15.23 d,后期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良好率比对照组高24.9%.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新型冷光源吸引器可解决术中视野暴露及光源问题,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疾病转归率.

  • CT和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作者:王斌

    目的:探讨CT和MRI技术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比较CT和MRI技术发现各个部位病灶的能力以及诊断的敏感度.结果:CT诊断敏感度(48.08%)明显低于MRI(73.08%)(P<0.05).25例CT检查表现异常者中共发现病灶56个;38例MRI检查表现异常者中T1WI序列发现病灶99个,T2WI序列发现病灶137个,FLAIR序列发现异常171个,MRI各序列发现病灶数明显高于CT(P<0.05).影像学征象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出血、硬膜外血肿和脑实质出血或水肿.结论:CT和MRI技术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MRI技术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的敏感度明显优于CT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颈部彩超联合TCD对颈动脉支架置人的随访观察

    作者:戴旭辉;余晓梅;苏曼莉;梅芳;刘元峰;陈思文;周红丽;涂嘉骏

    目的:应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随访观察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后颈部血管、颅内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储备能力(cerebrovascular reserve capacity,CVR)的变化.方法:对96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进行CDFI和TCD检查,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6个月、1 a及2a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术后颈动脉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低于术前,患侧大脑中动脉PSV、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及CVR高于术前,P值均<0.05.治疗后1个月、6个月、1 a及2a的颈部及颅内血流检测指标之间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2a内随访,4例病例出现支架术后再狭窄,支架再狭窄率为4.2%.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颈部血管、颅内的血供及CVR,CDFI联合TCD检查可以对颈动脉支架置入疗效及术后随访进行准确的评估.

  • 小针刀与手法的联合治疗方案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葛绍清;徐金红

    目的:研究小针刀联合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以期探索出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到医院就诊的肩周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取小针刀配合手法,对照组应用消炎镇痛药口服,观察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积分改善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肩痛、压痛、夜痛、内外旋、内收外展及复合功能等各项肩功能评分指标方面,治疗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8.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结合手法的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优于普通消炎镇痛药口服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可以大幅度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发展和推广.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在围术期的应用

    作者:杨梦;解雅英

    介绍了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监测在围术期中的应用,阐述了在非心脏手术中的一些新功能.分析了TEE监测技术在先心病、冠心病、瓣膜病、主动脉疾病等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中的优缺点.解决了以往单凭经验判断患者心功能及容量负荷情况从而导致盲目使用血管活性药或补液的问题.指出该监测技术可帮助麻醉医生对很多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进行诊断评估,也可在术中协助指导外科医生即刻评估手术效果,以及在许多非心脏手术中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已成为麻醉医生在围术期监测的“第三只眼睛”.

  • 锐珂DRX-Evolution故障维修3例

    作者:陈进良;樊豫东

    0 引言锐珂DRX-Evolution是一款拥有高度自动化、可自由组合的精密X线设备.首先,在硬件方面,悬吊式球管装置在x、y、z、α、β轴,具有五维电动、手动驱动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自动跟踪、自动对中、自动定位3种不同层次的智能化操作.无线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大限度提高了X线的转换效率,获得了更高的空间分辨力,减少了射线剂量,同时具备传统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与数字化成像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技术的优点,使操作更加方便.在软件方面,锐珂的图像处理技术,如自动影像优化软件功能、第二代高级影像增强清晰技术等,能够获得清晰的数字化X线影像.本文对近几年该机出现的故障进行总结分析,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 一种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牵引装置设计与应用

    作者:熊之萍;宗瑛;金盖宇

    0 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常见和多发病症,其占腰病患者的60%以上,腰腿合并坐骨神经痛大多由此症引起.临床具体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及患肢发凉水肿等.当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周边神经严重时,可产生肌肉麻痹而致肌肉力量减弱甚至瘫痪或丧失劳动能力,它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疾病[1].

  • GE CT扫描床故障维修1例

    作者:李敬玉;郭欣珊;李剑

    0 引言CT设备扫描床的升/降多采用液压传动模式,这种传动模式具有精度高、承载量大、寿命长及故障率低等优点.但是,由于扫描床在使用过程中频繁地升降,极易导致电缆随扫描床升、降而频繁折叠处发生故障.本文就GE CT扫描床升/降工作原理及由于其频繁升、降活动引起的故障做一详细说明.

  • 野战X线诊断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谢玉兵;吴朋

    0 引言野战X线诊断车是在平时或战时为伤病员进行诊断检查的一间流动X线诊断室.有效地开展野战X线诊断车训练,不仅能够提高部队放射人员的专业技术,而且还能够充分发挥放射装备效能,这对完成卫勤保障任务具要重要意义.目前,部队在野战X线诊断车训练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解决.我部队卫勤教研室根据近几年在训练考核中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对该车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 医科达COMPACT直线加速器的工作原理与维修

    作者:刘吉福;孙璐

    0 引言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对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的一种主要设备,随着高科技医疗技术及精准放射治疗技术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应用,高能X线能够精准照射患者的病灶部位,尽大可能避免了患者正常组织受到辐射损害.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作为放射治疗中的主要设备之一,现被广泛使用.

  • 基于视觉采用词袋模型的移动机器人地形分类算法设计

    作者:孙玉超;吴航;苏卫华;陈卓;安慰宁;秦晓丽

    目的:针对野外场景存在多种地形的情况,设计视觉地形分类算法,正确感知所处地形,辅助移动机器人制定合适的运动策略.方法:使用词袋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构建地形分类算法.词袋模型包括特征提取、码本生成和码本编码.词袋模型输出地形图像的中层特征,特征输入到支持向量机中得到地形分类结果.结果:使用四足机器人平台分别在瓷砖、沥青、沙地和草地环境中进行视觉地形分类实验,实验结果良好,分类平均准确率保持在90%以上;对草地识别性能好,达到97.54%.结论:该方法能有效准确区分各类地形,准确率高、稳定性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地形分类算法.

  • 伤员后送无人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苑英海;秦晓丽;安慰宁;张文昌;李昊;苏卫华

    目的:探索无人机技术在灾害救援中伤员后送方面的应用.方法:阐述无人机在灾害医学救援中伤员后送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多款国内外设计和研制的伤员后送无人机.根据动力结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旋翼式、多旋翼式、涵道风扇式和复合式等类型,并对其负载能力和飞行速度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归纳和总结了伤员后送无人机的优势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难点,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结论:立足于需求,专注于实用,打造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和高实用性的伤员后送无人机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 伤员搜寻任务中人体的视觉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刘保真;苏卫华;陈卓;安慰宁;秦晓丽

    目的:针对救援任务中的无人化搜寻问题,设计一种基于视觉的多方向人体检测方法.方法:立足机器视觉领域,采用行人检测中应用广泛的方向梯度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HOG)特征,通过多方向检测实现对具有不同旋转角度人体的响应.模拟救援任务中无人机和无人车视角,构建相应的搜寻现场人体数据集,用于方法的评价与验证.结果:该方法在无人机和无人车视角数据集中均取得一定的检测效果,验证了该方法在无人机和无人车上应用的可行性.结论:该方法对于人体目标在图像中的平面旋转和离面旋转都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对于促进国内无人化搜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移动机器人SLAM与路径规划在ROS框架下的实现

    作者:陈卓;苏卫华;安慰宁;秦晓丽

    目的:实现移动机器人的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和路径规划,解决移动过程中的数据关联实时性问题和更新状态协方差矩阵的计算复杂度问题.方法:建立SLAM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对比,选用基于粒子滤波器的FastSlam算法并结合A*和动态窗口法(dynamic window approach,DWA)在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框架下编写gmapping功能包.结果:实现了移动机器人在ROS框架下的运动实验仿真、路径规划和动态避障.结论:利用ROS平台,移动机器人在完成自身定位和地图构建的同时能够实时、高效地完成路径轨迹规划.

  • 基于经验学习和触觉反馈的抓取力矩控制方法研究

    作者:安慰宁;张文昌;陈卓;苏卫华

    目的:为了使机械手可以完成灵巧操作,提出一种基于经验学习和触觉反馈的抓取力矩自动控制方法.方法:建立经验库,在抓取任务时通过触觉反馈识别目标物,查询目标物是否在经验库中,若在,输出力矩;若不在,通过迭代学习策略计算出来.结果:对于以往经验任务的抓取,机械手可以很快得到经验力矩输出;对于新的目标物抓取,通过迭代学习,机械手可以计算出优力矩输出,并完成稳定抓取.结论:通过增量式经验学习,机械手经验越来越多,在遇到抓取任务时可以快速计算出力矩输出.

  • NBI技术在纤维镜上的应用探索与实现

    作者:孙小磊

    目的:探讨窄波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技术在纤维镜上的应用与实现.方法:光源上具备NBI滤光片,主机带有NBI功能,再配备兼容的高清摄像头,即可实现NBI技术在纤维镜上的应用.结果:NBI技术应用在纤维镜上,降低了医院及科室的成本,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诊断率.结论:NBI技术不仅能应用于电子镜,还能够应用于纤维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野战条件下机动卫勤分队检验装备模块的标准化应用研究

    作者:梁方外;徐振明;李桃琳;陈伟

    目的:针对目前机动卫勤分队检验装备多而复杂、包装散乱以及机动、响应能力弱等问题,进行模块化、标准化应用研究.方法:应用模块化概念,对机动卫勤分队检验设备、耗材进行二次模块优化;利用野战医疗方舱系统中临床检验方舱的装备优势和医疗特种车辆的机动优势,构思临床检验特种车辆的设计原则,提高临床检验模块在机动卫勤分队中的作用.结果:实现了检验装备模块化、标准化管理,从源头上解决了现有装备散乱差的问题.结论:提高了机动卫勤分队的装备保障能力及快速机动能力,确保了遂行平、战时卫勤保障任务所需.

  • 东盟地区论坛第四次救灾演习的医疗队伍筹备与救援实践

    作者:王韵廷;葛茶娜;李晓锋;劳炜东;田军章;孙鸿涛

    目的:总结医疗队伍在东盟地区论坛第四次救灾演习中的实践经验.方法:通过介绍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医疗队伍的组建原则和训练形式,总结演习时医疗救援队在演习准备和救援实践活动的优点和不足.结果:赴马来西亚演习使医院紧急救援医疗队建设更加科学、高效和合理,队伍得到了锻炼,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今后的救援实践打下了基础.结论:建设更加科学、高效和合理的救援机制,是提升随时遂行参与各种救灾实践保障能力的关键.

  • 基于定量绩效评估的医用监护仪购置决策探讨

    作者:张璐璐;田乔;孙晓伟

    目的:通过定量评估监护仪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对临床科室申请购置监护仪的科学配置.方法:申购监护仪时对社会效益评估参数(监测人次、使用时间、使用率波动率)和经济效益评估参数(投资回收周期、投资收益率)进行具体分析.结果:统计2015年1-6月的457台监护终端,每台监护仪月均监测20人次,使用时间383 h,使用率波动率均低于10%(2月份除外),平均投资回收周期0.64 a,年平均投资收益率137%.结论:对于社会效益差的购置申请,可以由设备处进行调配;对于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一般的购置申请,建议采购投资回收期更短、投资收益率高、免费保修时间更长的国产监护仪;对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良好且有高端功能需求的购置申请,可考虑购置进口且具有特殊功能的监护仪.

  • 品管圈在降低故障医疗设备维修不及时率方面的应用

    作者:莫喜娟;刘灿;周建武;伍保桥;李露;黄宁娟;张金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降低故障医疗设备维修不及时率方面的应用,以加强科室对故障设备的维修管理.方法:通过组建Qcc,开展相关活动,实施相关措施,观察Qcc在降低故障医疗设备维修不及时率中的效果.结果:科室维修不及时率从12.1%降至4.5%,每年节约人力成本约30万元.结论:QCC活动的开展,降低了故障医疗设备维修不及时率,提高了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故障医疗设备的停机时间,提高了医院经济效益和患者满意率,为兄弟医院开展同类型QCC提供参考.

  • 凝血标本离心不全对凝血酶时间测定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刘爱胜;林丽云;刘小君

    目的:探讨凝血标本离心不全对凝血酶时间(TT)测定的影响因素,确保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5年1-7月某院门诊和住院部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均正常,而TT做不出或结果非常异常的标本3例,将标本重新离心一次,用贝克曼ACL TOP7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重新进行凝血功能4项检测,并与第一次离心后检测结果比较,分析前后2次离心标本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性.结果:第一次离心后3份标本中PT、APTT及FIB结果分别为10.8、11.5、9.7 s,29.5、32.7、25.2 s及2.49、3.12、2.85 g/L,第二次离心后分别为10.9、11.3、10.0 s,30.4、31.5、25.9 s及2.31、3.28、2.67 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7~1.719,P>0.05);3份标本第一次离心的TT结果分别为66.51、127.3和89.62 s,第二次离心后分别为12.2、15.7和13.8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43~79.167,P<0.001).结论:凝血标本离心不全对TT测定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凝血功能其他指标正常,唯独TT做不出或结果非常异常的标本,需要将标本离心后重新检测,确保其结果的准确性,以免造成临床误诊.

  • 口腔综合治疗台供水水源对管路内部水质的影响研究

    作者:刘根林;胡飞;叶军;黄劲华;张庆芳;陈小玲

    目的:研究口腔综合治疗台供水水源对管路内部水质的影响,为其控制污染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口腔科8台牙科综合治疗台连续2a的检测跟踪,采用自来水、蒸馏水、过滤软化水3种供水方式,对消毒前和消毒后的治疗台手机出水进行采样,分别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在自来水、蒸馏水、过滤软化水这3种供水方式下,治疗台手机出水端采集的水样经培养检测后的细菌茵落数平均值分别为(472±385)(合格率33.3%)、(380±372)(合格率45.8%)、(446±382)cfu/ml(合格率37.5%);对内部管路消毒后,检测的细菌菌落数在0~60 cfu/ml范围内(合格率100%).结论:选择不同的供水方式不能有效地降低治疗台内部的细菌污染,只有通过消毒手段才能有效地清除细菌,改善治疗台内部用水管路的污染状况.

  • 医用电气设备可触及金属部件保护接地要求分析

    作者:刘继广;王伟;邓振进;徐勤;尹勇

    目的:探讨医用电气设备可触及金属部件的保护接地要求,帮助制造商理解国家标准对保护接地的要求,以便合理设计产品.方法:通过研究国家标准对可触及金属部件的隔离方法,分析保护接地配合基本绝缘隔离方法的防护原理,讨论隔离方法(2)——用保护接地的金属部件隔离的特征条件,并举例对麻醉机的呼吸系统结构及电击防护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对于不满足保护接地和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可触及金属部件,如果基本绝缘失效时,可触及金属部件不带电,则通过结构检查,可判定可触及金属部件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结论:只有对标准条款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通过结构检查对被测设备的电气结构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对可触及金属部件是否需要保护接地或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做出准确公正的判断.

医疗卫生装备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