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糖尿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betes Mellitus 중화당뇨병잡지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与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中国成人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关系,评估年龄、体质指数(BMI)、血压和脂类对该关系的影响.方法 以来自江苏徐州地区的7309名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检测受试者GGT、血清谷内转氨酶(GP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血糖等相关生化指标.IFG定义为6.1 mmol/L≤空腹血糖(FBG) <7.0 mmol/L.血清GGT与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变量间的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血清GGT与IFG组中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51,P<0.01),而与正常血糖组中空腹血糖的相关性较弱(r=0.21,P>0.05).校正年龄和性别后,GGT与IFG组中空腹血糖存在较强相关性(r=0.53,P<0.05).进一步校正白细胞、生化指标、血压、BMI后,这种相关性依然存在(r=0.48,P<0.05).对年龄、性别、BMI、TG、TC、HDL-C、LDL-C、血压进行多因素校正后,通过升高分组变量GGT水平,得出IFG风险比值比(OR)及95%的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0;0.91 (0.49~ 1.72);1.27(0.68~ 2.38);2.31(1.29 ~4.15);2.42(1.32 ~4.42);P<0.05].年龄与GGT交互作用对IFG风险产生影响(P<0.05).BMI水平对GGT与IFG风险的相关性产生影响.结论 数据结果显示GGT水平与IFG风险相关,BMI水平对GGT与IFG风险的相关性产生影响.
-
血清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水平与肥胖和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检测肥胖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 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ATGL)水平,探讨ATGL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6年8月至2009年4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和内分泌科住院患者114例,其中男54例,女60例,年龄38~ 70岁.分为2型糖尿病患者66例和正常糖调节者48例,再按体质指数(BMI)是否≥25 kg/m2分为4组:2型糖尿病-超重组、正常糖调节-超重组、2型糖尿病-正常体重组和正常糖调节-正常体重组,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和空腹胰岛素( FINS)、ATGL水平,并计算BMI、腰臀比、体脂含量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别进行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血清ATGL水平在2型糖尿病-超重组为(239±61) μg/L,与2型糖尿病-正常体重组[(355±54) μ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53,P<0.05);而正常糖调节-超重组[(242 ±60)μg/L]与正常糖调节-正常体重组[( 383±58)μg/L]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8.23,P<0.05).(2)简单相关分析发现,血清ATGL浓度与体脂含量、BMI、腰臀比、甘油三酯、HOMA-IR等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71、-0.238、0.375、-0.313、0.164,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腰臀比、体脂含量为血清ATGL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肥胖者的血清ATGL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体重者,ATGL与腰臀比、体脂含量呈独立相关,而与血糖无明显相关.
-
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产后转归的随访性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女性产后3~4年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妇女22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4例(GDM组),另外同期分娩的糖代谢正常妇女98名为对照组.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对受试者进行随访.体格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及体脂百分数.血清学测量包括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及C肽,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敏感指数(HOMA-IS).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产后3~4年,与对照组妇女相比,GDM组体重[(61±10)vs (59±9)kg,t=2.023,P<0.05]、腰围[(78±9)vs (76 ±8) cm,t=2.229,P<0.05]、体脂百分数(34.3% vs 31.4%,t=3.102,P<0.05)、空腹血糖[(5.3±0.8)vs(4.9±0.3)mmol/L,t=5.369,P<0.001]和甘油三酯[(1.1±0.6)vs (0.9 ±0.4) mmol/L,t=2.346,P<0.05]均显著增加,HOMA-IS[(0 077±0.029)vs(0.086±0 029),t=-2.221,P<0.05]水平显著下降.GDM组及对照组中心性肥胖的比例(37.1% vs 24.5%,x2=4.03,P<0.05)、空腹血糖受损的比例(7.4% vs 1.0%,x2=5.05,P<0.05)、舒张压≥85 mm Hg(1 mm Hg =0.133 kPa)的比例(16.9%vs6.1%,x2 =5.991,P<0.05)及代谢综合征的比例(13.2%vs 5.2%,x2=4.026,P<0.05)显著升高.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在产后3~4年发生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FBG受损、高脂血症以及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显著高于孕期血糖正常的妇女.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后血浆脂蛋白亚类的变化
目的 研究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分布的谱型特点.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的冠心病住院患者21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8例、女104例,年龄(67±8)岁.依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115例,冠心病未伴糖尿病患者97例.抽取受试者空腹12 h静脉血,24 h内进行血脂和载脂蛋白分析,高密度脂蛋白(HDL)各亚组分含量的测定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印迹法.两组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以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1)与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比较,HDL3a[分别为(310±45),(272±38) mg/L]和HDL3b[分别为(170±21),( 142±18) mg/L]水平及Gcnsini评分(分别为54 ±9,23±6)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显著增加(t=1.061、0.229、2.531,均P<0.05);HDL-C[分别为(1.0±0.2),(1.3±0.2) mmol/L]及HDL2a[分别为(190±26),(286±42) mg/L]和HDL2b[( 245±32),( 334±50) mg/L]含量则在这些患者中显著减少(t=1.406、3.759、4.012,均P<0.05).上述变化在FPG≥6.1 mmol/L亚组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表现的更为明显(t=1.674、1.528、1.620、1.537、3.531、3.608,均P<0.05).(2)Pearson相关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也表明,Gensini评分与大颗粒的HDL2a(β=-0.572,P<0.01)和HDL2b(β=-0.598,P<0.01)含量呈显著、独立负相关.结论 (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HDL亚类分布较非糖尿病患者更为异常,推测可能是促发糖尿病患者剩留心血管病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2)对于LDL-C、TG及HDL-C水平达标的冠心病患者,监测血浆HDL亚组分布谱型及颗粒大小变化有助于评估其冠状动脉阻塞程度.
-
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蛋白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表达的影响,以研究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5只SD雄性大鼠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13周后将造模成功的12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n=6)和白藜芦醇干预组(DR,n=6),以6只健康SD大鼠作为对照组(NC组).DR组大鼠给予白藜芦醇10 mg·kg-1·d-1每日固定时间连续灌胃2周,DM组用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至第14周结束.第14周结束时,检测3组大鼠的血糖、体重、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微量白蛋白.取肾组织,制石蜡切片做PAS染色观察肾小球肾小管形态学变化.取10%肾皮质组织匀浆后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皮质NOX4和GRP78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微量白蛋白均显著升高(t=- 52.324、- 20.487、- 20.724、- 55.476,均P<0.0167),而体重则明显下降(t=5.820,P <0.0167);白藜芦醇干预后,DR组大鼠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均比DM组呈好转趋势(t=13.963、7.849、8.678,均P<0.0167);而DR组体重和血糖与D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7、1.876,均P>0.0167).与NC组相比,DM组MDA水平明显增加(t=- 10.661,P<0.0167),而SOD、CAT水平降低(t=8.124、8.222,均P<0.0167);而与DM组相比,DR组SOD水平升高(t=- 12.309,p<0.0167),MDA水平降低(t=4.475,P<0.0167),2组CAT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29,P>0.0167).肾脏组织PAS染色显示NC组大鼠基底膜完整无增厚,DM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多,系膜细胞增生,DR组则较DM组减轻.Western blotting显示DM组血管组织中NOX4及GRP78蛋白表达上调(0.49±0.05、1.47±0.04),均高于对照组NC组(0.09±0.001、0.84±0.012,t=- 14.255、-25.179,均P< 0.0167);DR组NOX4蛋白表达(0.30 ±0.073)仍高于NC组(t=-5.125,P<0.0167);GRP78蛋白(0.60 ±0.034)则低于NC组(t=- 28.017,P<0.0167).结论 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上存在着明显的氧化应激损伤,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抑制GRP78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内质网应激,抑制NOX4蛋白的表达减轻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损害.
-
血糖正常人群不同空腹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 在血糖正常的中国人群样本中比较不同血糖表型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其各组分水平.方法 来自2002年青岛湛山社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共有2438名20~ 74岁常住居民参加调查,其中2109人进行了人体测量学指标测定、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胰岛素等.本研究选取其中1341名血糖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OGTT 2 h血糖是否大于空腹血糖水平分为表型A组(2h血糖≤空腹血糖)和表型B组(2h血糖>空腹血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协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价血糖表型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对象中表型A、B的比例分别为42.3%(564/1341)和57.9% (777/1341).校正年龄、性别的影响后,表型B组平均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胰岛素、甘油三酯、非HDL-C均高于表型A组,而且表型B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19.1% (149/777)]亦高于表型A组[14.7% (83/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具有血糖表型B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相应的OR值为1.32(95%CI1.02~1.74).结论 在血糖正常的人群中,OGTT 2 h血糖不能回落到空腹血糖水平的人群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较高,提示可能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提供依据.
-
1,5-脱水葡萄糖醇:可能是更好反映短期血糖控制水平的标志
目的 初步建立1,5-脱水葡萄糖醇(1,5-AG)在健康人群中的参考范围,并探讨1,5-AG与短期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3至7月在北京古城和苹果园社区及解放军总医院门诊体检人群筛选不同年龄健康受试者281名,其中男143名,女138名,年龄20 ~ 87岁,用酶偶联-两点法测定空腹血清1,5-AG,建立1,5-AG的正常参考值.同期随机选取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38例,其中男女各19例,年龄37~ 74岁,给予重组赖脯胰岛素25治疗12周,每周规律监测餐前、餐后2h指尖血糖用以计算平均血糖(MBG),测定0、2、4、8、12周的1,5-A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糖化血清白蛋白(GA),比较各阶段不同血糖监测指标的变化,并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健康人群的参考值范围:整体人群68~251 μmol/L;男性80 ~ 267 μmol/L,女性66 ~ 206 μmol/L.健康人群1,5-AG水平与性别有关,男性高于女性;与年龄、体质指数(BMI)均无关.T2DM患者中,1,5-AG、HbA1c、GA与MBG均呈显著相关性(r=-0.491、0.563、0.422,均P<0.01);1,5-AG与2周内的MBG相关性高(r=0.675,P<0.01),HbA1c与MBG的相关性维持时间长.2周时1,5-AG升高了18.8%,而HbA1 c和GA只分别降低了3.2%、6.2%.到12周,1,5-AG变化幅度为65.2%,仍明显高于HbA1c、GA的降低率(16.1%、21.1%).T2DM患者个体的1,5-AG、HbA1c、GA、MBG随时间变化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1,5-AG的正常参考值:整体人群68 ~ 251 μmol/L;男性80~267 μmol/L,女性66~ 206 μmol/L;1,5-AG作为短期血糖控制程度的标志,可能优于HbA1c和GA.
-
Graves病及1型糖尿病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锌转运体8抗体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表达水平比较
目的 探讨Graves病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锌转运体8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招募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51例Graves病患者(Graves病组;男9例,女42例)及72例1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组;男30例,女42例),另以70名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沉淀法检测锌转运体8抗体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组间相关性分析.结果 Graves病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锌转运体8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0.2%(46/51)、15.7%(8/51)和5.9%(3/51),1型糖尿病组上述3种抗体的阳性率依次为4.2%( 3/72)、45.8% (33/72)和41.7%(30/72),健康对照组上述3种抗体的阳性率依次为0、1.4%(1/70)和1.4% (1/70).Graves病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与锌转运体8抗体呈正线性相关(r =0.278,P<0.05);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阳性的Graves病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与锌转运体8抗体呈正线性相关(r =0.537,P<0.01).1型糖尿病组锌转运体8抗体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呈明显正线性相关(r =0.892,P<0.01).结论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可能存在一定关联.1型糖尿病患者锌转运体8抗体水平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水平高度相关.
-
贝特类调脂药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系统评价
目的 研究吉非罗齐、非诺贝特和苯扎贝特3种贝特类药物对心、脑血管事件的作用.方法 系统性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CCTR 2011年第4期)、MEDLINE( 1950 -2011)、EMBase(1950 -2011),并纳入所有对比3种贝特类药物(吉非罗齐、非诺贝特和苯扎贝特)与安慰剂或空白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随访时间不少于1年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而后采用Meta Analyst beta 3.1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研究终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与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组相比,吉非罗齐、非诺贝特、苯扎贝特3种贝特类药物对全因死亡率和脑卒中均无明显影响,其全因死亡率风险比(95%可信区间)[RR(95% CI)]分别为0.985(0.830 ~1.169)、1.023(0.905 ~1.155)、0.948(0.837~ 1.073),脑卒中RR(95% CI)分别为0.765(0.548 ~1.067)、0.865(0.646 ~1.158)、1.056 (0.772 ~1.081).3种贝特类药物均能显著降低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其RR (95% CI)分别为0.776(0.646 ~0.931)、0.833 (0.717 ~0.968)、0.752 (0.591 ~0.958).此外,吉非罗齐和非诺贝特与安慰剂相比均可显著降低10% ~20%的全部心血管事件,而3种贝特类药物对肿瘤发生率和肿瘤归因死亡率均不具有显著作用.结论 与安慰剂相比,贝特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对全因死亡率和肿瘤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影响.
-
白细胞介素1β和干扰素γ对小鼠胰岛素瘤βTC-6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对小鼠胰岛β细胞株βTC-6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βTC-6细胞培养于高糖DMEM培养基,48 h后换用无糖KRBII缓冲液培养30 min,分别于含0、1.38、5.50和11.10 mmol/L葡萄糖的KRBH缓冲液中孵育60 min,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GSIS).在βTC-6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IL-1β(0.15、1.50μg/L)和(或)IFN-γ(10、100U/ml),24 h后换用无糖KRBH缓冲液培养30 min,在含1.38 mmol/L葡萄糖的KRBH缓冲液中孵育60min,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βTC-6细胞在1.38 mmol/L葡萄糖刺激时胰岛素分泌达高峰,与无葡萄糖刺激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14)对(120±4)mU/L,t=-4.215,P=0.006];550、11.10 mmol/L葡萄糖刺激时胰岛素分泌较1.38mmol/L葡萄糖刺激时明显下降(均P <0.05).与单纯1.38mmol/L葡萄糖刺激组相比,IL-1β(0.15μg/L)组[(85.53±5.06)mU/L对(103.11±0.27)mU/L,t=4.897,P=0.039]、IL-1β(1.50μg/L)组[(62.62±0.64)mU/L对(103.11±0.27)mU/L,t=212.66,P<0.001]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下降,下降程度与IL-1β的剂量呈正相关;与单纯葡萄糖刺激组相比,IFN-γ(100U/ml)组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73.2±1.6)对(105.2±1.8)mU/L,=19.52,P=0.003];与IL-1β(0.15 μg/L)组及IFN-γ( 100 U/ml)组相比,1L-1β联合IFN-γ组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F =77.38,P<0.001).结论 IL-1β和IFN-γ对βTC-6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有抑制作用,且两者间具有协同效应.
-
2型糖尿病发病的炎症机制
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的机制包括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胰岛淀粉样变性、肌肉与肝脏及胰腺部位异位脂肪沉积、脂毒性以及糖毒性等.上述机制均可因营养过剩而激活,且均可视为某种炎症反应,或与炎症相关.本文就免疫系统参与T2DM致病的有关机制研究以及T2DM抗炎治疗的临床试验做一简要回顾.
-
2型糖尿病脂蛋白代谢及颗粒异常与心血管风险的研究进展
2007年至2008年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高达9.7%和15.5%[1].糖尿病患者其脑血管疾病和卒中增加2~4倍,同时有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每年有44%的成人终末期肾病由糖尿病肾病引起[2].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普通人群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为20%~40%,而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者约占60%[3].并且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还表明: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作用强度与西方人群相同;我国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高不仅增加冠心病发病危险,也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这说明我国糖尿病患者将同时面临高血糖、大血管及微血管的多重危险.
-
妊娠期糖尿病对其母儿远期转归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发生的糖代谢异常,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80%~90%.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的医学工作者的努力下,GDM的诊断、管理及治疗措施不断发展和完善,许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得到了较好的管理,严重合并症明显降低,母儿结局有了明显改善.
-
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长期以来,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国内、外诊断标准未达成一致,因此,无法对不同地区的GDM发病率进行比较[1].2007年我国制定的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2],推荐采用美国国家糖尿病数据组或美国糖尿病协会(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标准中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诊断界值均是基于1964年O' Sullivan和Mahan制定的100 gOGTT标准基础上修改演变而来.
-
糖尿病夏科足国际专家共识介绍
国际夏科关节工作小组2011年1月成立于法国巴黎Salpetriere医院.该专家组复习了有关糖尿病夏科关节诊断和治疗的文献,讨论形成了糖尿病夏科足专家共识.尽管作者声明该共识并不代表美国糖尿病学会或美国足病师学会的官方立场,但这几乎是高水平的夏科关节的专家共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该共识全文发表在Diabetes Care杂志上(2011,34:2123-2129),以下仅做摘译.
年 | 期数 |
2019 |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