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Endoscopy 중화소화내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5232
  • 国内刊号: 32-14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105
  • 曾用名: 内镜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李兆申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普芦卡必利在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中的作用

    作者:黄海辉;张小敏;张燕顺;赵亮;邓之敏

    结肠镜是诊断和筛查结肠病变的重要手段,而肠道清洁程度可直接影响肠镜诊断的准确性及肠镜下治疗的安全性。我国成人中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6%,60岁以上人群高达22%,其中约50%为功能性便秘[1-3]。便秘患者肠道清洁效果往往较差。新一代胃肠动力药普芦卡必利可有效缓解慢性便秘,但该药联合聚乙二醇(PEG)用于肠道清洁少有报道。为探讨普芦卡必利在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比较了单用 PEG 同 PEG +莫沙比利、PEG +普芦卡必利3种方案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 80岁以上胆石症患者胆汁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周贤斌;丁维军;叶丽萍;沈玲燕;季新荣;王依;张玉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进入老龄化,超过80岁的高龄患者的比例也逐渐增加。据统计,美国80岁以上老人患胆道结石者达31%~40%,国内统计表明80岁以上老人胆道结石的发生率为27%。老年胆石病患者并存病多,身体一般情况差,常因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手术治疗[1]。内镜治疗是近年来开展较多的一种微创治疗,具有疗效肯定、创伤小、治疗后恢复快以及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对此类患者更有临床意义。我们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石症患者,同时经胆管抽取胆汁,对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了解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胃流出道恶性梗阻支架的出口位置与治疗效果探讨

    作者:陈燕;李小平;史久煜;马霁波

    原发或继发性胃窦、十二指肠肿瘤晚期往往会出现胃流出道梗阻现象,在胃流出道放置自膨胀金属支架以解除梗阻,改善患者营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已经是公认的姑息治疗措施之一,但也会出现术后效果不一,以及引起支架移位、再梗阻、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穿孔等不良事件[1-4]。虽然引起上述情况的原因较多,但是否与支架出口位置有关,目前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将探讨这一问题。

  • 胃肠镜视野清晰度增强仪在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春霞;李平;兰丽;陆浩;李佼;曹艳;陈东风;兰春慧

    内镜检查是诊断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消化道黏膜表面往往覆有大量黏液、血液、泡沫以及其他一些污物,造成内镜视野模糊,严重影响内镜操作医师对消化道黏膜的观察,甚至可能造成各种假象,是内镜检查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为提高胃镜视野清晰度,通常在胃镜检查前15 min 左右给病人口服祛泡剂(如二甲硅油)[2-4]或在胃镜检查过程中采用负压抽吸、注射器冲洗、带副送水口胃镜的送水泵冲洗等措施。胃肠镜视野清晰度增强仪(ESCGV)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可通过钳口或副送水口与各种品牌内镜相连的、在内镜检查过程中保持视野清晰的冲洗设备。我院内镜中心在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间对60例胃镜检查患者使用了胃肠镜视野清晰度增强仪,对冲洗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以了解胃肠镜视野清晰度增强仪对食管、胃、十二指肠黏液、泡沫等的清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 球囊扩张治疗小儿食管、贲门狭窄68例疗效观察

    作者:方莹;杨洪彬;李超;张宏博

    小儿食管、贲门狭窄并不少见,病因常为先天性、化学腐蚀性食管狭窄,过去多采取手术治疗,近年来微创治疗逐渐成为治疗的首选[1-2]。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采用球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狭窄68例,报道如下。

  • 憩室内乳头气囊扩张后取胆总管结石应用体会

    作者:李访贤;秦运升;许国强;陆静静;林冠斌;虞松园;余海平

    随着人口老龄化,临床上胆总管结石合并憩室内乳头的患者越来越多,因十二指肠乳头在憩室内,造成 ERCP 插管、切开、取石的困难明显增加,行常规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后取石并发症多且难度大。1982年 Staritz 等[1]首先应用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获得成功,其具有创伤小,避免 ERCP 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优点[2]。本研究对59例憩室内乳头患者行 EPBD,再用网篮或气囊取石,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报道如下。

  • 贲门癌380例临床病例分析

    作者:秦东媛;陈星;原丽莉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死亡率达252/10万,接近所有因癌症死亡人数的232%。贲门癌作为胃癌的特殊类型,因具有自己的解剖学组织学特性和临床表现、诊疗方法以及较差的外科治疗效果,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进行研究。陈星等[1]研究发现,山西省胃癌的发病部位以贲门为主(4496%),胃窦次之(2597%),余为胃体(1879%)及其他部位(1028%)。通过对2007年1月-2012年4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行检查发现的贲门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研究如何发现贲门早癌,从而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 十二指肠镜下诊治活体胆道蛔虫一例

    作者:贾国法;单红;张迪

    患者女,53岁。因“发作性上腹痛伴发热2 d”入院。患者平素喜好生冷蔬菜、瓜果等饮食,2个月前自诉有大便排出蛔虫史。入院后患者上腹痛基本缓解,仅感上腹不适。腹部 B 超提示:左肝管、肝总管及胆总管上段腔内扭曲的条索状偏高回声,考虑胆道蛔虫;磁共振胆管造影诊断:胆总管、肝总管及左肝管内异常信号,考虑蛔虫可能,肝左内叶及右叶异常信号,考虑感染,肝内胆管扩张(图1)。经讨论诊断“胆道蛔虫症”明确,有 ERCP 治疗适应证,于当日下午行急诊 ERCP。ERCP 诊治过程:十二指肠降部找见主乳头,主乳头位于憩室内,开口绒毛状,乳头开口红肿,切开刀+导丝胆管插管顺利。胆管造影显示:胆总管显影清晰,肝总管及胆总管内见一长条状透亮影,胆总管直径10 cm,肝内胆管扩张。行 EST 小切开(切开直径06 cm),循导丝用取石球囊于肝总管上端向下拖拉,拉至胆总管下端时见蛔虫体露出主乳头外,用鼠齿钳轻轻夹住露出乳头外的蛔虫,缓缓将整个蛔虫拖出胆总管至十二指肠腔,用鼠齿钳于肠腔内将蛔虫夹住,随镜一起退出,取出的蛔虫为活体蛔虫,测量长径为22 cm(图2~4)。取出蛔虫后置入鼻胆管引流,胆汁引流通畅。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并给予驱蛔虫治疗,留置鼻胆管引流5 d,患者住院1周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未见异常。

  • 内镜下 Dieulafoy 病并出血 OTSC 吻合夹治疗一例

    作者:叶少松;于劲;樊超强;左颖;谯秋建

    患者男,83岁,急诊以“呕血待查”收入我科。行急诊胃镜检查,进镜至食管距门齿30~32 cm 处见一片状糜烂,窄带成像可见边界清晰茶色区;胃腔内见大量鲜红色液体,视野极差,胃角可见一直径2~3 cm 溃疡,上覆白苔,胃底近贲门处可见恒径动脉破裂出血,底部可见一巨大血管残端显露(图1)。诊断为 Dieulafoy 病,给予 OTSC 吻合夹夹闭裸露血管(图2),并择期行早期食管癌内镜治疗。术后第2天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78 g/L。术后第3天复查胃镜,未见再出血,患者要求出院,拟行择期复查和手术。1个月后入院行早期食管癌内镜治疗,术中见 OTSC 吻合夹依旧固定良好,无出血(图3)。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00 g/L。

  • 食管结核并 Poncet 综合征一例

    作者:郭丽萍;赵威;姜葵;王邦茂

    患者男,60岁,因发热伴胸痛、吞咽痛10 d 入院。患者10 d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386℃,多出现于下午,伴吞咽痛,自行头孢菌素治疗7 d 症状无明显好转,期间出现乏力、纳差,后于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8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40×109/L,红细胞计数396×1012/L,血红蛋白107 g/L。胸部 CT 平扫:食管上段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变窄,边界与周围不清;纵隔内(隆突下间隙、气管前间隙及主肺动脉窗)可见多个增大淋巴结影。胃镜检查:距门齿20~24 cm 处可见糜烂、充血、水肿,中央可见一约10 cm ×06 cm 溃疡,覆白苔,后方可见明显搏动(图1)。患者发病以来,体质量减轻约25 kg,二便大致正常,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入院体检:体温370℃,脉搏75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26/80 mmHg (1 mmHg =0133 kPa),口腔内见多发浅溃疡,余体征均阴性。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史,否认近期结核患者接触史,其母40年前曾患肺结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75×109/L,红细胞计数383×1012/L,血小板计数8900×109/L,血红蛋白103 g/L,淋巴细胞百分比0421;凝血功能:D-二聚体>10000μg/L (参考值<500μg/L);C 反应蛋白369 mg/L (参考值<8 mg/L);血沉60 mm/h (参考值<15 mm/h);抗核抗体(ANA)阳性;全血需氧菌及厌氧菌培养阴性。患者存在食管溃疡,伴发热,且中性粒细胞减少,临床诊断需考虑结缔组织病、血管炎、血液系统疾病、肿瘤、炎症性肠病以及特殊病原体感染等。虽 ANA 阳性,但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及余免疫全项均阴性,胸部 CT 未见结节样病变,结缔组织病及血管炎证据不充分;虽有口腔及食管溃疡,但无外生殖器溃疡,入院完善针刺实验结果为阴性,缺乏白塞病证据;虽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双侧腋窝、腹股沟区及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但无肝脾肿大,腹腔及腹膜后亦未见肿大淋巴结,肿瘤标志物阴性,且入院后14 d 复查胃镜(图2)发现距门齿22~25 cm 处食管上段壁深溃疡且较前增大(30 cm ×10 cm),活检病理提示慢性炎症,而结肠镜检查无异常,故缺乏肿瘤典型表现;无腹痛、腹泻,且影像学及内镜检查缺乏消化道多部位受累表现,亦缺乏炎症性肠病证据。住院期间给予抑酸、保护黏膜、抗炎、升高白细胞治疗,症状无好转,仍有发热,常于午后出现,体温波动于370~380℃之间。进一步检查:乙肝、丙肝病毒、HIV、细小病毒、EB 病毒及梅毒血清学反应均为阴性,布氏杆菌病筛查结果阴性;血清结核抗体阴性;结核菌素试验(+++),试验后当日患者出现四肢痛性红斑及大关节游走性疼痛,行 X 射线检查未发现关节骨质破坏;T-SPOT.TB (CFP 10):40×10-5 SPCs/PBMC(参考值<24×10-5 SPCs/PBMC)。综合以上结果,拟诊为食管结核。予异烟肼300 mg、利福喷丁胶囊045 g(每天1次)、盐酸乙胺丁醇胶囊075 g(周一、周五各1次)抗结核治疗。食管病理标本行抗酸染色并完善浅表淋巴结活检,结果浅表淋巴结活检发现干酪样肉芽肿,食管病理未见结核证据,确诊为食管结核。抗结核治疗3 d 后体温恢复正常,四肢痛性红斑及大关节游走性疼痛症状完全消失。1个月后患者吞咽疼痛症状消失,复查胃镜发现食管溃疡明显好转,仅见一长约30 cm 纵行瘢痕(图3)。

  •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筛查和精查进展

    作者:赵九龙;杨帆;李兆申

    近年来,内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通过内镜下筛查可及时检出食管病变,而内镜下精查则更注重对已发现食管病变的形态、结构、类型、浸润深度等进一步分析。在白光内镜的基础上,分别出现了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智能电子分光技术、蓝光成像技术等)、超声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自体荧光内镜、系线胶囊显微内镜、拉曼光谱技术等,现在就各种内镜技术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预防食管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狭窄的方法及进展

    作者:陈萌;胡兵;唐承薇;解慧琪;谢艳

    食管早期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由于食管早期癌局限在黏膜下层浅层、远处转移率低,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能有效切除病灶,创伤小、并发症少、零死亡率、生活质量高,远期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成为食管早期癌的标准治疗方法[1-2]。但术后创面处炎症反应及瘢痕挛缩引起食管狭窄,影响进食,降低生活质量。据统计,超过管周3/4的广泛ESD 术后,至少90%的患者会有食管狭窄[3-4]。本文就近年国内外预防食管早期癌 EMR/ESD 术后狭窄的方法及进展做一综述。

  • 合并壶腹周围憩室胆总管结石的三种不同内镜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汪洋;叶丽萍;林敏华;毛鑫礼;周贤斌;何必立;盛显仓;张金顺;张玉;骆定海

    目的:通过比较3种内镜方法治疗合并壶腹周围憩室(periampullary diverticula,PAD)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治疗合并 PAD 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54例合并 PAD 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乳头括约肌切开组(EST 组)、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组(EPBD 组)、乳头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组(ESBD 组)三组,分别予 EST、EPBD、ESBD 取石治疗,并随访12个月,比较完全结石清除率、一次结石清除率、机械碎石器使用率、需紧急碎石率、平均取石次数、平均取石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ESBD 组的一次结石清除率高于 EST 组和 EPBD 组(94.12%比78.43%,73.08%,P <0.05);ESBD 组的平均取石次数少于 EPBD 组(1.08比1.31,P <0.05);ESBD 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EPBD 组(15.69%比34.61%,P <0.05),ERCP 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低于 EPBD 组(5.88%比2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ST 组的胆道积气发生率高于 EPBD 组(52.27%比26.19%,P =0.013)及ESBD组(52.27%比27.66%,P =0.016)。结论ESBD 的取石疗效明显优于 EST 及 EPBD,其安全性与传统的 EST 相似,比 EPBD 更加安全。ESBD 是一种治疗合并壶腹周围憩室的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消化内镜操作致医源性消化道穿孔的特点及治疗转归

    作者:董佳月;高微微;姜葵;王邦茂;刘文天;郑忠青;王涛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操作所致医源性消化道穿孔的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消化内镜诊疗所致的107例医源性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穿孔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消化内镜操作所致医源性消化道穿孔总的发生率为0.041%(107/263549),其中诊断性穿孔总发生率为0.006%(13/232011)、治疗性穿孔总发生率为0.298%(94/31538)。107例医源性消化道穿孔患者,发现穿孔后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内科保守治疗、内镜下钛夹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穿孔预后均良好。结论消化内镜治疗性操作较诊断性操作更易导致医源性消化道穿孔的发生,一旦发生穿孔,若治疗得当,预后一般良好。

  • 右美托咪定滴鼻复合丙泊酚静脉注射用于小儿无痛结肠镜诊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邱永升;贾英萍;徐庆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复合丙泊酚静脉注射在小儿无痛结肠镜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或结肠息肉摘除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入3组,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滴鼻复合丙泊酚麻醉方式,对照 A 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方式,对照 B 组采用单纯丙泊酚麻醉方式,对比分析各组滴鼻后30 min 的镇静满意率,术中麻醉效果,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滴鼻后30 min 镇静满意率达83.3%(25/30)。观察组术中麻醉效果优/良/差为24/6/0,与对照 A 组(优/良/差为25/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明显好于对照 B 组(优/良/差为12/14/4)(P<0.05);丙泊酚用量为(96.2±5.3)mg,与对照 A 组(93.7±4.6)m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明显少于对照 B 组(121.1±4.9)mg(P <0.05);苏醒时间为(7.9±4.1)min,明显少于对照A 组(14.2±5.5)min(P <0.05)和对照 B 组(13.7±3.9)min(P <0.05);离院时间为(14.3±5.4) min,亦明显少于对照 A 组(27.5±3.7)min(P <0.05)和对照 B 组(26.3±6.6)min(P <0.05)。3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舌后坠、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均以观察组低(P <0.05)。结论小儿无痛结肠镜诊疗采用右美托咪定滴鼻复合丙泊酚麻醉方式,可提高术前患儿的依从性,达到与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一样的术中麻醉效果,并且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更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十二指肠壶腹部及胆道解剖结构异常对内镜胆总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影响

    作者:刘苗;邓涛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壶腹部及胆道解剖结构异常与内镜胆总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对195例胆总管结石行内镜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37例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内镜胆总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与解剖结构性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十二指肠壶腹周围憩室、十二指肠乳头肥厚、十二指肠乳头狭窄、十二指肠壁内段胆管过长、胆总管狭窄、胆总管扩张、胆总管弯曲成角是内镜胆总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解剖结构性危险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法分析显示,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壶腹周围憩室、胆总管扩张、胆总管弯曲成角是内镜胆总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解剖结构性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如存在胆囊切除术史或十二指肠壶腹周围憩室或胆总管扩张或胆总管弯曲成角,内镜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易复发。

  • 我国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培训现状的调研报告

    作者:胡冰;吴军;张筱凤;李兆申;郭学刚;李文;张澍田;麻树人;黄强;李汛;令狐恩强

    目的:了解我国 ERCP 培训工作的现状。方法在专业调研网站上建立问卷调研,设计问题48道,涉及基本信息、培训信息、开展 ERCP 工作情况、对培训的建议等。调研对象是曾在国内任何内镜中心接受过 ERCP 专项培训且培训结业已超过1年的医生,调研采用非署名方式。结果共有464人参加调查,其中362人完成全部问题,含盖中国大陆各地区,超过2/3的受调查者评价培训内容充足,反映经培训后 ERCP 的操作例数大幅增加和增加的人数分别占27.4%和64.3%,根据相关指标推算出能胜任常规 ERCP 工作的占84.5%,其中十分出色者占12.2%。结论本项调研显示我国 ERCP 培训工作近年来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准入标准不一、培训周期过短、课程不够系统、缺乏规范化评估与跟踪机制等不足。

  •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治疗伴壶腹部憩室的胆总管大结石的价值研究

    作者:曾冉冉;孙刚;张修礼;蔡逢春;李闻;黄启阳;令狐恩强;杨云生

    目的:探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伴壶腹部憩室的胆总管大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伴壶腹部憩室的胆总管大结石(直径≥10 mm)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取石成功率和近期并发症等,并对憩室内乳头和憩室旁乳头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40例患者中位操作时间29 min,一次性取石成功率达90.0%(36/40)。其中3例残留结石经二次取石成功,总体取石成功率97.5%(39/40)。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15%(6/40),其中轻型胰腺炎2例、高淀粉酶血症2例、术后迟发出血2例,均保守治疗后好转,无消化道穿孔、大出血及死亡病例。两种类型憩室患者的取石成功率和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合并壶腹部憩室的胆总管大结石,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憩室类型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 食管黏膜下肿瘤内镜下多环黏膜套切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周玉保;周华邦;张道权;金树;詹翔;谢菁;胡冰

    目的:探讨内镜下多环黏膜套切术(EMBM)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51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52处病变,来源于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直径均≤2.0 cm)的临床资料纳入回顾性研究,其中行 EMBM治疗者33例(34处病变,EMBM组)、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MR)治疗者18例(18处病变,ESMR 组),对比分析操作成功率、完整切除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的组间差异。结果51例均成功施行内镜治疗,无一例出现穿孔、感染及术后大量出血,术后随访均未见复发。但与 ESMR 组相比,EMBM组完整切除率更高[97.1%(33/34)比61.1%(11/18),P =0.010]、操作时间更短[(6.3±1.8)min 比(21.4±3.8)min,P =0.001]、并发症发生率更低[6.1%(2/33)比27.8%(5/18),P =0.024]。结论来源于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直径≤2.0 cm 的食管黏膜下肿瘤行 EMBM治疗简单、安全和有效。

  • 胰管置管预防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并发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亦懿;杜国平;王鹏;李国华;谢运铮

    目的:探讨术前胰管置管在预防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3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且血淀粉酶正常的患者行 EPBD 治疗,23例为试验组,术前行胰管内预防性置管(ERCP 造影管),将乳头球囊扩张至10 mm 后行胆管取石术;20例为对照组,用直径为8 mm 的球囊扩张乳头后取石。比较患者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 血淀粉酶(sAMS)水平,分析2组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情况。同时比较2组取石时间及取石的成功率。结果试验组 EPBD 术后发生胰腺炎1例(4.35%),对照组发生胰腺炎7例(35.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6 h、术后24 h sAMS 值分别为(102.61±98.99)U /L 及(60.35±26.18)U /L,均低于对照组(398.25±259.32)U /L 及(230.50±281.31)U /L(P <0.05)。对照组平均取石时间为(17.90±4.49)min,试验组将乳头球囊扩张至10 mm后,平均取石时间为(10.43±2.27)min,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取石成功率2组无差异,均一次取石成功。结论EPBD 术前胰管内放置 ERCP 造影管,内镜下胆管取石更顺利,操作时间缩短,可有效预防 EPBD 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

  • 三镜联合“一步法”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吕富靖;张澍田;冀明;王拥军;李鹏;周巧直;韩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一步法”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53例确诊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29例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的“一步法”进行治疗(三镜联合组),24例采用先行内镜下胆管取石并放置鼻胆引流管,数天后再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切除胆囊的“二步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对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取净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3例均成功手术。三镜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1/29)比12.5%(3/24),P =0.21],结石取净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96.6%(28/29)比100.0%(24/24),P =0.37],但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6.7±1.3)d 比(10.9±1.6)d,P <0.01],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减少[(15724±1613)元比(19829±2433)元,P =0.03]。结论三镜联合“一步法”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安全、有效,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是一种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的微创治疗方法。

  • 主动脉食管瘘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郎海波;张诗琪;朱俊明;李珊;陈雪;石进;程力剑;胡海瓯;张杰

    目的:探讨主动脉食管瘘的病因、诊断、治疗方式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争取早期治疗。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动脉食管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病因、诊断、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共纳入病例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49岁(27~71岁)。病因为食管异物者1例,主动脉瘤者2例,主动脉术后者3例。6例均出现呕血,其中3例表现为前哨性出血,1例表现为前哨性出血后突发大出血,2例直接表现为突发大量呕血。前哨性出血4例病例中2例伴有胸痛,1例伴有吞咽困难,1例伴有发热。6例患者中2例有高血压病史。经胃镜或 CT 检查疾病诊出率为100%。4例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经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对伴有高血压病、主动脉疾病及食管异物的患者如出现间断少量呕血、胸痛、吞咽困难、无症状间歇期后大出血,应高度警惕主动脉食管瘘,迅速完善相关检查并采取手术等有效抢救措施。

中华消化内镜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