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医疗卫生装备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 의료위생장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8868
  • 国内刊号: 12-105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疗卫生装备》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祁建城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野战防疫车车载多用途喷雾机故障检修

    作者:张秋实;乔金新

    野战卫生防疫车是部队执行卫生防疫任务的主要装备之一.2008年5月,总后卫生部抗震救灾卫生装备抢修队赴四川灾区一线执行卫生、防疫装备抢修保障任务.一个多月以来,共维修防疫车车载超低容量喷雾机21台,其中18台为北京海宝机电有限公司生产的HDW-1型多用途喷雾机,3台为东南灭鼠公司的2P喷雾机.这些机器分布在灾区的16个市、县、镇,都是第一次执行实战防疫任务,工作强度大,故障率高.

  • YAG激光治疗机的原理和故障分析检修

    作者:董文祥

    ML-3100型YAG激光治疗机是新一代YAG激光机手术器,它吸取了国外先进技术和临床的合理建议,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因其转换效率高,输出功率大,用光导纤维输出激光,在医学上常用作手术刀,用于腔内止血和肿瘤切除,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或无出血,且术后恢复时间短,无并发症,是一种理想的手术器械[1].

  • GE9800型CT测量DAS电压的3种方法

    作者:张卫东;何开进;陈敏;姜树勋

    GE9800型CT是GE公司生产的第三代CT经典机型[1].云南省一家县医院至今一直使用此机型,技术保修多年来由我院医学工程科负责,通过对此机型的保障维修使我们的技术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2-3].现将其中一个偶发性故障介绍如下.

  • XHA600C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高压过流联锁故障检修分析

    作者:邵伟新;陈和平;苏建斌

    XHA600C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主要用于治疗深部肿瘤.现将我院遇到的加速器高压过流联锁(HVOC)故障检修分析介绍如下[1].

  • 超声雾化器维修步骤及常见故障处理

    作者:赵英良;朱敏;庄江能;李佳妹;郑丽萍

    超声雾化器是临床不可缺少的常规医疗器械,是一种很好的呼吸道给药方式.由于其临床使用频繁,故障率也较高[1].下面就一些常见故障及维修的步骤进行讨论.

  • 樱花SPA-211自动蒸汽灭菌器常见报警故障分析

    作者:仲辉

    樱花SPA-211自动蒸汽灭菌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灭菌快捷,是医院手术室、供应室等部门常用的消毒设备.特别在手术室,常作为急诊和连台手术器械的应急消毒使用.虽然其外观小巧,但伞程自动化控制,加之工作频繁,因此出现故障在所难免.现将其常见的报警故障进行总结分析.

  • 医疗设备维修技法探讨

    作者:杨瑞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高精尖医疗设备的使用对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设备的数字化、自动化程度高、专业性强、技术含量密集,要求使用和维修人员务必掌握数字、计算机、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电子测量、生物医学工程以及医学物理等现代科学技术,具备科学的分析、判断和思维能力,制定综合维修方案,快速、准确地排除各种设备故障的能力.

  • DR4-8.4C医用低速冷冻离心机的常见故障与维修

    作者:李学省;王洪福;刘保亭;王树民;王强

    离心机是利用离心力分离液体与固体颗粒或液体与液体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机械,应用于医学中的离心机就叫做医用离心机.医用离心机根据大转速可分为低速离心机(<10 000 r/min)、高速离心机(10 000~30 000 r/min)和超速离心机(>30 000 r/min),按有无制冷设备可分为冷冻离心机和普通离心机.

  • 医用回旋加速器离子源故障检修1例

    作者:郭正奎;孙伟张;周克

    在5·12大地震之后,我中心RDSE-clipse ST型医用回旋加速器出现故障.

  • 95-B型快速环甲膜切开器的应用

    作者:张锦龙;杨海亮

    环甲膜切开术是解除上呼吸道阻塞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陆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战救基本技术部分规定的训练内容,是战(现)场急救情况下紧急人工气道建立的首要途径.与常规气管切开术相比,它具有通气效果明确、操作迅速、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现结合部队急救与手术室装备班人员的培训及实际应用的情况,对95-B型快速环甲膜切开器的应用及常见错误介绍如下.

  • B-BRAUN Dialog血液透析机故障检修1例

    作者:於甦晶;周文丽;桑月红

    B/BRAUN Dialog血液透析机具有人机对话程度较高、操作简单、功能较全等特点,国内较多医院配有此机型.我院于2000年更换此型透析机,但在随后的临床使用过程中曾数次出现透析液温度过高的报警现象,致使透析机不能正常工作.现将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的简易有效处理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 PQ-2000S螺旋CT机伪影分析及维修

    作者:庄伟龙

    我院PQ-2000S螺旋CT机使用几年来,出现了一些伪影,分为有条形和环形两大类.下面是我们的一些维修体会.

  • 医疗设备中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及检修

    作者:唐图强;杨斌;高磊;陈爱华;张建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工艺的进步,医疗设备高度集成化.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采用使可靠性不断提高.开关型稳压电源(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适用面广、可靠性高等特点,符合现代电子设备向小型化发展的方向,因而被广泛采用.相对于电子设备中的其他模块,开关电源工作电压较高、电流较大,故障率高.

  • 浅谈Philips T5-NT磁共振系统维护保养

    作者:王丽艳;高亚超

    我院在1999年3月引进了荷兰Philipa公司TS-NT磁共振系统.目前该系统在临床运行近9 a,年开机率达到99.5%.现将在维护保养中取得的经验总结如下.

  • PRECISE医用加速器温度传感器故障的鉴别和维修

    作者:王京陵

    PRECISE医用直线加速器中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机头内电离室附近,共2个,分别用于监测输出柬流剂茸通道1和剂量通道2的实时温度.其功能是根据感应出现场的温度变化对医用加速器的绝对输出放射剂量进行修正补偿.该元件与加速器的输出剂量直接相关,故主系统将其纳入故障联锁.

  • Micro-CT系统中对投影图像旋转中心的校正

    作者:张蔚;罗守华;陈功

    目的:修正CT投影图像中心和实际旋转中心之间的误差,提高重建图像的质量.方法:分析了投影中心和实际的旋转中心偏差对重建图像产生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根据投影图像中物体和背景的灰度值差异特点来计算旋转中心的方法,并根据计算出的旋转中心对投影图像进行修正.结果:根据5~10组相差180°的对称投影图像计算出的投影中心与实际旋转中心偏差在1个像素内,大大提高了重建图像的质量.结论:该校正方法直接从已经获得的投影图像出发,不需要增加辅助条件和投影图像数量,并且计算量较小,作为重建前处理对投影图像进行纠正,基本不影响重建的速度,准确率较高.

  • 基于ATmega48单片机的车载血库数字温度记录系统研究

    作者:高雅妮;刘志国;张文昌;程智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野外训练或作战使用的车栽温度记录仪.方法:以单片机ATmega48为控制核心,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LCD、蜂鸣器等元器件.结果:实现了温度的监测,并且可实时显示并自动记录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将其保存在记录仪内的非易失存储器CAT24C64中,同时具有温度报警等功能.结论:此温度记录仪采集周期短,记录时间长、灵敏度高、性价比高,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电子制造、仓储、物流以及农业等诸多行业的温度记录.

    关键词: 记录仪 DS18B20 MCU LCD
  • 基于幻象电源供电的纯电容心音传感器的设计

    作者:郑国东;何为;蒋飏

    目的:研制一种主要用于心脏心音信号采集的纯电容传感器.方法:采用48 V幻象供电方式,把咪头摄得的微弱心音振动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预放大处理电路模块、屏蔽电缆和传感器前置运放电路模块把微弱的电信号放大到实际需要的电信号,然后输出到显示器件.结果:在1 000 Hz以下的频段,几乎不对声场产生干扰,可以测量低到20dB的声压级.上限可测量到150 dB或更高的声压级,非常适合应用于心音采集.结论:该电容式传感器能正确采集到正常人的心音图,很好地反应患者的心杂音;传感器灵敏度高,频响范围宽,失真小,抗噪能力强,能适应复杂环境的心脏听诊.

  • 基于LabVIEW的MIT软件鉴相平台的实现

    作者:周伟;秦明新;焦腾;李克;李文哲;张华;杨卫民;焦明克

    目的:把软件鉴相方法应用于磁感应断层成像(Magnetic Induction Tomography,MIT)检测系统中,建立MIT软件鉴相平台.方法:使用LabVIEW对数据采集卡编程,实现信号的采集.并使用频谱分析法、相关法以及相敏检测法提取参考信号与检测信号的相位差,实现软件鉴相.结果: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的软件鉴相平台.结论:软件鉴相能够应用到单通道MIT相位差检测系统中,建立的软件鉴相平台能够精确地测量相位差.

  • 穿刺针深度控制器的研制

    作者:周学武

    目的:研制一种穿刺针深度控制器.方法:采用机械设计的原理,使用不锈钢、有机玻璃等材料,设计针筒、针套、推针器、刻度标尺、深度控制螺母、锁紧螺钉和支撑盖,组合成穿刺针深度控制器.结果:穿刺针深度控制器能与不同的穿刺针和注射针头配合使用,操作简单省力,可控制穿刺深度,能减少污染和感染,避免针套滑脱或穿刺针折弯等,穿刺操作可在1min内完成.结论:该穿刺针深度控制器的成功研制,为战伤或事故抢救现场提供了一种新的急救装备.

  • 苯丙酮尿症荧光检测光学系统的设计

    作者:李凯;刘凤军

    目的:设计一套专用于新生儿笨丙酮尿症(PKU)筛查的新型荧光检测光学系统.方法:该系统选取超亮紫外发光二极管作激发光源,采用不同直径的石英光纤和玻璃光纤束构成Y型传光光路,并利用自聚焦光纤对光线进行准直,使用光电倍增管进行检测.结果: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小、灵敏度高等特点.结论:该系统满足临床筛查要求,为我国苯丙酮尿症的大批量筛查提供了新的快速检测手段.

  • 往复运动式间歇低氧箱的研制

    作者:卢记明;李传刚;林娜;李天佐;张炳熙

    目的:研究制造外置往复运动式间歇低氧箱,用于建立间歇低氧大鼠动物模型.方法:设立两个动物舱(280mm×200mm×150mm)和一个低氧舱(800mm×800mm×600mm),动物舱中各放入4只SD实验大鼠,低氧舱内持续充入高纯氮以保持舱内低氧环境,伺服电动机驱动低氧舱在两个动物舱之间做往复运动,使两个动物舱交替进出低氧舱,动物舱内实验动物即交替获得低氧环境.设定低氧舱内目标氧体积分数为(10±0.5)%,低氧舱运动周期为180 s,其单向运动时间为4 s,低氧舱滞留时间86 s(即实验动物间歇低氧时间为90 s),每天运行8 h.分别测定动物舱处于低氧舱内外时的大鼠血气值.结果:低氧箱运行安全可靠:动物舱位于低氧舱内时实验大鼠的低氧分压为(4.766±0.536)kPa(印(35.75±4.02)mmHg),低氧饱和度为0.69±0.08,达到了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综合征(OSAS)患者诊断标准.结论:自行研制的外置往复运动式间歇低氧箱可用于建立慢性间歇低氧大鼠动物模型.

  • 野战心理咨询治疗车的结构与功能

    作者:娄振山;廖贻农;胡卉栋;田东

    目的:通过对民用客车的改装,研制能够在野战条件下为我军飞行员提供心理卫勤保障的心理咨询治疗车.方法:对28座MQ6798型金龙客车内部结构进行改造,安装相关心理干预设备,制订心理干预预案,广泛参与军事演习、部队的心理卫生宣教和突发灾难事件的实战,针对验证结果修正野战心理咨询治疗车的内设和心理干预预案.结果:野战心理咨询治疗车主要包括前舱、后舱、储藏室和心理检测及心理干预设备,构成了战时心理障碍救治和信息交换平台,平时官兵心理卫生知识普及和军事医学心理研究平台,以及灾难性事件、反恐怖、制乱平暴心理危机干预平台.结论:野战心理咨询治疗车适合未来战争环境下开展飞行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需要.

  • 基于自适应RLS算法的非接触式生命参数检测中呼吸和心跳信号的分离

    作者:王元东;王健琪;路国华;荆西京;焦明克;吕昊;张杨

    目的:从生物雷达非接触式检测所得生命参数信号中提取心跳信号,实现呼吸和心跳信号的有效分离.方法:首先用生物雷达采集系统采集由呼吸引起的携带有心跳等信号的体表微动信号,其次时采集的信号进行预处理,滤除高频噪声,并放大信号,然后运用自适应递归小二乘(RLS)算法进行处理.结果:自适应RLS算法能够有效地抑制生命参数信号中的呼吸成分,提取出心跳信号.结论:自适应RLS算法可以自动调整自身参数以逐步实现优处理结果,这对于处理随机性强的生物医学信号十分有效;此外,算法收敛速度快,便于信号实时处理,对临床监护十分有用.

  •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颈椎牵引控制系统设计

    作者:任郁苗

    目的:研制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并带实时反馈的智能化颈椎牵引控制系统.方法:将生物力学、人体工程学、自动控制技术、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以事先设定的自动调整牵引模式进行牵引治疗.结果:该系统由DSP控制电路构成,具有牵引力信息采集与反馈控制、显示、实时保护及串口通讯等功能.结论:适用于便携式、家用、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的智能化控制.

  • 武警卫勤救援背心的研制

    作者:宋国林;王宁华;马小雷

    目的:研制一种适合武警单兵执行紧急救援任务的卫勤救援背心.方法:根据单兵和卫生士兵在早期灾害救援时的医疗救援任务,研究卫勤救援背心内裳救援器材的品种和数量,以满足医疗救援任务的需求;研究复苏效果判断方法,以保证该装备的人员适应性;通过对国人体型的研究,根据人体工效学原理,结合早期灾害现场单兵行进和作业特点,设计背心结构.结果:在救援演练及救灾过程实践中,该卫勤救援背心在灾害救援早期方便实用,基本满足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基本生命支持等战伤救治技术需求.结论:在武警部队完成灾害救援任务中,它为单兵和卫生战士提供了一种轻便实用的医疗救援器材,提高了部队完成救援任务的能力.

  • 小脑电刺激治疗仪的研究与设计

    作者:王邺;罗香;邓振生

    目的:设计开发一种由微处理器控制、可利用脑电信号来进行调幅的小脑顶核电刺激仪.方法:采用高共模抑制比的前置放大器以及多种滤波手段,保证较理想的获取脑电信号.输入输出部分采用光耦元件,实现电气隔离,保证安全.结果:开发的仪器克服了刺激波对机体的适应性问题,能够安全、有效、无创地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能有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同时采用脑电信号调幅,能够很好地克服机体对刺激信号的适应性.

  • 如何做好维和医疗队设备的维修保障工作

    作者:牛德华;景惠雯;毛明辉;刘华

    目的:研究做好维和医疗分队执行任务期间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及保养工作.方法:从维修人员的选拔,出国前对设备了解及零配件的准备,维和期间工作任务完成,对设备管理的要求以及如何选购设备几方面做好医疗设备维修保障工作.结果: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顺利通过COE核查.结论:摸索出一套适用于维和及野战条件下医疗设备的管理及维修保障体制.

  • 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黄正东;郭雪清;王光华;肖飞

    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数字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充分体现了技术集成的创新理念及"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当前医院建筑的发展方向.探讨了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概念和设计原则,阐述了医院智能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分析了智能化楼宇的特点及应用效果.

  • 人机工程学在卫生列车手术区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陈渝;孙汉军;刘勇;陶军;靖剑波

    目的:探讨人机工程学在卫生列车手术区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运用人机工程学理论,按医疗流程对手术区布局、人员作业能力、环境舒适性、作业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观测和讨论.结果:提出了卫生列车手术区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指标要求,使人-机-环境效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结论:人机工程学原理在卫生列车手术区设计中的应用使手术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环境更加舒适、人机工效进一步提高.

  • 对电子病历应用存在问题的思考

    作者:刘长生;袁姗;施伟

    叙述了电子病历的概念,分析了电子病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限制病历修改权限以及书写时间,健全医院病历管理机制,保证病历法律性、时效性,完善国家政策,建立第三方管理服务机构,为电子病历发展提供技术和环境的支持几点建议.展望了我国未来电子病历的发展前景.

  • 医疗设备集中招标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作者:刘峰;景秀京

    分析了医疗设备实行政府集中采购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难以把握的问题,针对医疗设备等专用性较强物资的特殊性,充分应用现有的法规制度,提出了更加科学和更具操作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设备 政府 招标
  • 美军前沿外科手术队对空投型野战医疗系统研究的启示

    作者:李振波;廖圣洁;宋万亮

    美军前沿外科手术队成立多年,并经历多次实战,对美军整体卫勤保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介绍和分析了美军前沿外科手术队的构成和主要救治经历,并提出了我国空投型野战医疗系统的一些设计思路.

  • 提高电子病历内涵质量的对策和做法

    作者:姬平;刘晓艳;杜立;王玮玮;李杨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电子病历的内涵质量.方法:回顾电子病历的优势及常见缺陷,结合实际工作中提高内涵质量的办法,提出一些建议.结果:制定具体质量标准,落实科内环节质控和专家专业对口重点质控,同时利用信息化平台的监控方法,可提高电子病历的内涵质量.结论: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是提高病历内涵质量的关键.

  • 医院医保分科定额管理中的数据挖掘研究

    作者:黄晶晶;郭文明

    目的: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医保工作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指标也成了医院医保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方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制定医保定额指标并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结果: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制定动态的定额指标,加快分析反馈的速度,并做出及时的分析返溯.结论:数据挖掘与传统技术对比具有灵活、快速的优点,把数据挖掘技术引入定额管理将适应医保管理工作新的变化与挑战.

  • 电子病历的应用、问题及未来发展

    作者:可向民;王玲;徐正雄;乔静;廖晓斌

    目的:论述基于XML的电子病历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电子病历的未来发展和需求.方法:对近3 a来XML电子病历在我院的实际应用经验和电子病历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结果:目前的XML电子病历为病历的书写和医疗质量监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结论:电子病历作为临床信息系统(CIS)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医院信息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其广泛应用仍任重道远.

  • 多肿瘤蛋白芯片肿瘤判别软件的研制

    作者:仲召阳;王东;李国灵;李增鹏;杨宇馨

    目的:研制基于多肿瘤蛋白芯片检测结果的肿瘤判别工具软件系统.方法:依据肿瘤诊断判别方程将多蛋白芯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运算,采用HTA、结合VB seript及Javascript语言编程.结果:该软件主要功能包括:肿瘤蛋白芯片数据的录入,10种常见肿瘤判别结果提示,数据查询及报告打印等.结论:能自动完成肿瘤诊断判别方程计算,为肿瘤临床医师提供了一种科学、便捷、高效的工具.

  • 在医院局域网部署应用VLAN技术

    作者:宫彦婷;常建国

    目的:利用VLAN技术解决因数据流过大引起的广播风暴问题,提高网络安全.方法:通过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根据网络用户的位置、作用、部门或者网络用户所使用的应用程序和协议进行分组.结果:根据医院的网络配备和应用情况,将局域网划分为16个VLAN,网络的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结论:该方法在提高网络的可管理性和提供较好的安全措施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

    作者:赵锦

    目的:实现医院网络安全运行,保证医院信息准确、可靠.方法:利用统计图形分析医院信息系统上线以来的网络故障和成因,总结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并对医院信息系统安全因素进行改造:采用集群服务器,交换机用双机冗余设计,加装防火墙,安装防病毒软件等,并制定严格的安全制度,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结果:医院信息系统运行平稳,没有再发生大的安全故障.结论:只要重视安全,加强投入,信息安全就有保障.

  • 卫生监督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张强;龚星耀;姜志宽

    目的:研发卫生监督监测信息系统.方法:对卫生监督部门的业务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系统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架构采用C/S模式,其中客户端软件使用Delphi编写,服务器端用Orade作为数据库.结果:该系统实现了卫生许可,卫生监督,行政处罚,统计分析、文书打印等功能.结论:该系统能很好地满足卫生监督部门的业务需求,提高卫生监督工作的效率.

  • 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在布-加氏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海军;陈波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在布-加氏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两年来经超声及临床证实的布-加氏综合征55例,均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机行中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以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肝内段血管形态.结果:图像后处理技术的重建图像中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肝内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压、狭窄征象:同时在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中,布-加氏综合征在影像表现上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脾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血管形态良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

  • 3DSS结构光三维扫描系统在单侧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唐雪鹏;邱力军;张纯妍

    目的:探讨结构光三维扫描系统3DSS在重建单侧眶缺损患者面部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准确性.方法:使用3DSS扫描结构光仪对一例单侧眼眶部患者眼眶进行面部结构扫描并采集数据,利用SLS快速成型机将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加工成蜡模型.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出修复体的树脂模型.结果:三维重建后的数字化实体模型平滑完整,边界过度自然,设计制作出的树脂修复体与缺损处贴和紧密并达到了逼真的对称修复效果.结论:采用该系统可以成功完成单侧眼眶部缺损修复的设计和制作,终满足临床赝复体制作的需要.

  • 50例髌骨骨折膝关节前后位DR图像的后处理

    作者:田岚

    目的:探讨图像增强和组织均衡两种后处理功能相结合对髌骨骨折DR图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髌骨骨折患者的膝关节前后位,应用图像增强和组织均衡功能处理,得到处理前组和后组两批图像共100幅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后组图像髌骨影像得到明显改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使用增强和均衡后处理技术对改善数字化影像质量具有明显作用.

  • CT双能量去骨和数字减影脑血管成像对比分析

    作者:季冰;刘丽娟;王霞;李中会;胡珊珊

    目的:通过CT双能量去骨和CT数字减影在脑血管成像的对比分析,探索其优势与特点,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服务.方法:使用西门子64层双源螺旋CT和双筒高压注射器,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实验组用双能量去骨成像法;对照组用DSACT成像法,每住患者注射50 ml造影荆和50 ml生理盐水,注射速度为4 ml/s.结果:两组脑血管图像无骨骼影干扰,去骨完全彻底;实验组图像有较多的去骨缺损,血管表面清晰度较差;实验组图像有较多的静脉影干扰:实验组患者辐射剂量低.结论:DSACT成像法的图像质量优于双能量去骨成像法,但其辐射剂量高于双能量去骨成像法.

  • 磁共振扩散加权和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肿瘤诊断和评价中的作用

    作者:张宗军;朱宗明;肖俊强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DW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肿瘤的诊断和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结合文献报道.对DWI和DTI在脑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分级、术前评估、手术计划制定以及对治疗随访中作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DWI和DTI成像在脑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肿瘤的分级中具有一定的价值,DTI能够清晰显示肿瘤对白质束的影响,对手术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术中MRI、fMRI和DTI的结合使脑肿瘤手术更加合理.同时DTI也能将肿瘤对治疗的反应和治疗所致的白质变化进行准确评估.结论:随着MRI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DWI和DTI成像提供的信息在脑肿瘤病变的诊断、评价、治疗指导与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 3T多体素1H-磁共振波谱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作者:袁滨;艾克文;袁飞;陈学峰;张忠强

    目的:探讨3T多体素1H-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各代谢产物峰值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急性脑梗死23例患者进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OWl)和多体素1H-MRS成像,测量区域包括常规MRI和DWI上病灶中心区及对侧相应部位.结果:23例DWI病变区均表现为较高信号和明显高信号:病灶侧梗死灶中心区MRS均测到NAA、Cr、Cho峰值,在1.33 ppm处均可见Lac双峰及与之重叠的Lip.对照区测得NAA,Cr,Cho,无Lac峰.结论:急性脑梗死区NAA峰下降,并出现Lac峰和Lip峰.选择恰当的感兴趣区及检测参数,调整测量区域的中心位置和角度,有助于波谱检查的成功.

  • 医院医学工程科技术管理规范专题二——医院设备器材维修管理技术规范探讨

    作者:汤黎明;吴敏

    对医疗设备器材维修管理技术规范的一般原则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医院或医疗机构技术保障部门多年维修工作经验的总结,可为医疗设备器材管理部门依照本单位的医疗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医疗设备器材规模、维修技术人员数量、雏修能力以及医疗设备器材管理方式,对医疗设备器材维修进行规范有效的管理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可借鉴的经验.

  • 现代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种银保;郎朗;黄燕

    叙述了目前国内现代医疗设备装备和管理的现状,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规范医疗器械全程管理标准与细则、开展医疗器械全程信息化管理、重视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应用安全技术监管等4个方面阐述了现代医疗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

  • 医院物流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作者:梁焕叶;汪洋;孙秀英

    提出医院物流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及需要的基础设施配置,以信息系统为基础,从供应商准入的资质要求、仓储质量、仓储活动、仓储物品结构比例、仓储费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物流管理成本的项目,以绩效评价的方法改进工作.指出:一体化管理医院物流中心,控制物品的准入,科学管理仓储物品,分析、评价、调整各项管理指标是保证产品质量,降低库量,减少仓储损耗,控制成本,提高医院管理效益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物流中心 建设 管理
  •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配置应用及质量管理控制

    作者:崔吉平;种银保;赵玛丽

    在明确了现代医院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配置的基础上,从严格安装、保障合理运行环境、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加强人员培训及做好维修保养等方面论述了进行全面质量运行管理的具体要求,指出中心供氧系统只有合理配置并做好各环节质量控制,才能使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为临床提供更为安全、便捷的服务.

  • 病理组织脱水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作者:赵阿红;宋一民;尹玉慧;张红新

    目的:探讨全自动组织脱水机在病理组织脱水过程中影响脱水质量的因素.方法:从试剂检测、正确取材、规范管理等角度,保证组织脱水质量.结果:通过试荆的及时更换、取材的严格把关、规范操作管理和仪器的日常保养,提高了组织脱水质量,保证了组织切片的高质量,提高了病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结论:对先进仪器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并结合操作人员的技能、责任心,才能充分保证组织的脱水质量.

    关键词: 组织 脱水 质量
  • 科以人1 00 W钬激光系统的应用安全控制

    作者:陈郁韩;陈建中

    简要介绍了科以人VersaPulse PowerSuite 100 W钬激光系统的基本构造,着重讨论了钬激光系统的应用安全控制及钬激光系统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步骤,较为详细地阐述了钬激光系统的校准过程.

  • 肝脏CT图像分割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徐丹霞;郭圣文;吴效明;岑人经;欧陕兴

    明确了CT图像中肝脏分割方法概念,重点介绍了阈值法、区域生长法、遗传算法和主动轮廓模型,分析了它们的特点,指出了CT图像中肝脏分割方法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

  • 生物体微弱磁场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作者:王京;夏本立;彭清涛

    阐述了生物体微弱磁场检测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技术原理和特点,对近年来其在健康维护检测、心理情绪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指出生物体微弱磁场检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包括亚健康状态分析及调理、体内营养吸收代谢平衡状态分析、遗传及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分析、肿瘤易感分析、全身多个系统潜病态的早期预警预报以及心理情绪检测等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内窥镜防交叉感染安全保护套的研制

    作者:胡东升;曹明发;刘国炳

    目的:改善目前内窥镜消毒欠佳的状况,研制内窥镜防交叉感染安全保护套.方法:选用无毒、无害、无味、透明、有弹性的医用橡胶,加工成团圆管状或圆筒状,其大小与内窥镜前部的镜身相吻合.前后端开口处设置内藏加厚圈.每只以保护套的中线为轴心搓卷成卷桶状,消毒灭菌后装袋备用.结果:保护套结构简洁流畅,能够经内窥镜的末端顺利退卷并套上内窥镜镜身且紧密贴附.结论:内窥镜防交叉感染保护套能够有效地避免内窥镜镜身沾染受栓者的血液黏液以及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降低医源性交叉感染的风险.

  • 医疗设备安全指数受电能质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振华;仝青英;李峥;郝妹琪;范铁锤;吕明;陈希霞

    目的:研究电能质量对医疗设备安全指数的影响.方法:以循证医学模式为指导,对6类共100台分属医院各科室的、临床使用率较高的A类设备进行历史性列队跟踪调查,详细记录每台设备每次故障的情况,对同一时段内电能质量监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鉴别,筛选出故障性质归属,取得相关数据.结果:受电能质量影响而引发的356次故障中,电源部分的故障次数为159次,控制部分的故障次数为157次,信号通道的故障次数为40次.结论:电力污染使电能质量下降,导致医疗设备故障率升高.安全指数下降给医疗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医学工程技术部门对此应高度警惕.

  • 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的呼吸信号检测电路

    作者:张瑞华;叶逢春

    目的:针对呼吸信号检测电路不能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不足,提出具有温度和电压双重补偿功能的电路呼吸信号检测电路.方法:该电路利用二极管的结电压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实现呼吸信号的检测.结果:利用同型二极管的差分接入实现了自动温度补偿和自动电压波动补偿功能.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对呼吸信号的检测基本不受环境温度变化和电压波动的影响,结构简单,提高了呼吸信号检测的准确度.

  • 医用回旋加速器双束流技术生产放射性核素应用研究

    作者:陈泽龙;陈自谦;杨忠东;钱根年;万仁志;赵春雷

    目的:开发回旋加速器双束流技术生产放射性核素.方法:在回旋加速器备用靶住上安装新靶,同时安装配套的管路系统和电子元件,连接电子线路,采用双束流技术生产放射性核素并进行化学合成,产品活度经活度计测定.结果:采用双靶双束流技术可进行核素生产,一次生产量约为单靶一次生产量的2倍.结论:双束流技术显著提高了回旋加速器一次生产放射性核素的产量,满足了临床PET/CT检查对药物的需求.

  • WXX2000野战医疗箱组下层简易固定装置的研制

    作者:廖孝文;董正华

    目的:以医疗箱ZT-4-1为例研制WXX2000野战医疗箱组下层简易固定装置.方法:根据医疗箱ZT-4-1的装箱指导原则,量取医疗箱下层空间、玻璃安瓿等相关尺寸,进行设计布局.选取适当工具与材料,分步骤制作外围固定木箱和泡沫填充物.结果:下层简易固定装置使放置物品固定可靠,运输安全.结论:下层简易固定装置固定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 一线联双网的改造与实施

    作者:居健;吴名;董红

    目的:解决通过1个信息点实现跨网连接的问题.方法:根据双绞线连接特点,遵循以太网工作原理、标准,利用三通器对双绞线进行改造.结果:充分利用了各对线组,实现了双通.结论:通过比较两种改造方法,摸索出了一套简便易行,具有无损性、可逆性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 《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探讨

    作者:劳永华;支晓兴;岑人经

    论述了国内外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发展以及该门本科教学课程的重要性,结合建模与仿真基本知识、生物医学工程学术与行业领域传统的建模与仿真、血流循环系统的可视化建模与仿真、生物信息统计与建模分析等内容结构进行了课程设置的探讨,并通过教学经验探索教学结合科研的模式,为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学课程提供了能够引导本科学生专业科研学习的模式.指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是我国本科课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临床医学工程发展之我见

    作者:沈正海;陈绵康;鲍俊成

    目的:探寻现阶段加快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建设的途径.方法:通过对我国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分析,了解制约我国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原因,探寻推动我国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策略与方法.结果:各种政策信息、行业工作动态表明,我国临床医学工程发展的条件正在发生明显的好转,临床医学工程的发展机遇已经来临.结论:机遇与挑战并存,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应从自身信念的树立、学科队伍的建设、学科内涵的拓展、争取医院管理者的理解与支持等多方面入手,推进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发展.

  • 空气灭菌洁净技术的新发展:巴斯特空气灭菌管

    作者:潘欣;徐火炬

    新型巴斯特空气灭菌管依据空气灭菌原理,采用高强度紫外灯管辅以近距离溅镀铝强反射,可瞬间杀灭通过灭菌管空气中的全部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芽孢,灭菌效率达到99.999%~99.999 9%,突破了传统的空气过滤生物洁净技术,空气灭菌达到了LOG-6的灭菌效果.通过分析巴斯特空气灭菌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为我国优化公共建筑空气,建立医院无菌室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案.

  •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和建设的思考

    作者:赵四清

    阐述了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筑、结构模式、主实验室的设立、平面布局、管道布设和关键工艺设备选型等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建设的基本程序,探讨了设计和建设中的注意事项,为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医疗卫生装备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