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Suzhou University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소주대학학보(의학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本学报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著名血栓与止血研究专家、苏州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长耿教授任主编。张学光副院长任编辑委员会主任。血液流变学专家王天佑教授任编辑主任,执行主编。学报曾多次获国家、省级奖项,在国内学术地位已得到肯定。1992年开始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源期刊之一。并被《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数据库》以及《中国医学文摘》各学科分册二十多种数据库及文摘刊物收录。
1个月内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影响因子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发文量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停刊了吗?
经查询,杂志目前已停刊。
-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官网是什么?
经查询,杂志目前已停刊。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6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患者外周血中CD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和患者外周血中CD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经胸外科手术切除的60例NSCLC组织、15例癌旁肺组织和患者外周血中CD40的表达情况.结果 (1)NSCLC组织中CD40阳性表达率较癌旁肺组织明显增加(P<0.05);(2)有淋巴结转移组的CI4O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Ⅲ~Ⅳ期NSCLC组织CD40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3) NSCLC外周血清可溶性CD40 (sCD4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4) NSCLC患者外周血清sCD40含量和NSCLC组织中CD40分子表达成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NSCLC患者体内CD40含量增加可增强肺癌的侵袭和免疫逃逸能力;患者外周血清sCD40含量升高可能和肺癌细胞表面CD40分子释放有关.
-
流式免疫微球芯片技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 建立流式免疫微球芯片技术(FCIBA)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包被不同GP的单克隆抗体,抗GPⅨ(SZ1)、抗GPⅠb(SZ2)、抗GP Ⅲa(SZ21)、抗GPⅡb(SZ22)、抗P-选择素(SZ51)的不同荧光强度的微球,检测结果与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进行比较.选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非ITP (NITP)组和健康人对照组样本用FCIBA分析SZ1、SZ2、SZ21、SZ22、SZ51共5种特异性血小板自身抗体.结果 批内批间差异小;rTP组与NITP组和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对ITP诊断的总特异度为81.4%(70/86),MAIPA总特异度为80.2%(69/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为62.00% (31/50),明显高于改良间接MAIPA的31.00%(19/50,P<0.05).结论 FCIBA可以一次同时进行5种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为ITP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测定的新方法.
-
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将108例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准确分级并记录,同时选取同期83例有基础心脏病但无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予24h动态血压监测(24 hABPM),比较各组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比例明显升高,且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均P <0.05).结论 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发生率增高,并与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相关.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机体全身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机体全身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和5d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10 ml,测定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C反应蛋白(CRP)、T细胞亚群(CD4+、CD8+、CD4+ \CD8+)、NK细胞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1d腹腔镜组和开腹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d,两组IL-6、TNF、CRP较术前增高(均P <0.05),且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均P<0.05);术后5 d IL-6、TNF两组间比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CRP下降缓慢,两组间比较仍有差异(均P<0.05);术后1d两组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较术前均降低(均P <0.05),而腹腔镜组下降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3d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已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而开腹组术后3d内持续处于低水平,术后5d还未完全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机体全身炎性反应轻、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等优势.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变化,探讨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32例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T2DM+ CP组),24例单纯T2DM患者(T2DM组),24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HIF-1α浓度.结果 T2DM+ CP组和T2DM组HIF-1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T2DM+ CP组HIF-1α水平明显高于T2DM组(P<0.05).血清HIF-1α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成明显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bA1c是血清HIF-1 α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体内高水平的血清HIF-1α与血糖、胰岛素抵抗有关,在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IL-18BPa和IL-18BPc的差异表达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癌周组织IL-18 BPa/IL-18 BPc的表达,初步探讨IL-18BPa/ IL-18BPc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分布及异同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分别检测肝癌患者癌组织、癌周组织各34例(均为男性)、肝囊肿患者的正常肝脏组织5例中IL-18BPa/IL-18BPc的表达.结果 IL-18BPa亚型在肝癌的癌周组织、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11%和34.7%,而正常肝组织几乎不表达.癌周组织与其他两组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IL-18BPc亚型在肝癌的癌周组织、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24%和85.29%,同样在正常肝组织几乎不表达.肝癌组织与其他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IL-18BPa亚型在肝癌的癌周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促进肿瘤局部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而肝癌组织中IL-18BPc亚型高表达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提示不同亚型的IL-18BP的功能不完全一致.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亚型 原发性肝癌 -
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体质量、胰岛功能等的影响.方法 将50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应用艾塞那肽(27例)和传统方案(23例)治疗,在用药3个月后,观察空腹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体质量变化、血糖波动及胰岛功能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艾塞那肽组的空腹和餐后血糖、HbA1c、体质量均明显下降(均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 艾塞那肽可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及胰岛功能,降低HBA1c,使血糖达标,同时还可持续降低体质量,尤其对于初诊肥胖患者疗效显著.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随访分析
目的 回顾性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12年10月行KP治疗且资料较完整的1 45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改善率、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三方面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51个月(1~92个月),VAS评分术前为8.7±1.0,末次随访为2.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改善率为71.3%;骨水泥渗漏率2.4%;随访4年以上生存率75.3%.结论 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发症低,安全有效.
-
超声对局灶性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对局灶性桥本甲状腺炎(FH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例FHT患者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情况.结果 15例FHT患者的二维超声均表现为甲状腺内单发病灶,灶外腺体回声尚均匀.其中11个(73.3%)病灶边界清晰,12个(80%)形态规则,12个(80%)呈低回声,8个(53.3%)回声不均,似“地图样”,无明显占位效应,2个(13.3%)内见斑状强回声钙化;CDFI表现:4个(26.7%)血流信号极为丰富,呈局灶性“火海征”,10个(66.7%)血流信号稍丰富,1个(6.7%)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 FHT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特点,超声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相关凋亡基因Bcl-2、Bax和P53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难以愈合的机制.方法 雌性SD清洁级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照射组(n=24)为急性深Ⅱ度β射线皮肤损伤动物模型,烫伤组(n=24)为深Ⅱ度热力烫伤动物模型,对照组(n=6)为正常大鼠.取不同时期创面组织,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不同时相点各组大鼠创面局部相关凋亡基因Bcl-2、Bax和P53的变化.结果 (1)TUNEL结果显示,照射组大鼠创面出现后0、1、2、3周的积分吸光度(IA)值明显高于烫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照射组创面出现后0、1、2、3周Bax、P53的IA值明显高于烫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烫伤组Bcl-2的IA值明显高于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细胞凋亡出现较早、频度较高、消失推迟,可能是导致创面难以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
-
原发性肺动脉内膜肉瘤1例报告并国内2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动脉内膜肉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1例原发性肺动脉内膜肉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公开报道的20例及国外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肺动脉内膜肉瘤临床多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胸闷、咳嗽、胸痛、晕厥、痰血、发热及乏力等症状,影像特征是肺动脉不均匀性扩张和管腔内软组织充盈缺损.组织病理学多表现为未分化或低分化的恶性间叶细胞肿瘤,具有成纤维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特征,免疫组化见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动蛋白(SMA)阳性而结蛋白(desmin)阴性.结论 原发性肺动脉内膜肉瘤缺乏特异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预后差.
-
胰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P9在11例正常胰腺组织和88例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中MMP9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MMP9的表达和胰腺癌的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成正相关(均P<0.01),与生存时间成负相关(P<0.01),而与肿瘤部位和病理分级均无关(均P>0.05).经COX回归分析显示MMP9表达与胰腺癌预后成负相关(P<0.01).结论 MMP9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检测有助于对胰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3-NT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3-硝基酪氨酸(3-NT)浓度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检测入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将其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C,37例)、血管性痴呆组(VD组,41例)、AD组(48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IA)测定3组患者的血浆3-NT浓度,并对AD组患者的血浆3-NT浓度与MMSE得分及各个认知领域分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C组、VD组、AD组患者血浆3-NT浓度分别为(55.09±9.63) nmol/1、(70.42±11.45) nmol/1、(119.46±21.82) nmol/1,AD组患者血浆3-NT浓度明显高于NC组、VD组(均P<0.05);AD组患者血浆3-NT浓度与MMSE得分成明显负相关(r=-0.638,P<0.05);AD组患者血浆3-NT浓度与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能力均成明显负相关(均P<0.05).结论 血浆3-NT浓度测定有可能作为判断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生化指标,亦可作为AD与VD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
P-700系列电极对猪室颤模型除颤效果的影响
目的 评价新型除颤电极片P-700系列除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心导管对3组不同体质量的太湖猪诱导,制作太湖猪室颤模型,根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的除颤能量适用范围为依据,以P-500系列电极片作为对照,用P-700系列电极片和P-500系列电极片分别进行体外除颤与复苏,统计除颤成功率,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除颤前后各组动物的心脏功能,实验结束后做大体解剖并作病理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除颤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动物除颤前后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缩面积变化率(FAC)、左心室收缩末期后壁厚度(LVPW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P-700系列电极除颤成功率和安全性达到要求.
-
辛伐他汀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以及对凋亡信号转导通路NF-κB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辛伐他汀抗白血病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处理NB4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和辛伐他汀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5、10、15 μmol/L),培养24、48、72 h.采用MTT法观察NB4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NB4细胞凋亡指标AnnexinⅤ/propidium iodide变化;PCR芯片研究NB4细胞NF-κB通路相关基因mRNA的差异表达.结果 辛伐他汀对NB4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和促凋亡作用(均P<0.01),且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15 μmol/L辛伐他汀处理NB4细胞24、48、72 h细胞抑制率分别达到45.75%、92.91%、96.46%,而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30.25%、64.34%、87.38%.与对照组相比,15 μmol/L辛伐他汀处理NB4细胞48 h组中NF-κB通路有56个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其中47个基因表达下调、9个基因表达上调.结论 辛伐他汀能抑制NB4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辛伐他汀调节NF-κB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
Egr-1启动子调控hNIS基因的重组质粒构建及转染细胞株的建立
目的 构建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启动子调控人钠碘转运体(hNIS)基因的重组质粒并稳定转染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评价Egr-1启动子对hNIS蛋白功能的辐射诱导作用.方法 以Egr-1/pMR18T为模板PCR扩增Egr-1启动子序列,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FL*-hNIS/pcDNA3,构成重组质粒Egr-1-hNIS/pcDNA3,酶切电泳鉴定,通过FuGENE HD转染入Hela细胞,G418筛选抗性克隆,获取单克隆Hela-Egr-1-hNIS.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RT-PCR检测Hela-Egr-1-hNIS细胞系中NIS基因和NIS蛋白的表达.动态摄取碘-125实验观察Hela-Egr-1-hNIS细胞和前期研究所得细胞株Hela-NIS(+)给予不同剂量的X线辐照前后的摄碘功能.未转染的Hela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Egr-1-hNIS/pcDNA3,转染Hela细胞后获得了稳定表达细胞系Hela-Egr-1-hNIS,流式细胞仪测得NIS表达效率为11.2%;RT-PCR检测到Hela-Egr-1-hNIS有NIS mRNA的转录,而对照组无NIS蛋白表达.动态摄碘实验提示Hela-Egr-1-hNIS细胞摄碘能力比阴性对照Hela细胞提高了13倍;辐照后摄碘能力增强,在0~6 Gy范围内与辐射剂量成正相关(r=0.960,P<0.05);而Hela-NIS(+)组辐照后摄碘功能下降,与辐射剂量无相关性(r=-0.770,P>O.05).结论 成功构建Egr-1启动子调控的稳定表达hNIS蛋白的Hela-Egr-1-hNIS细胞系,该细胞系具有较强的摄碘功能及辐射诱导作用,有望在体内治疗中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壳寡糖促神经元生长的作用
目的 研究壳寡糖(COSs)对大鼠神经元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背根神经节(DRG)和DRG神经元为研究模型,通过神经丝蛋白-H(NF-H)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和Leica QWin软件检测不同浓度壳寡糖(0.0、0.1、0.2 mg/ml)作用5d对DRG和DRG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壳寡糖(0.05、0.1、0.2 mg/ml)作用DRG神经元12h后,对DRG神经元中NF-H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壳寡糖(0.1、0.2 mg/ml)显著促进DRG突起的生长(均P<0.01);0.2 mg/ml剂量的壳寡糖明显促进DRG神经元突起的生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体外培养的DRG神经元加入壳寡糖作用12 h后,0.2 mg/ml剂量壳寡糖组的NF-H和GAP-43表达量明显增加(分别P<0.05和<0.01).结论 壳寡糖可有促进体外培养的DRG和DRG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并可促进NF-H、GAP-43的表达.
-
罗丹宁衍生物Lj0104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研究
目的 研究罗丹宁衍生物Lj0104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方法 对雄性SD大鼠采用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给药方式,给药剂量为5.0 mg/kg(口服)和1.0 mg/kg(静脉注射).在24 h内眼眶取血,采用质谱方法对血浆中母体化合物及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Lj0104有3种主要代谢产物.结论 化合物Lj0104主要代谢为水解和羟基化产物.该研究为进一步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提供了实验及理论依据.
-
纳洛酮对缺氧诱导大鼠神经元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缺氧诱导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诱导组、缺氧诱导+纳洛酮干预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大鼠神经元损伤;应用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变化;应用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应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的活化.结果 (1)纳洛酮抑制缺氧诱导的大鼠神经元凋亡,缺氧组大鼠神经元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为对照组的3.54倍,纳洛酮干预组为对照组的1.35倍(均P<0.05).(2)纳洛酮抑制缺氧诱导的活性氧生成,缺氧诱导大鼠神经元活性氧生成,为对照组的2.66倍,纳洛酮干预组为对照组的1.24倍(均P<0.05).(3)纳洛酮抑制缺氧诱导的NF-κB活化(P<0.05).(4)抗氧化剂NAC抑制缺氧诱导的NF-κB活化,抑制率达49% (P <0.05).结论 纳洛酮抑制缺氧诱导的活性氧生成,进而抑制NF-κB活化,从而抑制缺氧诱导的大鼠神经元凋亡.
-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高压氧治疗的时间窗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开始时间和不同次数高压氧(HBO)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神经损伤的疗效,明确HBO治疗的时间窗和有效的治疗次数.方法 采用Feeney法制备TBI模型,分别在致伤3、6、12、24、48、72 h后开始HBO治疗,观察治疗后大鼠神经行为学、海马结构形态学的变化,确定HBO治疗的有效时间窗和治疗次数.结果 治疗组伤后3、6、12 h进行1次HBO治疗,大鼠海马CA2、CA3区锥体细胞形态及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改善,细胞丢失显著减少,其中3、6h的作用佳(均P<0.01).而伤后24、48、72 h进行1次HBO治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伤后6h,进行1、3、5次HBO治疗,各次治疗后在神经行为学、海马结构形态学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伤后24h,进行1、3、5次HBO治疗后,3、5次治疗效果明显好于1次治疗(均P<0.05).结论 大鼠TBI后6h内起行HBO治疗效果显著,增加治疗次数有助于增加疗效.
-
沙门菌基因突变株的构建方法研究
目的 研究沙门菌基因突变株构建的方法,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细菌进行遗传性状改造,深入研究沙门菌防治手段提供工具.方法 选用不同感受态细菌培养时间、培养基、感受态细胞浓度和电击参数等条件,以小分子质粒pMDT-GFP电转化受试菌,通过计算转化效率确定优化的电转条件.在此基础上用大分子质粒pGBM151-spvB电转化受试菌,再以蔗糖诱导同源重组,筛选突变株.结果 以含15 g/LNaCl的高渗LB培养基培养细菌至A600为0.3,制备浓度为1010cfu/ml的感受态细胞,在参数为2.5 kV、400 Ω、50 μF条件下,小质粒pMDT-GFP电转鼠伤寒沙门菌可获得高转化效率.以往难以转化的大质粒pGBM151-spvB在该条件下成功获得转化子,进而成功构建突变株.结论 上述方法能用于高效构建沙门菌基因突变株.
-
康成贴膏对骨折动物模型的治疗研究
目的 研究康成贴膏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通过制作比格犬骨折动物模型,并用康成贴膏治疗,观察骨折肢支撑着地时间,并于在给药前至给药后1~3周观测骨折肢X线片评分、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磷、血清钙水平.结果 康成贴膏可明显缩短动物骨折模型伤肢支撑着地所需的时间,促进骨痂生长,提高骨折愈合评分,明显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均P <0.05),而对血清磷和血清钙水平无影响.结论 康成贴膏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
藏药细果角茴香醇提物对内毒素炎症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藏药细果角茴香醇提物对革兰阴性细菌的内毒素即脂多糖(LPS)所致小鼠全身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BALB/c小鼠腹腔注射LPS导致全身炎症模型,观察小鼠内毒素炎症模型中,细果角茴香醇提物对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结果 细果角茴香醇提物减少内毒素炎症过程中肺组织炎症反应和炎性细胞的浸润,降低外周血白细胞数,抑制TNF-α、IL-6的释放(均P<0.05).结论 细果角茴香醇提物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
牙周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生物标志物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牙周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生物标志物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和超敏酶免疫分析测定85例牙周病患者(牙周病组)治疗前后血浆IL-6、IL-8、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与5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牙周病患者治疗前血浆IL-6、IL-8、TNF-α和hs-CRP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血浆生物标志物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牙周病患者血浆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测定是牙周病考核疗效的有效指标.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8例COPD合并I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7例患者年龄>60岁,入院前1年反复住院,使用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IPA确诊2例,临床诊断2例,疑诊4例.有7例给予抗曲霉菌治疗,有效2例,6例死亡.结论 老年COPD患者,如反复住院,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一般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应考虑合并IPA,尽早采取相关诊断和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
-
降脂煎剂治疗脂肪肝3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降脂煎剂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口服降脂煎剂50 ml/次,每日2次;对照组24例,口服水飞蓟素胶囊1粒/次,每日3次,2组均连续用药12周.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及肝脏B超检查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 (P <0.05),且在降酶、降脂、改善B超情况及症状、体征等方面均具有明显效果.结论 降脂煎剂对脂肪肝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脾脏切除术治疗结缔组织病合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脾脏切除术在治疗结缔组织病(CTD)合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CTD合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脾脏切除前后的临床资料,选择不同时间点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观察脾脏切除后的血小板水平变化趋势.结果 脾脏切除术后48 h,显效80%(12/15),良效20%(3/15),总有效率100%;脾脏切除术后1周,显效100%(15/15);脾脏切除术后52周,显效13.33% (2/15),良效20% (3/15),无效66.67%(11/15),总有效率33.33%.与脾脏切除前比较,血小板计数在脾脏切除后24、48 h和1、4、8周均明显升高(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呈下降趋势.结论 脾脏切除术对治疗CTD合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有待扩大例数进一步观察.
-
2008-2010年我院麻醉药品利用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2008-2010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 对我院2008-2010年麻醉用药的品种、数量、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醉药品的消耗金额呈上升趋势,盐酸哌替啶注射液DDDs从第6位下降到第8位,硫酸吗啡缓释片、枸橼酸芬太尼透皮贴剂DDDs3年中一直稳居前五位.结论 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早孕期妇女感染弓形虫与早产及婴儿感染弓形虫的关系
目的 探讨早孕期妇女感染弓形虫(TOX)与早产及婴儿感染TOX的关系.方法 对597名早孕妇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TOX感染血清学检测,并进行分组,分别对其所产564名婴儿是否早产,是否感染TOX进行分析.结果 297名TOX(+)孕妇早产率为9.09%,300名TOX(-)孕妇的早产率为1.67%,两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OX(+)孕妇所产婴儿先天TOX感染率为9.33%,TOX(-)孕妇所产婴儿先天TOX感染率为1.01%,两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OX(+)婴儿和TOX(-)婴儿早产率分别为28.57%、4.48%,两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孕期TOX感染与胎儿早产及婴儿感染TOX有关.
-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7例主动脉夹层病例行3D CE MRA检查,图像重建采用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和多层面重建(MPR).增强扫描前行横断位FSE序列T1WI、T2WI,增强后再行横断位FSE T1WI,可疑撕裂口位置行Cine序列.重点观察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内膜瓣片、撕裂口以及真假腔等.结果 3D CE MRA的MIP图像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100%.结合原始图和MPR图像,其敏感度可达到100%.(1)主动脉夹层的分型:Ⅰ型9例,占24.3%;Ⅱ型2例,占5.4%;Ⅲ型26例,占70.3%.(2)内膜瓣片的显示:常规MRI显示37例,MIP图31例,MPR图和原始图37例.(3)撕裂口的显示:常规MRI显示23例,MIP不能显示撕裂口,但原始图和MPR图显示31例.(4)真假腔的显示:常规MRI显示37例,MIP图31例,MPR图和原始图37例.结论 3D CE MRA是一种评价主动脉夹层的快速而准确的检查技术.
-
腹腔镜游离胃与常规开腹手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游离胃代替常规开腹手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优点.方法 将13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腹腔镜组和常规开腹组.分析两组腹部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液量、腹部切口感染率、肺部感染发生率、腹腔淋巴结清除数量、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胃壁坏死、胃残端瘘发生率.结果 与常规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具有腹部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小、腹部无切口感染、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的优点,其中手术时间和腹腔出血量两组相比,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腹腔淋巴结清除数量无明显差异,同时不会增加术后胃壁坏死、胃残端瘘发生率.结论 腹腔镜游离胃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具有明显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服用负荷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63例拟行择期PCI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例和31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实验组在阿托伐他汀20 mg/d基础上,PCI术前8h再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分别在PCI术前及术后24h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Ⅰ(cTn-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28±1.16) mg/L和(5.91±1.13) mg/L,P<0.05];实验组术后cTn-Ⅰ升高大于正常上限3倍者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9.4%和29.0%,P<0.05).结论 PCI术前给予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能够减少PCI术后的心肌损伤.
-
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风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分析394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术区头皮伤口、脑脊液漏、术前抗生素应用、术区人工植入物、多次手术、术中失血量等情况与术后颅内感染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出颅内感染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约为9.39%.脑脊液漏、多次手术及术中大量失血与颅内感染发生之间呈正相关(均P<0.05),术前抗生素的应用能减少感染发生(P<0.05).在彻底清创等情况下,术区头皮开放伤及术区植入物与感染发生相关性不大.年龄、性别及术前GCS评分与颅内感染发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术前适当使用抗生素、术区彻底清创、尽量减少手术时间、控制术中出血与输血量、严格把握人工植入物的使用指征,有助于减少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
苏州地区喘息性疾病患儿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苏州地区喘息性疾病患儿的过敏状况,有助于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方法 采用UniCAP全自动检测仪,对404例喘息性疾病患儿和268例非喘息性疾病患儿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并对105例喘息性疾病患儿同时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喘息性疾病患儿血清过敏原阳性率为40.1%,其中支气管哮喘组为77.9%,反复咳喘组(<3岁)为49.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的趋势,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以1~3岁组高.城区患儿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郊区(P<0.05).两种检测方法对尘螨过敏原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牛奶过敏原检测的符合率较低(P<0.05).结论 儿童喘息性疾病可能与过敏相关,通过血清过敏原的测定,能了解患儿过敏原状况,为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
-
经皮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经皮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单侧穿刺PKP手术来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0例,评定术前术后疼痛视觉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评分,正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和Cobb角.结果 所有患者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术后和术前相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椎体高度和Cobb角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单侧穿刺PKP手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缓解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低位产钳术4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低位产钳术在处理第二产程头位难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6例产钳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与同期平产的70例进行对照.结果 新生儿窒息率、产妇软产道裂伤率、产后大出血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只要掌握好产钳的适应证与使用技巧,手术者与会阴保护者合理配合,并不增加母婴并发症.尤其对第二产程胎儿窘迫,可及时结束分娩,改善围生儿结局.
-
Modified Kugel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61例分析
目的 探讨Modified Kuge1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Modified Kugel无张力修补术治疗161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愈,阴囊血清肿1例,腹股沟区疼痛2例,肺部感染2例,尿潴留38例,无使用止痛剂,无睾丸萎缩,无切口感染.平均随访4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腹股沟疝行modified kugel无张力修补术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当今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
-
亚甲蓝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在盆腔淋巴清扫术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亚甲蓝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在盆腔淋巴清扫术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18例宫颈癌患者采用亚甲蓝检测宫颈癌SLN在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检测到至少有1枚(SLN)的有15例,检测失败3例,总检出率83.33%.蓝染的淋巴结总共27枚,占总切除淋巴结的8.33%(27/324).每例患者检出SLN1~4枚,平均1.8枚.SLN定位于闭孔窝常见,占40.74% (11/27),髂内33.33%(9/27),髂外18.52% (5/27),髂总3.7% (1/27),腹股沟深3.7%(1/27).SLN的阴性预测值为100%.无过敏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宫颈注射亚甲蓝检测宫颈癌的SLN是可行的,但其意义尚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
-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和血浆NT-pro-BN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浆氨基酸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脓毒血症病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80例成年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发生脓毒血症的第1、3天及出SICU当天检测其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记录当天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患者发生脓毒血症后前3d及入住SICU期间总的出入水量,随访患者入SICU后的生存状况,并据此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 80例患者中,65例存活,15例死亡.两组患者第1天APACHE-Ⅱ评分、血浆NT-pro-BNP和血清PCT水平相近(均P>0.05);第3天死亡组血浆NT-pro-BNP水平、APACHE-Ⅱ评分、出入水量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血清PCT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SICU当天,死亡组的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住院期间总出入量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 <0.05).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分别与APACHE-Ⅱ评分相关(r=0.583,P<0.05;r =0.475,P<0.05);血清PCT与血浆NT-pro-BNP水平相关(r=0.769,P<0.05),血浆NT-pro-BNP与患者总出入水量情况相关(r=0.494,P<0.05).结论 脓毒血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感染指标血清PCT水平相关,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持续进行性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
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132例术后早期经肠内营养治疗的高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术后3d肠功能恢复.均能耐受肠内营养.6例患者出现频繁腹泻,4例出现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清创换药后愈合.均无肺部感染,无死亡.结论 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
蒙古族人群炎症标志物与胰岛素敏感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蒙古族人群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关系.方法 以年龄≥20岁蒙古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生活方式危险因素资料,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血压,检测血脂、血糖、胰岛素和CRP、sE-selectin、sICAM-1等炎症标志物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炎症标志物水平与ISI降低的关联关系.结果 经多因素调整后,随着CRP和sE-selectin水平的升高,ISI降低的危险度呈升高趋势(P<0.05).以低分位为参比,高分位CRP和sE-selectin者的ISI降低(ISI≤0.0130)的OR值(95%可信区间)为1.324(0.990~1.771)和1.986(1.486~2.654).而sICAM-1水平升高与ISI降低的危险性无关联关系(P>0.05).结论 CRP和sE-selectin水平升高与ISI降低的危险性相关联.
-
苏州市相城区2006-2010年肺结核的动态分析
目的 分析苏州市相城区2006-2010年肺结核的动态变化情况,评价相城区肺结核综合防制措施的效果,揭示苏州市相城区肺结核的分布特点.方法 根据2006-2010年网络专报系统数据和各类结核病登记报表,对苏州市相城区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发现、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后3年较前2年新发涂阳病例登记率户籍人口明显下降,流动人口明显上升;流动人口涂阳肺结核患者中的新发病人构成比高于户籍人口(P<0.05);涂阳患者平均治愈率为90.04%,流动人口涂阳和新发涂阳患者治愈率均高于户籍人口(均P <0.01).结论 苏州市相城区2008年后新发涂阳患者登记率呈现户籍人口下降、流动人口上升趋势;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和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后,结核病防治成效显著.
-
蒙古族人群炎症标志物与血管紧张素Ⅱ和肾素活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蒙古族人群炎症标志物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浆肾素活性(PRA)的关系.方法 对2 589名蒙古族研究对象进行人口统计学等资料的收集、血压等的测量,以及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以及AngⅡ和PRA的检测,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炎症标志物水平与AngⅡ和PRA异常的关系.结果 PRA异常组的sE-selectin显著高于PRA正常组(18.9 ng/ml vs 17.5ng/ml,P<O.001);与sE-selectin的低分位数水平组比较,第4分位数水平组PRA异常的多因素调整比值比(0R)值(95%CI)为1.42(1.08~1.87).AngⅡ异常组的CRP(6.3 mg/L vs 5.5 mg/L)和sICAM-1(335.3 ng/ml vs314.4 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与CRP的低分位水平组比较,第4分位数水平组对AngⅡ异常的多因素调整OR值(95%CI)为1.94(1.44~2.60);与sICAM-1的低分位者比较,第4分位者对AngⅡ异常的多因素调整OR值(95% CI)为1.44(1.11 ~1.87).结论 CRP和sICAM-1水平升高与AngⅡ异常相关联,sE-selectin 水平升高与PRA异常相关联.
-
蒙古族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者体质指数参考值的研究
目的 建立合理适用的蒙古族7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体质指数(BMI)参考值标准.方法 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蒙古族通辽校点2000年的调查数据,有效人数为5 563人,以BMI为指标采用有序样品聚类分析方法对样本划分优年龄段,再结合百分位数法确定超重、肥胖的界值点.结果 男女均划分为7~8岁、9 ~11岁、12 ~13岁、14~ 15岁、16~18岁共5个佳年龄段,以每个年龄段的85百分位为超重的界值点,95百分位为肥胖的界值点,建立了蒙古族儿童青少年的BMI参考值标准,共计20个参考值.结论 该研究所建立的参考值标准针对蒙古族儿童青少年,突出了简单、实用的特点,可为蒙古族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防治及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常州市2004-2011年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常州市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的运转状况,为完善监测系统的各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常州市AFP监测系统2004年至2011年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该市AFP监测指标各年均达到卫生部的要求,报告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疫苗服苗史为88.31%.AFP阳性标本中以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为主.在脊髓灰质炎灰病毒中Ⅱ型为该市主要型别.结论 常州市各项AFP监测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应重视流动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
-
蒙古族人群炎症标志物与不同亚型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 探讨蒙古族人群血管炎症标志物水平与不同亚型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以年龄≥20岁蒙古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生活方式危险因素资料,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血压,检测血脂、血糖、胰岛素和炎症标志物等指标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协方差分析方法研究炎症标志物水平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和复合型高血压(SDH)的关系.结果 经年龄与性别调整后,各亚型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ISH组和SDH组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高于正常组,IDH和SDH组的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高于正常组(均P<0.05);经多因素调整后,ISH组[lnCRP1.99(1.86~2.12),P=0.075]和SDH组[lnCRP1.95(1.89 ~2.02),P<0.05]的CRP水平高于血压正常组[lnCRP1.86(1.83 ~ 1.90)],IDH组的sICAM-1水平[313.21 (301.16 ~325.26) μg/L]低于血压正常组[328.65 (323.68~ 333.61) μg/L](P<0.05),IDH组的sE-selectin水平[lnE-selectin3.03(2.98 ~ 3.08)]高于血压正常组[lnE-selectin2.96(2.94 ~2.98)] (P <0.05).结论 CRP与ISH关系更密切,sE-selectin与IDH关系更密切.
-
苏州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探讨苏州市主要功能区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粒径≤10 μm,PM10)、粒径小于5μm的颗粒物(PM5)、细颗粒物(粒径≤2.5μm,PM2.5)等4种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垂直分布特征、24h浓度变化,以及不同类型口罩对大气颗粒物的防护效果.方法 (1)在苏州市选取7个功能区,连续3d监测大气中TSP、PM10、PM5、PM2.5的浓度;(2)选取一栋25层高的居民楼,分别检测第1、5、10、15、20、25层楼大气中TSP、PM10、PM5、PM2.5的浓度;(3)选取一监测点,每2h监测1次大气颗粒物浓度,连续测定3d,观察24h内颗粒物浓度变化;(4)分别使用一次性无纺布医用口罩、时尚型口罩、棉纱口罩、活性炭防尘口罩裹住采样头后监测4种大气颗粒物的浓度,比较不同类型口罩的防护效果.结果 (1)7个功能区PM2.5浓度均超标;(2)不同楼层间大气颗粒物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大气颗粒物浓度在早晨和傍晚各出现1个小高峰,凌晨时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P<0.05);(4)4种口罩比较,一次性医用口罩防护效果好.结论 PM2.5是苏州地区主要大气颗粒污染物,4种大气颗粒污染物在凌晨浓度较高,在距地面75 m高的低空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日常生活中使用一次性无纺布医用口罩来防护大气颗粒物污染.
年 | 期数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3 08 09 11 12 |
-
未知
投稿后,两个多月将近三个月左右接收的,我当时已经毕业了,所以也不着急,也没催稿,小修一次都是小问题,有关图标不清晰之类的问题,我是用新投稿系统投稿的,也是两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