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98例黄斑囊样水肿与相关临床疾病分析

    作者:杨惠青;郭丽;吴航

    目的 研究不同疾病所致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 CME)对视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荧光血管造影,观察我院自2001年7月~2004年3月针对各种原因引起黄斑囊样水肿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片并对黄斑水肿严重程度分Ⅰ、Ⅱ、Ⅲ级,随诊治疗前后的视力变化.结果 98例黄斑囊样水肿的眼底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54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31例(其中中央静阻17例).白内障术后9例,色素膜炎4例.Ⅰ、Ⅱ级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有显著差异,Ⅲ级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无变化.结论 长期严重的黄斑囊样水肿虽经积极治疗视力预后较差.

  •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γ-刀治疗

    作者:杨培学;杨新爱;杨智华

    目的 探讨伽玛(γ)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γ-刀治疗16例脉络膜黑色素瘤,40%-50%等剂量曲线覆盖肿瘤,肿瘤边缘剂量(12-30)Gy,平均17Gy,中心剂量(35-68)Gy,平均48Gy,γ角45°-65°.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m~36m,平均18.5m,其中症状好转8例,无变化6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87.5%;影像学显示,肿瘤消失3例,缩小7例,无变化4例2例增大而行眼球摘除术;除视网膜及其膜下可见小片状出血外,无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一种无创性、安全有效的方法,无严重并发症,瘤体局部控制率高.

  • PDT治疗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作者:钱宜珊;张勇进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光动力学治疗(PDT)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前后CNV的组织形态变化,以评价PD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接受PDT治疗的各类CNV患者34例38眼,对治疗前后CNV的OCT形态特征进行评估和分类.结果 PDT治疗后的OCT形态特征可分为5型.Ⅰ型:急性炎症反应,有4眼,平均出现于PDT后26h;Ⅱ型:黄斑中心凹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有38眼,平均出现于PDT后2.8w; Ⅲ型:视网膜下积液重新出现伴纤维化,根据积液与纤维化程度又可分为Ⅲa/Ⅲb.Ⅲa:视网膜下积液为主,有8眼,平均出现时间为PDT后1.7m; Ⅲb:视网膜下纤维化30眼,平均出现时间PDT后1.9m;Ⅳ型:黄斑囊样水肿伴视网膜下纤维化有3眼,于PDT后平均4.9m出现.Ⅴ型视网膜下纤维化伴萎缩有8眼,于PDT后平均8.1m出现.结论 OCT可用于动态观察PDT后CNV的形态变化,根据分型可协助制订治疗方案,Ⅲa型代表CNV复发,可能需再次PDT治疗,而Ⅲb和Ⅳ型则可随访观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

    作者:韩曙霞;郑曰忠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0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和不伴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NDR)患者102例,分别就其可能诱发DR的危险因素如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尿白蛋白等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病程长、空腹血糖升高、血中糖化血红蛋白升高、高血压病、尿白蛋白升高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与DR的发病呈显著正相关,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与DR发病无显显相关关系.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与患者的病程、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合并高血压病、尿蛋白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有关,预防上述危险因素,可减少DR的发生发展.

  • TTT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齐慧君;黎晓新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科病变(ph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菁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和光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查确诊的16例19眼PCV患者,进行TTT治疗,患者年龄43岁~76岁,平均59.4岁,男10例11眼,女6例8眼,有4眼行两次治疗,有1眼行3次治疗.有5眼为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切割术后,有2眼联合PDT治疗.术前和术后均行视力,眼底检查,彩色眼底像,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查,随诊3m~24m.结果 TTT治疗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4眼(21.1%),视力不变15眼(78.9%).TTT治疗后ICGA显示息肉状脉络膜血管扩张减少和消失16眼(84.2%),1(5.3%)眼扩大,2眼(10.5%)在别处复发,未见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TTT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是有效和安全的,可稳定病变的进展及患者的视力,需要更多的病例和更长的随诊时间来验证.

  • Lotmar干涉视力仪预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视力的观察

    作者:张红;苏龙

    目的 观察Lotmar Visometer预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佳矫正视力的符合程度.方法 119人128眼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前常规检查佳矫正视力和Lotmar值,术后一个月检查佳矫正视力,部分患者并测定术后Lotmar值.按术前佳矫正视力和术前黄斑区是否遮挡分组,比较术前Lotmar值和术后佳矫正视力的符合程度,部分患者对比术前及术后Lotmar值与术后佳矫正视力的符合率.结果 术前Lotmar值与术后佳矫正视力符合率术前视力>0.1组小于视力<0.1组,基本符合率术前视力>0.1组大于视力<0.1组,其中术前黄斑区未遮挡组的符合率和基本符合率均高于术前黄斑区遮挡组;术后Lotmar值和术后佳矫正视力基本相符,比术前Lotmar值更准确地反映术眼的视功能.结论 Lotmar Visometer预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术后佳矫正视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手术治疗解剖学和视功能恢复效果的评价

    作者:张少冲;冷云霞;佘洁婷

    目的 评价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的效果及视功能的预后.方法 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31例共35眼,均采用常规玻璃体切割和C3F8填充,同时在不经任何辅助剂染色的情况下使用自制钩针辅助下进行内界膜剥离治疗,术前术后采用OCT及标准对数视力表等对患眼进行检查和随访.结果 术后裂孔闭合率达93.7%,视力提高率达91.4%;视物变形等症状也有明显改善.并发症:术中7眼出现毛细血管性出血,术后1d~7d8眼患者出现眼压升高(均<40mmHg),5眼出现后囊下混浊性白内障及老年性白内障进展.结论 内界膜剥离可使特发性层黄斑裂孔获得较高的闭合率,视功能亦可得到较好的恢复.

  • 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作者:喻晓兵;师自安;戴虹;龙力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曲安奈德注射(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IVTA)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的黄斑水肿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3例(23眼)BRVO继发的严重黄斑水肿患者,患眼行IVTA 4mg/0.1ml,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天、3天、1周、1个月、3个月时患者的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内炎性反应、晶体、眼底改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t tomography,OCT)测定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 所有23眼中,有20眼(86.9%)视力提高,3眼(13.1%)视力不变.LogMAR视力治疗前为:0.75±0.48,治疗后一周、一个月、三个月时分别为:0.57±0.43;0.38±0.32;0.29±0.29.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治疗前为611±149μm,治疗后一周、一个月、三个月时分别为:325±129μm;208±55μm;173±38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眼中有3眼(13.1%)治疗后暂时性眼压轻度升高,经局部药物短期治疗后恢复正常.所有患眼未出现眼内炎、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IVTA可以在短期内安全有效地治疗BRVO继发的黄斑水肿.

  • 屈光不正人群泪膜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曾庆延;牛晓光;秦光勇;喻长泰

    目的 评估各类屈光不正患者的泪膜功能.方法 选取2003年8月~2004年12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318例636眼,均排除眼部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屈光间质混浊、视网膜病变及既往眼部手术史,年龄为(16~65)岁,行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下睑中央泪河高度、角膜曲率及屈光状态检查.对结果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远视、远视散光、近视散光及混合散光眼的BUT明显缩短,与正视眼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近视与正视眼之间BUT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335),高度、中度与低度远视之间BUT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4),高度、中度与低度近视之间BUT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3).(2)远视、近视及各类散光眼的SIt均缩短,各类散光与正视眼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远视、近视与正视眼之间SIt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201,P=0.46),高度、中度与低度远视之间SIt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67),高度、中度与低度近视之间SIt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4).(3)远视、近视及各类散光眼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增加,但仅混合散光与正视眼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35),余屈光不正与正视眼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4)远视、近视及各类散光眼的下睑中央泪河高度均减小,与正视眼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远视及各类散光可导致泪膜异常,主要表现为BUT缩短,严重者合并SIt降低及眼表损害.对这类患者应注意补充人工泪液.

    关键词: 近视 远视 散光 泪膜
  • LASIK手术对近视伴外隐斜患者斜视度的影响

    作者:卢秀珍;王桂敏;戴兵;苏剑

    由于屈光与调节、辐辏密切相关,可以引起眼位的变化,故临床上常见改变屈光状态对患者眼位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定量测量近视合并外隐斜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斜视度、集合与分开融合范围的变化,并与单纯近视组患者手术前后相对比,为近视合并外隐斜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现将我院2003年7月至2004年12月间门诊部分LASIK手术患者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 波前引导LASIK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作者:陈辉;于靖;钱汉良

    目的 探讨波前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视;力、对比敏感度和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盲前瞻性对照研究,将50名(100眼)拟行LASIK的青壮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波前引导组和传统组,分别检查术前、术后10d、1mon、3mon和6mon明暗光下裸眼视力(UCVA)和佳矫正视力(BSCVA)、明暗光下及眩光下的对比敏感度和高阶像差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明暗光下的UCVA、BSCVA、安全指数、有效指数和对比敏感度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术后6mon时引导组和传统组明光下UCVA、BSCVA均值分别为1.16、1.17和1.15、1.17,安全指数、有效指数分别为1.06、1.05和1.05、1.03.术后残留屈光度引导组明显高于传统组,以术后1mon著.术后两组高阶像差RMS值(RMSh)均较术前增加,平均增加约1位;术后10d~3mon RMSh及RMS4值、术后10d~6mon C12系数值引导组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6mon时RMSh值增加倍率分别为0.94和1.34倍.在术前未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中,术后RMSh和各高阶像差RMS值(RMS3~6)增加倍率引导组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在术前RMSh值高于0.20μm以上者中,术后RMSh值增加倍率引导组明显比传统组低,尤其以RMS4值明显.结论 波前引导LASIK在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方面并不优于传统LASIK.但在高阶像差矫正方面有优势,尤其是术前高阶像差偏高者.波前引导LASIK的屈光度矫正的准确性尚需进一步提高,这也许是影响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 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眼底血流的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图分析

    作者:张珑俐;陈松;赵秉水;韩梅;关禹博

    目的 观察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以及巩膜扣带术(scleral bucking,SB)对视网膜和视乳头血流的影响.方法 52例52眼单眼RD接受常规SB,手术方式包括巩膜环扎术、巩膜外冷冻术、眼内注气,应用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分析仪(Heidlberg retinal flowmeter,HRF)检测术前患眼和对侧健眼的视网膜和视乳头血流灌注情况.术后随访3m.结果 RD组眼底血流检测参数普遍低于健眼,SB后视乳头大血管的血流量、血流速术后各组低于健眼及术前组,颞侧视乳头盘沿的血流量、血流速术后各组低于健眼,鼻侧视乳头盘沿的血流量术后各组低于健眼(P<0.05).结论 RD眼眼底血流明显下降,其对视乳头和视网膜的血流量影响大,在对眼底各部位影响方面,以对视乳头大血管三项指标的影响大.而术后视网膜复位并没有改善其眼底血流,这可能是RD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 世可眼内灌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智敏

    目的 评价世可眼内灌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138例手术中,分别采用美国Alcon BSS和沈阳兴齐世可眼内灌注,对比手术中角膜透明性和术后第1、3、7天的角膜透明性以及眼内炎症的变化.结果 两组间所有病例术中、术后角膜透明性以及术后眼内炎症未显示明显差异而将两组内各病例分类比较后,显示出合并其他眼病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者,使用BSS者术后反应轻于使用世可眼内灌注液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世可眼内灌注液应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是安全有效的且符合卫生经济学的规律.

  •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症的临床治疗

    作者:刘湛;吴乃川;韩丽荣;夏风华;姚宜

    目的 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的病因、临床表现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2年12月到2004年9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9例ARNS患者13眼均分别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眼底激光治疗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术后1m~17m随访患者视力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9例13眼ARNS患者除1例双眼患者本人放弃治疗外,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余11眼中手动/10cm者2眼,数指/20cm~100cm者5眼,0.05者1眼,0.25者1眼,0.4者2眼,大多维持了有用视力;予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的5例7眼及单纯予以眼底激光的3例4眼,均保持了视网膜平伏.结论 ARNS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但如能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并给予正确有效的联合治疗,是能够使大部分患者得到治愈或好转,挽救有用视力的.

  • 前部玻璃体切除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作用

    作者:云波;孙艳丽

    目的 探讨前部玻璃体切除在(2~7)岁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必要性.方法 在66例108眼(2~7)岁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中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中36例56眼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A组),30例52眼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B组),随访(6~60)m,观察记录两组视轴区混浊情况和其它并发症.结果 在能够进行视力检查的54例90眼中,脱盲率为92.6%,脱残率为73.5%.视轴区混浊发生率两组间比较,A组为39.3%,B组为5.8%,B组明显低于A组(P<0.01).A组中Nd;YAG激光后囊膜截开率为45.5%,二次手术切开率为22.7%;B组中,无一例患儿行Nd:YAG激光后囊膜截开,二次手术切开率为1.9%,两组后囊膜二次切开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中7例9眼发生人工晶状体偏位,B组中未出现类似并发症.结论 对于(2~7)岁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在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同时,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能够安全有效地阻止视轴区的混浊.

  • 森林脑炎致眼部病变44例分析

    作者:佟艳秋;赵全良;刘玲

    自2002年5月-2005年7月我院收治709例血清学测定阳性森林脑炎患者中,除外既往有眼病病史者外,经检查确诊有眼部神经、肌肉病变的共有44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小14岁,大的42岁,平均24.6岁.发病短的2d,长35d,平均12.5d.

  • 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在干眼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董白霞;马景学;吕兰存;刘建宗;方娜

    目前,干眼病成为眼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原有的三项诊断性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越来越不能满足对干眼病的确切诊断,亟待开展新的方法.

  • t-PA前房注射治疗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充填术后眼内纤维蛋白渗出

    作者:张正培;李苏雁;季苏娟;刘美燕

    目的 评价前房内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治疗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充填术后重度眼内纤维蛋白渗出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1例(21只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充填术后眼内纤维蛋白渗出经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病例,给予前房内注射t-PA12.5μg,观察其对眼内纤维蛋白形成的疗效.结果 眼内一次注射t-PA12.5μg后,纤维蛋白渗出位于前房及瞳孔区者21例均完全溶解,所需时间0.5~2小时(平均1小时);12例下方虹膜根切孔膜闭者有8只眼根切孔膜溶解(占66.7%),根切孔保持通畅;注射后前房出血3例(占14.3%).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视网膜复位17例(占81.0%).结论 对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充填术后严重眼内纤维蛋白渗出经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病例,前房内注射t-PA能够迅速溶解眼内纤维蛋白渗出,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不同切削模式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远期疗效

    作者:金敏;朱远军;王小园;高宗银

    目的 探讨不同切削模式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10.00D)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90例(165只眼)超高度近视根据角膜厚度分为单区切削LASIK及多区LASIK组,术前屈光度数-10.00D~-16.00D平均(-13.2±2.21)D(等效球镜).A组(单区切削组)32例(59只眼).平均屈光度为-10D~-12D平均(-11.2±2.21)D(等效球镜).角膜厚度546~618μm.平均565±23.2μm,平均535μm±21.4μm.术中多区切削为2~3区,切削直径4.5~6μm.单区切削,切削直径为5.75~6.5μm.术后随12访~24个月.结果 术后12个月时裸眼视力≥0.5A组49只眼(83%),B组86只眼(81.1%),术后佳矫正视力A组50只眼(84.7%)B组88只眼(83%),屈光度在±1D以下者两组分别为41只眼(69.4%)72只眼(67.9%),屈光度<±2.00D者两组分别为47只眼(79.6%)82只眼(78.3%),统计学无显著差异.术后两个月内眩光、夜视力下降等并发症以B组为多,3个月左右减轻或消失.屈光回退A组4只眼(6.6%),B组8只眼(7.5%)可能与B组屈光度更高有关.结论 对于超高度近视角膜较薄单区切削不够时可选择多区切削模式.多区切削不失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 先天性黄斑缺损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一例

    作者:刘卫;张勇进

    先天性黄斑缺损多数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隐性遗传,亦有散发病例.此病除有家族遗传外,常伴有手足发育畸形,眼部可合并其它先天性异常如虹膜缺损、视乳头缺损、小角膜、小眼球等[1].

  • 眼球运动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隐球菌脑膜炎一例

    作者:唐少华;王京;马志刚

    眼球运动障碍不仅仅是眼部疾病的临床症状,也常见于颅底炎症或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升高、脑肿瘤或邻近组织的肿瘤侵犯颅底、神经干的炎症和糖尿病等;但以眼球运动障碍为早期症状的病例很少见,极易造成误诊、漏诊.

  •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锶90贴敷平阳霉素注射疗效观察

    作者:朴天华

    我科自2000年对168例(193眼)翼状胬肉患者采用术后锶90贴敷照射联合平阳霉素结膜下注射方法治疗,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小睑裂综合征三家系报告

    作者:郑颖洁

    小睑裂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病,其表现为双眼上睑下垂、睑裂窄小、倒向内眦赘皮,内眦远距,常合并眼外异常.在我国群体发病率为0.17‰[1].现将笔者所遇小睑裂综合征3家系21例报告如下.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一例

    作者:龚淑贤;陈丹;黄华林

    陈× 男 16岁于2005年7月15日遭遇车祸,头部受伤,右眶上软组织撕裂,眼眶骨折,在当地医院缝合伤口,保守治疗,好转出院.患者受伤后即出现双耳杂音,复视,右眼内斜,外转受限.

  • 眶骨膜下植入骨水泥矫正复视23例

    作者:刘洋;张雨春

    眼部钝力伤常导致眶壁爆裂性骨折.这种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眼眶外伤,骨折好发部位为眶底和内壁筛骨纸板处.

  • 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离术后眼内炎一例

    作者:刘彦才;刘庆华

    患者 女 65岁因右眼玻切术后红痛、视力下降6h入院.发病前32小时患者因右眼黄斑前膜在我院行右眼闭和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离术,术中顺利,术后常规处理.

  • 梅毒合并艾滋病首诊眼科一例

    作者:姜爱新;丁汝新

    古力××·米沙力女 18岁喀什疏勒县牙甫泉人,因双眼视力下降4mon,加重看不清3mon余为主诉.于2003年11月10日收入院.

  • 脉络膜转移性肿瘤致出血性视网膜脱离一例

    作者:陆骏麒;赵培泉

    患者 男 52岁因左眼视物模糊一月,于2002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眼科检查:左眼视力0.8,左眼下方视网膜青灰色隆起,未见裂洞.怀疑血管瘤可能,予B超,MRI检查,提示:左眼视网膜脱离,未见隆起病灶.

  • 低蛋白血症致漏出性脉络膜脱离一例

    作者:张晖

    阮××(赵南籍) 29岁因孕34周先兆早产于2005年9月8日在海淀妇幼保健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顺利娩出双卵双胎两活女婴.术后因宫缩无力,阴道持续出血,术后12小时累出血量达5175ml.

  • 视网膜分支静脉并同组分支动脉阻塞一例

    作者:魏广川;孙伟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但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nch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BRAO)的发生率较少,BRVO合并同组BRAO则尚未见报道.

  • Schwartz综合征一例

    作者:魏捷;蒋华;路振莉;高洪瑞

    患者 男 22岁因左眼被篮球击伤1d,于2003年4月7日入院.全身体检无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5,-1.75DS=1.2,左眼0.15,矫正无提高.左眼球结膜混合性充血(+),散在片状出血.

  • 干眼的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陈剑;刘小勇;陈敏

    干眼是指由于泪液的质和量的异常或泪液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其症状通常表现为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视物模糊、眼红、角膜接触镜不耐受等.任何年龄组都可以发生干眼[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年龄40岁以上者超过6%的人患有干眼,65岁以上患病率则为14.6%[2].

  • 纤维蛋白胶在眼科应用的新进展

    作者:梁晓东;陈建苏;徐锦堂

    纤维蛋白胶(fibrin glue FG),又称纤维蛋白黏合剂(fibrin sealant FS),是一种生物蛋白制剂,主要成分是纤维蛋白和凝血酶,各成分混合后模拟体内凝血的后阶段,终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聚体,早应用于伤口止血,FG对机体不产生毒副作用,不引起炎症反应,组织反应性极小,在促进伤口愈合、封闭组织缺损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

  • 干眼的免疫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柯宁;赵敏

    干眼,是指由于泪液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而致眼部不适的一类疾病.依照干眼发病与泪膜的关系,干眼可分为五类[1]:水液缺乏型干眼,脂质缺乏型干眼,粘蛋白缺乏型干眼,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混合型干眼.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干眼发病过程中免疫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拟对部分干眼的免疫发病机帛研究及干眼的免疫调控治疗作一综述.

  • 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的应用进展

    作者:杜珊珊;张凤妍

    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又称丙酮氟羟泼泥松龙等,初主要应用于呼吸道及皮肤系统的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和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

  • 彩色多谱勒超声在眼缺血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爽;郝继龙

    眼部缺血综合征OIS(ocular ischemic syndrome)诊断率往往很低.早期常被当作原发开角青光眼或新生血管青光眼而延误治疗.而且严重的血管阻塞或继发性青光眼能够导致严重视力丧失.不仅所致的眼部并发症十分严重,潜在的全身病理变化也可以威胁生命.因此,早期、准确的诊断尤为重要.

  • 玻璃体切除联合药物治疗内源性眼内炎

    作者:刘毅;庞秀琴;王绍莉;何雷;李琪琰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手术(PPV)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对内源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2年~2005年本院内源性眼内炎12例的玻璃体切除手术,以及术前和术后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 13例中,发病前有高热者9人(75%),病原确认或培养阳性为4例(33%),全部病人接受了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5例给予玻璃体腔注药.手术后维持手动以上视力的有6人(50%),2例终眼球摘出(17%).结论 发热病人出现眼部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出现眼内炎的可能,尤其是有糖尿病或接受创伤性操作的病人.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有助于保存病人的有用视力.

  • 白内障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张秀萍;郭春溪;邵铁军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rome)的发生情况与连续环形撕囊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02.1-2005.5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1066眼术后发生囊袋阴滞综合征3例,发现环形撕囊口直径均小于5mm.结果 3例患者经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治疗后均恢复较好视力.结论 囊袋阻滞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形撕囊口直径小等因素有关.YAG激光治疗有效.

  • 视网膜血管瘤13例诊疗分析

    作者:石磊;朱美玲;柯根杰;孙思勤

    目的 通过对13例视网膜血管瘤的诊断、治疗的分析,了解视网膜脱离与视网膜血管瘤的诊断、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3例视网膜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一例Von-Hippel-Lindau病.结果 13例病例中,11例伴有视网膜脱离,2例单纯视网膜血管瘤患者.在接受治疗的12位患者中,11例可经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后视网膜脱离复位,血管瘤萎瘤.1例视网膜隆起程度高、网膜出现机化僵硬,氩离子光凝治疗后仍需冷冻治疗.患者视网膜脱离时间越长,越接近黄斑部,视力预后越差.结论 正确、及时地鉴别和处理视网膜血管瘤中的视网膜脱离与视网膜血管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紧密相关.

  • 人眼球冰冻切片制作实验研究

    作者:常永杰;马长路

    目的 探索人眼球切片制作的实验方法.方法 收集捐献的新鲜成人眼球,用改良的AGFD眼球固定液[1]和丙酮固定,明胶包埋,冰冻切片机切片,HE染色,正丁醇透明[2],中性树胶封片.结果 该方法制作的人眼球切片较为理想,可清楚观察睫状突和睫状小带,对显示视网膜和视盘微细结构也较好.结论 经改良的AGFD眼球固定液加丙酮固定,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眼球原有的形状.用明胶处理和冰冻切片法切片可简化操作过程,有效防止眼球破碎.制片较为理想.

    关键词: 眼球 冰冻切片法
  • 新疆塔城市1999-2004年各民族高考学生屈光及视力情况调查

    作者:刘子江;闵寒毅;毛进;王丽;沙丽哈;吴林立;阿米娜;孙宇妍

    目的 对塔城市1999年至2004年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进行屈光状况调查分析.方法 对塔城市六年间所有参加的高考学生进行标准裸眼视力检查,对视力不正常者作常规眼科检查、用自动验光仪验光及显然验光.2004年对双眼裸眼视力均正常(≥1.0)的326名考生测量了眼轴长度.结果 共检9846人,汉族考生7557人,少数民族考生2289人.少数民族中哈萨克族考生1154人,维吾尔族考生736人,回族考生115人,达斡尔族80人,俄罗斯考生55人,蒙古族考生51人,其它如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塔尔族、满族、壮族共98人.平均年龄为(18.31±0.45)岁.共检19692眼,视力正常10012眼,占50.84%,视力异常眼数9680眼,占49.16%.视力异常眼中,有14眼为外伤性白内障及眼球萎缩,103只眼为弱视眼,占视力异常眼数的1.21%,其余均可矫正至正常.汉族考生中屈光不正患病率为57.11%,少数民族为22.89%,二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男考生和女考生的近视患病率分别为41.22%和58.78%,男女考生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各民族考生屈光不正以轻中度为主,不同民族间考生屈光不正的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考生在不同年度之间屈光不正患病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2004年视力正常的考生中维族学生眼轴短,汉族学生眼轴长.结论 所调查人群的屈光状态存在性别、民族、程度及年度之差异将有助于针对性地保护视力的健康教育和近视病因学研究.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