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医疗卫生装备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 의료위생장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8868
  • 国内刊号: 12-105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疗卫生装备》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祁建城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从文献计量学分析看海上卫勤保障领域的研究现状

    作者:夏菱;吴新文

    目的:分析国内海上卫勤保障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集2000-2014年源于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数据库的海上卫勤保障相关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文献数量、关键词、被引频次、基金资助、研究内容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者对该主题的关注度在提高,“医院船”“远航”“航天”成为海上卫勤保障研究的热点;但文献被引频次和基金项目偏少,研究内容分散,方法单一.结论:应加强该领域各研究机构、人员的合作,找准切入点,加强前瞻性研究,提高研究深度和广度.

  • 内窥镜质量控制重要性探讨

    作者:王博

    目的:提出内窥镜质量控制标准化检测理论内容与预防性维修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内窥镜图像处理、清洗消毒结果的检测,分析内窥镜质量控制的重要性,选取医院使用的3个类型的内窥镜——胃镜、结肠镜、纤维支气管镜,对图像处理和清洗消毒结果进行目测法、病原体检测、隐血试验检测定性检测分析.结果:10台内窥镜的清洗消毒结果检测合格,诊断得出的内窥镜图像清晰度、对比度较好,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结论:开展内窥镜质量控制不仅可提高图像质量,满足临床需要,而且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减少了设备故障发生率,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 野战医疗所检验专业现状分析及长远规划探讨

    作者:谢志雄;徐忠玉;郭健莲;许永志;陈彬;甘志忠

    目的:做好野战医疗所检验医学专业长远规划,确保检验医学专业能有效完成卫勤保障任务.方法:通过分析野外环境的特殊性、野战医疗所担负的医疗任务和检验医学质量管理3个方面对检验医学专业的影响和要求,对野战医疗所检验医学专业现状进行研究.结果:野战医疗所检验专业必须在检验环境、仪器设备、试剂、检验战备人员、质量管理、实验室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才能切实满足野外急救诊疗的需求.结论:野战医疗所应对检验专业进行长远规划,并在野外保障中通过实践不断加以改进,可有效提高战备检验医学能力.

  • 品管圈活动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湿包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姚艳华;魏红艳;付桂枝;张晓秀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湿包管理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QCC活动运用于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湿包的管理工作,针对湿包发生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观察QCC活动实施前、后湿包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实施QCC活动后,有效减少了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湿包事件发生,湿包发生率由1%降低到0.4%,增进了科室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使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大增.结论:QCC这一管理方法应用于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湿包管理中,可显著降低湿包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气动传输系统在缩短标本周转时间中的应用

    作者:刘丽;尹志辉;李致文;贾文平

    目的:探讨并分析气动传输系统在缩短标本周转时间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00例标本,每例标本分为2份,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运输标本,即临床各科室派护士或护工将采集好的标本送到检验科;试验组:运用现代气动传输系统由各基站将采集好的标本发送到检验科.每组包括血气标本100例、血常规100例,凝血标本100例及生化标本100例.采用实验室管理系统搜集并统计分析2组标本处理各阶段周转时间、运输时间、标本损坏率及总标本周转时间,分析气动传输系统在运输标本方面的优越性.结果:人工运输标本时,实验室总标本周转时间为血气44 min,血常规50 min,凝血79 main,生化81 min,标本损坏率为3‰;采取气动传输系统运输标本时总标本周转时间为血气15 min,血常规19 min,凝血41 min,生化45 min,标本损坏率为2.5‰.经统计学处理,标本周转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标本损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气动传输系统可以在不增加标本损坏率情况下大大缩短标本送检时间,明显缩短标本周转时间,利于临床医生及时得到检验结果.

  • 从不良事件分析报告谈加强医疗器械监管的重要性

    作者:高婧颖;卫蕾;陆银春

    目的:了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存在问题,提高对不良事件监测重视程度.方法:结合医院某年度302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统计报告,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提出加强医疗器械监管的对策和建议.结果:健全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优化了不良事件监测管理体系,提升了监测能力,并通过持续宣传培训,提高了报告质量.结论:只有不断加强重视医疗器械监管,才能有效地提高医疗器械管理水平,保障广大医患用械安全.

  • 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标记方法研究

    作者:韩华;李洁;薛改;张俊勤

    目的:探讨从人脐带华通胶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千细胞的方法,并对细胞进行标记,为细胞移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传代,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测定细胞生长曲线,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用荧光染料PKH26对获取的细胞进行体外标记,观察标记细胞形态并记录其生长曲线.结果:组织块贴壁法可以成功地从人脐带华通胶中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并且在连续增殖传代过程中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细胞生长曲线相似;细胞能够高表达基质细胞抗原(C D29、CD90、CD44、CD105),而低表达造血干细胞抗原(CD34、CD45)和白细胞相关抗原(HLA-DR);PKH26可以标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显示红色荧光,且标记细胞形态良好,与未标记细胞的生长曲线相似.结论:组织块贴壁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应用PKH26体外标记细胞成功率高、技术稳定.

  •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泄漏医用气体监测系统的设计

    作者:范亚军;李晖;钱惠华

    目的:设计基于电子鼻技术的泄漏医用气体监测系统,实现实时监测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氢气、甲烷、乙炔及部分有机挥发性物质(如苯、甲醛等),能较好地解决单个传感器对气体发生交叉敏感的问题,准确识别出其气体种类和体积分数,为敏感气体监测提供技术手段.方法:该系统由气体传感器阵列、信号预处理单元及模式识别单元组成.当出现待测气体时,气体与传感器阵列响应,由多个传感器对一种气味的响应构成传感器阵列对该气味的响应谱,利用模式识别数据处理程序对该响应谱进行处理,从而准确地分辨出气体的类别,并得到气体的体积分数.结果:该系统实现了气体的准确快速侦检,不易受其他气体的影响,且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操作简单.结论:该系统具有投资小、效率高的特点,为医用气体仓储管理及运输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基于FRET原理的CDs-Ce6体系构建及性能评价

    作者:李钒;杨焜;张春林;刘长军;田丰

    目的:依据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原理,设计一种碳量子点(CDs)与光敏剂二氢卟吩E6(Ce6)的复合体系.方法:使用短链钝化剂,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表面富含氨基的CDs,再通过经典的NHS/EDC反应将Ce6与CDs复合.利用荧光光谱仪、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仪、紫外一可见光吸收光谱等评价CDs以及CDs-Ce6体系的理化性能.结果:CDs-Ce6体系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且有明显的一单氧产出.结论:CDs-Ce6体系设计改善了纯Ce6不溶于水的缺点,且一单氧产出明显,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新型光敏剂.

  • 混合驱动便携式吸引器的研制

    作者:苏秋玲;苏增生;洪范宗

    目的:研制一种能同时满足平时及野外抢险救灾、战争大批量伤病员手术使用的便携式吸引器.方法:该装置由交直流转换电路、交直流切换开关、脚控开关、电池充电电路、升压电路、干电池、直流负压泵、机械负压产生电路、负压表、负压调节阀、电池电量显示器、电池电压过低报警装置、故障报警处理装置、储液罐组成.通过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实现交直流切换,通过电磁阀吸合和断开转换电能、机械能产生负压.结果:该装置能通过于电池连续工作6h,在电源中断时可采用机械能控制,能保障大批量伤病员抢救的顺利进行.结论:该吸引器体积小、质量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能为平时手术间之间挪动使用及野战环境中的手术提供很好的负压保障.

  • 低频脉冲电磁场对高原冻伤血液循环恢复的影响

    作者:张鹏;焦明克;楼林;胡劼;王忠明;史衍辉;张文远

    目的:研究评估20 Hz、25 mT低频脉冲电磁场(low frequency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LFPEF)对高原冻伤伤口愈合过程中各组织层血液循环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等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G组)、高原冻伤组(PF组)和高原冻伤照射组(PF+LFPEF组).PF组和PF+LFPEF组大鼠缺氧习服1周后,采用液氮冻伤的方法构建中度冻伤模型.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发生器产生20 Hz、25 mT低频脉冲电磁场对PF+LFPEF组进行照射治疗.于造模后第4、7、10、13、16、19、22d,采用超声微泡造影方法对各组大鼠冻伤伤口血液循环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检测,并计算对比各组冻伤部位微泡浓度.结果:在不同的时间点,PF+LFPEF组微泡浓度明显高于PF组,且在第22 d微泡浓度与CG组已无明显差别.结论:该低频脉冲电磁场能够有效促进高原冻伤血液循环的恢复和血管网络的形成.

  • 一次性紧急静脉穿刺包的研发与应用

    作者:余飞;石英;郭振辉;肖莎

    目的:探讨一次性紧急静脉穿刺包在缩短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所需时间上的效果.方法:将临床上用于静脉留置针穿刺所需的全部物品整合在一次性紧急静脉穿刺包内,设计穿刺包时将其分为治疗巾模块和塑料定型凹槽模块,治疗巾模块内含用于消毒、固定、标准预防所需的物品,并将物品按静脉穿刺操作流程依次放置,塑料定型凹槽模块内含定型凹槽用于固定留置针和注射器,便于操作者拿取用物.选取临床一线工作护士50名,将护士自行准备物品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为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所需的时间纳入对照组,将护士应用一次性紧急静脉穿刺包为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所需的时间纳入实验组,对2组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所需的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所需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紧急静脉穿刺包用物齐全、携带方便,能大幅度地减少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所需时间,特别适用于院前急救、灾难救援、野战救护的静脉输液治疗与抢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脑电多尺度熵用于睡意检测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瑶;黄国睿;谢康宁

    目的:探索脑电多尺度熵(multiscale entropy,MSE)用于区别清醒状态和睡意状态的可行性,对比多尺度熵和复合多尺度熵(composite multiscaleentropy,CMSE)检测结果,选择更可靠的熵值估算.方法:首先对较少数据点的仿真噪声进行MSE与CMSE分析,对比二者量化效果;其次采集18名青年男性志愿者清醒及睡意状态的脑电信号,对比不同数据点时MSE和CMSE的检测差异;后对不同尺度下清醒及睡意状态的MSE和CMSE分别做统计检验,探索在同等条件下,特别在较少数据点时,何种方法能检测到更明显的状态差异.结果:当数据点足够时,MSE和CMSE检测结果近似;在数据点较少时,MSE和CMSE获得近似的熵值估算,但CMSE所得标准差更小.同等条件下,CMSE能取得更明显的检测结果.结论:人体在睡意状态时脑电信号熵值下降,CMSE可用较少数据点获取更可信的熵值,更有效地区别清醒和睡意状态.

  • X线条件下腰椎运动状态的研究

    作者:徐明智;胡勇;谢小波;崔红岩

    目的:通过准确描述和测量腰椎的运动参数,探究临床腰椎不稳的发病机理,终找到定量、客观的检查方法以及相应的临床诊治标准,用于腰椎稳定度评估.方法:利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借助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腰椎椎体成像动态追踪系统,采集100例健康受试者腰椎各椎体的运动参数.对腰椎椎体进行自动追踪并进行运动参数的数据统计.结果:建立了正常人群腰椎运动的动态X线影像数据库,可清晰显示出正常人群腰椎椎体的运动范围、位移、旋转角度及椎间位移等特征.结论:该数据库的建立,对正常人群腰椎椎体运动特征进行了界定,可为医疗中进行正常组和病患组的对比分析做准备工作.

  • 超声破碎装置设计中的振膜模态分析

    作者:郑旸;乔龙学;魏王越;李捞摸;黄呈凤;赵彦忠

    目的:对超声破碎装置核心部件的振膜进行研究,以获得振膜台阶频率随振膜的直径和厚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直径和厚度的圆柱形薄壁结构的振膜进行模态分析和计算,绘制振膜前10阶模态固有频率的分布图.结果:发现圆柱形薄壁结构振膜的各阶固有频率呈台阶式上升,包括3个台阶,振膜利用的是第二台阶;其台阶频率随着直径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厚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结论:该研究为超声破碎装置设计中振膜参数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解决了超声破碎装置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 基于Android的医院可视呼救系统设计

    作者:周卫斌;刘笑菲;申强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Android的医院可视呼救系统.方法:采用信令控制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实时传输协议(reah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h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RTCP)设计该系统.SIP应用于实现信令交互和控制,RTP和RTCP应用于实现音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利用ffmpeg对可视呼救通信的音视频数据进行压缩并存储,后在Android平台上对可视呼救方案进行实现.结果:患者可通过手持终端实现可视呼救功能,及时得到诊断与治疗.结论:该系统具有可视化程度高、音视频通话图像清晰、实用性强等优点.

  • 野战传染病帐篷的分区制作和应用

    作者:隋刚;王晓莉;王晓燕;郭宏伟;郭佳;孙丽华;王宝成

    目的:设计并制作一款能够在野战环境下收治传染伤病员的帐篷.方法:结合现有制式37 m2网架折叠卫生帐篷(帐篷A)的结构特点,在其内部设立隔离帐篷(帐篷B);帐篷B成“蚊帐”状,底部为原帐篷A地布,顶棚和四周紧贴帐篷A内壁,形成具有4个独立病室的传染病帐篷.结果:该帐篷制作简单、易搭建和撤收;在不破坏原有帐篷的结构下,可以与任意一顶37 m2制式网架卫生帐篷进行组合,形成传染病专用的隔离帐篷,便于大量隔离病室的扩展.结论:帐篷内分区能够满足野战环境下收治传染伤病员的需要,实现简单的野战隔离救护,值得推广.

  • 模块化便拆盲装泛配型手术刀柄的研制

    作者:林秧;陈智;李懿;陈宇博;方克恒

    目的:为克服临床上普配的单柄制式金属手术刀(冷刀)大、小2个系列的手术刀片及刀柄不通用、功能局限、拆卸刀片稍不便、易发生锐器伤的隐患等不足,适应应急卫勤保障需要,人机化、通用化设计模块化便拆盲装泛配型手术刀柄.方法:以国标(GB)、国军标(GJB)为标准,采用车钻、刨铣、镗削、冲压、抛光、倒角、滚花及电火花或激光穿孔等工艺,选用斜坡、斜孔、斜槽,沙漏形、葫芦形、阶梯形,翻转块、回转钩及叠影、镂空等人机化结构,特设共槽刀架、锯剥器、骨锉尺、纫针器、铜丝旋理器、通用量具及旋具,制成集十余种矫外术械功能于一体的手术刀柄通用化部件模块并验证应用.结果:该刀柄相较于普通刀柄安全通用、左右利手、便捷高效、事半功倍,达到了设计目标.结论:该刀柄具有普适泛配、无择向性、拆装便捷、操控安全、携储两便及性价比高的特性,且平战皆宜,有助于减少人因失误、落实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hhcare Organization,JCAHO,简称“JCI”)标准及实现患者安全目标,提升手术功效、预防锐器伤并降低职业伤害风险.

  • 大型复合低压舱内空气净化方案设计

    作者:是文辉;王忠明;刘江伟;康生;宋来阳;许永华

    目的:设计一种解决大型复合低压舱空气污染问题的净化与处理方案.方法:通过调控进、出气量和换气次数等方法,并采用纳米半导体光催化、气液扰流变相、循环液污染物固化等核心技术,配合活性炭高效过滤拦截,使舱内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经过分解、吸收、固化等净化过程,终达到清除颗粒物及特定空气污染物、净化舱内空气的效果.结果:经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站检测,舱内6项空气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全密闭低压容器内空气污染的净化处理难题,使舱内空气质量优化并取得满意的效果.

  • 甲状腺正常组织介电特性的研究

    作者:蔡占秀;邱召运;连波;张康锐;张鑫;郑伯明;李铭;郑悦;陈婉

    目的:研究甲状腺正常组织的介电特性,为电阻抗扫描技术用于检测碘致甲状腺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135例刚手术离体的甲状腺组织中分离正常组织95例,利用阻抗分析仪Solartron 1294、Solartron 1260和Agi-lent4294测量组织10 Hz~100 MHz的介电特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等手段获得甲状腺正常组织的电导率、阻抗虚部、Cole曲线等参数.结果:在所测频率范围内,甲状腺正常组织的介电特性反应良好,电导率为0.28~0.8 S/m,第一特征频率主要分布在1044~105 Hz,该频率对应的虚部值为-38~-60 Ω·cm.结论:介电特性可以反映甲状腺功能信息,提示电阻抗扫描技术有望用于碘致甲状腺疾病检测领域.

  • 一种新颖医疗设备状态卡的设计

    作者:夏勇;左长山;周娜;王邦辉;夏冠群;张元江;鲍俊成;汤德军;崔锐

    目的:设计一种简单实用的拔盘式医疗设备状态卡,来准确地标志医疗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提升医院医疗设备临床使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方法:在一个可旋转的圆形拔盘上划分多个区域,将医疗设备运行的所有状态分别标志到拨盘的每一个区域,从而通过旋转拔盘来实现多个医疗设备运行状态的切换.拔盘式医疗设备状态卡主要由拨盘、前挡板、后挡板、转轴和磁铁组成.结果:在临床应用6个月以后,医院83个科室的医疗设备运行状态与该医疗设备状态卡所标志的运行状态一致,无状态卡丢失情况发生.结论:相较于其他医疗设备状态卡,拔盘式医疗设备状态卡能够及时准确地标志医疗设备的运行状态,且操作简单、易保存、美观大方.

  •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在体部伽马刀治疗系统中的应用

    作者:刘伟;李建国;康静波;张豆豆;齐文杰;朱奇

    目的:验证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 radiation therapy,IGRT)在体部伽马刀治疗系统中的作用.方法:体部伽马刀传统框架定位方式结合IGRT来在线校正50例患者的摆位误差,观察治疗患者在图像引导前后的位移情况,确定使用IGRT后的变化.结果:经过校正50例患者治疗摆位误差,均能保证X、Y、Z3个方向摆位平移阚值≤1 mm,转角误差偏移阈值<5°.结论:IGRT体部伽马刀比传统体部伽马刀在减少摆位误差精确放疗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 头臂静脉CTV在动静脉内瘘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殷慧康;夏云宝;吴琼

    目的:探讨头臂静脉CT静脉造影(CT venography,CTV)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前对目标静脉通畅状况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通用公司64排128层螺旋CT机对48例需要行内瘘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CTV检查,扫描范围从腕关节至头臂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处,扫描完毕后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ADW4.4版本软件处理,并分析左上肢静脉及头臂静脉的通畅状况.所有患者在行CTV检查后当天加做血液透析1次.结果:48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过程中未发现任何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符合诊断要求的靶血管图像,其中发现无名动脉压迫左侧头臂静脉致管腔重度狭窄5例,左侧头臂静脉血栓形成致管腔轻度狭窄1例.42例头臂静脉通畅患者均成功实施左前臂头静脉一桡动脉端侧吻合术,术中血管充盈佳、搏动明显,可闻及血管杂音.34例患者4周后造瘘血管成熟,4例3周后成熟,造瘘血管可用,成功率90.5%.6例头臂静脉狭窄患者行右前臂动静脉造瘘术,术后造瘘血管均成熟可用,成功率100%.结论:头臂静脉CTV是一种无创、准确、全面的内瘘术前评估方法,可以为血管通路建立方式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常规超声、CE及ARFI对乳腺肿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作者:崔红;史佳萍;张屹辉

    目的:研究分析常规超声、压迫式弹性成像(compression elastography,CE)及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对良恶性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医院外科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78例,肿块共96个,所有肿块均经过病理检查.分别使用常规超声、CE和ARFI对肿瘤进行扫查,随后收集其声像图,计算每种检查方法对乳腺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常规超声正确诊断良性肿瘤50个、恶性肿瘤24个,不能诊断的有9个.CE正确诊断良性肿瘤50个、恶性肿瘤33个.ARFI正确诊断良性肿瘤57个、恶性肿瘤34个.ARFI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相比之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超声、CE及ARFI 3种方法中,ARH检查效能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呼吸门控技术在PET采集中的应用优势及技师所受辐射剂量分析

    作者:陆皓;程祝忠;青浩渺;江骁;陈世容;肖定琼;赵檬

    目的:通过对比呼吸门控采集技术与常规采集技术所得的图像,找出呼吸门控技术的优势;监测技师在使用该技术时所受的辐射剂量,从辐射防护角度验证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从2015年3月1日至8月30日间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中选择5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入组条件为患者肺部孤立性结节.在常规PET采集之后加做呼吸门控技术采集,请1位主治医师(博士)、1位主任医师进行盲测,对比2次采集病灶的形态大小、长径、体积以及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出具详细的核医学报告;利用个人辐射检测仪监测技师使用该技术时所受的辐射剂量,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呼吸门控技术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呼吸运动带来的伪影,病灶显示更清晰、边缘更易于区分,使测量病灶的长度、体积、SUV等结果更加准确.参照放射人员辐射安全标准,分析技师安装和拆卸呼吸压敏元件所受的辐射剂量符合安全规范.结论:在符合技师辐射剂量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对肺部孤立性结节的患者采用呼吸门控技术采集,是PET采集抵消呼吸运动伪影的一个可行性高、效果好的技术,值得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脊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健

    目的:探讨和分析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脊椎骨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配法将在医院脊椎骨科进行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MRI技术进行诊断,研究组采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分析2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由数据统计得出,单纯型骨折的比例高,占到全部类型的48.89%;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为车祸,其次为高处坠落,二者共占全部原因的63.33%;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75.56%,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7.78%,2组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通过三维立体成像使得脊椎损伤部位的细节展示更加清晰,提高了临床医生的诊断准确率,较MRI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脊椎骨科推广使用.

  • CT肺血管造影和碘基物质图联合应用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马怿民;李文静;赵冬青;付建军;黄培;焦艳;杜凡

    目的:探讨CT肺血管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和碘基物质图联合应用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6例临床怀疑PE患者行肺动脉能谱CT扫描.研究分为3组:单独CTPA组、单独碘基物质图组和CTPA+碘基物质图联合组.比较3组的诊断结果.结果:126例患者中单独CTPA组诊断PE59例,单独碘基物质图组诊断PE 53例,CTPA+碘基物质图联合组诊断PE 75例.3种方法诊断PE病例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单独CTPA、单独碘基物质图均分别与CTPA+碘基物质图联合组诊断PE病例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PA+碘基物质图联合应用诊断PE效能高于单独CTPA及单独碘基物质图,应该成为PE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 便携式高频超声在军事训练急性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孙艳丹;王银;邹晓娟

    目的:评价便携式高频超声诊断仪在军事训练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检出以及伤情判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军事急训期间有临床症状的新兵12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高频超声检查软组织损伤情况,与大型仪器(大型高频超声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进行检查的一致性分析.结果:便携式超声检查与大型仪器检查相关系数为0.759(P<0.001),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31 (P<O.001),二者诊断符合率为91.1%.结论:便携式高频超声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对于较大范围病变及严重病例具有较好的检出率,可以作为军事训练急性软组织损伤的重要检查工具,在基层部队广泛应用.

  • 加强可吸收止血材料临床应用管理措施及成效

    作者:胡婧;种银保;廖通权;王琦

    目的:通过对医院可吸收止血材料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管理措施及成效进行分析,为医院加强可吸收止血材料临床应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医院实施关于加强可吸收止血材料管理的相关办法措施,对2015年上半年与2014年同期手术量、重大手术比例、医用耗材占比、可吸收止血材料人均费用、病历合格率等进行比较.结果:2015年上半年与2014年同期相比,医院手术量、重大手术比例增加,医用耗材占比和可吸收止血材料人均费用降低,病历合格率和止血材料使用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医院通过规范化建设,加强对可吸收止血材料临床应用的管理,确保了可吸收止血材料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用.

  • 医疗设备集中管理模式的研究及实践

    作者:孟晓东;薛文成;白岩;沈显威

    目的:研究医疗设备的集中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根据各项保障核心内容的实际情况,终确定该模式是否适用于现代化管理,是否有利于综合效益的提高.方法:通过统计医疗设备的使用数据,分析集中管理的长处与不足.结果:根据2种模式下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采用集中管理模式既大幅减少了医院的设备购置成本,又显著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降低了故障率.结论:集中管理模式是现代医疗设备管理的新方法,既可以满足现今快速多样的设备保障,又可以将管理目标转变到提高综合效益上.

  • 基于GPU的筒串卷积剂量计算在肿瘤放射TPS中的应用性能研究

    作者:王洵;郑传城;商海焦;周瑛瑛

    目的:研究基于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的筒串卷积剂量算法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re 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中的计算速度和精度,评估其临床应用性能.方法:以使用NVIDIA K5000显卡的Ray-Station(Version 4.5.1)肿瘤放射TPS为研究工具,各选10例鼻咽癌患者和宫颈癌患者进行静态调强放疗(static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分别采用高性能CPU和K5000 GPU对所有计划使用筒串卷积算法进行剂量计算,评估2种方法的剂量计算速度;借助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验证工具,参考TG119标准,验证基于GPU的筒串卷积算法的精度.结果:与高性能CPU相比,基于GPU的剂量计算速度提高了3~7倍.基于GPU的筒串卷积算法中,各计划等中心点的剂量计算值与测量值的偏差在±4.5%之内;在3%/3 mm标准下,所有测试病例QA计划的γ通过率均大于95%,可满足临床要求.结论:放射TPS中应用基于GPU的筒串卷积剂量计算可使计算速度加快,计算结果的精度也符合肿瘤放射治疗临床应用的要求.

  • 全向楔形板的特性及临床应用

    作者:葛宁;辜石勇;韩栋梁

    目的:探讨全向楔形板(Omni wedge)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从虚拟楔形野的实现方法、Omni wedge 3个组成部分权重计算和Omni wedge大有效楔形角度计算3个方面阐述全向楔形板的实现方式;分析Omni wedge因子的特性与质保质控方法,介绍Omni wedge的剂量学优势及在脑部和胸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结果:Omni wedge能够提供和常规楔形板类似的剂量分布,射野边缘的大差别在±5%之内,可实现的有效楔形角度有大限值.结论:Omniwedge的应用能够改善靶区均匀性,降低机器跳数,提高治疗效率与治疗计划质量.

  • 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牛宝居;詹宁波;杨坤;高磊

    目的:通过对呼吸机的质量控制,找到呼吸机的问题隐患,提高呼吸机使用的安全性.方法:使用专业的质量检测设备和电气安全检测设备,参照军队《呼吸机质量检测技术规范(试行)》和GB 9706.1-2007标准,对医院全部呼吸机进行质量检测,并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出解决对策.结果:16台呼吸机中,初检合格率偏低.不合格的性能指标由潮气量偏差过大、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不准、氧气体积分数过低和保护接地阻抗过大等原因所造成.经维修保养后,合格率达到100%.结论:呼吸机的质量控制检测非常重要,必须定期进行质量检测,保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医用注射泵使用风险控制研究

    作者:何彩红

    目的:通过对医用注射泵进行计量检测,有效预估及降低医用注射泵的使用风险.方法:依据JJG(苏)80-2012《医用输液泵、注射泵检定规程》对某三甲医院的456台医用注射泵进行计量检定,并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该院医用注射泵的外观、患者漏电流、输注完毕报警、输注残留报警、输注受阻报警、外置电源线脱落报警、输注累计量报警和清零、注射器识别功能、气泡检测报警等项目合格率都是100%,各通道输注流量示值误差、累计量示值误差、流量测量稳定性、流量测量重复性项目的合格率分别为86.93%、82.19%、94.44%、84.48%,总体合格率较高.结论:应重点关注医用注射泵使用情况,并采取预防性维护,保证医用注射泵的使用安全.

  • 迈瑞BC-539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的性能研究

    作者:周爱国;苏勇;陆奎英

    目的:评价迈瑞BC-539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以下简称“BC-5390血液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的性能.方法:随机收集临床检测C反应蛋白的血标本100份,分别用BC-5390血液分析仪和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下简称“AU-5800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通过对2种方法所测得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BC-5390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标本中C反应蛋白的精密度、稳定性、线性范围、携带污染率,验证不同仪器检测结果相关性、仪器不同模式检测结果相关性及内源性干扰等.结果:BC-5390血液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均在允许的范围内;冰箱及室温保存标本条件下48 h内C反应蛋白结果无显著变化,相对偏差均<5.0%,线性范围良好(0.01~320 mg/L),r=0.998;携带污染率为0.18%,符合仪器要求;BC-5390血液分析仪测定C反应蛋白的结果与AU-5800生化分析仪相关性良好(r=0.999);自动进样模式与手动进样模式检测C反应蛋白结果相关性良好(r=0.997);内源性干扰实验除异常高值胆红素和白细胞外,其余未见异常干扰.结论:BC-5390血液分析仪测定C反应蛋白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线性范围能满足临床所需,携带污染率极低,且用血量少、检测快速方便,与AU-5800生化分析仪相关性好,结果可靠,特别适用于临床上急诊及儿科标本的检测,是临床快速测定C反应蛋白的理想分析仪器.

  • 建立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应用质量控制区域中心的探讨

    作者:朴俊杰;段学章;胡红波;徐寿平;张伟超;丘志芬;孙静

    目的:探讨建立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以下简称“医用加速器”)应用质量控制区域中心的形式和方法,增强区域内加速器的质量控制整体水平,降低区域内加速器的应用风险.方法:根据该医用加速器定期质量控制要求,分析其日检、周检、月检及年检项目的具体内容,列出相应的质控设备配置清单;确立设立区域质量控制中心的单位和分节点,研究其人员、设备配置需求,制订区域质控中心运行流程.结果:设置该医用加速器区域质量控制中心可以减少医院开支,加强区域内部技术交流,强化质量控制的意义和效果.结论:该医用加速器区域质量控制中心的设置可以有效地规避医用风险,减少对患者带来的额外损伤,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 野战卫生装备供电技术新进展

    作者:单帅;申广浩;唐振宏;安军防;谢康宁;张旭慧;刘娟;景达;罗二平

    野战卫生装备供电技术对其性能发挥和保障能力起到关键性作用.介绍了现代战争条件下野战卫生装备供电的战技术性能要求,阐述了传统供电模式的弊端,分析了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优缺点,展望了野战卫生装备供电技术的发展方向,指出了混合能源互补供电技术将为军队平战时野战卫生装备供电技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 细胞培养供气装置及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春晨;陈锋;徐新喜;张广;孙建军;余明;李良喆;董正阳;吴太虎

    供气装置是通过特定的气体混合配比实现的,能够为细胞培养提供适宜气体环境的一类仪器设备,是细胞培养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不同种类供气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对代表性供气装置的关键技术、细胞培养供气装置及其相关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供气装置能够满足各类细胞培养实验所需要的气体环境,将会在生物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3.0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6次失超状态分析

    作者:黄邻彬;吉善创;叶伟

    0 引言超导是指某些导体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一般为-269℃)电阻为零的性质.人们把处于超导状态的导体称为超导体,超导体电阻为零,电流流经超导体时不会发生热损耗,且可以毫无阻力地在导线中形成强大电流,进而产生强大磁场.超导磁共振使用液氦作为制冷剂,铌、钛合金作为导体,超导体制成的线圈在液氦制造的超低温环境下,通过几百安培的强大电流,使之在超导体中不停流动,此时为零电阻效应,电流无任何消耗,进而形成稳定的超导磁场.

  • 西门子呼吸机故障维修体会

    作者:杨卫华

    0 引言目前,西门子呼吸机以其优良的设备性能,在各级医院应用非常广泛.此设备在我院的实际使用维护过程中,笔者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故障分析及排除经验,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此逐一予以探讨,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 翻身床结构特点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作者:张慧萍;金霞;韩红举;康佳利

    0 引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压疮发病率逐年升高.对压疮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对创面大且深、坏死组织多、肉芽老化、创缘有瘢痕组织形成甚至合并骨关节感染的重度压疮患者,常采用各种皮瓣修复治疗.利用翻身床对压疮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做到一次手术同时修复多个压疮,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 GE CT维修案例精选与剖析

    作者:陈敏;余蜀江;白文勇;张卫东

    0 引言笔者自1998年维修大型医疗设备,除少量涉及岛津、Siemens、PHILIPS和东芝等公司的CT外,以GE公司生产的CT机居多,涉及机型包括:9800、Max640、PACE、SYTEC系列(2000i、1800i、1600C)、ProSpeedLemage、Hispeed系列(CTi、DX/i、Dual、NX/i)、BrightSpeed Excel、LightSpeed系歹列(VCT64、宝石CT、PET-CT的CT部分),现对16a来GE CT的维修案例做一些初步的总结与剖析,以供同行参考.

  • PS-100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指示物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曾秀育;熊光星;严振才;刘亚克

    0 引言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介入、微创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诊疗器械逐步从单一金属材质向光学、电子、混合型产品转变,这对消毒供应中心提供的灭菌方式及操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主要用于光学试管、活检钳等湿热敏感贵重器械的灭菌处理.我院于2012年购置新华PS-100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1台,在设备运行中出现了灭菌指示物变色不合格现象6个舱次,共42包次.通过分析总结,分别从灭菌器性能、耗材性能及使用方法3个方面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 DEKO-2000全自动喷淋清洗装置故障分析及排除

    作者:黄鑫;沈翔柏;邢东林

    0 引言随着大型综合医院手术量的不断增大,医护工作者手术器械的消毒清洗工作量成倍增长,同时他们还要负责周边社区及私立医院手术器械的消毒清洗,这就要求大型综合医院手术器械消毒清洗工作必须高度自动化及智能化.我院于2005年购置了4台DEKO-2000全自动喷淋清洗装置,不但将供应室的工作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而且提高了清洗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操作人员被感染的机会[1].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设备故障日益频发,笔者由于对本院DEKO-2000系列设备长期进行维修保养工作,因此积累了一些排除故障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 医学3D打印数据接口的网络化应用分析

    作者:王文革;赵志云;曹伟杰;徐国磊;赵亚群

    目的:研究医学3D打印技术相关的数据接口,分析其在网络化条件下的应用前景.方法:根据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系统之间以及CAD系统与快速成型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标准,利用实例分析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standard for the exchange of product model data,STEP)、STL文件格式和相应的网络化技术在医学3D打印领域的应用模式.结果:将STEP的实体描述与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的网络适应性特点相结合,实现了异地异构CAD系统和快速成型系统间的数据交换.结论:STEP和XML技术为医学3D打印业务的拓展和深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 “军卫一号”“军卫二号”接口实现的过渡性方案

    作者:侯鹏;赵阳;刘建波;薛启勋

    目的:设计一个可以解决远程会诊病历、影像无法从“军卫一号”里直接提取问题的接口方案.方法:使用PowerBuilder编程软件实现程序编写.其中,病历部分利用虚拟打印技术生成PDF文档;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影像部分利用DICOM协议直接从服务器下载.结果:该接口方案可以一站式从“军卫一号”里提取患者的全部病历、医嘱、检查、检验、护理、PACS影像,并上传到远程会诊系统.结论:通过该接口方案,优化了远程会诊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且上传的病历、影像文档完整翔实,可作为现阶段下实现“军卫一号”与“军卫二号”接口的一种有效的过渡性方案.

  • 基于NTP的时间同步技术与应用研究

    作者:赵兵建;孟天华;王亮

    目的:解决应用服务器出现时间偏差会导致住院患者每日汇总报表数据不一致、护士看不到医生医嘱及患者的次日用药无法领取等隐患问题.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和大量模拟实验,提出一种基于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 time protocol,NTP)的时间同步改进技术,即定时更新NTP服务器硬件时间,以防止NTP服务器因故存在的硬件时钟累积误差问题;同时,采用自动校正NTP服务器冷启动后的系统时间,避免线上的客户机与不正确的时间进行同步.结果:在时间同步微调模式下,采用脚本后的改进技术大大缩短了时间同步.观察10 s的偏差同步时间可节省7h以上,若时间更长 <600 s),则节省时间更多.结论:缩短了在线设备与NTP服务器的同步时间,解决了极端情况下的时间偏差问题.

  • 基于“军卫一号”的固定资产信息修改系统设计与实现

    作者:李晓明;肖博维;郑伟;王引娣

    目的:设计一款固定资产信息修改系统,方便工作人员对原有软件错误信息进行快捷更正.方法:在“军卫一号”的基础上,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调研,利用PowerBuilder 9.0开发软件结合Oracle数据库语言,设计和实现一键对固定资产窗口中核查有误数据的单项及批量修改.结果:实现了按时间范围或出库单号对相关固定资产信息的查询,同时用户能够一键完成对数据窗口中的错误信息进行手工修改及批量修改.结论:该软件弥补了原有固定资产软件设计上的不足之处,使数据更加真实可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操作人员的修改流程,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 基于云计算的军队疗养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作者:肖征;周晓明;王雷;应黎鸿

    目的:利用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建设一套技术先进、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军队疗养信息系统,从而提升疗养院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质量.方法:利用云计算技术,从服务平台设计、数据设计、网络设计等方面按使用需求完成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系统架构设计军队疗养信息系统.结果:该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疗医一体化、数据集成化、操作批量化、疗案结构化、特勤体检流程化及体训管理精细化,提升了疗养保障水平.结论:构建了服务优质、运营高效的现代化疗养管理与服务新模式,为今后军队疗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信息支撑.

  • 肺结核实时监管系统在医院传染病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成瑶;赵平

    目的:研发肺结核实时监管系统,实现医院门急诊肺结核病例上报和转诊的一体化管理.方法:在医院已有的传染病上报系统中嵌入肺结核转诊系统,经肺结核数据库筛选判断后,自动弹出转诊对话框,强制执行肺结核的转诊工作.结果:肺结核实时监管系统的应用,突破了手工填写的传统模式,将肺结核上报及转诊信息化.研究表明,研究组所有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系统减少了医生对肺结核病例的漏报、漏交及漏转诊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肺结核的上报率和转诊率,很好地落实了肺结核转诊制度.

医疗卫生装备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