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중남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7347
  • 国内刊号: 43-142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2-10
  • 曾用名: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湖南医学院学报;湘雅医刊
  • 创刊时间: 195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李桂源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临床研究

    作者:杨进福;胡建国;周新民;王坚刚

    目的:观察以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保留瓣下结构与否的二尖瓣置换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1例保留瓣下结构(实验组)和20例不保留瓣下结构(对照组)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患者二尖瓣置换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心脏彩色超声结果,并对左心功能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前后左心室大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均明显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且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优于不保留瓣下结构者.

  •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作者:刘明辉;周启昌;钟梅英

    目的: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表现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频率7~10MHz)检测13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病组)的椎动脉(VH)内径(D)、血流速度(V)和血流量(Q)、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观察其形态结构、并与10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颈椎病组VA的V(除平均血流速度外)、D,Q,RI,P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频彩超显示的椎动脉形态和血流参数变化为临床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 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

    作者:黄凤毛;周秋红;龙菊华

    为了解脑动脉硬化症(CAS)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自评量表(SCL-90)对60例CAS病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AS患者躯体化、抑郁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01),焦虑、强迫的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恐怖的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1).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躯体化、抑郁、焦虑、强迫、恐怖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 三维CT重建在骨关节损伤及椎管狭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詹瑞森;张朝跃;臧小芳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在骨关节损伤及椎管狭窄中的作用.方法:40例骨关节损伤及椎管狭窄患者均行X线片、CT平扫及三维CT重建检查,比较以上三种检查方法,评估各自的诊断价值.结果:X线片对移位明显的骨折显示较好,但易造成漏诊或诊断不确定,对某些特殊部位的骨折不能较好显示;CT平扫可以较好显示骨折部位,但需要阅片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熟知局部解剖结构,否则,易造成诊断不全面.结论:三维CT重建对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可提供正确指导,是目前理想的诊断骨关节疾病的方法.

  • 股薄肌前移术治疗复发性髌骨半脱位

    作者:陈游;孙材江;张湘生;王万春

    目的:介绍股薄肌前移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及半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经临床及膝关节镜检查诊断的髌骨脱位及半脱位患者8例,在行髌股外侧支持带松解及内侧紧缩基础上,采用股薄肌前移术治疗.结果:随访6~67月(平均22.4月),临床效果优良者7例,差1例,无1例复发.结论:股薄肌前移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髌骨脱位及半脱位的方法,能有效防止复发.此手术简单,易于掌握.

  • 腹膜透析228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军;杨波;蔡颖;刘映红;叶云;刘伏友

    目的:分析总结"O"set腹膜透析装置的治疗情况及体会.方法:回顾22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腹膜透析前后血压、血红蛋白变化,分析腹膜炎、引流不畅发生率及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结果:应用腹膜透析后血压控制较好,与透析前相比较血红蛋白上升有显著性,腹膜炎与引流不畅是常见并发症,并发症导致死亡是病人退出腹膜透析的首要原因.结论:腹膜透析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 中等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研究

    作者:陈兵;刘运生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前瞻性的临床试验计划,完成本临床试验计划要求的有效病例共40例,其中纳洛酮组20例,安慰剂组20例.比较纳洛酮和生理盐水安慰剂的疗效差异.受试患者均接受为期10 d的随机分组治疗和至少1个月的随访.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和一些重要辅助检查指标的变化趋势,并记录随访1个月结束时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状况,全部试验结束后进行揭盲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洛酮组患者GCS评分(伤后第10 d)和血压、心律和呼吸异常改善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纳洛酮组死亡率为0%,安慰剂组为5%.随访第1个月结束时,纳洛酮组的GOS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试验过程中发现1例表现出一般药物难以控制的躁动,可能与纳洛酮的应用有关.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应用中等剂量纳洛酮可以明显改善颅脑损伤后的血压心律呼吸异常,降低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并有助于早期意识恢复和康复期的神经功能恢复.中等剂量的静脉滴注纳洛酮比较安全.

  • 血清脂蛋白胆固醇电泳法与传统法的比较

    作者:王继贵;谢小述

    目的:比较电泳法与传统法在测定血清脂蛋白胆固醇中的优缺点.方法:电泳法用Helena电泳系统测定4种脂蛋白胆固醇,用磷钨酸-镁沉淀法或直接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F-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电泳法可清楚地分离4种脂蛋白区带,68份正常人标本中,仅6例可见LP(a)区带,占8.82%.血清HDL-C,LP(a)-C,VLDL-C及LDL-C参考值分别为:1.16~2.19,0~0.22,0.07~0.47及1.86~3.46 mmol*L-1.电泳法与沉淀法测定HDL-C,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用F-公式计算LDL-C,则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泳法与直接法比较,无论是HDL-C或LDL-C的测定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F-公式计算LDL-C不适宜临床应用.电泳法一步直接定量测定4种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方法简便,适宜常规使用.

  • 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作者:曹伟;童明华;王继贵

    目的: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肠杆菌科细菌中的产生情况及其对部分药物的敏感性,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双纸片确证试验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的情况,用纸片扩散法对8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初步分析.结果: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4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5株、肺炎克雷伯菌14株、阴沟肠杆菌5株、催产克雷伯菌1株、鼻硬结克雷伯菌1株、液化沙雷菌1株.在8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试验中,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敏感率高(100%),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9.4%)、头孢西丁(72.4%)和头孢替坦(65.9%).结论: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于由产ESBLS株引起的感染,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可作为首选治疗用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优于头霉菌素类药物和其他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

  • 缺血预处理对人在体肺组织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蛋白bcl-2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扬;陈胜喜;张卫星

    目的:通过对需阻断一侧肺动脉主干行肺叶切除的患者进行实验观察,以了解人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促进肺组织细胞凋亡,以及缺血预处理对人在体肺组织细胞凋亡和对其凋亡调控基因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16例需阻断一侧肺动脉才能行肺叶切除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缺血预处理组,每组8例.预处理采用阻断5min,开放5min两周期的缺血预处理方式,对照组则无预处理过程,余同预处理组.分别于缺血前,缺血30min,再灌30min和再灌60min取余肺组织少许,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UNEL检测显示对照组中再灌30min后与再灌60min后较术前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5),随着再灌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指数也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缺血预处理组较对照组的细胞凋亡指数在再灌30min与再灌60min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显示,缺血预处理组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中各时间点其表达水平并无差异(P>0.05).结论:①缺血再灌注能促进人在体肺组织细胞凋亡.②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来抑制人在体肺组织细胞凋亡.

  •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病程手术疗效的分析

    作者:张宏其;龙文荣;李康华;邓展生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不同病程手术治疗后的结果,探讨本病治疗的佳时期.方法:本组89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人,38例采用后路单或双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34例采用前路环锯开窗减压、椎体间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9例按病程将其分为Ⅰ组(<6个月)、Ⅱ组(6~12个月)和Ⅲ组(>12个月).结果:72例随访11个月~60个月,平均18个月,按JOA标准对各组术后改善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越短,手术治疗效果越好;病程小于6个月的病人,手术治疗效果好,病程超过12个月的病人,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变差;植骨在术后半年内全部融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在有手术指征、无禁忌症的前提下,宜尽量争取在发病后6个月内手术;病程超过6个月者亦应尽早手术.

  • 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作者:赵天力;胡冬煦;胡建国;周新民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其中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2例,二尖瓣置换术9例,双瓣置换术4例,三尖瓣修复成形术3例,肺动脉瓣成形术3例.同期矫治合并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窦瘤破裂和右室流出道梗阻.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5%.术后随访3月~5年(平均3.2年),无复发及晚期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低.尽早手术可避免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害,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 中药"口康"含漱液体外抑菌试验和毒性试验研究

    作者:秦群;谢兆霞;皮海珍;李新中;谭达人

    目的:研究中药"口康"含漱液的抑菌作用及毒性,为临床治疗口腔感染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口康"含漱液对49株口腔致病菌的低抑菌浓度,并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49株口腔致病菌中,27株革兰阴性杆菌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范围0.03~1.0 g·ml-1,抑制50%被试菌株的MIC(MIC50)均为0.125 g·ml-1,抑制90%被试菌株的MIC(MIC90)为0.125~0.5 g·ml-1;21株革兰氏阳性球菌MIC范围0.008~0.5 g·ml-1,MIC50为0.015~0.125 g·ml-1,MIC90为0.015~0.5 g·ml-1; 1株白色念珠菌MIC为0.015 g·ml-1.急性毒性试验显示:大耐受量为生药417.6 g·kg-1,达到临床日剂量210倍,未见动物死亡和明显毒性反应.结论:"口康"含漱液对各类不同口腔致病菌株均有抑菌作用;对革兰阳性球菌抑菌作用更佳,为革兰阴性杆菌的2~8个对比倍数;对念珠性霉菌抑菌作用较强.该制剂毒性较小,可供临床使用.

  • 慢性肺心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菌种变迁及药敏分析

    作者:郑智远;罗百灵;陈琼;潘频华;贺铁生

    对比分析两个时期慢性肺心病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状况.结果显示 A组(1985~1990年)革兰氏阳性球菌(GPC)占43.8%,革兰氏阴性杆菌(GNB)占56.2%;B组(1995~2000年)GPC占 24.6%,GNB占75.4%;A组致病菌主要为绿脓杆菌(21.9%)、肺炎球菌(18.8%)、链球菌(10.9%)、不动杆菌(9.4%)、表皮葡萄球菌(7.8%)和克雷白杆菌(7.8%);B组则主要为绿脓杆菌(30.7%)、不动杆菌(12.3%)、表皮葡萄球菌(12.3%)、克雷白杆菌(10.5%)、肠杆菌(7.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0%).提示90年代以来致病菌以GNB为主,抗菌药物敏感性较80年代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目前常用的抗菌素仍然有效.

  • 联合检测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及层黏蛋白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作者:梁湘辉;郑慧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IV)及层黏蛋白(LN)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健康人组22例、急性肝炎组10例、慢性肝炎组10例、肝硬化组25例及慢性重症肝炎组10例,分别检测血清HA,CIV及LN的水平;对肝硬化组三项指标分别检测和联合检测所得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血清中HA,CIV及LN的水平以肝硬化组和慢性重症肝炎组高,均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肝硬化组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单项检测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降低.结论:联合检测HA,CIV及LN可提高诊断肝纤维化敏感性,但特异性降低;其中HA+CI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为优联合.

  • 湖南籍汉族人群HLA-DM多态性分析

    作者:程文;郭实士;施为;王小勇

    HLA-DM位于HLA-Ⅱ类基因区的DQ/DP位点之间,参与HLA-Ⅱ类抗原提呈外源性抗原的过程,并有一定的多态性.有文献报道HLA-DM与类风湿性关节炎[1]、糖尿病[2]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本文用PCR/SSO的方法对湖南籍汉族人群进行HLA-DM的DNA分型,以了解DM多态性在湖南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抗生素药代动力学生物测定法敏感条件的研究

    作者:戴橄;陈利玉;周爱东

    抗生素药代动力学的测定方法,目前有两种,一是高压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guid Chromatographic Assay, HPLC),此法敏感,准确,重复性较好,但需要一些高敏感性检测器,如紫外检测器(敏感度为5×10-10g*ml-1);荧光检测器(10-10g*ml-1);红外检测器(10-6g*ml-1);电化学检测器(10-12g*ml-1)等仪器昂贵,非一般实验室所能具备.另一种是微生物学方法为国内外常用[1~3],但影响因素较多.本研究对生物学方法一些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一种敏感、准确、重复性好的方法.

  • 烧成温度对超细Ca3(PO4)2表征的影响

    作者:方厂云;傅圣利;李义和;王本根

    L.C.Chow[1], R.C.Brent[2]等采用磷酸三钙(TCP)、二水磷酸氢钙(DCPD)、无水磷酸三钙(DCPA)、磷酸二氢钙(MCPM)、磷酸四钙(TECP)等磷酸钙盐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粉剂,添加促凝剂制备而成一种骨水泥;它克服了羟基磷灰石的缺点,但固化需要较长的时间,能够达到的极限强度也不理想.如何缩短固化时间、提高载荷强度是这种骨水泥修复材料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按照L.C.Chow,人的研究[1],颗粒的大小直接影响低的L/P(固化液和微粉的比例),较小的颗粒能降低该比值,减少骨水泥固化后形成的微孔,增加其机械强度;颗粒的大小还间接地影响化学反应,较小的颗粒能加快反应,从而提高骨水泥的强度.因此,将骨水泥粉料超细化对改善其固化时间和极限强度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骨水泥粉料超细化的研究国内外报导很少.本研究通过控制烧成温度,控制骨水泥粉料TCP颗粒的大小,以达到制备TCP超细粉末的目的.

  • 用纯化纤维蛋白原检测葡萄球菌凝聚因子

    作者:陈军;舒明星;韦超凡;赵瑞华

    介绍一种用纯化的纤维蛋白原检测葡萄球菌凝聚因子的方法.结果显示本法与兔血浆检测法有很好的一致性,且该法简便,结果易于观察,无假阳性;而传统的人血浆检测法易产生假阳性.

  • 重组人白介素11对豚鼠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作用

    作者:赖伏英;方芳;孙黎;何群;陈朝晖;方云祥

    应用抗血小板血清造成豚鼠血小板减少症动物模型,观察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1(rHuIL-11)对豚鼠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rHuIL-11 200,100,50 μg*kg-1均可明显升高豚鼠的血小板计数,增加骨髓巨核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Meg)细胞集落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说明rHuIL-11对豚鼠血小板减少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Cariporide对高脂血症引起的兔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涂江华;刘立英;张小红;刘桂珍

    目的:探讨选择性钠氢交换抑制剂cariporide对高胆固醇和高脂肪(HCHF)饮食所致的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2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6)、HCHF饮食组(n=8)、cariporide治疗组(HCHF饮食+cariporide,n=8).在HCHF饲养前和饲养后第10周分别称重,抽血测血清总胆固醇浓度.第10周后处死动物,取胸主动脉检测血管功能.结果:①高脂血症兔胸主动脉对乙酰胆碱(ACh)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舒张 (EDR) 反应明显降低,cariporide 能明显保护HCHF血症所损伤的EDR反应.②cariporide 对硝普钠所致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无影响.③cariporide对HCHF饮食时血清总胆固醇浓度的改变无影响.结论:cariporide对HCHF血症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提示HCHF饮食所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功能损伤可能牵涉细胞膜钠氢交换体的活化.

  • Parkin蛋白C端的表达及抗体的制备

    作者:欧阳珏;夏昆;郑多;张灼华

    目的:构建Parkin基因3'端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构建Parkin基因3'端(937~1959bp)的谷氨酰胺硫转移酶(glutathion-sulfate-transferase, GST)融合表达质粒,在JM 105中获得表达.用Triton-100(1%)和Tween-20(1%)处理,并用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将其免疫新西兰兔,用免疫印迹分析收获的兔抗血清.结果:构建的Parkin C表达质粒在JM 105中获得表达,以分子量为42 kD的包涵体存在;目的蛋白纯度为95%;得到效价为1∶64的抗血清;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制备的抗血清可与鼠脑细胞抽提物中51.6 kD的蛋白产生特异的免疫反应.结论:Parkin蛋白C端在JM 105中获得高效表达并得到特异性多克隆抗体.

  • 经肝动脉移植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叶斌;王维;刘晟;朱仁勇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移植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细胞后,移植物生理功能以及副反应的特点. 方法:化学药物诱导制作犬的糖尿病模型后,将分离、纯化及微囊化的新生猪胰岛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入糖尿病犬的肝内,测定移植前后糖尿病犬的胰岛素用量、血糖水平以及葡萄糖刺激血清C肽、肝功能及CD4/CD8的变化,并于移植6月后对移植受体肝、胰进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移植后模型犬血糖逐步下降至正常水平,胰岛素用量减少,移植6月后2犬停用胰岛素,并维持血糖正常达180 d之久;移植后肝检查无明显变化,胰腺检查见凋亡胰岛无再生现象. 结论:微囊化的新生猪胰岛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入糖尿病犬的肝内,能纠正异种动物犬糖尿病模型的高血糖状态,不发生明显副作用.

  • 人类防御素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

    作者:刘水平;杨宇;易伟峰;张瑜

    为了获得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基因cDNA,作者采用RT-PCR方法,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细胞总RNA中扩增得到长度约为280bp的防御素(Defensin)基因cDNA片段,并将该扩增产物克隆到pUCm-T载体中,为筛选一种更高效的融合杀菌肽基因奠定基础.

  • PRK术后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惠卓;刘双珍;夏晓波;黄佩刚;王平宝;吴小影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后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在角膜伤口愈合和角膜雾状混浊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24只眼)随机分为正常组(n=4)和手术组(n=20).手术组每只左眼行PRK术,术中采用准分子激光器,角膜中央激光去上皮,然后按-10.00 D近视进行切削,分别于术后第7d,14d,28d和3月于裂隙灯下观察记录角膜haze的变化并处死动物,将角膜组织制成石蜡切片,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角膜组织中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①从术后第7 d开始,术眼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角膜haze,严重者可达3级,haze高峰约在术后第28 d.②正常角膜上皮中TGF-β1 mRNA有低水平表达,PRK术后第7d,14d和28d,角膜上皮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高,术后3月已开始降低;正常组角膜基质中未检测出TGF-β1mRNA,术后第7d,14d和28d,角膜基质中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高,术后3月己开始降低. 结论:TGF-β1可能参与了PRK术后的伤口愈合,它可能通过促进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而促进角膜haze的发生.

  • 肝细胞靶向基因药物分子构形和表达效率的研究

    作者:卢放根;刘小伟;欧阳春晖;羊东晔;吴晓英

    目的:用调整肝细胞靶向基因药物分子构形的方法,以期提高外源转入基因在目标细胞的表达效率.方法:加入特定辅料分子至基因药物中,用电镜观察其液态分子构形.在转入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中后,用ELISA方法检测基因表达产物IFN-r的浓度,筛选佳表达外源基因药物分子的构形.结果:肝细胞靶向基因药物在辅料分子不同浓度中构形发生改变,显现出絮状、球形、串蛛状及杆状与类染色体形的混合体.筛选出了具佳表达的杆形和类染色体混合体分子构形.该构形的药物分子在体外培养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脂质体转运载体携带的同一基因,且不需要抑制溶酶的活性.结论:用于基因治疗的药物分子构形对其转入靶细胞的表达效率有重要的影响.杆状和类染色体复合分子构形,可能是ASOR作为靶向载体的肝细胞基因治疗药物分子的佳表达构形.

  •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黄小艳;吴宜林;刘凤英;张志胜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用抗TGF-β1抗体检测77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其中良性21例,交界性7例,恶性49例)中TGF-β1的表达及定位,并以正常卵巢组织14例作对照.结果: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肿瘤组织中TGF-β1表达明显高于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组织;TGF-β1的表达,粘液性癌高于浆液性癌,病理分级1级高于3级,临床分期Ⅰ~Ⅱ期高于Ⅲ~Ⅳ期(均P<0.05).结论:TGF-β1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TGF-β1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有关.

  • 肺新型隐球菌肉芽肿1例

    作者:诸兰艳;黄信刚;欧阳若云;向旭东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P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肺部真菌病,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由于X线缺乏特征性,临床多误诊为肺癌或其它肺肿瘤.本研究报告经影像学及病理检查证实1例.

  • 左股静脉深部血栓形成及双侧肺动脉栓塞并呼吸衰竭1例

    作者:黄灿成;陈平

    肺血栓栓塞症是常见的肺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急性肺栓塞的重要标志,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心动过速、胸痛、咯血、晕厥、低血压休克甚至猝死.我院1998年3月10号收治左股静脉深部血栓形成及双侧肺动脉栓塞并呼吸衰竭患者一例,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 锥细胞变性1例

    作者:唐朝珍;聂爱光

    锥细胞变性亦称锥细胞营养不良或锥体细胞功能不全综合征,是一种极少见的遗传性黄斑部疾病之一.八十年代国内曾有报道.但无眼底进行性改变的追踪观察,作者随访了一例锥细胞变性患者的眼底改变,报道如下.患者,女,31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一年多,在外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以下简称FFA)诊断为黄斑部毛细血管瘤,于1992年9月来我院就诊.经检查患者无全身性疾患,发育及智力正常;眼前段正常,玻璃体清.视力右0.1,J=2,左0.05,J=3,双眼检影均为+-1.0-1.0,以-2D分别矫正至0.6和0.2,视野有中央暗点.眼底镜下双眼黄斑部呈轻度色素紊乱改变,FFA显示黄斑部中央少数点状窗样缺损(图1),未见渗漏,考虑球后视神经炎并予以积极治疗效果不佳.1994年患者感视力进一步下降,复查视力右0.08、左0.02,双眼J=4,分别矫正至0.2和0.1.FFA显示黄斑部点状窗样缺损较前增多,尤左眼明显.检查中无意发现患者在暗光下视物较清晰,追问病史,诉有畏光,于阴暗处感眼睛较舒适.进一步检查色觉为全色盲.家族史:父母非近亲联姻,无类似眼疾.其弟双眼视力1.5,全色盲.即诊断锥细胞变性.因当时我院无眼电生理检测设备,故未作进一步检查.1999年随访双眼视力情况同前,但FFA显示双眼黄斑部中央约0.8PD大不规则园形"牛眼状"较强透见荧光(图2).电生理检查发现患者明视ERG及暗视红光ERG反应明显降低.

  • NOD小鼠胰岛分离与纯化的方法研究

    作者:蒋铁建;苏恒;周智广

    目的:研究非肥胖性糖尿病(NOD)小鼠胰岛分离与纯化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胰导管逆行灌注胶原酶静止消化胰腺,分离成年NOD小鼠胰岛,不连续密度梯度Ficoll液(25%,23%,20.5%,11%)离心、纯化胰岛.用双硫棕(Dithizone, DTZ)对胰岛进行特异性染色,以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检测胰岛功能.结果:不同浓度(0.5mg*ml-1,1mg*ml-1,2mg*ml-1)的胶原酶在不同时间(20min,40min,60min)内静止消化胰腺后收获的胰岛数量和胰岛活性不同,采用1mg*ml-1浓度的Ⅺ型胶原酶消化40min后效果好,平均能得到(195±8)个胰岛/胰腺,活性>90%,纯度>90%.DTZ染色后胰岛呈红色,形态完整.高糖刺激后胰岛素释放量为低糖刺激后的2倍.结论:改良的胰导管逆行灌注胶原酶静止消化NOD鼠胰腺,及不连续密度梯度Ficoll液纯化胰岛的方法,可获得数量较多,纯度较高和功能较好的胰岛.

  • 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内毒素

    作者:荆照政;肖志强;任利成;黄晓元

    目的:应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测定脆弱类杆菌中的内毒素(LPS),且对制备流程进行监控和对产品(LPS)纯度进行检测,以便快速、高质量地提供科研用的内毒素.方法:在样品中加入茶碱作内标,运用CZE在30 mmol*L-1的硼酸盐缓冲液(pH 8.0)里分离测定LPS.毛细管柱内径75 μm,长57 cm.电压25 kV,电流162 μA,检测波长230 nm.结果:首次在国内运用CZE分离和测定了从细菌中提取的内毒素,LPS浓度在1~50 mg*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07%~101.00%,日内及日间变动系数(CV)均小于5%,低检测限为1.0 mg*L-1.结论:与鲎试剂法或凝胶电泳法相比,本法不受热源干扰,方法简便、快速、定量可靠,能即时监控纯化流程,是目前先进的检测LPS的方法.

  • 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小儿复方苯巴比妥片剂中的4组分

    作者:文莉;方惠会

    目的:建立小儿复方苯巴比妥片剂中4组分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4组分的含量.结果:可同时测定模拟样和复方小儿苯巴比妥片剂试样中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和苯巴比妥的各自含量.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 98.9%, 99.8%和10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0%, 2.0%, 2.9%和2.2%.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可靠,可用于复方药物质量的监控.

  • 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内含铁血红素氧合酶-1的影响

    作者:唐涛;罗团连;黎杏群;张花先;梁清华

    目的:探讨脑溢安对脑出血后含铁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胶原酶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以免疫组化法观察脑出血后脑内HO-1的表达情况,计数HO-1的阳性细胞. 结果:脑出血后,模型组大鼠脑内HO-1 第12 h即有表达,第2 d达高峰,第7 d仍有表达;而脑溢安在第24 h即明显增强大鼠脑内HO-1表达.结论:脑出血后,脑内HO-1表达增加;脑溢安可能通过上调HO-1的表达,实现其神经元保护作用.

  • 脑溢安颗粒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bcl-2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花先;黎杏群;唐涛;梁清华;刘柏炎;李霞玲

    目的:探讨脑溢安颗粒(简称脑溢安)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机制.方法:立体定位于苍白球内注射Ⅶ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溢安组与各对照组脑组织内bcl-2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脑组织内bcl-2阳性细胞在1d开始增加,2d达峰值,7d时明显减少;脑溢安组其bcl-2阳性细胞在2d,4d,7d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脑溢安可上调bcl-2表达.

  • 脑溢安颗粒剂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肿瘤坏死因子、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作者:刘柏炎;黎杏群;陈昌华;唐涛;梁清华

    目的:观察脑溢安颗粒剂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TNF-α,IR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治疗前后的TNF-α,Insulin,并与15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TNF-α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TNF-α显著降低(P<0.01),ISI显著升高(P<0.01);两组TNF-α,ISI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脑溢安颗粒剂降低脑出血患者TNF-α、提高ISI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 脂质体与完全弗氏佐剂预防NOD鼠胰岛炎探讨

    作者:苏恒;蒋铁建;周智广

    目的:探讨完全弗氏佐剂(CFA)、不完全弗氏佐剂(IFA)、大复层脂质体(LML)、小单层阳离子脂质体(DOTAP)对NOD鼠胰岛炎和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①将3周龄的NOD雌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CFA后脚板注射(n=16),IFA和PBS乳化后腹腔注射(n=16),单独PBS后脚板注射(n=16).观察12周龄胰岛病理及30周龄糖尿病发病情况.②将3周龄的NOD雌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大复层脂质体(LML)(n=13),小单层阳离子脂质体(DOTAP)(n=13),单独PBS腹腔注射(n=13),同上观察胰岛病理及糖尿病发病情况.结果:①CFA后脚板注射能明显降低胰岛炎计分,减少糖尿病的发生.30周龄时,CFA组的发病率明显低于PBS后脚板注射对照组(分别为9.2%和81.8%,P=0.001).12周龄时,CFA组胰岛炎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05±0.02)和(0.54±0.11),P<0.001].②LML腹腔注射能明显降低胰岛炎计分.12周龄时,LML组胰岛炎计分明显低于PBS腹腔注射对照组[分别为(0.16±0.02)和(0.58±0.06),P<0.001].30周龄时,LML组糖尿病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9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③在预防胰岛炎的作用上,CFA优于LML.结论:CFA后脚板注射可预防NOD鼠发生糖尿病并减轻胰岛炎的严重程度,其作用优于LML腹腔注射.LML能降低胰岛炎的严重程度,有可能成为一种预防NOD鼠糖尿病的新措施.

  • 湖南省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映霞;胡国龄;谭德明

    目的:研究湖南省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湖南省HBVDNA阳性慢性乙肝病人共185例,其中病毒携带者(ASC) 42例,慢性轻、中度肝炎(CH)38例,重型肝炎(FHF)80例(伴有肝硬化者49例),肝细胞癌(HCC)2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基因型B 136例(73.5%),基因型C 49例(26.5%). 基因型B在FHF中占绝对优势(83.7%),其次为HCC(76%),与ASC(57.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基因型B相比,基因型C在垂直传播感染者中多见(38.8%与13.2%,P<0.001);HBeAg阳性率明显增高(57.1%与30.9%,P<0.001);抗HBe阳性率明显下降(36.9%与66.2%,P<0.001).与基因型C相比,基因型B感染者ALT水平明显增高(264.5±256.5 与100±120.6,P<0.001).结论:湖南省存在乙肝病毒基因型B和基因型C;基因型B 为优势基因型并与肝脏疾病活动性相关,基因型C 与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有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