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rnia and Abdominal Wall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산화복벽외과잡지(전자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传统、改良疝环充填式和普理灵疝装置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为临床合理选用无张力疝修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临床上应用较广的疝环填充式修补术(Rutkow术式)、改良术式(Millikan术式)和普理灵疝装置(PHS)对315例单侧腹股沟疝进行治疗并做随机对比研究.结果 Rutkow、Millikan和PHS三组手术时间平均为36 min、39 min和45 min,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5 d、1.5 d和1.3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2/112)、3.8%(4/104)和5.0%(5/99),Rutkow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都高于其它两组.与Rutkow组相比,PHS组手术时间较长(P=0.043),但住院时间短(P=0.007),术后并发症发生少(P=0.008);而Millikan组手术时间较PHS组短(P=0.048),在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4~36个月,306例获有效随访,共有3例出现复发,复发率<1%(3/306),其中Rutkow组有2例,Millikan组有1例,PHS组至今尚未出现.结论 三种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式均取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各有优缺点,需"个体化"选择.
-
局麻在老年无张力腹股沟疝患者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比较老年人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及硬膜外麻醉下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手术时间、平均费用等,探讨进一步提高腹股沟疝治疗疗效和减轻术后疼痛的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4年4月至2007年2月间进行的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共220例患者,分为局麻组(110例)和硬膜外阻滞麻醉组(110例).结果 局麻组在患者费用(3628元),平均住院时间(2.6 d),术后恢复活动时间(2.2 h),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等方面具有优势,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硬膜外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没有明显区别.结论 老年人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可明显降低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的方式,值得推广.
-
三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自2002至2004年我院对278例腹股沟区疝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PHS,平片)对其复发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总结.结果 总的复发率1.79%(5/278);疝环充填式2.46%(3/122),PHS 1.25%(1/80),平片1.32%(1/76);术后疼痛:21.2%(61/278);疝环充填式37.7%(46/122), PHS 13.8%(11/80),平片5.3%(4/76);术后感染:1.79%(5/278),疝环充填式2.46%(3/122), PHS 2.5%(2/80),平片0.0%(0/76).结论 3种无张力疝修补方式疗效相同,并发症发生率略有差别,可以根据病情和自己熟练程度选择应用.
-
再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和预防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复发原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术后复发病例,并探讨预防的方法. 男性38例,女性3例.前次手术属Ⅱ型4例,Ⅲ型30例,Ⅳ型7例.复发入院时临床检查斜疝30例,直疝8例,股疝3例.复发时间自术后5 d~8个月.结果 再次手术发现疝囊未找到,网塞置于疝囊下方或疝囊旁3例;网塞自疝环口下滑14例;疝内容物自网塞旁疝环口脱出5例;疝内容物通过二个网塞间自疝环口脱出3例;网片位置过高,疝内容物自网片下方脱出5例;网片卷曲和移位,疝内容物自网片下方脱出8例;疝内容物从自制网塞圆椎体中央脱出1例;未认识到滑动疝1例;复发原因不明1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医生操作不当,规范化手术操作是重要的.
-
垫片式减张缝合用于腹部手术纵形切口的减张关闭
目的 介绍腹部手术新式减张缝合装置及使用方法.方法 采用Tension suture补片为42例各种纵形开腹手术结束手术前减张缝合.关腹前经腹膜外腹壁全层褥式缝合减张线,暂时不结扎.常规关闭腹壁各层,减张线穿过专用垫片结扎.结果 39例患者为一期术中放置减张缝合.3例为一期手术未放置减张缝合,伤口裂开后二期缝合腹壁伤口时加用减张缝合.除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使用激素的肠破裂患者术后两周拆除减张缝合线后伤口裂开外,其余患者治疗成功,未发生切口裂开和缝线断裂.结论 新型减张缝合装置用于普通外科腹部手术纵形切口缝合可以有效地避免伤口裂开.对于有特殊愈合困难因素的病例,应该延长拆除减张线的时间直至确认切口完全愈合为止.新型垫片式减张缝合装置使用安全、方便.
-
超薄轻质聚丙烯网片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应用超薄轻质聚丙烯网片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局麻下采用超薄轻质聚丙烯网片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230例(264例次).对麻醉、手术时间、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腹壁顺应性、自主能力的恢复、伤口疼痛、术后并发症、术后切口的异物不适感、住院时间及复发率进行观察.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35 min(20~50 min).术后2~4 h即可离床活动.术后未出现尿潴留.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未出现切口积液、血肿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14例患者术后仅服用止痛药泰诺林1片;术后1~2 d出院.随访6~18个月,无疝复发、手术切口无慢性疼痛和局部皮肤紧缩发硬等异常.结论 应用超薄轻质聚丙烯网片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 除具有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外,还具有植入补片的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低、人工材料费用低、术后腹壁顺应性好和运动不受限、减轻切口异物感和疼痛等优点,极大地优化了Lichtenstein手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
-
腹腔镜下回肠袋膀胱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初步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回肠袋膀胱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共对18例造口旁疝进行腹腔镜补片修补术,其中回肠袋膀胱造口旁疝3例.结果 3例均修补成功.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63.3 min.疝环直径4~5 cm,平均4.5 cm.术后暂时性腹胀1例;1例修补区域腹壁明显疼痛,2周内缓解;1例血清肿,经2次穿刺抽液并加压包扎后治愈,无血肿发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感染.术后住院时间3~5 d,平均4 d;术后随访17~25个月,平均21.3月,未见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回肠袋膀胱的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从技术上讲是安全、可行的,早期的临床结果较理想.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16例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2年6月至2006年7月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16例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0 min,术后疼痛4例,2例出现阴囊积液.随访1~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是安全有效的一种理想术式.
-
应用巴德15 cm×15 cm网片行腹股沟入路GPRVS手术修补单侧复杂性腹股沟疝
目的 探讨应用巴德15 cm×15 cm网片行腹股沟入路GPRVS手术修补单侧复杂性腹股沟疝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应用巴德15 cm×15 cm网片行腹股沟入路GPRVS手术修补单侧复杂性腹股沟疝20例的经验.结果 本组男性15例,女性5例.右侧17例,左侧3例.其中1例女性病例为腹股沟区肌纤维瘤切除术后形成疝,4例女性病例为嵌顿性股疝.男性病例中有8例复发疝,其中2例为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6例巨大原发疝,1例巨大滑疝. 术后随访3~60个月,无复发.结论 巴德15 cm×15 cm网片行腹股沟入路GPRVS手术修补单侧复杂性腹股沟疝是有效的,同时比较经济.
-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
目的 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的应用.方法 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普理灵疝装置、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Kugel补片及网塞和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大号自主成型补片作为疝修补材料,对2002年2月至2005年6月间收治的1723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局部神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费用,平均住院日和近期随访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28 min,未出现尿潴留,阴囊浆液肿46例.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3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下血肿14例,术后慢性疼痛5例,平均住院日3 d,平均手术费用4766元.平均随访45个月,复发4例,异物感不明显.结论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疝环或腹横筋膜缺损较大的腹股沟疝老年患者.
-
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Lichtenstein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
目的 回顾性分析膨体聚四氟乙烯平片Lichtenstein法修补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0年8月至2006年4月期间512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美国Gore-Tex公司的Mycromesh平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男:489例,女:23例.年龄大96岁,小16岁,平均59.7岁.左侧:173例,右侧:305例,双侧:34例.Ⅰ型疝100例(19.5%),Ⅱ型疝352例(68.8%), Ⅲ型疝32例(6.3%),Ⅳ型28例(5.5%)(中华疝学组2001年10月的腹股沟疝分级标准).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方法按照标准前入路Lichtenstein法操作.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4.9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4 d,术后并发症45例(8.8%),术后因深静脉栓塞(DVT)致肺动脉栓塞死亡1例(0.2%),术后平均随访31.2个月.随访期内无复发病例.结论 本术式外科医生容易掌握,手术简单,效果肯定,基本可以满足临床各种情况下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需要.
-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普理灵疝装置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
我中心自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应用普理灵疝装置治疗192例腹股沟疝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
普理灵疝装置治疗腹股沟疝的应用体会
我院2005至2006年施行的普理灵疝装置(PHS)无张力疝修补术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患者,男62例,女18例,年龄21~86岁,平均64.6岁,腹股沟斜疝52例(其中复发性斜疝16例),腹股沟直疝21例,直疝合并斜疝3例.双侧腹股沟疝4例,占5%.
-
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绞窄性股疝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95岁,因"右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10余年,不能还纳1周,伴恶心、呕吐"来院,急诊以"右腹股沟区嵌顿疝"收入院.查体: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右腹股沟区包块直径约8 cm,包块靠近腹股沟韧带,张力高,触痛明显.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6×109/L,中性粒细胞91%.
-
CO2气腹致腹膜恶性间皮瘤斜疝内转移一例
患者男性,47岁.因右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20年,腹腔镜探查术后不能还纳并渐进性增大半年入院.该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可进入阴囊.半年前因腹痛伴不明原因大量腹水,于外院局麻下行腹腔镜探查(CO2气腹压力=8 mmHg),术中取腹膜病理活检,诊断为"腹膜恶性间皮瘤(局限型)",气腹建立后患者自感右腹股沟区肿物膨出,术后肿物不能还纳并呈渐进性增大,右腹股沟区胀闷不适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
复发切口疝伴感染行一期无张力疝修补术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68岁,2004年6月因右半结肠癌行根治术,术后一个月因咳嗽等原因切口处出现一可复性包块,诊断为"切口疝"并行缝合修补,术后很快复发.2005年10月行聚丙烯平片的无张力切口疝修补(Onlay术式),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反复流脓并终形成多个窦道,切口及周围出现多个可复性包块.
-
造口旁疝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造口旁疝是一种与造口有关的腹壁切口疝,根据造口肠段的不同分为结肠和回肠造口,是肠造口术后很常见的并发症[1],仅次于造口术后肠脱垂[2].典型腹壁切口疝的诊治,各种文献均有详尽介绍,而对于造口旁疝的大部分文献是小系列和回顾性的,没有一个确定性的、前瞻性的和随机的研究.这就造成对于造口旁疝的外科治疗尚无特定或成型的方案,其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仍较高.所以外科医生必须重视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及丰富自己的临床处理经验.
-
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腹壁疝是临床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包括有腹股沟疝、切口疝、造口旁疝、白线疝、脐疝等,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也不同.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技术的逐渐成熟,相关设备、器械以及新型防粘连疝修补材料的出现,腹腔镜疝修补术已经从治疗腹股沟疝扩展到各类腹壁疝,并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并发症,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腹壁切口疝的治疗进展
腹壁切口疝是发生在腹部手术切口位置的疝,是腹腔内组织或器官经由手术切口的潜在间隙或薄弱区域突出于体表所形成的腹壁包块.欧洲疝学会[1]的定义为:在临床体检或影像检查中可看到或可触及的原切口下的腹壁缺损,可伴或不伴腹壁包块.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2] 将切口疝分型为:疝环大径<3 cm为小型切口疝,3~5 cm为大型切口疝,>5 cm为巨大切口疝.
-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正式出版发行
-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订阅通知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部第十三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
第十二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通知
关键词: 外科学术 -
《屈光状态的检查》(DVD)光盘出版发行
-
第十届全国超声影像诊断及新进展学习班报名通知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征订启事
-
"十一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中华医学会电子版医学系列杂志"项目简介
-
腹腔镜结直肠癌、胃癌手术专题研修班
-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征稿启事
-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简介
-
"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系列——超声专辑"内容介绍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征订启事
-
腹股沟疝的成因和腹壁的防御机制
人们一直认为腹内压力是产生腹股沟疝的始动力,因为腹股沟疝是站立的人类所特有的疾病,如若人类今天仍在爬行即使腹股沟区域有缺陷存在可能也不会有疝的发生和出现.本文就腹股沟区域对抗腹内压力的防御机制及斜疝直疝成因差异等问题,依据国外文献和我们自己的研究在此进行阐明与探讨.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近二十年来,各种手术方法被应用于腹股沟疝手术以减少其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率.1989年Lichtenstein等[1]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概念,其方法是利用人工材料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来代替传统的关闭缝合.该术式将术后复发率降低至0.5%~1%.
-
无张力疝修补材料学的进展
植入人体的理想生物材料的八点要求[1]:(1)在组织液中不引起物理变化;(2)无化学活性;(3)不存在炎症和异物反应;(4)无致癌性;(5)不产生过敏或致高敏;(6)能耐受机械扭曲;(7)能被随意剪裁;(8)可消毒.
-
无张力疝修补材料学的进展(VCD)
关键词: 无张力疝修补 -
从腹腔镜修补术纵观腹壁切口疝术式探索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可达2%~11%.随着时间的推移,疝内容物会逐渐增大,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手术后的生活质量.而且腹壁切口疝不能自行愈合,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闭孔疝的诊治
一、定义闭孔疝是腹腔内脏器经闭孔管将腹膜推向外,突出而形成,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腹外疝,本病多发生于体弱、消瘦、多胎生育史的老年女性.发病率占所有疝的0.05%~1.4%,右侧明显多于左侧.
-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