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중남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7347
  • 国内刊号: 43-142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2-10
  • 曾用名: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湖南医学院学报;湘雅医刊
  • 创刊时间: 195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李桂源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老年人地氟醚全麻深度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曲练;蔡进;唐朝辉;邹望远

    目的:研究无手术刺激条件下地氟醚对老年人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评估BIS在地氟醚吸入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ASAⅠ~Ⅲ级,拟择期在气管内全麻下手术患者,按年龄分为2组:老年组(年龄≥65岁,n=20例),中青年组(年龄18~55岁,n=20例). 环甲膜穿刺行气管内表面麻醉后予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静脉注射诱导,插管后吸入地氟醚维持麻醉,逐步调整吸入浓度,使地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维持在0.6MAC,1.0MAC,1.3MAC,每一浓度均稳定20min.观察指标包括MAP,HR和BIS.记录时点分别为麻醉前、注射异丙酚后2min、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2min、地氟醚呼气末浓度为0.6MAC, 1.0MAC, 1.3MAC时.结果:在地氟醚麻醉期,当地氟醚呼气末浓度由0.6~1.3MAC递增时,2组患者MAP,HR无显著变化(P>0.05),MAP,HR的变化与地氟醚无量效关系.在地氟醚麻醉期,2组患者BIS在整个麻醉过程中的变化不同(P<0.05).随着地氟醚呼气末浓度增加,BIS逐渐下降,但每组患者各浓度间BIS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S与地氟醚呼气末浓度呈高度相关,BIS与地氟醚在老年组、中青年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946(P<0.05).结论:脑电双频谱指数与地氟醚呼气末浓度呈高度剂量相关性,可以较好地监测老年人与中青年人的地氟醚麻醉深度.在相同地氟醚呼气末浓度下,以脑电双频谱指数为指标反映出的麻醉深度在老年人与中青年人无明显差异.

  • 缺血预处理对猪肺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保护机制

    作者:张春芳;陈胜喜;郭海周;罗万俊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猪肺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12只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IP组),测定肺静脉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量以反映IP对肺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并在光镜下检测肺泡内白细胞数目;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ICAM-1的表达,以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保护机制.结果:IP组灌注后MDA明显低于C组,SOD明显高于C组(均P <0.01).镜下观察发现IP组肺损伤程度较轻.与C组相比,IP组ICAM-1无论在蛋白质水平还是mRNA水平上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结论:IP对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IP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IP激活内源性抗氧化作用,灭活或减少氧自由基和下调ICAM-1表达有关.

  • 螺旋藻治疗大鼠变应性鼻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成丽兰;章诗富;黄迪南;谭继全;何胜华

    目的:研究螺旋藻对大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制成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口服螺旋藻治疗,观察其行为学差异;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鼻黏膜改变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总IgE水平;用荧光法检测血清组胺含量.结果:行为学得分,螺旋藻治疗组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黏膜炎性反应明显轻于阴性对照组;鼻黏膜肥大细胞总数、脱颗粒数和血清总IgE、组胺含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螺旋藻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强的松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藻可防治大鼠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提示螺旋藻可用于临床治疗变应性鼻炎.

  • 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流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作者:钟狂飚;蒋先镇;彭长缨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病程、年龄、排尿前膀胱容量、前列腺移行区指数以及增生腺体间质腺体面积百分比等各参数与相应的尿流率的关系.方法:对8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运用数字图像分析、经肛B超和尿流动力学等检查方法测定各参数的值,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尿流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尿流率与排尿前膀胱容量呈正相关(r=0.477,P<0.01),与增生腺体间质腺体面积百分比亦呈正相关(r=-0.437,P<0.05),而与年龄、病程和移行区指数没有相关性(P>0.05);所有患者前后3次排尿所得尿流率/排尿前膀胱容量这一参数差别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流率与膀胱容量之比这一参数可用来评价尿量少于200 ml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方面的改变;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药物治疗,α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应受到相当的重视.

  • 芬太尼对瓣膜置换围术期患者细胞因子和丙二醛的影响

    作者:刘建华;沈金美;李李;常业恬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和丙二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首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 A组(芬太尼总量30μg/kg), B组(芬太尼总量60μg/kg), C组(芬太尼总量100μg/kg),分别于术前(T1)、CPB转流前(T2)、开主动脉后30min(T3)、开主动脉后2h(T4)及术后24 h(T5)各时间点测定动脉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血浆丙二醛(MDA)浓度,并记录3组患者在ICU的滞留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与术前(T1)比较,3组TNF-α,IL-6,IL-10,MDA在体外循环后明显升高(P<0.01),B,C组TNF-α, IL-6,MDA均明显低于A组(P<0.05),B,C组IL-10在T4,T5时明显高于A组(P<0.05),但B,C组比较无显著差别,C组患者ICU滞留和术后拔管时间明显比A组和B组延长(P<0.05).结论:CPB可促发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及氧自由基的释放,较大剂量芬太尼可抑制心脏手术所致的全身性炎性反应,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减轻再灌注损伤,但达一定剂量后这种效应并不存在剂量依赖性,且延长患者在ICU的滞留时间.

  • 罗哌卡因用于大鼠连续腰麻的行为学及脊髓组织钙含量变化

    作者:孙志华;郭曲练;邹望远

    目的:观察大鼠鞘内(蛛网膜下腔)间断给予不同浓度剂量的罗哌卡因行为学及脊髓组织钙含量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按改良Yaksh法置入microspinal导管至脊髓腰段8cm,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N组(对照组)经 microspinal导管注入0.9%氯化钠40μl,每间隔1.5h一次,共3次.R1,R2,R3 3组:注药方式同N组,注入药物分别为0.5%,0.75%,1%罗哌卡因40μl.注药开始同期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6h后取腰段脊髓测定钙离子含量变化.结果:R1,R2,R3 3组注药后30s双下肢麻痹; 30~90min双下肢肌张力恢复,R1组较R2组快,R2组较R3组快,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3组脊髓组织钙离子含量明显高于N,R1和R2 3组(P<0.05).结论: 0.5%,0.75%和1%罗哌卡因用于连续蛛网膜下腔运动神经完全阻滞时间无差异,恢复时间与剂量有关.1%罗哌卡因能使脊髓组织钙含量明显增高.

  •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申建凯;董丽华;齐慧;张广森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和实体瘤骨转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MM组37例,其中临床Ⅰ期7例,Ⅱ期8例,Ⅲ期22例;实体瘤骨转移阳性对照组8例和正常对照组17例;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和IL-6的水平.结果:MM组和实体瘤骨转移组血清VEGF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MM组的VEGF水平明显高于实体瘤骨转移组(P<0.05).随着临床分期增加,VEGF和IL-6水平呈递增趋势,VEGF水平在Ⅲ期高于Ⅰ期组和Ⅱ期组(P<0.05),IL-6在Ⅱ期组高于Ⅰ期组(P<0.05).各骨损评分组间IL-6水平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VEGF与血肌苷,尿轻链λ存在密切的关系(P<0.01);IL-6与血钙,C反应蛋白存在密切的关系(P<0.01).IL-6水平在临床参数C反应蛋白、血钙、β2微球蛋白异常组高于其正常组(P<0.05);而VEGF水平在血肌苷、血轻链λ、尿轻链λ的异常组高于其正常组(P<0.05).结论:检测血清VEGF和IL-6水平对于MM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分期、骨损程度和病情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PTEN和nm23蛋白表达在胆囊癌转移中的意义

    作者:郑长黎;文继舫;黄英

    目的:探讨PTEN基因表达与原发性胆囊癌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32例伴转移的原发性胆囊癌PTEN和nm2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PTEN和nm23蛋白在有转移胆囊癌组表达强度记分分别为8.9947±4.5590和10.2003±3.9031,低于无转移胆囊癌组(分别为12.9433±4.7618和15.8436±5.6917)(P<0.01).PTEN基因与nm23基因低表达存在相关性(Pearson系数=0.370,P<0.05).结论:PTEN和nm23蛋白低表达均与胆囊癌的转移有关.

  • 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研制与考评

    作者:王乐三;孙振球;蔡太生;周智广

    目的: 编制适合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方法:根据WHO对生活质量的定义,采取结构化的决策方法从多维度筛选指标构建2型糖尿病人生活质量量表DMQLS(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应用DMQLS对236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测试.结果:研制出由疾病、生理、社会、心理、满意度5个维度共87个条目的DMQLS,其中疾病维度形成2型糖尿病患者特异条目子量表,生理、社会、心理、满意度4个维度形成正常成年人群共性条目子量表.DMQLS 1周重测信度为0.996,Cronbach's α系数为0.969,分半信度系数为0.879.因子分析提取21个公因子. DMQLS总分与SF-36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63,普适子量表与SF-36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62;DMQLS总分与糖尿病特异性量表(DQOL)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658,疾病维度与DQOL总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615.病情程度不同的患者DMQLS总分有差别,患者治疗前后DMQLS总分有差别.结论:DMQLS是可靠、有效、灵敏的,可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 HSP70抑制H2O2所致C2C12肌原细胞Smac从线粒体的释放及细胞凋亡

    作者:蒋碧梅;肖卫民;石永忠;刘梅冬;肖献忠

    目的:阐明HSP70对H2O2所致C2C12肌原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基因瞬间转染技术使细胞HSP70或/和Smac高表达,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H2O2 (0.5mmol/L)处理转基因C2C12肌原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核形态学改变并计算凋亡核百分率.DNA抽提及琼脂糖电泳观察凋亡特征性梯带.采用caspase活性定量检测试剂盒及蛋白质印迹分析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利用免疫荧光分析HSP70对H2O2所致Smac从线粒体释放的影响.结果:HSP70对H2O2及Smac所致C2C12肌原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凋亡核百分率明显降低, DNA电泳未出现明显"梯状"条带;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明显受到抑制;并进一步发现HSP70可抑制H2O2所致C2C12肌原细胞Smac从线粒体释放.结论:HSP70可通过抑制Smac从线粒体释放来抑制H2O2所致C2C12肌原细胞凋亡.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的编制

    作者:史静琤;蔡太生;彭敏宁;孙振球

    目的:编制适合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方法:采取议题小组和核心工作组交互工作的方式编制量表,条目池经专家认可,对256名患者进行调查后,采用相关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5种方法联合进行条目筛选,由保留条目组建量表测试版,并对之进行信度与效度考评.结果:编制了含27条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测试版(BPHSQL). 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74和0.945. 量表结构与理论构想相符;本表与各效标的相关系数介于0.531~0.700;以本表测得患者和非患者、不同病情的患者、不同来源的患者和有无插导尿管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不同.结论:BPHQLS是可信、有效、敏感的,可作为我国BPH患者生活质量便捷的测评工具.

  • 不同比重0.375%布比卡因用于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研究

    作者:阳红卫;白念岳;郭曲练

    目的:观察相同浓度、相同剂量不同(轻、中、重)比重的布比卡因溶液用于仰卧位下肢骨科手术时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ASA Ⅰ~Ⅲ级择期在仰卧位行下肢骨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0.375%重比重布比卡因组、0.375%等比重布比卡因组、0.375%轻比重布比卡因组,每组20例.各组均在患者平卧后经蛛网膜下腔Spinocath导管给药.首量均为2.7 ml(10 mg).测定和记录各组患者给药后锐痛觉阻滞起效时间、高阻滞平面、达高阻滞平面的时间,完全运动阻滞患者例数和完全运动阻滞出现时间.记录各组给药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值.结果:重比重组锐痛觉阻滞起效时间、高锐痛觉阻滞平面出现时间、BMS 3分的出现时间均明显早于等比重组和轻比重组(P<0.01),高锐痛觉阻滞平面、阻滞节段数(T节段)分别与等比重组和轻比重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等比重组和轻比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重比重组MAP,HR下降幅度与等比重组、轻比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仰卧位下肢手术时,0.375%等比重布比卡因10~12.5 mg用于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起效快,镇痛完善,运动神经阻滞满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 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大鼠子宫内膜bcl-2和H-ras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霞;刘美莲;卢瑾;谢平;宋惠萍

    目的:探讨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子宫内膜bcl-2和H-ras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5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假手术+注射溶剂,n=10)、去势组(双侧卵巢切除术+注射溶剂,n=10)和雌激素替代组(双侧卵巢切除术+注射雌二醇,n=10).第13周处死动物,取其子宫称重,HE染色进行病理分析,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子宫内膜bcl-2 mRNA, H-ras mRNA及Bcl和H-ras蛋白的表达.结果:去势组子宫湿重、内膜厚度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和雌激素替代组(P<0.01).替代组出现1例单纯性增生和1例鳞状细胞化生.替代组bcl-2和H-ras mRNA和Bcl和H-ras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去势组(P<0.01),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能抑制子宫内膜萎缩,且会出现单纯性增生或鳞状细胞化生,具有潜在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雌激素可通过增加bcl-2和H-ras mRNA及Bcl和H-ras蛋白的表达,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促进细胞增殖.

  • pcDNA3.1-Egr.1p-p16基因联合放射治疗对裸鼠肿瘤的作用

    作者:马红兵;王西京;胡海涛;狄政莉;夏辉;王铮;李琤;韩志楷;马洁;吴丛梅

    目的:探讨pcDNA3.1-Egr.1p-p16基因联合放射治疗移植人胰腺癌细胞JF-305裸鼠的抗肿瘤作用的适宜照射剂量和质粒注入量.方法: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2,10,20Gy)及瘤内不同量脂质体包裹的pcDNA3.1-Egr.1p-p16质粒(10,20,30μg)注入接种JF305胰腺癌细胞的裸鼠体内,测定各组裸鼠体积以观察各种处理抑瘤效应的差异,并用RT-PCR检测放射治疗后48h各组肿瘤局部p16 mRNA水平.结果:质粒注入后接受20Gy X射线照射组照射后4~28d,肿瘤生长速率明显低于2Gy和10Gy照射组(P<0.05).质粒注入量为20μg或30μg的联合治疗组照射后4~28d, 肿瘤生长速率明显低于注入量为10μg的联合治疗组(P< 0.05).单纯接种pcDNA3.1-Egr.1p-p16质粒组和接种pcDNA3.1-Egr.1p-p16质粒照射组小鼠的肿瘤组织内有p16 mRNA表达,且pcDNA3.1-Egr.1p-p16质粒照射组的p16 mRN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pcDNA3.1-Egr.1p-p16质粒组(P<0.05).结论: pcDNA3.1-Egr.1p-p16基因联合放射治疗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的适宜射线照射剂量为20Gy,质粒注入量为20μg; pcDNA3.1-Egr.1p-p16基因联合放射治疗的抗肿瘤作用明显优于单纯放射治疗或单纯基因治疗,这可能与辐射激活Egr.1p基因后增强抑瘤基因p16的表达有关.

  • 扶正养营汤对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四方;何明大

    目的:观察扶正养营汤对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增殖及外周血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制作的免疫介导再障小鼠(BALB/c)模型40只分为4组,另用10只同批正常小鼠设为正常对照组(E组).采用盲法分别胃饲生理盐水(A组及E组)、扶正养营汤(B组)、环孢霉素A (C组)、扶正养营汤+环孢霉素A (D组)共10d.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测定各组骨髓造血组织容量及外周血IL-2水平.结果:A组小鼠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数、造血组织容量显著低于E组(P<0.05);B,C,D组较A组增加(P<0.05),尤以D组为明显(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小鼠外周血IL-2水平明显高于E组(P<0.05);B,C,D组低于A组(P<0.05);D组低于B组及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养营汤具有促进免疫介导再障小鼠骨髓增殖,降低其外周血IL-2水平的作用.

  • 多普勒组织成像对慢性心力衰竭左室舒缩功能的评价作用

    作者:张赛丹;张盛玲;周宏研;李慧颖;桂庆军

    目的:探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PW-DTI)技术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左室舒缩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应用PW-DTI技术测量35例CHF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二尖瓣环运动速度(MAV)并与常规超声心功能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HF患者二尖瓣环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分别为Sa,Ea,Aa)及舒张早、晚期峰值速度比值(Ea/Aa)低于正常人 (P<0.01). Sa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 显著正相关 (r=0.890,P<0.001). CHF组舒张功能受损程度不同各亚组的Ea(P<0.001)、充盈假性正常和限制性充盈异常亚组的Aa(P<0.001)及松弛功能减低和充盈假性正常亚组的Ea/Aa(P<0.001;P<0.01)低于正常组.结论 :PW-DTI技术测量MAV可以较好地评价CHF左室舒缩功能.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前后血清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浓度的变化

    作者:张卫茹;陈本美;熊燕;陶立坚

    目的: 探讨血清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及依那普利和洛沙坦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 方法: 42例新近诊断未经治疗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依那普利和洛沙坦治疗8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ADMA,L-精氨酸及NO水平,同时检测2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高血压患者血清L-精氨酸及ADMA浓度明显高于而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DMA及NO水平与血压高度及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L-精氨酸与其无关.依那普利和洛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均使血清ADMA浓度下降、NO水平回升(P<0.01),但不影响L-精氨酸水平. 结论: 高血压患者早期血清L-精氨酸及ADMA浓度增高、NO水平下降,依那普利和洛沙坦可通过降低ADMA浓度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 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对血压及心肌IR和IRS-1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美莲;徐霞;谢平;卢瑾;陈淑华;曾卫民;宋惠萍

    目的:研究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对血压及心肌组织胰岛素受体(I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构建假手术、去势(去卵巢)和雌激素替代3组动物模型.手术前后,用尾套法测定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RT-PCR方法检测大鼠心肌IR和IRS-1的表达.结果:去势组血压[(118.75±2.77) mmHg]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103.86±1.84)mmHg,P<0.05]和替代组[(107.83±3.24)mmHg,P<0.05] .去势组大鼠心肌IRS-1的相对表达量(1.2588±0.1045)显著低于假手术组(2.2089±0.0988, P<0.05)和替代组(1.9100±0.1230,P<0.05).然而,替代组与假手术组间血压和IRS-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假手术、去卵巢和替代组间心肌I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可降低血压、增加心肌细胞IRS-1的表达,从而一定程度上保护心血管.但血清雌激素水平对心肌细胞IR的表达影响不明显.

  •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的蛋白质组学初步分析

    作者:石敏;谢常青;卢光琇

    目的:运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条件培养液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寻找其中可能具有抑制分化作用的蛋白因子.方法:用60Co γ-射线照射昆明白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制成饲养层,置于ITS(胰岛素-转铁蛋白-硒钠盐)培养液中培养24h,收集条件培养液.用冷冻干燥、凝胶过滤层析、冷丙酮沉淀的方法从条件培养液中提取蛋白质样品,经双向电泳和银染得到双向电泳图谱,用Image master elite 2.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取蛋白点进行酶解,再用CapLC-ESI-Q-TOF质谱进行分析,使用Mascot软件在NCBInr数据库中进行搜索.结果:双向电泳得到(221±67)个蛋白点的银染图谱,初步分析鉴定13个蛋白点.结论:昆明白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中含有β-半乳糖苷结合蛋白、半胱氨酸富集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等成分.

  • BMP2-EGFP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其生物活性

    作者:张银刚;郭雄;师常宏;邹爱民;许鹏

    目的:构建BMP2/pLEGFP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表达的融合蛋白的生物活性.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BMP2/pLEGFP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通过酶切和PCR鉴定.脂质体法转染COS-7细胞,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在COS-7细胞表达,细胞活性实验和动物体内异位成骨实验进一步检测融合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经酶切和PCR鉴定重组质粒BMP2/pLEGFP构建成功.转染COS-7细胞后,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均显示融合蛋白在细胞中表达;分泌的产物经细胞活性实验和动物体内异位成骨实验证实具有BMP2和EGFP的双重蛋白活性.结论: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BMP2/pLEGFP重组体,重组体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GFP和BMP2的双重活性.

  • 环氧合酶-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范红;方小玲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卵巢内异症在位内膜、1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壁异位内膜及27例正常子宫内膜中COX-2的分布和表达.结果:COX-2在3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可见表达.COX-2在正常对照组内膜和卵巢内异症组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均是分泌期高于增生期(P<0.05),而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分泌期与增生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OX-2在卵巢内异症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内异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COX-2的表达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在卵巢内异症在位和异位内膜中表达增高,可能与卵巢内异症的病理异常有关.

  • 去卵巢小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作者:卢大华;杨德森;刘丹;李昌琪;罗学港

    目的:探讨小鼠卵巢切除后的不同时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海马表达的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检测BDNF在小鼠卵巢切除后海马CA各区与齿状回的表达.结果:在小鼠卵巢切除后4d BDNF的表达明显下降,14d BDNF的表达开始恢复,28d BDNF在海马的表达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在早期可减弱BDNF在小鼠海马的表达.

  • 纯化鼻咽组织全基因组表达谱在筛选鼻咽癌相关靶基因中的应用

    作者:刘仲奇;田勇泉;黄河;周厚德;张秋红;周鸣;彭聪;李小玲;李桂源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构建鼻咽部纯化组织基因表达谱,筛选鼻咽癌相关靶基因.方法:采用RNA保护技术保护组织标本,显微切割纯化分离鼻咽癌组织标本中的癌细胞、鼻咽部非癌组织标本中的黏膜上皮细胞,提取每一例纯化组织标本RNA,线性扩增获得足量aRNA,标记探针后与HG-U133.Plus 2.0杂交,构建每一例鼻咽部纯化组织标本基因表达谱,通过组间信息比对筛选鼻咽癌相关靶基因.结果:鼻咽癌组与非鼻咽癌组基因表达谱比对,筛选出了与鼻咽癌发病相关的候选靶基因.通过鼻咽癌标本中颈部转移组和非颈部转移组表达谱比对,找出了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候选靶基因.结论:利用全基因组基因芯片构建基因表达谱,可准确、高效地筛选出鼻咽癌相关的候选靶基因.

  • 消渴灵浓缩液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IGF-1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曾江正;董克礼;李广诚;李良明

    目的:探讨消渴灵浓缩液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IGF-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鼠龄、体重相匹配的大鼠作为正常组.采用相对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病程8周后各组大鼠坐骨神经IGF-1 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中药组、西药组、正常大鼠组坐骨神经IGF-1 mRNA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P=0.822,P=0.304);模型组坐骨神经IGF-1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与中药组、西药组、正常大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 mRNA表达水平与血糖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IGF-1 mRNA的表达下降,消渴灵浓缩液可上调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IGF-1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是消渴灵浓缩液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之一.

  • 3160份血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晋湘;陆丹倩;易建文

    研究表明,菌血症正逐年上升,且分离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1].综合性医院因其收治患者病种多样,病情多变及侵入性操作等原因,使菌血症的诊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我院3160份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本地区常见血液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猪endoglin胞外段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鉴定

    作者:焦解歌;张阳德;黎岳南

    自从J. Folkman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肿瘤生长和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理论以来,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已经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等20多个促血管生成相关的分子,endoglin是其中的一个和血管生成有关的重要分子[1].

  • N2O和地氟醚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作者:杨勇;唐朝辉;郭曲练;王艳青;王锷

    准确判断全身麻醉深度对维持术中麻醉平稳、指导麻醉合理用药、判断麻醉苏醒具有重要意义.脑电双频指数(BIS)是数量化脑电图(QEEN)中的代表性参数,目前认为是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的可靠指标[1,2].本研究旨在研究无手术刺激条件下吸入麻醉药N2O和地氟醚对BIS的影响,以评价用BIS监测此两种吸入麻醉药麻醉深度的价值.

  • 心脏介入治疗并发心脏压塞病例分析

    作者:彭道地;蒲晓群;郑昭芬;陈晓彬;邓金华;孟霜媛

    心脏介入治疗并发心脏压塞,虽较少见,但来势凶险,病情变化迅速,可危及生命,及时诊断与处理至关重要[1].本研究回顾我院近3年心脏介入治疗中导致心脏压塞的7例病例,探讨其早期诊断与救治方法.

  • 支气管结核纤维支气管镜下局部清理、注药与联合微波治疗的疗效比较

    作者:黄信刚;郑东元;周淮英;陈平;向旭东

    支气管结核患者由于支气管局部的肉芽组织增生、溃疡、干酪性坏死、管腔狭窄阻塞等改变,虽然使用强有力的全身抗痨方案治疗,亦很难将其治愈,常常迁延不愈,局部结构组织破坏明显,引起永久性狭窄、闭塞,导致肺不张、毁损肺等严重的并发症.全身抗痨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清理支气管局部的增生肉芽、坏死组织后注入异烟肼、链霉素的方法可使疗效明显提高[1].近年来微波技术已逐渐应用于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多种气道疾病.现将我院近5年来确诊的支气管结核用纤支镜局部病灶清理、注抗痨药治疗与同时联合微波热灼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79例子宫颈癌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曹兰琴;黎欣;吴佳捷;张瑜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长期以来,其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和放射治疗,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中晚期大多采用放射治疗,而化学治疗在宫颈癌的治疗中没有其应有地位[1].但无论是手术技巧和方法的改进还是放疗设备和技术的进步都没有明显提高宫颈癌总的5年生存率,特别是随着宫颈癌患者的年轻化,既往形成的"放疗为主,早期手术,化疗无效"的传统治疗模式受到了挑战,探索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成为临床医生的新课题.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是先行数个疗程化疗后再行手术或放疗,以期提高疗效,又称先期化疗或术前化疗.现对我科近收治的79例子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手术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的疗效.

  • RNA干扰技术的演进及其在基因功能和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吕辉;贺智敏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指双链RNA(double strands RNA, dsRNA)引起的mRNA水平互补序列基因表达的关闭,即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因沉寂,是生物体进化过程中抵御外来基因和病毒感染的进化保守机制.RNA干扰技术不仅被广泛地运用于基因功能研究,而且在基因治疗中显示出极大潜力.体外RAN干扰技术包括双链RNA的合成、基因导入及干扰作用评价等.本文阐述了近年来这一新兴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演进以及在基因功能及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应用和前景.

  • 骨髓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作者:彭敏源;赵谢兰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除了作为一种循环内分泌系统外,对骨髓造血、细胞生成和增殖分化均起一定的调节作用.该系统在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时表达异常,在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中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血管紧张素Ⅱ通过与其受体AT1,AT2结合,激活NF-κB,JAK-STAT等细胞内信号途径发挥生物学作用.

  • 子宫阔韧带间质瘤1例

    作者:许淑媛;唐银花

    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EGIST)不同于平滑肌瘤及间皮瘤或神经外胚叶肿瘤.过去认为胃肠道外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上皮样平滑肌瘤)以及平滑肌肉瘤的瘤细胞中,具有典型平滑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的病例不足50%,而且每例肿瘤的免疫表型常是多种多样的[1],本文就1例子宫阔韧带间质瘤合并子宫肌壁间平滑肌瘤和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的诊断、免疫组织化学及与其它病例鉴别报告如下.

  •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还是糖尿病合并痛性眼肌麻痹?

    作者:谢启应;吴静;钟惠菊;杨天(山仑)

    痛性眼肌麻痹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少见临床疾病.多认为是由于海绵窦非特异性炎症肉芽肿所导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眶疼痛和动眼、滑车、外展、三叉神经等功能障碍[1,2].临床上常见糖尿病合并眼肌麻痹,而糖尿病合并痛性眼肌麻痹则极为罕见,国内外仅有数例报道[3].糖尿病患者诊断痛性眼肌麻痹须与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相鉴别,两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均不同[1,2,4,5].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糖尿病出现眼肌麻痹伴剧烈头痛病例报告如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