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药物生物技术杂志

药物生物技术

药物生物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약물생물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915
  • 国内刊号: 32-148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24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药物生物技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吴梧桐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重组双体化促血小板生成素模拟肽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HSA-TMP-TMP)体内生物活性与药效学研究

    作者:杨洋;支德娟;汤伟;王梅竹;王娜;李红玉

    探索双体化重组人白蛋白与促血小板生成素模拟肽二联体融合蛋白(HSA-TMP-TMP)对正常小鼠促血小板生成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双体化HSA-TMP-TMP对卡铂诱导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给予正常小鼠不同剂量的双体化HSA-TMP-TMP,观察其促血小板生成活性;给予小鼠单次腹腔注射卡铂,建立化疗药物卡铂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的双体化HSA-TMP-TMP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单体和双体HSA-TMP-TMP均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血小板计数水平,双体HSA-TMP-TMP提高正常小鼠血小板计数水平是单体HSA-TMP-TMP的1.57倍.而且,双体HSA-TMP-TMP对卡铂诱导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双体HSA-TMP-TMP具有显著增加正常小鼠血小板计数水平的生物活性,而且对卡铂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 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分析

    作者:姚健;邵雷;刘鹏宇;陈代杰;张玉彬

    文章研究了上海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通过MIC法对临床标本分离的2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敏性进行检测,并通过PCR扩增分析其中14株菌携带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结果表明2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4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螺旋霉素I、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4.1%,48.1%,74.1%和74.1%;对林可酰胺类抗生素林可霉素的耐药率为77.8%;对酮内酯类抗生素泰立霉素的耐药率为77.8%.分析了其中14株临床菌的23rRNA序列保守碱基位点的突变和所携带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情况.结果表明这14株临床菌的23rRNA序列保守碱基位点均没有发生突变.根据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发现这14种临床菌株中,有6株ermA阳性菌和和3株ermC阳性菌,但是并没有发现ermB的阳性菌株;er以和ermC的检出率分别是42.86%和21.43%;耐药基因er以存在于MRSA菌株中,其阳性率85.71%;而耐药基因ermC则出现在MSSA菌株中,其阳性率42.86%.另外,耐药基因msrA在14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检出率是92.86%,但没有发现它和大环内酯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存在相关性.27株临床分离菌株对除螺旋霉素Ⅰ外的其它5种大环内酯·林可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70%.耐药基因ermA和ermC是金黄色葡萄球耐药的主要原因.

  • 基于乳液体系下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固定化的研究

    作者:易喻;张磊;梅建凤;张彦璐;应国清

    构建油包水型乳液体系下假单胞菌脂肪酶固定化,并研究其酶学性质.采用单因素实验,以固定化脂肪酶的水解活力为指标,确定其固定的条件.利用橄榄油乳化法对固定化脂肪酶的催化适温度,热稳定性、适pH、pH稳定性、操作稳定性,酶促动力学参数等进行测定.获得了固定化脂肪酶条件:脂肪酶浓度为25.0 mg/mL,固定化温度为5℃,时间为2.0h,以大豆油作为乳化体系油相,以80.0 μL TritonX-100作为乳液体系的乳化剂,保护剂三丁酸甘油酯添加量为100.0 μL,交联剂戊二醛25%水溶液的添加量为40.0 μL,并测得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脂肪酶水解活力为9 220.0 U/g.固定化酶的粒径约10~25 μm,固定化酶经过11次重复使用之后仍然有约78%的相对酶活力.基于乳液体系下制备固定化脂肪酶具有工艺简单、条件温和及操作方便的特点.而且,固定化后的脂肪酶稳定性有明显的提高.

  • 老年患者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诱发中枢系统不良反应1例

    作者:任俊;陈伟

    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老年患者使用后诱发中枢系统不良反应的原因、机制和处置办法.对1例老年女性肺部感染患者,根据体征、症状等变化调整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后,患者未再出现双眼凝视、肌肉阵挛、四肢强直等中枢系统症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可引起中枢系统症状,临床应合理选择使用,加强用药监护,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对其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朱铢

    探讨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单独采用乌司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7d的CRP、TNF-α、IL-6、IL-8水平.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56% (34/45),观察组为93.33%(42/45),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x2=8.295,P<0.05.治疗前两组CRP、TNF-α、IL-6及IL-8水平均较正常值明显升高,经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后10 d观察组的CRP水平均在相同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5d观察组的TNF-α、IL-6及IL-8水平均在相同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汀应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全身炎性反应,对于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

  • 离子色谱测定多糖的单糖组成的方法学研究及其应用

    作者:柴银;王虹;刘雅萌;刘玮;高向东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采用高效阴离子色谱分离和定量分析11种常见单糖的方法.采用Dionex ICS-5000+离子色谱仪,以Carbo PACTM PA 10(2.O mm×250 mm)阴离子交换柱为分离柱,脉冲安培检测器检测,200 mmol/L NaOH和200 mmol/L的CH3 COONa梯度洗脱,建立了可同时检测11种常见单糖的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法(HPAEC-PAD),可实现核糖(Rib)、岩藻糖(Fuc)、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ra)、半乳糖(Gal)、葡萄糖(Glc)、甘露糖(Man)、木糖(Xyl)、果糖(Fruc)、半乳糖醛酸(GalA)、葡萄糖醛酸(GlcA)的定性定量分析.该方法在1~5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100 ~0.99978),精密度RSD值小于3.52%,回收率在97.33%~101.82%,重复性RSD值小于3.04%.采用该方法对牛蒡精制多糖ALP-1的单糖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牛蒡多糖ALP-1由岩藻糖(Fuc)、阿拉伯糖(Ara)、葡萄糖(Glc)和果糖(Fruc)组成,摩尔比为7.69∶1.00∶34.62∶3.08.对牛蒡多糖单糖组成的成功测定说明该方法成功建立,为常见单糖的定性定量分析及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提供了快速可靠的方法.

  • 同源建模构建ABLSH3突变体及其与RIN1蛋白结合能力的分析

    作者:刘鑫;崔淼淼;付珮一;黄凌;徐方明

    Bcr-Abl SH3与RIN1富含脯氨酸的序列结合,激活Bcr-Abl酪氨酸激酶活性,引起慢粒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为改变两者结合方式解决耐药问题,笔者对Bcr-Abl SH3结构域活性位点进行分析.PepSite2.0软件分析RIN1与Bcr-Abl SH3结合部位及特点,选择突变位点,VMD1.8.7和NAMD2.6软件动态模拟获取稳定的SH3突变体结构,PepSite2.0分析突变体和RIN1结合能力大小.两者结合部位位于SH3 90-118氨基酸位点,3种突变方式中双位点突变效果明显优于单位点及缩短的片段,单位点突变中并非所有被选择的位点突变后结合能力都提高,说明RIN1与SH3结合不仅依赖结合部位的特异氨基酸,其周围的氨基酸对维持两者的结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聚乙二醇修饰多肽CPU-HM的反应条件摸索及体内药效学研究

    作者:王贝;张洋;程玉印;徐寒梅

    研究mPEG-ALD修饰CPU-HM的反应条件并对修饰产物的体内药效进行初步筛选.采用正交试验法,利用HPLC的面积归一化法检测各修饰条件下的修饰率,确定不同PEG修饰CPU-HM的反应条件,其中,mPEG-ALD10k修饰CPU-HM的修饰率可达83.1%,mPEG-ALD20k修饰CPU-HM的修饰率可达91.4%.通过B16F10黑色素瘤C57Bl/6黑鼠移植瘤模型检测修饰产物的体内活性,给予不同频率和剂量的mPEG-ALD10k-CPU-HM(42 mg/kg)和mPEG-ALD20k-CPU-HM(79.5 mg/kg),其中mPEG-ALD10k-CPU-HM(3d给药一次)组和mPEG-ALD20k-CPU-HM(2d给药一次)组抑瘤效果较好,瘤重抑瘤率与分别达到79.34%和78.76%,与阴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筛选出了体内活性高,半衰期延长的修饰产物.

  • Triton X-114萃取法纯化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的应用

    作者:韦鹏翀;魏茂琪;常亚军;靳伟华;岳俊;杨建波;郑勇;赵宏;欧阳圣洁

    采用Triton X-114替代高腐蚀性的苯酚,以探索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etype b,Hib)荚膜多糖的纯化新方法.将Hib粗制荚膜多糖溶于不同浓度的Triton X-114溶液中,加入(NH4)2SO4,搅拌后,离心分层后,取下层溶液.重复多次,后用100 kD膜进行超滤.结果,加入Triton X-114的质量分数为15%,(NH4)2S04的质量分数为30%,抽提次数为3次时,对蛋白杂质的去除效果较好.采用Triton X-114萃取法连续纯化3批Hib荚膜精制多糖,其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三部)规定.研究表明Triton X-114萃取法可应用于Hib粗制荚膜多糖的纯化,且纯化效果良好.

  • 一株青藏高原来源的链霉菌菌株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初步分析

    作者:黄青兰;袁文婧;庄原;罗清;彭程;叶波平

    根据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rRNA序列分析,将一株分离自中国青藏高原土壤的菌株167-2-28鉴定为链霉菌属放线菌.菌株167-2-28为革兰氏阳性菌,在高氏合成琼脂培养基上,基内菌丝呈红褐色,气生菌丝为灰粉色,产生浅褐色可溶性色素,孢子链为螺旋形,孢子呈椭圆形,大小约为(0.7 ~0.8)μm×(1.0~1.4)μm.菌株167-2-28的DNA G+C含量为68.3 mol%,以MK-9 (H6)为主要呼吸醌,其细胞中主要的脂肪酸为iso-C16∶0(18.6%)、anteiso-C15∶0(16.6%)、anteiso-C17∶0(11.5%)和summed feature 3(C16:1 ω7c/iso-C15∶0-2OH)(14.2%).对16s rRNA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S.novaecaesareae NBRC 13368T(99.57%)、S.phaeoluteigriseus ISP 5182T(99.28%)和S.pseudovenezuelae NBRC 12904T (99.21%)等菌株亲缘关系较近,与菌株S.novaecaesareae ATCC 27452T的主要区别在于:菌株167-2-28在ISP3、ISP4、ISP5和ISP7培养基上可产生气生菌丝,并能产生H2S和利用柠檬酸.初步的活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167-2-28在高氏合成培养基中培养时,获得的乙酸乙酯提取浸膏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藤黄微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黑曲霉有较弱的拮抗活性,其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32,16,50,100 μg/mL和>500 μg/mL;而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氏菌)和真菌(白色念珠菌和禾谷丝核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

  • 羊栖菜中岩藻黄质提取物对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

    作者:汪财生;谭志文;钱国英;周凯丽;丁浩淼

    通过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小鼠营养性肥胖模型,研究羊栖菜中岩藻黄质提取物(SFFE)的减肥作用.实验选取ICR雄性小鼠饲喂高脂饲料为模型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建模后分别给予模型高、中、低剂量组3.0、1.5、0.3mg的SFFE/d灌胃,21 d后测定小鼠的体重、Lee,s指数、脏器系数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建立高脂饲料模型组平均增重率达(32.03±2.02)%,体重显著高于基础饲料对照组(P<0.05);饲喂高、中、低剂量SFFE后体重、Lee,s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空白组小鼠(P<0.05);各模型组与对照组小鼠血清中TC、TG、HDL-C、LDL-C指标,脏器系数指标均无差异;灌服SFFE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GLU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空白组(P<0.05),且与基础饲料对照组无差异(P>0.05).实验提示SFFE具有良好的减肥、调节血糖功能作用,为SFFE减肥产品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重组艾塞那肽纯度的方法验证研究

    作者:吴宏斌;王永智;饶玲;方朝东;史长军;李健峰

    艾塞那肽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实验室通过大肠杆菌重组表达方式,获得重组艾塞那肽.为快速便捷地检验样品表达纯化效果,使用高效液相法测定重组艾塞那肽纯度,并对该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研究.经过多次实验摸索,确定色谱条件:采用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Cs(4.6 mm×250 mm,粒径5μm);以0.1%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0.1%三氟乙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B,0~ 60 min下,A相80%~50%,B相20% ~ 50%,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14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50 μL.结果显示该方法下专属性研究满足要求,样品在12 h内较稳定,重现性研究CV值为0.5%,艾塞那肽在0.125 ~2.0 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5),低检测限为0.25 mg/mL,在改变柱温、流速、流动相比例等细微色谱条件时,RSD值均≤2.0%,耐用性研究合格.经过验证研究,本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重组艾塞那肽的纯度测定,为产品的研发纯化提供快速评价指标.

  • 氯化两面针碱通过甲基化率调控p53和E2F介导肝癌POLD1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作者:黄怡;韦长元;廖柳凤;吴琼;谭晓虹;徐恒

    探讨氯化两面针碱(Nitidine chloride,NC)通过影响POLD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及调节转录调控因子p53和E2F的特异性结合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该研究采用CCK8,焦磷酸测序,RT-PCR,Western blot等技术方法论证了NC通过影响POLD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间接调控POLD1基因转录活性,从而降低了DNA聚合酶ε的合成效率,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不同剂量的NC(0.5,1.0,2.0 mg/mL)处理肝癌细胞SMMC-7721 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大,分别为21.1%,35.2%,92.1%,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OLD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整体上升.经方差分析,与对照组相比,1.0,2.0 mg/mL实验组的E2F结合位点甲基化率随浓度增加而增高(F=10.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 mg/mL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 =0.694).而p53结合位点甲基化率随NC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F =9.76,P <0.05),其中2.0 mg/mL实验组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POLD1 mRNA和蛋白p125随NC浓度增加而下降,采用秩和检验,x2分别为40.19,36.65,P<0.05,1.0、2.0 mg/mL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氯化两面针碱可能通过调节SMMC-7721细胞POLD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影响其启动子转录调控因子的作用,从而抑制了POLD1基因表达,降低DNA聚合酶ε活性,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 二氢去氢双松柏醇的微生物转化研究

    作者:盖晓红;余伯阳;刘吉华

    利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以Bacillus subtilisYD 016为转化菌株,对二氢去氢双松柏醇的转化进行研究.该菌株可以将二氢去氢双松柏醇完全转化,主要得到3种转化产物(记为HMZG-1、HMZG-2、HZMG-3).通过硅胶柱层析和制备型HPLC方法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经ESI-MS、1 H-NMR和13C-NMR分析,转化产物分别鉴定为二氢去氢双松柏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HMZG-1)、二氢去氢双松柏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HMZG-2)、二氢去氢双松柏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HMZG-3).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物转化情况进行检测,建立转化产物和底物的标准曲线.根据HPLC结果计算可知,3种转化产物的转化率分别为:17.34%,14.29%,66.41%.该研究丰富了Bacillus subtilisYD 016的底物作用范围,为二氢去氢双松柏醇葡萄糖苷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GC法测定鼻炎康片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作者:黄政贵;朱惠敏;梁凤兰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鼻炎康片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采用HP-5MS(30 m×0.25 mm ×0.25 μm)色谱柱,程序升温,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30 min制得供试品溶液,以峰面积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本法测定盐酸麻黄碱峰形漂亮,理论塔板数大于5 000,分离度大于4.0,无杂峰干扰;在10.14~101.39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 =0.999 6(n=6);加样回收率为98.4%,精密度为RSD=0.92%(n=6).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度高且操作简便,相比于液相色谱法有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可用于鼻炎康片中的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控制.

  • hVEGF121/βhCG融合蛋白联合化学药物对小鼠B16F10黑色素瘤抑制效应研究

    作者:李曼曼;井亮亮;袁玉婷;苗梓韬;王雨婷;张一唯;曹荣月;金亮

    将融合蛋白hVEGF121-M2-X10-βhCG-CTP37作为免疫原,并分别联合化学药物环磷酰胺(CTX)和多西他赛(DTX),探索其对C57BL/6J小鼠B16F10黑色素瘤的抑制效应.将hVEGF121/βhCG融合蛋白(VC)分别与CTX和DTX联合给药(vCC、VCD),免疫接种B16F10黑色素瘤小鼠,对免疫小鼠皮内肿瘤组织周围毛细血管进行计数、测量各组小鼠瘤块体积和重量、对肿瘤组织进行切片分析、检测免疫小鼠脏器指数、MTT法检测脾细胞增殖、LDH法检测特异性杀伤活性.皮内肿瘤组织周围血管计数结果显示,与NS组比,DTX组、VC组以及VCD组均能高效抑制黑色素瘤血管生成(P<0.01);皮下肿瘤抑制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DTX组和VCD组抑瘤效果为显著,抑瘤率分别为60.0%,70.0%,其中VCD组抗肿瘤效果优于VC组或DTX组给药组(P<0.01);肿瘤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显示,VCD组的病变程度和炎细胞浸润程度显著;对小鼠脾脏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DTX组和VCD组的脾脏指数均显著增高(P<0.05);抗肿瘤免疫实验中:与NS组相比,VCD组提高了脾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毒作用(P<0.05),且VCD组小鼠的脾细胞杀伤率在效靶比为20∶1、40∶1和80∶1时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VEGF121/βhCG融合蛋白与化学药物DTX初步表现出协同抗肿瘤的效果,而与化学药物CTX未表现出协同抗肿瘤作用.

  • 产与宿主相同活性成分的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玉鹏;李天聪;林进华

    植物内生真菌是指存在于植物体内,且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微生物.在与宿主植物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内生真菌具有产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活性代谢产物的能力.过去的20年间,已经从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许多具有活性的化合物,如抗菌剂,杀虫剂,免疫抑制剂和抗癌化合物等.内生真菌资源已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及热点.该文总结了产与宿主相同活性成分(如紫杉醇,鬼臼毒素,长春新碱及喜树碱等)内生真菌的研究现状,并对内生真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开发利用内生真菌资源,使其早日为人类带来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BC蛋白质家族在GLUT4囊泡运输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丹丹;吴佳;舒建洪;吕正兵

    TBC域(Tre-2/Bub2/Cdc16),现普遍认为它是真核细胞中由大约2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保守性蛋白质结构域.进一步研究发现:含TBC域的蛋白质具有针对Rab GTPase的GAPs(GTPase activting Proteins)功能,而Rab蛋白质是一种具有进化保守性的小GTPase,参与囊泡运输等重要生理过程,且GLUT4囊泡转运对血糖调控有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血糖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发现治疗血糖代谢相关疾病(如2型糖尿病)的新的药物靶点.文章主要介绍了近年来TBC蛋白质与囊泡运输的研究进展.

  • siRNA肺部给药及其在肺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谢彧雯;汤玥;刘云;陈菁;段文佳

    RNA干扰(RNAi)是一种转录后的基因沉默机制,从发现至今已逐渐成为疾病治疗的新手段.小干扰RNA (siRNA)是RNAi过程中的效应分子,已作为药物处于临床研究的不同阶段.以病毒或肺内源性基因为靶点的siRNA在肺部病毒感染、慢性炎症性肺疾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siRNA用于肺部疾病的治疗既可以通过注射给药达到病灶部位,也可采取局部给药的方式将siRNA投递至肺部.与注射给药相比,siRNA的肺部给药具有所需剂量少、系统副作用小、直接到达靶部位、核酸酶活性低等优点.以RNAi为策略,通过肺部给药将siRNA局部作用于靶部位,是siRNA治疗肺部疾病的研究热点.文章从肺部疾病的相关靶点出发,介绍了siRNA在肺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当前应对siRNA肺部给药屏障的策略,并根据给药方式的研究情况概括了siRNA肺部给药的发展趋势.

  • G蛋白偶联受体异源表达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周国超;石童;李丽琴

    G蛋白偶联受体(GPC Rs)是具有7次跨膜螺旋的细胞整合膜蛋白,大约占人类蛋白质组的3%,它们广泛地参与到人体的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等各类生理活动中,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作用靶点.GPCRs的结构学研究进展缓慢,因为它们在体内含量很低,必须通过体外重组技术才能获得大量有活性的GPCRs用于结构学研究.近年来,GPCRs已经在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物、昆虫杆状病毒、无细胞等多种异源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该文对GPCRs在不同表达系统的高水平表达策略进行综述,为GPCRs的分子结构研究和以GPCRs为作用靶点的药物筛选研究奠定基础.

  • GLP-1受体激动剂的临床药效与安全性研究进展

    作者:武继承;郭林峰;唐道琪;田浤;姚文兵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由肠道分泌的内源性激素.该分子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抑制胃排空和减少食物摄取等方式起到降低血糖和控制体重的效果.然而天然GLP-1分子由于肾小球滤过和二肽基肽酶-4(DPP-4)酶解作用而导致半衰期极短,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为此,研究者们通过氨基酸替换、化学修饰以及蛋白融合等技术来寻找抗DPP-4酶解以及长效化的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对近年来有关GLP-1受体激动剂的相关临床试验结果进行汇总,该文对已上市的与正处于临床阶段的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的临床药效(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体重)以及安全性(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胰腺和低血糖症)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虽然GLP-1受体激动剂在某些安全性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确证,但其优秀的降糖效果以及相对较低的安全风险使其依然是研究开发的热点所在.

  • 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性能评估和临床试验

    作者:董劲春

    随着种类繁多的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大规模研发和应用,这些产品的注册和申报流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试剂的性能评估与临床试验一直以来都是申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概述了性能评估和临床试验所包括的主要项目,操作规范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为生产企业科学合理地进行核酸类诊断试剂的研制与开发提供指引.

药物生物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