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중남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7347
  • 国内刊号: 43-142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2-10
  • 曾用名: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湖南医学院学报;湘雅医刊
  • 创刊时间: 195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李桂源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MMP1,TIMP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

    作者:彭再梅;杨竹林;刘友文;蒋惜念;吴鄂生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行SABC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6例肺癌组织中MMP-1和TIMP-1的表达.结果:46例肺癌和15例正常肺组织中MMP1表达阳性的例数分别为24例(52.2%)和3例 (20%),两者无相关性;TIMP1在正常肺组织和肺癌中的表达分别为12例 (80%)和19例(41.3%),肺癌明显低于正常肺组织; MMP1和TIMP1在肺癌中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且MMP1与TIMP1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MMP1和TIMP1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侵袭和转移有关,可作为重要的生物学标记物.

  • 老年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特点

    作者:罗荧荃;杨宇;黄小健;何玲

    目的:探讨老年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临床特点. 方法: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可疑SAS的42例男性进行7 h多导睡眠图检查. 结果:老年组与中青年组SAS比较:体重指数、颈围的差异无显著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微觉醒指数老年组较低,低SaO2老年组较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负相关(r=-0.329,P<0.05),体重指数、颈围与呼吸紊乱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6和0.306,P<0.05). 结论:排除体重指数、颈围的影响,老年人SAS严重程度较中青年组轻.

  • 99Tc-MD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吴永刚;马琦琳;刘国峰;何建军;苏见知;支科

    目的:探讨"云克"(99Tc-MDP)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观察"云克"体外对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白介素1(IL-1)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结果:"云克"有抑制RA患者IL-1的分泌及细菌脂多糖(LPS)的促分泌作用,并对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自发分泌及植物血素(PHA)诱导分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云克"对RA的治疗机制可能与其降低IL-1和sIL-2R的作用有关.

  • 芦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和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谢秀梅;余国龙;周萍

    目的:研究芦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和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血小板活化和高血压性肾损害的关系.方法:6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芦沙坦、氨氯地平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尿素氮(BUN)、血肌酐(Bcr)和肌酐清除率(CCR).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P<0.001),GMP-140和UAER均显著降低(P<0.001),BUN,Bcr,CCR无明显变化;②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UAER与GMP-140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9和0.48),与血压下降无显著相关.结论:①芦沙坦、氨氯地平能有效地控制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减轻早期高血压性肾损害;②推测该药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而对肾功能产生保护作用.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可溶性L-选择素测定及意义

    作者:常建华;齐振华;徐敏;彭旭阳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血浆及脑脊液可溶性L-选择素水平(sL-selectin)与急性白血病发病及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浆及2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脑脊液中sL-selectin,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初治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的sL-selectin水平较缓解者及正常对照者均显著增高(P<0.001).且sL-selectin水平与临床过程有关,随着病情缓解和复发,sL-selectin水平也随之变化.结论:监测患者血浆和脑脊液sL-selectin水平对早期诊断急性白血病的复发及脑膜浸润有一定意义.

  • 61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脂肪肝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漆泓;吴白云;孙明;杨天(山仑)

    目的:分析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脂肪肝临床特点.方法:用B超直方图半定量检测61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的脂肪肝,分区采集进行比较,并与其临床、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肝脏B超平均灰阶值在近门脉区高于近胆囊区(P<0.001).女性患者肝脏B超平均灰阶均值(AV)高于男性(P<0.01).AV与体重指数(BMI)、腰围(W)、臀围(H)呈显著正相关,与腰臀比率(WH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有负相关趋势,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肝脏脂质分布在近门脉区高于近胆囊区;女性患者脂肪肝程度高于男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多种危险因素相关,BMI,W,H和血清HDL-C四个指标能较好反映脂肪肝程度.

  • 淀粉样蛋白Aβ1-42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意义

    作者:易玉新;蹇在金

    目的:探讨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脑脊液淀粉样蛋白Aβ1-42的含量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AD,非AD痴呆患者25例和对照组21例患者脑脊液中Aβ1-42的浓度.结果:AD患者脑脊液中Aβ1-42水平明显低于非AD痴呆和对照组.结论:Aβ1-42在A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脑脊液Aβ1-42值对A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双项同测法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作者:蒋洪敏

    目的:研究一种可以同时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方法. 方法:用自配的双项同测试剂同时测定血清中的ALT和AST. 结果:双项同测试剂测定ALT和AST与成品试剂比较,相关性好(均r=0.999);精密度高,批内变异均低于5%;抗干扰能力强,溶血、黄疸、脂血不影响结果;检测速度较传统方法快一倍.结论:双项同测法既能充分发挥仪器的功能又提高了测定速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作者:向前;许雪亮;谭浅;吴小影;闵晓珊;许惠卓

    目的:探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93例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另一组行常规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该两组病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小切口组明显高于常规大切口组.结论: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裸眼视力好,恢复快,且该术式无需昂贵仪器,手术费用低,因此该术式适合推广应用.

  • CT对原发性肝脏少见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评估

    作者:刘辉;肖恩华;李德泰;刘国清;童石铭

    目的:初步探讨CT对原发性肝脏少见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肝脏少见恶性肿瘤CT征像和手术情况,对常规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的CT征像与手术难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前CT所示病灶较大、多叶受累、包膜不完整、门脉主分支受侵犯、肝门结构受累及肝外结构受累等征像对手术难度的增大具有显著性(均P<0.05),易发并发症,甚至死亡.结论:CT可为原发性肝脏少见恶性肿瘤提供直接的判断手术难度的征像,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手术疗效提供客观的评价.

  •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霉菌病

    作者:唐青来;黄南桂;李友忠;杨新明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霉菌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鼻窦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29例为非侵袭型鼻窦霉菌病,采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均治愈.另1例为侵袭型鼻窦霉菌病,鼻内窥镜鼻窦术后2月复发,采用鼻侧切开术治愈.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非侵袭型鼻窦霉菌病,疗效肯定,患者痛苦小,术后不易复发.

  • 血清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浓度变化与慢性肾衰高血压相关性探讨

    作者:张卫茹;陶立坚;陈本美;熊燕;游运辉;陈立平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检测29例血液透析患者血、尿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ADMA)的浓度,并与血压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液透析患者血清ADMA浓度明显升高,尿ADMA浓度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ADMA浓度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明显正相关(分别为r=0.634,P<0.01; r=0.735,P<0.01).结果提示血液透析患者体内ADMA浓度增高,ADMA的蓄积可能参与了慢性肾衰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

  • 心衰与屏氧酶活性

    作者:谢小梅;赵水平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血清屏氧酶活性的变化.方法: 用苯醋酸作为底物测定心衰组和非心衰组患者血清屏氧酶活性. 结果: 心衰组患者血清屏氧酶活性显著降低;经治疗14天后心衰组患者血清屏氧酶活性明显上升;心衰时屏氧酶活性与肿瘤坏死因子-α呈负相关.结论: 心衰患者屏氧酶活性显著下降.

  • 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颈髓损伤

    作者:张宏其;李康华;龙文荣;邓展生;廖前德;林涨元;文霆

    目的:探查前路手术在治疗颈椎、颈髓损伤中的价值.方法:31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的病人,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ORION钢板内固定.按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标准,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对所有病例均进行分级评定.结果:28例获访病人中,平均随访时间为13.8个月,骨折、脱位复位均满意,植骨于术后3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时Frankel分级好转率分别为50%和82.1%,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0.64级和1.14级.结论:选择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颈髓损伤,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早期手术不仅可明显改善脊髓的功能状况,还可避免因发生并发症而错过手术时机.

  • CCR5基因5′侧翼区的克隆及调控功能初步研究

    作者:沙新平;胡国龄;谢玉桃;陈曦;刘映霞;龚环宇;侯珏;李萍

    目的:研究CCR5基因5′侧翼区的调控序列.方法:分段构建CCR5基因5′侧翼区的pCAT报告基因载体;分析各片段在Hela细胞中的CAT调节活性.结果:CCR5基因5′侧翼区基因-1~-486 bp序列的pCAT重组质粒在Hela细胞中能明显表现CAT上调活性,其活性比pCAT enhancer vector的活性高3倍.结论:CCR5基因5′侧翼区基因-1~-486 bp序列中存在基因转录上调元件.

  •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临床分析

    作者:谭茗月;罗小岚

    目的: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3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常规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动态心电图、心房调搏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本组23例患者多有晕厥发作,频发室性早搏(95.7%),右心室源性短阵室速(87%),心电图多为右束支传导阻滞(87%),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内径为(50.1±8.83)mm,右心房内径为(48±8.79)mm,右心室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之比为1.09,右心功能减退,射血分数(EF)为(0.325±0.0902).结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多有发作性晕厥,右束支传导阻滞,频发室早及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室速,右心室、右心房增大,右心室功能减退,右心室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之比增大.

  • 心衰患者硝普钠治疗前后心脏内径与射血分数变化的研究

    作者:钱招昕;孙明;陈玉梅

    硝普钠(NP)作为一种扩血管药物广泛用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CHF),已证实其能够改善CCHF病人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缓解临床症状.有研究证实NP能够改善CCHF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能够增加CCHF病人的心排量[1,2],但很少有硝普钠对CCHF病人心脏腔室内径影响的报告.另外,硝普钠在CCHF中的应用近年来受到怀疑,理由是可能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以及肾素-血管扩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反射性兴奋,从而进一步促进CCHF时神经内分泌异常,不利于CCHF的预后.本研究拟从NP对CCHF病人心脏内径和射血分数的影响来探讨其对CCHF预后可能的影响.

  • caspase3蛋白在胃癌及非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徐进;文继舫;郑晖;傅春燕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一个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可抑制正常上皮细胞和部分肿瘤细胞的生长,但肿瘤细胞常常逃避TGF-β的生长控制而无限增殖而促进肿瘤的发展;TGF-β还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目前,具体的凋亡诱导机制尚不清楚.Caspase 3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一类蛋白水解酶,即caspase中的关键效应酶.研究发现,TGF-β诱导部分肿瘤细胞调亡时常伴有caspase3的激活[1,2],TGF-β通过诱导胃癌细胞的TSC-22基因表达并产生细胞凋亡也与caspase3的激活密切相关[3].本研究通过检测胃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并分析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旨在探讨caspase3在胃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 硅胶涤纶丝网修补颅骨缺损后的并发症及其治疗

    作者:王京;陈宏;李敏洪;蒋宇钢

    颅骨修补术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手术,其操作并不复杂,目前已普及到基层医院,但存在手术后并发症较多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4月~2001年8月应用硅胶涤纶丝网修补颅骨缺损189例,探讨并发症产生的相关因素,旨在为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供临床依据.

  • 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评价

    作者:肖明华;曾辉玲;谭鹏;文魁

    生脉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缓解心绞痛[1].本研究通过对36例冠心病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并与同期的35例冠心病进行比较观察,以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短期随访

    作者:刘启明;张勇;周胜华;祁述善;沈向前;胡信群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常见原因,约占心脏性猝死的87%.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ribrillator, ICD)是目前治疗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的有效方法;临床资料表明,ICD降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总死亡率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1].但是ICD在对致命性心律失常识别时,可能会对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反应或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以及外界噪音干扰等产生误识别,而导致误放电现象[2].我院共植入ICD 4例,严密随访2~4个月,现将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 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咯血

    作者:黄灿成;周顺科;周锐;罗红

    支气管扩张并咯血是呼吸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患者经内科抗炎、止血及对症处理可缓解,但少数患者由于扩张的病变范围广、部位多、病史长内科治疗疗效差又不宜外科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医护人员也感棘手.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国内外已有动脉栓塞治疗胆道出血[1]、消化道出血[2]方面的报道,但是肺动脉栓塞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咯血尚少见.2001年我科与放射科联手对支气管扩张并咯血患者施行双侧支气管动脉造影及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 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中PTEN表达与MAPK磷酸化的相关性

    作者:冯德云;程瑞雪;郑晖;蒋海鹰;颜亚晖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及癌旁肝组织中PTEN表达与丝裂素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磷酸化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75例HC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PTEN蛋白和p42/44MAPK的表达.结果:①HCC中PTEN蛋白的阳性率(62.7%)和阳性强度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89.3%)(P<0.01),且阳性信号强度与HCC分化程度相关(P<0.01),即HCC分化愈差,PTEN蛋白表达愈弱.②HCC中p42/44MAPK的阳性率(85.3%)和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34.7%)(P<0.01),但阳性信号强度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 ③相关性分析表明,HCC及癌旁肝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强度和MAPK磷酸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提示在HCC发生中,可能是由于PTEN蛋白表达降低或缺失,不能有效抑制由致癌因子异常激活的Ras/Raf/MAPK信号转导通路,从而使肝细胞异常增殖和发生恶性转化.

  • 新生乳猪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肺血管重构

    作者:吴忠仕;Susan M.HALL;Sheila G.HAWORTH;胡冬煦

    目的:探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乳猪肺血管形态学的变化.方法:42只新生乳猪分成正常发育组和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组.其中20只新生乳猪置于低气压仓中3或11 d形成不同程度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γ-肌动蛋白抗体染色对肺小动脉的形态学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新生乳猪出生后早期随着日龄增加,血管壁中层百分率快速下降;缺氧抑制了中层厚度百分率的下降,甚至增加这种百分率(P<0.01),同时中层与管腔面积比值与中层百分率有相同的变化倾向.结论:新生乳猪出生后肺血管快速重构以适应子宫外生活环境.缺氧及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改变正常肺血管的重构,导致或加重肺动脉高压.

    关键词: 肺动脉 缺氧
  • 血管活性肠肽对肺组织CTP:磷酸胆碱二胞苷酰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管茶香;周伏文;罗自强;秦晓群;张长青;孙秀泓

    目的:观察血管活性肠肽(VIP)对肺组织微粒体中CTP:磷酸胆碱二胞苷酰转移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成年大鼠肺组织培养,提取标记有14C的反应产物CDP-胆碱,液闪测定14C放射性强度,反映CTP:磷酸胆碱二胞苷酰转移酶活性.观察VIP对该酶影响的量-效关系与时-效关系以及蛋白激酶C抑制剂H-7和钙调蛋白阻断剂W-7 预处理后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①浓度为 3×10-8 mol*L-1的VIP可引起微粒体CTP:磷酸胆碱二胞苷酰转移酶的活性增强,并随着VIP浓度增加,酶活性增加(P<0.01).②用3×10-7 mol*L-1 VIP作用8 h,酶的活性开始显著增强(P<0.01),随着作用时间延长,酶活性逐渐增加.③ H-7和W-7可显著抑制3×10-7 mol*L-1的VIP对CTP:磷酸胆碱二胞苷酰转移酶活性的增强作用.结论:肺内神经肽VIP可促进成年大鼠肺组织微粒体中CTP:磷酸胆碱二胞苷酰转移酶活性,其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与蛋白激酶C和钙调蛋白有关.

  • 日本血吸虫成虫67kD蛋白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袁仕善;曾宪芳;黄跃龙;王敏;周东明;易新元

    目的:分离日本血吸虫感染及免疫血清识别的成虫抗原(AWA)中的特异蛋白带,为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提供新的抗原分子.方法:免疫印迹法分析AWA的特异蛋白带,电泳层析法分离靶抗原.结果:获得了感染血清和免疫血清识别的67kD蛋白.结论:电泳层析法是一种分离血吸虫抗原的有效方法.

  • 完全弗氏佐剂诱导脾脏T淋巴细胞凋亡预防非肥胖性糖尿病鼠1型糖尿病

    作者:王晓希;牛晓红;周智广;苏恒;蒋铁建

    为探讨脾脏T淋巴细胞凋亡在完全弗氏佐剂(CFA)预防非肥胖性糖尿病(NOD)鼠糖尿病中的作用,42只NOD雌鼠随机分成CFA组(21只)和磷酸盐缓冲盐水(PBS)组(21只),3周龄时于鼠后脚板注射CFA 50 μl/只和PBS 50 μl/只.按不同的观察时间分6周、12周和30周3个观察组.采用TUNEL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脾脏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CFA诱导脾脏成熟的CD4+T淋巴细胞凋亡,但不能诱导成熟的CD8+T淋巴细胞凋亡;CFA能预防NOD鼠糖尿病的发生.提示CFA可通过诱导脾脏T淋巴细胞凋亡,以减少外周的CD4+T淋巴细胞,达到预防NOD鼠1型糖尿病.

  • 抗大肠癌噬菌体人单链抗体的初步鉴定及序列分析

    作者:朱建高;胡锦跃;李官成;李跃辉;周国华;孙去病;李小玲

    目的:对抗大肠癌细胞的单克隆噬菌体单链抗体进行初步鉴定和测序分析.方法:采用细胞ELISA,免疫组化,DNA序列测定和计算机分析方法,对5个单克隆噬菌体抗体(CH273,CH205,CH209,CHA12,CH723)进行初步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 5个抗体均对人大肠癌细胞、人胚肾上皮细胞和其它某些人肿瘤细胞反应,也与人正常肝细胞有弱阳性反应,但不与鼠源性的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反应.细胞免疫组化进一步证实了ELISA结果的正确性.大肠癌免疫组化对大肠癌组织有特异性的结合反应,而不与正常大肠组织反应.测序结果为CH273 ScFv全长732bp;V,D,J分别属于VH3-30-D1-26-JH3-linker-V1-13-JL2,GenBank序号为AY028777和AY028996;CH205全长366bp, V,D,J分别VH1-46-D6-13-JH3, GenBank序号为AF359365;CH209,CHA12和CH723的ScFv基因完全相同,全长723bp,其VH-DH-JH与CH273 ScFv基因中的VH-DH-JH完全一致,V,D,J分别属于VH3-30-D1-26-JH3-linker-L2-Jκ2, GenBank序号为AF363774.结论:噬菌体抗体具有结合人大肠癌组织和细胞的活性,为进一步开发临床应用人源抗肿瘤抗体和小分子抗体片段奠定基础.

  • 喜树果粗提液抗单纯疱疹病毒实验研究

    作者:李闻文;阎祖炜;施凯

    目的:用药物喜树果提取液作用于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了解药物抗病毒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药物与病毒混合后在温箱中作用4h,或药物与病毒混合后4℃过夜,吸附于单层BGM细胞1.5h,培养7d,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结果:实验组BGM细胞未出现病变,对照组细胞出现明显病变.结论:喜树果有较强抗HSV-2作用.

  • 三氧化二砷诱导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肖涛;李康华;方建珍;王万春;李海声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MTT法、透射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观察As2O3诱导MG-63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As2O3可有效地抑制MG-63细胞增殖,随着药物浓度增高其抑制作用增强,且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凋亡特征性梯形条形.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核仁消失,染色质浓缩聚集于核膜下.结论:As2O3可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苦参联合胎肝低分子抑瘤物抗白血病及其机制

    作者:向秋;谭孟群;黄艳红;蒋德昭

    目的:探讨苦参(SF)、胎肝低分子抑瘤物(LMW-NTS)联合用药对正常人骨髓粒- 巨噬系造血祖细胞(CFU-GM)和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FU-GM集落培养、细胞液体培养、Wrigh-giemsa染色、 3H-TdR掺入实验、DNA片段凝胶电泳和RT-PCR等方法,观察SF和LMW-NTS联用对白血病的作用.结果: SF和LMW-NTS联用,明显提高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能力,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诱导白血病细胞中原癌基因c-Myc的下调,抑制正常造血祖细胞CFU-GM的作用明显低于抑制白血病细胞的作用.结论:联合用药抗白血病的效果,较单用苦参或胎肝低分子抑瘤物明显提高.

  • 多形性B型预激综合征2例

    作者:裘中

    典型预激综合征(W-P-W)的心电图图形在同一病人身上可以自发地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同型预激综合征的QRS波群形态的变化是常见的现象,一般变形QRS时限无明显增宽,P-R间期基本一致.同一类型预激综合征中QRS波群的形态、时限及P-R间期明显不一致的病例不多见,现报告2例如下.

  • 肺癌摄取99mTc-MDP1例

    作者:邓豪余;梁昌华;胡晖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8岁.因左侧胸背部疼痛2月入院,疼痛为阵发性隐痛、刺痛,改变体位无缓解,伴活动后气促,无咳嗽、咳痰、咳血.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平稳,双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清晰,无干、湿罗音,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B超检查示左侧胸背部第9和第10肋处有一肿块,大小为99*!mm×87*!mm×66*!mm,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包膜回声不明显,其内回声低,光点稍不均匀,肿块位于肺内,与胸膜分界尚清;于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左下肺肿块组织送病理检查.X线胸片与CT示左下肺叶背段及后基底段占位性病变,以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病理检查结果示(左下肺肿块穿刺物)送检纤维组织中见少量癌组织,多为腺癌.99mTc-MDP骨显像:检查前30*!min受检者口服KClO4 300*!mg,静脉注射骨显像剂99mTc-MDP 370*!MBq,结果示:①左下颌骨、左侧第8,9后肋异常放射性浓聚;②左下肺肿块部位异常摄取99mTc-MDP,断层显像更清晰(图1,2).

  • 全髋关节置换并发脑梗塞

    作者:毛新展;周江南;李康华;龙文荣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多为疼痛,恶心呕吐,髋关节脱位,并发脑梗塞者少见,国内至今尚无关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合并脑梗塞的报道.我院自1984年7月~2001年3月共施行全髋关节置换189例,并发脑梗塞2例.现结合文献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如下.

  • 先天性左冠状动脉瘘入肺动脉致大咯血1例

    作者:陈燕;向旭东;陈平

    先天性左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无发绀的心血管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0.4%,以大咯血为首发症状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入肺动脉则属罕见,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于2001年5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右心房转移性非霍奇金氏恶性淋巴瘤1例

    作者:左小艳;许淑媛

    由于心脏的特殊结构和功能,心脏原发性肿瘤大多数是左心房黏液瘤,恶性肿瘤(包括癌及软组织肉瘤)转移至心脏较其它脏器少见,据报道其发生率仅为9%~20%.远隔心脏的恶性淋巴瘤转移至右心房,尚未见报道.我科外检病例中仅见1例,系罕见病例;术前误诊为心房黏液瘤,经组织切片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明确了诊断,对避免误诊类似病变具有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 肝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

    作者:曾利红;张新民;王鹏

    肝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LPML)十分罕见,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胆外科于2001年2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江某,男,68岁,因右上腹隐痛1月余,CT示肝脏占位病变2 d,于2001年2月19日收住肝胆外科.患者一个多月来经常感右上腹疼痛,间有畏寒、发热,门诊考虑:①肝癌;②肝脓肿.患者病中无恶心呕吐,精神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无肺结核及外伤病史.肝功能全套检查:HBsAg+,抗-HBe+,抗-HBc-IgG+.

  • SPECT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应用

    作者:胡硕;邓豪余;李新辉;段华新;梁昌华

    目的:研究SPECT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的诊断价值.方法:46例经临床确诊为MM的患者,均行SPECT骨显像、X线平片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或活检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合骨穿及其它检查结果,分析SPECT骨显像对MM的诊断意义,并用SPECT骨显像对部分患者进行追踪观察,评价SPECT骨显像对MM治疗效果的动态监测作用.结果:46例MM患者中,有44例SPECT骨显像表现为全身骨骼多处骨质代谢异常,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全身多处骨质代谢异常,其中以脊柱、双肋、骨盆骨质代谢异常为多见.对2例患者进行追踪,1例治疗后复查SPECT骨显像示骨质代谢异常的范围缩小,骨髓穿刺证实病情好转;1例复查SPECT骨显像示骨质代谢异常的范围明显扩大,患者病情加重,不久死亡.结论:SPECT骨显像是MM极重要的辅助检查之一,其灵敏度高,但诊断必须结合临床.SPECT骨显像对MM疗效的监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脑溢安颗粒对脑出血大鼠脑内IL-6表达的影响

    作者:肖岚;黎杏群;张花先

    目的:研究脑出血大鼠脑内IL-6表达的细胞定位及脑溢安颗粒(简称脑溢安)对IL-6表达的影响,探讨脑溢安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出血后大鼠脑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蛋白表达及胶质细胞反应.结果:脑出血后6 h~4 d血肿区域可以检测到小胶质细胞活性,6 h~7 d血肿外周可以见到星形胶质细胞反应;脑出血后6 h血肿区域即有IL-6表达,于12 h达高峰,7 d时消失.结论:脑出血后大鼠脑内IL-6阳性细胞主要为血肿区域的神经元和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脑溢安可能通过维持IL-6的上增性表达在脑出血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

  • 不同年龄健康女性血清性激素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变化

    作者:杨一芬;曹虹;黄干

    目的: 研究女性血清性激素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水平随年龄的变化,为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参数.方法: 测量236例23~53岁绝经前(按年龄分为3组,每组间隔10年)和91例48~71岁绝经后健康女性志愿者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 、孕酮(P)水平及TRACP活性.结果:绝经前各年龄组比较,仅FSH水平在绝经前第3组妇女中明显升高(P<0.05);绝经后与绝经前组比较,FSH,LH和TRACP明显升高 (P<0.01),而雌二醇和孕酮明显降低(P<0.01),且与TRACP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41和-0.37,P<0.01).结论: 女性绝经后,雌孕激素缺乏,导致FSH,LH升高,同时骨吸收加快,血清TRACP活性增加.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