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医疗卫生装备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 의료위생장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8868
  • 国内刊号: 12-105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疗卫生装备》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祁建城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医学工程科在医疗器械使用监管中的作用与策略

    作者:宋丰言;张和华;徐浩然;向华;吴旋;尹军

    目的:探讨医学工程科在医疗器械使用监管中的作用,制定促进医疗器械合理使用的监管策略,提高医院医疗器械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对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管理现状分析,提出了医学工程科在监管中的策略,包括提升管理能力、加强量化管理、强化信息化管理、提升监管执行力、提高人员自觉性等.结果:针对医疗器械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医学工程科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结论:医学工程科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认真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规范,建立长效常态化机制,提升医疗设备管理水平,使医疗设备更好地服务患者,实现医患双方共赢.

  • 网上填报医疗设备使用统计的优势分析

    作者:徐新民;胡军智;吴翔

    目的:为解决医疗设备使用统计手工填报的弊端,应用医疗设备网上填报,实现统计分析便捷、准确、高效、科学.方法:研究应用医疗设备使用统计管理软件,依托医院局域网,实现医疗设备统计网上填报和自动统计分析.结果:网上填报医疗设备使用统计具有收集数据快捷、统计分析高效、浏览查看方便、讲评通报及时、管理效果显著、数据保存可靠等优势,使医疗设备使用量化管理更加科学准确.结论:实现医疗设备使用统计和分析手段的自动化,对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精细管理、量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中小医院应急医疗队在城市危化品爆炸中的医学救援实践研究

    作者:董均杰;谢明;窦永锋;张亮

    目的:探讨中小医院应急医疗队在城市危化品爆炸中的救治流程及有效组织的方法.方法:立即启动应急医疗队处置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应急预案,合理分工,科学高效组织救治.结果:快速检诊伤员136人,转运重症伤者16人,完成手术64人,换药处置46人,留观输液10人.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这次大爆炸医学救援任务,有效检验了应急力量的保障水平和应急能力.结论:中小医院应急医疗队快速反应遂行各类卫勤保障任务,对于提高突发事件现场医学救援的能力和救治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 DSA设备安装与导管室建设要点分析

    作者:韩浙;潘教成;宋建华;周水晶

    目的: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 angiology,DSA)设备机房建设和安装,使其发挥大功效.方法:抓住DSA设备机房和导管室建设中规划选址、机房装修、设备安装、验收使用等主要环节进行机房规划、流程设计.结果:保证了机房建设和设备安装的质量,满足了不同介入手术科室的要求.结论:对机房的周全设计和设备的严谨安装,有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 掌上医院设计与应用

    作者:袁慧颖;罗晶;黄丽丽

    目的:开发掌上医院平台,以简化患者就医流程,扩大医院影响力和患者来源.方法: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基于J2EE框架采用JavaEE的技术构建业务系统,实现掌上医院的各个功能模块.结果:医院开发实施了一套基于手机移动终端的应用,增加了手机服务通道,使患者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进行部分医疗相关操作.结论:通过移动掌上医院,方便了患者就医,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

  • 传染病上报辅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崔菲菲;万振;刘晓龙

    目的:设计医院传染病上报辅助管理系统,以保证传染病上报数据的准确性.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EMRS)、体检系统等系统数据库,利用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工具,使用C#编程语言,将数据集成到本地服务器并进行二次开发.结果:改进了传统的传染病上报数据采集的模式,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该方案可行,系统运行稳定.

  • 远程医疗平台开发及在军队老干部保健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杨焱;何照照;曹挚

    目的:适应军队老干部高龄期、高发病期的医疗保健需要,探索一种院所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方法:利用云技术,在干休所建立家庭病房服务站,家庭病房配备移动监测终端,老干部的生命体征通过数据专线直接存储到医院局域网内的服务器上,供医院家庭病房医生和家庭病房服务站医生查看.结果:医院家庭病房医生和家庭病房服务站医生实时互动,对所服务老干部实施诊断治疗等.结论:网络化的家庭病房实现了远程信息共享,提高了老干部医疗服务的水平,逐步迈向区域医疗信息化阶段.

  • 基于“军卫一号”的HIS与智能药柜系统的对接

    作者:何健;石磊;栾艳;孙文桥;刘碧莹

    目的:提高院内药品流通效率,提升临床毒麻药品用药安全和药品效期管理水平.方法:首先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消息队列、中间件接口、存储过程等技术为桥梁和纽带,使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与智能药柜系统相对接,再设计并优化了药柜摆药、补药和退药流程,使2个系统能够互联、互通、互操作.结果:减少了药师和护士的人为错误,与使用前对比,针对临时医嘱的大宗药品、针剂药品和片剂药品的送药量分别由原来的4~5次/d和2~8次/d均变为2次/周,药品因过期造成的报废率由原来的5%降低到0%;患者等药时间由平均30 min缩短到2 min.结论:“军卫一号”HIS与智能药柜系统的成功对接,把患者信息、医嘱信息、费用信息和药品信息统一到一个平台,使医嘱、药品、费用等数据形成一个更加简洁、高效、安全的业务闭环,提高了临床药品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也扩大了HIS的外延.

  • 基于数据服务中心的医疗质量监管

    作者:苏新明;张晓凤

    目的:在海量的异构的数据中安全、快捷、高效聚合分析各类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提示、管理、干预临床医疗活动,确保医疗质量在标准的范围内.方法:利用中间件服务器,集成应用服务、DICOM网关服务和短信息实时传输模块3个部分功能,这3个部分功能由一个独立的程序实体来完成,可根据需要部分启用或全部启用.结果:数据服务中心的应用,使医院的诊疗行为在日常工作中“让规范养成习惯,让习惯符合规范”.结论:进行医疗服务监管,对保证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四位一体的可视化急危重症综合救治信息网络平台研究

    作者:曹茂诚;张文武;田方;王军敬

    目的:优化就诊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方法:该平台由家庭部分、救护车部分、社区部分和医院急诊科组成,并以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及其所辖的10个社区康复中心作为研究基地,利用移动4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对急危重患者的救治进行研究与探索.结果:通过该平台的建设,将家庭与社区急救、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与危重症监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大幅提升了抢救成功率.结论:该平台的建设改变了传统急救服务模式,加强了医疗服务体系间的联系与合作,提高了急救水平,降低了院前猝死率,缓解了医疗卫生资源的缺乏和分布不均,有利于构建完善合理的分级诊疗模式.

  • 医院医疗技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作者:陈金磊;刘博;夏新;朱亚玲

    目的:开发一套医院医疗技术体系管理软件系统,保证医生医疗技术的传承及医院医疗技术开展内容的历史性和可查性,并控制医疗业务系统逻辑达到预控的目的.方法:在软件体系采用程序.NET框架实现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架构的界面功能,通过Web Service业务逻辑控制,对业务的申请、审核、审批、试运行、转常规等步骤实现流程管理.结果:对医疗技术进行了电子化管理,并把接口嵌入到业务系统中进行资质逻辑控制,提高了医疗质量.结论:医疗技术管理系统的建立使用为提升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满足了医院的医疗技术传承、记录、查询、开展、控制等日常管理需求,并与医疗业务达到了完美的契合.

  • 基于超宽谱雷达多目标穿墙探测定位技术的研究

    作者:张杨;吕昊;于霄;李钊;梁福来;焦腾;路国华;薛慧君;张华

    目的:提高超宽谱(ultra wide-band,UWB)生命探测雷达的探测效率,解决多目标、多方位探测中的目标同时探测和定位问题.方法:采用三通道UWB雷达系统(1个发射天线、3个接收天线)对静止站立的多目标进行信号采集,采用反投影方法等对信号进行处理和目标定位,并对这种二维定位方法进行效能评估.结果:该方法可以对少于等于3个的人体目标实现有效探测,并给出目标的二维位置信息.结论:该技术实现了多目标、多方位的穿墙探测识别和定位,对提高探测效率、提升生命探测雷达的实用化水平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超宽谱 多目标 定位
  • 扁平足矫正效果追踪评估系统设计

    作者:边曙光;李俊;陈莹;王猛

    目的:提出一种对扁平足矫正期间的矫正效果进行追踪评估的新方法,并对追踪评估系统进行设计.方法:采用传感器和自动控制技术,设计集足底压力信号测量、转换、传送、存储、分析、处理于一体的扁平足矫正效果追踪评估系统,获得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持续变化信息.结果:该系统可以直观而形象地表述扁平足矫正各阶段的矫正效果,并对矫正方案的实施和修正提供指导及参考.结论:该系统不仅适用于扁平足矫正期间对矫正效果的追踪评估,经改进还可用于计算机矫正鞋垫、鞋具的辅助设计,从而实现矫正工具的个性化订制.

  • 基于条形码技术的电子伤标设计与应用

    作者:胡鹏伟;刘晓荣;顾洪;佘燕燕

    目的:为解决部队传统伤标无法使伤员的伤情信息进入信息系统,形成信息流的问题,设计基于条形码技术的电子伤标.方法:采用防水、防沾染材料,增加部分挂件,对传统伤标的外观进行改良;在此基础上,采用条形码技术,使其与伤标结合,并与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海上一体化卫勤训练信息系统或“军卫一号”系统进行对接,使伤情信息进入信息系统.结果:设计的电子伤标可以使伤员的伤情信息进入分类救治系统,并形成伤员流,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时效性与连续性.结论:该电子伤标提高了伤员分类效率,完善了后送救治流程,从而提高了伤病员救治效率,加强了卫勤指挥决策能力.

  • 伽马刀辐射安全的改进与研究

    作者:丁庆社;丁涤非;孙良刚;蔡红强;陆笼辉;胡凯;文娟

    目的:针对LUNATM-260伽马刀设备现行的结构状态,提出其辐射安全方面存在的可升级改进问题,并进行辐射安全方面的改进.方法:根据屏蔽、距离、时间3个基本防护方法,通过改变机器上下床位置、Z向后移治疗床、更改变形检测装置位置、升级门机联锁来进行改进,并对改进成效进行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进后技术人员月累积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约30%),与改进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改进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切实可行,成效显著,使放射治疗工作开展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 基于Wi-Fi的手术头灯摄像系统的设计

    作者:毛坤剑;许新建;李达义;周文光;王春飞

    目的:设计一种能够同步显示所检查部位图片,医务人员可实时拍照和摄像,便于门诊检查、教学查房等的野战手术头灯摄像系统.方法:采用STM32为中央处理器,OV7670为图像传感器,HF-LPB1 00为无线Wi-Fi模块,将图像传感器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灯头并行同轴设计,在临床应用中可实时采集头灯视野图像,通过编码压缩成JPG图像或者H.264视频流并通过Wi-Fi同步显示在终端上.整个系统通过低功耗技术、图像压缩技术和流媒体技术等来实现.结果:该系统可以实时拍摄患者病灶图片,满足临床科室的应用.结论:该系统性能稳定、携带方便、佩戴舒适、使用简单,并能够实现无线传输,进一步实现远程医疗,对军队卫勤保障能力的提高以及更好地为地方伤员服务等有很大的帮助,可取得较好的军事、社会及经济效益.

  • 肢体湿热敷机的设计及应用

    作者:刘恒;李嵘;李亚娟;齐小玲;张彦;李朋朋

    目的:设计一种肢体湿热敷机,解决临床上湿热敷治疗时存在的诸多问题.方法:采用无接触式的热敷原理设计,主要由袋体、温度控制单元、定时单元、热敷袋四大部分组成.袋体包括液体包、加热层、隔离层3个部分.热敷袋采用软质材料制成.温度控制单元和定时单元都是利用电连接达到控制温度和定时的作用.结果:该装置较好地减少了肢体湿热敷治疗时的并发症,对各种外伤、软组织损伤、肢体水肿、皮下血肿、关节积血、积液等疼痛有明显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得到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结论:该装置完全可以满足临床需要,为护理人员的操作提供了方便,且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 基于FPGA技术的灾害救援无人机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设计

    作者:吕明;郑静晨;陈金宏;刘皓挺;高云

    目的:针对目前灾害救援领域的无人机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芯片的航空影像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硬件设计方案.方法:该设计通过采用FPGA进行图像分析处理,采用单片机进行系统的控制,来实现对图像的采集与基本拼接功能.结果:采用图像特征点检测技术与图像拼接技术实现了稳健的大场景图像的显示.结论:该系统可有效提高武警部队在灾害救援任务中的响应能力.

  • 医用加速器接在终端的反峰电路分析

    作者:黄致程;杨诗涛;董富华;汤彦斌;罗睿

    目的:对接在终端的反峰电路的结构方式进行分析,找出相关元件参数的计算方法.方法:分析反峰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接在终端的反峰电路的演变过程,采用微分方程分析方法、能量守恒方法,分析出电路的工作原理;再通过仿真和设备的实际电路,验证分析的正确性,完善分析方法以及电路各元件的参数计算方法.结果:反峰电压为-643 V、作用时间为225μs,无振荡产生,且电压和作用时间可根据开关管的需要进行调节.结论:该分析方法解决了接在终端的反峰电路的原理性问题,并有效地提供了接在终端的反峰电路各个元件参数的计算方法.

  • 静脉穿刺用手部限位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张凌;柯爱红

    目的:研制一种静脉输液中使用的手部限位装置,从而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方法:该装置由定位器和夹持器2个部分组成.定位器由类似骨折夹板或高分子支具等材料制成,具有可塑性,有一定牢度和弹性.夹持器为U形弹性夹持板,其制作材料为较薄的铝板或钢片.将2015年10---12月的输液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6例.2组年龄、性别、手背血管状况及对输液操作的配合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进行穿刺,实验组使用手部限位装置进行静脉穿刺,比较2组“一针见血”成功例数和患者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9%,感觉无痛或轻微疼痛占90.4%;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2.7%,感觉无痛或轻微疼痛占77.6%.结论: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且易操作,能有效解决患者不配合、手部难固定、皮肤不易绷紧等问题,并快速对患者手部限位,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

  • 自适应滤波在呼吸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于璐;李雨莎;彭长山;王帅

    目的:使用自适应滤波技术消除呼吸音采集过程中受到的环境噪声干扰,进一步提高基于呼吸音的呼吸监测的准确性.方法:首先对颈部呼吸音及环境噪声两路信号同时进行采集,之后针对小均方误差(least mean square,LMS)、归一化小均方误差(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NLMS)和递归小二乘(recursive least squares,RLS)3种自适应滤波算法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实际采集的呼吸音进行分段处理.结果:采用LMS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段处理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对于NLMS和RLS算法,选择分段长度为N=40 000时对无噪声信号的“污染”小且滤波效果较理想.结论:自适应滤波算法用于抑制呼吸音中噪声的可行性得到了验证,并终给出了滤波效果相对佳的算法及其相应参数,可为基于呼吸音的呼吸监测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 便携式正压输液箱的研制

    作者:章洁;皮红英;支晨;唐静萍

    目的:为了能够在救治现场迅速展开急救,缩短输液准备时间,提高抢救速度,研制一种便携式正压输液箱.方法:便携式正压输液箱由输液箱箱体和输液组件2个部分组成.整个输液箱采用密封圈隔板防水技术、耐高温防火型高强度PVC塑料设计,采用气动方式提供动力.结果:该装置能够在5 s之内完成输液加压袋充气过程,实现快速加压输液,大大提高了抢救效率.结论:便携式正压输液箱摆脱了重力输液的局限性,能够实现快速加压,缩短了野外、战地救护加压输液准备时间,提高了救护效率.

  • 热塑性弹性体喉镜片的研制

    作者:薛庆峰;牛金柱;张德智;朱会;赵君;李冠宇

    目的:研制一种可减轻气管插管时应激损害的热塑弹性体喉镜片.方法:选用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Macintosh喉镜为原型,将镜片前端左侧直角设计成弧形,之后将适合医用的柔软弹性材料,即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S)-氢化丁二烯(EB)-苯乙烯(S)构成的三嵌段共聚物(SEBS)贴附于喉镜凹面表面尖端1/3部分,制作由热塑性弹性体包裹成缓冲部的咽喉镜片.选20名有10a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麻醉医师,随机分为热塑性弹性体喉镜组(A组)和直接喉镜组(B组),每组10人,在同一模型人身上模拟气道管理,通过计算机测压软件记录插管时压力,并对2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直接喉镜组插管相比,热塑弹性体喉镜组插管的冲击力、平均压力峰值力均较低(P均小于0.05).结论:热塑弹性体喉镜片可降低插管时的作用力,减轻插管时的应激损害,临床实用价值显著.

  • DSA介入诊疗旁散射分布的快速蒙特卡罗模拟研究

    作者:赵旭东;刘鸿祥

    目的:根据X线散射平滑特性,提出一种面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 angiology,DSA)介入诊疗旁散射分布的快速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模拟.方法:基于MC模拟算法进行X线光子模拟,并且针对旁散射模拟效率过低导致信号噪声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泊松统计分布的投影平滑去噪方法,从而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旁散射的信号图像.结果:在仿真实验中,当β值为0.020时,噪声平滑抑制后的信噪比相对于噪声抑制前提升了6.8 dB,同时均方根误差相比去噪前下降了27.18.在真实机器数据实验中,散射强度强的区域,当B值为0.02时,均方根误差比噪声平滑抑制前平均提升了5.20,旁散射模拟的时间从270 min缩短到3 min.结论:该方法有较好的去噪效果,同时也能保留有用信息,能够实现快速准确地模拟旁散射图像.

  • MLC类型不同的加速器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影响的研究

    作者:杨超凤;钟胜河;杨海明;付庆国;邓烨;刘志杰;罗庭军

    目的:比较配置宽度不同的多叶光栅叶片的加速器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探讨适合鼻咽癌调强放疗的加速器.方法:选择32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利用Pinnacle3 V9.2计划系统分别选择Elekta Precise和Varian 6EX 2台加速器进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设计,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对靶区剂量以及危及器官进行综合分析,比较2种计划在靶区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以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方面的差异.结果:在2种加速器上完成的调强放疗计划的靶区平均剂量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863);Varian 6EX加速器的靶区适形度指数和剂量均匀性指数均优于Elekta Precise(P<0.001,P=0.04).二者在脑干、脊髓、晶体、视神经、腮腺等器官的剂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选择Varian 6EX直线加速器完成调强放疗计划,有较好的靶区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更适合鼻咽癌的调强放射治疗.

  • 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在局部软组织创伤出血中的应用

    作者:史跃;沈烈;赵勇;邓桃芳;王颖;朱孝春;杜宝堂

    目的:观察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球粉末在局部软组织创伤出血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球粉末直接喷洒于出血的软组织创面,使止血粉均匀覆盖出血创面,用量0.5~1.0 g,观察止血时间,出血停止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结果:30例软组织创伤伤员的创口面积为(56.23±30.63)mm2,应用止血粉后完全止血,短止血时间为1s,长止血时间为10s,平均止血时间为(3.47±2.94)s.结论: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应用于软组织出血创面,能够迅速止血,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止血材料.

  • 射束屏蔽在胸中上段食管癌螺旋断层放疗中的应用与研究

    作者:李益坤;周娴;杭霞瑜;刘海;朱琼;丁巍;孙向东

    目的:针对胸中上段食管癌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分析研究治疗计划射束角度全开与屏蔽部分射束角度对靶区及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s,OARs)的剂量分布影响,为选取HT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10例胸中上段食管癌HT治疗患者,分别设计无屏蔽射束角度(360.)与屏蔽部分射束角度治疗计划,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给予处方剂量50 Gy/25 f,比较2组计划靶区及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比较无屏蔽射束与屏蔽射束计划,计划靶区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1.026±0.003)vs.(1.030±0.005)(P=0.00)、靶区适形度指数(conformation number,CN):(0.799±0.015)vs.(0.779±0.017) (P=0.01),统计学有差异;肺组织Vs:(43.62±6.42)% vs.(35.02±6.10)% (P=0.00)、V20:(14.27±3.74)% vs.(12.67±2.89)%(P=0.00),肺组织平均剂量:(8.79±1.29)Gyvs.(8.13±1.29)Gy (P=0.00),均有统计学意义;心脏V30:(11.94±5.73)% vs.(14.82±6.13)% (P=0.00)、V40:(4.19±2.15)%vs.(6.13±2.47)%(P=0.00),均有统计学意义;脊髓大剂量:(32.86±1.06)Gy vs.(34.11±0.66)Gy(P=0.00),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胸中上段食管癌螺旋断层放疗中,采用有针对地屏蔽部分射束角度的方法,可在对靶区剂量影响不大的同时,有效减少肺组织低剂量受照体积,降低肺组织平均剂量,为临床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提供有利的保障.

  • 脑导纳对脑血管疾病健康相关行为分析

    作者:王仁凤;江小蓉;苏顺和;张婷婷

    目的:探讨脑导纳对脑血管疾病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间350例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检测脑导纳的脑血管病高危人群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350例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健康教育因素对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程度.经3a追踪,比较2组对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在寻求促进健康行为、对疾病认识、良好生活习惯的改善、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次数等与对照组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1).结论:脑导纳检测能有效改变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相关行为.

  • 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螺旋CT与PET/CT分析

    作者:李培秀;徐晓磊;都日娜;李继光;孟令权;张强

    目的:通过分析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及PET/CT影像,获得对肺内结节定性诊断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证实腺癌(28例)、鳞癌(12例)、小细胞肺癌(8例)及不典型腺瘤样增生(4例)的影像资料.分析病理类型、结节密度、形态及代谢活度,并采用方差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性结节与磨玻璃密度结节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5例实性密度结节的平扫、动脉期、延迟期CT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365,P=0.000).分叶征与血管集束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磨玻璃结节18F-FDG的低代谢不能作为否定恶性证据,实性结节强化差异显著,分叶征与血管集束征与结节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 增强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作者:宋先权;钟永富;谭德明

    目的:探讨增强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62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X线平片检查,实验组采取CT增强扫描.对比2组肠梗阻存在与否、肠梗阻部位及肠梗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实验组诊断肠梗阻存在与否的诊断符合率为93.55%(2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4%(21/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肠梗阻部位的诊断符合率为96.30%(26/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16/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为85.16%(23/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69%(1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在诊断肠梗阻部位、病因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肝硬化多层螺旋CT门静脉和肝静脉同时显影扫描及对比剂注射方案的优化

    作者:柯振武;李媛媛;耿学龙;关静;张燕

    目的:探讨肝硬化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门静脉和肝静脉同时显影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病例分成2组(每组60例)进行不同方式的扫描,分别测定3个感兴趣区的CT值.结果:对照组门静脉主干与肝静脉血管强化对比差异明显,不能很好地在工作站用一个时像的影像同时显示,优化组门静脉主干与肝静脉血管强化对比差异不明显,可以在工作站用一个时像的影像同时显示.结论:肝硬化MSCT门静脉和肝静脉同时显影技术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二次注射对比剂方法完全是可行的.

  • 无缝隙化管理模式在ICU仪器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杨晶

    目的:探讨无缝隙化管理在规范ICU仪器使用、管理、培训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实施无缝隙化管理前后的仪器设备维护情况、仪器设备培训考核结果、ICU护士和医生对仪器管理满意度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无缝隙化管理后,仪器故障发生率、维修率较实施前6个月分别降低了16.3%和28.9%,每月质控仪器维护完好率由83.8%提高到了97.8%;护士考核合格率较前提高了19.9%;护士、医生满意度得分从(76.12±0.36)分增加到(93.28±0.24)分.结论:无缝隙化仪器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缺乏连续性的分散式专人或兼职仪器设备的管理模式,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大限度地提高了ICU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率与完好率.

  • A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评价

    作者:林佳静

    目的:评价A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以提供更为快速、准确的检验结果,为综合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专业化支持.方法:收集104例患者标本,同时采用A型和B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验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GB)等参数,并对比分析所测结果.结果:A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本底计数均为0,检测WBC、RBC、PLT和HGB等参数的精密度和线性良好,携带污染率低,与B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相关性较好(r>0.9).结论:该分析仪性能良好,与其他血细胞分析仪相比专业、可靠,可用于大中型医院对全血细胞进行筛查及综合疾病诊断.

  • 肿瘤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验证

    作者:胡杰;董晓庆;林清;陶建民;张莹;张颖

    目的:检验肿瘤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在临床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1-12月Pinnacle计划系统的210个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1 479个射野,选用UNIDOS E剂量仪、0.125cc电离室以及RW3固体水模体进行剂量学验证,计算实测剂量与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计算剂量的相对误差.用Mapcheck2 1177阵列进行5 cm深度平面通量图的γ分析,以3 mm/3%为分析限制条件,计算γ通过率.结果:绝对剂量验证中,相对误差δ在±2%以内的占78.1%,2%<|δ|≤3%的占14.8%,3%<|δ|≤4%的占5.2%,4%<|δ|≤5%的占1.9%.在通量图γ分析中,γ通过率≥95%的有l 379个射野,93%≤γ通过率<95%的有72个射野,90%≤γ通过率<93%的有21个射野,γ通过率<90%的有7个射野.结论:Pinnacle计划系统的调强计划实际精度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 基于EPID的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绝对剂量验证探讨

    作者:孟慧鹏;董化江;丁红军;孙小喆;郑爱青;梁克明;张艳龙;王鹏

    目的:探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用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绝对剂量验证的可行性与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患者的VMAT治疗计划,用Eclipse软件导出EPID计划和水模体验证计划等中心平面的通量图.在2幅通量图中对应位置处,各随机选取30个待测量绝对剂量点(靶区内6个,靶区外扩5、10、20、30、50 mm的区域内和有效探测范围内各4个点),按照选取位置的不同将这些剂量点分成7组,每个点均测量EPID和指形电离室实测值,用单因素F检验比较2种方法7组数据的计划值与实测值准确率的差异.结果:7组剂量点的绝对剂量验证结果准确率基本均在98%以上,2种方法测量的7组数据的准确率均无统计学差异(F=0.032-3.189,P>0.05).结论:EHD具有在线实时剂量验证的潜力和明显优势,能够大大提高多点绝对剂量验证的效率,可以用于VMAT治疗绝对剂量的验证.

  • 气温和气压对医用直线加速器输出剂量刻度的影响

    作者:蒋社伟;王艳霞

    目的:研究治疗室的气温和气压对医用直线加速器输出剂量刻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医科达Precise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的6 MV高能X线,以水模体为介质,通过IAEA 277报告及剂量学原理进行吸收剂量的测量与计算.分别以治疗室的实测气温、气压值和假定气温、气压值作为测量时的修正参数,进行实验性测量,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气温一定时,气压每波动0.01 atm(1 atm=101 325 Pa),输出剂量波动约1%;气压一定时,气温每波动3℃,输出剂量波动约1%.随着气压的升高,输出剂量呈线性递减;随着气温的升高,输出剂量呈线性递增.结论:气温和气压对医用直线加速器输出剂量刻度影响较大.标定医用直线加速器输出剂量时,除其他校准参数正确外,必须按治疗室实测的气温和气压值进行修正.

  • SysmexXN-20型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验证

    作者:王文静;沈琳;魏红;娄金丽

    目的:评价Sysmex XN-20型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以确定检验结果是否准确可靠.方法:按照IS0 15189的要求,分别对Sysmex XN-20全血细胞分析仪的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精密度(包括批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正确度、可报告范围进行测定,并对生物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Sysmex XN-20型全血细胞分析仪的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精密度、正确度、可报告范围均在IS0 15189或行业标准的要求范围内,生物参考区间验证结果也符合要求.结论:Sysmex XN-20型全血细胞分析仪的各项性能均符合仪器要求范围,可用于临床全血细胞分析检测.

  • 临床使用输液设备的若干问题及安全对策

    作者:张飚瑞

    目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输液设备的特性和局限性,以大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方法:采用理论及实验仿真模拟2种方法分析临床使用中出现的阻塞压力设置、自流、不同的输液耗材对输液速度的影响等问题.结果: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选用注射泵、输液泵的原则.结论:了解输液设备的基本特性,掌握选用注射泵、输液泵的原则,对于降低输液设备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多参数监护仪的质量控制检测分析及保养

    作者:张德云;陈荟宇;黄鹏;唐超;闵敏;赵艳;王晓光;冯怀志

    目的:分析与探讨多参数监护仪在医学质量控制检测中出现的情况,掌握多参数监护仪的性能特征,提高临床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有效性.方法:采用RIGEL 288 Plus电气安全分析仪、BP-Sim无创血压质量监测仪、蓝-7型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蓝-1型多功能病人多参数模拟器对某院Philips多参数监护仪、Mindray多参数监护仪、GE多参数监护仪、国腾监护仪、科瑞康监护仪、金科威监护仪等在不同参数条件下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基本掌握了多参数监护仪的使用状态与质控情况等信息,提高了多参数监护仪的使用安全性与可靠性.结论:定期保养和开展质量控制检测工作,对于保证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外骨骼机器人驱动方式的研究

    作者:张增峰;陈炜;李浩;李坦东;侍才洪;李瑞欣;苏卫华;张西正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的机械装置,为穿戴者的运动提供助力以提高穿戴者的运动能力和耐力.驱动系统作为外骨骼机器人的关键系统,是外骨骼机器人提供助力的动力来源.介绍了外骨骼机器人驱动系统的主要分类,并对不同驱动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为后续外骨骼机器人驱动系统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外骨骼 机器人 驱动
  • 多叶光栅运动部分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

    作者:徐倩倩;庄鹏

    0 引言医学用电动多叶准直器(multi leaf collimator,MLC)又名多叶光栅,是放射医疗中使用的一种设备,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采用多路电动机带动丝杆转动,从而推动钨制叶片前进或后退,使得位于两端的多个叶片能合围成一个与需要进行照射的肿瘤部位形状相同的图形,供射线通过,达到放射医疗目的.从多叶准直器问世到现在,其结构设计就一直在改进、完善.为适应各种不同的功能和用途,世界各国先后推出多种结构形式的多叶准直器.

  •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故障维修3例

    作者:林天华;洪范宗;王伟

    0 引言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仪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检测颅内脑底部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流生理参数的一项无创检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1-2].本文对我院神经内科1台以色列RIMED公司生产的TCD检测仪在使用中遇到的3例典型故障进行总结.

  • 智能型语音急救盒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

    作者:李朝波;王娜娜;常丽元;田秀琴;王春梅

    0 引言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与提高,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人口老龄化就是其中之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近2亿[1].由于老年人身体各器官趋于衰老退化,常常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等慢性疾病[2].

  • 锐柯CR850控制系统故障维修1例

    作者:李岩

    0 引言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利用现有的普通X线机,通过该系统的可处理影像IP板和阅读器,将普通X线影像数字化并传入工作站[1],然后可以进行加工处理并共享于医院的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我院锐柯CR850系统(以下简称“CR850”)于2008年通过总后勤部招标引进,主要承担全院的床旁X线摄片和夜间急诊X线摄片的影像数字化任务,每日工作量30~40人次,有时还承担体系部队官兵的临时体检任务.该系统常年24 h开机,硬件损耗较大.2015年初,该设备出现系统不引导故障.由于我院没有购买该设备的厂家保修,为了不影响影像检查工作,我科自行应急维修,下面将维修过程介绍如下,供参考.

  • 医科达Precise加速器维修3例

    作者:孙小杨;杨波;庞皓文;刘小龙

    0 引言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生物医学上一种用来对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的粒子加速装置,利用辐射对恶性肿瘤进行照射使其生长受到抑制而致死,是肿瘤外照射治疗的主要设备[1-2].我科购进的医科达Precise加速器具有2挡光子束能量:6和15 MV;6挡电子束能量:6、9、12、15、18和20 MeV.楔形照射为一楔形合成(内置60°楔形板)[3].在实现其他角度楔形野时,患者治疗时的同一个射野需要机器分成空野和楔形野来实现.医科达Precise加速器由加速系统、电子注入系统、微波产生与传输系统、脉冲调制系统、真空系统、冷却恒温系统、束流引出系统、电源及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其数字化程度很高,共有600多个连锁4-71,各种故障的出现都有相应故障代码提示,方便了维修人员迅速判断和定位维修方向,准确查阅相关信息,及时处理故障.本文介绍3例用飞线处理主板上由于接触不良导致的故障,供同行参考.

  • 监护仪故障率高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李国梁;李心蕊

    0 引言随着电子科学技术水平在医疗设备领域的发展与应用,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已成为衡量医院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无论是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医疗设备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医院医疗设备数量不断增长,在给医院带来经济创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和技术风险[1-2].

  • 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的维护校准

    作者:惠博阳;李爱萍

    0 引言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是应用Scheimpflug光学原理[1]通过旋转测量法进行断层扫描,获得眼前节的三维图像.该仪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已得到国内外证实,并广泛用于临床.为确保检测数据准确,需定期对该设备进行深度维护和校准.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可获取眼前节多重图像,生成三维立体图,计算角膜、前房和晶状体的各种测量值,并以彩色图形显示结果.作为一种新的测量手段,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屈光手术、青光眼、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圆锥角膜等临床研究和实践[2].该诊断系统可在很短时间内提供角膜前后表面高精度的诊断数据,这些数据能帮助医生发现早期的角膜扩张.由于具有旋转扫描的优势,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能够提供更多角膜的数据,并可在扫描过程中跟踪和校准眼球运动.

  • 东芝KCD-12M X线机故障检修

    作者:李军;朱洪峰;藏磊

    0 引言东芝KCD-12M X线机因其移动、操作方便快捷,能为住院患者及时抢救提供重要的影像依据,在临床中使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使用频繁,经常处于移动、颠簸状态,故障率也较高.现将东芝KCD-12M X线机故障维修过程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 贝朗compact注射泵故障检修及保养

    作者:陆安;苏建明

    0 引言微量注射泵的作用是将少量药液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人体内,操作便捷、定时、定量,根据病情需要可随时调整药物浓度、速度,使药物在体内能保持有效血药浓度.运用微量泵抢救危重患者,能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安全、有效地配合医生抢救.我院ICU现有微量注射泵59台,其中贝朗compact注射泵就有38台,普遍使用都已超5a,由于平时良好的操作及保养,绝大多数注射泵都可以保持全年无故障运行.但是操作人员偶尔的疏忽也会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从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下结合我院38台贝朗compact注射泵日常故障,针对故障率高的报警与日常的保养进行分析.

医疗卫生装备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