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李媚;刘杏;黄晶晶;钟毅敏;肖辉;郑小萍;曾阳发;王涛

    目的 观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chronic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CACG)活体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layer thickness,RNFL)损害;分析CACG不同房角粘连程度间RNFL差异及平均RNFL厚度和视野平均缺损(mean visual fielddefects,MD)的相关性.方法 对CACG患者36例(64只眼)和正常人82名(82只眼)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RNFL厚度,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比较CACG中无房角粘连、房角粘连范嗣<1/2和≥1/2圆周眼的RNFL损害的差异;对CACG平均RNFL与相应视野的MD值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CACG平均RNFL(80.61±23.96)μm与正常人(103.7±9.92)μm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ACG平均RNFL厚度在无房角粘连眼(98.46±12.34)μm、粘连范围<1/2(93.93±14.78)μm和粘连≥1,2圆周眼(69.78±23.82)μm的RNF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CG平均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MD值)呈正相关(r=0.652,P<0.001).结论 CACG的RNFL较正常人明显减少;随着CACG病程的发展,平均RNFL厚度减少,视野平均缺损增加.

  • 非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原因分析

    作者:王肖华;郑玉萍;熊全臣;权彦龙;余华宁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双眼非对称性改变的原因.方法 收集非对称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30例.根据双眼病变的不对称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不对称和重度不对称两组.对每组病人分析可能引起非对称性病变的多种因素,包括: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双侧眼动脉血流速峰值,眼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发生和是否行白内障手术.结果 在轻度不对称的病例组中,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相同,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为眼动脉的血流速度减慢和眼压升高.在重度不对称病例组中,病变较重侧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为64%,较轻侧为18%,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是一个明显的危险因素,而且双侧眼动脉血流速度和眼压的不平衡程度亦更明显.两组患者中,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和是否行白内障手术均与病变的不对称程度无关.结论 双侧眼灌注的不平衡是发生非对称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根本原因.而单侧颈动脉的血流障碍是加重双眼病变不对称程度的重要因素.

  • 糖尿病患者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的OCT临床分型

    作者:刘清云;胡洁;胡逸群;林少芬;邹玉平;马红婕;唐仕波

    目的 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研究糖尿病患者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CSME)的临床分型.方法 对75例患者104只眼,经裂隙灯三面镜检查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Ⅰ-Ⅳ期(包括Ⅳ期)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根据1985年CSME诊断标准诊断为CSME,对其OCT图像进行分型.结果 糖尿病患者CSME的OCT分型分为五型:弥漫性黄斑水肿占37.5%(39/104),黄斑囊样水肿占20.2%(211104),弥漫性黄斑水肿伴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占18.3%(191104),黄斑前膜伴神经上皮层水肿占13.5%(14/104),后玻璃体牵引伴黄斑水肿10.6%(11/104);另有黄斑前膜伴裂孔形成1例.结论 OCT对CSME的诊断以及治疗后的随访有重要的价值,是临床观察CSME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 儿童期睑腺炎并发眼表疾病68例分析

    作者:贾佳;赵堪兴;贾桂芹

    目的 探讨与儿童期睑腺炎相关的青少年眼表疾病及其对视觉发育的影响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儿童期患睑腺炎以眼表疾病就诊的患者68例117只眼,行日常生活视力及眼前节检查,干眼患者行洞膜三项检查;对症治疗,部分睑缘炎患者口服四环素;随访至少6周.结果 并发的眼表疾病主要有结膜炎117只眼(100%),边缘性角膜炎62只眼(53.0%),干眼48只眼(41.0%),睑缘炎43只眼(36.8%).对症治疗可以改善症状,提高视力.但部分患者视力仍不能达佳.结论 睑腺炎患儿具有眼表疾病高发的特点,易被误诊,复发性强,影响视觉发育,应引起临床医生的特别关注.

  • 联合疗法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刘丽娅;马景学;李素芬;陈桂芬;王蔷;高彦军

    目的 评价联合疗法即全视网膜光凝(PRP)、玻璃体切除术(PPV)、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及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IVTA)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安伞性.方法 入选38例38只眼分为:第1组14只眼,术式为PRP、PPV、RON和IVTA2mg;第2组13只眼,术式为PRP、PPV、RON和IVTA4mg:第3组11只眼,术式为PRP、RON和IVTA4mg.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手术前后观察佳矫正视力、眼压、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结果 随访终34只眼(89.47%)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3d、1、3、6个月及终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 FFA示术后1、3、6个月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及视网膜循环时间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及黄斑区视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见.结论 联合疗法可改善缺血型CRVO患者视功能,减轻黄斑水肿,还可显著减少单纯IVTA引起的并发症.

  • 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下液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变化及毒性分析

    作者:郑卫东;谢茂松;徐国兴;郑玉聪;邓思珊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后PVR与Glu和GABA含量的关系.方法 实验分对照组、非PVR组和PVR组,采用高压液相色谱仪定量检测患者血液和视网膜下液(对照组为玻璃体)中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果 视网膜脱离患者血液中的Glu和GAB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视网膜下液中Glu含量明显增高,且PVR组较非PVR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31,P<0.001);视网膜下液中GABA含量增高.且PVR组较非PVR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11,P=0.001);视网膜下液中GIu/GABA明显增高,且PVR组较非PVR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11,P=0.022).结论 视网膜脱离后GABA含量不足以拈抗Glu的毒性作用,导致视网膜三级神经元传递功能发生障碍,影响视功能.

  • 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PDT与TTT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陈青山;曾键;谢秀英;李志;古洵清;黄丽娜

    目的 比较经瞳孔温热疗法(TTT)与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 对比分析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AMD),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理性近视.眼底血管样条纹继发黄斑CNV97例101只眼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矫正视力(BCVA),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治疗前均检杏BCVA、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部分病例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其中PDT治疗52例54只眼,,TTT治疗45例47只眼.结果 PDT与TTT治疗后1月、3月矫正视力比较,PDT治疗组提高2行及2行以上与TTT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P>0.05,x2=0.034,P>0.05).PDT治疗后1、3月视力提高或不变(稳定)分别有25只眼(46.2%),20只眼(37%),TTT几治疗后1、3月视力提高或不变分别有14只眼(29.8%),16只眼(34%),治疗后1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P<0.05),治疗后3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8,P>0.05).典型性或典型性为主性CNV PDT与TTT治疗后矫正视力比较,治疗后1、3月PD个组分别有40%,54%,54%,TTT治疗组分别有12.5%,12.5%PD个组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7,P<0.01,x2=4.14,P<0.05).隐匿性CNVPDT与TTT治疗后矫正视力比较,治疗后1、3个月,PDT与TTT组视力无提高.治疗后1月PDT治疗组视力不变2只眼,TTT组5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7,P>0.05).治疗后3月两组视力均下降.PDT与TTT治疗后1、3月CNV渗漏比较,治疗后1月PDT治疗组控制或减轻CNV的荧光渗漏要好于TTT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4,P<0.05.治疗后3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P>0.05).结论 PDT对典型性或典型性为主CNV的治疗,随访短期内(1~3个月)在视力、及CNV渗漏方面明显优于TTT治疗.无论PDT或TTT的单一治疗对隐匿性CNV的视力提高作用不大,对于典犁性CNV或隐匿性CNV可以进行PDT与TTT的交叉治疗,但其疗效仍有待长期随访,并进行多样本及设立对照组观察比较.

  • 内眼手术患者血液和房水梅毒抗体检测的对比研究

    作者:崔巍;李红霞;高伟;韩晓芳

    目的 探讨内眼手术患者中发生梅毒的阳性率,并通过梅毒患者房水中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寻找梅毒是否通过房水传播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4年以来准备接受内眼手术的4075例患者进行常规的传染四项检查,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HCV抗体),梅毒抗体(TP抗体),艾滋病抗体(HIV抗体)四项指标,并统计梅毒发生的阳性率;应用特异性抗体试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结试验(TPHA)和非特异性抗体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梅毒患者血清及房水中的抗体.结果 4075例内眼手术患者有58例患者血液中存在梅毒抗体,阳性率1.42%.58例梅毒患者血液中TPHA阳性检出率为100%(58例),房水中为32.76%(19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组患者血液中RPR阳性检出率为51.72%(30例).房水中为8.62%(5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年来梅毒感染阳性率相对稳定并且梅毒可能不通过房水传播.

  • 七方位彩色眼底照像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琳;刘瑜玲;鹿欣荣;钱芳;张敏

    目的 筛选经济、简便、有效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查法.方法 分别采用散瞳50度眼底后极部彩色照像法、美国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小组确立的散瞳30度眼底七方位彩色照像法和FFA法对164例(308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由有经验的眼底医生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类法对图片进行分析给出分期,对三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散瞳50度眼底后极部彩色照像法和FFA法在DR诊断分期中一致性一般(k=0.488),七方位彩色眼底照像法和FFA法在DR诊断分期中有比较好的一致性(k=0.873).结论 七方位彩色眼底照像法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和指导治疗的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而散瞳50度眼底后极部彩色照像法的可靠性一般.

  • Terson综合征合并动眼神经麻痹一例

    作者:刘鹤南;朱颖;陈晓隆

    患者男44岁以突然双眼视力障碍,左眼上睑下垂3个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意识障碍,伴恶心、喷射状呕吐.

  • 不完全型Behcet病一例

    作者:周南;蔡季平;陈娟

    患者男78岁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伴眼红、眼痛、头痛1月余就诊我院.患者于2007年2月初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眼眼红、眼痛及视力下降.伴右侧头痛,几乎同时双下肢出现多个淡红色结节.

  • 色素播散综合征合并视网膜脱离和角膜内皮异常一例

    作者:解正高;庄朝荣;陈放;马晓蓉

    患者 男 47岁 因左眼视力减退6d就诊.19岁时双眼曾检出有色素性KP,未明确诊断.23岁时患近视,2年前外院诊断为"双眼虹膜睫状体炎",并给予甲泼尼松等治疗,无明显好转.1年前又被诊断为"双眼白内障".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眼外伤、青光眼家族史及遗传性疾病史.全身体检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12(-9.50 DS),左眼:指数/30 cm(-9.00DS).

  • 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致麻痹性角膜炎一例

    作者:苏东风;范忠义;张淑琦;仇靖

    患者 女 82岁 患右侧三叉神经痛30年,曾口服卡马西平治疗,效果不佳.2008年7月在某院神经外科行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PMC)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一例

    作者:刘颖

    患者 女 78岁 主因右眼视力突然下降15h,于2008年8月18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8月17日晚约7h许,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力突然丧失,无明显头痛、眼胀、眼痛等伴症,外院就诊,诊为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予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吸氧、眼球按摩,2%美开朗眼药水局部滴眼及静脉点滴血塞通、20%甘露醇治疗,眼症无明显改善,于次日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以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收入院.既往高脂血症病史3年,糖尿病病史3年,均未系统用药.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等其他慢性全身病史.

  • 眼眶内异物误诊一例

    作者:杨一涛;李学喜;曾祥云;唐罗生;颜建华

    何× 男 6岁以左眼外伤后视力下降1年余收住我院.一年前,患者被木棍击伤左眼,当时即感左眼视力下降,左眼时有红肿,伴大量脓性、血性分泌物溢出.

  • 超声诊断后巩膜炎一例

    作者:许建锋

    患者 女 17岁 右眼痛、红、视物不清20d入院.右眼视力0.08,不能矫正,眼压Tn,球结膜中度混合性充血,颞侧结膜血管迂曲扩张,赤道部后巩膜呈暗红色,角膜透明,房闪(-),瞳孔3mm,直接对光反应灵敏,晶体无混浊,眼底:视盘边界不清,水肿,直径约2PD,后极部视网膜水肿.

  • 双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一例

    作者:金龙山;李文吉;崔仁哲

    患者 女 53岁 因双眼视力下降1年,于2005年8月2日到我院就诊,经检查以"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收住院.视力:右0.4矫正0.6,左0.5矫正0.7;结膜无充血;双眼虹膜膨隆,右眼更明显;双眼晶状体皮质轻度混浊.眼底右C/D=0.9、左C/D=0.7,双眼黄斑区可见陈旧病变,其余未见明显异常;眼压:右31.7mmHg,左27.2mmHg;前房角:右窄Ⅳ闭角,左窄Ⅲ~窄Ⅳ;视野:右向心性视野缩小,左环形缺损.住院后,联合用药降眼压药,第2天眼压降至右20.7mmHg,左18.5mmHg,但双眼前房深度未见改变.8月4日局部麻醉下实施双眼小梁切除术,术程顺利.手术当晚,病人感觉双眼胀痛、头痛、恶心.

  • 组织工程角膜移植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作者:姜宏;谷树严;郝继龙

    随着组织工程学的不断发展,实现了组织工程化的角膜上皮、内皮及角膜基质的重建,针对角膜不同层次的疾病,利用组织工程的进步治疗角膜疾病,进行角膜移植成为趋势.

  • 侵入我国人眼的寄生虫及其危害

    作者:韩东海;孙盈辉;冯本国

    能侵入人眼的寄生虫种类较多,分别隶属于线虫、吸虫、绦虫、原虫、医学节肢动物等各门类,其中专性寄生于人眼的寄生虫种类并不多,绝大多数属于异位寄生.侵入眼内的寄生虫均可引起相应的眼寄生虫病.为便于查阅该方面的内容,笔者将目前已有记载的25种能侵人人眼的寄生虫主要形态、侵入途径及其危害等临床所需要的内容归纳如下,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 先天性无眼球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和整复治疗

    作者:钱赞群;董洋;范先群

    先天性无眼球为原始视泡未从脑泡发生,眼眶内完全没有眼球的组织结构.由于缺乏眼球刺激,眼睑、眼窝、眼眶及颌面部发育均相对迟滞,如何刺激患侧眶面部发育及其整复手术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本文综述先天性无眼球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整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 多焦视网膜电图及其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应用

    作者:范瑞;刘红梅;阎启昌

    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 elelectroretinogram,mfERG)在眼科领域的应用是视觉电生理的一项重要新进展.用它评价视网膜外层和中层功能障碍(如视网膜营养不良)的价值已得到肯定.但用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主要以内层视网膜损害为主的青光眼,尤其是用于早期诊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此文介绍了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基本原理、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青光眼及高眼压症多焦视网膜电图的改变以及多焦视网膜电图与青光眼视野缺损的关系.

  • 异体巩膜联合多层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无菌性角巩膜融解的疗效探讨

    作者:伍志琴;杨燕宁;袁静;蔡明高;邢怡桥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无菌性角膜、巩膜融解的原因及异体巩膜移植联合多层羊膜移植治疗此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4例于外院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发生无菌性角膜、巩膜融解而转至我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巩膜坏死组织进行涂片、微牛物培养,并对这4例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查.采用异体巩膜移植联合多层羊膜移植的手术方式,并辅以环孢霉素A眼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眼液、人工泪液点眼.结果 4例患者细菌及真菌培养均未见微生物生长,1例患者类风湿因子高达139IU/ml,3例患者患有干眼症.异体巩膜联合多层羊膜移植术后8-15d羊膜开始融解,角膜上皮完全修复;7-11d可见血管长人异体巩膜组织,约45d巩膜坏死区愈合.结论 全身胶原血管性疾病及手术刺激等所致的免疫反应可能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产生无菌性角巩膜融解的主要凶素;异体巩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可有效地控制巩膜融解并促进角膜修复.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

    作者:姜世怀;王晓莉;乔岗;王科;李建全

    目的 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视网膜脱离(RD)的临床特征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04年11月至2007年10月治疗的有完整随访观察资料的18例(18只眼)BRVO合并RD的病例,采用常规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6例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合并黄斑裂孔的患眼行内界膜剥离,术后1、2周,1、2、3、6月随访,平均随访4.8月,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底、眼压、玻璃体后脱离,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网膜复位等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于术中均发现裂孔,单个孔、多发孔各9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7例,牵引性视网膜脱离1例,黄斑孔5例,黄斑孔中合并黄斑囊样水肿1例,合并黄斑前膜2例.18例中发现纤维血管膜生长的15例,玻璃体不完全性后脱离粘连牵拉视网膜的12例,黄斑水肿6例,其中合并黄斑前膜2例.BRVO发生于颞上的6例,鼻上6例,上半侧3例,颞下2例,颢上合并颞下1例.18例中术后视力提高12例,视力稳定3例,视力下降3例,术后佳矫正视力HM3例、0.1-0.39例、0.3以上6例.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的16例,2例于硅油取出时发现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再次填充C3F8后视网膜复位.结论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表现较复杂,术前眼底情况不明确,视网膜裂孔及多发性裂孔的发生率较高,多数病例玻璃体后脱离不完全粘连牵拉视网膜,且合并纤维血管膜的增生,玻璃体手术或联合手术是适合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扭动模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

    作者:巩玲;王利华;马鲁新;李琳

    目的 探讨扭动模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应用效率以及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对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Ⅲ一Ⅳ级核患者99例125只眼进行前瞻性研究,手术随机分为扭动模式(Torsionalmode)超声乳化与爆破模式(UltrasonicBurstMode)常规超声乳化两组,记录术中所用的超声乳化时间(UltrasoundTime,UST)、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术前与术后3个月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进行不均衡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1)扭动模式组所使用的UST低于爆破模式组.(2)扭动模式组所使用的CDE低于爆破模式组.(3)术后3个月扭动模式组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低于爆破模式组.结论 扭动模式超声乳化与爆破模式传统超声乳化相比,术中使用的超声时间短、累积超声能量低,可减少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提高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效率及安全性.

  • 富马酸酮替芬滴眼液治疗季节变应性结膜炎眼痒及结膜充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敏洁;龚岚;孙兴怀;刘祖国;李毓敏;张月琴;赵武令

    目的 探讨0.025%富马酸酮替芬滴眼液治疗季节性变应性结膜炎患者眼痒、结膜充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平行组别的研究方法,将诊断为季节性变应性结膜炎的229例(229只眼)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14例,给予进口0.025%富马酸酮替芬滴眼液,对照组115例,给予0.05%依美斯汀滴眼液,均为2次/d,每次1滴,疗程14d.在用药前和用药后(7±1)d,(14±1)d对两组患者的眼痒和结膜充血进行观察评分.结果 用药后(7±1)d以及(14±1)d,酮替芬组和依美斯汀组眼痒、结膜充血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基线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痒和结膜充血下降幅度组间(酮替芬一依美斯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口0.025%富马酸酮替芬滴眼液治疗季节性变应性结膜炎患者的眼痒、结膜充血疗效非劣效于0.05%依美斯汀滴眼液.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作者:潘绍新;赵桂秋;孔庆兰;刘奎香;王猛;张丽丽

    目的 探讨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60例(60只眼)联合应用药物24~48h眼压控制不佳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随机选择38例(38只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22例(22只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60只眼手术顺利,未引发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追踪8~15个月,术后第1天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5.3%,明显低于对照组22.7%(P<0.05).术后随访8个月时,观察组34只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89.5%),对照组15只眼压控制在6-21mmHg(68.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 P<0.0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86.9%,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63.6%为多(x2=4.42 P<0.05).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复合式小粱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青光眼眼压持续24~48h不降者,应及时复合式小粱切除术,以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但必须掌握急症高眼压下的手术技巧才能提高成功率.

  • LASIK治疗远视疗效分析

    作者:张暹梅;辛延峰;尚力强;徐平儿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48只眼远视患者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为+1.00-+8.00D(+4.20±2.00)D,术后随访一年.结果 术后第1天.裸眼远视力与术前佳矫正视力相当或下降≤2行,随时间推移远视力逐渐上升.术后1年,裸眼远视力≤0.5为25例48只眼(100%),裸眼远视力≥1.0为13例26只眼(52.0%),平均裸眼远视力0.85±0.28.裸眼近视力≥0.5为25例48只眼(100%),裸眼近视力≥1.0为19例38只眼(76%),平均裸眼近视力0.90±0.26.术后1年,屈光度-0.50-+0.50D占83.2%,+0.50-+1.00D占12.6%,+1.00-+2.40D占6.6%,平均屈光度(+0.75±1.55)D.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LASIK治疗远视具有良好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

  • 前筛窦过度发育的泪囊炎两种手术效果评价

    作者:夏徵;王国平;梁小琼

    目的 评价伴前筛窦过度发育的慢性泪囊炎在行泪囊鼻腔吻合术(dacryocystorhinostomy,DCR)时的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 167例(1 82只眼)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发现前筛窦过度发育61例(62只眼),按手术方式不同而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将泪囊及鼻黏膜后唇切除,吻合泪囊、鼻黏膜前唇,并留置凡士林纱条33例(33只眼).对照组是单纯将泪囊前后唇与鼻粘膜前后唇分别进行吻合28例(29只眼).结果 试验组治愈31例(31只眼).好转2例(2只眼),无效0例,有效率93.9%;对照组治愈20例(21只眼),好转3例(3只眼),无效5例(5只眼),治愈率72.4%.两组比较,手术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应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处理LASIK术后不良角膜瓣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瑜明;曾广川;胡建荣;廖武

    目的 观察和探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LASIK术后处理不良角膜瓣的效果以及对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共64只眼(33例),其中LASIK术后配戴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的患者19只眼作为戴镜组;另外随机选择同一时期LASIK术中未配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45只眼为非戴镜组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角膜散光值,及术后角膜水肿、异物感等参数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非戴镜组45只眼中发生角膜瓣裙边5只眼.异物感13只眼,角膜水肿仅2只眼,而戴镜组19只眼中无角膜瓣裙边发生,异物感也仅1只眼,但角膜水肿有10只眼.戴镜组术前BCVA1.30±0.14,术后1d平均UCVA为1.08±0.39,1个月后为1.15±0.27,3个月后为1.24±0.28,术后视力逐渐增加,3个月后达到术前BCVA的水平.非戴镜组术前BCVA1.31±0.18,术后1dUCVA1.34±0.19,1个月后1.23±0.21,3个月为1.27±0.20,视力变化不大.两组术后视力比较,术后1d,戴镜组较差(P=0.002),但3个月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接近术前BCVA.结论 配戴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对处理LASIK术中出现薄的、蒂小等不良角膜瓣能起到固定和保护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虽然对术后早期的视力有影响,但均能在3个月内逐渐恢复到佳矫正视力或以上.

  • 儿童和青少年近视调节功能的临床分析

    作者:余新平;王媛媛;陈洁;黄盈;汪育文

    目的 探讨发病早期的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的调节功能状态,分析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功能水平.方法 应用动态检影法和移近法分别测量50例发病1~2年的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近视患儿调节滞后和调节幅度;同样方法测量20例正视儿童和25例远视屈光不正患儿;检测其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结果 近视患儿的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与正视儿童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幅度比远视患儿明显更大(t=2.21,P=0.03<0.05;t=2.83,P=0.006<0.05);两组的调节滞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例近视患儿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值分别为(0.73±0.31)D和(0.81±0.38)D,主导眼和非主导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38<0.05);调节幅度分别为(13.39±3.51)D和(13.26±3.6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例观察对象(近视、正视和远视患儿)的主导眼的调节滞后度为(0.68±0.36)D,非主导眼调节滞后度为(0.75±0.34)D,主导眼和非主导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42<0.05);主导眼调节幅度(12.9±3.09)D,非主导眼为(12.6±3.0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P=0.14).结论 发病早期的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的调节滞后值和调节幅度与正视儿童无明显差别;调节幅度比远视儿童的更大.儿童和青少年主导眼的调节滞后比非主导眼的更小,进行调节滞后相关研究时应注意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区别.

    关键词: 青年 近视 调节
  • 三联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作者:赵丹

    目的 探讨超生乳化吸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咬切术(三联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咬切术对58例(58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18月,分别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成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术后除8只眼经按摩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外.其余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滤过泡均扁平弥散,属功能性滤过泡.术后3只眼角膜内皮皱褶,5只眼虹膜少许后粘连,并有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1只眼脉络膜脱离经保守治疗后病情恢复正常,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联合小梁咬切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作者:蔡善君;宿罡;谢兵;李红

    目的 评价晶体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20只眼)外伤性晶体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资料,手术方法采用标准玻璃体切割三通道切口,上方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下使用0.1%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对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视力提高18只眼(90%).术后以不用或需要用局部降眼压药,6mmHg≤眼压≤21mmHg为成功标准,15只眼成功(占75%).5只眼不成功,其中4只眼>21mmHg(占20%),1只眼眼压<6mmHg(占5%).20只眼中15只眼(75%)形成滤过泡,5只眼无明显滤过泡.术后眼内出血4只眼,低眼压8只眼,其中脉络膜脱离4只眼,滤过过强2只眼,滤过泡漏1只限,术后长期低眼压1只眼.结论 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可以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25G眼内灌注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襻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

    作者:张正培;李甦雁;沈洁;刘海洋

    目的 评价利用25G眼内灌注,下行小切口二期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3例玻璃体切割术后,无品状体眼采用于角膜缘内或睫状体平坦部置25G灌注管,行小切口二期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襻同定术,术后随访4~26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 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眼内压稳定,手术过程平稳.随访结束时裸眼视力0.1~0.4者12只眼(52.2%);0.5~0.8者10只眼(43.5%);1.0者1只眼.青光眼2例,人工晶状体偏位2例(8.7%).结论 25G眼内灌注辅助的小切口二期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 国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方案及手术指征的问卷调查

    作者:梁远波;李思珍;范肃洁;雷鹍;刘豫恒;张绍丹;刘文茹;孙霞;孙兰萍;王宁利

    目的 了解眼科医生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方法 在第十届全国眼科会议期间(2005年9月11日)于青光眼会场参会的眼科医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表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对原发性闭角犁青光眼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选择依据.主要分析调查眼科医生中针对不同类型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不同治疗方法选择的比例和不同手术指征的比例.结果 共发出问卷表330份,收回293份.接受本次问卷调查的与会代表涵盖了29个省市.经过逻辑检查和完整型检查,有效问卷262份,有效应答率为79.4%.在被调查的医生中53.1%(139/262)的医生认为,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可以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31.3%的医生使用过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于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9.3%(103/262)的医生选择药物作为首选治疗方案,而58.8%的医牛选择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作为首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进行小梁切除术的比例为66.5%,而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3.3%的医生选择小梁切除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43.1%的医生在闭角型青光眼的小梁切除术中常规使用了可拆除缝线技术,而18.3%的医生从不使用.结论 国内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滤过手术的比例较高,原因可能在于眼科将小梁切除术作为了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案;采用激光方式进行周边虹膜切除术,由于设备原因在国内还远未普及;可拆除缝线技术在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率较低.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