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화중의약학간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7717
- 国内刊号: 21-154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运用“虚毒致癌”理论指导肿瘤患者的饮食治疗
中医食疗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机理和具体操作上探讨“虚毒致癌”理论指导肿瘤患者饮食治疗.从肿瘤的发病机理上看,阴阳失调是总因,具体可分为“因虚致毒成,毒聚使癌生”.针对肿瘤的病机,在其食疗应用上主张从补虚扶正气和解毒攻癌毒两方面着手操作,同时主张遵循辨证施膳等原则以提高肿瘤的食疗的疗效.
-
中药治疗儿童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颗粒剂治疗儿童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根据辨证选用中药颗粒剂治疗)和对照组30例(选用与中药颗粒剂配方相同的中药煎剂),用睡眠障碍改善有效率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儿童睡眠紊乱量表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睡眠质量均有显著改善,改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且治疗后两组匹兹堡评分及睡眠紊乱量表指数评分均减少,两组间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颗粒剂与中药水煎剂效果相同,能够降低失眠患者匹兹堡评分及睡眠紊乱量表指数评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颗粒剂携带及服用方便,口感较好,可增加患者服药依从性,缩短疗程.
-
阿司匹林联合活血中药在脑梗死防治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活血中药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使用状况,以及联合抗血小板聚集疗法后活血中药注射液的疗效性和安全性;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活血中药注射液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的获益与风险.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拜阿司匹林组、活血中药注射液联合拜阿司匹林组,观察活血中药注射液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PLT、PT、APTT、PAGT、FIB、D-Di等指标差别均无统计意义(P>0.05),且少见不良反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别无显著性.结论:阿司匹林与活血中药制剂(舒血宁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使用疗效较好,且无安全隐患,不会增加患者出血风险性.
-
465例自然流产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
目的:遵循“治未病”思想,在中医体质理论指导下,对465例自然流产患者孕前进行体质辨识,对其体质类型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寻找新的干预性防治自然流产的方法提供了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浙江省中医院生殖免疫专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465例自然流产患者的体质进行分析.结果:平和质60例(12.90%),单纯偏颇体质271例(58.28%),兼夹偏颇体质134例(28.82%).气虚质74(11.86%),阳虚质198(31.73%),气郁质101(16.19%),阴虚质66(10.58%),湿热质50(8.01%),平和质60(9.62%),血瘀质33(5.29%),特禀质15(2.40%),痰湿质27(4.33%).结论:自然流产患者常见的体质为阳虚质,其次为气郁质,与前期的临床研究的结果一致,为利用中医体质分型干预性防治自然流产提供了有效的临床依据.
-
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病人T细胞亚群及天然杀伤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参附治疗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救治,参附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d和7d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CD“16 +56)的百分率.同期选取1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治疗前,两治疗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治疗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参附组外周血CD3+、CD4+、CD8+和NK细胞计数在治疗后7d明显回升(CD3+:498±248比663±291,CD4+:302±197比378±284,CD8+:208±103比278±120,NK:170±75比275±50,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CD3+:663±291比579±302,CD4+:378±284比320±233,CD8+:278±120比230±138,NK:275±50比25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参附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25%(9/36)和37.5%(12/3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0.5±3.2)d和(12.2±2.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12).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早期使用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改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免疫抑制,有助于维持免疫炎症调节功能的平衡,缩短ICU住院时间.
-
川芎嗪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炎性反应和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CPB下心脏手术炎性反应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瓣膜置换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川芎嗪组(A组,n=20)和对照组(B组,n=20).A组颈内静脉开放后滴注川芎嗪3 mg/kg,CPB预充液中也加入川芎嗪3 mg/kg,B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CBP前(T1)、CBP结束时(T2)、术后2 h(T3)、术后24 h(T4)四个时间点Hs-CRP、IL-6、IL-10的浓度;检测左右心房中性粒细胞跨肺差值;检测T1、T2、T33个时间点的Cst、RI和OI.结果:在T2、T3、T4时间点A组Hs-CRP、IL-6升高的幅度低于B组(P<0.05,P<0.01);在T2、T3时间点A组IL-10升高的幅度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跨肺差值在CPB后1h明显升高(P<0.01),组间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Cst、RI、OI比较,A组明显好于B组(P<0.05,P<0.01).结论:川芎嗪能够通过调节炎性反应从而减轻CPB引起的肺损伤和功能障碍.
-
阳和汤联合光动力学外照射疗法对糖尿病足大鼠的影响
目的:观察光动力学联合阳和汤对糖尿病足大鼠的影响.方法:在用STZ建立糖尿病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游泳,冰块降温和液氮冷冻,诱导糖尿病足大鼠模型,约3周时间建立模型.把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光动力治疗加阳和汤组,光动力治疗组,莫匹罗星组,糖尿病足模型组,阳和汤组、共5组分组治疗,每组10只.结果:(1)糖尿病足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简便可行.(2)阳和汤联合光动力促进足部疡愈合.(3)血清HA、SIL-2R值模型组与其他组有明显差别(P<0.01)光动力治疗加阳和汤组与光动力治疗组、阳和汤组、莫匹罗星组各组均有明显差别(P<0.01)光动力治疗加阳和汤组与光动力治疗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光动力学联合阳和汤对糖尿病足大鼠的疗效优于其他治疗组,溃疡愈合明显.为下一步临床实践提供坚实的实验理论基础,为治疗糖尿病足增加了一种医疗与技术方法,同时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水平的提高有一定参考意义.
-
2000例温州地区成年居民中医体质调查研究
目的:为了解温州地区成年居民中医体质类型以及为进一步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通过问卷形式调查评判体质.结果:调查结果发现平和体质为调查对象的3.5%;气虚体质22.5%;阴虚体质10%;阳虚体质10.5%;痰湿体质6.5%;湿热体质18%;瘀血体质10.5%;气郁体质17%;特禀体质1.5%;两种以上的兼夹体质为调查对象的40%.结论:温州人体质偏颇多为气虚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或者两者以上的兼夹体质.
-
糖肾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炎症的影响
目的:进一步探讨糖肾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从炎症角度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糖肾颗粒治疗组(含生药21g/kg).以高脂高糖饮食加低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各组生化指标,光镜(HE和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肾脏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ELISA技术检测血清巨噬细胞趋化因子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实验8周末,模型组血糖、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24h尿微量蛋白(U-alb)均升高,肾脏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血液中MCP-1、ICAM-1和TNFα水平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P<0.01;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糖肾颗粒治疗可改善生化指标P<0.05;减轻肾脏病变及炎症细胞浸润;抑制TGFβ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5;降低血液中炎症因子的含量,ICAM-1和TNFα,P<0.05.结论:糖肾颗粒对糖尿病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实现的.
-
房颤大鼠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磷酸化水平改变及青蒿提取物的干预作用
目的:通过建立房颤大鼠模型,研究房颤状态下Cx43磷酸化水平对房颤发生的影响以及中药青蒿提取物对Total-Cx43、NP-Cx43表达与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房颤大鼠模型,使用青蒿提取物进行干预,以卡托普利作为对照组.实验当日处死动物后Western-blot法检测Cx43表达及磷酸化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Total-Cx43、NP-Cx43分布情况.结果:Total-Cx43的表达中对照组的表达量高,模型组表达量低,较对照组下降了(57.2±l2.5)%(P<0.05),青蒿组与卡托普利组相比,表达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NP-Cx43的表达中对照组的表达量高,模型组表达量低,模型组、青蒿组、卡托普利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房颤的发生与Total-Cx43表达减少以及重新分布有密切关系.青蒿提取物以及卡托普利对房颤的改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改变Total-Cx43的表达与分布实现的.在房颤的发生过程中,Total-Cx43的表达与分布发生改变,NP-Cx43的表达与分布无异常,说明P-Cx43是诱发房颤的重要因素.
-
中药内服外熨结合治疗混合型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自拟“通腑洁肠汤”加减内服联合中药熨腹对混合型便秘(mixed constipation,M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61例MC患者自拟“通腑洁肠汤”加减内服联合中药熨腹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每次蹲厕时间,并观察伴随症状的改善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用药前,停药时,停药1月后、2月后和3月后患者平均排便间隔时间分别为(8.44±3.86)d,(1.22±0.49)d,(1.32±0.51)d,(1.36±0.48)d和(1.38±0.49)d,平均每次蹲厕时间分别为(31.72 ±15.86)min,(8.49±4.15)min,(8.44±4.08)min,(8.34±3.85)min和(8.39 ±3.83)min,停药时及停药1月、2月、3月后的平均排便间隔时间和平均每次蹲厕时间均与用药前差异显著(均P<0.01),且停药时、停药1月、2月和3月后的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同时伴随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拟“通腑洁肠汤”加减内服联合中药熨腹对MC有较好的疗效,且方便、经济、安全,患者易于接受,有临床应用价值.
-
宁心红杞和香菇多糖对小鼠免疫及内分泌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宁心红杞和香菇多糖对小鼠免疫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KM雌性小白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香菇多糖组、免疫低下+香菇多糖组、免疫低下+宁心红杞组.除正常对照组和香菇多糖组,其余3组均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小鼠免疫低下模型,两治疗组分别按设计剂量连续给药1周.检测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卵巢指数,运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胸腺和卵巢的形态变化.结果:模型组的胸腺指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香菇多糖组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免疫低下+宁心红杞组的卵巢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HE染色观察模型组生发中心明显减少,髓质胸腺上皮细胞的减少比皮质胸腺细胞的减少更明显;用药后均有改善,宁心红杞组稍明显;模型组小鼠卵巢中原始卵泡明显减少,闭锁卵泡增多;免疫低下+香菇多糖组见多个生长、闭锁卵泡,偶见原始卵泡;免疫低下+宁心红杞组少见原始、成熟卵泡.免疫组化法观察模型组胸腺ER杂乱分布,较多萎缩;用药后ER表达均有一定提高.模型组卵巢IL-1R分布杂乱,范围明显缩小,形状萎缩;免疫低下+香菇多糖组稍有改善,范围变广,形状变饱满,但不及宁心红杞组.结论:宁心红杞和香菇多糖对小鼠免疫及内分泌功能均有影响,但影响的大小各有不同.
-
基于关联规则的1979-2010年寻常型银屑病期刊医案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探索1979-2010年期刊文献中459例寻常型银屑病医案358味中药的用药规律.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中药和证候的规范,再采用SPSS 17.0和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通过对比频数统计和关联分析的结果,银屑病遣方用药时优先考虑具有清热凉血、补血活血、祛风解毒的药物.数据分析结果和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常用治则一致.结论:数据挖掘的结果可以作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有益参考.
-
胃祺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述评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AG)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以益气活血清热立法的胃祺饮可使部分CAG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减轻和消失,从而扭转了胃癌癌前病变难以逆转的观点,使胃癌的药物预防成为可能.就胃祺饮治疗CAG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做一综述,并提出一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旨在进一步探讨胃祺饮治疗CAG的机制.
-
栽培胡黄连与野生胡黄连的鉴别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栽培胡黄连代替野生胡黄连药用的可行性,为野生胡黄连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及理化鉴别的方法对栽培胡黄连与野生胡黄连进行鉴别比较研究.结果:二者植物形态、性状及显微特征有很大的相似性;薄层色谱斑点数目、颜色及Rf值、紫外吸收峰形及吸收波长也基本相似.结论:初步论证了人工栽培胡黄连替代野生胡黄连药用的可行性,也是对濒危植物胡黄连进行资源保护的一种可行性尝试.
-
基于本体的医学科研信息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信息的传播飞速发展.在当今社会,不论是国家、组织甚至是个人,谁能及时掌握信息,便意味着谁就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能力.然而,“信息爆炸”、“信息泛滥”这样的词汇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了,如何才能在大量的垃圾信息中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医学科研信息成为了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信息模型建立就应运而生了.针对现有医学科研信息特点,介绍了基于本体的医学科研信息模型的建立.
-
基于Box-Behnken设计优选南方红豆杉多糖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采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设计优选南方红豆杉[Taxus mairei(Lemee et Levl.)S.Y.Hu ex Liu]枝条中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影响南方红豆杉枝条中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优化,建立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南方红豆杉枝条中多糖佳超声提取工艺为:料液比21.48(V/W),提取时间13.78 min,提取次数3次,微波频率为1887MHz.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对南方红豆杉中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该方法合理可靠,能为生产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
下瘀血汤全药与组分处方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SMA、TGF-β1、PDGF-βRmRNA表达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下瘀血汤全药与组分处方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SMA、TGF-31、PDGF-βRmRNA表达的作用差异,探讨下瘀血汤全药与组分处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造模组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复制肝纤维化模型,每次0.5 mL/只,每周2次,共12周.造模成功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下瘀血汤组、组分处方组,第8周开始下瘀血汤组、组分处方组大鼠造模同时口服给药,按10 mL·kg-1容积,下瘀血汤组每日2.34g· kg-1,组分处方组每日0.648 g· kg-,连续4周.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给与同体积生理盐水.12周末,处死动物,获取标本,reahime-PCR检测肝组织d-SMA、TGF-β1、PDGF-βR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α-SMA、TGF-β1、PDGF-βR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下瘀血汤组、组分处方组α-SMA、TGF-β1、PDGF-βR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组分处方组比较,下瘀血汤组α-SMA、TGF-β1、PDGF-βR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α-SMA、TGF-β1、PDGF-βRmR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下瘀血汤全药与组分处方可通过抑制α-SMA、TGF-β1、PDGF-βRmRNA表达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且下瘀血汤全药处方作用优于组分处方.
-
中药运用对膀胱癌介入化疗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用中药对膀胱癌介入化疗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4例临床确诊并行膀胱癌介入化疗术结合经尿道电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实验组于介入术后水化输液,并增加运用中药治疗,对照组于介入术后单纯水化输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发生持续时间.结果:实验组在发热、骨髓抑制、胃肠道副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皮疹脱发、轻度心电图改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持续时间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介入灌注化疗术后加用中药治疗能显著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持续时间,适合推广运用.
-
3种植物药单体对肺曲霉生物活性实验
目的:探讨3种植物药单体有效活性成分的抗真菌作用,对肺曲霉进行体外生物活性的MIC和MFC实验.方法:采用试管药基法,将桂皮醛、丁香酚、藿香酮倍比稀释成2.5~0.0098 μg/mL的浓度,对致病性肺曲霉(烟曲霉、黄曲霉)进行MIC和MFC实验观察.结果:桂皮醛对烟曲霉MIC均值为0.0391 μg/mL,黄曲霉MIC均值为0.0781 μg/mL,MFC均为0.0781μg/mL;丁香酚对烟曲霉、黄曲霉MIC均值为0.0781 μg/mL,MFC0.1562 μg/mL;藿香酮对烟曲霉、黄曲霉MIC均值为0.1562 μg/mL,MFC 0.3125 μg/mL;对照组氟康唑对烟曲霉、黄曲霉MIC和MFC均>2.5 mg/mL.结论:3种植物药单体对烟曲霉、黄曲霉均显示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其生物活性依次为桂皮醛、丁香酚、藿香酮.氟康唑对烟曲霉、黄曲霉均显示耐药.
-
黄芪经侧耳菌发酵后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转化
目的:考察黄芪经侧耳菌发酵后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变化.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芪经侧耳菌发酵后黄芪甲苷的含量降低了91%,并有新的物质产生;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经过高温灭菌后,其含量显著降低,发酵后该成分消失.结论:黄芪在侧耳菌的作用下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均发生了生物转化,生成更利于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
-
基于数据挖掘的云南燥证证候规律研究
目的:总结云南燥证的证候规律,为下一步研究燥证病因病机奠定基础.方法:充分利用中医文献学信息资源,选择云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论著与医案,回顾性地进行燥证症状与证候信息检索整理,选取频数较高症状,应用聚类分析找出云南燥证的证候群,再运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主要证型.以明确云南燥证的证候特征与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理论知识阐释统计结果,从而归纳总结出燥证的常见证型及证候特点.结果:云南燥证常见证型为燥邪犯肺证、肝火犯肺证、血燥证及肝郁脾虚证.结论:云南燥证的证候具有外燥与内燥并存,干燥与湿阻共见,常兼肝脾症状等特点.
-
基于象思维的中医脉象语言描述中的隐喻认知
基于中医象思维,分析了中医脉象语言描述的特点,即以动词、形容词为主的单音脉象、复音脉象和短语脉象,并通过分析中医文献中脉象的语言特点,解释了隐喻认知在中医脉象语言描述中的应用,指出了在学习掌握中医脉象过程中,需深刻体会脉象语言描述的涵义,并结合临床脉诊实践参透其中奥妙.
-
王晖主任中医师五行体质各阶段生理病理探析
五行体质,禀赋于先天,调养于后天,是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具有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特征,兼稳定性、变异性于一体.王晖主任医师以其四十五载行医经验,总结、归纳了五行体质各阶段特点,以宗《内经》“有诸内必行诸外”、“以常衡变”之旨,分龄论治,屡试不爽,现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
思维导图在中医诊疗过程中应用
中医诊疗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依靠主体认识的隐性知识,这些知识多以文字叙述、口耳相传、口传心授的形式加以传播,然而至今,在现代化的研究进程中,这些表达方式逐渐显现出难以客观全面表达的局限性.通过对中医诊疗过程中“取象”、“立象”、“决策”不同阶段的深层含义进行分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对其进行更为直观、形象化的描述,初步分析了其与医者诊疗思维过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在中医诊疗中的优势,探讨思维导图在中医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可能,以期为临床医生和医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可参照的支撑模式.
-
陈当务学术经验探述
清代医家陈当务,撰著《证治要义》,纵论辨证之精要,阐发论治之微义.陈当务躬身实践,博采众长,治学严谨.他注重对仲景学说的传承和运用,主张辨证施治,善于变通;擅长内病外治和饮食疗法,在温病、妇科、儿科、外科、急救等证治方面积有丰富经验,切合临床实用.
-
天然药物对细胞免疫的影响作用
天然药物主要是指来源于动植物及其他生物,具有明确治疗作用的单一成分或多组分药物,包括来源于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等药物.除直接供药用的天然产品或简单加工品外,它也包括从中提取的化学药物、提取物或浸出物.临床发现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与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密切相关,就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与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做一综述.
-
糖尿病肾病辨证方案专家问卷调查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辨证方案专家问卷进行分析,为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试验辨证方案提供规范化指导依据.方法:在文献调研基础上,编制糖尿病肾病辨证方案专家问卷,遵循德尔菲法原则,对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26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回收、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各期,常见主要证候、脏腑定位、基本证型的各条目,变异系数均<0.5.结论: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在糖尿病肾病中占有较大比率;病变以肾、脾为中心,涉及肺、胃、肝、心等多个脏腑;气阴虚血瘀证、阳气虚血瘀证、阴阳俱虚血瘀证、阴阳俱虚血瘀湿浊证为糖尿病肾病的基本证型.
-
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芪多糖提取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考察用不同的提取方法(水提醇沉法、醇提后水提法、碱水提取法、碱醇提取法)提取对黄芪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的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芪多糖提取的影响.结果:得到葡萄糖的回归方程为:y=7.4978x-0.1488(r=0.9996),在0.024~0.120 mg/mL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7.49%.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率分别为:碱醇提取法提取率9.74%,碱水提取法提取率7.64%,醇提后水提法提取率3.62%,水提醇沉法提取率2.81%.结论:4种提取方法中碱醇提取法提取率高,其次是碱水提取法,醇提后水提法,水提醇沉法提取率低.
-
补肾解郁法治疗肾虚肝郁型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益肾补虚、疏肝解郁类中药组方治疗肾虚肝郁型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补肾解郁方(黄芪、西洋参、白术、天麻、枸杞子、熟地、淫羊藿、白芍、酸枣仁、茯苓、知母、香附、柴胡、郁金等)治疗肾虚肝郁型抑郁症240例,并与氟西汀对照,用药疗程均为12周.在治疗3、6、12周时,对两组的汉密顿(HAMD)减分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过3周治疗,补肾解郁组有效率低于氟西汀组(P<0.05).6周末,两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12周末,补肾解郁组痊愈率、显效率、HAMD减分值和疗效指数(EI)显著高于氟西汀组(P<0.05).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氟西汀组(P<0.05).结论:补肾解郁法治疗肾虚肝郁型抑郁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癌症患者的病情告知探析
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为了保护患者的弱势地位而被提出来的.然而对于癌症患者,许多人认为对患者本人隐瞒真实病情才是对其真正的保护.很显然,这种做法与患者所拥有的基本权利相矛盾,所以癌症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就成了备受争议的话题.那么在临床上遇到癌症病人,医生到底要不要告知实情?如若需要告知实情,医生又该如何告知才为合适呢?就这些问题展开论述,希望能对医生在临床上处理癌症患者的病情告知有所帮助.
-
中医解毒法协同化疗治疗大肠癌的研究现状
通过中医药在治疗大肠癌的现状、中医解毒法协同化疗在治疗大肠癌的研究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解毒法治疗大肠癌的实验研究和中医解毒法协同化疗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研究阐述中医药解毒法协同化疗治疗大肠癌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在沪台商亚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在沪台商亚健康现状.方法:采用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亚健康”课题组研发的中国人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CSHQ)对487名在沪台湾人和2500名本地人进行调查.结果:在躯体方面,在沪台湾人亚健康表现较本地族群表现的严重;心理方面,在沪台湾人的亚健康状态大于本地族群;社会适应性方面,在沪台湾族群优于本地族群.结论:在沪台湾人群心理和躯体方面亚健康状态均较本地族群严重,心身两方面都需要进行调理.
-
心血宁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目的:考察和评价心血宁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和使用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分别应用心血宁片和复方丹参片,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该药有较强的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能,能显著改善心血瘀阻证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侯,且有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的功效.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病程患者与疗效无明显关系.治疗时间长短与疗效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结论:心血宁片可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
《金匮要略》与《三因极—病证方论》关于“水气病”辨证思路的比较研究
水气病是现代医学中以慢性肾脏病为主涵盖所用水盐代谢失调导致机体水肿的疾病,临床中很多疑难疾病与之密切相关.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历史性地将本病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内容非常丰富,其辨证论治思想体现在从疾病病因病机、临床分型、证侯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病变在不同阶段的辨证分析和治疗,几乎包括疾病发生发展的每个环节.依据充分,用药精当,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辨证特色.《三因极-病证方论》则是在其基础上扩展其外延,丰富了其内涵.因此,学习《金匮要略》“水气病”是基础,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钥匙.纵观《金匮要略》成书至今,可以看到其在中医学乃至整个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得到充分认识和肯定.《金匮要略》既为中医学基础学科,又因其有很强的实用性而兼具临床学科的性质.在其理论基础上创立的中药方剂加味当归补血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获得较好的效果.今后,从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并促进其发展.
-
参麦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ET-1及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血透用药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用法:每次透析时,每次2支),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血透用药,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ET-1、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ET-1,ICAM-1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ET-1,ICAM-1水平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降低MHD患者ET-1及ICAM-1水平,提示参麦注射液可以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
夏季气温突变对胸痹大鼠心肌损害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夏季气温突变对胸痹大鼠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给予肾动脉半结扎大鼠1次维生素D370 U/kg体重腹腔注射,22℃环境下饲以高脂饲料.10周后,予以升、降温处理.结果:气温骤升组大鼠急性心梗发病率为59.09%,气温骤降组大鼠发病率为26.32%,对照组发病率为28.57%,气温骤降组大鼠以及气温骤升组大鼠血清肌钙蛋白、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含量(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气温骤升组与气温骤降组大鼠肌钙蛋白等含量(P>0.1)无显著差异.结论:夏季气温骤升、骤降均能加重造成心肌损害.
-
清热燥湿健脾法对早期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脂联素和抵抗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热燥湿健脾法对早期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者胰岛素抵抗及脂联素(Adiponectin)和抵抗素(resistin)的影响.方法:将88例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口服具有清热燥湿健脾作用的中药100 mL,早晚各1次,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0.25每日3次.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服药前后体重、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脂联素(Adiponectin)和抵抗素(Resistin)的动态改变.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各指标治疗后均有改善作用(P<0.01或P<0.05).实验组Adiponectin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Resis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对Resist、Adiponectin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治疗后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燥湿健脾法在降糖的同时,患者的体重明显下降,其疗效与二甲双胍相似.且能使HOMA-IR水平、IAI的绝对值降低,Adiponectin水平升高,Resist水平下降,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
灸法改善风寒湿型腰突症患者疼痛和焦虑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艾灸疗法改善风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证患者疼痛和焦虑的效果.方法:将60例风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证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艾灸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加推拿治疗,艾灸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取肾俞、肝俞、胆俞、心俞、风市穴艾灸,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效果观察分析.结果:在VAS疼痛评分和焦虑量表评分方面,艾灸组和观察组组内前后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评分均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艾灸组和观察组在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艾灸组优于观察组.结论:灸法能明显减轻风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和焦虑症状.
-
甘草酸二铵磷脂复合物凝胶的体外透皮实验研究
目的:考察甘草酸二铵磷脂复合物凝胶剂作为皮肤给药载体的渗透情况.方法:分别对凝胶材料、促渗剂和凝胶浓度进行筛选,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人皮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以HPLC法测定接收夜和皮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以卡波姆为凝胶材料的处方渗透性优于泊洛沙姆和羟丙甲基纤维素,加入促渗剂不利于甘草酸二铵在皮肤中的转运,降低卡波姆凝胶浓度有利于甘草酸二铵的渗透.结论:以0.5%卡波姆为凝胶基质能增加甘草酸二铵在皮肤中的蓄积.
-
益气活血开窍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开窍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疗法,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开窍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ADL能力(Bathel指数)和并发症.结果:(1)治疗4周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减少,运动功能、ADL积分均明显增加,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在并发症方面,两组肩关节半脱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4项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继发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患者采用益气活血开窍法与对照组相比,在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并发症,提高运动功能、ADL积分上效果更好.
-
丹参酮ⅡA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体外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KN45细胞体外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黏附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培养细胞E-cadherin、CD44V6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丹参酮ⅡA呈时间剂量性抑制胃癌MKN45细胞的增殖;各浓度丹参酮ⅡA处理组MKN45细胞与Matrigel胶的异质性黏附和侵袭、趋化能力均明显受抑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显示,丹参酮ⅡA能显著降低CD44V6蛋白、并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均剂量效应性显著.而不同时间组比较,E-cadherin蛋白按72h<48h略呈负相关趋势(P<0.05),CD44V6蛋白的时间梯度差异性不很明显(P>0.05).结论:丹参酮ⅡA能抑制胃癌MKN45细胞侵袭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直接抑制细胞侵袭转移活动,抑制MKN-45细胞相关基因蛋白CD44V6,促进黏附分子E-cadherin蛋白表达有关.
-
养血解郁汤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养血解郁汤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养血解郁汤中芍药苷和黄芪甲苷的含量,薄层色谱法鉴别甘草和当归.结果:芍药苷在1.248~6.24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6.96%(n=6),RSD3.19%;黄芪甲苷在0.503~4.024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6),加样回收率为98.35%(n=6),RSD2.54%;养血解郁汤在甘草和当归对照药材薄层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论:所用方法操作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养血解郁汤的质量控制方法.
-
欣胃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
目的:分析欣胃颗粒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及胃镜病理疗效.方法:对60例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运用欣胃颗粒进行治疗并观察分析.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症状疗效的比较:临床治愈32例,显效2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胃镜及病理疗效的比较:临床治愈22例,显效28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0%.结论:欣胃颗粒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镜病理疗效的改善具有满意效果.
-
论“肝主生发”的养生观
论述“肝主生发”养生观的基本养生思想与方法:“肝主生发”与顺应自然(动静结合,顺应自然运动;营养均衡,顺应自然饮食;七情合和,顺应自然社会),“肝主生发”与心理调适(情志变化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再生网络功能),“肝主生发”与“滋水涵木”(“滋水涵木”维持生发-涵养调控体系的协调统一),“肝主生发”与“春病冬治”(“情志养生”、“运动养生”、“敷贴养生”、“膏方养生”的理法方药),提倡维护“生机”的养生理念.
-
中医辨证论治与标准化问题的思考
辨证论治标准化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阐述了中医辨证论治标准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和方法.
-
李中宇教授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脘痛经验
探讨李中宇教授治疗胃脘痛的方法,总结和分析胃脘痛的病因病机,总结治疗经验,倡导“治未病”,注意养生调摄,审证求因,确立治则,遣方求精,主药宜重,总结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脘痛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
一种感染后咳嗽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目的:评价用小剂量内毒素(LPS)滴鼻诱导慢性吸入纸烟烟雾的大鼠,建立感染后咳嗽(PIC)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SPF级雄性纯白SD大鼠分为空白组、感染后咳嗽模型A组、模型B组、模型C组、模型D组.首先迫使各模型组大鼠慢性吸入纸烟烟雾造成其气道高反应,然后分别用浓度为0.2mg/mL、0.4 mg/mL、0.6 mg/mL、1 mg/mL的LPS溶液滴鼻诱导大鼠气道炎症,后用辣椒素刺激法创建PIC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及咳嗽性质,检测BALF中细胞分类计数,经TP-603T型传感器测定咳嗽反应性;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①模型A组与B组大鼠咳嗽频发,且咳嗽动作较典型,其中模型B组更明显.②咳嗽反应性测定:各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5 min内咳嗽次数均有明显增加(P<0.001),但数据分析显示A组、B组更具有统计学差异.③模型A组与B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率与空白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B组差异更显著(P<0.01).④病理结果显示模型A组与B组大鼠均出现气道炎症表现,尤以模型B组更为明显,而均未见明显的肺间质炎症和肺泡的融合.结论:用小剂量LPS滴鼻诱导慢性吸入纸烟烟雾的大鼠建立PIC动物模型的方法可使大鼠咳嗽反应性增高,并产生显著的气道炎症改变,而肺实质则无明显炎症表现.
-
滋潜通脉颗粒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CRP、FIB、UA、HCY的影响
目的:观察滋潜通脉颗粒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的影响.方法:106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滋潜通脉颗粒,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及CRP、FIB、UA、HCY、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CRP、FIB、UA、HCY、血脂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除血脂中TC、HDL-C外)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滋潜通脉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及降低CRP、FIB、UA、HCY、血脂作用优于阿托伐他汀钙,表明滋潜通脉颗粒对高血压痛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
炙甘草汤君药辨析
为探究炙甘草汤的君药及其理论依据,首先对古今中外各家之说进行梳理和辨析.以《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神农本草经》为凭,用让仲景诠释仲景之法,揆《伤寒杂病论》用甘草124方中有关炙甘草之用进行了重点研析,做出了君药炙甘草的作用真谛为——“甘缓”缓急,缓心之急,是缓心神之急而缓急止悸,以治“心动悸”之标急的结论.同时指出了炙甘草“甘缓”缓急,不止于缓心之急,更在于缓众病之急而“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
-
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百会、印堂、神门等穴治疗.观察疲劳整体症状量表、疼痛量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疲劳整体症状量表评分和疼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9%)(P<0.05);治疗组治疗后躯体症状、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躯体症状、抑郁、焦虑因子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躯体症状、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其引起的心理问题,且疗效优于对照组.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9 10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1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