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중남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7347
  • 国内刊号: 43-142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2-10
  • 曾用名: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湖南医学院学报;湘雅医刊
  • 创刊时间: 195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李桂源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Meta分析抗生素对经直肠前列腺活检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作者:杨明根;赵晓昆;吴志平;肖宁;吕晨

    目的:分析预防性抗生素能否减少术前为清洁尿、行经直肠前列腺活检术(TPB)患者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 在MEDLINE(1979.01-2007.12)、EMBASE(1988.01-2007.12)、Cochrane Collaboration Reviews (1993.01-2007.12)、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1979-2007.12)、CNKI数字图书馆(1979.01-2007.12)进行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检索,采用Rev 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随机对照试验68篇,排除56篇,符合纳入标准12篇进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清洁尿的患者,预防性抗生素能显著降低TPB术后1周内菌尿和术后中度发热的发生率, 但不能减少菌血症的发生率,其RR值及其95%CI分别为0.32(0.23~0.46),0.37(0.17~0.77) 和0.96(0.61~1.50);各疗程抗生素均能明显减少TPB术后菌尿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喹诺酮、喹诺酮联合硝基咪唑以及TMP+SMZ均能明显降低TPB术后发生菌尿的危险.结论:术前为清洁尿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减少TPB术后菌尿和发热的发生率,但不能降低菌血症的发生率;喹诺酮、喹诺酮联合硝基咪唑均能明显降低TPB术后发生菌尿的危险,各疗程抗生素均能明显减少TPB术后菌尿的发生率.

  • 孕鼠体内高血糖对胎鼠心肌细胞的影响

    作者:邹燕;丁依玲

    目的:探讨孕鼠体内高血糖环境对胎鼠心脏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10只.A组于妊娠第6天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50 mg/kg,B组于妊娠第13天腹腔注射STZ 50 mg/kg,C组于妊娠第6天腹腔注射等量pH4.5,0.1 mmol/L柠檬酸钠-柠檬酸缓冲液.3组孕鼠均于妊娠第21天剖腹取胎,测定胎鼠体质量、身长,计算死胎数量.采集胎鼠血样测定血糖.取胎鼠心肌组织,分别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心肌结构的改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胎鼠心肌组织中caspase-3抗原的表达. 结果:(1)干预前3组孕鼠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孕鼠血糖A组和C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胎鼠体质量、身长A组和B组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胎鼠出生后血糖A组和B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胎鼠死亡率分别是31.96%,12.84%和3.8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胎鼠心肌组织光镜下A组、B组胎鼠心肌细胞表现为不同程度排列紊乱,肌纤维水肿,胞质中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心肌细胞出现坏死.A组、B组、C组胎鼠心肌病变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Caspase-3表达于胎鼠心肌细胞膜和胞浆中.3组胎鼠心肌组织中cspase-3表达的阳性面积率和平均光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胎鼠心肌组织电镜下改变为细胞核皱缩、线粒体数目减少、肌原纤维断裂、肌节模糊.A组胎鼠心肌细胞内线粒体数密度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A组和B组胎鼠心肌细胞内线粒体平均体积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孕鼠体内高血糖水平对胎鼠心脏影响明显.且孕鼠体内高血糖持续时间越长,胎鼠心脏改变越明显.

  • 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

    作者:辛华;韩振国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的治疗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18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男女比为17:1,平均年龄60.7岁,其中上段食管癌4例、中段食管癌14例,肿瘤长度1~7(平均3.2)cm.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分期分别为Ⅱa期(4例)、Ⅱb期(9例)及Ⅲ期(5例).手术径路分别为不开胸颈腹两切口(8例)、右胸颈腹三切口(9例)及左胸颈两切口(1例).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5.56%),颈部引流、禁食两周后治愈;全部病例出院前复查上消化道钡透均见吻合口通畅、无狭窄,术后随诊1~5年,均未见吻合口狭窄,但有2例(11.11%)患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结论: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可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表观遗传学药物FK228联合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Fas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忠南;徐克前

    目的:探讨表观遗传学药物FK228联合氟尿嘧啶(fluorouracil, FU)对肝癌细胞株增殖、凋亡及Fas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FK228处理组、FU处理组和FK228联合FU处理组.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FK228和FU 单药及联合用药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分别以金氏公式Q值法和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两药联合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Fas mRNA表达.结果:FK228及FU均可抑制HepG2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FK228联合FU处理组与相应浓度的FU单药组相比,细胞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Q值均大于1,两药呈现交互效应,两药有协同作用;与FK228处理组和FU处理组比较,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Fas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FK228能增强5-FU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上调Fas mRNA表达水平,提高肝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 异氟烷预处理对心脏换瓣术患者血MMP-9的影响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阮文燕;徐军美;李志坚;谭苗;冉珂

    目的:观察异氟烷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换瓣术患者围术期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评价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CPB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异氟烷预处理组(异氟烷组,n=15)和对照组(n=15),异氟烷组在麻醉诱导后CPB前吸入1.1%~1.2%(呼气末浓度)的异氟烷30 min,洗脱15 min,对照组不吸入异氟烷,其余用药两组无区别.分别于切皮前(T0),主动脉开放30 min(T1),6 h(T2),12 h(T3)及24 h(T4)经桡动脉取血测血浆MMP-9浓度,分别于CPB前后取部分右心耳组织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结果:与T0比较,对照组血浆MMP-9浓度在T1-T3显著增加,异氟烷组血浆MMP-9浓度只在T1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异氟烷组血浆MMP-9浓度在T2显著降低(P<0.01),在T1-T3各时点与T0的差值均显著降低(P<0.01).电镜下可见对照组CPB后心肌细胞损伤比异氟烷组严重.结论:异氟烷预处理能显著抑制心脏换瓣术患者CPB后MMP-9的分泌增多,这可能是其对心脏换瓣术患者心肌保护的机制之一.

  • 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神经肽Y中间神经元数目变化及其轴突出芽

    作者:吴志国;龙莉莉;肖波;陈锶;易芳

    目的:探讨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中间神经元在颞叶癫痫的发生和自我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匹罗卡品致痫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动态观察大鼠海马NPY中间神经元的数目变化及其轴突出芽.结果: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后,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 SE)诱发成功率为92.9%,死亡率19.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海马门区NPY中间神经元数目在SE后下降,至7 d时降至低(P<0.01),慢性期开始恢复,SE后60 d时NPY神经元数目与对照组相比仍有减少(P<0.05);CA区域除SE后7 d CA3区NPY神经元数目稍减少外(P<0.05),其余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SE后30 d齿状回分子层可见增多的NPY阳性纤维.结论:NPY中间神经元在不同部位不同时段对颞叶癫痫所致损伤的敏感性不同,NPY中间神经元的缺失在颞叶癫痫发生中起重要作用,NPY中间神经元的轴突出芽在颞叶癫痫的自我修复中起作用.

  • 吗啡预处理对兔心肌的延迟性保护作用

    作者:龙利民;邹定全;谭嵘

    目的:研究吗啡预处理是否对兔心肌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预处理组(NS组)、吗啡预处理12 h组(Mor-12组)、吗啡预处理24 h组(Mor-24组),每组10只.NS组用生理盐水静脉输注预处理,Mor-12组和Mor-24组用吗啡3 mg/kg静脉输注预处理,12 h(Mor-12组)或24 h(NS组、Mor-24组)后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其中8只于缺血前(T1)、缺血30 min(T2)、再灌注后120 min(T3)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浓度,并于再灌注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另2只于再灌注毕取心肌行电镜检查,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结果:T2和T3时Mor-24组的cTnI浓度低于NS组和Mor-12组; Mor-24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小于NS组和Mor-12组.结论:吗啡预处理对兔心肌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

  • 儿童异位输尿管开口的MRU定位诊断

    作者:张向阳;祖雄兵;范本袆;齐琳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对异位输尿管开口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7例平均年龄4.5岁女患儿行B超、静脉肾孟造影(IVU)、CT或膀胱镜插管造影检查,同时全部行MRU检查. 结果:B超检查17例,发现发育不良小肾脏3例,单侧肾脏缺如1例,重肾及输尿管积水12例,未见异常1例;IVU检查7例,其中3例肾积水,未显影或显影不清4例.CT检查14例,3例发现发育不良的小肾脏及扩张的输尿管,11例重复肾上位肾积水.膀胱镜检查5例,其中2例发现异位开口;从异位开口插管造影,只显示输尿管扩张段.所有患者行MRU检查,均发现重复肾、异位输尿管形态走行和异位输尿管开口.结论:MRU具有非侵袭性、无肾功能依赖性、能较好地显示尿路解剖情况等优点,其三维结构可展示上尿路病理解剖改变,可作为B超及IVU等未能明确诊断的小儿输尿管异位开口的首选诊断手段.

  • 组织蛋白酶L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作者:王峻;刘颖娴;李向平;彭道泉;谭峥;刘鸿敏;秦英楠;薛彦琼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L(CatL)与冠心病发病、冠脉狭窄程度以及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137例冠心病患者和48名对照者的血清CatL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S)、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所有受试者均行冠脉造影,以Gensini积分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atL水平(5.63±0.12 μg/L)与对照组(3.93±0.22 μg/L)比较显著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tL血清浓度与冠心病发病独立相关,相对危险度为2.341(P<0.01,95%CI为1.567~3.496).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atL水平与冠脉狭窄的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228, P<0.01),且CatL是Gensini积分的独立相关因子(P<0.05).血清CatL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28, P<0.01)、载脂蛋白A1 (r=-0.187, 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FBS呈显著正相关(r=0.161, P<0.05).结论:CatL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独立相关,其血清水平可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CatL 可能对糖代谢及脂代谢有一定影响.

  • 洪灾区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及健康人群感染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周价;黄昕;何华先;张潇;刘爱忠;杨土保;李硕颀;汤学民;谭红专

    目的:了解洪灾区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的带菌情况及人群的免疫水平. 方法:应用柯素夫培养法作牛尿和鼠肾钩体培养.显微凝集试验(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MAT)作钩体及人群钩体感染的血清学分群(型).结果:灾区、临灾区及新建移民点的鼠密度分别为6.95%,6.28%及8.67%;鼠肾钩体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63%,1.35%和3.13%;牛尿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88%,5.98%和1.75%;分离的菌株主要为黄疸出血型及犬型;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91%,62.30%和58.67%,明显高于全省及全国的平均感染率;其主要血清学分型依次为黄疸出血、秋季热、犬型、泼摩那型、巴达维亚型;人群抗体阳性率无年龄差异.结论:3个不同区域的宿主动物鼠和牛中均有钩体带菌,人群钩体隐性感染率水平较高,宿主动物和人群感染的主要血清群相吻合,主要为黄疸出血型.

  • 阿托伐他汀对脂多糖诱导下人肺上皮细胞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尚洁;邢西迁;甘烨;赵水平;陈平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能否调节脂多糖(LPS)诱导下人肺上皮细胞CRP的表达.方法:对LPS诱导的人肺上皮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干预,同时设置对照组,分别提取细胞RNA,采用RT-PCR方法比较CRP mRNA表达;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方法比较CRP的浓度.结果:在LPS诱导下,人肺上皮细胞有CRP mRNA的表达及蛋白的分泌,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阿托伐他汀明显降低LPS诱导下人肺上皮细胞CRP mRNA的表达及蛋白的分泌,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LPS诱导的人肺上皮细胞CRP 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提示阿托伐他汀可能具有直接抗炎作用.

  • 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性保护作用

    作者:叶治;郭曲练;王锷;石敏;潘韫丹

    目的:观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及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mitochondrial ATP -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 mitoKATP) 介导七氟醚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七氟醚延迟性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84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280 g,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并随机分为7组(n=12):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evo组)、ROS清除剂2-硫基丙酰氨基乙酸(2-MPG)+七氟醚(MPG+Sevo组)、mitoKATP通道特异性抑制剂5-羟葵酸盐(5-HD)+七氟醚(5-HD+Sevo组)、单纯MPG及5-HD组,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HE染色,计算神经凋亡指数(AI)并观察组织结构变化,检测缺血侧脑组织TNF-α以及IL-1β含量,并使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缺血侧半球皮层半影区TNF-α及IL-1β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AI与TNF-α及IL-1β蛋白水平以及mRNA表达显著升高,应用七氟醚预处理后,AI和脑组织TNF-α及IL-1β蛋白水平以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使用ROS清除剂2-硫基丙酰氨基乙酸(2-MPG)以及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特异性抑制剂5-HD能取消七氟醚预处理效应,但单独使用MPG和5-HD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七氟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延迟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和IL-1β蛋白水平及mRNA表达有关.

  • 自体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手术探讨

    作者:陈游;俞芳;朱迎春;黄国良;张春雷

    目的:探讨重度膝内侧副韧带断裂修复重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严重膝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采取手术重建、修复方法治疗.全部患者损伤程度为III度,即内侧副韧带浅层及深层全部断裂,部分患者合并半月板损伤、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法采用在解剖修复内侧副韧带基础上游离移植自体半腱肌腱(semitendinous tendon,ST)或骨-髌韧带-骨(bone-patella tendon-bone,BPTB)重建内侧副韧带浅层.结果:33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43.1(3~71)月.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膝关节无明显不稳及疼痛者27例;仍感觉有内侧不稳定者1例,外翻应力位X线照片检查,患膝内侧间隙增宽大于5 mm;膝关节仍感疼痛者5例,5例中膝关节屈伸功能未完全恢复者4例.术后Lysholm评分为81~91(87.42±3.78)分,与术前0~56(26.45±21.03)分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游离肌腱移植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效果佳.BPTB及ST均是可供选择的移植物.

  • 乳管镜临床诊断乳头溢液1 025例分析

    作者:徐峰;唐中华;周恩相;陈显玉;易文君;汤青云;彭永芝

    目的:评判乳管镜在临床诊断乳头溢液病因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乳管镜检查乳头溢液1 02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不同性状乳头溢液的乳管镜诊断有较明显的区别.经病理证实,乳管镜对乳头溢液病因的诊断符合率为93.7%(404/431). 结论:乳管镜可有效提高对乳头溢液病因诊断的准确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胰岛素瘤术前CT定位诊断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龙学颖;李宜雄;王宪伟;欧阳洋;曹觉

    目的:对比不同CT设备及扫描方法在胰岛素瘤术前定位上的作用并探讨影响CT上病灶检出的可能原因.方法:对1990年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胰岛素瘤病人的CT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总的正确诊断率为57.4%,常规CT平扫+常规增强扫描、螺旋CT平扫+胰腺期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35.3%,57.1%及81.3%.与常规CT相比,多层螺旋CT有更高的检出率(P<0.01).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中动脉期、门脉期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75.0%及62.5%.主要临床和化验指标均与病灶在CT上检出情况无关.肿瘤直径≥1.5 cm者的CT检出率大于直径<1.5 cm者(76.2% vs. 42.3%).病灶在CT上的典型表现为平扫等密度,增强后强化较明显.结论:肿瘤大小是影响病灶能否在CT上检出的主要因素;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推荐作为胰岛素瘤的主要术前定位手段.

  •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段脊椎骨折

    作者:卢畅;杨明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17例老年人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术后利用影像学检查和VAS评分随访.结果:17例患者均获6~33个月随访,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患者伤椎前方高度丢失不超过2 mm.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人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可行方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