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Endoscopy 중화소화내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5232
  • 国内刊号: 32-14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105
  • 曾用名: 内镜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李兆申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增强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涛;陆星华;杨爱明;姚方;周炜洵;吴晰;费贵军;伍东升;舒慧君

    目的 评价冰醋酸-靛胭酯增强的放大内镜(ME-AIM)和窄带成像增强的放大内镜(ME-NBI)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普通白光内镜(WLE)依据黏膜形态或色泽发生异常改变筛查出的317处局灶性病变先后行ME-NBI和ME-AIM检查,以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各种检查方法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性.结果 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ME-NBI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0% (11/11)、99.7% (305/306)和99.7%(316/317),ME-AIM分别为90.9%(10/11)、99.0% (303/306)和98.7% (313/317),WLE分别为72.7%(8/11)、88.2%(270/306)和87.7%(278/317).ME-NBI和ME-AIM诊断早期胃癌的特异度和准确率显著高于WL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ME-NBI和ME-AIM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也高于WLE,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E-NBI与ME-AIM在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LE仍然是早期胃癌筛查首选的检查方法.ME-NBI和ME-AIM均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且两者诊断价值相似.

  • 胰管支架预防困难胆管插管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李运红;姚玉玲;贺奇彬;曹俊;吴寒;吴毓麟;邹晓平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置入胰管支架对困难胆管插管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的预防效果.方法 120例行ERCP诊疗发生困难胆管插管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一组术中置入胰管支架(观察组),另一组未置入(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P的发生率以及术后患者腹痛评分结果.结果 观察组发生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5例(27.3%),PEP 5例(8.3%),无一例重症PEP,术后患者腹痛评分(3.82±1.48)分;对照组发生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8例(30.0%),PEP 14例(23.3%),重症PEP 2例(3.3%),术后患者腹痛评分(4.78±1.93)分.2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EP、重症PEP发生率以及术后患者腹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置入胰管支架可以有效降低胆管插管困难所引起的PEP的风险,并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早期胃癌内镜治愈性切除的影响因素

    作者:钱斌;李海燕;薛寒冰;赵韫嘉;戴军;陈晓宇;高云杰;戈之铮;李晓波

    目的 分析影响早期胃癌内镜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提高内镜治愈性切除早期胃癌的可能性.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至2013年3月行内镜切除治疗的早期胃癌(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病灶位置、病灶直径、病灶内镜形态学分型及伴有溃疡形成6个因素对内镜切除术(ER)整块切除及治愈性切除的影响;同时分析非治愈性切除的主要原因.结果 纳入早期胃癌共94例包含94个病灶,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灶20个,黏膜内癌病灶70个,黏膜下浅层浸润癌(距黏膜肌层500 μm以内)病灶4个.其中5个病灶经EMR切除,89个病灶经ESD切除.ER整块切除率为95.7% (90/94),治愈性切除率为79.8% (75/94).直径>3.0 cm的病灶治愈性切除率显著低于直径≤2.0 cm的病灶(P=0.022,OR=0.108,95% CI:0.016~0.721),伴有溃疡形成的病灶治愈性切除率显著低于不伴有溃疡形成的病灶(P =0.047,OR=0.149,95% CI:0.023 ~0.971).非治愈性切除的主要原因是侧缘肿瘤细胞的残留.结论 病灶直径>3.0 cm、伴有溃疡形成是影响早期胃癌ER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

  • 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与传统腺瘤的内镜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比较

    作者:李姝;王邦茂;徐东波;王涛;陈鑫;方维丽;刘文天

    目的 通过分析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A)和传统腺瘤的内镜和病理学特征的差异,加强对SA的认识.方法 比较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出的80例SA和160例传统腺瘤的一般情况、内镜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结果 SA患者平均年龄比传统腺瘤患者小[(57.5±13.8)岁和(62.3±12.2)岁,P=0.0038],而男女性别构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镜特征方面,SA主要发生于直乙结肠(60%),传统腺瘤好发部位为直乙结肠(45%)、升结肠(20%)和降结肠(19%),两组病变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镜形态分型(隆起型及表面型)和腺瘤大小方面比较,两组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学方面,SA具有独特的锯齿状结构,传统腺瘤为管状、管状绒毛状和绒毛状结构.传统腺瘤的低级别瘤变率高于SA(P <0.05),但SA仍有约1.9%的局部恶变率.结论 SA与传统腺瘤在年龄、发生部位和病理学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是一种独特的腺瘤类型,有一定恶变潜能,应引起临床和内镜医师的高度重视.

  • 放大结合窄带成像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指导靶向活检的价值

    作者:王芳军;汪娟;赵可;刘华敏;孙芳;徐娟;仲芳;刘鹏飞;陈卫昌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ME)结合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在上消化道胃镜检查中指导靶向活检的价值.方法 筛选普通白光胃镜检查活检提示存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或直径大于2.0 cm的胃溃疡患者,共200例,随机分成2组,2~4周复查胃镜.普通白光胃镜组:普通白光胃镜观察后局部活检.ME-NBI组:根据放大胃镜下表现,在病变严重部位靶向活检.分析普通胃镜活检结果与ME-NBI靶向活检结果与终病理诊断结果的关系.结果 200例患者中,3例患者失访,共完成197例.普通白光胃镜组100例,其中食管病变23例,胃病变77例.ME-NBI组97例,其中食管病变19例,胃病变78例.ME-NBI组平均每例活检数(2.95块)与普通胃镜组(4.56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与终病理结果符合率:ME-NBI90.7%(88/97),普通胃镜71.0% (71/1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E-NBI技术操作简便,可清晰观察病灶微细结构,有助于提高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靶向活检准确率,在常规胃镜检查中发现可疑病灶后,可使用ME-NBI观察,指导靶向活检.

  • 智能电子分光染色放大技术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罗显克;谭建荣;唐雪媛

    染色内镜及放大内镜可鉴别肿瘤性及非肿瘤性息肉,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1].但内镜下色素染色比较麻烦,操作较繁琐,耗时较长.新近开发的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黏膜表面观察方法,其采用纳米分光技术,模拟色素染色,可以再现黏膜表层细微结构及毛细血管走向.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我院采用FICE染色放大技术及色素染色放大技术对大肠息肉进行了腺管开口分型及毛细血管形态观察,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相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关键词:
  • 胃窦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人工创面交替钛夹夹闭术初探(含视频)

    作者:钱丽娟;施瑞华;丁静;许迎红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逐渐成为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和黏膜下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胃窦病变,ESD术后易出现消化道出血,其发生率大约6%左右,出血的病例都需要再次内镜下止血甚至外科手术处理[1-3],给患者带来较多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损伤.防治胃窦ESD术后出血在临床上显得极为迫切.应用金属钛夹夹闭ESD治疗时形成的人工创面能够防止胃酸对创面的直接刺激,减轻患者疼痛反应,同时促进创面愈合.然而,胃窦部黏膜和黏膜下层显著厚于胃底、胃体部,而且张力较大,金属钛夹难以正常闭合胃窦部ESD术后的巨大创面.近来,我院消化科应用交替钛夹夹闭技术成功闭合胃窦部ESD术后的巨大人工创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 肝左三角韧带血管瘤一例

    作者:成军;李铮;丁祥武;廖晓峰

    患者女,46岁,因“上腹不适伴轻度腹胀2年”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软,全腹无压痛,未触及包块.CT平扫+增强示胃底部胃壁小结节灶,血管瘤可能(图1).胃镜见胃底隆起,黏膜尚光滑(图2).超声胃镜提示胃底管壁内第4层见椭圆形低回声,切面约16 mm×8 mm,血管瘤可能(图3).初步诊断:胃底血管瘤.人院后拟行腹腔镜联合胃镜胃部分切除术,术中胃镜探查见胃底部隆起,黏膜面正常,胃镜切除困难,遂在肿块周围注射亚甲蓝定位.腹腔镜探查胃底未见肿瘤,肝左三角韧带内一直径约2.5 cm ×2.0 cm×1.0 cm血管瘤,部分蓝染,压迫胃底亚甲蓝染色处(图4).切除肝左三角韧带血管瘤,胃镜再次检查发现胃底隆起消失.术后症状消失,复查超声胃镜未见异常,病检结果示血管瘤.

    关键词:
  • 经隧道黏膜剥离术治疗大面积食管高级别瘤变一例

    作者:谭玉勇;李陈捷;刘德良;霍继荣

    患者男,69岁,因吞咽不适2个月入院.胃镜检查示:食管距门齿29~ 34 cm处黏膜充血肿胀,表面粗糙,累及食管2/3周,碘染色阴性.病理活检提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超声内镜及食管CT未见局部及远处转移.拟行经隧道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治疗.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禁食8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内镜手术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使用CO2注气设备.首先行窄带成像内镜+放大内镜检查,碘染色确定病变范围(图1a);接着用Dual刀在碘染色边界外5 mm标记病变边缘(图1b);随后在预切开点行黏膜下注射(注射液为亚甲蓝、肾上腺素和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分别切开远端和近端黏膜至黏膜下层;然后从近端开口处开始剥离,在黏膜下层与同有肌层间建立隧道至远端开口处,从远端切口进入食管腔(图1c);后沿隧道两侧剥离病变黏膜,取出病变黏膜,大小5 cm ×4 cm(图1d).剥离完成后退出切开刀,内镜检查创面无出血及穿孔(图1e),再次行窄带成像内镜检查确认无病变残留.术后禁食1d,流质饮食5d,应用抗生素、制酸剂、止血药物3d.手术病理回报:高级别瘤变,切缘无残留.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无吞咽困难,胃镜检查无明显狭窄,无肿瘤复发(图1f).

    关键词:
  • 主动脉弓右降畸形压迫食管误诊为食管平滑肌瘤一例

    作者:华胸怀;张玮;李印

    患者男,61岁,因咽喉部疼痛不适伴进食异物感1个月余来我院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咽喉部疼痛,伴进食吞咽异物感,无恶心、呕吐、烧心、嗳气等其它伴随症状,当地医院按咽炎给予药物治疗1周无明显好转(具体用药不详).当地医院行纤维喉镜检查提示舌根部见大小不等的孤立淋巴滤泡增生(轻度慢性咽炎);胃镜检查示距门齿约23 cm食管左前壁见一黏膜下隆起,大小约1.2 cm×1.0 cm,表面光滑.入院后体检:左侧胸廓较右侧稍有塌陷;心肺听诊无异常;脊柱稍向右侧侧弯畸形.患者既往体健,无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有重大外伤及手术史等.入院后复查胃镜提示:距门齿约20 ~ 23 cm食管左前壁见一广基半球形隆起,大小约2.0 cm ×1.5 cm,表面黏膜光滑,质硬,活动度差(图1);EUS提示:食管上段病灶为起源于固有肌层的不均质低回声影,大截面约7.0 mm ×8.5 mm,部分外膜中断(图2);食管造影示:食管形态良好,管壁柔软,黏膜连续,对比剂通过顺利;胸部增强CT扫描示:左侧胸膜增厚,主动脉弓右降畸形压迫食管壁,无食管壁增厚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形成,脊柱呈侧弯畸形;心脏彩超检查未发现心脏结构及其血流明显异常.终明确食管上段隆起为主动脉弓右降畸形压迫所致.

    关键词:
  • 食管毛细血管瘤一例

    作者:刘文文;杨树平;林琳

    患者男,46岁,因胸骨后不适5d于我院行超声胃镜检查.胃镜下见食管距门齿30 cm处一1.2 cm×2.0 cm息肉样隆起,表面充血,亚蒂(图1);内镜超声提示:病变起源于黏膜层,突向腔内,局部固有肌层结构正常(图2).排除相对禁忌证后拟行EMR切除,病灶基底部注射盐酸肾上腺素+靛胭脂后抬举良好,予套切切除,残端给予3枚钛夹缝合,止血良好.术后给予禁食、抑酸、止血、预防感染等治疗.术后病理提示:大小不等的毛细血管呈小叶状增生,同时伴基质水肿,松散水肿的纤维组织中含有丰富的扩张毛细血管,增生的毛细血管呈小叶状排列,诊断:毛细血管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关键词: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现状:争议和发展并存

    作者:王雷;邹晓平

    自1996年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来,ESD作为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一种标准方法已经被广为接受.ESD适用范围从胃逐步扩展到食管和结肠,其适应证也从分化型黏膜内癌逐步扩展到未分化癌.同时对于ESD各种并发症处理的研究也不断积累.但是ESD仍然存在众多问题,而这也是近年来ESD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ESD当前的研究状况和尚存在的争议及问题进行概述.一、胃黏膜内未分化癌的ESD治疗日本胃ESD扩大适应证囊括了大小不超过2 cm的黏膜内未分化癌.但是对于未分化黏膜内癌的处理意见仍然不统一,即使在日本胃ESD扩大适应证中对于不超过2 cm的黏膜内未分化癌,外科手术仍然是重要的可选择的方法之一.在韩国多数医生认为对于胃未分化癌基本不适合ESD治疗.对于胃未分化癌的担心主要由于其容易出现早期淋巴结和血管转移.研究表明胃未分化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胃分化型癌的4.8倍,其血管转移的风险是分化型癌的2.7倍[14].有关直径小于2 cm的胃黏膜内未分化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研究发现淋巴结转移也经常出现.在日本Gotoda等在2000年提出ESD治疗不超过2 cm的黏膜内未分化癌的适应证,由于在此范围的早期未分化胃癌有近2.6%出现淋巴结转移,同时其术后5年存活率低于有黏膜下浸润的胃癌手术后99%的5年存活率,因此当时对于胃未分化黏膜内癌的ESD治疗未能被广泛接受[1,5].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Hirasawa等报道直径小于2 cm的胃黏膜内未分化癌进行内镜下切除后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证据[5].

    关键词: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朱凌音;李晓波

    进展期消化道肿瘤多以预后差著称,而早发现、早治疗的消化道肿瘤往往预后良好.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80%;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0%;摘除早期结直肠肿瘤则可大大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及其死亡率.由此可见,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而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内镜因此应运而生.NBI技术能突显消化道黏膜表面腺管开口和表浅血管以及显示黏膜下微血管的形态.NBI技术在全世界得到了推广,我国于2008年正式引进了该设备及技术.本文将聚焦于NBI于食管、胃以及结直肠早期肿瘤的应用,重点介绍NBI于病灶筛查、性质区分以及病变范围判定这3个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国内内镜医师在临床应用NBI时提供借鉴.

    关键词: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

    作者:唐涌进;卜小乐;周昊;顾文景;钱程

    2014年5月24日《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第五届编委会在南京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姜永茂社长、南京医学会林庆龙秘书长以及第五届编委会委员和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第五届编委会由95名委员组成,李兆申教授任总编辑,郭学刚、姜泊、令狐恩强、任旭、杨爱明、张澍田、邹晓平教授任副总编辑.首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第四届编委会副总编徐肇敏教授做工作报告.第四届编委会2008年5月成立,在李兆申总编的带领下杂志以争创“双效、双爱”期刊为目标,坚持以“为读者服务”为中心,实现了杂志快速发展的目标.编委会严格执行杂志社三审一定制度严把质量关.杂志在读者调查的基础上组织重点号,深受读者好评.2008年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后又进行了网络版、手机版的发行尝试.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随后,姜永茂社长代表中华医学会宣读第五届编委会名单,并和罗玲秘书长一起为第五届编委会总编、副总编颁发证书.罗秘书长和姜社长对杂志这几年来发展取所得的成绩予以肯定,特别对杂志在出版形式和读者服务方面的创新表示了赞赏.

    关键词:
  •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

    作者: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

    一、引言胃癌系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成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率高达40%~60%[1],属于胃癌高发国家,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约40万例,死亡约35万例,新发和死亡均占全世界胃癌病例的40%[2],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30%[3],且生活质量低,给家庭及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大部分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0%[4],大大节约了医疗资源,但是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明确指出,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因此,在胃癌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和内镜早诊早治,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高效可行途径.

    关键词:
  • 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诊治体会

    作者:李海燕;李晓波

    2010年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中指出,直径≤2 cm、不合并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层癌是内镜下治疗的绝对适应证,并提出了3条术前扩大适应证:(1)分化型黏膜层癌,表面无溃疡,病变>2 cm;(2)分化型黏膜层癌,表面伴溃疡形成,病变≤3 cm;(3)未分化型黏膜层癌,表面无溃疡,且病变≤2 cm[1].而近年来,内镜下治疗技术,尤其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国内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数量及质量正逐渐向日韩等国家靠拢.ESD治疗的前提是内镜医师对病灶的精确诊断,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内镜下治疗适应证的严格掌握,其二是对早期病变的敏感识别和有效鉴别.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对早期胃癌的诊治作具体阐述.一、活检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处理

    关键词:
中华消化内镜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