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医疗卫生装备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 의료위생장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8868
  • 国内刊号: 12-105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疗卫生装备》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祁建城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基于Delphi的妇产科实习护士教学与考核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徐美玲;邓丛重;冯苗苗;周宇航;邢梅;金慧玉;张敦晓

    目的:设计一套基于Delphi的妇产科实习护士教学与考核系统,提高对实习护士教学与考核工作的效率.方法:收集妇产科实习护士教学材料,分析教学与考核模式,采用Delphi编写软件系统代码、MySQL数据库存储系统教学与考核数据,完成系统的设计.结果:该系统操作便捷、运行稳定,数据库响应迅速,能够满足实习护士教学与考核工作需要.结论:该系统实现了妇产科特色护理教学与考核的信息化,扩展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 基于Web与Node.js的医学影像与病理结果对照检索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黄志峰;王晓阳;付丽媛;陈自谦

    目的:创建一套医学影像与病理结果对照检索系统应用平台.方法:针对数据收集、提炼、检索、阅片的需求,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架构,利用Web、Node.js等多方面技术开发,通过局域网构建应用平台以提供检索服务,由此平台基点拓展业务功能.结果:该平台实现了"一低四高",即低运营成本、高性能、高可维护性、高拓展性、高可移植性.结论:该系统为医学影像诊断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个高效有力的工具,无论是对中小型医院,还是对大型医院与院校研究所,均有非常高的应用潜力和价值.

  • 手机版App与医院信息系统融合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元东;唐晓东;罗娟;孙新;胡倩

    目的:实现手机版App与医院信息系统信息的实时交互.方法:设计数据库接口,建立相关视图和存储过程,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实时对数据进行抓取、清洗、转存,使手机版App与医院信息系统达到融合状态.结果:改变了传统就诊模式,缩短了患者排队等候就诊的时间,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论:有效解决了门诊就诊的"三长一短"问题,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医患关系,使患者获得了方便、快速、高效的就医体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医疗不良事件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作者:张雪梅;黄颖;徐振华;袁欣

    目的: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医疗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提升医疗质量.方法:在医院现有电子病历质控程序基础上,嵌入不良事件管理模块,以不良事件结构式选项或简要文字描述为报告内容,重点关注不良事件关键词筛查出的和高危特殊患者等病例,预警疑似不良事件,提高报告率.结果:系统试运行期间效果显著,报告例数与上年度同比增加139.68%,医务人员报告积极性增强,报告效率和报告准确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结论:该系统能够有效监控医疗环节,预警医疗风险,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探讨冠状动脉CTA三维后处理的规范化显示及其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构建模式

    作者:罗春材;王强;黄自立;刘博;李雪萍;胡坚兴;杨铁;杜其聪;齐叶青;杨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造影(CT angiography,CTA)(以下简称"冠脉CTA")三维后处理内容的规范化显示及其数字化教学演示平台的构建模式.方法:归纳总结医院日常冠脉CTA检查中三维后处理图像的常规显示位置,提炼"共性",探讨冠脉CTA数字化现场教学演示平台的构建模式.结果:"共性"+"个性"的冠脉CTA三维后处理规范化显示,使冠脉影像图像的显示更加美观、全面;其数字化现场教学演示平台的构建符合教学要求.结论:冠脉CTA三维后处理规范化演示及其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构建,使学员更加容易掌握冠脉三维后处理规范化显示的内容,获得更满意的冠脉CTA培训效果.

  • 一种甚高频医学超声回波信号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作者:王晓春;杨军;计建军;王延群;周盛

    目的:设计一种甚高频医学超声回波信号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以实现高速率和高精度的实时采样.方法:采用内置两路集成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芯片的LTC2285来实现超声回波信号的模数转换,并将两路采样率为120 MHz的数字信号输入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进行并串转换,得到采样率为240 MHz的高速数字信号进行超声回波数字信号处理,后将数据通过USB接口传输至计算机终端进行显示.为了保证该系统的可实现性,对该系统进行时序仿真实验、分辨力检测实验和正常人眼前节成像实验.结果:该时序仿真结果验证了由FPGA设计该并转串模块实现的可靠性;该系统的分辨力能达到40μm,满足临床上对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纵向分辨力的要求;该系统的UBM检查可得到正常人眼前节组织的高分辨力成像图.结论:该系统运用多通道和FPGA技术,提高了采集速度和可靠性,为终的UBM实时成像奠定了前期实验基础.

  • 基于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制造卫生列车的信息化模块需求分析及系统框架设计

    作者:谭俊杰;刘彬;吴凡;李运明;王魁英;谭映军

    目的:探讨基于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制造卫生列车的信息化模块功能需求,并设计系统框架.方法:以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为设计平台,结合机动卫勤分队卫勤指挥和医疗工作需要,借鉴既往医院、野战医疗所、医院船等信息化建设经验,分析未来标准动车组卫生列车的信息化系统硬件、软件需求,并设计原理性框架.结果:基于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制造卫生列车的信息化系统分为外部通信与内部通信两大部分,外部通信包含基于KU卫星通信的远程会诊系统、基于列车调度专网的列车调度系统以及基于特殊通信波段的军事指挥系统,内部通信主要包含医院信息系统、内部办公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结论:基于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制造卫生列车的网络信息化系统框架设计充分考虑了卫生列车作为军事卫勤医疗机动力量的平战需求及各信息功能系统的信息交互需求,为下一步基于该动车组的卫生列车制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医用多功能流量计的研制

    作者:李彦波;高瑞丽;高鑫;费月海;刘于红

    目的:为了满足临床工作对液体流量的精确控制,研制一种医用多功能流量计.方法:该仪器采用分离结构,由液体管路单元与流量控制单元2个部分组成.流量控制单元通过超声传感技术感受无菌液体管路中液面升降的速度,并通过微处理器控制电磁阀精确调控液体流速.结果:无菌液体管路的设计保证了临床无菌环境的需求,流量控制单元可精确控制液体流出速度及结束时间,达到了预期效果.结论:该医用多功能流量计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便于操作及使用,大大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可以推广应用.

  • 基于Android的高压氧治疗信息手持智能终端的设计

    作者:张敦晓;李琳;王海东;胡慧军;潘树义

    目的:为满足高压氧治疗信息管理系统便携性的需求,设计一种基于Android的手持智能终端.方法:硬件采用MT6582处理器作为主控,集成显示、通信、输入输出等模块;软件使用RAD Studio XE7开发环境编辑程序代码,主体界面主要设计为计费和预约2个功能.结果:手持智能终端与服务器链接稳定,响应迅速,大大地提高了高压氧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结论:该智能终端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高压氧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便携性,值得推广应用.

  • 医用固定板的设计及应用

    作者:李亚娟;胡雪慧;李朋朋;李嵘;刘恒

    目的: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可供血液透析患者或静脉输液患者治疗时使用的医用肢体固定板.方法:医用固定板包括半圆筒状护板和固定绷带2个部分,其中护板的材料选用网状结构低温热塑板.选取医院2016年7—12月血液透析患者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时,选取医院同期静脉输液患者400例,其中男性188例、女性212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均使用新设计的医用固定板,对照组未使用新设计的医用固定板,对治疗中的脱针率、跑针率、护士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血液透析组:观察组在2020次穿刺中无脱针情况,仅有1例患者因固定方法不当出现跑针;患者及护士满意度达99%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输液组:观察组使用医用固定板后,无脱针情况,仅有2例患者因不能掌握医用固定板的使用要点而发生跑针;患者与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用固定板材质舒适、使用方便,可有效固定血液透析患者穿刺肢体或输液肢体,避免跑针及脱针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接受输液或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减轻了痛苦,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使用、推广.

  • 手术室高频电刀灼伤风险热报警传感控制器设计

    作者:王勤帮;陆晓华;杨黎宣

    目的:为了避免手术室中高频电刀灼伤的风险,进行热报警传感控制器设计.方法:在Visual DSP平台下进行控制器的系统开发,提出一种基于多线程温度反馈调节的手术室高频电刀灼伤风险热报警传感控制方法.首先分析控制器的功能技术指标,构建控制器的总体构架模型;然后设计控制器的温度反馈调节控制律,采用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算法进行热报警传感控制改进.其次对控制器的硬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对温度热传感AD模块、基线漂移抑制模块、高压调节模块、中断模块以及报警通信模块电路进行设计,并对软件流程进行设计.后通过系统仿真试验进行性能测试.结果:采用该控制器进行手术室高频电刀灼伤风险热报警传感控制,负载性能较好,高频基线基本在零电平上,达到了补偿要求;且抗干扰能力较强,精确度高,实现了多线程温度调节和过热中断,提高了高频电刀的安全控制能力.结论:该控制器性能较好,在手术室高频电刀灼伤风险报警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 基于LabVIEW的细胞剪切力加载系统的设计及其实验验证

    作者:颜泽栋;罗二平;王盼;刘梦婉;翟明明;张旭慧;刘曦雨;景达

    目的:设计一套细胞剪切力加载系统,可通过计算机对应力模式及参数进行控制,并验证系统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使用蠕动泵和自行设计研制的多通道流体腔室进行细胞剪切力加载系统的硬件部分设计,同时设计一套基于LabVIEW软件的剪切力模式控制程序,通过RS485接口技术和Modbus协议实现计算机对细胞剪切力加载系统的程控.同时,对剪切力与系统参数进行标定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通过细胞实验验证该系统设计的可行性.结果:该系统能够利用蠕动泵或计算机控制选择不同模式和不同大小的剪切力,并可完成对细胞长期效应的观察.系统标定显示,蠕动泵转速与剪切力大小呈高度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1).有限元仿真分析显示,流体剪切力大小在载玻片上分布均匀且仿真结果与标定结果相符.细胞骨架染色结果表明,骨细胞在接受流体剪切力刺激后,细胞形态改变,且微丝数量增多,排列方向沿流场分布.结论:该系统具有科学、稳定、可靠的特点,可针对不同实验要求提供不同类型的细胞剪切力加载模式,能够为不同细胞流体力学信号转导机制的探讨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持.

  • 变频恒压式海拔高度自适应PSA制氧技术研究

    作者:石梅生;王济虎;马军;田涛;段乔峰;徐新喜

    目的:为研制变海拔工况的携运行变压吸附式(pressure swing absorption,PSA)医用制氧设备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基于PSA制氧原理,分析海拔高度变化对PSA医用制氧设备作业能力的影响,应用变频恒压进气方法,研究海拔高度自适应PSA制氧技术,探讨应用变频器之后所带来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以1.2 Nm3/h箱式PSA制氧机为例进行验证.结果:应用该技术的PSA医用制氧设备在0~4451 m海拔范围内运行时其作业能力符合医用分子筛制氧机相关标准要求.结论:该技术可明显提高PSA医用制氧设备在高原地区应用的海拔高度.

  • CT辐射剂量检测仿真人体模的研制

    作者:井赛;张谷敏;孙旭;吴洋;张拓;江玉柱

    目的:研制可普及临床使用,并可快速测得X线敏感器官组织所处位置辐射强度的仿真人体模.方法:研究人体X线辐射敏感器官组织,确定体模辐射感兴趣区域;建立数学模型并研究不同组织等效材料的技术特性;比对分析现有类型电离室探头的技术性能,综合相关因素选择合适探头;按照成人、儿童2种尺寸,根据敏感器官位置设计体模结构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设计的仿真人体模可以等效测量多器官的辐射剂量值,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该体模仿真程度高、检测探头拆卸简便、辐射剂量检测方便,为检测技术人员提供了一套方便的检测模具.

  • 多功能下肢静脉血栓防治垫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苏若琼;黄丽;欧永强;钟瞻;彭欢欢;范永革;黄媚;李艳兰

    目的:设计与制作一种主要用于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功能血栓防治垫,该防治垫也可用于各类需抬高下肢的患者.方法:采用不生锈、质量轻、不易变形、易清洁的不锈钢材料,设计与制作多功能下肢静脉血栓防治垫的下肢垫体和按摩装置.下肢垫体高度可调节为16~30 cm,伸缩倾角可调节为30~70°,为不同身型患者提供上下、前后、倾斜角度调节;腿套内的6个独立气囊和气囊垫毯表层设置的管状循环水管,通过主机的电磁气泵和电磁水泵在设定的压力、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实现对患肢的按摩和保暖.结果:该多功能防治垫能合理模拟人体天然肌肉泵的功能,通过主机电磁气泵的工作将压力气囊在设定时间周期内轮流充气、放气,形成阶梯递进压力变化,具有按摩患肢、调温保暖等功能.结论:该多功能下肢静脉血栓防治垫具有构造组合灵活、患者使用舒适等优点,解决了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机械辅助治疗使用过程中角度和高度固定、抗栓泵充气和放气时间恒定、无保暖调温的问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外伤性膈肌损伤的X线及CT诊断价值

    作者:吴圣峰;夏云宝

    目的:探讨X线与CT在外伤性膈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某院住院的17例外伤性患者,均常规拍摄X线胸部正位片并行64排螺旋CT检查,采用GE ADW4.6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17例外伤性患者中,15例外伤性膈肌损伤发生于左侧(93.7%),1例发生于右侧(6.3%),1例未见膈肌损伤;在膈肌损伤患者所示征象中,膈肌轮廓不连续10例,胸腔内疝6例,狭颈征2例,悬挂征1例,内脏坠落征2例.结论:常规胸部X线正位片诊断膈肌损伤通常比较困难,CT多平面重建成像有助于诊断创伤后的膈肌损伤;对于多发性外伤的患者,影像科医生应该考虑存在膈肌损伤的可能性,并(或)将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作为常规检查,以寻找可以诊断膈肌损伤的依据.

  • 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蔡小平;许晓芬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three-dimensional color power Doppler ultrasound,3D-PDU)立体重建技术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5例可疑胎盘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3D-PDU检查,并将3D-PDU所得诊断结果与"金标准"(临床和/或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3D-PDU检查与"金标准"诊断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754),2种诊断方法的吻合度具有一致性(Kappa=0.661,P<0.001).结论:3D-PDU与三维立体重建技术相互结合,可更直观、形象地显示病变处立体结构、血流灌注情况、血管空间位置情况,并能够提供量化指标,可有效判断胎盘植入深度、面积,对胎盘植入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制订、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

  • 肺癌影像引导放疗摆位误差及配准的对比研究

    作者:孙小喆;孟慧鹏;郑爱青;王昊;孙劲松;梁克明;穆海玉

    目的:利用直线加速器的OBI(on board imager)影像引导系统对肺癌放疗摆位误差及区域配准误差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50例行影像引导放射治疗肺癌患者,应用OBI影像引导系统进行二维电子射野影像(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和三维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扫描验证,对比分析2种验证方式的摆位误差.利用OBI影像引导系统配准分析软件分别对肺组织和靶体积进行自动配准,对比分析靶中心上各方向的位置误差.结果:EPID和CBCT 2种摆位验证方式下左右(Lat)、上下(Vrt)、头脚(Lng)方向的平移误差分别为(-1.62±1.58)、(2.12±1.49)、(4.52±2.42)mm和(-1.27±1.25)、(1.43±1.57)、(3.12±2.62)mm;在不同区域(肺组织和靶体积)配准中的位置误差左右(Lat)、上下(Vrt)、头脚(Lng)方向的平移误差及旋转角度分别为(-1.27±1.25)、(1.43±1.57)、(3.12±2.62)mm,(0.5±1.6)°和(-1.56±1.78)、(1.68±2.39)、(3.42±2.73)mm,(0.8±1.9)°.CBCT与EPID在肺癌摆位误差验证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上下、头脚方向2种方式的摆位误差差别较大,在CBCT自动配准不同区域选择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摆位验证中,2种方法均可用于临床,CBCT优于EPID.

  • 新型冲洗水球预防腰椎后路术中感染的研究

    作者:邵兵;蔡雨轩

    目的:探讨新型可连续脉冲冲洗水球在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预防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6—12月接受多节段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术中应用新型脉冲冲洗水球者15例(实验组),应用常规倾倒冲洗者15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冲洗时间,术后1、3、5 d C-反应蛋白变化趋势,术后发热病例、切口愈合情况及拆线时间.结果:2组患者术中冲洗时间:实验组[(2.13±0.1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59±1.24)min];术后1、3、5 d C-反应蛋白变化趋势:实验组数值呈下降趋势(46、19、5 mg/L),对照组数值呈增高趋势(49、52、61 mg/L);切口渗出:实验组为0例,对照组为3例;切口拆线时间:实验组(11.57 d)明显短于对照组(14.29 d);术后3、5 d体温变化:实验组[(37.1±2.26)、(37.0±0.12)℃]低于对照组[(38.2±3.34)、(37.5±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结论:与常规倾倒冲洗方法相比,可连续脉冲冲洗水球使用方便、冲洗时间短,且能减少患者术后切口内局部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医疗器械技术档案及其管理方法研究

    作者:施金英;杨润楠;李文静;李璟

    目的:实现医院医疗器械技术档案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医疗器械技术档案打下基础.方法:在介绍医疗器械技术档案的基础上,明确医疗器械技术档案的管理要求,着重分析医疗器械技术档案调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结果:医疗器械技术档案的管理,既要建立管理规章制度,又要对其收集、整理、组织入档、保管、保密、借出、统计、文件销毁等进行系统化管理.结论:医疗器械技术档案极其重要,只有规范化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 医疗设备的维护保障管理探讨

    作者:卜祥磊;黄二亮;谢卫华;全祯裕;叶华;谢鹏程

    目的:探讨医疗设备的维护保障管理方法,为医疗设备的维护保障提供借鉴.方法:针对医院工程技术人员的不同配置,从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预防性维护、医疗设备的使用培训、医疗设备维护保障管理系统等方面分析不同规模的医院在医疗设备维护保障管理中存在的差异.结果:医院工程技术人员的配置不同,其相对应的医疗设备维护保障管理方法也不同.结论:采取同医院工程技术人员的配置相匹配的医疗设备维护保障管理方法,正确使用现代医疗设备,才能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 能谱CT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陈俐君;魏清顺;杨晓萍

    从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物质分离、有效原子序数及分析工具等方面对能谱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能谱CT在头颈、胸、腹、骨肌系统等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总结.提出能谱CT能综合应用分析平台及工具进行多参数成像及数据分析.指出该CT能够为疾病的精准定性、定位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及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可被用于肿瘤的综合诊断、鉴别诊断、定位诊断,医源性金属植入物术后成像、血管成像及结石成分分析等各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飞利浦MX4000 Dual型CT机故障维修2例

    作者:邢京平;刘治胜

    0 引言飞利浦MX4000 Dual型CT机又称为"MX荣耀CT", 是飞利浦医疗2005年推出的新型双排CT产品. 飞利浦MX4000 Dual型CT机在各项硬件指标上均处于领先地位, 并在综合性能上基本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我院自2008年安装至今,机器运转良好,年开机率可达95%以上. 但有时也会出现故障,现将该设备出现的2例故障分析和处理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 东芝多功能X线机球管故障分析与排除

    作者:李岩;石磊

    0 引言我院2008年通过解放军总后勤部招标引进东芝MDX-8000A多功能C型臂数字X线机, 该机安置在放射科, 主要用于全院外周血管及非血管介入治疗、各类造影检查及胃肠透视,对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显示极为清晰,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及治疗价值,是医院重要的放射影像设备. 该设备使用瓦里安DXB G14345型1.5 mW旋转阳极3焦点金属壳X线球管,由东芝公司委托瓦里安公司定制,球管出故障后只能由东芝公司提供维修服务. 2016年5月,该机出现故障.我院医工人员仔细分析了故障原因,低成本完成了设备功能的恢复工作.

  • 医科达Precise直线加速器高压联锁故障维修实例

    作者:金剑;黄海;聂娟娟;万里;孟燔

    0 引言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目前常用的放射治疗设备,其原理是利用微波电场,沿直线加速电子得到较高的能量后对人体病变组织进行照射, 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1]. 熟练掌握加速器的结构和原理,及时排除机器常见故障, 不仅可以使临床放疗工作正常进行, 同时对患者较好的治疗也能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现对我院医科达Precise直线加速器常见的一例故障进行简要的分析排除,以供参考.

  • 金宝AK96血液透析机功能自检分析及维修实例

    作者:韩叶锋

    0 引言血液透析机在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前都要进行一次功能自检,绝大部分故障都能在自检中被发现[1].故障代码手册一般都会给出相应的故障原因和一般的处理方法[2],但是并非所有的故障都能够通过手册提示得到解决.因此,了解血液透析机在自检过程中执行了哪些动作、检测了哪些参数、故障代码出现的原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对准确判断故障点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 高压注射器按键不灵维修实例

    作者:张振华;丁剑波;范伊乐;张胜领;巫尚迪;郭建平

    0 引言高压注射器可以帮助实现预定时间、浓度及剂量的准确注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很大的帮助,因而高压注射器被广泛应用于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中. 然而,高压注射器一旦出现故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 现介绍日常工作中2次高压注射器突然出现故障并及时被修复的经验, 以此给同行快速解决类似故障提供思路.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性分析

    作者:林德清;李福平;唐文帅;赵树林;宋毅;严曼蓉;赵孝英;钟前进;周林

    目的:分析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7—12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心内修补术,观察患者体外循环下完成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8±0.5)h,术中体外循环时间(35.4±18.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5.9±8.4)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5.7±1.5)h,胸液引流量50~300 ml,术后住院时间(7±5.1)d;全组无病死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胸片和心脏彩超也无异常,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可靠,患者临床效果满意,且手术切口小、创伤较小、临床恢复快,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值得推广.

  • 机器人辅助手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童大力;江军

    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手术在泌尿外科各领域的应用.方法:对机器人辅助手术在泌尿外科前列腺、膀胱、肾脏、肾上腺以及肾盂成型等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并将机器人辅助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发展前景.结果:相对于传统开放和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培训时间和学习曲线较短,能够快速提高术者的操作技能.结论:机器人辅助手术不仅能够提供3D视觉系统和灵活的操作器械,而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已经成为替代传统手术的新术式.

  • 手术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尹军;刘相花;唐海英;颜乐先;陈维平;徐力;周鑫;周林

    介绍了机器人技术用于临床的发展历程,对手术机器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规划与技能建模、临床应用情况、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综合性描述,重点对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指出手术机器人将会向通用手术机器人、自主手术机器人、微纳手术机器人等领域快速发展,各类手术机器人在临床上大量应用将给人类医疗事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 高原高寒地区卫生装备的技术保障问题及对策探讨

    作者:周峰;张昌戎;程兴冉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地区卫生装备的技术保障问题及对策,以提高部队的技术保障水平.方法:结合高原驻训期间列装卫生装备的使用现状,从标准、人员、培训及配件供应等方面分析该地区保障问题的成因并给出对策.结果:从卫生装备的可靠性、软实力技术保障以及零配件供应链3个方面提出提升高原高寒地区卫生装备技术保障的对策.结论:装备技术标准、人员配备和技术水平、零配件供应链是影响高原高寒地区卫生装备保障效能的重要因素,应将其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的综合保障系统,从而实现卫生装备在高原高寒地区的高效保障.

  • 外军作战伤员新型止血器材XSTAT 30应用研究

    作者:杨昕;王珂;仓宝成;方学奇;赵磊

    目的:探讨外军作战时使用的新型止血器材XSTAT 30的应用效果.方法:介绍新型止血器材XSTAT 30的设计特点,从适应证与禁忌证、应用与取出操作及注意事项、应用安全等方面对其应用进行探讨.结果:该止血器材可以在战术区有效控制腹股沟、腋窝等交界部位"深且窄"的弹片穿透伤出血.结论:新型止血器材XSTAT 30在控制交界部位严重出血方面可以起到很大作用,其设计思路值得中国借鉴.

  • MRI磁敏感效应在临床应用中的利弊及应对策略

    作者:马怡群;穆剑玲;郜东伟

    目的:探讨MRI磁敏感效应在临床使用中的利弊及应对策略,便于同行参考借鉴.方法:以MRI临床应用为基础,结合实际操作经验,介绍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的应用范围和磁敏感伪影的危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SWI技术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磁敏感伪影可以通过序列、参数和相关技术进行抑制.结论:磁敏感效应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拓展MRI的临床使用范围,对其他新技术的发展和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 医学救援中临床医学工程应急保障模式的构建

    作者:吴正煜;高昂;王帅;宋瓛

    目的:探讨医学救援中临床医学工程应急保障(以下简称"应急保障")模式的构建.方法:从保障要求、预案建设、人员培训及器材储备机制4个方面分析应急保障机制的不完善性;根据"快速、质量、服从、主动"的基本原则,从基本功能模式、应急保障指挥模式、人员配备等方面对该保障模式进行框架性设计.结果:该模式的构建完善了医学应急保障机制,提高了灾害或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的效率.结论:应急保障对医学救援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应军民融合协同配合,加大对该领域的研究及预案建设,建立有效的应急保障模式.

  • 新编制野战医疗队通信装备保障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作者:师雷锋;符峰钊;何伟华;罗娟

    目的:探讨新编制野战医疗队通信装备保障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介绍新编制野战医疗队通信装备配置的特点,从野战医疗队2a的训练、拉动、考核、演训等行动中总结配发通信装备存在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提出要从加强领导重视、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提升通信装备的技术性能等方面对通信装备进行改进.结论:新编制野战医疗队的通信装备与旧编制相比有所提高,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才能成为保障野战医疗队组织指挥系统的电子"顺风耳".

  • 军队医院支援部队战场救治卫勤医技保障模块建设探讨

    作者:赵欣;刘雁冰;董均杰;杨和平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在加强部队卫勤医技保障模块建设的可行性及操作性.方法:分析国内野战医技装备管理、维护及使用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平战时各种问题的相应解决对策与建议.结果:从组织标准与原则、培训方式与训练方式等方面对装备和人员的使用、管理、训练等提出了遵守原则与标准、加大人员培训与合练等对策.结论:军队医院支援部队战场救治卫勤医技保障模块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能够提高基层救护所综合救治能力.

  • 医护一体化模式下医疗设备使用人员培训现状调查

    作者:刘相花;尹军;颜乐先;徐力;赖晓娟

    目的:了解医护一体化模式下某院护理人员医疗设备使用现状和医疗设备临床使用操作知识需求情况,以完善医疗设备使用操作培训制度,确保医疗设备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方法:向护理人员抽样发放并收回医疗设备操作知识需求情况有效调查问卷251份,并对问卷中的人员基本情况、常用医疗设备、医疗设备操作知识需求以及常用医疗设备操作知识获取方式等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参与调查问卷的护理人员普遍年轻化,工作年限和学历等偏低;常用的医疗设备为血压计、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等;期望学习的医疗设备多为呼吸机、除颤仪等复杂急救设备;期望获取医疗设备使用操作知识的方式主要为有经验老师教授、科室内部组织培训学习、厂家工程师培训及标准操作视频课件对照学习等.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下,根据护理人员医疗设备使用操作现状与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并提供相应的操作知识,有利于提高医疗设备操作的培训质量、提升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

  • 新监管模式下广东省临床工程部门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杨绍洲;潘光添;康立丽;赖金滔;卢晶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临床工程部门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临床工程学科发展的建议.方法:采取向医院发放问卷的方法,从部门职能、人员构成、质量控制开展情况和阻碍学科发展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独立运行的临床工程部门只占53.19%,工作职责以传统的采购、安装、维修和档案管理为主;配置质量控制器具的医院只占28.0%;学历以本科和大专为主,占80.0%;专业以医学工程为主,占39.0%;职称以初中级为主,占61.96%;每百张床位配备0.68名工程技术人员,每千万元医疗设备配置0.23名工程技术人员.部门人员数量不足、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缺乏法律和政策方面支持是阻碍临床工程学科发展的前3个因素.结论:广东省临床工程学科建设与国内行业标杆单位有较大的差距,医院临床工程科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需要凝聚行政主管部门和临床工程行业力量,推动临床工程学科建设.

  • IEC 61010-1:2010体外诊断设备电击防护要求分析

    作者:张文忠;刘继广;林联君;邵秀稳;邓振进;邱栋梁

    目的:探讨体外诊断设备的防电击要求,帮助制造商理解以便合理地设计相关产品.方法:介绍IEC 61010-1:2010标准的要求,分析各种电击防护措施,阐述保护接地阻抗防电击的原理,并引入实例分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样针的电击防护措施,解析其设计是否存在电击危害.结果:虽然采样针不满足保护接地和双重绝缘/加强绝缘的要求,但在基本绝缘失效时采样针不会危险带电,可判定采样针的结构设计满足标准要求.结论:只有对标准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识别出产品内部的危险带电部件,并逐一进行防电击措施的分析,才能对防电击的要求做出正确的判断.

  • 呼吸机氧气体积分数测量误差与氧电池使用时间的关系分析

    作者:董灿;刘帅;帅万钧;李文喆;晁勇

    目的:研究呼吸机的氧电池实际使用时间与氧气体积分数测量误差的相关性.方法:分析呼吸机质量控制的现状,对比某院呼吸机近3a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结合氧气体积分数报警故障处理案例,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呼吸机的氧气体积分数测量误差与氧电池使用时间呈近似线性相关性,氧电池启用430 d后的氧气体积分数测量误差会显著增加.结论:呼吸机氧气体积分数质量控制测量误差水平可作为氧电池性能评价及更换的重要参考依据.

  • 低剂量技术对超重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聂洋平;陈维亮;王锦波;李学坤;马小贝

    目的:探讨采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对超重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可行性.方法:将83例因怀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超重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采用100 kVp管电压,320 mg/ml碘佛醇;B组采用120 kVp管电压,370 mg/ml碘帕醇.2组均运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对比分析2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及冠状动脉节段评分.结果:A组有效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明显少于B组(P<0.05);2组图像冠状动脉CT值、噪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于B组;2组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冠状动脉节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对超重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不仅能保证图像质量,还可减少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

  • 安图A2000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RAAS的性能验证

    作者:裴林;贾玫

    目的:对安图A2000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RAAS(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性能进行验证,评估其能否应用于临床检验.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EP15-A2、EP6-A2、EP7-A2和C28-A2文件对RAAS的精密度、定量检出限、分析测量范围、干扰实验和生物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所有3个项目批内精密度范围为1.8%~4.2%,室内精密度范围为2.4%~5.4%,均符合给定要求及厂家声明;RAAS的检出限分别为2.7、10.0、9.5 pg/ml,可报告范围能够满足临床需要,无需进行样本稀释;黄疸标本对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有明显的正向干扰,使结果假性升高,乳糜标本对血管紧张素Ⅱ有明显的正向干扰,使结果假性升高,故应避免使用黄疸和乳糜的标本;参考区间(立位)验证通过,可使用厂商声明的参考区间.结论:采用安图A2000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RAAS符合质量要求,能够较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 超声诊断仪在临床应用上的质量安全研究

    作者:陈庆;沙益夫;尤若宁;许海树;毛坤剑

    目的:对超声诊断仪在临床应用上的质量安全进行研究探讨,以期大程度提高设备应用质量和临床使用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方法:根据超声诊断仪使用特性及年度计量检测数据等评价依据,定量分析超声源剂量、图像质量等方面的数据,研究超声诊断仪在临床应用中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结果:超声诊断仪应用质量安全与超声源剂量、图像质量、外界环境、操作人员能力素质息息相关.结论:了解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特性、定期开展预防性维护和质量控制工作,对保证超声诊断仪应用质量及临床使用效果、提高临床医疗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ACL-TOP7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性能验证与评价

    作者:张菊香;赵晓慧

    目的:对ACL-TOP7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的性能进行验证,评价其检测的可靠性.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要求,对该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HS)、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等项目的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以及参考区间等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该分析仪检测6个项目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5%,符合医学实验室ISO 15189血液专业要求;准确度达到北京市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要求;以FIB、DDHS为代表的线性分析中r≥0.975或r2>0.95,线性良好;FIB及DDHS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34%、-0.10%;按正态分布原则,≥90%的个体检测结果在参考区间内.结论:ACL-TOP7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多项综合性能验证指标合格,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可靠,可以投入临床使用.

医疗卫生装备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