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Endoscopy 중화소화내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5232
  • 国内刊号: 32-14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105
  • 曾用名: 内镜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李兆申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新型高清显微内镜在食管早期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初探

    作者:王雪珊;徐为然;张帆;王丽波;徐红

    目的 初步探讨高清显微内镜在食管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60例患者进行高清显微内镜检查,根据显微内镜图像判定病变性质,以终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高清显微内镜的诊断价值.结果 高清显微内镜对重度异型增生或早癌组织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1.22%、94.12%、81.82%、94.12%、91.11%,高清显微内镜与病理对重度异型增生或早癌诊断的一致性较高(K值=0.760).结论 高清显微内镜在诊断食管早期肿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内镜超声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价值初步研究

    作者:殷泙;杨振华;黄傲霜;史琲;毛燕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和白光内镜、放大内镜在判断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中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方法 确诊的125例UC患者经白光内镜和EUS检查,其中51例行放大内镜检查.根据白光内镜黏膜形态、放大内镜腺开口进行分级,比较各分级下内镜超声测得的肠壁总厚度.结果 白光内镜下判断UC炎症程度:重度16例、中度46例、轻度44例、缓解期19例,EUS测得肠壁总厚度分别为(5.903±1.551 )mm、(4.673±1.235 )mm、( 3.756±1.322) mm、(3.464±0.970) mm,除轻度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组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大内镜下根据UC炎症程度分为,绒毛状结构(9例)、典型珊瑚礁状结构(9例)、重度珊瑚礁状结构(8例)、规则腺开口(13例)、上皮微小缺损(6例)、小黄色斑(6例),肠壁总厚度分别为(5.701 ±0.941) mm、(5.518±0.581) mm、(5.181±0.751)mm、(3.763±0.659) mm、( 3.587±0.461) mm和(2.505±0.330 )mm,除上皮微小缺损与规则腺开口、典型与重度珊瑚礁状结构和绒毛状结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组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评估黏膜深度,小黄色斑(6/6)、规则腺开口(10/13)多位于黏膜层,而重度珊瑚礁状结构(8/8)病变均浸润至固有肌层.结论 EUS对判断UC炎症程度及浸润深度和白光内镜、放大内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可达到辅助或替代放大内镜判断效果.

  • 高分辨率数字染色内镜在筛查早期微小结直肠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燕兵;毛正果;邓三花;魏清柱;龙沛琪;彭芊芊;王伟飞;岳辉

    目的 探讨进行高分辨率数字染色内镜筛查大肠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 127例患者按年龄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普通结肠镜、高分辨率数字染色内镜检查,由后者预判病变病理性质,并与组织病理学相比较.结果 普通结肠镜检查64例发现微小病变84个,高分辨率数字染色内镜检查63例患者,单独用高分辨率发现微小病变147个,加用电子染色后共发现微小病变259个,其中包括102个平坦型病变.与病理组织学结果比较,高分辨率数字染色内镜判断病变性质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100%.结论 高分辨率数字染色内镜显著增加微小结直肠病变的检出率,并能较好地区分病变的性质.

  • 莫沙比利和聚乙二醇在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联合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刘超;李延青

    目的 探讨联用莫沙比利与聚乙二醇对功能性疾病导致便秘倾向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是否比单用聚乙二醇能取得更好的清肠效果.方法 将212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服用莫沙比利10 mg半小时后,服用聚乙二醇3L,对照组直接服用聚乙二醇3L清肠.调查患者是否具有便秘倾向,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及两组中具有便秘倾向者首次大便时间、大便清澈时间、大便次数、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程度以及由内镜操作医师评估肠道准备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首次大便时间、大便清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清肠效果、排便次数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中有便秘倾向患者分别占26.61%和26.67%,治疗组便秘倾向患者首次大便时间、大便清澈时间短于对照组便秘倾向患者(P<0.05),清肠效果亦优于对照组便秘倾向患者(P<0.05),而在排便次数及不良反应上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功能性疾病导致便秘倾向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联用莫沙比利和聚乙二醇相比单用聚乙二醇,可以缩短患者首次大便时间及大便清澈时间,并能提高患者肠道准备效果.

  • 胆管腔内超声对鉴别胆管狭窄性质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李运红;邹晓平;吴毓麟;姚玉玲;刘明东;艾耀伟;徐肇敏

    目的 探讨胆管腔内超声(IDUS)对于判断胆管狭窄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至2010年因胆管狭窄行胆管腔内超声检查后手术患者,将IDUS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9例患者中良性狭窄6例,恶性狭窄43例;IDUS判断胆管狭窄性质的敏感度为97.7%( 42/43),特异度为83.3% (5/6),阳性预测值为97.7%(42/43),阴性预测值为83.3%(5/6),准确性为95.9%(47/49);显著高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B超、CT及MRCP).32例患者曾行胆道刷片检查,其中21例诊断为恶性狭窄,准确率为65.6%.所有胆道刷片诊断为恶性狭窄病例均已经被IDUS所诊断.结论 胆管腔内超声可以有效判断胆管狭窄的性质,指导临床治疗.ERCP术中IDUS基础上行胆道刷片对于胆管恶性狭窄诊断价值有限,但是对于明确病理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 改良型可回收金属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的初步评价

    作者:戴军;沈煜枫;李晓波;高云杰;宋燕;戈之铮

    目的 初步探讨改良型可回收金属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普通型支架(A组)和改良型支架(B组)各15例,在胃镜直视下置入支架于贲门处,2d后在X线引导下通过胃镜将支架取出.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患者吞咽困难、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及食管X线表现(包括食管扩张处直径、贲门狭窄区宽度)的变化情况;支架置入时与2d后取出时X线下支架狭窄处的宽度变化;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0例支架置入和取出的成功率为100%,置入后A组有2例发生支架脱落,取出后重新置入,B组无一例出现移位和脱落.支架治疗半年后患者吞咽困难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半年后吞咽困难复发率A组(26.7%)明显高于B组(6.67%)(P<0.05);支架治疗前后X线下食管腔大扩张程度两组均有明显改善(P<0.001),贲门狭窄区直径、支架放置后和取出时狭窄处直径及LES静息压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改善程度B组显著优于A组(P<0.05).治疗时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穿孔.结论 改良型可回收金属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放置时间短、无移位脱落、症状改善明显及复发率低等优点,且安全性良好.

  • 超声图像特征参数分析在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祝毛玲;徐灿;金震东;余建国;吴仪俊;李兆申

    目的 探讨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超声内镜图像纹理特征,运用于鉴别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 纳入2005年2月至2011年3月行内镜超声检查(EUS)的经病理确诊的202例胰腺癌患者,与2002年5月至2011年8月行EUS检查的104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包括34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共306例.提取EUS图像常见特征并联合运用类间距和顺序前进搜索算法进行特征选择.根据优特征组合,通过支撑向量机将病例进行自动分类为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病例并与实际分类结果比较,计算该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根据所有入选的EUS图像共提取9大类,105个特征用于模式分类,终选取13个特征为优特征组合.将现有306例病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153例(胰腺癌101例,慢性胰腺炎52例)、测试集153例(胰腺癌101例,慢性胰腺炎52例),用训练集训练分类器,测试集进行测试.共进行200次随机实验,终分类的准确性平均为( 86.08±0.14)%,敏感度为(79.47±0.32)%,特异度为(89.71±0.18)%,阳性预测值为(81.21±0.26)%,阴性预测值为(88.93 ±0.14)%.结论 超声图像纹理特征分析鉴别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准确率高,且实施简便、无创,经济费用低,为早期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 上消化道异物714例胃镜治疗体会

    作者:刘靖正;周平红;姚礼庆;徐美东;秦文政;胡健卫;蔡明琰

    随着消化内镜的广泛开展,胃镜已成为取上消化道异物的首选器械.我院内镜中心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上消化道异物患者714例,成功取出695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14例患者中男331例,女383例,年龄11~ 100岁(11 ~30岁83例,>30 ~60岁326例,>60~80岁224例,> 80岁81例,中位年龄57岁),病程2h~60 d.2.异物滞留位置:食管异物易发生在食管的生理狭窄处,胃内异物多位于胃底或胃窦处.根据异物停留的部位可分为食管异物、胃内异物和十二指肠异物.714例患者中,异物滞留于食管距门齿≤25 cm者557例、>25 ~ 32 cm者56例、> 32~ 40 cm者31例,贲门10例,胃底47例,胃窦4例,十二指肠球部6例、降部3例.

  • 胃镜下经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术的技术探讨

    作者:晋明渊;吴华星;徐爱军;孟蕊;孟德新

    近年来,随着肠内营养学的发展,临床上需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患者逐渐增多.常规方法、X线透视下或胃镜下异物钳辅助法直接放置空肠营养管,患者所受痛苦大、耗时长、效果差,而我院采用胃镜下异物钳辅助直接置管改良方法,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8例入选者为我科自2008年以来的患者,随机分为经胃镜下异物钳辅助改良置管方法(观察组)和常规胃镜下异物钳辅助置管方法(对照组).观察组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39~81岁,平均54.8岁,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10例,胃癌术后吻合口瘘5例,胆囊切除术后高位瘘1例,胰腺癌术后2例,食管、上腹部手术后胃功能障碍9例,食管气管瘘l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4~80岁,平均55.7岁,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11例,胃癌术后吻合口瘘6例,胰腺十二指肠术后高位瘘l例,食管、上腹部手术后胃功能障碍8例,感染性休克2例,食管气管瘘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变原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内镜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3例

    作者:冯玉佳;王要军;李文波;孙自勤;刘晓峰;权启镇

    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是指肝门部或肝内门静脉分支慢性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后,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为减轻门静脉高压,机体代偿性在门静脉周围形成侧枝循环或阻塞后的再通.CTPV患者可反复呕血和解柏油样便,伴有轻到中度的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我院2003年至2011年采用内镜套扎(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内镜下硬化(endoscopic variceal sclerotherapy,EVS)及胃底曲张静脉粘合剂注射对13例CTPV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进行了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 基质金属蛋白酶-7和上皮钙黏附素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孙颖;宫爱霞

    由于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形态多样,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因此对LST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侧向发育型肿瘤与一般腺瘤相比,具有独特的形态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因此推测其基因上也有所差异[1].以往研究LST恶变机制,主要关注k-ras和p53等,而我们的实验通过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7( MMP-7)和上皮钙黏附素(E-cad)的mRNA和蛋白表达,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索LST发生及恶变的可能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组织样本: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间,我院内镜下切除的LST标本10例(符合工藤进英于1998年总结LST病变定义[2],为LST组),腺瘤性息肉15例(直径≥1 cm,且经病理证实为腺瘤,为腺瘤组),正常结肠黏膜5例(即正常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均为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捐献标本.患者均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直肠癌史,亦无炎性肠病和结肠癌病史.所有标本分为2份,分别保存在-80℃的冰箱和福尔马林中.

  • 腹腔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个体化方案的临床应用

    作者:戴途;陈波;金慧涵;周永平;竺来法;虞磊;季沅;华志元;包嘉陵;赵晖

    肝外胆管结石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腔镜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得到了迅速发展.我院按照个体化方案采用腹腔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7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2004年6月至2010年12月共173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在我院接受了腹腔镜个体化方案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明确诊断为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其中45例接受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LTCBD)治疗(LTCBD组);53例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LD)+T管引流(TD)治疗(LD+ TD组);25例接受LD+Ⅰ期缝合术(PS)治疗(LD+ PS组);35例接受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EST+ LC组);15例接受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LD治疗(ENBD+ LD组).

  • 近30年青海地区少数民族胃癌患者胃镜检出情况分析

    作者:熊元治;荣光宏;马颖才;马丽莉;安玉秀;朱志勇;吉栋德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原发肿瘤的第2位[1],全世界约有35%的胃癌病例发生于我国[2].由于环境及遗传背景不同[3],胃癌在各民族之间存在差异.青海地区为我国胃癌高发区,也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内镜中心近30年胃镜检出的少数民族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了解胃癌在我省少数民族居民中的发病情况.1.资料及方法:选择1979年至2008年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胃镜活检病理确诊的少数民族胃癌患者.病理诊断根据WHO分类将胃癌分为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性和印戒细胞癌,并根据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型、中分化型、低分化型及未分化型.对胃癌患者的基本资料、内镜下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总结分析近30年胃癌发生发展情况,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ICU内无X线引导下内镜介入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兵;陈平;牟一;王春辉;康焰;金小东;唐承薇

    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SABP)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的疾病,病情常在发病后几天之内恶化,病死率约20%[1].近年来,SABP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虽已日益受到重视,但疗效依然倍受争议.在无透视设备的ICU内行早期内镜干预治疗是否具有可行性?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样本量设计:本研究根据APACHEⅡ评分评估器官功能,评分下降5分认为治疗有效[2],根据公式计算样本量:设α=0.05,β=0.10,经计算,样本量总共需要至少34例.2.临床资料:选择我院ICU内诊断为SABP[3]的患者.

  • 陕西省消化内镜现况调查分析

    作者:郭雪艳;朱云清;刘责生;宗伟;廉小延

    随着科技及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消化内镜这项侵入性微创性诊疗技术在我国发展较为全面和成熟,已成为消化内科疾病诊治重要的手段之一.但是,我们还不是很了解陕西省各级医院消化内镜的具体情况.为了推动陕西省消化内镜更好的发展,了解不同级别、不同规模陕西省内医院消化内镜工作量、开展项目、内镜人员的配备及内镜消毒等现状,我们在中华医学会陕西消化内镜学会的领导下,调查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年陕西省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的消化内镜的诊治现况,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陕西省医院120家.调查内容包括:拥有消化内镜的数量及种类;内镜专业医疗人员配比情况;内镜下开展的诊疗项目,如进行常规胃肠镜检查的工作量,内镜下开展介入治疗项目等情况;内镜检查工作量;胃镜消毒方法、消毒剂的种类、消毒时间等消毒情况.

  • 鱼刺致下消化道大出血一例

    作者:李兵

    患者男,56岁,因突发大量血便入院.1周前患者曾因上腹痛在本院行胃镜检查,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A1期),遂每日服用"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无其他特殊病史.入院后6h又排暗红色血便1次,量约150 ml,即行急诊结肠镜检查.镜下见从直肠到回盲段肠腔内均有大量暗红色血水便,间杂少量暗红色凝血块,经结肠镜活检管道以生理盐水反复冲吸清洁肠腔,从直肠至盲肠黏膜光滑完整,未见活动性出血点,亦未见溃疡、糜烂,于回盲瓣开口部见黄绿色团状粪块嵌顿,中有2枚鱼刺状尖锐物突出于盲肠(图1),以活检钳取出,证实为鱼刺,分别长2.5 cm、2.0 cm.冲洗回盲瓣黏膜至清洁,见局部黏膜水肿,表面少许点状红斑样糜烂,反复观察约5 min,未见活动性出血点,继续插镜入回肠末段约20 cm,见回肠末段肠腔清洁,黏膜光滑,无活动性出血,亦未见陈旧血迹,有少许黄色粪水存留,退镜再次观察各段肠腔黏膜,未见活动性出血点.

  • 宫颈息肉误诊为直肠息肉一例

    作者:郭海梅;崔保继;刘飏;苏彬

    患者女,60岁,便血2个月.外院结肠镜检查示直肠距肛门10 cm可见一息肉样隆起,大小约0.6 cm ×0.6 cm,息肉附近肠腔狭窄,结肠镜不能通过(图1).结肠镜诊断:直肠息肉、肠管嵌顿.遂来我院要求行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住院后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无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主诉大便失禁约30余年,24岁结婚,育1子1女,绝经8年.绝经后无阴道出血.肠道准备后来我科行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示全结肠黏膜光滑,部分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直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清,未见肠管狭窄及嵌顿,未见息肉.结肠镜诊断:慢性结肠炎.结肠镜检查时发现患者会阴部异常,请妇科会诊.妇科检查描述:会阴部陈旧性Ⅳ度裂伤,宫颈萎缩,双侧附件未触及,宫颈口可见一息肉,直径约0.6 cm,妇科会诊诊断:宫颈息肉,会阴陈旧性Ⅳ度裂伤.建议行会阴部Ⅳ度裂伤修补术.该患者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及年龄关系,未行妇科治疗,遂出院.

  • 内镜下发现十二指肠-结肠瘘

    作者:聂川;李政文;何俊堂;肖萧

    患者男,78岁,因腹痛伴呕吐、间断黑便、消瘦2个月余前来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90次/min,血压14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脐周压痛,右上腹可扪及可疑包块,伴有深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胃镜检查:十二指肠降段近水平段见一直径约1,5 cm的瘘口,间断见乳糜样液体流出(图1).内镜诊断:十二指肠-结肠瘘可能.遂行消化道造影检查:钡剂可顺利通过食管,食管边缘光整,黏膜显示清晰,无破坏中断;胃呈钩型,蠕动波符合生理,管壁光滑柔软,未见充盈缺损或龛影,胃窦部钡剂涂布不均,黏膜结构粗糙,小沟小区不等,底体部正常;十二指肠球部显示扩张,十二指肠降段可见一瘘口,直径约2 cm,钡剂通过瘘口流入升结肠(图2).消化道造影诊断:十二指肠-结肠瘘.进一步肠镜检查:进境至肝区,局部黏膜糜烂质脆,表面附着白苔,肠腔狭窄,镜身不能通过(图3).腹部立位片检查:腹部可见大量肠气及内容物分布,双侧膈肌下未见游离气体,肠腔未见气液平面(图4).

  • 胃脂肪肉瘤一例

    作者:徐凯;徐萍;任大宾;李清华;陶元生;杨道华;夏进东;杨静

    患者男,73岁,因反复呕血、黑便3个月就诊.胃镜检查示(图1):胃体上段前壁及小弯巨大黏膜下隆起,伴局部溃疡形成,考虑胃间质瘤可能.上腹部CT检查示(图2):胃小弯及肝胃间隙占位性病变.超声内镜检查示(图3):病灶为胃壁黏膜下层来源,大径约6 cm,以高回声为主,内部回声不均匀,见散在片状低回声区域;超声内镜弹性成像显示病灶处以绿色为主伴局部蓝色及红色区域相间的结构,提示病灶弹性不均一,虽主体较软,但内部有局部较硬的区域及液化坏死区域.根据上述超声内镜及弹性成像特征,初步诊断为胃脂肪肉瘤可能,拟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胃黏膜下至浆膜外见淡黄色肿瘤,大小约14cm×8cm×3cm,呈胃壁内生长并向浆膜外凸出,包膜完整,切开观察组织呈淡黄色.

  • 甜糯玉米性胃结石二例

    作者:宁志明

    例1患者男,61岁,主因上腹疼痛、腹胀、恶心1d就诊.患者于2d前进食多个糯米玉米穗后,次日出现上腹阵发性疼痛,伴恶心、腹胀不能进食,遂前来诊治.患者平素无胃病史,近1周内无进食山楂、红枣、柿子等食物.胃镜检查:幽门口见1.0 cm ×3.0 cm ×4.0 cm黄色长条形结石堵塞于十二指肠球部(图1),质韧有黏性,用异物钳在内镜直视下取出,见十二指肠球部斑片状充血、水肿、糜烂,诊断胃结石、十二指肠球炎.取出的结石色黄、质黏韧(图2),可见糯米玉米粒皮,切开结石可见不完整的糯米玉米粒.

  • 结肠镜检查中发现腹主动脉瘤一例

    作者:陈梁萍;龙丹丹

    患者男,80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下腹正中为主,呈阵发性隐痛,排便后明显,大便干结,长期便秘,无黏液脓血便,无明显腹胀.患者长期服用"酚酞片",近1周感腹痛较前加重,以下腹为主,来我院就诊.病程中患者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胸闷胸痛.腹部X线透视,两侧膈下未见明显游离气体,肠管内散在少量积气,左侧中腹部见一小液平.门诊以"腹痛待查:不全性肠梗阻"收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部平坦、柔软,脐左侧可触及约5 cm×4 cm的包块,无触痛,双下肢无明显水肿,双足背动脉搏动对称,活动自如.患者自述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手术史.

  • 胆道梗阻致胆囊破裂微创治疗一例

    作者:杨晶;周益峰;方洁;张筱凤

    患者男,72岁,因上腹痛伴皮肤眼白发黄3d入院.患者3d前出现上腹痛,以右上腹明显,呈持续性,向腰背部放射,伴腹胀、尿色加深,发病后于当地医院就诊,总胆红素326.4 μmol/L,结合胆红素297.1μmol/L,总蛋白54.0 g/L,白蛋白27.3 g/L,丙氨酰氨基转移酶104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7 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148 U/L,碱性磷酸酶192 U/L,上腹部CT示胰头癌可能、胆管结石、胆囊炎,诊断为胰头癌、胆管结石、胆囊炎、阻塞性黄疸,为求进一步诊治转诊至我院外科.患者既往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老年痴呆病史,无慢性肝病及胆囊炎等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91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40/85 mm Hg(1 mm Hg =0.133 kPa),轻微痛苦貌,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心肺听诊无特殊,腹平软无胃肠型,下腹部轻压痛无明显反跳痛,未及明显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减弱,双肾区扣痛可疑.入院诊断:腹痛待查(胰腺占位?肠梗阻?),胆囊炎、胆管结石,老年痴呆症.入院后主要辅助检查结果:白细胞22.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4.5%,血红蛋白127 g/L;总胆红素48.5μmol/L,结合胆红素32.6μmol/L,总蛋白50.0 g/L,白蛋白22.0 g/L,丙氨酰氨基转移酶59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9 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104 U/L,碱性磷酸酶152 U/L;尿素氮13.79 mmol/L,肌酐63 μmol/L,血清钙1.82 mmol/L,钠127 mmol/L;肿瘤标记物正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RCP)示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胰胆管汇合部似见结石,肝周及脾周积液;腹部平片示肠梗阻可疑.

  • 内镜超声检查术在胃淋巴瘤的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莹;诸琦;孙蕴伟

    胃肠道是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易累及的部位,其中以胃淋巴瘤常见,约占胃肠淋巴瘤的70%左右[1].虽然胃淋巴瘤的发病率较低,在胃恶性肿瘤中仅占3%~5%[2],但有报道称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3].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胃淋巴瘤的常规手段,因本病多起源于胃壁黏膜下层淋巴组织,部分病例内镜下黏膜表面可表现正常或仅有轻度糜烂等类似炎症表现,故单纯活检可出现假阴性.由于技术上的优势,内镜超声检查术(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逐渐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用以判断胃淋巴瘤浸润深度及周边可疑淋巴结.不仅如此,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 EUS-FNA)与免疫组织(细胞)化学(immunocyto chemistry,IC)、流式细胞学(flow cytometry,FC)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又使得胃淋巴瘤的诊治工作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腹腔镜和内镜双镜联合技术在胃肠道病变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徐琳;王峰

    胃肠道病变大多发源于消化道管腔黏膜位置,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内镜下切除、腹腔镜微创治疗、开腹手术切除,以及目前仍属探索性的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 NOTES).部分胃肠道病变的检查与治疗在内镜下可同步完成,对胃肠道息肉、黏膜下肿物、血管畸形等胃肠道病变内镜下已做到检查与治疗并重,内镜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式.但病变体积较大、基底宽广或位置特殊时,内镜下切除较困难,引起胃肠道穿孔出血风险增加,以及病灶切除不完全致术后复发率升高[1].对此种胃肠道病变,以往多需行开腹胃肠道部分切除,手术创伤较大.腹腔镜目前已广泛用于胃肠道病变的微创治疗,文献报道其手术效果已可媲美开腹手术[2].但腹腔镜医师缺乏触觉反馈,对胃肠道腔内病变定位困难,单纯使用腹腔镜治疗胃肠道病变犹显不足[3-4].虽然腹腔镜术前在内镜下以金属夹或染色剂对病变进行定位的方式文献多有报道,但效果欠佳,可能出现定位失败或导致严重并发症[5].为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实现病变的术中准确定位,腹腔镜和内镜双镜联合技术( combined laparoscopicendoscopic resections,CLER)随之出现.

  • 中国内镜超声技术发展现状

    作者:金震东;徐灿

    超声内镜进入中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在国内逐渐进入普及阶段,装备超声内镜设备的医院越来越多,诊断性和治疗性EUS的应用愈加普遍,多项EUS应用已接近国际水平,个别项目如内镜超声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本文结合近3年我国发表的相关EUS文献就中国内镜超声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一、中国EUS临床应用回顾内镜超声的诊断在国内已较为普及,尤其消化道及胆胰疾病的诊断性应用在各大医院的内镜中心已多有开展.笔者统计了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中国医学期刊上发表及中国学者发表在SCI上的EUS论文情况,近3年我国共发表120篇EUS论文,从消化道至肝胆胰均有应用.其中,消化道方面应用的文章多(共63篇,包括16篇治疗方面应用,49篇诊断方面应用),其次为胰腺方面(共39篇,包括9篇治疗方面应用,30篇诊断方面应用),肝脏方面较少,仅有1篇治疗应用,专家笔谈有6篇,谈及相关EUS的诊疗进展,胆道方面较少(共3篇,包括2篇治疗方面应用,1篇诊断方面应用),其他方面也较少(共8篇,包括腹腔淋巴结的诊断穿刺3篇,纵隔病变诊断穿刺3篇,肺病变诊断穿刺2篇).

  • 应重视内镜操作期间抗血小板药物的管理

    作者:王邦茂

    抗血小板药物( antiplatelet agents,APA)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和噻吩并吡啶类药物(氯吡格雷)等,近年来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内镜操作期间如何对这些药物进行管理成为广大内镜医师经常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近,欧洲消化内镜协会就目前内镜操作期间APA的管理进行了建议分级和循证推荐[1].就内镜操作而言,根据操作所引起出血风险的不同,可分为低风险操作和高风险操作.目前,对APA的管理主要还是基于操作本身出血的风险以及停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中华消化内镜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