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头位偏斜和眼球旋转对LASIK手术效果的影响

    作者:林巧雅;李学喜;胡俊

    目的 探讨术中头位偏斜和眼球旋转导致散光轴位变化对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人自身对照研究.对在解放军180医院眼科准备行LASIK的患者,经详细检查选取无眼部疾病、术前矫正视力1.0、双眼等效球镜度数差别<-1.00 D、双眼散光均>-1.50D的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1只眼坐位视远时标记角膜水平和垂直轴位、术中调整,1只眼按常规卧位标记,对两眼术后6个月的视力、残余屈光度数和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两眼术后在夜眩光下3.0 c/d(t =2.268,P=0.031)和夜眩光下6.0 c/d(t=2.649,P=0.013)2种空间频率的CS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1.50 D的散光患者,术中头位偏斜和卧位眼球旋转造成激光实际切削散光轴位与坐位视远时验光所确定散光轴位的误差会影响术后视觉质量,好在坐位视远时标记角膜水平和垂直轴位,术中调整,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 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反应在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

    作者:申晓丽;黄丽娜;樊宁;何靖

    目的 探讨视网膜电图( Electroretinogram,ERG)明视负波反应(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PhNR)在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德国罗兰视觉电生理仪测量52例(67只眼)正常人及137例(173只眼)POAG患者的a波振幅、b波振幅、PhNR振幅和潜时.全视野刺激器由LED光源发光,选用白色背景光和白色刺激光.采用HumphreyC24-2程序检查患者视野的平均缺失(Mean Deviation,MD)和(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PSD),并根据视野检查结果将POAG患者分为早期组55例(62只眼),进展期组40例(60只眼)和晚期组42例(51只眼).应用频域OCT (Cirrus OCT)检测全部POAG患者的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mean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mRNFL)厚度.结果 四组中a波振幅、b波振幅、PhNR潜时、PhNR振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波振幅、b波振幅、PhNR潜时的变异程度较大.MD、mRNFL与PhNR振幅均呈正的直线关系(P=0.000),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45.PSD与PhNR振幅呈负的直线关系(P =0.016)相关系数为-0.37.a波、b波振幅、PhNR振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3、0.830和0.918.其中,PhNR振幅的诊断价值较高.在设定特异性≥95%的情况下,其敏感性分别为60.4%、54.2%和85.4%.结论 POAG组PhNR振幅和潜时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和延迟;PhNR振幅降低与青光眼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PhNR振幅在POAG早期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PhNR可以作为一个评价POAG视功能的有用指标.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观察

    作者:李保江;高晓唯;李文静;胡裕坤;杨磊;练海东

    目的 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26例(40只眼),随访术前及术后1天、1周及1、6、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角膜内皮计数、Pentacam、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观察屈光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40只眼术前裸眼视力和好矫正视力分别为0.05+0.02,0.61+0.28;术后分别提高为0.62±0.17,0.62±0.31,术后裸眼视力均明显好于术前(P<0.05).术前平均屈光度为(-18.95±4.73)D,术后1个月平均屈光度为(-0.76±0.75)D.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2917.42+208.36)个/mm2,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为(2797.03+ 210.25)个/mm2.术前平均眼压为(16.65±4.75) mm Hg,术后第一天眼压为(15.47±4.36) mm Hg.通过Pentacam观察术前前房深度(3.25+0.27) mm,而术后1月复查减少到(2.97+0.19) mm,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后随访中前房深度没有明显差异.40只眼均未发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晶状体前囊下混浊等并发症.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有效性、稳定性及矫正效果好等优点,但需要有更长时间的随访.

  • 贝伐单抗球内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军;刘宗明;祝莹;张繁友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球内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临床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合并黄斑水肿的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17例17只眼、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15例15只眼,按初始视力分为佳矫正视力≥0.3为A组,佳矫正视力<0.3为B组,术前进行佳矫正视力(BCVA),眼内压(IOP),FFA和OCT检查,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1.25 mg/0.05 ml.分别于治疗后1天、1周、4周、12周进行随诊,记录佳矫正视力(BCVA),眼内压(IOP)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佳矫正视力≥0.3组: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后1天、1周、4周、12周的视力与治疗前(LogMAR 0.51±0.02)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达到治疗后佳视力(LogMAR 0.15±0.09).黄斑中心凹厚度在治疗后1周、4周、12周时与治疗前(517.8±72.4) 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1周时黄斑水肿改善明显.B组佳矫正视力<0.3组: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1天、1周、4周、12周的视力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时达到治疗后佳视力(LogMAR 0.83±0.04).黄斑中心凹厚度在治疗后1周、4周、12周与治疗前(622.4±57.6) 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4周时黄斑水肿改善明显.随访中有1例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第1次注射后4周,再次出现了眼底出血视力下降,未见其他与注射及药物有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短期来看,IVB (intravitreal bevacizumab)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治疗RVO引起的ME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重复进行,球内注射操作简便、对组织损伤小、经济实用、患者痛苦小,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一种有效方法.

  • 远视足矫对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正视化的影响

    作者:李佳;颜建华

    目的 探讨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配戴完全远视矫正眼镜对正视化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1990~1997年期间在中山大学眼科中心66例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和95例远视不伴有内斜的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共计161例,322只眼,全部患者用1%Atropine睫状肌麻痹剂散瞳验光,将远视性屈光不正完全矫正的屈光性调节性内斜患者66例(132只眼)归为足矫组,远视性屈光不正部分矫正的普通远视患者95例(190只眼)归为欠矫组,采用重复测量资料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3、5、7、9岁时远视性屈光不正的变化趋势.结果 足矫组患者,3岁屈光度(+5.45±2.22)D,5岁屈光度(+5.64±1.99)D,7岁屈光度(+5.48±2.05)D,9岁屈光度(+5.30±1.93)D.欠矫组患者,3岁屈光度(+3.98±2.14)D,5岁(+4.26±2.48)D,7岁(+3.97±2.43)D,9岁(+3.44±2.48)D.3~5岁,足矫组的远视屈光度增加+0.19 D,欠矫组增加+0.28 D(P <0.05);5~7岁,足矫组的远视屈光度下降+0.16 D,而欠矫组下降+0.29 D(P <0.05);7~9岁,足矫组的远视屈光度下降+0.18 D,欠矫组下降+0.53 D(P<0.05).将两组患儿的研究始末的屈光度改变作比较,足矫组从3~9岁远视屈光度平均减少了+0.15 D,欠矫组则平均减小了+0.54 D.结论 配戴足度远视镜的3~9岁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儿童的正视化过程比远视欠矫的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慢.

  • 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眼表中度碱烧伤的共焦激光显微镜观察

    作者:高妍;王效武;李春晖;李冰;赵矩伟

    目的 应用共焦激光显微镜观察生物羊膜移植术对早期、中期中度的眼表碱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病人选择45例(62只眼)Roper-Hall分度为Ⅱ度或Ⅲ度的患者,根据眼部受伤时间分组,A组(36只眼)为受伤24 h至2 w,B组(26只眼)为受伤2 w至30 d.对所有眼表碱烧伤患者生物羊膜移植术,术前术后分别行眼表共焦激光显微镜观察,统计各组角膜缘炎性细胞与杯状细胞密度;并进行临床观察及评分,内容包括: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荧光染色,睑球粘连分级,角膜新生血管评分.采用配对设计的两样本均数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碱烧伤患者角膜上皮细胞形态不规则,上皮细胞下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基底层细胞高亮的核减少;内皮层细胞边界模糊不清,难以分辨细胞形态;偶见结膜杯状细胞.B组碱烧伤患者角膜上皮细胞依旧形态不规则,细胞边界较模糊;表层细胞下炎性细胞减少,可见高亮反光的结模样细胞生长;可见结膜杯状细胞.术后两组患者角膜上皮细胞形态均有改善,炎性细胞减少,结膜杯状细胞增多.术前A、B组角膜上皮细胞下炎性细胞密度每视野分别为(5409.38±302.59)个、(4614.22±386.29)个,术后A、B组角膜上皮细胞下炎性细胞密度每视野分别为(2854.12±307.41)个、(2218.34±198.69)个,两组间术前术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B组杯状细胞密度分别每视野为(5.38±3.12)个、(9.42±6.51)个,术后A、B组杯细胞密度分别每视野为(13.50±4.93)个、(15.63±3.78)个,两组间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荧光染色积分两组间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新生血管评分、术后中度睑球粘连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进行生物羊膜移植术是Ⅱ~Ⅲ度早期眼表碱烧伤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恢复好于疾病中期接受手术的患者.共焦激光显微镜是观察碱烧伤患者眼表形态、评价手术效果的有效工具.

  • TA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评价

    作者:孟晶;张旭;张日佳;李诗娜;李水莲

    目的 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将诊断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31例患者31只患眼,随机分为PRP治疗组(对照组)16例16只眼和IVTA联合PRP治疗组(联合组)15例15只眼,治疗后1月、3月、6月分别检查并记录患者的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前节及眼底情况等,相关数据应用SPSS进行t-检验、直接概率计算法、重复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1)联合组PRP治疗后3个月、6个月BCVA高于对照组(P<0.05);(2)联合组PRP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视网膜新生血管(RNV)渗漏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组PRP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值低于对照组(P<0.05);(4)联合治疗组所需激光能量低于对照组(P<0.01);(5)两组IO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TA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以降低PRP所需能量,减少PRP对视网膜的损伤,减轻延缓水肿,提高视力,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方法.

  • 原发性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中央角膜厚度的比较研究

    作者:马英慧;刘刚;崔秀成;董微丽;徐辉;张铁民

    目的 探讨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症及正常人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差异.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应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62例(107只眼)的CCT值.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18只眼)、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4例(26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0例(19只眼)、高眼压症6例(12只眼)及正常人16例(32只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组CCT值: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48.44±30.46)μm、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22.70±50.39)μm、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46.32±22.85) μm、高眼压症(585.67±21.22) μm、正常人(536.38±26.53)μ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61,P<0.01).两两比较显示:高眼压症与原发性青光眼组及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发性青光眼各组及正常人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正常人及原发性青光眼相比,高眼压症CCT较厚;原发性青光眼CCT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T与原发性青光眼类型无相关性.

  • 角膜内皮镜Orbscan Ⅱ眼前节OCT及超声法测量角膜中央及旁中央厚度的比较研究

    作者:彭海鹰;庞辰久;王应飞;孔众;王丽娅

    目的 比较TOPCON角膜内皮镜SP-3000P、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OrbscanⅡ)、跟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以及A型超声法测量近视眼角膜中心和中央旁角膜厚度差异.方法 分别采用角膜内皮镜、Orbscan Ⅱ、眼前节AS-OCT及超声法测量右眼角膜中央角膜厚度,同时采用前三种方法测量距中心3 mm上方(12点),下方(6点),鼻上(2点),颞上(10点)四个位置旁中央角膜厚度.结果 134只眼中央角膜厚度测量结果A超厚为(543.10±32.69) μm,AS-OCT为(537.02±32.39) μm,OrbsanⅡ为(534.93±34.25) μm,角膜内皮显微镜薄为(515.49±32.7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配对t检验AS-OCT与OrbsanⅡ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一致性分析显示超声与AS-OCT的一致性好,大绝对差值为25.43 μm.125只眼旁中央角膜厚度测量结果OrbsanⅡ在四个不同位置测量值大,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值小.结论 TOPOCON SP-3000P非接触内皮镜测量中央及中周边角膜厚度较OrbscanⅡ、AS-OCT及超声测量结果明显薄,临床上不能代替其他方法;OrbscanⅡ与AS-OCT测量角膜中央厚度一致性好,可相互替代,但对周边角膜厚度测量差异明显,不可替代使用.

  • 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D1表达的研究

    作者:彭娟;沙翔垠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的病理改变和β-catenin/Wn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靶基因CyclinD1的表达.并比较其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表达差异.方法 收集翼状胬肉组织26例,其中复发翼状胬肉8例.正常结膜组织6例.冰冻包埋后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上皮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D1的表达.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翼状胬肉上皮细胞增生,上皮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D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膜.β-catenin表达平均阳性细胞数124.85±9.25,积分光密度826.56±10.25.CyclinD1表达平均阳性细胞数90.40±9.63,积分光密度531.85±12.36.β-catenin和CyclinD1表达水平具有正相关.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D1表达水平较初发翼状胬肉有增加.其中β-catenin表达平均阳性细胞数295.12±11.26,积分光密度1145.25±16.58.CyclinD1表达平均阳性细胞数162.54±9.24,积分光密度856.26±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Wnt/β-catenin通路可能通过CyclinD1参与翼状胬肉上皮细胞的发病过程.

  • 个性化超声乳化在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作者:邵毅;王乐;董雯佳;余瑶;张广斌;裴重刚;常以力;陈伟;李猛;毛益辉

    目的 探讨个性化超声乳化术对真性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眼表症状、角膜厚度、散光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术前存在角膜散光的真性糖尿病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均为右眼),随机分为A、B组.A组采用常规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B组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术前、术后1周及3个月时测裸眼视力,眼表症状、OSDI、泪膜四项和屈光状态,术后1个月检查角膜厚度.结果 术前两组散光值、眼表症状、OSDI、泪膜四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散光=0.642,t眼表症状眼数=0.342,tOSDI =0.667,tBUT=0.437,t泪河高度=0.732,tST=0.151,tFL=-0.847,P均>0.05),两组术前和术后1月角膜9个方位厚度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角膜垂直散光J0和水平散光P相近(FJ0=0.46和FP=0.64,P均>0.05),A组术前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J0=18.372,FP=14.648,P均<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J0=4.38,FP=5.45,P均>0.05);B组术前与术后1周和3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J0=5.78,FP=6.84; FJ0=6.34,FP=5.52;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泪河高度及FL均出现异常(tA眼表症状眼数=17.823,tAOSI=12.326,tABUT=10.646,tA泪河高度=9.383,tAST=7.623,tAFL=-6.057;tB眼表症状眼数=10.662,tBOSDI=11.761,tBBUT=9.167,tB泪河高度=8.165,tBST=6.323,tBFL=-5.798;P均<0.05),至术后第3月时患者的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泪河高度及FL已基本恢复至对照眼水平经t检验,P均>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及F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眼表症状眼数=16.605,tOSDI=13.581,tBUT=20.569,tFL=-8.632,P均<0.05),ST、泪河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泪河高度=1.473,tST=1.684,P均>0.05);术后3月两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泪河高度及FL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眼表症状眼数=1.132,tOSDI =0.843,tBUT=0.367,t泪河高度=0.564,tST =1.143,tFL=-0.846,P均>0.05).结论 对于合并真性糖尿病白内障,个性化切口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可以部分矫正患者术前的角膜散光并可以较早稳定泪膜、减轻眼表症状,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 零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眼中对比度视力与像差的研究

    作者:朱双倩;薛安全;俞阿勇;苏炎峰;郑林燕;王勤美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患者晶状体摘除联合零球差非球面与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暗环境对比度视力及波前像差差异.方法 在本前瞻性队列研究中,选择28例(44只眼)高度近视患者,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类型分成2组,试验组23只眼,植入零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kreos AO (Bausch&Lomb,Inc),对照组21只眼,植入球面人工晶状体(Rayner SuperflexTM 620H);于手术术后3个月时测量佳矫正视力,角膜像差,全眼像差及暗环境下对比度视力.结果 (1)试验组与对照组各参数比较;年龄[(52.6±5.7)岁vs.(54.1±5.9)岁,P=0.281)]、眼轴长度[(30.21±2.06) mm vs.(31.03±2.03) mm,P=0.289]、手术前佳矫正视力(4.68±0.10 vs.4.63±0.12 P=0.248)、人工晶状体度数[ (4.8±2.98)D vs (3.42±3.83)D,P=0.235]、术后等效球镜度数[(-2.53±1.25)D vs(-2.12±0.70)D,P=0.273]手术后佳矫正视力(4.83±0.15 vs.4.76±0.15 P=0.211)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像差比较(6 mm瞳孔直径):术后角膜球差[(0.27±0.18) μm vs (0.28±0.16) μm,P=0.905)]、全眼球差[(0.23±0.14)μm vs (0.32±0.16)μm,P=0.144)]、全眼总高阶像差[ (1.46±0.48)μm vs(1.14±0.50) μm,P=0.277]、彗差[(0.68±0.45) μm vs (0.73±0.48) μm,P =0.782]、三叶草[(0.55±0.15) μm vs (0.42±0.16) μm,P=0.3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暗环境下对比度视力:100%对比度视力(0.16±0.19vs.0.19±0.17 P=0.64) 25%对比度视力(0.39±0.20 vs.0.47±0.22 P=0.31)、10%对比度视力(0.65±0.29vs.0.78±0.31 P=0.22)、5%对比度视力(0.90±0.24 vs.0.99±0.27 P=0.40)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零球差非球面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高度近视患者,与低度数球面人工晶体比较,术后球差和像差值无减少.(2)零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高度近视患者后,夜间对比度视力未好于球面人工晶状体.

  • 复发性泪腺多形性腺瘤临床特征分析及相关凋亡因子研究

    作者:李青吉;孙丰源;林锦镛;赵堪兴

    目的 对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对其表达的相关凋亡因子survivin和caspase-3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住院的泪腺多形性腺瘤、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及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术后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survivin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多表现眶壁骨质破坏及边界不规则的特点;survivin表达方面,复发性多形性腺瘤与初次手术的多形性腺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腺样囊性癌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caspase-3表达方面,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urvivin与caspase-3之间呈负相关(r=-0.995,P<0.05).结论 复发性泪腺多形性腺瘤虽然在病理上表现为良性,但在生物学行为上则是恶性肿瘤的表现,治疗上应多从该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方面进行考虑;survivin的高表达与caspase-3的低表达可能在泪腺多形性腺瘤的复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 Octopus 101自动视野计GKP模块在眼科的应用

    作者:马瑾;钟勇;赖宗白;王一玮

    目的 评价Octopus101视野计动态视野GKP (Goldmann Kinetic Perimetry)模块在眼科的应用.方法 对已确诊明确有视野缺损患者67例(107只眼)行动态视野GKP模块检查;其中青光眼24例(38只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8例(21只眼)、偏盲25例(48只眼),并对同一患者动、静态视野配对图进行一致性分析;同时检测GKP模块的重复性.结果 67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0.7±12.7)岁(18~82岁);视力范围在0.3~1.2之间;青光眼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组、偏肓组平均动态视野GKP检查时间分别为(8.43±2.21) min、(8.52±1.49) min、(6.89±2.06)min;各组Ⅲ4e和Ⅰ4e两种视标参数等视线面积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同一患者动、静态视野图形匹配在青光眼组76.32% (29/38);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组83.33% (15/18);偏盲组100% (48/48);Ⅲ4e和Ⅰ4e两种视标参数在两次重复检查(GKP1,GKP2)等视线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68,P=0.59),两次重复检查结果相关性好(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均P<0.001).结论 Octopus101 GKP模块可应用于青光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偏盲患者的诊断和定量随访,并重复性好.

  • IOL Master组合信号分析技术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准确性研究

    作者:姚刚;李莉;黄朝晖

    目的 评价IOL Master组合信号分析技术测量白内障患者拟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准确性.方法 在64例(81只眼)核性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41例(55只眼),按晶状体混浊程度及测量方法分为4组,即Ⅰ~Ⅱ级核IOL Master测量组(15只眼)、Ⅰ~Ⅱ级核A超测量组(10只眼)、Ⅲ~Ⅳ级核IOL Master测量组(15只眼)和Ⅲ~Ⅳ级核A超测量组(15只眼).由同一经验丰富医师分别用IOL Master组合信号分析技术或A超法测量4组患者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技术熟练手术医师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应用自动验光仪检查术眼的屈光状态,比较4组病人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结果 4组病人各自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为:Ⅰ~Ⅱ级核IOL Master测量组(0.392±0.170)D,Ⅰ~Ⅱ级核A超测量组(0.595±0.213)D,Ⅲ~Ⅳ级核IOL Master测量组(0.546±0.202) D,Ⅲ~Ⅳ级核A超测量组(0.639±0.229)D,4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Ⅱ级核IOL Master测量组与Ⅰ~Ⅱ级核A超测量组之间、Ⅰ~Ⅱ级核IOL Master测量组与Ⅲ~Ⅳ级核IOL Master测量组之间以及Ⅰ~Ⅱ级核IOL Master测量组与Ⅲ~Ⅳ级核A超测量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核A超测量组、Ⅲ~Ⅳ级核IOL Master测量组和Ⅲ~Ⅳ级核A超测量组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IOL Master组合信号分析技术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可信度及准确度较高,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眼内电凝灼热技术在纤维血管膜剥离术中的应用及效果

    作者:郭浩轶;李玉军;郭希让

    目的 探讨在重度增生性视网膜玻璃体纤维血管膜剥离术中,运用改进的眼内电凝灼热辅助技术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比研究.对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重度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共121例(128只眼),其中用传统膜剥离技术者共59例(62只眼);用改进的眼内电凝灼热技术者共62例(66只眼).对用眼内电凝辅助技术操作的技巧、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视力效果,与传统的膜剥离技术进行比较性研究,评价眼内电凝辅助技术的实用价值.结果 (1)术中用改良的眼内电凝灼热辅助技术处理增生膜共62例(66只眼),其中用尖头牵拉膜灼热离断9只眼(13.6%),用钝头厚膜灼热软化溃解13只眼(19.70%),两种方式联合并用44只眼(66.7%).(2)用改良的眼内电凝灼热辅助技术处理增生膜术中并发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为10只眼(15.15%),大面积出血的发生率为8只眼(12.12%),优于用传统的膜剥离钩撕剪切技术(x2=6.09,P<0.05).(3)用改良的眼内电凝灼热辅助技术处理增生膜术后一般性眼炎症反应36只眼(54.5%),中度眼炎症反应21只眼(31.8%),重度眼炎症反应9只眼(13.6%).术后眼炎症反应程度不高于用传统的膜剥离钩撕剪切技术(x2=0.869,P>0.05).(4)术后随访观察传统技术组视力恢复到佳的平均时间为术后3个月,而辅助技术组为术后1.5个月,恢复速率快.结论 运用改进的眼内电凝灼热辅助剥膜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医源性并发症,便捷、省时并提高疗效.

    关键词: 眼内电凝 膜剥离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LASIK术后早期泪液功能及角膜知觉的影响

    作者:吴君舒;张晓晓;钟兴武;王铮;杨斌;余克明;刘泉

    目的 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在LASIK术后早期对泪液功能和角膜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对2011年5月至6月在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就诊的108例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56例(112只眼)和B组52例(104只眼).A组术后第一天开始滴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每天4次,使用1个月;B组术后第一天开始滴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每天4次,使用1个月,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下检查: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主观症状评价(包括烧灼感、异物感、干涩感、视疲劳、视物模糊、视力波动)、中央角膜知觉、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和Schirmer Ⅰ试验.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在随访过程中,未观察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1月,A组患者异物感较B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9,P=0.013),其他主观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1月,两组患者中央角膜知觉比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之间泪膜破裂时间(TF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4,P=0.394),术后1月,A组TF-BUT比B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7,P=0.015);术后1周和1月,两组患者基础泪液分泌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在LASIK术后早期可缓解患者的主观不适症状,并能使术后泪膜稳定性得到较快恢复.

  • 眼球内异物伤继发急性眼内炎的诊断及预防分析

    作者:乔岗;王晓莉;代艳;姜世怀;余敏

    目的 通过结膜囊及玻璃体液细菌培养及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等措施研究眼球内异物伤继发急性眼内炎的诊断及预防策略.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因球内异物伤行一期急诊手术者48例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手术前均取结膜囊分泌物及玻璃体液作细菌培养,术毕均于玻璃体注射万古霉素1 mg及头孢他定1 mg.回顾收集2010年以前同等情况病例但未采取眼内注射抗生素病例4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细菌培养结果及眼内炎的发生率,视力恢复情况等.结果 对照组眼内炎发生率为14.58%(7例),注射组为2.08%(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低,注射组为2例(4.17%),对照组1例(2.08%),阳性菌均为表皮葡萄球菌.而玻璃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注射组细菌培养阳性率17.39%(8例),即潜在感染率为17.39%,与实际发生率2.08%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14.58%(7例),即潜在感染率为14.58%,与实际发生率14.58%(7例)一致.结论 眼球内异物伤一期眼内注射抗生素可以减少继发细菌性眼内炎的发生率,为二期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及相对好的视力预后.玻璃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远高于结膜囊细菌培养,更接近继发眼内炎的发生率,对眼球内异物伤继发眼内炎的诊断和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生物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在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疗效观察

    作者:何小松

    目的 探讨生物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在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36例(36眼)复发性翼状胬肉实施了生物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生物羊膜植片无排斥反应发生,术后2周左右溶解吸收,角巩膜创面修复好、光滑.结论 生物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视网膜静脉阻塞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观察分析

    作者:王淑娜;杨连洲;黄昌雪;邢顺杰

    目的 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探讨FFA在RVO的应用.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临床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患者126例(126只眼)的FF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VO患者共126例(126只眼).视网膜静脉充盈迟缓,有42例,占33.33%;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串珠样改变或栓子形成者45例,占35.71%;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形成者51例,占40.48%;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者41例,占32.54%,其中8例伴有视乳头新生血管,占6.35%;黄斑囊样水肿者47例,占37.30%;侧支循环形成者15例,占11.90%.结论 FFA可以很清楚地显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眼底视网膜及血管形态功能的改变,对RVO的诊断、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共同性水平斜视伴轻度垂直斜视患者矫正水平斜视术后垂直眼位变化

    作者:高海英;王俊红;段玉英

    目的 观察单纯水平肌手术后共同性水平斜视伴轻度垂直斜视患者的垂直眼位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至12月的住院患者共19例.术前水平斜视伴轻度垂直斜视(≤10△)的患者,眼底照相未见明显旋转斜视,手术只行水平肌后徙和缩短手术,未做水平肌的垂直移位,未行垂直肌手术.随访3~12月,观察垂直眼位的变化.结果 (1)内斜视伴垂直斜视者7例,术前垂直斜视角4~10△.平均(7.10±02.15)△.术后垂直斜视角0~4△,平均(3.67±1.25)△,与术前比,降低2△~5△,平均降低(4.01±1.00)△.术后垂直斜视角比术前有降低者6例,占85.71%.手术前后的垂直斜视角比较,t =6.928,P=0.020.(2)外斜视伴垂直斜视12例,术前垂直斜视角3~10△,平均(6.91±3.09)△.术后垂直斜视角0-5△,平均(2.36±3.64)△,垂直斜视角减少1△~7△,平均(4.18±2.86)△.术后垂直斜视角比术前有降低者10例,占83.33%.手术前后的垂直斜视角比较,t=2.371,P=0.039.(3)垂直斜视角的减少量与术前垂直斜视角的大小成正相关,x2=0.023,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0.675.结论 水平斜视伴有小度数垂直斜视的患者,单纯水平肌手术后对垂直眼位有一定改善,且术前垂直斜视角越大,术后垂直斜视角的减少越明显.

  • 国产回弹式眼压计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作者:周秀莉;董洋;余文晶;胡毅倩

    目的 探讨国产回弹式眼压计临床应用的可靠性、稳定性及对特殊病例测量的优越性.方法 分别使用国产SW-500 SUOER回弹式眼压计、ICARE回弹式眼压计及非接触眼压计(NCT)测量眼科门诊就诊124例患者(124只眼)眼压,并对三者测量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UOER、ICARE、NCT三种眼压计测量的均值分别为:(16.82±4.46) mm Hg、(16.90±5.50) mm Hg、(16.36±5.16) mm Hg,SUOER与ICARE测量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NCT与其他两种眼压计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种眼压计测量结果彼此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分别为0.917(NCT-ICARE)、0.927 (NCT-SUOER)、0.944 (ICARE-SUOER).不同眼压区间三种测量值在中眼压组中两两之间的差值较小,在低眼压组与高眼压组中差值较大.不同操作者使用SUOER回弹式眼压计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OER回弹式眼压计所需检查时间平均为6.12 s,小于NCT平均测量时间10.37秒,77%的被检查者认为其舒适度优于NCT.结论 国产SUOER回弹式眼压计与ICARE回弹式眼压计一样能方便准确舒适地应用于各种临床患者,尤其对于测量婴幼儿等不能固视、配合不良及瘫痪不能坐位测量的患者有一定的优越性.

  •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Valsalva视网膜病变

    作者:吴敏;罗哲文;肖丽波;薛黎萍

    目的 探讨23G微创玻切手术对Valsalva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在眼科就诊的10例(10只眼)Valsalva视网膜病变病例,经过1月保守治疗无效后接受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分析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周患者佳矫正视力BCVA 0.3~0.5者7例,0.6~0.8者3例.后一次随访时BCVA在0.6~0.8者9例,1.0者1例.除3例患者术后出现少量结膜下出血外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ILM剥除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范围较大的黄斑区ILM下积血为主要表现的Valsalva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 鼻内镜下泪道激光联合置双管治疗复发性鼻泪管阻塞

    作者:李燕子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泪道Nd:AYG激光联合置双管治疗复发性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2例(102只眼)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Nd:AYG激光治疗,并泪道置双管3个月,术后定期冲洗泪道及鼻腔.结果 随访1~2年,治愈90只眼,占88.24%;好转7只眼,占6.86%;总有效率95.10%.无效5只眼,占4.90%.结论 鼻内窥镜下泪道激光联合置双管治疗复发性鼻泪管阻塞效果好,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并发症及损伤少,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良好的选择.

  • 伪装综合征14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杨敏;颜建华

    目的 探讨伪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特征及诊断线索,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分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2004年1月至2010年4月期间收治的表现为伪装综合征的14例患者,包括视网膜母细胞瘤12例,眼内转移癌1例,眼内淋巴瘤1例,对这些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年龄均大于5岁,其中9例误诊为葡萄膜炎,3例初诊时表现类似葡萄膜炎,临床上多呈现为“羊脂状KP”,“前房积脓”,虹膜表面有大小不一,灰白球状或雪花状沉着物,玻璃体灰白雪球状或小片状混浊物漂动等,却很少以白瞳症就诊.1例眼内转移癌误诊为青光眼、葡萄膜炎,1例眼内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睫状体炎,两例患者中前者前房内的灰白颗粒状、球状或片状沉着物不伴有明显的眼内炎症反应,后者有明显的虹膜局限性肿瘤浸润增厚,不同于真正的葡萄膜炎.结论 部分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转移癌和眼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眼内恶性肿瘤患者可表现为类似葡萄膜炎症,容易误诊,应引起重视.

  • 不同方位手术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表的观察

    作者:沙翔垠;樊飞红;宋莉;罗春云;文晔;谢莉菲

    目的 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不同方位手术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抽吸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部的观察.方法 68例(78只眼)均在表麻下行上方或水平方位透明角膜缘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根据切口位置归为两组: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组31例(41只眼),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组31例(37只眼).每组均在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Ⅰ(SchirmerⅠ)和角膜荧光素实验指标的眼部观察.结果 所有入选的病例均在表麻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在视力,年龄,结膜充血,房水闪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组和水平组之间在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实验Ⅰ(SchirmerⅠ)在各个观察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切口局部染色(FL)在同一时间点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均显示在术后1周时各项指标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组在术后3个月除SchirmerⅠ外,另两项指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在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同一时间点BUT,SchirmerⅠ仍未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可能比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更容易出现类似干眼症状,且相关指标异常出现的高峰期在术后1周左右.

  • 硅胶管双路置入法在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宁桂丽

    目的 介绍一种硅胶管双路置入法在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外径1 mm、内径0.6~0.7 mm、长12 cm的医用细硅胶管自制∩形管.另取直径0.14 mm长20 cm的鱼线两端打结做成鱼线环.硅胶管对折套在鱼线环上,双管拉人再抽成单管,经三次:(1)下鼻道→鼻泪管→泪囊→泪小管鼻侧断端,(2)泪小管鼻侧断端→泪小管颞侧断端→下泪小点,(3)下泪小点→上泪小点→泪囊→鼻泪管→下鼻道,硅胶管呈∩形将断裂泪小管串联吻合,置入硅胶管后泪小管断端周围可不用缝线缝合.将其应用于外伤性泪小管断裂21例(21只眼).结果 术后3月拔管,随访半年至1年,治愈16例占76.19%;好转5例占23.81%.结论 本文的方法取材容易,材料便宜,硅胶管固定牢固,泪小管断端对合牢靠,不影响美观,并发症少,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 B型超声在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苏九妹;刘金茹;高军;谈宗雯;安喜艳

    目的 探讨B型超声在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眼后段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眼钝挫伤前房积血患者75例(78只眼)进行B型超声检查,观察玻璃体及眼底的改变,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B型超声显示:78只眼中未见明显异常10只眼(12.82%),玻璃体混浊37只眼(47.44%),黄斑区水肿10只眼(12.82%);玻璃体积血7只眼(8.97%);玻璃体后脱离6只眼(7.69%);视网膜或脉络膜出血5只眼(6.41%);黄斑区视网膜前出血2只眼(2.56%);视乳头水肿2只眼(2.56%);后巩膜破裂伴周边部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积血1只眼(1.28%).结论 B型超声是眼后段疾病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特别是对于眼钝挫伤所致前房积血的患者更有意义.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 儿童眼肿瘤41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海燕;袁志刚;杨鹏霞;王兰

    目的 分析儿童眼部肿瘤的构成、分布情况及发病特点.方法 对病理科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收集的410例儿童眼部肿瘤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和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08±2.6)岁,眼内肿瘤发病的年龄年龄小,只有(2.44±1.5)岁,与其他部位肿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5.658,P=0.001).从发病部位来看眼结膜肿物多152例(37.1%),其次为眼眶肿物84例(20.5%).良性肿瘤362例(88.3%),恶性肿瘤48例(11.7%).其中良性肿瘤中以皮样囊肿多见72例(19.9%),其次为皮样瘤63例(17.4%)、皮样脂肪瘤57例(15.7%)、乳头瘤33例(9.1%)等多见.恶性肿瘤中以视网膜母细胞瘤多见43例(89.6%)其次为横纹肌肉瘤2例(4.2%).结论 儿童眼部肿瘤大多与先天和胚胎异常有关,其中结膜肿瘤多见.良性肿瘤中皮样囊肿多见,其次为乳头状瘤、炎性增生和各种上皮性囊肿.恶性肿瘤中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率高,而且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早于良性肿瘤.

  • 矫正眼镜的垂直屈光参差对患者垂直融像度影响分析

    作者:王海英;赵堪兴;高雅萍

    目的 分析矫正眼镜的垂直屈光参差对患者垂直融像度的影响.方法 样本来自我院验光配镜中心的105名患者,按双眼矫正眼镜的垂直屈光参差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无垂直屈光参差组(双眼的垂直屈光参差差别<1.0D)和垂直屈光参差组.在征得其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屈光检查并用综合验光仪进行平滑的垂直融像度的测定.收集的数据用相关分析探讨双眼的垂直屈光参差度与垂直融像度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的垂直融像度(3.61±1.01)D;垂直屈光参差组的垂直融像度为(4.45±1.50)D(t=3.432,P=0.001);结论 当暴露于垂直屈光参差的刺激时,垂直融像度会相应增加,因此在屈光参差验配中要尽量避免干扰患者的双眼视功能,以保证舒适的视觉.

  •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取出7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亮;李敏;徐帆;邢怡桥;钟海彬

    目的 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取出原因与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在眼科住院的70例(70只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取出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人工晶状体取出原因与方法,记录手术前后人工晶状体位置、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70例人工晶状体取出病例中,人工晶状体全脱位与不全脱位53只眼;眼内炎8只眼;视网膜脱离9只眼;继发性青光眼4只眼;大泡性角膜病变1只眼;人工晶状体度数错误1只眼;瞳孔夹持1只眼;人工晶状体混浊1只眼.单纯人工晶状体取出26只眼,人工晶状体置换44只眼.术后患者视力均有所提高.手术前后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晶状体取出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出现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的有效处理措施.

  •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刘志恒;郑曰忠

    目的 探讨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病程和视力预后.方法 收集近5年来在眼科就诊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49例(55只眼),常规行矫正远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镜、房角镜和眼压检查,部分患者行视野检查,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和视力预后.结果 49例患者中,男30例,女19例;发病时年龄18~62岁,平均(37.2±15.6)岁.其中单眼发病43例,双眼交替发病6例.初次发病者32例,反复发作者17例,发作次数为2~11次.经系统抗炎和降眼压治疗后所有患者眼压均得以控制,43例患者(48只眼)视功能恢复;有6例患者(7只眼)因反复发作出现杯盘比扩大和视野损害.结论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表现为单眼复发性虹膜睫状体炎并伴有眼压升高,多数患者经治疗后视力预后较佳,少数患者反复发作后可出现青光眼性视野损害.该病在临床上易被误诊或漏诊,临床医生应掌握其诊治要点,并对反复发作的患者定期观察视野及视盘变化,以免造成永久性视功能损害.

  • 首诊眼科的Miller-Fisher综合征一例

    作者:陈林江;王胜男;熊柯

    患者男,66岁.因“双眼上睑抬高困难、眼球转动受限4天”来诊.患者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双眼先后出现上睑抬高困难,伴视力下降,无眼红、眼痛等其它眼部症状,休息后无缓减,2天后双眼上睑逐渐完全下垂,眼球固定伴轻度突出,视物水平复视,并出现行走时左右摇摆,伴咽部疼痛、吞咽困难,当地医院予对症治疗后无明显效果,遂至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查体:体温36.7℃,脉搏87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0/80mm Hg,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对答切题;眼科情况:双眼视力均0.1,眶周无红肿、压痛,双眼上睑完全下垂,眼球转动完全受限,向正前方凝视,轻度突出,无眼球震颤,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透明,双眼瞳孔散大,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消失,屈光介质清,眼底视网膜平伏,视乳头无水肿,动静脉直径比2∶3,未见渗出.

  • 以眼球突出为首发症状的眼部带状疱疹二例

    作者:高风海;臧运香;董丽

    例1患者男,34岁.于2011年4月5日以左眼球无痛性突出2天来我院.主诉:2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左眼球突出,无视力下降,无眼红眼痛,无畏光流泪,无头晕头痛,无发热,无复视,眼球突出渐进性加重.查体:右眼未见改变.左眼视力1.0,眼球运动方向到位,眼睑无红肿,角膜透明,瞳孔圆,对光反向可,眼底无明显异常,眼球突出度:右眼23 mm,左眼26 mm,患者全身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甲状腺无肿大,眼球CT示眼球突出,肌肉无明显增粗.门诊考虑甲功正常性突眼.查T3T4TSH均正常,给予激素60 mg顿服,无明显好转.

  • 首诊眼科的颈内动脉瘤一例

    作者:林铁柱;姚志强

    患者男,58岁.于2011年12月8日首诊我院眼科门诊.主诉:右眼睁眼困难3天,“上呼吸道感染”病史5天.否认外伤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眼科检查:右眼上睑下垂完全遮挡眼球(图1).右眼视力:0.6,眼压:15 mm Hg,右眼上转、内转及下转完全受限,呈外斜视状态;结膜无充血、水肿,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闪辉(-),瞳孔圆,直径6 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眼底:视盘颜色红、边界清,C/D=0.3,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A∶V=2∶3,黄斑中心凹光反射存在.左眼视力:1.0,眼压:17 mm Hg,眼表及内眼均未见异常.

  • 内源性眼内炎一例

    作者:贡亦清

    患者男,57岁.因发热腰痛头晕伴乏力少尿3d人内科住院治疗.当时查体:体温38.9℃,双眼视力正常,血常规:白细胞11×109个/L,中性粒细胞比例87%,血小板30×109/L.肝功能异常:谷草转氨酶116 U/L,谷丙转氨酶193U/L,碱性磷酸酶88 U/L,谷酰转肽酶156 U/L.入院诊断:发热待查.入院后,全胸片:右下肺感染,B超:肝脓肿可能;CT:肝右叶47 mm×45 mm占位病变.予头孢呋辛静滴抗感染治疗.血培养:肺炎克雷伯杆菌.患者人院2d后诉右眼疼痛,视物不清.

  • 结膜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切除联合眼睑缺损重建一例

    作者:邓丽贤;陈滨晖;赖一凡

    乳头状瘤是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上皮组织所致一种增殖性赘生物.眼部HPV感染主要表现为眼睑及眼眶周围皮肤的寻常疣、扁平疣以及结膜鳞状细胞乳头状瘤(conjunctival squamous papilloma).本院曾收治一例睑结膜鳞状细胞乳头状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 玻璃体切割术中急性渗出性脉络膜脱离一例

    作者:邢秀明;于澎;庞利民

    患者女,54岁.因右眼视物不清一周入院,既往冠心病病史7年.入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手动/20 cm(矫正不应),左眼:1.0.双眼眼压均为17 mm Hg.右眼眼底检查:上方3/4视网膜青灰色隆起,颞上近血管弓马蹄形裂孔约2PD大小,周边格子样变性,可见6个小圆形裂孔,约1/6 PD大小.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及眼B超、三面镜等辅助检查明确临床诊断为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经全科会诊明确无脉络膜脱离征象,于局麻下行玻璃体切割、光凝、注气术.采用三切口20 G玻璃体切割术,切割前检查灌注管已确切插进玻璃体内.在切割前部玻璃体时,周边眼底出现4个半球形隆起.

  • 先天性视乳头小凹二例

    作者:朱锐;肖韬;林宝仁

    例1 患者女,42岁.以双眼视物模糊3个月为主诉就诊.既往史:无特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5~3.00 DS=1.0,左眼0.4~3.25 DS=1.0,NCT:右眼10.5 mm Hg,左眼11 mm Hg.双眼前节无异常,玻璃体无混浊,双眼底:视乳头大小正常,界清,呈粉红色,视乳头正中各有一个1/3 PD大小的小凹,呈灰白色,小凹底未见筛板的筛孔和视网膜中央血管(图1.2).OCT检查:双眼于视乳头正中各有一个小凹,右眼小凹大小864μm×850μm,小凹底距色素上皮层后376μm,左眼小凹大小883μm×858μm,小凹底距色素上皮层后369μm(图3.4).

  • Restor渐进衍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角膜对穿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一例

    作者:周建义;李殿光;辜奎清

    患者男,22岁.双眼渐进性视物不清8年,于2011年9月2日收入院,否认家庭遗传史.术前检查:Vcc OD:0.8OS:0.8 IOP OD 14 mm Hg OS 16 mm Hg晶状体中央核性混浊(Ⅱ级核),角膜曲率:OD:K146.00 77° K2 43.25 167° OS:K1 46.00 98° K2 43.50 8. 眼轴:OD 21.91 mm OS 22.37 mm应用HofferQ公式,测算值:OD+26.85 DOS +24.44 D.术前准备:通过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在线计算器测角膜大屈光轴位:OD 72 ° OS 93° (SIA=0.5 D).

  •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作者:李弘

    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进展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热点.文中对近年来,关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黄斑水肿的进展以及如何作好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黄斑水肿的防治、大限度地保护糖尿病人的视力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带状光视网膜检影

    作者:黄红深;唐连志

    自从1927年Copeland[1]发明了带状光检影镜在美国广泛应用以来,由于带状光检影比点状光检影优越,至今国外早已不用点状光检影,目前我国也都采用带状光检影作客观验光,但由于引进了电脑验光仪,快捷方便,国内很多年轻医师和验光师都乐于采用,而不熟悉带状光检影.检影是眼视光学要求必需具备的一项基本技术,此文对带状光检影的原理与操作方法作一概述,希望对许多从事眼视光学年轻工作者有所帮助.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