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중남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7347
  • 国内刊号: 43-142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2-10
  • 曾用名: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湖南医学院学报;湘雅医刊
  • 创刊时间: 195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李桂源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积分值与亚临床动脉硬化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刘蕾;王雅琴;胡中扬;杨娉婷;曹霞;袁挺;王桂莲;陈志恒

    目的:探讨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 index,CVHI)积分值与亚临床动脉硬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27 184名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回归分析CVHI积分值、改良版弗莱明翰评分量表(framingham stroke profile,FSP)和国人心脑血管缺血疾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diseases,ICVD)量表的相关性;对其中11 580名受检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CVHI积分值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pulse wave velocity,baPWV)、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分析;对其中9 860名受检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CVHI积分值与尿微量白蛋白及胱抑素C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CVHI积分值<75分的人数占总体检人数的12.98%;CVHI积分值与改良版FSP分值呈负相关(r=-0.484,P<0.01),与ICVD量表分值亦呈负相关(r=-0.45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baPWV,颈动脉斑块,尿微量白蛋白及胱抑素C是CVHI积分值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VHI积分值与改良版FSP和ICVD量表、亚临床动脉硬化相关指标(bapWV,颈动脉斑块,尿微量白蛋白及胱抑素C)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推荐将其作为脑卒中零级预防和一级预防的筛查手段.

  • 中国女性1987—2014年乳腺癌死亡趋势的Joinpoint回归分析

    作者:周薇;张志将;毕勇毅;王丽君;刘晓雪;宇传华

    目的:分析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现况及过去近30年间的变化趋势,为制定中国乳腺癌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87-2014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率数据,描述年龄标化死亡率和年龄别死亡率的特征及趋势,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1987-2014年城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率整体高于农村,城市女性年均变化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3%(P=0.06),而农村女性年均变化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1.26%(P<0.01).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市女性40~59岁乳腺癌年龄别死亡率随年份先下降后上升,而农村女性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1987-2014年中国城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率整体高于农村女性,农村女性乳腺癌死亡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城乡差距正在缩小,需特别关注农村女性的乳腺癌防治情况.

  • 3种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促内皮祖细胞血管形成作用的比较

    作者:王斯琪;卢海源;程腊梅

    目的:比较人骨髓、脂肪和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促进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形成血管以及维持血管稳定的能力.方法:采用体外共培养成血管试验比较3种来源的MSCs促EPCs形成管状结构的能力;采用体内基质胶Matrigel成血管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3种MSCs促进EPCs在体内形成功能血管的能力.结果:EPCs在脂肪MSCs单层上形成的管状结构长度和节点数均高于在骨髓和脐带MSCs单层上的形成数;EPCs与脂肪MSCs在Matrigel上共培养时形成的毛细血管样结构稳定性高于骨髓和脐带MSCs;脂肪MSCs与EPCs在体内Matrigel中形成大量有血流灌注的功能血管,脐带MSCs与EPCs在体内Matrigel中形成少量有血流灌注的功能血管,而骨髓MSCs与EPCs在体内Matrigel中只形成有血细胞渗漏的不完整血管.结论:脂肪MSCs在体内、体外促EPCs形成血管结构并维持其稳定的能力高于骨髓和脐带MSCs.

  • 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H19及ZEB1的表达

    作者:胡炼;曾鸿;刘能辉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19(long non-coding RNA H19,H19 lncRNA)及E盒锌指结合蛋白1(zinc finger E-box-binding protein 1,ZEB1)在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荧光定量PCR(reversetranscriptional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技术及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20例自然流产患者(自然流产组)和20例正常早孕行人工流产妇女(对照组)绒毛组织中H 19 lncRNA,miR-200及ZEB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中H19 lncRNA的表达具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0.08 vs 1.66±0.21,P=0.091);miR-200在两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5±0.35 vs 0.58±0.33,P=0.129);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中ZEB1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22±0.03 vs 0.41±0.04,P=0.0003).H19 lncRNA与ZEB1表达水平呈中度正相关(r=0.529,P=0.0005),H19 lncRNA与miR-200(r=0.0293,P=0.858)及miR-200与ZEB1(r=-0.132,P=0.416)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自然流产胚胎绒毛组织中ZEB1的表达下调可能与自然流产相关,H19 lncRNA可能参与调控ZEB1的表达.

  • 直肠和结肠来源的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

    作者:徐玫丽;吴杰;汪春莲;霍继荣;吕梁

    目的:研究直肠和结肠来源的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198例LST患者(直肠116例,结肠8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98例患者按内镜分型来看,结节混合型127例(64.1%),颗粒均一型13例(6.6%),扁平隆起型41例(20.7%),假凹陷型17例(8.6%);结节混合型更常见于直肠(71.7%),扁平隆起型更常见于结肠(7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LST直径为(52.03±35.62) mm,结肠LST直径为(25.37±11.56)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LST与结肠LST相比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比例更高(分别为31.0%和18.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比例则较低(分别为61.2%和75.6%)(均P<0.05);直肠LST与结肠LST相比较,结节混合型和颗粒均一型的直径更大,结节混合型拥有更高的恶性潜能(高级别瘤变+浸润癌的百分率分别为41.8%和22.2%)(均P<0.05);结肠LST多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LST多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论:直肠LST与结肠LST表现出某些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节混合型LST更常见于直肠,扁平隆起型LST更常见于结肠,直肠结节混合型LST可能具有更高的恶性潜能.

  • 手术治疗先天性瞳孔残膜

    作者:赵颖;王平宝;夏晓波;谭浅;宋伟涛;陈青

    目的:探讨先天性瞳孔残膜的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201 1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瞳孔残膜患者12例(16只眼)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8例(12只眼)不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瞳孔残膜单纯切除术,4例(4只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瞳孔残膜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接受联合手术的患眼中3眼植入人工晶体,1眼未植人人工晶体.术后早期1例1只眼出现一过性高眼压.随访结果显示:接受瞳孔残膜单纯切除术者中7例(11只眼)视力有提高,1例(1只眼)单眼瞳孔残膜患者视力无提高.接受联合手术的患者中2例(2只眼)视力有提高,2例(2只眼)视力无改善.结论:手术治疗膜状先天性瞳孔残膜的手术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严重的膜状瞳孔残膜应早期手术治疗,且术后应重视弱视治疗.

  • 多西他赛在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耕源;杜恒锐;王振江;任彦先;王科深;焦作义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多西他赛单药及联合用药可在进展期胃癌中缓解疾病进展,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不同的化学治疗方案中,多西他赛的剂量和疗程尚无统一标准,不良反应发生率各异,目前疗效尚未完全确定.

  • 骨形态发生蛋白2/4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杨林;徐军美;王亚平;王鑫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超家族,在心、神经、软骨的发育以及出生后骨的形成等发育过程中均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各类BMPs分子中,BMP2/4参与并促进了发育期和成熟期的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发育与激活,且在特定的环境中发挥不同甚至相反的生物学作用,这种差异性为其临床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 臭氧水疗辅助治疗天疱疮的疗效

    作者:姜福琼;邓丹琪;李晓岚;王文芳;谢红;吴永桌;栾春艳;杨滨宾

    目的:观察臭氧水疗辅助治疗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的疗效.方法:32例住院治疗的寻常型天疱疮患者使用臭氧水疗作为皮疹的辅助治疗;同期住院治疗的34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或泡澡作为对照.两组患者治疗中均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皮疹好转情况,皮疹处细菌感染情况及抗生素的使用率,评价患者满意度,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臭氧水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及平均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期间臭氧水疗组抗生素使用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39),治疗第7天患者对臭氧水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水疗是天疱疮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率.

    关键词: 天疱疮 臭氧 水疗
  • 医用臭氧在皮肤疾病中的创新性应用

    作者:王晓琦

    自19世纪中期人们发现了臭氧,臭氧的多种治疗作用已被广泛接受并常用于杀菌消毒.一个多世纪的研究表明臭氧在实施多种治疗作用的同时,其毒副作用完全可控.近期的研究更证明了臭氧在感染性皮肤病、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及皮肤慢性溃疡等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本课题组将臭氧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疾病,并致力于研究医用臭氧的疗效和安全性.此外本文也讨论了臭氧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臭氧外用对特应性皮炎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的干预作用

    作者:鲁建云;李苗苗;黄健;高丽华;潘伊枝;付志兵;窦建华;黄进华;向亚平

    目的:研究臭氧外用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处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的作用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招募6~65岁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选取两侧对称皮损作为靶部位,对照侧靶部位皮损采用温水洗浴联合基础油外涂,治疗侧靶部位皮损及全身余处用臭氧水洗浴并联合外用臭氧油,每天治疗2次,连续治疗7d.定量检测靶部位皮损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变化,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靶部位皮损及全身病情变化,分析患者病情变化与皮损处金黄色葡萄球菌载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侧皮损比较,治疗第7天治疗侧靶部位皮损红斑和丘疹明显减少,瘙痒减轻;治疗侧靶部位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载量在治疗第3,7天分别下降(75.55±21.81)%,(97.24-2.64)%;治疗第7天,治疗侧和对照侧金黄色葡萄球菌载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7天,患者的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ing of atopic dermatitis,SCORAD)、睡眠及瘙痒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臭氧治疗皮损处金黄色葡萄球菌载量下降率与SCORAD评分的下降率呈正相关(r=0.916,P=0.001).结论:臭氧外用能有效减少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载量并缓解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病情.

  • 臭氧制剂外用创新性治疗婴幼儿特应性皮炎

    作者:秦桂芝;黄进华;潘伊枝;向亚平;欧春香;黄健;高丽华;鲁建云

    目的:创新使用臭氧水和臭氧油外用治疗婴幼儿特应性皮炎,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婴幼儿特应性皮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臭氧水洗浴每周3~5次,每次15 min,臭氧油外用每日2次,对照组用温水洗浴、基础油外用,疗程2周,两组患者必要时加用保湿霜,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外用臭氧治疗婴幼儿特应性皮炎3~5 d后可见患儿皮损渗出减少、糜烂愈合.外用臭氧治疗组和对照组l周有效率分别为80.0%和20.0%,2周有效率分别为89.6%和30.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外用臭氧治疗婴幼儿特应性皮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臭氧油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谭丽娜;黄健;卢静;鲁建云

    目的:比较臭氧油和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临床试验.收集40例皮损面积<30%体表面积的稳定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均有左右侧躯干、四肢对称皮损.试验组选患者左侧皮损每日外用臭氧油两次,对照组选右侧皮损每日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两次,疗程4周.于用药后第1,2,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1周,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0.58%和7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9.84%和70.25%,第4周为70.88%和71.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结果均显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乳头少许炎细胞浸润,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结论:臭氧油治疗稳定期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疗效与中效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相当.

  • 外用臭氧创新性治疗带状疱疹

    作者:黄健;黄进华;向亚平;高丽华;潘伊枝;鲁建云

    目的:应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e,RCM)观察臭氧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臭氧组(n=30).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片剂或颗粒剂(每日300 mg,每日3次),同时采用局部弱激光照射治疗,外用2%莫匹罗星软膏(每日2次);臭氧组将莫匹罗星改为臭氧水湿敷(每日1次)和臭氧油外用(每日2次),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的第3,7,14天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并用RCM检测靶部位水疱内圆盘状细胞的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7天,臭氧组包涵体消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臭氧组疼痛评分下降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臭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臭氧外用治疗带状疱疹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医用臭氧油皮肤安全性评价

    作者:鲁建云;付志兵;刘胜兰;黄健;李劲平;黄进华;向亚平;高丽华;张杰

    目的:开展医用臭氧油皮肤刺激性、急性毒性、过敏性评价,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左右侧自身对照法进行豚鼠单次或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观察全身状况及局部皮肤的变化;以大给药量法进行大鼠皮肤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以主动皮肤过敏性试验进行豚鼠皮肤过敏性试验研究.结果:多次给予高浓度(臭氧耗量为150 g/L)医用臭氧油后豚鼠破损皮肤组有轻度刺激性,其他剂量无皮肤刺激性或皮肤刺激均能恢复正常;医用臭氧油对大鼠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医用臭氧油与基质油均对豚鼠皮肤有轻度致敏.结论:医用臭氧油皮肤刺激性与其浓度有关,采用合适的浓度和疗程,临床使用安全.

  • 臭氧化山茶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杀伤效果

    作者:向亚平;鲁建云;李飞凤;黄健;杨采丰;付志兵;高丽华

    目的:探寻油剂体外杀菌效果的检测方法,同时检测臭氧化山茶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杀伤效果.方法: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采用三区划线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接种于LB平板,培养过夜后选取21个直径相同的细菌单克隆,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基础油(山茶油)组、臭氧油(臭氧化山茶油)组.用无菌环隔离细菌单克隆,并给予臭氧油等处理,将平板正置培养过夜,次日挑取隔离培养的整个细菌单克隆于5 mL液体LB培基中培养12h,然后采取平板计数法和比浊法检测菌液浓度,从而判断臭氧油的杀菌效果.结果:平板计数法和浊度法均显示,经臭氧油处理后的单克隆重悬培养后,菌液的细菌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基础油组(P<0.001).结论:臭氧化山茶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杀伤作用,单克隆菌落培养法检测油剂体外杀菌作用方法学可靠.

  • 臭氧水联合臭氧油治疗足癣的疗效

    作者:鲁建云;郭敏;黎贵鸿发;WU Kathy;向亚平;黄进华;高丽华

    目的:观察臭氧水联合臭氧油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确诊为足癣的患者随机被分为对照组和臭氧组.对照组患者足癣用自来水清洗后用萘替芬酮康唑软膏外涂,每日1次;臭氧组患者足癣用臭氧水清洗后外涂臭氧油,每日1次;均治疗4周.在治疗第1,2和4周结束时,分别采集临床评分数据评价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并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末进行真菌镜检,评估真菌感染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真菌镜检结果显示臭氧组1例阳性,对照组6例阳性,两组间真菌镜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4周的临床评分比较显示不同时间点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水联合臭氧油外用治疗足癣有效,且无不良反应.

  • 血清白介素-31水平与特应性皮炎瘙痒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鲁建云;WU Kathy;曾庆海;向亚平;高丽华;黄进华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与血清白介素-31 (interleukin-31,IL-31)水平的变化关系.方法:以“atopic dermatitis” “pruritus”及“IL-31”为关键词,在PubMed,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Cochrane等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并使用Meta分析对AD与IL-3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Meta 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健康人群,AD患者血清IL-31表达水平更高,且重度AD患者的IL-31水平高于轻度AD患者;A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IL-3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IL-31在AD患者中表达升高,且IL-31水平与AD患者瘙痒程度呈正相关.

  • 臭氧水浓度衰减及其杀菌作用

    作者:鲁建云;李苗苗;高丽华;潘伊枝;向亚平;黄进华;蒋先镇

    目的:检测在不同温度下产生的臭氧水的初始浓度以及室温(25℃)下臭氧水浓度的衰减规律,同时观察不同浓度臭氧水对各种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HZ-2601B臭氧水疗仪制备不同温度的臭氧水,用在线检测法检测臭氧水浓度,平板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臭氧水的杀菌效果.结果:水温为20,25,30,35及40℃时臭氧水疗仪产生的臭氧水的初始浓度分别为4.38,4.26,3.12,2.76及1.31 mg/L;0~10 min臭氧水浓度衰减速度较快;当臭氧水初始温度为25和30℃时,30 min后浓度分别为1.06和0.37 mg/L.平板试验结果显示浓度为1.0 mg/L臭氧水作用1 min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率为99%,对其他常见菌的杀灭率为100%.浓度为0.3 mg/L臭氧水作用1 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分别为100%,100%,100%,95%和92%.结论:HZ-2601B型臭氧水疗仪所生成的臭氧水初始浓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水温在20~30℃的臭氧水对常见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