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65例Behcet病临床分析
目的进一步认识眼型Behcet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1992年9月~2003年9月间,以眼部损害为主要表现前来我院就诊的65例Behcet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从首发表现、眼部及眼外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临床疗效特点诸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未见眼部损害为首发表现者.首发临床表现以口腔溃疡居首位(80.0%),口腔溃疡发生率占100%.FFA以视网膜主干血管及视盘渗漏为主者,病势较轻,预后良好;以视网膜微血管渗漏为主者,病势较重;伴视网膜出血及棉绒状斑者,病势为凶险.表现为前部葡萄膜炎及角膜炎者预后较好.结论对眼部及眼外病变的全面正确认识是及时诊断治疗Behcet病的关键.
-
中低度近视的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德国Zeiss MEL 80准分子激光器对<-6.00D的中低度近视患者102例200眼施行LASEK术,术前平均裸眼视力0.17±0.13(0.02~0.6),平均等值球镜-3.87±1.57D.前瞻性地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症状、裸眼和佳矫正视力、显然屈光度、眼压、角膜愈合程度和并发症.结果 LASEK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6者占100%,裸眼视力≥1.0者占96%.术后平均裸眼视力1.08±0.23,平均等值球镜-0.35±0.41D.平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1~5天.术后10眼(5%)出现haze,0.5级8眼,1.0级2眼.1例患者出现眩光.结论 LASEK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中低度近视的屈光手术.
-
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在糖网病性玻璃体积血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TSV25G)在糖网病性玻璃体积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TSV25G治疗14例糖网病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除1例外,余1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视力增加0.5以上者7例(53.9%).结论 TSV25G应用于早期糖网病性玻璃体积血,手术安全,省时,效果好,更有利于糖网病光凝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再次治疗.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玻璃体积血/外科学 -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人工晶体植入术.方法 55例(64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合并严重的虹膜后粘连,瞳孔闭锁或膜闭的病人,术中对瞳孔钝性分离粘连,切除瞳孔区机化前膜或瞳孔缘放射状剪开,环形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或娩出晶体核,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随访3~36个月,术后视力0.1~0.2,5眼(7.81%),0.2~0.5者为39眼(60.94%),>0.5者为20例(31.25%).结论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
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临床分析
目的设计泪道探通引流装置置入泪道,扩张泪道,缓解泪道狭窄,恢复泪液引流通路,消除眼表感染灶.方法设计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由两端金属探子和中间的软性硅胶管组成.选择120例病人(女78例,男42例,80例慢性泪囊炎,20例泪小管断裂,20例泪小管狭窄).1%氯麻液收敛鼻粘膜及眼表麻醉后,探通泪道,自上下泪小点插入泪道探通引流装置的探子至下鼻道前部鼻泪管开口处,用特制的鼻腔探子取出器钩出探子,硅胶管留置鼻腔内.术后每周冲洗泪道1次至1月,以后每月冲洗1次.3~6月取出引流管.泪小管断裂者插入探子后吻合泪小管.结果 80例鼻泪管狭窄所致慢性泪囊炎患者流泪症状均在置管1周内消失,拔管1月后有18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复发.20例泪小管断裂及20例泪小管狭窄患者术后流泪症状立即消失.拔管后观察3个月,无复发,泪道引流通畅.结论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鼻泪管狭窄所致慢性泪囊炎、泪小管狭窄及泪小管断裂所致溢泪效果肯定,方法简单,组织创伤小,无局部及全身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三种眼压计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应用比较
目的评价三种不同眼压计在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应用.方法对近视33例66眼和LASIK术后43例86眼分别用非接触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 NCT),Goldmann压平眼压计(Goldmann applanation tonometer,GAT)和Tono-Pe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Tono-Pen眼压计测量角膜中央和颞下距角膜缘1.5~2mm处的眼压),同时测角膜中央及颞下方的厚度.结果用三种方法测得的近视眼LASIK术后的眼压测量值均明显低于正常近视眼.两组均为Tono-Pen和NCT与GAT测量值呈正相关,LASIK术后中央Tono-Pen眼压测量值与术前GAT呈正相关.眼压与角膜厚度的关系:近视眼组,NCT与角膜中央厚度呈正相关;GAT和Tono-Pen与角膜厚度无相关性.LASIK术后组,GAT和NCT与角膜厚度呈正相关;Tono-Pen与角膜中央厚度无相关性.结论 LASIK术后眼压测量值下降.Tono-Pen测量IOP不受角膜厚度的影响,可应用于LASIK术后等角膜表面不平者.
-
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重建术后无菌性巩膜融解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重建术后无菌性巩膜融解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1999年5月至2004年5月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带球结膜移植重建角膜缘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234例,术中、术后不应用丝裂霉素C、?放射线等附加的治疗,术后有4例(1.71%)患者术区巩膜出现融解坏死,取坏死组织涂片、进行微生物培养及病理检查,并对4例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查.采用环孢霉素A眼液滴眼一个月,对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4例患者细菌及真菌培养均未见微生物生长,病理检查:4例均未见白细胞浸润.环孢霉素A滴眼每天6次,巩膜缺损区于1个月左右完全愈合.随访12个月至20个月4例术区外观无异常变化.结论手术因素等所致的免疫反应可能是自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无菌性巩膜融解的主要因素;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可有效地控制巩膜融解.
-
糖皮质激素型青光眼46例分析
目的本文分析糖皮质激素型青光眼(Glucocorticoid Induced Glaucomd)(GIG),了解其发病机理、发病原因、治疗预防的重要性.方法与结果总结本院5年来医治的GIG 46例91眼,主要集中在青少年8岁至35岁之间.其发病原因主要是长期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glucocorticoid eyedrops(GC)引起.治疗:首先是停药,然后保守治疗降眼压.眼压不降需尽快行抗青光眼手术.91眼中有52眼作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有6例复发,术后视功能均有恢复.本文较详细分析发病原因、机理,指出高危险因素病人避免用GC,可用非甾类眼液,用了GC眼液者要紧密的观察,应减少用药次数及浓度.结论
-
塑料薄膜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塑料薄膜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观察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49例52眼自愿接受手术中放置丝裂霉素并能按我院要求随访的患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加结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手术,(术中放置0.02%丝裂霉素C4分钟,放置前在角膜、巩膜面置入塑料薄膜保护),随访时间:3个月~3年.结果复发率为3.8%,并发症减少、降低.结论塑料薄膜在翼状胬肉手术中不失为一种预防并发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
1.6mm微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超薄人工晶体植入术
目的探讨微切口双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超薄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例(4眼)老年性核性白内障患者行1.6mm角膜切口的双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囊袋内植入ThinOptx rollable UltraChoice 1.0超薄人工晶体.术前及术后8周利用美国眼科研究所视功能问卷-25(VFQ-25)进行主观检查,并行裸眼、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客观波阵面像差、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六角形细胞计数的客观检查.结果 VFQ-25术后均值2081.25分,明显高于术前均值903.75分.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彩色光晕,以视点光源、近距离、夜晚为著.术后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明显提高;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均数、六角形细胞均数、高阶像差均方根均值、球差均值均小于术前.结论 1.6mm微切口双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超薄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功能、组织损伤轻、手术性散光小,尽管术后存在彩色光晕,仍不失为白内障手术的巨大进步,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非典型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6例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临床表现及遗传类型多样的毯层视网膜变性.典型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常见,非典型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较少见[1,2].现将近几年来我院就诊的6例不同眼底表现的非典型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报道如下.
-
花青素对近视青少年视疲劳症状及视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花青素对近视青少年视疲劳症状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326名近视青少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口服花青素每日200mg,对照组则每日口服淀粉200mg.一个月后观察眼部症状、视力及眼屈光度的变化,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花青素治疗组眼部症状改善明显,分别为视物模糊改善77.2%,眼球发胀84.9%,眼痛93.1%,畏光50.6%,眼干涩87.3%,眼球酸累感81.9%(P<0.05);轻度近视及早期近视眼远视力平均提高2~3行(对数视力表)(P<0.05);但对眼球屈光度的影响无显著性(P>0.05).结论花青素能有效改善视疲劳症状,改善早期近视和轻度近视的远视力.
-
多种激光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目的探讨氪(Kr)/Nd:YAG激光/SLT(Sdect 1aser trabecularplasty,SLT)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14眼有适应症的患者,先以Kr/Nd:YAG激光联合应用进行周切虹膜切除术,1周后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SLT.比较手术前后眼压变化.结果全部病例1次透切虹膜,经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后,房角加宽,SLT治疗后9眼眼压改善到<20mmHg,1眼眼压在2mo时回升到36mmHg,转为手术治疗.4眼可停用局部降眼压药,眼压维持正常.结论对部分有适应症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综合手术与单纯睫状体冷冻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全视网膜冷凝术(PRC)联合小梁切除,羊膜植入,并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与单纯睫状体冷冻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53例PRC联合小梁切除,羊膜植入,并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53例单纯睫状体冷冻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结果经1~18个月术后观察及随访,综合手术治疗的47眼眼压<21mmHg,成功率为88.7%,5眼+局部1~2种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30mmHg,1眼手术失败,单纯睫状体冷冻治疗的22眼眼压<21mmHg,成功率为41.5%,17眼加局部1~2种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仍不能控制,14眼眼球萎缩.结论 PRC联合小梁切除,羊膜植入,并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确定,较单纯睫状体冷冻治疗成功率高,痛苦小.
-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回顾和评价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外伤致失明或萎缩眼球采用(HA)义眼座Ⅰ期或Ⅱ期植入眼眶肌椎内.其中采用眼球摘除后HA义眼座植入11例.采用眼内容物剜除后自体巩膜包裹HA义眼座Ⅰ期植入4例.结果 15例眼中植入成功15例,均获得满意的外眼外观康复效果.结论 HA是一种理想的眼眶内填充物.保留或不保留自体巩膜多层覆盖HA义眼座眶内植入,可以明显地改善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除术后眼窝塌陷畸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安全简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
西咪替丁治疗重症春季角结膜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用于治疗长期反复发作,眼部反应较重,部分病例有Trantasdots小点,并发盾状溃疡的重症春季角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0例重症春季角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5例用西咪替丁600mg加入5%葡萄糖盐水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7天为一疗程3对照组用吲哚美辛或肠溶阿斯匹林口服,用0.5%可的松眼液和2%色苷酸钠眼液滴眼.结果实验组治疗1个疗程后,61.5%患眼病情缓解,9.25%患眼好转,总有效率为70.7%;2个疗程后,缓解80%,好转15.5%,总有效率95.5%.对照组1、2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4.5%和56.9%,两组差异极具显著性(X2=26.47,P<0.001).结论抗组胺H受体的免疫调节剂西咪替丁全身应用方法简单、经济,无不良反应,是选择应用于重症春季角结膜炎的一种新的有效疗法.
-
用硬膜外麻醉导管插管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泪道内硬膜外麻醉导管插管治疗泪道阻塞的手术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69例(73眼)泪道阻塞的患者施行泪道内硬膜外麻醉导管插管.在泪道探通后,插入一端带盲端的硬膜外麻醉导管,冲洗泪道通畅,外端固定.结果泪道探通成功65例(67眼),探通成功率91.8%,泪道插管术后观察长7个月,短1个月,通畅43例(43眼),占插管成功的64.2%,明显改善9例(11眼),占16.4%,无效11例(13眼),占19.4%.总有效率80.6%.结论泪道内硬膜外麻醉导管插管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泪道阻塞的方法.
-
视盘毛细血管瘤
目的探讨视盘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及其光凝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13例14眼视盘毛细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6眼接受了激光光凝治疗.光凝方法是应用YAG倍频、氩绿、氪黄绿激光直接密集光凝血管瘤体及其边缘,以出现灰色或灰白色反应为准,原则上采取长时间、低能量多次光凝.开始时每周一次,2~3次后,依据眼底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情况随时追加光凝,直至瘤体萎缩、渗漏停止.合并视网膜毛细血管瘤者,同时光凝.结果 13例14眼中7例合并有视网膜毛细血管瘤,2例有家族史,1例属Von Hippel-Lindau病.在6~54个月的随访中,12眼瘤体周围视网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肿及渗出,4眼继发了视网膜脱离,5眼视力在0.02及以下,2眼失明.其中接受光凝治疗的5例6眼中,2例3眼因故中途终止治疗;3例3眼坚持治疗者,终血管瘤萎缩,渗漏停止,但视力均显著下降,1眼瘤体位于视盘鼻侧者视力稳定在0.3,另2眼瘤体位于偏颞侧者,视力分别为0.02和CF/5cm.随访(48~54)个月没有变化.结论视盘毛细血管瘤是先天性疾病,其发病年龄多在10~40岁,属Von Hipple病一部分,呈慢性进展,预后极差,积极治疗很有必要.激光光凝疗效确切,但光凝时机及参数有待进一步探讨.
-
视力性质分析在黄斑裂孔的应用
目的评价黄斑裂孔的视力性质.方法对20例全层黄斑裂孔和10例板层黄斑裂孔及10例囊样黄斑变性患者进行了中心暗点及固视性质检查.结果 20例全层黄斑裂孔患者都存在中心绝对暗点,视力性质为中心外固视;而10例板层黄斑裂孔和10例囊样黄斑变性患者都无中心绝对暗点,视力性质为中心固视.结论全层黄斑裂孔的残留视力为中心外视力,视网膜上存在中心绝对暗点.
-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先天性视网膜劈裂患者16例32眼进行常规裂隙灯,前置镜,间接检眼镜,三面镜检查,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造影,OCT,ERG,VEP及散瞳验光检查,并追踪观察6m~3y.结果 32眼均发生黄斑中心凹劈裂,12眼(37.5%)合并周边部视网膜劈裂,发生于颞下方8眼,发生于下方4眼.一家系中有二患者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其中一例合并先天性白内障.结论全面详细的检查有利于先天性视网膜劈裂患眼的检出,OCT检测快速,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
儿童高度近视屈光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高度近视眼的各屈光成份与近视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38人73眼儿童高度近视患者分别进行散瞳验光,采集角膜不规则指数CIM、角膜形状系数SF与模拟角膜Simk1、Simk2,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长度,并作角膜屈折力/眼轴长比值.结果屈光度为-6.0D~24.5D,平均球镜度为(10.23D±3.75)D;Simk1为(44.00±1.48)D,Simk2为(45.45±1.52)D,K值为42.86±9.09,角膜不规则指数CIM为0.73±0.35,角膜形状系数SF为0.27±0.08;前房深度(3.56±0.43)mm,晶体厚度(3.94±0.41)mm,眼轴长度(27.22±2.34)mm;角膜屈折力/眼轴长比值为1.66±0.15.屈光度与Simk2、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长度、角膜屈折力/眼轴长比值间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角膜不规则指数CIM、角膜形状系数SF与Simk1、Simk2均无统计意义的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高度近视患者以轴长为主,角膜屈光力与眼轴不匹配时便导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儿童高度近视患者SF值小于正视眼,CIM大于正视眼,影响了成像质量,负反馈引起眼后段发育生长加快;高度近视儿童角膜屈光力的变化与角膜形状系数、角膜不规则指数的变化不相匹配,打破了眼球正常发育所需的协调性,可能引发了近视的产生.
-
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2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观察视功能、眼压、滤过泡、前房角等情况,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术后1周及3个月、6个月视力较术前无下降,术后1周平均眼压11.3±6.79mmHg,6个月平均眼压13.7±5.78mmHg,与术前26.24±7.92mmH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对患眼视功能影响小,降眼压效果确定,并发症少,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方法.
-
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HRT研究
目的比较正常眼与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减少青光眼的误诊.方法选取不同轴长眼用HRT盲法测定其神经纤维层厚度.结果眼轴大于27毫米组与正常组相比,其神经纤维层厚度显著性下降(P<0.05),眼轴小于27毫米各组与正常组相比,其神经纤维层厚度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对轴性高度近视患者采用神经纤维层厚度下降来辅助诊断早期青光眼时应采用不同的指标.
-
眼眶巨大神经鞘瘤1例
患者女 14岁 1y前发现右眼向前突出,无疼痛及其他不适,一直未行治疗,以后突眼进一步加重,伴视物不清、胀感,遂于05年1月6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眼眶内肿瘤收入院,人院检查:全身一般情况好.视力:右眼0.5,矫正-1.25DC×96°→0.5,左眼0.8,矫正-0.5DS→1.0.右眼球高度前突,略偏上(图1),突度右22mm,左13mm,眶距95mm.
-
梅毒性葡萄膜炎1例
患者女 28岁因左眼红痛、视力下降10d,右眼相似症状2d,于2004年12月8日就诊我科.患者面部可见2个红色皮疹,同时有阴部溃疡,2d前在外院行荧光素密螺旋体吸附试验阳性,皮肤科确诊为Ⅲ期梅毒,并给予青霉素治疗.患者丈夫梅毒病史2年.
-
视盘埋藏性玻璃膜疣误诊分析
视盘埋藏性玻璃膜疣是一种原因不明,双眼或单眼受累的先天性视神经发育异常.该病发病隐匿,患者自觉症状表现轻微,往往易被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2例(3眼)确诊病例报告如下.
-
眼睑痉挛的药物局部注射治疗
眼睑痉挛在临床中十分多见,尤以儿童、老年患者为著.主诉为眼睑不自主抽动、跳动,严重者特别是儿童有鼻嘴抽动.它是由于眼部慢性炎症刺激、生气、繁重的工作压力和长时间学习阅读及电脑工作等引起眼轮匝肌及面部表情肌的阵发性痉挛所致,给患者工作带来很大的不方便和痛苦,因没有严重后果过去一直没有人加以研究.
-
双眼原发性多发睫状体囊肿继发青光眼1例
李××女 20岁因双眼进行性视力下降7年伴眼胀,于2003年1月22日来我院就诊.否认眼局部用药史,否认眼部外伤及手术史,否认全身病史.患者母亲及姨母均视力低下,原因不明.眼部检查:视力:右0.25+1,矫正+0.50×90=0.3;左0.5,矫正-0.50+1.00×90=0.6+2.
-
糖皮质激素有效治疗角膜脂肪变性1例
角膜慢性炎症常常在角膜遗留新生血管性混浊瘢痕,继而引起脂肪沉着,其在角膜扩展,超越瞳孔会引起视力障碍.虽然可通过角膜移植得以治疗,但常因为大量角膜新生血管引起移植排斥反应,而导致角膜植片混浊.为此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显得非常重要.
-
彩超引导下治疗眶内巨大血肿
信××男 8岁住院号:469408.左眼部摔伤后眼球突出、视物重影5d入院治疗.全身检查正常.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2.右眼未见异常.左眼眶外缘皮肤擦伤,眶上可触及一囊性肿物,边界不清,压痛(-).眼球向前下方突出.
-
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B超水平截面检查结果分析
对54例高度近视眼后极部巩膜葡萄肿的病变部位和病变范围进行了B超声检查,54例中男22例44眼,女32例62眼(单眼2例),共计106眼.年龄23~61岁,平均36.2岁.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11.31D.
-
甲基纤维素导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4例报告
甲基纤维素是白内障手术中常用的一种粘弹剂,它应该无菌、无热原、无任何毒副作用.我院于2003年6m~8m共实施白内障手术48例49眼,其中4例5眼因使用甲基纤维素导致眼内炎,报告如下.
-
表现为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的外伤性眼内炎1例
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由Ito等[1]于1976年首次报告,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视网膜血管炎,可能与HIV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现报告1例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样改变由外伤性眼内炎引起的病例.患者男 33岁右眼被铁丝戳伤22小时,伴明显眼痛、视物模糊10小时.2004年5月22日来我院就诊.
-
无灌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恶性青光眼1例
患者女 69岁因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于2004年9月21日收入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右眼视力0.3,左0.4,双眼结膜无明显充血,角膜清,前房浅,周边前房<1/3CT,虹膜纹理清,瞳孔圆,约3mm,对光反应(+),晶体透明.双眼视乳头边界清晰,生理凹陷扩大,右C/D=0.8,左C/D=0.5,其余未见异常.眼压:右4.59kPa(1kPa=7.51mmHg),左3.86kPa.
-
剥脱综合征眼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例
例1 女 74岁因双眼逐渐视力下降10年,于2004年4月5日来我院就诊.既往高血压史25年,结肠炎术后4年.全身检查:血压160/85mmHg(1mmHg=0.133lPa),心电图示心肌缺血.视力右眼0.25,矫正0.5;左眼0.15,不能矫正.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KP(一),房水闪光(一),前房深浅正常,瞳孔缘环形色素脱失,虹膜表面未见灰白色头皮屑样沉着物,瞳孔圆,直径3m,对光反应存在.
-
丝裂霉素C溶液滴眼致巩膜坏死的救治
在过去30个月里,我们以手术切除加上术中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治疗了复发性翼状胬肉23例,所用的丝裂霉素C浓度为0.0285%,手术中用浸润棉片,贴置胬肉下方巩膜面5分钟,然后以100ml NS充分冲洗,手术后第六天开始0.0285%丝裂霉素C溶液滴眼,每天2次,连续7天,其中2例发生了巩膜坏死,3例发生了局部结膜、巩膜表面无血管.2例巩膜坏死患者为眼眶深凹,滴眼药水不易流失的患者;另1例为在外地作胬肉手术后发生巩膜坏死的患者.
-
过氟化碳液体的临床应用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重要的致盲疾病,自20世纪20年代由Gonin开创了视网膜脱离手术到1968年Kasner首次进行玻璃体次全切手术及1970年玻璃体切割器的诞生,自这以后开始了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
视网膜电图PhNR及临床应用研究
明视负向反应(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PhNR)是接收视锥细胞信号的第三级神经元产生的,ERG中紧接着视锥细胞b波出现的一个负相波.1996年Viswanathan等人在对短尾猿进行实验性青光眼和药物作用后首次报道在闪光ERG中发现一个负相的反应[1].1999年Suresh Viswanthan等将其命名为明视负向反应(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PhNR)[2].
-
角膜内皮炎的病因
自1982年由Khodadoust和Attarzadeh[1]首次报道以来,角膜内皮炎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献报道也越来越多.其临床表现为(1)睫状充血;(2)角膜内皮局限性或弥散性水肿、混浊;(3)角膜基质、上皮水肿,有时会出现大泡;(4)后弹力层粗大皱褶;(5)角膜后沉着物(KP);(6)有时会伴有虹膜睫状体炎,瞳孔可有后粘连;(7)部分病例伴有眼压升高;(8)角膜内皮炎可以复发,也可以发生于手术后.
-
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研究进展
罹患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妨碍术前检查、术中操作和术后的观察,老龄和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即使术前晶状体混浊不严重,玻璃体切割本身也会加速白内障的发展,影响视力恢复.在玻璃体术后,经过十年的随访,白内障发生率是75%[1].
-
视网膜静脉阻塞病因学研究进展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 vein occlusion,RVO)是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第二种常见的引起视力丢失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一般认为,视网膜静脉内血栓形成以及继发性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慢性炎症反应引起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所致;在视盘筛板处视网膜动、静脉相对拥挤,视网膜中央静脉在此变的僵硬而导致血流紊乱及血栓形成;另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增生、血流黏度的增加都会加速血栓的形成与RVO形成相关,但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1].
-
会议消息
关键词: -
分类广告
关键词: -
继续教育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