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중남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7347
  • 国内刊号: 43-142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2-10
  • 曾用名: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湖南医学院学报;湘雅医刊
  • 创刊时间: 195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李桂源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纯化的鼻咽癌蛋白质表达谱的建立

    作者:彭芳;汤参娥;李茂玉;李萃;程爱兰;李峰;张鹏飞;李美香;肖志强;陈主初

    目的:建立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蛋白质表达谱,为NPC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技术从NPC组织纯化NPC细胞,应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LCM 纯化NPC细胞的蛋白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蛋白质,利用生物信息学资源构建NPC的2-DE蛋白质组数据库. 结果:建立了NPC蛋白质2-DE参考图谱,2-DE图谱共显示(1 312±30)个蛋白质点,共鉴定了427个蛋白质点,包括241个非冗余蛋白质,并构建了NPC的2-DE蛋白质组数据库,这些数据可从本实验室网站(http://www.xyproteomics.org)上进行查询.结论:首次建立了LCM纯化NPC细胞2-DE蛋白质表达谱,为NPC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资料.

  • Notch信号对视网膜前体细胞分化的作用

    作者:张锟;卢光琇;高玲;唐罗生;王建;王涛;胡蓉

    目的:观察Notch信号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视网膜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从胎龄16 d的SD大鼠分离视网膜神经上皮,采用悬浮法培养视网膜前体细胞.实验分Notch信号抑制组和对照组两组.第14天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细胞类型、Notch信号的表达及变化.结果:视网膜前体细胞大部分表达Notch1胞内段及其下游转录因子Hes1,少量细胞表达bHLH转录因子NeuroD和Mash1;自发分化后大量细胞表达bHLH转录因子NeuroD和Mash1,少量细胞表达Notch 1胞内段和Hes1.Notch信号抑制组Nestin,GFAP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β-tubulin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Recoverin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otch1信号在体外可能参与了对视网膜前体细胞分化的抑制,抑制Notch信号可部分促进视网膜前体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同时抑制了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

  • 注射毒品致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李全明;舒畅;姜晓华;黎明;李鑫;何昊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致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注射毒品致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假性动脉瘤破裂52例,住院期间再次或多次出血者26例.行髂外动脉-股浅动脉旁路带环人工血管重建术49例,行髂外动脉或股动脉结扎术14例.围手术期无死亡.1例住院期间出现移植物感染,5例随诊期间出现移植物感染,感染的移植物取出后同时行髂外动脉或股动脉结扎保肢成功.1例行股动脉结扎患者术后出现肢体坏死行大腿截肢.其余手术患者均恢复良好.36例复诊彩超检查示人工血管通畅.结论:尽早外科手术是抢救因注射毒品致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生命的唯一途径;彻底清创引流、髂外动脉-股浅动脉旁路带环人工血管重建以及控制感染是治疗的有效方法;在感染严重且局部条件无法重建血管的情况下,结扎髂外动脉或股动脉也是一种救治患者的可行选择.

  • 肺动脉高压上腔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特点

    作者:张赛丹;周小雄;余国龙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患者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cava,SVC)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及其参数改变的特点和意义.方法:PAH患者49例,健康成人20例.采用经右侧锁骨上窝切面探查SVC血流速度频谱,观察SVC频谱形态,并测量各波值.结果:PAH组SVC血流频谱形态不同于正常对照组.中度及重度PAH组S波吸气相血流峰值、速度时间积分(velocity time integrals,VTI)及呼吸变化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PAH组D波吸气相和呼气相血流峰值、VTI及呼吸变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PAH组AR波、VR波吸气相和呼气相血流峰值及VT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H组S波呼气相血流速度峰值(Vexp)与吸气相血流速度峰值(Vins)比值(Vexp/Vins)与肺动脉收缩压成直线正相关(r=0.760, P<0.001).结论:PAH患者SVC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具有其特点,对PAH有一定诊断价值;PAH患者SVC多普勒血流频谱S波吸气相血流峰值速度、VTI和S波Vexp/Vins值及D波、AR波、VR波血流峰值速度、VT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其中S波Vexp/Vins值有可能作为肺动脉压力无创检测的定量指标.

  • 黄芪扶正汤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功能

    作者:罗晓丽;杨侃;孙明

    目的:探讨黄芪扶正汤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氢化可的松造成免疫低下小鼠模型,用黄芪扶正汤和玉屏风散水煮液进行灌胃,检测小鼠血清溶血素的生成、IL-2和INF-γ的含量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和CD8+的表达.结果:黄芪扶正汤能明显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血清溶血素、IL-2和INF-γ的水平,提高CD4+和CD8+的比值,效果比玉屏风散更显著.结论:黄芪扶正汤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正调节作用.

  • 非甲基化CG的寡脱氧核苷酸链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游运辉;范学工;黄振宇;李宁

    目的:探讨非甲基化CG的寡脱核苷酸链(CPG ODN)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例HBV携带者及1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来源DCs进行体外培养.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s的表面分子HLA-DR,CD80和CD86的表达,ELISA检测DCs培养上清中IL-12水平,并在电镜下观察DCs的改变.结果:体外培养第6天的DCs,加入CpG ODN继续培养24 h后,透射电镜下观察,与完全培养基对照组DCs相比,其表面的空起丰富、增粗,粗面内质网增多,空泡减少甚至消失.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 CpG ODN刺激组CD80,CD86及HLA-DR在CHB患者、HBV携带者及正常人DCs上的表达阳性率均较完全培养基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HB患者、HBV携带者及正常人DCs均用完全培养基培养时,CHB患者及HBV携带者DCs上的HLA-DR,CD86和CD80的表达阳性率较正常人明显下降(P<0.05),但CHB患者和HBV携带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HBV携带者及正常人DCs均用CpG ODN刺激时,CHB患者DCs上的HLA-DR和CD86表达阳性率较HBV携带者及正常人明显下降(P<0.05),但HBV携带者和正常人之间比较却无统计学差异(P>0.05);CHB患者和HBV携带者DCs的CD80表达阳性率较正常人明显下降(P<0.05),但CHB患者和HBV携带者之间比较却无统计学差异(P>0.05).ELISA检测发现CpG ODN刺激组DCs分泌IL-12的水平无论在CHB患者、HBV携带者及正常人均较完全培养基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无论是完全培养基培养还是CpG ODN刺激,CHB患者及HBV携带者DCs分泌IL-12较正常人明显下降(P<0.05),但CHB患者和HBV携带者之间比较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pG ODN能够明显促进CHB患者外周血DCs成熟,为CpG ODN治疗CHB提供了实验基础.

  • 清醒犬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作者:何晓雷;刘玉丽;张岩;张荣利;杨碧波

    目的:评价犬心肌梗死后快速起搏法建立的类似人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5只健康雄性比格犬在全身麻醉下接受开胸手术,安置测压、测距装置和心脏起搏导线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6周后以220~260次/min行右心室起搏诱导犬充血性心力衰竭.术前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起搏前及起搏4周后分别观测和记录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手术前和起搏前LVEDD,LVEF和FS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起搏前比较,起搏4周后LVEDD和LVEDP明显增高(P<0.05),起搏后和起搏前LVEDD分别为(44.71±3.35) mm和(38.01±1.54) mm,LVEDP分别为(25.63±1.86) mmHg和(10.58±1.23) mmHg(P<0.05),起搏后LVEF,FS,LV dp/dt max较起搏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比格犬心肌梗死后快速起搏制备的心力衰竭模型的左心室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与人类心力衰竭相似.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动外排系统基因qacA/B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郑荣;王敏;何斌;李先平;曹虹;梁好;卿之驹;唐爱国

    目的:应用半巢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主动外排系统qac基因,了解qac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根据MRSA主动外排系统qacA和qac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半巢氏PCR法对中南大学3所附属医院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临床分离的80株MRSA分别扩增qacA/B和qacB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80株受检MRSA中,检出qacA/B基因19株,检出率23.75%;qacB基因18株,检出率22.5%.序列分析显示,qac基因与qacA的参考序列 (X56628)98%相同,与参考序列qacB(AF535087)97%相同.结论:半巢氏PCR法可成功检测MRSA的主动外排系统qac基因.qac基因阳性株在临床分离的MRSA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可能与其多重耐药有关.

  • 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患者内皮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马琦琳;张赛丹;宁阳根;蒲晓群;余国龙;郑昭芬;陈晓彬;胡柯;杨天(山仑)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患者内皮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冠脉狭窄病变而行PCI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3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9例)和通心络组(20例);通心络组为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4粒(每粒0.26 g),每日3次;测定术前,术后24 h,术后3个月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以及hs-CRP的变化, 以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flow-mediated diameter, FMD)评估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并对NO和hs-CR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CI术后24 h两组NOS,NO,FMD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 两组hs-CRP均较术前增高(P<0.05); 术后3个月NOS,NO,FMD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或P<0.01),hs-CRP较术前明显减低(P<0.01或P<0.05),通心络组较常规治疗组上述变化更为显著(P<0.05),NO和hs-CRP呈负相关(r=-0.3219, P<0.01).结论:通心络更能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患者的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为直接作用内皮细胞和抑制炎症反应.

  • 三氧化二砷联合阿霉素对人淋巴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黄然欣;李晓林;黄晓春;杨小刚;李文琦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阿霉素(adriamycin, ADM)对淋巴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Raji细胞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分为1 μmol/L As2O3组、2 μmol/L As2O3组、ADM组、1 μmol/L As2O3与ADM联合组、2 μmol/L As2O3与ADM联合组.用As2O3和ADM干预不同时间的人淋巴瘤细胞株Raji,采用Wright-Giemsa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As2O3联合ADM对淋巴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3联合ADM对淋巴瘤细胞凋亡率及淋巴瘤细胞内ADM荧光强度的影响;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s2O3和ADM对淋巴瘤细胞p53表达的影响.结果:As2O3联合ADM作用细胞24h后,可观察到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与As2O3和ADM单药组相比,As2O3联合ADM可增强对Raji细胞的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As2O3与ADM联合组与单药组相比,Raji细胞的凋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2O3和ADM单药组及联合组p53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加入1 μmol/L和2 μmol/L As2O3后细胞内ADM的荧光强度分别为18.53和18.12,分别增加0.056倍和0.023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2O3和ADM单药及两种药物联合体外均可抑制淋巴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和下调突变型p53;As2O3和ADM联合体外有协同抗淋巴瘤作用;As2O3对Raji细胞内ADM浓度无显著影响;As2O3可增强淋巴瘤细胞的化疗敏感性,其下调突变型p53的表达可能是其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之一.

  • 18例血管免疫母T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与诊断

    作者:袁小瑜;陈方平;毕丹东;赵谢兰;何琼琼;李群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 AITL)的临床特征和病理表现,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7月至2007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明确诊断的18例AIT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男9例,女9例,发病年龄从14~70岁.结果:AITL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热、脾大和皮疹,伴有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和其他血液学异常如白细胞升高、Coombs试验阳性,常累及骨髓,具有特征性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显示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CXCL13阳性率为93.3%.结论:反复多次淋巴结等部位的活检有助于本病确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分型如CXCL13等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 绝经后妇女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与骨密度关系

    作者:雷先阳;彭小丁;吴楠;胡明;孙振球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水平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363名40~80岁健康绝经后女性血清脂联素、雌二醇、睾酮、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测定总体、腰椎正位、总髋部BMD以及体脂、瘦体质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脂联素与总体BMD、腰椎BMD、髋部总体BMD、前臂BMD均呈负相关(分别r=-0.181, r=-0.208, r=-0.228, r=-0.203, P<0.05),校正年龄和体脂后,相关性依然存在(分别r=-0.131, r=-0.140, r=-0.159, r=-0.172, P<0.05).瘦素与髋部总体BMD、前臂BMD均呈正相关(分别r=0.162, r=0.210, P<0.05);瘦素与总体BMD、腰椎BMD不相关;校正年龄和体脂后,瘦素与前臂BMD相关性存在(r=0.157, P<0.05),而与髋部总体BMD相关性消失.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年限、瘦体质量、脂联素、雌二醇是总体、髋部与前臂BMD的独立影响因素.绝经年限、瘦体质量、BMI、脂联素、雌二醇是腰椎BM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脂联素是BMD的独立影响因素.

  • GJB2基因在湖南地区非综合征耳聋患者中的突变分析

    作者:王树辉;胡正茂;肖自安;唐青来;夏昆;杨新明

    目的:为明确湖南地区人群中非综合征性耳聋(NSHL)患者发病的遗传学基础,分析患者间隙连接蛋白2(GJB2)基因突变的情况,并探索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收集符合要求、无亲缘关系的NSHL患者140例.PCR扩增患者GJB2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纯化回收扩增产物,直接双向测序,用DNAStar软件分析测序结果,统计患者GJB2基因突变情况.设计1对错配引物并酶切以证实该新发现的突变.结果:在140名无亲缘关系的NSHL患者中,共有56例检测到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达40%(56/140);其中29例患者发现2个GJB2等位基因突变,另27例患者只有1个GJB2等位基因突变,等位基因突变率为30.4%(85/280).总共发现10种不同的碱基变异,包括7种致病突变和3种多态.7种致病突变分别是无义突变c.139G>T,移码突变c.176_191del16和c.235delC,错义突变c.109G>A,c.344T>G,c.550C>T和c.571T>C.c.344T>G是1个新报道的错义突变.常见的突变是c.235delC, 共有27名患者检测到该突变,达19.3%(27/140).c.109G>A突变频率仅次于c.235delC, 有25名患者检测到该突变,检出率达17.9%(25/140).结论:GJB2突变是导致湖南地区人群NSHL的常见的基因突变,其c.235delC突变是湖南地区人群NSHL常见的突变类型,发现1个GJB2基因的世界首次报道的新突变c.344T>G(F115C).

  • NMBR在不同妊娠阶段小鼠子宫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临产的关系

    作者:张卫社;谢庆生;伍招娣;吴新华;梁清华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素B受体(neuromedin B receptor,NMBR)在妊娠小鼠子宫平滑肌细胞中mRNA、蛋白时空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分娩启动的关系和机制.方法:按妊娠阶段的不同,将小鼠分为未孕组、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产时组和产后组,每组12例.应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子宫平滑肌中NMBR, IL-6和HSP70 mRNA及蛋白表达;利用NoShift转录因子分析法检测NF-κB-P65的DNA结合活性, 并分析各指标与分娩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产时组NMBR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未孕、早孕、晚孕、产后组(P<0.05), 但与中孕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组NMBR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NF-κB-P65DNA结合活性产时组显著高于未孕、晚孕和产后组(P<0.05).IL-6 mRNA表达产时组显著高于未孕、晚孕和产后组(P<0.05), 其蛋白表达产时组亦显著高于未孕和产后组(P<0.05).HSP70 mRNA表达量产时组显著高于未孕和产后组(P<0.05),HSP70蛋白的表达量产时组明显高于晚孕、未孕组(P<0.05).临产前后子宫平滑肌细胞P65 DNA结合活性、IL-6 mRNA的表达均与NMBR mRNA的变化呈正相关(r=0.40, P<0.01;r=0.30, P<0.05); P65, HSP70 mRNA的变化亦与NMBR的变化呈正相关(r=0.40, P<0.01;r=0.49, P<0.01);但HSP70与P65无相关性.结论:子宫平滑肌细胞中NMBR mRNA和蛋白表达在临产时达高峰.NMBR可借助NF-κB P65-IL-6通路、通过调节HSP70表达参与分娩发动和维持,但其对HSP70表达的影响不依赖P65途径.

  • 阿仑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邹晓玲;李勤学;施春花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的近期疗效.方法:以35例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每日服用阿仑膦酸钠10 mg,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结果:35例患者治疗后腰椎、股骨颈及大转子部位骨密度较治疗前增加(P<0.05),尿钙与尿肌酐比值降低(P<0.05).副反应轻微.结论:阿仑膦酸钠是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 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作者:曹兰琴;黎欣;李新国;张怡

    目的:研究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行新辅助化疗的Ib2~IIIa期宫颈癌患者97例,分析化疗后的近期疗效,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和术后病理结果.结果:新辅助化疗的近期有效率为86.6%;与疗效有关的因素为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新辅助化疗后84例患者可以手术,术后病理降级的有17例,术后淋巴结阳性者19例,宫旁浸润者6例;随访中1例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5例复发,余患者均健在.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好,新辅助化疗后手术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术后生存率.

  • 人脑星型细胞瘤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王延金;向娟娟;方加胜

    目的:了解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 基因突变在人脑星型细胞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NCAM基因的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找出可疑突变,回收PCR产物纯化测序及序列分析,ORF finder 软件分析蛋白质序列.结果:43例星型细胞瘤中有1例胶质母细胞瘤NCAM 7号外显子1 126号核苷酸由A颠换为C, 导致369号氨基酸由赖氨酸变为谷氨酰胺,该病人1年后死于复发.结论:NCAM基因点突变导致的蛋白质结构改变在星型细胞瘤的发生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 早期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彭争荣;肖平田;郭华;刘清红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脑缺血再灌注30 min后)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及学习与记忆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处理组.采用Zea Longa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观察大鼠早期高压氧处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海马区凋亡阳性细胞计数、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的改变情况;并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逃避潜伏期(EL)和穿过原平台次数的变化.结果:第2 h, 1 d, 2 d, 3 d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模型组和处理组均较假手术组增加(P<0.01),第2, 3 d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处理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凋亡细胞计数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1),而处理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Bcl-2蛋白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处理组则更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EL时间比假手术组明显延长,穿过原平台次数明显少于假手术组(P<0.01),而处理组EL时间则较模型组明显缩短,穿过原平台次数则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提高学习记忆功能.

  • 汶川地震后1月内脱离/未脱离震区的亲历者PTSD筛查阳性的发生及心理影响因素

    作者:高雪屏;罗兴伟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1月内脱离/未脱离震区的亲历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筛查阳性的发生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什邡地区235人(现场组, 称A组)、转入湘雅二医院住院的伤病员44人(伤病员组, 称B组)及家属36人(家属组, 称C组)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等进行心理评估.结果:(1)灾后1月内PTSD筛查总阳性率为35.5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16.27,P<0.001);A组、B组和C组PTSD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9.15%, 31.82%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mh=5.243,P<0.05);在PTSD筛查阳性者的3组人群中,A组在"麻木/回避"和"过度唤起"症状得分上明显高于B组和C组(均P<0.01).(2)A组和B组的"焦虑"、"抑郁"和"躯体化"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5);(3)性别、居住地和是否脱离震区是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结论:震后1月内对亲历者的心理影响较大,PTSD症状群、焦虑与抑郁症状是其主要心理问题,尤其是女性群体,应予更多关注.早期脱离震区环境、扩大和强化支持系统是其保护性因素.早期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亲历者的心理承受力,有效预防PTSD的发生.

  • 上颌窦血管黏液瘤1例

    作者:马艳红;刘国辉;李和清;谭国林;谷永红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是一种少见肿瘤,可发生在成年女性的盆腔及会阴部软组织,偶发生在男性腹股沟区、精索、阴囊及盆腔内[1],发生于头颈部者罕见[2],原发于鼻腔鼻窦者国内外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报道1例复发性鼻腔鼻窦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总结其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