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Endoscopy 중화소화내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5232
  • 国内刊号: 32-14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105
  • 曾用名: 内镜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李兆申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内镜下不同大小气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治疗胆总管结石近远期效果的研究

    作者:张节;李能平;张亚运;李靖;徐菁;董江楠;嵇桃瑛;刘江齐

    目的 探讨内镜下使用不同大小气囊的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近远期效果.方法 将连续收治的48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结石大直径划分为:(1)≤6 mm;(2) >6~8 mm;(3) >8~10 mm;(4) >10~12mm;(5) >12 mm.分别对应给予单纯小切口(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小切口联合8 mm、10 mm、12 mm、14 mm气囊扩张,相应将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5组,单纯小切口组及小切口联合8 mm组、10 mm组、12 mm组、14 mm组.然后采用取石网篮、取石球囊取石,必要时机械碎石,分析比较不同组之间的近远期效果.结果 取石成功率为100%,无死亡病例,无肠穿孔发生.23例(4.74%)有逆行性胆管造影(ERC)术后急性胰腺炎,8例(1.65%)患者术后有上消化道出血.单纯小切口组及小切口联合8 mm组、10 mm组、12 mm组、14 mm组ERC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3.1% (3/98)、4.9% (4/81)、3.5%(7/203)、8.9% (6/67)、8.3%(3/36) (P =0.285),各组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1% (3/98)、0(0/81)、0.5%(1/203)、3.0% (2/67)、5.5% (2/36) (P =0.080),各组之间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之间远期随访胆道积气的发生率分别为2.0%(2/98)、4.9% (4/81)、8.4%(17/203)、14.9%(10/67)、52.8% (1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扩张气囊的直径增加而增高.结论 根据胆总管结石大小选择适当大小气囊EPBD联合小切口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但随着气囊直径的增加,Oddi括约肌功能损害可能更大.

  • 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治疗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方莹;任晓侠;杨洪彬;刘志国;周平红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OEM)治疗儿童贲门失弛缓症(A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及上海复旦医科大学中山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21例儿童AC患者进行POEM治疗,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和食管反流发生情况,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Eckardt评分和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变化.结果 21例均成功实施POEM手术,无一例出现与POEM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20.4个月(9~36个月),所有患者症状缓解[Eckardt评分平均分从术前的8.1分降至术后的0.8分(P<0.01)],食管括约肌压力明显降低[平均压从术前的30.2 mmHg(1 mmHg =0.133 kPa)下降至术后的11.5 mmHg(P <0.01)],食管反流总发生率为19.0% (4/21).结论 POEM用于儿童AC的治疗是安全的,并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 内镜下碘-125粒子置入腔内照射治疗胆管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素丽;赵春青;王佳;邢国璋

    目的 探讨经内镜碘-125(125I)粒子置入腔内近距离照射治疗胆管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65例胆管癌患者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疗技术,自制125I粒子施源器,应用各种方式将125I粒子置入胆管腔内照射治疗胆管癌,并用不同更换粒子方法以提高局部照射剂量,术后定期复查胃镜及超声,评价操作可行性、临床有效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65例胆管癌患者顺利完成金属支架、单根及双根塑料支架置入,首次125I粒子施源器置入单排59例、双排6例,初次照射平均活度5.775 mCi;3个月后更换125I粒子4例,6个月后更换41例,1年后更换5例,总照射剂量高达14 mCi.65例患者随访6-35个月,存活时间长2例为35个月,共更换粒子3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下125I粒子置入腔内持续照射治疗胆管癌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胆道支架及125I粒子施源器可分别随时更换,操作简便、创伤小.

  • 7 F与10 F支架在引流胰腺假性囊肿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姚仁玲;吕瑛;徐桂芳;于成功;邹晓平

    目的 比较7 F与10 F双猪尾塑料支架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引流胰腺假性囊肿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附属南京鼓楼医院2010年至2014年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引流胰腺假性囊肿治疗中使用7 F及10 F双猪尾塑料支架的患者资料,比较2组的住院天数、囊肿缩小至少50%所需时间、支架拔出时间、感染率、复发率等.结果 23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3~70岁,平均45.1岁.11例患者使用7F双猪尾塑料支架(7F组),12例患者使用10 F双猪尾塑料支架(10 F组),2组均同时联合8.5F鼻囊肿管引流.7F组有4例(36.3%)出现发热;1例抗感染效果不佳,予更换支架;1例(9.1%)在随访过程中(随访52个月)出现复发,未干预.10 F组有5例(41.7%)出现发热;1例抗感染效果不佳,予更换支架;1例(8.3%)出现少量出血;1例(8.3%)支架在12 d后滑落,再次置入支架;2例(16.7%)在随访过程中(第11、24个月)出现复发,未干预.2组患者年龄、囊肿大小、支架拔出时间、感染率、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 F与7F组比,囊肿缩小至少50%所需时间短、住院天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 F双猪尾塑料支架能较快引流囊肿,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而感染率、囊肿复发率与7F支架相近.

  • SpyGlass系统直视下激光碎石治疗巨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吕富靖;张澍田;冀明;王拥军;李鹏;周巧直

    目的 探讨SpyGlass系统直视下治疗巨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临床巨大胆总管结石患者33例,随机分为2组,SpyGlass组16例和机械碎石组17例,内镜下胆管插管成功后,SpyGlass组行直视下激光碎石并取石,机械碎石组行常规碎石网篮机械碎石并取石,对2组病例的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操作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SpyGlass激光碎石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为75.0% (12/16),明显高于机械碎石组的41.2% (7/1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在操作时间[(51.6±18.6)min比(60.4±12.3)min,P>0.05]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8.8%比5.9%,P>0.05)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SpyGlass系统治疗巨大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 内镜下肠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在结直肠恶性梗阻中的近期疗效评估

    作者:王国鑫;刘香;王晟;葛楠;郭瑾陶;刘文;孙思予

    目的 探讨内镜下肠道金属支架(SEMs)置入术在结直肠恶性梗阻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盛京医院内镜诊治中心收治的因结直肠恶性梗阻行内镜下SEMs置入术的患者208例,整理回顾该技术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及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中,SEMs置入的技术成功率为99.04%(206/208),临床成功率为96.15% (200/208).术后并发症以腹痛、穿孔和出血为主,腹痛的发生率为13.46%(28/208),除并发穿孔外,均可自行缓解;穿孔发生率为2.88%(6/208),均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出血发生率为1.92% (4/208),除1例腹腔内出血行急诊手术治疗外,均自行缓解.结论 SEMs置入术的手术成功率高,可以有效缓解结直肠恶性梗阻,不仅可以作为外科手术的桥梁,还可作为姑息性治疗的手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 既往内镜或外科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再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杰;周玮;张玲;林寒;赵九龙;李桂香;施新岗;邹多武;赵铁军

    目的 探讨既往有内镜或外科Heller肌切开术治疗史的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4月间行POEM治疗的164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OEM术前是否进行过内镜或外科Heller肌切开术,分为复治组和初治组,比较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前、术后患者Eckardt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复治组58例,初治组106例.2组患者的POEM成功率分别为94.8% (55/58)和98.1% (104/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6~30个月),术后症状明显改善,且术后1个月、12个月、24个月Eckardt评分(≤3分)较术前(4~11分)明显降低.随访期间复治组与初治组各有1例复发,症状缓解率98.7% (157/159).复治组平均操作时间、住院天数及使用止血夹数量均多于初治组,分别是(70.8±20.7)min比(68.3 ±27.1)min、(7.7±1.9)d比(7.5±2.6)d、(13.0±5.7)个比(12.7±5.6)个,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组和初治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9.1% (5/55)、8.7% (9/104),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93).结论 既往有内镜或外科治疗史的AC患者,POEM治疗仍然安全有效.

  • 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现状

    作者:王洛伟;辛磊;林寒;王伟;钱维;樊静;马旭东;慎利亚;李方

    目的 摸清我国消化内镜技术诊疗现状,为消化内镜技术规范化管理提供循证支持.方法 采取网络直接填报的方式,对我国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消化内镜医师执业情况进行普查,普查的内容包括医师个人信息、执业信息、执业中遇到的问题、医院和科室信息4个方面.结果 2012年我国共有6 128家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有26 203名消化内镜医师和14 532名消化内镜护士,全年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病例2 877万例.消化内镜医师占全部注册执业医师的比例为1.06%,每百万人口拥有消化内镜医师19.59人.医疗质量与安全方面,2012年全国发生与消化内镜手术相关死亡199例;胃肠镜手术出血4 359例,穿孔914例;ERCP手术引发重症胰腺炎593例,并发出血2 151例,穿孔257例,胆道感染4125例.结论 我国消化内镜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总体不足且地区分布不均,消化内镜诊疗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消化内镜技术还需加强规范和管理.

    关键词: 消化内镜 普查
  • 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滕春雨;孙咏红;陈浮;王宇;朱海杭

    目的 探讨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可疑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15例普通内镜观察下发现可疑早期胃癌病变患者,依次采用放大内镜、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放大色素内镜、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记录病变轮廓清晰度、黏膜腺管开口形态清晰度、微血管结构形态清晰度评分,并比较腺管开口分型和微血管形态分型.于病变改变显著部位取活检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统计各方法对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病变轮廓和黏膜腺管开口清晰度评分为377分和458分,优于ME-NBI(340分和408分)和放大色素内镜(354分和386分)(P<0.05),更优于放大内镜(276分和280分)(P<0.01);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病变微血管结构形态清晰度评分为380分,优于ME-NBI(348分)(P<0.05),更优于放大内镜(267分)和放大色素内镜(280分)(P<0.01).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绒毛状(C型)的检出率亦优于放大色素内镜(93.0%比79.7%,P<0.05).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癌前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2.17%、灵敏度为88.33%、特异度为96.36%.结论 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能更清晰地观察到病变轮廓、黏膜腺管开口形态和微血管结构形态,明显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便于发现早期瘤变,值得进一步临床观察和推广.

  • 括约肌切开对于经内镜胆道支架引流术作用的Meta分析

    作者:胡贤荣;沈艺南;李冰;薄志远;万伟;吴军;高道键;王田田;叶馨

    目的 探讨内镜下放置胆道支架解除恶性胆管梗阻时,预先实施括约肌切开的价值.方法 检索各主要中英文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所有有关联合括约肌切开和胆道支架引流与单纯支架置入的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4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共计428例患者,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组(EST组)214例、未切开组(NEST组)214例.与NEST组相比,EST组在支架放置成功率、术后胆管炎、支架移位率、支架阻塞率等方面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乳头部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P =0.002),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减少(P=0.04).结论 内镜下放置胆道支架前行括约肌切开可减少术后胰腺炎的发生,但相应的术后出血风险将减少其可能的获益.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治疗内脏反位合并胆总管结石二例

    作者:王玲玲;林敏华;叶丽萍;张玉;骆定海

    随着内镜器械的改进及操作技术的提高,ERCP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内脏反位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操作难度极大,目前临床上仍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我科基于多年的ERCP治疗经验,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成功治疗了2例合并内脏反位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术后Hem-o-lok夹游走于胆总管内二例

    作者:汤晓东;刘双海;陈胜

    随着Hem-o-lok夹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术中的推广应用,近年有关Hem-o-lok夹游走于胆总管内的并发症开始被报道,但目前报道的文献及病例数较少.Liu等[1]报道开展的1 6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的患者中,有8例患者术后发现Hem-o-lok夹游走于胆总管内,发生率为0.5%.笔者近2年遇到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术后的患者发现Hem-o-lok夹游走于胆总管内,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十二指肠主乳头旁黏膜下肿瘤三例

    作者:易航;牟一;刘伟;王啓名;曾泓泽;唐承薇;胡兵

    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是内镜检查中较为常见的病变,尤其常见于上消化道.SMT表面被覆正常的黏膜组织,具有潜在的恶变风险,但较少引起临床症状,通常只在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的SMT更是少见,在内镜下通常难以鉴别诊断,病理类型主要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胃肠间质瘤[1-3],由于位处胆胰管汇合处,是整个消化道中结构为复杂的区域,传统治疗采用外科手术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作为标准方法,手术创伤和风险较大[4-5].

    关键词:
  • 超声内镜在结直肠息肉治疗方法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炳芳;陈建平;孙克文;丁炎波;王莉;杨英

    结直肠息肉是消化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肠镜及病理检查是诊断结直肠息肉的主要手段,而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能对息肉的范围、性质,尤其息肉基底部情况及有无大血管滋养作出准确的判断,同时也为其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提供了更精确的依据[1].现对我科54例直径大于1 cm的结直肠息肉经EUS检查后进行个体化治疗的资料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 内镜超声检查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芳芳;田书信;齐翠花;郑勇;陈卫刚

    食管隆起性病变在常规电子胃镜检查时比较常见,因为病变多被正常黏膜覆盖,于是常规胃镜或X线、CT等检查均无法准确判断其来源层次、大小和性质.EUS具备胃镜和超声两大影像学的优点,能直接观察食管腔内病变形态改变,又可以进行超声扫描,它克服了骨骼、脂肪组织、气体等对超声波的干扰,能近距离病变扫描.本研究拟就EUS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关键词:
  • 内镜下挂线牵引切除胃底黏膜下错构瘤一例

    作者:李艳梅;王亚楠;王亚甜;李永昌;卢雪峰

    患者女,70岁,以"阵发性上腹部疼痛10余年,发现胃占位半个月"入院.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疼痛,伴背部放射;腹部CT:可见胃小弯侧结节状影,内部密度较低,直径约3.0 cm(图1);胃镜示:胃底右侧壁近贲门处一直径3.0 cm的黏膜下隆起,活检病理示黏膜慢性炎伴腺体增生.患者既往有房颤病史,无毒物接触史,无家族遗传病史及传染病史.

    关键词:
  • 内镜下治疗胆囊癌根治术后缺血性胆瘘一例

    作者:李宇;孙昊;王铮;郝杰;陶杰;杨雪

    患者女,66岁,因"右上腹痛5年"入院,入院诊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高血压病、宫颈癌术后.2014年1月6日在全麻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底部质地硬,与大网膜、结肠粘连,考虑胆囊癌可能,遂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中冰冻提示为低分化腺癌,再次行胆囊癌扩大根治术(胆囊床2 cm肝切除+胆囊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腹腔千周围淋巴结清扫)+结肠部分切除术(图1),术毕胆漏试验明确无胆漏(纱布无胆汁染色,经胆囊管注水肝断面无渗胆汁).

    关键词:
  • 表现为急性胰腺炎的十二指肠乳头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作者:任旭;唐秀芬;夏添;姜虹;孙秀芝;李晓英

    患者女,71岁.因间断腹痛1个月,突然加重伴恶心、呕吐2d,以急性胰腺炎入院.既往反复脑血栓8年,脑出血40d,糖尿病史11年.体格检查:血压160/80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98次/min,体温正常,一般状态较差,精神萎靡,巩膜、皮肤无黄染,上腹压痛(+),未触及包块,腹水征(-),肠音弱,左侧肢体偏瘫.实验室检查:血WBC 14.7×109/L,血淀粉酶962 mmol/L,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及胆红素正常,白蛋白23 g/L,血糖10.2 mmol/L,CA19-9 88.9 kU/L、CEA13.8 ng/L.腹部超声和CT均显示胰腺增大,不均质,胰周少量积液,胰胆管无扩张.诊断急性胰腺炎,给予保守治疗.治疗过程中无发热,腹痛症状消失.但胰周渗出逐渐增加,并发现后腹膜多发肿大淋巴结,大2.9 cm ×3.4 cm.

    关键词:
  • 食管美丽筒线虫病四例

    作者:闫彩文;刘晖;王韶峰;王毅;马庭芳

    4例患者均为农民,男2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26、41、53、58岁,3例表现有胸骨后不适、难言痛苦感,其中1例伴偶尔有少量呕血,1例表现为反酸、上腹部疼痛.所有患者行心电图、胸片检查无异常.胃镜下可见食管黏膜下白色线状隆起,呈"波浪状"排列(图1,2),均位于食管中下段左侧壁及后壁.其中3例在行胃镜检查时用活检钳沿虫体一端夹破黏膜后将虫体取出,1例患者于检查结束后6h再次行胃镜取虫,取虫时发现虫体位置已从后壁侧移动到左侧壁.

    关键词:
  • 腔内憩室形成包裹性粪石一例

    作者:商振宁;朱立宁;袁秋霞;徐红

    患者男,30岁,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不成形稀便,每日2~3次,有黏液,无脓血,无里急后重,偶有腹胀、下腹痛,与排气排便无明显关系,伴厌食乏力、低热多汗,发热多于午后出现,体温波动在37.5℃左右,无明显咳嗽、咳痰,发病以来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肠镜检查见回盲部肿物,结合病理考虑"良性间质瘤",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入院体检:体温37.0℃,心肺、腹部未见阳性体征.既往无特殊病史.辅助检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肺CT未见异常.结肠二期增强CT示回盲部升结肠腔内混杂密度影,黏膜下畸胎瘤(?).

    关键词:
  • 以消化道出血为表现的胃窦部髓外浆细胞瘤一例

    作者:原丽莉;张彦萍;姚佳

    患者女,20岁,诉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夜间加重,疼痛可自行缓解,未予重视治疗.8个月前患者晨起黑便约800 ml,伴头晕乏力,当地医院查血红蛋白40 g/L,胃镜检查提示胃溃疡(具体不详),给予止血、抑制胃酸治疗后好转出院,未再规律服药.2个月前再次出现黑便,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窦溃疡","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d(2周)".后于我院查胃镜,镜下见胃窦小弯短缩,有1.5 cm ×1.5 cm深凿溃疡,底部平坦(图1).

    关键词:
  • 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狭窄及其防治

    作者:郝璐;林寒;王洛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y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一项新型的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微创技术,能实现较大病灶的一次性整块切除,且剥离的病灶能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减少病灶的残留和复发.但是,ES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其中ESD术后食管狭窄是食管ESD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针对较大范围病灶的ESD治疗.ESD术后食管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内镜下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balloon dilation,EBD)、食管支架、放射状切开术和切割(endoscopic radial incision and cutting,ERIC);预防方法有预防性EBD、食管支架、糖皮质激素、瘢痕抑制剂、新型组织工程细胞层移植等.其中,EBD、食管支架、ERIC、糖皮质激素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并收到了较好效果.但几种方法各有利弊,仍会引起出血、穿孔、瘘管、再狭窄等并发症,且临床适应证各不相同.而瘢痕抑制剂、组织工程细胞层移植技术尚处于体外研究阶段.现就食管ESD术后狭窄及其防治方法作一综述如下.

    关键词:
  • 肠镜润滑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振光;李晓敏;张宏亮

    随着结直肠肛门疾病发病率的增多,临床需要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越来越多.但肠镜检查所造成的疼痛及对人体的机械性损伤,让患者痛苦不堪.使用润滑剂可以大程度减轻疼痛以及对身体组织、黏膜的损害.但目前临床上肠镜检查润滑剂的使用较为混乱,比较多见的为自制制剂或者其他制剂的代用品,此外润滑性医疗器械的应用也较为广泛.现就目前临床常用的滑润剂类产品作一综述,为医院肠镜检查润滑剂的使用提供一定的选择,同时为肠镜润滑类产品的规范化使用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 内镜下注射针联合自制吸引管治疗肠气囊肿病一例

    作者:王薇;孙红英;赵洁

    1.临床资料:患者男,81岁,主诉腹胀、大便带血3个月,停止排气2d.患者体形中等,腹部隆起明显;既往高血压20余年,无心脏病史,有肺气肿史.血、肿瘤标志物检查未见异常.钡餐透视见多处呈息肉样的充盈缺损,局部呈串成簇分布,诊断为多发性结肠息肉.我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示降结肠及升结肠部位见多处大小不等的球形隆起,直径0.3 ~1.5 cm,表面光滑,局部隆起表面充血,部分可见糜烂,隆起物表面稍透亮(图1),活检钳触之有缓冲征,基底宽,隆起导致局部肠腔狭窄,肠镜能勉强通过.内镜诊断为结肠气囊肿症.进一步腹部平片检查示充气肠曲的边缘见聚簇状的连续囊状透光区,直径0.5 ~2.0 cm,腹部CT检查示结肠黏膜下或浆膜下多个囊样透光区.

    关键词:
  • 基于磁压榨技术的内镜下胃十二指肠旁路吻合装置

    作者:严小鹏;任冯刚;杨桓;张达;白纪刚;赵广宾;虢宏昌;刘亚雄;马磊

    目前临床上胃十二指肠旁路吻合只有在外科手术操作下才能完成,而外科手术以及麻醉带给患者的打击不容忽视,尤其是当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患者基础条件较差时,姑息性手术带给患者的受益和打击往往令临床医生难以权衡,部分患者因此而失去了治疗机会.磁压榨技术借助于特殊的"非接触性"磁场力的特点能够完成空腔脏器的吻合重建,这种吻合有别于传统的手工缝合和机械吻合器吻合,成为一种崭新的吻合模式,在器官吻合重建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1].目前已有将其用于血管吻合、胃肠道吻合、胆肠吻合的大量研究报道.然而,现有的研究中用于胃十二指肠旁路吻合的磁性装置的设计大多适用于开腹或腔镜下手术.

    关键词:
中华消化内镜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