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医药杂志
Jiangxi Medical Journal 강서의약
- 主管单位: 江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2238
- 国内刊号: 36-109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卡马西平导致药物性皮炎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导致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对我科2011年6月-2018年3月的22例卡马西平导致药物性皮炎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重症药疹11例.原发病为癫痫10例.潜伏期平均17.2d.表现为多形红斑型(41%)和发疹型(31.8%)常见.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异常、肝功能异常和血肌酶异常常见.经糖皮质激素、护肝、抗感染及局部护理支持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 卡马西平导致药疹具有潜伏期长、发热、口腔黏膜受累及肝脏损害常见等特点,早期足量糖皮质激素和局部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
动态动脉僵硬指数在接受降压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动态动脉僵硬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在接受降压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评估动脉僵硬度及预测心血管事件临床价值.方法 39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水平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tion,ISH)(n=132例)组和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n=266例),接受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后,记录入选者基本资料及用药情况,抽血查血生化相关指标、检测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和24h动态血压并计算AASI,比较两组ba-PWV、AASI等指标的差异,并分析两组的AASI与ba-PWV、24h脉压(24 hour pulse pressure,24hPP)指标的相关性.随后对老年ISH组患者接受降压治疗后2年内心血管事件进行记录,终点事件是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心衰、心源性死亡、脑卒中,根据记录结果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和非心血管事件组,并对所使用的降压药物类型的数目分组,定量分析各组AASI的差异和AASI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⑴接受降压治疗后,老年ISH组AASI、年龄、ba-PWV、24hPP均高于老年非ISH组.⑵老年非ISH高血压患者接受降压治疗后的AASI与24hPP、Ba-PWV无相关性.而老年ISH患者接受降压干预治疗后的AASI与ba-PWV正相关(r=0.432,P﹤0.05),与年龄、24h脉压(24hPP)相关.⑶在老年ISH组中,只使用1类降压药物联合组AASI值显著低于使用3类药物联合治疗组(P<0.05).⑷接受降压干预治疗后老年ISH患者中心血管事件组AASI、baPWV均高于非心血管事件组(P<0.05).⑸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年龄、24pp、ba-PWV、AASI是老年ISH患者接受降压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年龄、ba-PWV、AASI与老年ISH患者接受降压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密切(P<0.05).结论 老年ISH患者接受降压治疗后的AASI仍可作为评价动脉硬化的参考指标,对发生心血管事件有预测价值.
-
症征不符的腹部疾病5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腹型癫痫、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综合征、肠系膜扭转、盆腔淤血综合征等五种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以"腹痛"为主诉入院的5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误诊的原因.结果 有一共同特点即轻微的腹部体征与剧烈的腹痛症状不相符,均未能早期确诊,甚至延误治疗.结论 临床医生应当熟悉一些少见或罕见腹部疾病的特点,接诊患者时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反复的病情观察以及综合分析的临床思维,是早期诊断、提高疗效、减少误诊误治的关键.
-
溃疡性结肠炎1,25-二羟基维生素D3水平的变化及与IL-17/IL-10作用轴的关联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dihydroxy vitamin D3,1,25-(OH)2D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1例UC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1,25-(OH)2D3浓度、外周血IL-17和IL-10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相比,UC患者血清1,25-(OH)2D3和IL-10浓度显著下降,而外周血IL-17水平则高于对照组.重度活动组患者水平1,25-(OH)2D3低,显著低于中度和轻度活动组患者.血清1,25-(OH)2D3与Mayo评分指数和IL-17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IL-10呈正相关关系.此外,Mayo评分指数与IL-10存在负相关,与IL-17存在正相关性.而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治疗中重度UC患者后血清1,25-(OH)2D3和IL-10浓度显著上调,但仍低于健康人群.而IL-17则显著下降,但仍然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UC患者血清1,25-(OH)2D3浓度下降,且与IL-17、IL-10及Mayo评分指数相关,提示1,25-(OH)2D3可能在UC患者中与IL-17和IL-10存在关联.
-
宫颈腺癌合并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例
随着宫颈癌筛查技术的提高, 宫颈癌总体发病率、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但是宫颈腺癌的发病率却相对升高,由5%-10%上升至10%-30%,并且年轻化[1-4]. 宫颈腺癌的行为危险因素如多个性伴侣、 性生活过早、 保健意识缺乏等与宫颈鳞癌相似,发病机制却不像宫颈鳞癌那样明确.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PV感染特别是HPV18、16也与宫颈腺癌密切相关[5-7]. 但是宫颈腺癌治疗效果欠佳,死亡率比同期鳞癌高,所以早期宫颈腺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与发现尤为重要.
-
虎杖提取白藜芦醇对PC-3细胞株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虎杖白藜芦醇对前列腺癌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不同浓度的虎杖白藜芦醇作用于前列腺癌PC-3细胞,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测定Bcl-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增高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PC-3细胞抑制率明显增加(P<0.05);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PC-3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P<0.05);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PC-3细胞中Bcl-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够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通过抑制Bcl-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而阻断信号通路有关.
-
南昌市中心城区一起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的处置及启示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人畜共患传染病, 钉螺是其唯一中间宿主[1-3]. 江西省是血吸虫病流行严重地区之一[4],虽然经过60余年积极防治,疫情大幅下降[5],但由于血吸虫病传播环节多,流行因素复杂,钉螺孳生环境未得到彻底改变, 血防工作依然面临着疫情回升和扩散的挑战[6].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人员流动、建设活动加剧,血吸虫病疫情出现向城市蔓延的趋势,在湖南、湖北均曾出现城区血吸虫病疫情,对城区市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成威胁[7-10]. 现对江西省发生的首例城区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南昌市西湖区滨江公园发现钉螺事件作一报告和探讨.
-
慢性肾衰竭患者1型脱碘酶水平的调查
目的 慢性肾衰竭患者(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常合并有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uthyroid sick syndrome,ESS).有研究认为,1型脱碘酶(Type 1 iodothyronine deiodinase DIO-1)在ESS发生机制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将探讨CRF合并或不合并ESS患者血清DIO-1的表达水平.方法 入选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20例,按照慢性肾衰竭以及ESS诊断标准(血清FT3浓度<2.3pg/ml)入选,将入选病例分为2组,组1:慢性肾衰竭合并ESS组(n=60);组2:慢性肾衰竭不合并ESS组(n=60).组3:正常对照组(n=60):通过社区体检及医院体检科收集同年龄段各项指标正常的人群.临床资料由二名医师收集,常规生化检查及甲状腺功能由医院检验科检测,血清DIO-1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结果 由于CRF患者常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及高尿酸血症,故CRF组(组1和组2)血红蛋白、白蛋白与正常人(组3)相比降低、尿酸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白细胞、FT4以及TSH相比统计学无差异;因入组的CRF患者多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故CRF患者(组1和组2)空腹血糖与正常人(组3)相比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2的DIO-1表达水平与组1及组3相比较显著性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1的DIO-1表达与组3相比略升高,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31±0.08ng/ml vs 1.27±0.24ng/ml,P=0.976).结论 CRF不合并ESS患者与CRF合并ESS及健康人群相比,血清DIO-1的表达明显升高.
-
自创递进式缝合法一期关闭皮肤高张力创口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自创递进式缝合法在普通减张缝合法难以缝合的高张力创口的应用效果.方法 结合皮肤延展术原理,采取递进式缝合法将切口由远及近逐级缝合,降低切口张力,达到Ⅰ期愈合的效果.结果 本组24例创口皮肤全部存活,愈合良好.结论 该法经济简便,安全有效,为严重的高张力创口提供快速的直接创口愈合,且无需特殊培训或设备即可达到良好效果,并发症少.
-
TURP术后尿管拔除前膀胱灌注生理盐水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尿管拔除前膀胱灌注生理盐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TURP术后留置三腔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尿管拔除前膀胱灌注生理盐水200-300ml,至有较强尿意感时拔除尿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拔除尿管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等待时间、不同时段尿液白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排尿的时间以及血尿、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第一次排尿等待时间(34.2±4.3)min,明显长于实验组(4.1±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第一次及次日晨起第一次中段尿液白细胞计数(4.8±0.2)、(3.9±0.3)/HP,明显低于对照组(7.8±3.6)、(4.8±0.7)/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恢复正常排尿的时间(12.8±1.5)d,明显长于实验组(8.1±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尿、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URP术后尿管拔除前膀胱灌注生理盐水,术后首次排尿等待时间明显缩短,降低了血尿、尿潴留的发生率,同时缩短了正常排尿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比较
目的 比较皮肾镜碎石术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6例肾下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组(47例)和皮肾镜碎石术组(4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组平均手术花费时间较皮肾镜碎石术组更短,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方面低于皮肾镜碎石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短于皮肾镜碎石术组(P<0.05);两组发热、尿漏、肾绞痛、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单发、体积较小的肾下盏结石可选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
中国人群尿中AD7c-NTP含量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尿中神经丝蛋白AD7c-NTP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尿中AD7c-NTP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并依据纳入和剔除标准进行严格筛选.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合并效应量(加权均属差,WMD).Q检验及I2评估研究异质性的大小;漏斗图及Begg检验评估发表性偏倚;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共筛选出相关文献研究13篇,包含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036例,对照1501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尿中AD7c-NTP含量高于对照组,WMD=2.04ng/ml(95%CI:1.58-2.51).结论 尿中高含量的AD7c-NTP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
-
同期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Meta分析
目的 通过循证医学方法评估同期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检索IVI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VIP)及万方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17年6月),检索有关同期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肾结石的临床试验.纳入文献的筛选、数据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由两位研究员独立完成.提取得到的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共1011例患者,其中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组(双镜联合组)497例,经皮肾镜组(PCNL组)51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镜联合组的手术时问[MD=-17.28,95%CI(-22.32,-12.25),P<0.00001]、住院时间[MD=-2.00,95%CI(-2.76,-1.24),P<0.00001]短于PCNL组;双镜联合组的Ⅰ期结石清除率高于经皮肾镜组[RR=1.13,950%CI(1.01,1.26),P=0.003],但Ⅱ期结石清除率两组无明显差异[RR=1.16,950%CI(0.19,1.50),P=0.24];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MD=-11.56,950%CI(-28.02,5.92),P=0.20];双镜联合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皮肾镜组[RR=0.25,95%CI(0.17,0.38),P<0.00001].结论 现有证据显示,双镜联合与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相比,双镜联合手术的Ⅰ期结石清除率更高,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经皮肾镜手术更短,同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但两种手术方式的术中出血量及Ⅱ期结石清除率无明显差异.
-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分析
目的 应用FRAX软件评价中老年糖尿病患者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风险.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7月住院及门诊糖尿病患者,年龄40-90岁,共计229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及骨折危险因素(体重指数、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肌酐、尿素氮、血糖、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脆性骨折史、父母髋骨骨折史、是否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是否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等),采用FRAX中国模式预测糖尿病患者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结果 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相比,未来10年内骨折风险明显升高;伴随年龄增大,未来10年内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的风险概率不分性别均同步增高;血糖与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呈正相关.结论 年龄、女性、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开展健康宣教,并进行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和骨折风险评估,及早对高风险患者给予综合干预措施,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
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MSCT)对胃癌患者进行术前TNM分期,并对照病理结果,探讨其在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76例胃癌患者,术前行MSCT检查,平扫后进行动态三期增强,检查后阅片行TNM分期,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对胃癌T分期、N分期、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75.00%(132/176)、71.59%(126/176)、94.89%(167/176),对胃癌TNM分期总准确度为71.13%.结论 MSCT能够较准确地进行胃癌术前分期.
-
榄香烯乳联合奥沙利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联合奥沙利铂腹腔灌注对比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恶性腹水符合入组条件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应用腹腔穿刺术留置管引流技术,治疗组:榄香烯乳400-500mg/m2联合奥沙利铂1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行腹腔灌注治疗,每周一次,连用4周.对照组:顺铂60mg加入生理盐水40ml中每周一次腹腔灌注,连用4周,4周后分别观察恶性腹腔积液的变化.结果 4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组、照组的有效率分别80.9%、52.3%.组间差异P=0.0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37.6%、40.5%,组间差异P>0.05.结论 榄香烯乳联合奥沙利铂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优于顺铂,并且不良反应与单用顺铂无明显差异.
-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美多芭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美多芭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8年1月解放军福州总院476医院神经外科共75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分别接受美多芭药物常规治疗组(35例,对照组)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联合美多芭治疗组(40例,DBS组),收集相关临床、影像学资料,疗效评估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和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UALIF)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⑴手术联合美多芭治疗或独立的美多芭药物治疗后,患者UPDRS量表之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和运动并发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⑵DBS组患者UPDRS量表之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运动并发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⑶手术联合美多芭治疗或独立的美多芭药物治疗后,PDQUALIF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⑷DBS组患者治疗后PDQUALI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DQUALIF评分(P<0.01);DBS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DB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结论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美多芭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安全有效,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年龄可能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
输液风险防范护理对无陪护新生儿病房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输液风险防范护理对无陪护新生儿病房静脉输液安全性、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患儿68例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患儿68例作为研究组.观察组给予输液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比较2组输液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92.39%、输液流程完成率92.7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9.80%、8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94%和住院治疗总时间(3.86±1.32)d均低于对照组[13.24%、(7.64±1.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液风险防范护理应用于无陪护新生儿病房静脉输液安全性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鼻肠管联合鼻胃管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究鼻肠管联合鼻胃管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需使用肠内营养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实验组给予鼻肠管联合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4d后,实验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胃潴留、误吸、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采取鼻肠管联合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较采用传统的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的肠内营养获得较好的疗效.
-
HIV阴性儿童马尔尼菲青霉菌病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3例HIV阴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neffei,PSM)患儿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3例PSM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3例患儿主要有发热、咳嗽、精神差、进行性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1例颅脑CT显示多发片状低密度影,脑梗塞,后进展为大脑半球弥漫性肿胀,脑疝,2例肺CT显示多发异常密度影,均提示结核可能;3例患儿中1例为高IgM综合征,1例1月前曾患水痘,1例无基础疾病;分别予以脑脊液培养、血培养、肺泡灌洗液培养、肺活检确诊.1例颅内压持续增高家属放弃死亡,2例好转.结论 PSM可发生在非HIV感染儿童,肺和脑是主要靶器官,有肺部或颅内感染治疗无效且影像学可疑结核感染者应考虑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的可能,尽早行病原学检查以到达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
甲状旁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
甲状旁腺癌(parathymid carcinoma,PTC)罕见.据估计其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0.005%[1],约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5%[2]. 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甲状旁腺癌病例进行分析.
-
511例孕中期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
目的 分析产前诊断孕中期的相关诊断指征,并探讨羊水穿刺染色体检查在产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2月就诊于我院产科门诊具有诊断指征的孕中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B超指导下抽取其羊水并离心培养羊水细胞,制片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⑴511例孕中期孕妇,检测异常染色体64例,占比12.5%,其中无创显示高风险者41例,其他具有相关诊断指征异常者23例.⑵23例具有相关诊断指征异常染色体包括唐氏高危者异常8例、 高龄孕妇异常染色体9例、B超显示NT增高者异常染色体4例和父母一方染色体异常者查出胎儿染色体异常2例.⑶41例无创产前DNA检测高风险染色体检测异常者,包括23例21三体综合症、5例18三体综合症和13例性染色体异常者.结论 产前诊断中密切关注相关诊断指征,并对具有相关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十分必要,有助于更好的指导医生诊断孕中胎儿的异常情况,防止不健康患儿的出生.
-
LASIK手术对角膜前后表面Q值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前后表面非球面性(Q值)的变化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6月于我院近视激光中心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散光患者105例,均选右眼进行研究.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采用Allegro Oculyzer眼前房诊断系统检查患者角膜前后表面在6mm、7mm、8mm、9mm不同直径下的Q值,及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度、手术治疗光区、切削深度和剩余基质厚度.分析术前术后不同范围内角膜Q值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其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角膜前表面4个直径范围内Q值均往正向变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角膜后表面4个直径范围内Q值均增加,除1个月时9mm直径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前表面4个直径范围的Q值与柱镜呈正相关(P<0.05);角膜后表面4个直径范围的Q值与柱镜呈正相关(P<0.05);角膜后表面6mm直径Q值与中央角膜厚度和眼轴呈负相关(P<0.05);角膜后表面7、8mm直径Q值与等效球镜呈正相关(P<0.05);术后角膜前表面△Q与手术治疗光区和剩余基质厚度呈负相关(P<0.05),与切削深度呈正相关(P<0.05),角膜后表面△Q与手术治疗光区、切削深度和剩余基质厚度不相关(P>0.05).结论大部分近视散光青年角膜前后表面是一种从中央到周边逐渐变扁平的非球面形态.LASIK手术会改变角膜前后表面的非球面性,导致角膜Q值增大,而角膜前表面形态变化更显著.
-
羟乙基淀粉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羟乙基淀粉和通心络胶囊.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全血黏度高、低切等相关数据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治疗10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用药期间内出现牙龈出血2例、胃部不适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胃部不适、瘙痒3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乙基淀粉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症状和血液流变学参数,不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压迫时间的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弹力加压型止血器适宜的压迫时间.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192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压迫8h,对照组压迫6h.比较两组术后桡动脉穿刺处出血情况和压迫止血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穿刺口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8%和12.5%;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4.17%和15.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压迫止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于术后8h撤除止血器,能够减少桡动脉穿刺处出血情况发生,提高止血成功率.
-
颞浅筋膜轴型瓣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外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颞浅筋膜轴型瓣在颞下颌关节强直外成形术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对20例(24侧)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采用外成形术,术中并用颞浅筋膜轴型瓣与关节盘缝合,术后早期张口训练,术后2年内定期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疗效满意,张口度恢复良好,咬合关系没有改变,4例患者4侧术后有额纹不同程度减弱,术后6个月-2年内均恢复,随访期内内侧髁头均无吸收,所有病例均无复发.结论 颞浅筋膜轴型瓣在颞下颌关节强直外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方法可靠.
-
Bigbag人工晶体植入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观察
目的 分析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共33例39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分析术前、术后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中轴区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术后屈光状态、晶体后囊膜及后发障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裸眼视力及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5,P<0.05);术后1个月与3个月裸眼视力和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68,P>0.05);术后1、3个月的屈光度较术前明显降低(t=2.493,P<0.05),1个月与3个月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t=0.078,P>0.05);术前与术后1、3个月的中轴区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P<0.05).术后1、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5,P>0.05).术后中轴区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较术前增大.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PD-L1调节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PD-L1基因沉默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构建慢病毒转染系统下调PD-L1在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然后进行流式、侵袭实验、划线实验和细胞毒实验.结果 沉默PD-L1基因后,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抑制.结论 PD-L1表达下调可以在体外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抑制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
视网膜血管阻塞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视网膜血管阻塞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设立3组病人,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为颈动脉硬化并视网膜血管阻塞组,分别对3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进行对比.结果 颈动脉硬化组及颈动脉硬化有视网膜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网膜阻塞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7.8%(43/49),正常对照组检出率为5.3%(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41,P<0.001);视网膜阻塞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53.1%(26/49),正常对照组检出率为0.0%(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54,P<0.001).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视网膜血管阻塞患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人群当中有较高的发生率.
-
CT引导下hookwire技术在肺小结节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CT引导带钩钢丝(hookwire)应用肺部小结节术前定位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对2015年2月-2018年3月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36例患者,术前均使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部小结节,操作结束后行VATS下肺部病变切除,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决定下一步手术方式.结果 肺部小结节直径4-23mm,采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达100%,平均定位时间25min,有2例患者定位后CT扫描时发现有少量气胸,1例患者在操作过程中穿刺针脱落.结论术前使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部小病变的方法安全性高、准确,能提高VATS手术中肺部小结节切除的准确率.
-
江西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江西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现况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采样方法对在江西省抽取的5959名≥18周岁的成年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实验检测以及体格检查.结果我省成年居民的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30.84%,标化患病率为29.57%;男性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35.21%,高于女性的27.79%(χ2=37.21,P<0.001);城市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33.88%,高于农村的28.81%(χ2=17.22,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脂异常率与身体活动不足、年龄≥45岁、性别、城乡、静态行为等多因素相关.结论 江西省成年居民的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高,农村和城市患病情况不同,加强居民血脂异常预防控制非常重要.
-
早期视屏暴露与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视屏暴露环境与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相关性.方法 设计问卷调查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视屏暴露信息及家庭环境信息,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视屏暴露因素对儿童语言发育的影响.结果 134例16-48月龄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视屏暴露的起始月龄为(11.57±5.32)月,儿童每日视屏暴露总时长达(118.79±99.89)min.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视屏暴露起始月龄越小(t=3.743,P<0.001),每日视屏暴露总时间越长(t=-3.547,P=0.001),母子间对话时间越短(t=2.877,P=0.005),儿童的语言DQ值越低.结论 过早、过久的视屏暴露及母子间缺乏对话交流,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重要危险因素.减少视屏暴露,并增加亲子对话交流,有助于预防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
-
18F-FDG PET/CT在MRI阴性癫痫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MRI阴性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38例MRI阴性癫痫患者,并均行PET/CT检查.通过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法,测量SUVmax、AI指数获得癫痫灶的位置及范围,并与术中癫痫灶对比,评价PET/CT对MRI阴性癫痫的诊断价值.结果 38例MRI阴性癫痫患者中,PET/CT诊断阳性30例,诊断阳性率为78.9%.手术25例,与术中定位相符合20例,准确定位率为80%.其中颞叶癫痫18例(海马硬化16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全2例),额叶癫痫7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全7例).癫痫灶PET/CT表现均呈放射性摄取均减低,花斑样缺损改变.结论 PET-CT对癫痫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于MRI阴性癫痫,建议行PET/CT检查.
-
艾迪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 免疫功能及感染率的不同.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0例且无条件使用利妥昔单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标准CHOP方案化疗,试验组40例,给予标准CHOP方案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免疫指标及化疗期间感染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免疫指标、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近期有效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艾迪注射液有提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免疫功能和减少感染风险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临床分离病原菌及5种重要耐药菌分布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病原菌及5种重要耐药菌的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常规分离培养,WalkAway-96全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11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00株,占76.1%;革兰阳性菌283株,占23.9%.临床分离病原菌中位于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9.0%)、铜绿假单胞菌(12.4%)、肺炎克雷伯菌(11.1%)、金黄色葡萄球菌(9.1%)、鲍曼不动杆菌(8.7%),共714株;病原菌标本来源前4位的分别为痰(40.5%)、分泌物(20.1%)、尿液(19.0%)、血液(15.8%).常见的5种重要耐药菌共191株,占全部病原菌检出总数的16.1%,分别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38.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8.3%)、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23.0%)、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6.3%)和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4.2%).在各科室中,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比例高,占35.6%.在各感染部位中,呼吸系统多重耐药菌比例高,占71.2%.结论 该院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重要耐药菌以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应密切监测细菌耐药性变化,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导和监督.
-
盆底二维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盆底二维超声技术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SUI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妇女作为正常组,应用盆底二维超声技术测量两组受检者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并计算膀胱颈移动度(BND).将两组的BND进行比较.结果 SUI组的BND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 盆底二维超声技术可用于早期SUI的诊断.
-
卵巢卵泡膜纤维瘤47例超声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卵泡膜纤维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误诊原因,找出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47例经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纤维瘤患者的超声影像特点、临床表现、病理结果.结果 47例中12例呈囊实性包块;4例呈实性不均质回声包块,其中2例包块伴少量钙化点;31例呈实性低回声团块,其中2例包块后伴声衰减.21例误诊为子宫浆膜下肌瘤,2例误诊为卵巢癌.结论 卵泡膜纤维瘤典型者超声有一定的特异性,综合分析超声图像、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有助于提高卵泡膜纤维瘤诊断准确性及降低误诊率.
-
超声辅助乳管镜检查在乳头溢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乳腺超声联合乳管纤维内镜检查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乳腺超声检查,观察乳腺导管扩张程度、导管内膜及形态、走向、导管内有无肿块等.比较乳管镜、超声辅助乳管镜检查方法对乳头溢液的检出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100例(100条乳管)中,乳管内乳头状瘤26条、乳管扩张症30条、乳头状瘤病10条、乳腺癌27条、乳管炎7条.超声联合乳管镜检查漏误诊率2.0%(2/100),其漏误诊率显著低于高频超声(15.0%,15/100)、乳管镜(9.0%,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P<0.01;χ2=6.36,P<0.05).结论 乳腺超声联合乳管内镜检查能有效提高乳头溢液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为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临床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临床思维模式.为临床医生的诊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
18F-FDG PET/CT在临床Ⅰ期肺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上CT征象及代谢负荷在临床 Ⅰ 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术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术前在我中心完成PET/CT检查的临床I期NSCLC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及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术后生存时间单因素分析,利用Cox回归模型进行术后生存时间多因素分析.结果 34例临床I期NSCLC患者进入本研究;1年生存率为100%,2年生存率为52.9%,3年生存率14.7%;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脏层胸膜侵犯、SUVmax、SUVavg、TLG对临床I期NSCL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SUVavg、有无脏层胸膜侵犯及病理类型是临床I期NSCL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预测因子.结论 术前18F-FDG PET/CT检查有益于临床I期NSCLC患者术后预后的评估和合理治疗方案的制订.
-
UBE3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UBE3C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UBE3C在56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UBE3C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56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UBE3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16.1%,UBE3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UBE3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发病部位无关(P>0.05).结论 UBE3C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潜在标记物.
-
贞丹护肝方对小鼠实验性肝炎的作用
目的 研究贞丹护肝方对小鼠实验性肝炎的作用.方法 复制小鼠CCl4肝损伤模型、D-氨基半乳糖肝损伤模型和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以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为指标,观察贞丹护肝方的抗肝损伤作用.结果 贞丹护肝方对CCl4肝损伤、D-氨基半乳糖肝损伤、以及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ALT活性升高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P<0.01).结论 贞丹护肝方对实验性肝炎具有显著效果.
-
川崎病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γδT17细胞的变化及意义的研究
目的 观察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γδT17细胞及其产生的IL-17A的变化,探讨Th17细胞、γδT17细胞与KD炎症损伤的关系.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豆蔻酰佛波醇乙酯刺激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7细胞、γδT17细胞百分比,同时采用ELISA测定血清IL-17A水平,并比较两组间Th17细胞、γδT17细胞和IL-17A的变化.结果 ⑴相对于健康对照组,病例组患儿外周血γδT细胞和IL-17A均明显增高(P<0.05),Th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⑵外周血Th17细胞和γδT17细胞在病例组中的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γδT细胞在KD早期高度活化,并且可能通过产生高水平细胞因子IL-17参与KD的早期炎症反应;Th17细胞在KD的早期炎症反应亦起角色作用.
-
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产前诊断研究进展
胎儿主动脉弓异常是指主动脉弓位置、长度、大小,及其分支的异常,其发病率约1%-3%[1,2],通常与先天性心脏病、 染色体缺陷以及出生后气管食管压迫有关[3,4],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胎儿主动脉弓发育异常分类繁多, 各种分类间的预后各不相同,而且各分类之间存在有重叠. 本文将对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胚胎发育、 畸形特征以及产前诊断技术进行综述.
年 | 期数 |
2019 |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