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医疗卫生装备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 의료위생장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8868
  • 国内刊号: 12-105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疗卫生装备》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祁建城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信息化支撑下应用TPS改善常规医用耗材采购流程的探索

    作者:秦彩荷;谢步东;陈湘;林波;姚雪梅;廖建国;徐旭;钟志容;何梅

    目的:优化常规医用耗材采购流程,以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率,及时为患者提供所需耗材,同时减少耗材库存,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方法:梳理常规医用耗材采购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用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质量管理工具及信息技术优化采购流程.结果:常规医用耗材采购效率明显提高,价值效率由64.3%提高到70%,流程效率由66.7%提高到78.3%.结论:在信息化支撑下,运用TPS质量管理工具优化流程效果显著.

  • 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在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胡松林;刘行超;陶丽娜;罗厚龙;周雪情;牛国喻

    目的:探讨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在ABO正定型及RhD血型检测中的应用,以提高科室的工作效率,缩短临床周转时间.方法:采用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对3966例样本进行ABO正定型及RhD血型检测,并与手工玻片法进行比较.结果:3966例样本中,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对ABO血型一次性判断成功率为99.65%(3952/3966),手工法对ABO血型一次性判断成功率为99.72%(3955/3966),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对RhD血型一次性判断成功率均为100.00%.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及手工法每小时可检测血型次数分别为65次和40次.结论: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用于血型鉴定快速、准确,结果便于查询和举证,适于批量操作,但仪器系统的故障可对标本检测造成一定的影响.

  • 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回顾与展望

    作者:陈绵康;夏冠群;鲍俊成;王邦辉

    通过对各种刊物发表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文献进行分析,介绍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产生的背景、进展情况和当前的现状.基于实际质量控制工作的感悟,分析了影响质量控制工作的原因,给医院医工部门、各级学会、政府相关部门、各级质量控制中心等提出了推进质量控制工作的建议.

  • 军队医院等级评审医学装备计量质控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邸玮;晏正光;熊光星;李平;刘雅克

    介绍了医学装备计量质控管理的评审项目及要点,分析了某院等级评审工作中医学装备计量质控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等级评审工作对医学装备计量质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照评审标准和细则,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及整改措施,总结了等级评审工作中计量质控工作正规化管理的主要经验和做法,为后续参评医院提供参考.

  • 基层部队防化救援装备及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作者:赵存友;刘璐;邓昌辉;韩香

    目的:了解当前基层部队防化救援装备现状及使用情况,探讨防化救援装备建设及发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座谈、参观考察等方式收集资料,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结果:调研结果显示,防化装备存在陈旧老化现象严重、装备保障能力弱、部分缺编等问题,防化救援装备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结论:规范装备管理机制,加强实战化训练;定期开展防化专业技能与知识培训,同时将防化救援装备管理、维修、保养技术作为重点一并纳入培训范围;加大新装备研发力度;增强官兵科技素养,从而提高武警部队专业防化救援水平.

  • 一种药物分类容器的研制及应用

    作者:李晓琪;袁侨英

    目的:研制一种药物分类容器,以减少医疗差错.方法:该容器采用可消毒处理、对人体无害的医用材料制作,包括容器体和容器盖.容器体内腔纵向设置一个或多个隔挡,分隔成相互隔开的容腔,分别盛装不同的药物;根据不同情况在容器盖表面标示不同时段的字样(例如早、中、晚、夜),对于不认识字的老年患者则将容器盖根据服药时间设置成不同的颜色.结果:该容器方便了医务人员将患者一天服用的药物分类装入容器中,可以有效地防止药物被翻倒出容器;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将药物一次性发放给患者,省时省力,而且可以明确地进行标志,避免出现错发、漏发等,患者可根据标志服用不同时段的药物,保证服用的药物密闭整洁.结论:药物分类容器结构合理、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且可重复使用,实现了安全、准确、无污染的药物分类发放,提高了发药及用药安全.

  • Medilux600手术无影灯的工作机理研究

    作者:程起元;尹新;李广义

    分析了Medilux600手术无影灯电路和光路的实际板路连接,并绘制了次级稳压的电路工作原理图.通过分析次级稳压的电路原理,得到主要元部件在电路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并详细阐述了灯泡的八级亮度可调是如何通过控制IRFPI50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电压实现的.通过分析光路,得出光照的强度取决于全反射面的材料和相角,且与穿过玻璃面的光通量有关.利用理论计算方法对次级稳压电路的转换效率进行计算,得到板路的电能消耗量随灯泡亮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能量转换效率低的结论,展望了Medilux600手术无影灯未来的发展趋势.

  • 支持混合条码技术的医院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作者:周钰;缪建成;吴攀;高虹

    目的:设计一套医院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系统,以减少医院固定资产盘点工作中的重复劳动,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小盘点工作对临床科室日常工作的影响.方法:对医院固定资产条码采用一维条码和二维码混合设计,利用移动终端pad、扫码枪组合装置对医院的固定资产混合条码进行扫描盘点.结果:通过系统的实际运行与以往管理模式比较,该系统大大改善了资产难以管理及管理不善的现状,取得了显著的管理效果和经济效益.结论:实现了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及时更新了设备的使用现状,全面提高了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与管理水平,为医院资产管理工作节省了大量成本.

  •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科间会诊系统设计与应用

    作者:徐晓辉;王前;苏小刚;姜素霞

    目的:优化会诊流程,提升会诊效率,提高会诊质量,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方法:利用“军卫一号”数据结构以及PB+Oracle数据库,采用服务器/客户端(Server/Client)的工作模式进行开发.结果:借鉴医疗流程中的闭环理念,开发了一个闭环的科间会诊系统,实现了会诊单的查询、录入、评测、统计等相关功能.结论:该系统完善了会诊监管手段,更好地对院内会诊进行了有效监督,为管理者提供了科学管理的依据.

  •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

    作者:刘福彬

    目的:设计一套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大型精密医疗设备信息系统,以提高医疗设备的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方法:基于SQL Server编程方法,设计用户管理、设备数据库管理、信息维护等功能,构建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结果:该系统能够记录设备从出厂、采购、使用、维修、养护以及报废等全周期的情况,能够帮助维修人员快速、高效地解决维修困难、成本高的问题.结论:基于SQL Server软件设计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应用于医院设备管理,且证明能够提高医院设备管理效率.

  •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线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沈霞娟;高东怀;唐甜;宁玉文

    目的:建立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线服务系统,满足学生复习备考中资源获取、强化练习和互动交流的需求.方法: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三层服务架构和J2EE环境进行模块化功能开发,Web服务软件是Nginx,数据库服务软件为MS SQL 2005,采用前端浏览与后台管理相分离的部署模式,并通过应用防火墙和防篡改软件实现系统的安全防护.结果:建立了集考试信息、资源、指南、互动等6项功能为一体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专项服务系统,并形成了“在校生早接触”“毕业生共帮扶”2种典型应用模式.结论:统计数据显示,该系统能够有效支持学生的复习备考,显著提高毕业生首次职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并成为增强毕业生和母校联系的新途径.

  • 自动分诊导医系统设计及其在妇产科门诊的应用

    作者:刘亚威;刘慧玲

    目的:设计并实施妇产科门诊自动分诊导医系统,实现妇产科门诊的自动分诊导医,改善妇产科门诊的就诊环境,提高科室运行效率.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为依托,建立专有数据接口,设计搭建服务器数据库驱动的、基于妇产科门诊就诊硬件设施的自动分诊导医系统.结果:实现了在妇产科门诊的自动分诊导医,营造了一个有序、高效、轻松的就医环境.结论:该系统能够为患者提供清晰直接的通知,有助于医院科学化、现代化、数字化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为医院带来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一种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中的脉搏波预处理方法

    作者:张杨;朱健铭;陈真诚

    目的:研究人体光电容积脉搏波提取动态光谱的方法,实现人体血糖浓度的无创伤检测.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光电容积脉搏波采集系统采集人体脉搏波.针对采集到的原始信号中由于呼吸和系统噪声等影响产生的基线漂移和高频噪声,提出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结合软阈值去嗓及三次样条插值法进行去噪的方法(即EMD-Spline法),并用信号的频谱进行算法效果评价.结果:该方法有效去除了原始脉搏波信号中的基线漂移和高频噪声.结论:该方法提高了血糖浓度测定的准确性,将促进近红外无创检测人体血糖浓度精度的提升.

  • 方舱医院高原增氧帐篷医疗单元的设计

    作者:王志敏;姚安会;李蔚然

    目的:研制适应高原环境下医疗保障的增氧帐篷,用于部队高原驻训,减少高原反应.方法:对网架医疗帐篷进行改造,增加封闭性,并采用制氧方舱作为供氧设备,通过输氧管道将二者连接;同时辅助其他相关设备,设计出增氧帐篷,以增大帐篷内的氧气体积分数.结果:增氧医疗帐篷内氧气体积分数为16%~19%,高于帐篷外的10%~11%,能够为高原环境下演训的官兵提供很好的供氧保障,明显降低了医务人员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缩短了部队伤病员住院的时间.结论:依托方舱医院的高原增氧帐篷使方舱医院能够在高原环境下发挥更好的作用,扩展了方舱医院的效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基于大鼠球头模型的8字和锥形线圈颅内电场仿真分析

    作者:李鑫昌;王欣;刘志朋;殷涛

    目的:研究8字线圈和不同角度锥形线圈在大鼠颅内的感应电场分布情况以得到用于大鼠磁刺激的优线圈.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6层球头模型模拟大鼠头部,并分别建立8字线圈模型和160、140、120、115、110、105和100°锥形线圈模型,分析不同线圈在大鼠球头模型各组织结构的电场强度和聚焦面积,采用感应电场强度与聚焦面积的比值综合反映2种线圈的刺激特性.结果:8字线圈聚焦面积小;锥形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场较大,优角度为110°;且锥形线圈在综合考虑聚焦特性和刺激强度时具有更好的深部特性.结论:8字线圈具有较好的聚焦性,110°锥形线圈在深部刺激时具有更好的综合特性.

  • 基于手写数字水印的医学图像版权保护研究

    作者:赵洁;邹天宇;黄展鹏;欧陕兴

    目的:研究基于数字水印技术的医学图像版权保护方法,以提高数字化医学图像在分发和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方法:设计一个手写板,采用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算法,将医学图像嵌入手写的医院信息数字水印中,并计算提取的水印和嵌入水印之间的相似度,以检测传输过程中图像是否被篡改.结果:该方法对原图没有视觉上的改变,提取出的水印清晰,与原水印具有高度一致性.而当图像受到攻击发生改变时,则提取不出正确的水印.结论:该方法具有安全性强、可信度高的优势,可以较好地保护医学图像版权,避免纠纷.

  • 便携式或可穿戴医疗设备中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

    作者:陈婷;王丽娇;唐芬玲

    目的:寻找可代替锂离子电池负极碳材料的新合金材料,以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方法:以Hummers法处理的氧化石墨烯为原料,用原位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同时在其表面上沉积SnSb合金,得到SnSb/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X线衍射(X 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等方法对产物进行分析,用恒电流(constant current,CC)充放电、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CV)实验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SnSb/复合材料形貌呈现纳米晶与非晶态的混合态,复合材料具有1349.3mAh/g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首次库伦效率为58.4%,3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516mAh/g.结论:单一SnSb合金的容量衰减较快,而对于SnSb/石墨烯复合材料,细小的合金颗粒均匀包覆在石墨烯的表面,部分改善了颗粒的团聚现象,同时石墨烯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使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得到改善.

  • 动态模拟救护技能训练平台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席芳;尚艳;陈竺

    目的:为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在颠簸状态下对伤病员实施救护的技术水平,研制动态模拟救护技能训练平台.方法:该平台采用6自由度液压驱动模式、智能控制和反馈模式,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实景X、Y、Z3轴线转动,依次采用3个转动频率模拟空中、陆地、海面等颠簸状态下(如飞机、车辆、舰船等)对伤病员的救护实施.结果:该训练平台大承载1500kg,可实现高精度位置传感、自动设置运动频率,并实现实景X、Y、Z3轴线转动、上下浮动、左右旋转、前后俯仰、左右倾斜模拟空中、陆地、海面3种运动模式.结论:该平台实现了设计要求,创新了训练模式,贴近了实战化,提高了训练效果,可用于卫生技术人员模拟实战化救护训练.

  • 高原弥散富氧机的研制及高原实地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单帅;罗二平;颜泽栋;安军防;谢康宁;刘娟;景达;申广浩

    目的:针对高原低压低氧环境,研制一种可依托部队营房/帐篷快速构建富氧室的新型制供氧设备,并进行实地实验测试.方法:采用膜法空分富氧技术研制高原弥散富氧机,结合野战工作帐篷在海拔3866m搭建富氧室,对富氧室4个弥散口的富氧体积分数、富氧流量以及帐篷内外的温湿度进行12h连续观测,并征集20名受试者,在静息状态下分别检测进入富氧室前后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heart rate,H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富氧室弥散口富氧体积分数为26.3%~28.6%、富氧流量为125.1~164.0L/min,富氧后帐篷内部温湿度较外部均有明显升高,温度分别为(27.6±3.9)、(18.2±3.2)℃(P<0.01),湿度分别为(42.9±7.1)%RH、(38.9±7.1)%RH(P<0.01).静息状态下,进入富氧室1h后,受试者SpO2明显升高(P<0.01),HR显著降低(P<0.01).结论:该膜分离高原弥散富氧机性能稳定、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抗缺氧效果显著,有望改善高原官兵生活环境,提升作战能力.

  • 一种改进型治疗盘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蔡冬梅;陈玉珍;王晨峰

    目的:设计一种改进型治疗盘,以方便医护人员临床操作.方法:将治疗盘分为无菌区、清洁区和锐器区,锐器区设有用于投放废弃器物的投放口及拔除医用针头的除针装置.将外科片区的300名护士随机分成4组,其中2组护士使用传统治疗盘,2组护士使用改进型治疗盘,调查3个月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例数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改进型治疗盘针刺伤概率明显小于使用传统治疗盘针刺伤概率.结论:改进型治疗盘减少了临床医护人员的针刺伤,在临床的使用上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 医用中心负压系统用防倒流阀的研制

    作者:欧伟光;欧伟强

    目的:为解决前置缓冲负压装置的技术问题,研制一种能够应用于现代医学手术上可防止体液倒流进入中央负压系统的阀体.方法:根据人体血液、痰、唾液等体液的导电特性,结合现代医院手术室用中央负压系统的运作原理,通过在防倒流阀体中构造能够感应体液流经装置的感应机构以及能够对感应机构的反馈信息做出判断动作的开关机构,配合相应的结构设计,实现防止人体体液被倒吸进负压系统的功能.结果:该防倒流阀能够有效防止手术中患者体内的废弃液体倒吸进入中央负压管路,保证负压管路的通畅与手术负压功能的实现.结论:该防倒流阀防倒流效果显著,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有利于在各医院中推广应用.

  • 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针模块设计

    作者:沈增贵;邓红玉

    目的:提供一种多盘多针的全自动生化仪针模块的实现方案.方法:采用电动机带动连杆、电动机带动皮带的方法,配合整机的时序要求,用软件来实现针模块的控制逻辑.结果:通过加样精度、运动精度以及老化试验验证,该设计充分考虑了时序上的优化、机械结构的优化以及容错性方面,符合设计要求.结论:该方案经实践证明是可行的、稳定的、高效的,可进一步提升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的检测精准度.

  • 一次性自毁式动静脉内瘘穿刺针的设计

    作者:刘恒;李嵘;齐小玲;孙锐玲;李朋朋

    目的:设计一种一次性自毁式动静脉内瘘穿刺针,防止穿刺针重复使用对医护人员、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方法:一次性自毁式动静脉内瘘穿刺针主要由穿刺针针头、针头固定座、输液管、滑动保护套四大部分组成.针头固定座和滑动保护套由聚乙烯制成,穿刺针针头由不锈钢制成,输液管由聚氯乙烯制成.结果:使用一次性自毁式动静脉内瘘穿刺针穿刺时,护理人员可以一目了然地辨认出穿刺针的正反面,且使用后可迅速将穿刺针拔出并进行自毁.结论:该装置较好地预防了一次性动静脉内瘘穿刺针的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等危害,在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和职业暴露伤害方面有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机载医疗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及实现

    作者:胡晓林;苏芳;蒋科;刘威;葛宏

    目的:为满足大规模作战时伤病员救治和空运后送的要求,减轻机内医护人员的劳动负荷,创造良好的机内救护和运送条件,设计适用于医疗卫生飞机的医疗信息管理模块.方法:在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下,利用SQL数据库构建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并按照空运后送流程设计登机流程、空中流程、离机流程及离机后处理流程.结果:机载医疗信息管理模块依托专用卫生飞机实现了伤员从登机空运至目的地期间所发生的医疗信息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结论:该模块通过伤病员管理信息化手段,提高了医护工作效率,提升了空运后送救护水平.

  • 急进高原特需卫生装备需求与发展研究

    作者:刘显胜;秦献魁;刘璐;高钰琪

    目的:研究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高原卫勤保障的高原特需卫生装备研制思路和保障方法.方法:依据急进高原部队任务特点,结合高原特殊自然环境,分析急进高原特需卫生装备需求,探索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高原特需卫生装备战略性研制思路.结果:高原特需卫生装备研制要以卫勤需求为牵引,充分运用现代高技术手段,走微型化、融合式、标准化和模块化研制思路,实现操作人员的专职化和专业化.结论:对高原特需卫生装备研制思路的探索,有益于加快卫生装备高原化实现步伐,为急进高原部队卫勤保障提供专业的物质基础和操作人员,为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高原卫勤保障提供物质基础和装备技术支撑.

  • X线与螺旋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选择

    作者:温鑫;苏金柱;史静;王亚芳

    目的:分析X线检查(胸部正位片+胸部透视)和螺旋CT扫描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时机选择,在保证准确性的基础上,尽量减少螺旋CT的使用,从而减少患儿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方法:选取2013年怀疑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734例.对于有明确异物吸入史,听诊有一侧呼吸音减低或者有呼吸困难,怀疑气管异物采用普通X线检查.对于没有异物吸入史或者有异物吸入史,但是听诊没有呼吸音减低的患儿采用螺旋CT检查.结果:经支气管镜检查证实总的阳性率96.59% (709/734),其中采用X线检查529例,阳性率97.16%(514/529);采用螺旋CT检查205例,阳性率95.12%(195/205),两者比较没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在诊断中使用率27.93%(205/734).结论:对于多数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应尽量选择X线检查,减少患儿遭受辐射危害.

    关键词: 异物 气管 支气管 儿童
  • 旋转拼接全景成像技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官剑武;齐叶青;杨承欢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全景成像技术在双下肢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旋转拼接技术的双下肢全景图,采用双盲法评价图像并进行Kappa统计分析,对比不同曝光次数的曝光量及曝光时间差异.结果:观察者间具有很好的诊断一致性,其Kappa值为0.784,全景图像满足临床诊疗及测量要求;曝光次数为3次和4次的曝光量分别为(52.90±24.39)和(79.81±43.27)mAs,曝光时间分别为(10.42±1.81)和(13.08±1.63)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拼接全景成像技术可在一张图像上完整、无缝地显示全景像,在临床工作中须慎重确定检查范围.

  • 次氯酸钠与橡皮障预防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的临床研究

    作者:兰雪松;韩泽民

    目的:探讨次氯酸钠联合橡皮障用于降低根管治疗期间急症(endodontic interappointment emergencies,EIAE)发生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将287例在口腔门诊进行根管治疗的牙髓炎、牙髓坏死、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试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试验组和对照1组上橡皮障,试验组用5.25%次氯酸钠+0.9%氯化钠交替冲洗根管,对照1组和对照2组用3%过氧化氢+0.9%氯化钠交替冲洗根管,7d后复诊,由同一名口腔内科医师记录患者在约诊期间急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EIAE的发生率分别为4%、15.6%、28.6%,经x2检验,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25%次氯酸钠冲洗液与橡皮障结合使用能有效降低EIAE发生率.

  • 2种固定方式对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时召洋;王民洁;陈冉;左传宏;吕建军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医院收治的70例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35例)和治疗2组(35例),治疗1组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术,治疗2组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治疗2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治疗2组(P<0.05),2组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优良率为97.1%,治疗2组为91.4%,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畸形愈合、关节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治疗2组(P<0.05),2组患者其余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术和交锁髓内钉术均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是交锁髓内钉所引起的畸形愈合和关节疼痛发生率更高,经皮锁定钢板术的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 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疾病进展判断价值研究

    作者:刘丽楠;张红;张明华;王素莉;程晨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功能、膜弹性参数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疾病进展的判断价值,分析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96例,根据肾功能的检查结果将96例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32例)、轻度下降组(34例)和重度下降组(30例).在同一环境内随机寻找33例无糖尿病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总结尿红细胞的数量、功能、形态以及尿红细胞的胞膜弹性相关参数.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以上参数的具体指标会逐渐升高.在健康组和正常组患者中,红细胞截面积和半径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红细胞的刚性系数、弯曲模量和剪切模量,健康组小,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和重度下降组患者的形态学参数较健康组仍有显著差异,相比之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红细胞的形态、功能、膜弹性参数检测在判断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情况时,具有显著意义,且此方法具有无痛、可重复、判断效率高以及周期短等优点.

  • 不同对比剂下CT值和辐射剂量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海波;崔惠勤;罗焕江;龙腾河;林盛才

    目的:探讨在不同扫描参数下,血管内不同浓度对比剂的CT值、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分别取1、2、3、4、5和6ml的碘佛醇对比剂,分别与99、98、97、96、95和94ml的生理盐水进行均匀混合.使用10ml注射器在各组内抽取10ml的溶液,采用西门子Definition AS 64层螺旋CT机对不同浓度的对比剂进行采集图像,曝光量分为400、300、200mAs 3组,对比不同模体内在不同曝光量下的CT值、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容积CT剂量指数(CTdose index volumes,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在400mAs时分别为64.52mGy和273.4mGy·cm;300mAs时分别为48.44mGy和204.6mGy·cm;200mAs时分别为32.26mGy和136.3mGy·cm.6组不同模体在相同曝光量下所得到的CTDIvol和DLP相同.6组模体随着模体浓度的升高,图像质量分值呈线性增加.结论:当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较高时,使用低曝光量进行采集图像,会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

  • 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徐元昌;周维彬;唐娟;邓娟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高危人群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析各种高危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对3324例高龄、有长期吸烟史、嗜酒、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家族史等一项或多项冠心病高危因子者进行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815例2754支冠状动脉硬化,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增高,长期吸烟、嗜酒、过度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高.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过度肥胖、高血脂等因子有关,对高危人群开展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CHD的早发现、早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 64排螺旋CT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SPS诊断的方法探讨

    作者:刘涛

    目的:提高64排螺旋CT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对茎突过长综合征(styloid process sundrome,SPS)诊断的方法认识.方法:对56例临床查体疑诊茎突过长的患者行传统CT检查,组成传统CT检查组;并行64排螺旋CT扫描加MPR、VR重建检查,组成64排螺旋CT扫描组.检查项目为观察、测量茎突(包括茎突增长、中部不连及倾斜角度改变)变化;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42例茎突过长病例,以茎突长度大于3.0cm为诊断标准,64排螺旋CT组阳性检出率为85.71%,传统CT检查组阳性检出率为66.67%;14例倾斜角过大病例,64排螺旋CT组阳性检出率为85.71%,传统CT检查组阳性检出率为57.14%;组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64排螺旋CT容积重建能较形象地显示三维立体图像,直观显示茎突外貌、测量茎突倾斜角度,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测量茎突长度较传统X线及传统CT冠位更准确,在对茎突过长综合征诊断中值得推广.

  • 浅议基层部队医院应急卫生装备的管理

    作者:江锦荣;顾倩男;王小平;汤永建;杨志剑

    阐述了基层部队医院应急卫生装备的概念、分类及管理现状.结合基层部队医院应急卫生装备管理实践,就如何聚焦部队战斗力、适应部队遂行多样化应急卫勤保障任务要求,提出了加强应急卫生装备管理应从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岗位责任制、健全管理队伍等方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科学管理为抓手,解决基层部队医院应急卫生装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使管理更细致、规范、科学.

  • 探讨医疗器械合理使用监管系统的构建

    作者:邓剑锋;杨冰;张和华;尹军

    目的:建立医疗器械合理使用监管系统,规范和监管临床医疗器械使用,以期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根据临床医疗器械使用现状,结合医院管理实际建立相关监测指标,依托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等院内系统构建医疗器械合理使用监管系统.结果:构建的医疗器械合理使用监管系统取得了预期效果,对规范医疗器械的使用具有较好的实际运用价值.结论:医疗器械合理使用监管系统对于提高诊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进一步完善.

  • 关于做好JCI认证中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作者:王成玉;邢晓东;汪星;王彬

    通过分析国际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认证中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特点和新要求,结合医院在JCI认证过程中加强档案管理的具体做法,提出了医疗设备档案主次目录编目的设想.对设备档案建立了周期,对周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明确,并对加强设备档案层级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建议,为医院顺利通过JCI认证提供支持.

  • 腹板俯卧定位的误差分析及解决方法研究

    作者:曾波;刘海;田晓云;胡俊

    目的:分析腹板俯卧定位中因腹部位置不确定所导致的定位误差,研究其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并通过使用自制泡沫垫板为腹托来减小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精度.方法:随机选取26例腹板俯卧定位的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并分为A、B2组(A组14例,B组12例)进行CT模拟定位.A组采用腹板加自制泡沫垫板定位,B组只采用腹板定位.在模拟定位机上对每例患者重复摆位,取0、90、270°机架角度透视影像与治疗计划生成的数字重建影像(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DRR)进行比对,分析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2组患者小肠的大剂量、平均剂量、V50及V40,并对2组数据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A组相对于B组,X方向的误差为(0.16±0.07)cm vs(0.17±0.09)cm (P=0.94),Y方向的误差为(0.22±0.09)cm vs (0.32±0.09)cm(P=0.01),Z方向的误差为(0.23±0.08)cm vs(0.42±0.12)cm(P=0.00).2组在X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及重复性无统计学差异,但在Y、Z方向上有显著性差异.2组小肠大剂量、平均剂量、V50及V40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板加自制泡沫垫板的固定技术在不增加小肠受量的同时,较大地改善了因腹部悬空位置不定原因导致的定位误差问题,而且具有实施方法简便、摆位误差小及重复性良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饮用水中微量铝的3种检测方法比较

    作者:郭爱华;李敏;赵媛媛;高洋洋;袁佗

    目的:对饮用水中的微量铝采用水杨基荧光酮-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分光光度法(简称“SAF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AES)法和流动注射分析(flow injection analysis,FIA)法3种方法进行检测.方法:SAF法按照GB/T5750.6-2006中的水杨基荧光酮-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分光光度法进行操作;ICP-AES法采用轴向观测方式,同时采用同心雾化器加玻璃旋流雾化室,水样经酸化后直接进样分析,采用外标法定量;FIA法是在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pH=6.0)中,以邻菲啰啉盐酸盐溶液为掩蔽荆,使铝离子与铬天青S反应生成络合物,在550nm波长下进行流动注射分析.结果:SAF法的线性范围为0~120μg/L,相关系数为0.9991,检出限为20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2.8%~8.2%,回收率为91.1%~108%;FIA法的线性范围为10~200μg/L,相关系数为0.9995,检出限为3.0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2.4%~4.4%,回收率为95.8%~103%;ICP-AES法的线性范围为5~200μg/L,相关系数为0.9994,检出限为1.0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8%~3.6%,回收率为96.5%~101%;SAF法和FIA法测定铝时会受水样中其他阳离子的干扰,而ICP-AES法在水样主要基体元素存在下测定不存在干扰;采用3种方法对不同批号参考样的测定结果一致.结论:SAF法的回收率与精密度均逊于另外2种方法,而ICP-AES法的检出限低、操作简便、抗干扰能力强,用其测定饮用水中的微量铝更好.

  • 20MeV医用回旋加速器对环境辐射的影响与分析

    作者:王风;杨建华;谢卿;翟士帧;杨志

    目的:分析回旋加速器运行时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并测量更换Havar膜时工作人员所受的辐射剂量,从而保证回旋加速器对周围环境和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方法:使用中子/光子辐射测量仪监测20MeV质子回旋加速器运行时房间内不同位置处和房间外工作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并监测更换Havar膜时100和2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析工作人员所受到的辐射剂量.结果:回旋加速器运行时房间内光子周围剂量当量率为(4.12±0.40)~(39.2±17.5)μSv/h,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12±0.03)~(1.12±0.06)μSv/h;工作场所内没有监测到中子辐射,光子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12±0.01)~(2.06±0.14) μSv/h.更换Havar膜时,没有产生中子辐射;100和20cm处的光子周围剂量当量率分别为(110±13)和(512±21) μSv/h,工作人员更换Havar膜受到的年辐射剂量小于0.08mSv.结论:回旋加速器运行时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辐射影响,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也远小于国家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

  • 一次性丙泊酚输注泵输注速度准确性分析

    作者:吴帮林;高洁;杨宜平;任以庆;张娜娜;黄红洁;赵卓;闫诺;杨程

    目的:体外观察一次性输注泵模拟静脉输注丙泊酚,分析其输注速度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90个容积为50ml的一次性丙泊酚输注泵,根据输注泵放置位置、输液速度、输液类型和丙泊酚输注总量随机分成不同配伍组:不同高度组(高50cm组、水平组、低50cm组)、不同输液速度组(500ml/h组、200ml/h组)、不同载液类型组(晶体组、胶体组)、输注不同丙泊酚总量组(<50ml组、>50ml组).选择丙泊酚输注速度为20ml/h,控制其他变量模拟术中静脉输注丙泊酚,观察记录输注完50ml丙泊酚平均所需时间(min)和每10min输注丙泊酚体积(ml).结果:水平组输注速度接近平均输注速度,高50cm组输注速度明显快于水平组,低50cm组输注速度明显慢于水平组(P<0.01);丙泊酚总量>50ml组输注速度明显慢于丙泊酚总量<50ml组;输液速度和输液类型对丙泊酚输注泵输注速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丙泊酚输注泵放置高度和重复加药是影响输注速度的关键因素,与液体输注速度和输注液体的种类无明显关系.

  •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装置的不确定度评定

    作者:李卫华;程环;梁显刚;周建雄

    目的:对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装置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确保玻璃量器在化学分析以及量值传递中计量数据的准确可靠.方法:主要利用相应准确度的标准天平及其他配套标准器具来进行量值传递,依据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在室温为(20±5)℃下,采用衡量法测定玻璃量器纯水的质量,再乘以测定水温对应的K(t)值,即得出20℃时的实际容量示值,同时对测量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来源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对导致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因素的来源进行了合理评估,分析计算出了玻璃量器检定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结论:通过对所建立的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装置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可以正常开展0.1~200ml常用玻璃量器的检定工作,在量值传递中可直接使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数值,为开展计量检定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国内外卫生列车应用现状及高铁卫生列车展望

    作者:李运明;张虎军;杨波;杨孝光;吴凡;马兴;蔡锋;赵毅;谭映军

    介绍了铁路后送、卫生列车和高速铁路的相关概念,总结了铁路后送的优缺点.综述了外军和我军卫生列车在战时医疗后送、国内抢险救灾的应用情况,阐述了中国和印度健康快车项目在平时医疗服务中的应用及国内手术急救列车研制情况.结合近年来国内高铁发展和动车组列车技术特点,提出了高速动车组列车是研制未来高水平卫生列车的良好平台.

  • 国内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现状

    作者:黄世安;衣颖;刘志国

    介绍了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是传染性疾病控制的关键应急设施,主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阐述了国内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现状.同时指出国内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存在缺乏相关经验、规章制度标准仍需完善等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对策,以期推动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在我国的发展.

  • Trilogy加速器GFIL连锁问题的探讨

    作者:李启钦;张焜毅;张春光;黄峻;张俊广

    0 引言Trilogy是瓦里安公司推出的一款具有同步成像、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先进治疗技术手段的医用直线加速器,为保障放射治疗过程中剂量的精准控制,设备采用三极(栅控)电子枪发射系统,该系统由低压冷端和高压热端两部分组成.低压冷端由电源板(D890670)、AFC枪脉冲控制板(D1103145)、枪控制板(D882310)、冷端控制背板(D890410)和光学接口板(C882330)组成;高压热端由枪高压电源板(A882561)、灯丝电源板(D882230)、枪驱动脉冲板(100014759)、低压电源板(78-590736-70)以及热端背板(D882290)组成.冷端和热端之间的电位差高达25kV,为了避免高压电路对低压控制电路的影响,设备同时采用变压器(T1)隔离和光纤(P10-P16)隔离的方式.

  • 富士DRYPIX PRIMA干式激光相机故障维修5例

    作者:宋红彬

    0 引言我院于2012年安装了日本富士公司生产的DRYPIX PRIMA干式激光相机,此设备机型紧凑轻巧,可放置于桌面或工作台,特别适合空间有限的工作间,使用频率高[1],操作简单方便,同一片槽可实现5种规格胶片的打印,具有打印速度快、稳定和优化清晰的高质量图像特点,在市场上占有率较高.日常工作中,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很少发生故障,但是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加上相机部件固有的老化磨损[2],再加之我院处于边疆偏远地区,自然环境差,气候干燥,风沙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难免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 全自动免疫印迹仪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作者:刘萍;张峰;李林海;孙朝晖

    0 引言随着人们生态环境、饮食结构的变化,工作压力增大,健康意识增强,来门诊就诊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日益增多,自身抗体检测的标本量也越来越大[1-2].以往自身抗体检测以手工为主,费时长、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3].我科引进德国欧盟公司生产的EUROBlotOne全自动免疫印迹仪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 浅谈常用理疗设备的现状和维修保养

    作者:吕明;苏桐;张秋红

    0 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古老的理疗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应用各种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称为理疗[1].当前,我国已形成了一支专业的理疗队伍,不仅在城市大医院中,而且在不少县乡卫生院、厂矿医院以及部队的门诊部中也都建立了理疗科室,而在遍布全国各地的疗养院和康复医院中,理疗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理疗对仪器设备的依赖很大,直接作用于人体,如果发生故障,轻则无法达到治疗效果,重则贻误病情,甚至导致医疗事故,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伤害.因此加强对理疗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是十分重要的.

  • 医用高压氧舱安全事故分析与预防

    作者:朱涛;沈国理;王一芾;吴瑜瑜

    0 引言医用高压氧舱(以下简称“氧舱”)对于治疗急性缺血缺氧、脑血管病、脑外伤、眼科病、耳科病及急性有害气体的中毒抢救,有着不可替代的疗效,所以被医院广泛使用[1].我国自1964年原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第一台医用高压氧舱投入使用至今,全国现有氧舱近5000台,已超过世界各国氧舱数量之和.

  • HS-66系列灭菌器故障检修与预防性维护

    作者:潘佳伟;徐金荣;苏秋玲

    0 引言蒸汽灭菌器灭菌质量是手术器械灭菌合格的重要保障,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1].蒸汽灭菌是利用高温高压灭菌原理,通过3次负脉冲抽真空排出冷空气,5次正脉冲使灭菌物品均匀升温,以及灭菌、干燥、气压平衡等程序,使得器械彻底灭菌.我院于2009年起引进了洁定HS-66系列蒸汽灭菌器3台,至今已运行5a,其具有高温、高压的特殊工作环境要求,应用中水、电、汽质量均应满足需求,但是由于灭菌器工作负荷大,故障时有发生.本文探讨5例故障现象及其排除,并将故障后积极维修和故障前的预防性维修相结合,充分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从而保证医疗灭菌器的开机率和使用率,大限度地发挥灭菌器的作用.

  • 飞利浦64排螺旋CT故障维修2例

    作者:金燕;袁夏冰

    0 引言飞利浦64排螺旋CT是国际先进的多层螺旋CT,它拥有迅捷的扫描速度、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和时间分辨力、优异的各向同性成像性能,可以进行高速、低剂量、大范围的扫描工作,可以获得高品质的图像,为影像学和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因此被各大型医院引进,广泛应用于医疗一线[1-2].我院自安装以来,设备表现优良、工作稳定,现整理其故障2例,共同探讨.

  • 探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针携带污染对脂肪酶测定的影响

    作者:徐庆俊;潘敏

    0 引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的特点,同时还能够对多样品进行共同处理.但其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程序操作,因此很容易发生交叉污染,严重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现将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间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针携带污染对脂肪酶测定结果的影响介绍如下.

  • F99-ICT型医用诊断X线机常见故障检修与维护

    作者:张伟;李松;张康;尹晓峰;张谷敏

    0 引言F99-ICT型医用诊断X线机是北京万东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主要用于身体各部位骨骼的常规扫描,因其具有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图像清晰等优点[1],深受中小型医院的青睐.但其机型比较老旧,所以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因温湿度、电源等多种因素发生各种故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要针对遇到的故障及时处理.

医疗卫生装备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