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文摘杂志
Diabetes World 당뇨병천지·문적(중순)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粽子虽小,能量却不低
端午节将至,粽子又成了必备食品.然而粽子好吃但并非人人皆宜,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金晖提醒,糖尿病患者好吃清水粽子,不要吃有豆沙、蛋黄、肉等馅料的粽子,并控制好分量,一天以一个为宜.对于吃了粽子后容易导致血糖骤然升高的问题,金晖主任介绍,每年端午后都会碰到这样的患者.很多糖尿病患者感觉粽子那么小,吃一两个应该没事,其实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至一碗半的饭,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
-
小孩烦躁、嗜睡,竟是因为患上糖尿病
因为嗜睡发现了糖尿病,不是耸人听闻,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近日接诊的一位7岁小患者.据孩子家长回忆,近孩子表现的很疲惫,原本吃东西不多的孩子,突然很容易饿,还很能喝水,晚上还频繁上厕所.父母还发现,孩子正常上学的时间,也不起床,就给孩子请了一天假,当天孩子就一直处于昏睡状态.
-
糖尿病的“兄弟姐妹”,你都认识吗?
据调查,具备典型症状(三多一少)的糖尿病患者尚不足全部的一半,许多患者症状并不典型,看上去似乎与糖尿病毫不沾边,其实也是糖尿病家族中的一员.“兄弟姐妹”都有谁?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遗憾的是,具备典型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尚不足全部的一半,许多患者症状并不典型,看上去似乎与糖尿病毫不沾边,我们姑且称之为糖尿病的“兄弟姐妹”:
-
糖尿病患者必读的饮食误区
相关统计发现,糖尿病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肿瘤的第三大健康杀手.江苏省的糖尿病患病率为2.6%,其中60岁以上为7.8%.而南京地区3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约为6.8%.“南瓜能降血糖的说法,百分之百是错的!”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内科护士长沈犁指出,糖尿病患者要纠正一些误区.
-
8天吃16个鸡蛋血管清出2瓶“黄油”?
每天早上2个鸡蛋,急性胰腺炎发作据报道,李先生今年50来岁,170厘米的个头,身体比较胖.因为前段时间生了病,李先生觉得需要给身体补充营养,每天早上都吃下2个鸡蛋.23日晚上10点多,准备睡觉的李先生腹部突然一阵剧痛,原本准备躺床上休息,缓解一下腹痛症状,不想腹部疼痛越发厉害,忍受不了的李先生连夜赶往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急诊科.
-
喝水不当影响药效
用水送服药物能帮助药片进入食道,还能减少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但不同种类药物所需要的水量不同,有些甚至不建议喝水.普通胶囊、药片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喝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一些特殊药物,为减弱其毒性,避免对内脏(特别是肾脏)的损伤,建议服药后每天喝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例如服痛风药每天应喝水2000~2500毫升,以降低结石及肾内尿酸沉积风险;服排尿结石的药后,也应大量饮水,保证一天内尿量2500~3000毫升,以冲洗尿道、稀释尿液、降低尿液中盐类的浓度,减小尿盐沉淀的机会.
-
湿热天气糖友当心食物中毒
夏季即将到来,温度逐渐攀升,加上全国各地近日暴雨频袭,湿热环境给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了所需的温度和湿度,糖尿病患者本身免疫力就比较差,饮食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食物中毒.专家提醒,熟肉好随吃随买,隔餐吃好彻底加热,酸性食物别用含铅或锌的器皿盛装.
-
超重糖尿病患者如何调整饮食?
超重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饮食问题主要是总能量摄入超标.具体到三大营养素的摄入,问题包括脂肪摄入量超标,蛋白质摄入量过多,碳水化合物摄入相对较少,总能量摄入超标.那么,糖尿病患者超重的饮食原因有哪些呢?我们去了解一下.
-
学生营养日教您怎么吃——大庆龙南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赵庆伟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5月22日,龙南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赵庆伟走进靓湖学校中学二部校园,为360名初中生讲解了学生营养知识.这样太可怕:初二女孩节食送命,小男孩饮料代水患糖尿病“今天想告诉大家哪些东西要多吃,哪些东西要少吃,哪些不能吃,告诉你们学会保护自己,健康长大.”赵庆伟以大朋友的口吻,开始了轻松愉快的营养知识讲座.
-
糖友补维生素注意5点
糖友补充维生素等营养,需要视自身病情而定,糖尿病患者补充维生素之前好征求医生建议.1.2型糖友补点B族维生素.2型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特征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B族维生素.所以,糖友必须适当补充,如多吃猪肝、鸡肉、羊肉、蛋黄、牛奶、酵母、大豆、扁豆、杏仁、腰果、核桃、菜花和蘑菇等.
-
糖友听力下降属常见现象——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郑亿庆教授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得耳聋呢?一是糖尿病可直接导致神经系统受累;二是他们本身神经的脆弱性增加了,对身体的保护能力也差了,所以它对有关器官的损伤也容易变大.而致聋的原因,噪音是其中之一,同时也跟血糖控制不好有关.
-
夏季糖尿病防治三大误区——访厦门大学附一院内分泌糖尿病科主任李学军教授
夏天如何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晨报特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主任李学军谈防治糖尿病的误区.误区1:天热可以不运动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夏天气温较高,已经消耗了不少热量,于是就减少甚至停止运动.这是不对的!虽然气温升高时人体基础代谢会增加,但这不能代替运动,贸然停止运动会影响血糖控制.
-
10个糖友6个胖——重庆市大坪医院高血压内分泌科副教授倪银星
近日,全国15个城市的20家中心医院联合启动了“糖胖病管理中心项目”,重庆市的大坪医院也将为重庆糖胖病患者提供“量身定做”的管理平台.来自重庆市疾控中心慢病防治所的数据显示,重庆市18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保守估计约200万,其中糖胖病人约占六成.10个糖友6个胖大坪医院高血压内分泌科副教授倪银星介绍,糖胖病即指肥胖2型糖尿病,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肥胖或超重.
-
糖尿病足治疗不当可导致截肢——访西京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姬秋和教授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会导致失明、冠心病及中风、肾功能衰竭、坏疽和截肢等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治疗费用的81%是用来治疗并发症的.在并发症中,糖尿病病足的病变如不及时发现治疗可能会导致截肢等危害.
-
天气炎热糖友腹泻不妨补点维生素B
由于腹泻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释放多种激素,在对抗腹泻的同时,还额外动员出很多血糖,使其升高.严重时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那么糖尿病患者腹泻时该如何应对呢?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腹泻时血糖调节更加失衡,务必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可每3~4个小时测一次.如果有条件,每隔数小时测一次尿酮体.
-
糖友血糖难控查查是否缺维生素D
中国维生素D缺乏人群高达69%,除了老人小孩,都市白领久坐一族也有维D缺乏潜在危险.专家指出,除了孕妇和婴幼儿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外,如果2型糖友出现血糖控制不好、神经病变等情况,可以先查查是否缺乏维生素D.逾九成中老年人维D缺乏和不足维生素D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营养素.不过,维生素D的获得与其他营养物质不同,仅靠日常膳食提供的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约90%以上的维生素D是靠人体皮肤在紫外线照射下“光合作用”合成的.任何影响皮肤直接暴露于紫外线的因素,都会导致人体维生素D营养水平低下.而且,人体的自身因素也会影响维生素D的生物利用效果.
-
你所不熟悉的维生素A
人们往往容易忽略维生素A对眼睛的作用,但是在人体成长的某个阶段、某种生活状态下,维生素A对眼睛的作用是任何营养元素都无法替代的.比如说:对于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情况,佩戴隐形眼镜的情况、长时间的面对电脑的情况、眼睛容易干涩疲劳的情况、夜间视线不好的人群等.
-
维生素D缺乏引起缺钙导致骨质疏松
维生素D的缺乏,可能会引起缺钙导致的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可能还会出现胰岛素抵抗、肥胖,患2型糖尿病等一系列的危险疾病.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多少,与胰岛素敏感性、胰岛β细胞功能有密切关系.维D缺乏或不足,胰岛β细胞就失去了工作动力,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
-
维生素D缺乏易得慢性病晒太阳是佳补充途径
很多人都知道,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佝偻病的发生,但他们并不知道,维生素D对身体的影响极其广泛.在许多常见病的发生发展中,都可以见到维生素D的影子,如肿瘤、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慢性病都与维生素D的缺乏相关.维生素D缺乏为何与各种慢性病如此相关?平时如何补充维生素D?我们请专家来一一为我们解答.
-
维D水平低易患糖尿病
美国内分泌学会期刊《临床内分泌学与代谢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偏低者更容易罹患2型糖尿病.西班牙马拉加大学曼努埃尔马西亚斯冈萨雷斯博士及其同事以118名参试者为对象,研究了维生素D水平与参试者身体质量指数(BMI)及2型糖尿病发病率之间的关联性.研究人员根据参试者病情将其分为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和非糖尿病组.
-
维生素D水平低,胰岛素抵抗程度高
一项新研究发现:肥胖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非肥胖儿童.而低水平的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这项研究发表在内分泌学会的临床内分泌与代谢(JCEM)杂志上.早已发现肥胖人群中维生素D含量往往较低,过去也曾研究过低水平的维生素D和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的联系.但是肥胖以及其所带来的并发症跟低水平的维生素D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
-
“中国糖尿病诊疗基层行二期项目”在京启动
由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共同主办,诺和诺德公司捐助的“中国糖尿病诊疗基层行二期项目”在京启动.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戴建平理事长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翁建平教授等主办方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并讲话.此项目还得到了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的关注与支持.
-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和检出率存在地域差异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教授等对中国162个地区超过98000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和检出率存在地域差异.该研究刊登于《糖尿病护理》杂志.本次研究数据来自于全国健康普查的中国疾病监测点(DSP)系统,这项普查覆盖了中国人口的7%,包括已确诊的糖尿病,以及用于筛查未确诊糖尿病的血液样本.
-
中国糖尿病儿童患者逐年增加饮食西方化系主因
2型糖尿病对患者的危害,更多是在并发症,而非糖尿病本身.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中谈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为了预防死亡、减少致残,但如果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已经显现,就不应再一味进行强化治疗,继续强调严控血糖,否则低血糖有可能增加死亡率.
-
患糖尿病男子五只脚趾失踪无知觉
一位身患严重糖尿病而卧床在家的韩国男子,上月30日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一只脚的5只脚趾全都不见了,而凶手可能就是他的爱犬.韩国庆尚南道昌原市消防总部和警察局6月1日表示,30日上午12点41分左右,他们收到一位主妇报案称,其丈夫左脚的5个脚趾头全部不见了.该主妇的丈夫金某是一位糖尿病患者,一直在家接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治疗.
-
成人近视突然加深或是糖尿病惹的祸
王女士患500度近视已有20多年了,但在半年前,她感觉戴着的眼镜不够清晰,去眼镜店一验,原来是近视眼已经加深到600了.王女士很纳闷:不是青少年期近视才会加深吗?经过检查之后才发现,导致王女士近视加深的原因竟是糖尿病.由于糖尿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引起糖尿病青光眼,从而导致近视加深.
-
糖尿病拖着不治并发症发生几率高
糖尿病有一大特点:患者配合治疗,就能益寿延年;不配合治疗,就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折损寿命.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仅为1/3,相当多的患者不去医院寻求正规治疗,拖一天是一天,后只能自食其果.以下4个病例具有代表性,《生命时报》请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向红丁教授进行了点评.
-
警惕患糖尿病后的异常心态
幸福生活的钥匙永远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患上了糖尿病,千万不要自暴自弃.既然患有糖尿病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就要正视疾病、勇敢面对、不畏困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果像以下情况一样不正确对待糖尿病,糖尿病就会肆无忌惮、让人痛苦;如果认真对待、积极治疗,糖尿病就会老老实实、不敢乱来.
-
糖尿病存在种族差异吗?
糖尿病患病率在不同人种之间的确存在差异糖尿病患病率存在种族差异是真的吗?结果是肯定的.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一些关于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并发症存在种族差异的数据并不可靠.过去一些研究发布的有关糖尿病患病率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患者的自我报告,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很多数据可信度并不高.虽然在糖尿病诊断方面存在检测与方法学的差异,但是近几年的一些大型研究发现其患病率的确存在差异,这足以引起大家的关注.
-
数据显示印度糖尿病发病率二十年间猛增123%
据印度时报报道,一份新的研究结果显示,1990年至2013年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约45%,而印度糖尿病患病率跃升了123%.在过去二十年里,糖尿病已成为印度主要的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显示,糖尿病会引起肥胖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的肾脏、下尿道感染、中风以及许多其他疾病.2型糖尿病发病率高,往往与肥胖有关联.
-
2015ADA:低血糖或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来自美国HAYDEN医学研究基金会的Saremi博士在第75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科学年会报告了糖尿病试验中低血糖对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在糖尿病试验的一项附属研究中,Saremi博士等对低血糖是否能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进行了探讨.该研究共纳入197例患者,通过CT扫描确定低血糖(严重伴意识丧失/需要援助,或者经证实的血糖<2.8毫摩尔/升)对冠脉钙化(CAC)的影响.
-
八种方式可降低患糖尿病风险
2型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慢性病之一.美国佛罗里达迈阿密普利迪长寿中心营养研究部门的主任加里·坎菲尔德博士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并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是可以被控制或预防的.如果按照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生活,做一些你已经知道正确的事情,如控制血糖、吃得健康、保持运动、监测血压和胆固醇水平,那么它是可以被控制或预防的,美国医学专家对降低人们患上糖尿病风险的八种惊人方式进行了总结.
-
肥胖分六种治疗各不同
我国,体重指数(BMI)≥28千克/米2为肥胖.然而,BMI在分类时只涉及体重和身高两个参数,而未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考虑,因此无法区分肥胖的人之间存在哪些不同.这也导致临床工作者不能对不同的肥胖人群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而无法获得长期的体重控制.
-
心跳快患糖尿病风险高
心跳越快的人越要注意防范糖尿病.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一项新研究显示:静息心率越高,越容易罹患糖尿病.静息心率又称为安静心率,是指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研究人员对7.3万多名中国成年人进行了长达4年的跟踪研究,并对他们的静息心率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心脏跳动每分钟多10下,糖尿病发病风险就会增加23%,研究人员通过将上述结果与之前的一些研究结果进行了整合,结果仍发现了类似的相关性.
-
回首过去50年的糖尿病研究和治疗之路
从人们如何检测他们的血糖水平,到预计他们的寿命,过去的50年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几乎一切都在发生改变.为此,在2015年6月6日第75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科学年会特别召开了一项专题论坛,回顾了过去50年医生和研究者的技术变迁及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改变.
-
为何打胰岛素后脸会浮肿?
胰岛素是帮我们控糖的“利器”,不过,目前也存在一定的过度或过量使用问题.有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的使用率达40%~50%,比20%~30%的国际水平高出不少.我们提倡要适时、适量、适度地使用胰岛素,否则不一定对人体有利.
-
胰岛素开封后要如何保存?
夏季不少糖友开始犯愁:天气变得热起来,胰岛素该怎么保存?上班或外出时没有冰箱,会不会变质呢?下面让小编为你解答胰岛素的使用以及储存问题,让糖友不再困扰.如何保存开封的胰岛素?胰岛素在正常偏低的温度下通常是比较稳定的.尚未开封使用的胰岛素,在2~8摄氏度冷藏情况下,能保存2~2.5年.
-
糖尿病患者晨起血糖高不可乱用降糖药
糖尿病患者反复晨起高血糖时千万不要盲目增加降糖药物用量,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的剂量.一般来说,晨起血糖升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表现为凌晨3时高血糖和早餐前高血糖,又叫“黎明现象”,主要与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以及胰岛素抗体产生导致血糖不能被充分利用有关,治疗时需要增加晚上用药.
-
目前常见的4种减肥手术示意图
糖尿病不是一种内科疾病吗,为什么可通过手术治疗呢?很多糖尿病患者和老百姓对此心存疑惑.事实上,手术治疗是继生活方式改变、口服药物、胰岛素治疗之后的第四种糖尿病治疗方法,能给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带来非常大的好处,为接下来的全方位抗糖打下基础.糖尿病手术一般是指老百姓所说的“减肥手术”或“缩胃手术”.
-
穴位按摩法辅助治疗糖尿病
眼底出血、下肢麻木,当出现了糖尿病的并发症时,多数人想到的是调整降糖药量等方法,中医糖尿病专家建议,中医的许多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并发症症状,但有近八成合并并发症的糖友没有想过试试中医.下面让小编为你讲讲中医是如何对付糖尿病的.
-
你是不是“动粥疾病”高危人群?
“动粥疾病”听似生僻,却是血管中的潜伏杀手.公众熟知的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等都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简称:动粥疾病)范畴.未来十年发生动粥疾病的危险性水平决定因素包括:动粥疾病史、糖尿病、高血压、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肥胖和有血管病家族史等.
-
40%的胰腺癌确诊时伴有糖尿警惕胰腺癌的“潜伏者”
胰腺的知名度远不如其近邻的胃、十二指肠、肝、胆等,但胰腺癌就不同了,被称为“癌中之王”的它,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恶性肿瘤.据统计,上世纪70年代,各种恶性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约49%,现在可以达到67%,可是,“顽固”的胰腺癌现在的5年生存率仅6%.
-
肚子大四肢不粗苹果型身材容易患糖尿病高血压
身材不仅影响人的外在形象,也与健康密切相关.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杨文英指出,苹果型肥胖的人更容易患各种疾病.肥胖身材分两种,肚子大,四肢不粗的,叫苹果型肥胖.另一种虽然腰围也不小,但是脂肪以臀部和下肢为主,叫梨型肥胖.苹果型肥胖内脏间的脂肪特别多,这些脂肪特别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相关的所有疾病.胰岛素抵抗相关的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而梨型肥胖,臀部很大,腿很粗,虽然体型不好看,但这种脂肪不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这种身材的人虽然胖,身体却不一定有问题.
-
没症状并不等于没伤害患高血压别等难受了才吃药
没症状并不等于没伤害,长期高血压可致脏器损伤随着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朋友能够遵守着“有病及时看医生”的原则,但对于高血压的防治,却往往容易忽视.这主要是由于高血压发病较为隐匿,起初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没有监测血压,很容易被忽略.而且有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较年轻的患者认为,即使血压高了,但并没有什么不适症状,头不晕不疼的,没必要吃药治疗.
-
血糖波动自查10件事
美国“每日健康”网站近日综合多国研究,归纳了一些易被忽略的因素,糖友可对照自查,更好地控制血糖.1.人工甜味剂.一项研究成果显示,17名患有糖尿病的肥胖者喝了添加了三氯蔗糖的饮料后,他们体内的血糖和胰岛素含量都明显上升.2.脱水.缺少体液会引起血糖升高,这是因为血液循环中糖的浓度增高了.每天喝8杯水的老规矩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
自恃年轻不控血糖四五十岁糖尿病足就发作了
一个小伤口两周内何以烂掉整个前脚掌?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而糖尿病患者有10%~15%的人会得糖尿病足.专家提醒,以往糖尿病足常发生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上,但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年轻化,中青年糖尿病足患者越来越多,变成“小伤口酿成大伤害”的受害者.
-
糖尿病怎么进行血糖监测?
一旦诊断糖尿病,血糖的监测必不可少.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哪些方面的血糖监测呢?简单的方法就是自我的血糖监测,也就是通过快速血糖仪来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可以说血糖仪是糖尿病患者的标准配置,必备工具.在门诊,仍有少数患者从来不监测自己的血糖,大多凭感觉,今天觉得头有点晕、口干明显、尿多,觉得可能血糖高点,少吃一点.这是非常不科学、也是不可取的,容易延误病情.
-
糖尿病患者要正确应对“低血糖”的暗杀
目前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由初的1%快速上升至11.6%.低血糖作为糖尿病为常见也为危急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会直接威胁生命.国外专家说:“一次严重的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终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
-
检查眼底就能发现这4大常见疾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反映某些疾病的一面镜子.密切关注眼部变化,及时进行眼底检查,就能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变的蛛丝马迹.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时,视网膜血管痉挛、变窄,血管壁增厚,严重时会出现渗出、出血和棉絮斑.眼底病变的程度与高血压时间长短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这样运动才能降血糖
作为“五驾马车”之一,运动疗法一直作为糖友的降糖“秘籍”广受推崇.有专家指出,运动疗法搭配得当,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提高身体机能,延缓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但是,要使得运动疗法真正发挥降糖作用并不简单.
-
转臂运动缓解糖尿病肩
提起糖尿病并发症,人们很容易想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很少听说它会影响肩关节,导致肩周炎.实际上,肩周炎也是糖尿病的报警信号之一.对于糖友来说,要想缓解肩部疼痛,不妨经常做一做转臂运动,可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囊、肩胛、肱二头肌腱等处的黏连.
-
30岁糖友为啥越来越多
传统观念认为,2型糖尿病是老年人才得的病,但是目前发病年轻化趋势愈演愈烈.上世纪90年代以前,到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基本上都是老人,而现在内分泌科确诊的糖友有近1/3是低于40岁的年轻人.我国早发2型糖尿病的快速上升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早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与肥胖、活动较少、久坐等生活方式以及糖尿病家族史和经济不太富裕有关.研究发现,过去10年间,18~29岁人群中肥胖症患病率增加了70%,30~39岁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了70%,年轻人成了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患病增长迅速的群体.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已经多于1型糖尿病.
-
糖尿病并发症病在“痰邪”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眼病、皮肤瘙痒、抑郁、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怕出现并发症,即使血糖一直控制在理想指标范围内,超七成以上患者发病5年后也会至少表现出一种并发症,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终危及生命.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极高,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