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运动训练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流变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作者:林桦;王凯;王帆;应丽萍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流变指标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7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n=36)和对照组(n=38),2组患者均予常规相应性降糖药连续治疗6周,运动组在此基础上作适量运动训练,每周3次,共6周,2组均在治疗6周前后测定血脂、血流变及NO水平.结果:运动训练组治疗6周后NO较前明显提高(P<0.01),血脂、血流变部分参数均值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的血脂、血流变部分指标及NO虽有改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运动训练能明显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粘度,促进NO水平提高,有利于糖尿病治疗,NO合成能力提高是其可能的治疗机制之一.

  • 运动心脏康复治疗对冠心病冠脉重建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郭兰;李河;孙家珍;汪萍;冯建章

    目的:观察康复运动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冠脉重建术后内皮素、一氧化氮的浓度以进一步探讨运动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66例均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PTCA)和/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CABG)患者,按随机原则进入康复运动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有常规用药且两组用药情况无差异, 康复运动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要接受按运动处方规定的12周的康复运动治疗,康复运动治疗方案按Ⅱ期运动方案制定,从大运动量的65%开始,逐渐增加到80%,常规治疗组无康复运动治疗.结果:康复运动治疗组12周疗程前、后以及两组疗程后的血管充血引起的肱动脉的内径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而常规治疗组疗程前、后血管充血引起的肱动脉的内径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脉重建术后冠心病患者经过12周康复运动治疗后肱动脉内径反应性血管充血功能明显改善, 运动治疗可以改善冠心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 运动训练对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康复作用

    作者:孔繁和;张斌;赵春红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因年龄偏高,患有重病,不愿运动,其强化运动康复易被人忽视,影响其进一步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对部分无合并症的老年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强化运动训练,报告如下。

  • 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运动学》的课程建设

    作者:尹宪明;刘华;邓婕;王达鹏;李小萍

    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立足点与出发点[1].运动学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康复治疗方法的理论基础.同时,它又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包括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力量、耐力、柔韧等)、运动功能障碍及代偿运动等方面的知识,而构建运动学课程标准、选择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一直是个难点.

  • XOS训练反馈仪测试结果的力学和医学临床分析

    作者:杨福俊;何小元;刘永丰;苏建新

    由于工作、生理变化等因素,使得某些人的机体及其神经控制系统产生一些障碍,给自己的生活、工作及行动等带来许多不便,临床上除药物疗法之外,还有如电疗、声疗、光疗和磁疗以及电动机械按摩等理疗手段,实际上这些理疗法都是被动的,即受治者大多是躺着或坐着不动被动地接受.XOS综合运动训练反馈仪[1、2],利用训练机构把被治疗者主动对其所做的功变成弹性势能以能量的形式储存起来,再通过释放能量对被治疗者进行做功以激活机体和神经控制系统的障碍部分,通过反复训练后,修复或改善机体机能.

  • 眼头手协调性训练对小脑性共济失调康复疗效的个案分析

    作者:张建社;王俊卿;朱银星;常冬梅;程建斌;汤永全

    针对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双侧肢体交替运动、定位方向性运动、全身协调性活动、Frenkel法、医疗体操、太极拳等康复手段,有一定效果[1],但治疗周期长.国外有报道使用眼头手协调性运动训练,短期内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2],针对此训练方法,国内未见相关报道.笔者采用该训练方法治疗1例小脑血管瘤术后患者,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 地震伤后T11完全性脊髓损伤并左肩离断康复治疗1例报告

    作者:宗慧燕;王晓红;励建安

    脊髓损伤是康复科常见疾病,脊髓损伤并一侧肩离断却少见.本文报道1例地震伤后T11完全性脊髓损伤并左肩离断的患者采用肌力训练、起立床训练、平衡训练、MOTOmedviva2s智能运动训练、站立行走架训练、间歇清洁导尿等综合康复方法治疗,效果良好.

  • "XOS"综合运动训练反馈仪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

    作者:刘永丰;杨福俊;苏建新;王彤;何小元

    "XOS"综合运动训练反馈仪是一种主动疗法的医疗器材[1].其中的"XOS"是该装置人体运动结构分布的象形字母."X"指人体冠状面上下肢对称性支撑的运动结构分布,以便观察人体左右方向水平移动的运动学信息;"0"指人体矢状面以腰为中心,完成360°周期性旋转的运动结构分布,以便观察人体前后方向水平移动的运动学信息;"S"是指肢体活动带动脊柱自上而下产生的序贯性运动,即指人体各横断面产生的多米若骨牌样蠕动,以便观察人体上下方向垂直移动的运动学信息.

  • 基于虚拟游戏的视觉生物反馈技术在康复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孟凡;贾晓红;王人成;金德闻

    将生物反馈技术应用于康复运动训练,不仅能使患者更加科学、直观、实时地观察自身运动情况,并做出合理的评价;同时可以通过各种反馈方式提高患者的训练兴趣,达到提高训练效果的目的,因而成为功能训练系统研制中的技术热点[1].

  • 乳酸阈强度训练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

    作者:杨卫新;昝云强;朱大梅

    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是康复医疗的重要内容.有氧训练作为非药物治疗的有效手段已被临床广泛采用.传统的训练强度采用心率作为强度控制的指标.但心率受影响的因素较多,特别是在采用各种血管活性药物之后.乳酸阈作为运动强度指标已经在冠心病康复中应用,但是目前无高血压病应用的报告.本研究旨在论证乳酸阈运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作用.研究对象:28名1-2期高血压患者,其中13名(12男,1女,年龄61.8±5.7岁)参加有氧训练,另15名(13男,2女,年龄62.4±6.4岁)作为不运动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持续稳定服药半年以上,以前未参加过有氧训练,研究期间除了参加运动训练外,其他生活节奏不变.试验前两组血压无显著差异.乳酸阈评估:采用功率车运动,先在无负荷条件下踏车4 min,然后每2 min增加25W直至症状限制,运动前及运动中每阶段末采集取静脉血1 ml检测血乳酸.血乳酸由平稳上升到明显增加的转折点作为乳酸阈.

  • 运动训练对重症病毒性脑炎上肢运动障碍患儿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小兵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重症病毒性脑炎上肢运动障碍患儿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上肢运动功能障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肢体运动功能及手部力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与握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病毒性脑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儿进行运动训练,可显著提高患儿手部力量,改善患儿上肢运动功能.

  • 早期循序渐进运动对ICU患者获得性衰弱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赵贵美;焦琳琳;杨桂华

    目的 系统评价早期循序渐进运动(early progressive exercise,EPE)对ICU获得性衰弱的影响.方法 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JBI)、PubMed、MEDLINE、EMBAS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EPE对ICU获得性衰弱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经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与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1378例患者.经Meta分析,EPE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医学研究理事会评分[Z=6.19,95%CI(4.15,8.00),P<0.001],改善患者的独立功能状态[Z=2.48,95%CI(1.45,23.88),P=0.01],但EPE在增强患者肌力强度、大吸气压力方面并未显示明显优势,合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E可有效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独立功能状态,但在预防ICU获得性衰弱方面并未显示出优势,尚需开展深入研究进行验证.

  • 电针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国剑;马军廷;李占标;王强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游泳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以及其促进大鼠受损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电针组、训练组、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 h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大鼠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训练组行游泳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联合治疗组行电针治疗与游泳训练,均为每日1次,每次20 min;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不行任何治疗。采用Zausinger评分及前肢放置试验评定大鼠功能缺损情况,并采用RT-PCR法测定缺血侧大脑皮层VEGF mRNA表达量。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与对照组相比,电针组、训练组及联合治疗组受损神经功能均得以改善(P<0.05)。训练组的Zausinger评分高于电针组,且前肢放置试验评分低于电针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任何单一治疗的评分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电针组、训练组相比,联合治疗组 VEGF 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训练组VEGF mRNA表达量高于电针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疗法与运动训练均能够改善大鼠受损的运动、感觉功能及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中VEGF mRNA表达量,且联合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高表达的VEGF能够更好地促进血管的重塑与再生相关。

  • 运动训练改善高血压大鼠动脉压力反射功能

    作者:党娜;黄秀珍;林诚;潘燕霞

    目的 观察运动训练对高血压大鼠动脉压力反射和中枢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运动训练改善压力反射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 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0只和正常血压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运动训练组,运动组大鼠进行8周跑台运动.尾套法测定大鼠收缩压和心率,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PE)和硝普钠检测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BRS).侧脑室给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拟似剂Tempol和SOD抑制剂DETC,测定给药前后BRS变化.下丘脑丙二醛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抗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用于评估氧化应激.结果 运动前,SHR收缩压明显高于Wistar大鼠(P<0.01).运动训练显著降低SHR和Wistar大鼠心率,但仅降低SHR收缩压.SHR的BRS明显小于Wistar大鼠[PE:(0.89±0.22)比(1.96±0.23)次/(min·mm Hg);硝普钠:(0.62±0.10)比(1.32±0.23)次/(min·mm Hg),均P<0.01].运动训练明显改善SHR的BRS,与SHR对照组相比,SHR运动组BRS明显提高[PE:(1.31±0.26)比(0.89±0.22)次/(min·mm Hg);硝普钠:(1.22±0.25)比(0.62±0.10)次/(min·mm Hg);均P<0.05].侧脑室给予DETC抵消运动训练改善SHR之BRS的作用(P<0.05),并降低Wistar大鼠BRS(P<0.05),而Tempol则改善SHR的BRS(P<0.05),使SHR运动组大鼠BRS正常化.运动训练使SHR下丘脑丙二醛含量降低27%(P<0.05),同时使下丘脑T-AOC、SOD和CAT活性分别增加74%、41%和62%(P<0.05);运动训练使Wistar大鼠下丘脑丙二醛含量降低40% (P<0.05),并使下丘脑T-AOC、SOD和CAT活性分别增加72%、30%和51%(P<0.05).结论 中枢氧化应激抑制动脉压力反射,运动训练通过增强脑内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降低中枢氧化应激,从而改善高血压大鼠动脉压力反射功能.

  • 早期运动训练延缓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病理变化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洪玲;赵晓霖;陈秀云;林诚;潘燕霞

    目的 观察高血压前期有氧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心脏功能与结构以及心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运动训练改善心脏病理变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5周龄雄性SHR和正常血压大鼠(WKY)各24只,随机分成安静组(S)和运动训练组(E).运动训练大鼠进行16周中低强度的跑台运动.运动结束,评估4组大鼠血压、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左心室肥厚和纤维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左心室心肌ACE2、Mas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1-7) [Ang(1-7)]水平.结果 16周运动显著降低SHR收缩压(P<0.01)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压(LVEDP) (P<0.01),增强左心室内压大下降速率(P<0.01).运动训练还降低SHR左心室质量(LVM)、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均P<0.05),16周运动上调SHR左心室心肌ACE2和Mas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均P<0.01),增加心肌Ang (1-7)水平(P<0.01).16周运动不引起WKY左心室肥厚,但上调左心室心肌ACE2 mRNA和Mas受体mRNA表达(均P<0.05)及Ang(1-7)水平(P<0.05).结论 高血压前期运动训练显著降低SHR血压、改善左心室功能并减轻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运动增强心脏组织ACE2-Ang(1-7)-Mas轴功能有关.

  • 运动训练降低代谢综合征大鼠糖脂代谢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林诚;柳珍秀;杨明轩;徐来英;蔡金圆;许毛毛;康欣;潘燕霞

    目的 观察运动训练对代谢综合征大鼠体质量、尾动脉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脂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β/δ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训练改善代谢综合征大鼠糖脂代谢的机制.方法 将50只6周龄、体质量160~200 g的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n=25)和对照组(n=25),并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制备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随机分成运动组和安静组(4组大鼠分别为模型十安静组、模型十运动组、对照十安静组、对照十运动组).运动组大鼠在动物跑台上运动8周.检测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内脏脂肪质量、尾动脉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脂以及骨骼肌、脂肪和肝脏组织PPARβ/δmRNA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25只大鼠有19只出现代谢综合征变化,模型成功率76%.模型十运动组大鼠的体质量、内脏脂肪质量、三酰甘油和空腹血糖水乎明显低于模型十安静组[三酰甘油:(0.70±0.04)比(1.57±0.43) mmol/L;空腹血糖:(5.05±0.30)比(5.63±0.27) mmol/L,均P<0.05].模型十运动组大鼠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模型十安静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模型十安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十安静组大鼠的PPARβ/δ mRNA表达量较对照十安静组显著降低(均P<0.01).模型十运动组的PPARβ/δ mRNA表达量较模型十安静组上调(P<0.05或P<0.01).对照十运动组的PPARβ/δ mRNA表达量较对照十安静组上调(P<0.01).结论 运动训练能够上调高脂高糖喂食诱导的代谢综合征大鼠的骨骼肌、肝脏、脂肪组织的PPARβ/δ基因表达,这可能是运动训练降低代谢综合征大鼠体质量和改善糖脂代谢的机制之一.

  • 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影响——来自美国心脏协会的科学声明

    作者:马维克;徐赫男

    2 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的心脏风险运动的一般心脏风险运动过程中发生主要心脏事件的风险很小,甚至是在被认为处于高风险的心衰患者中.

  • 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影响——来自美国心脏协会的科学声明

    作者:马维克;徐赫男

    运动锻炼指南对于临床遇到的每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建议都应该是医生给患者的建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包括内科医生、护士和糖尿病教育者)在理论上是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教育的前沿阵地.来自基层医务人员的建议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 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影响——来自美国心脏协会的科学声明

    作者:马维克;徐赫男

    引言超重和肥胖的加速流行已经导致2型糖尿病的空前大流行,而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过去数十年里,发达国家中的成人2型糖尿病发病率已经观察到明显的增长,努力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和预防糖尿病同样至关重要.

  • 循证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刘青青;刘梦涛;涂玲;黄葵

    目的:通过循证护理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训练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重庆维普网、医知网等数据库和手工检索相关文献得到可靠程度高的佳护理证据,根据所得到的佳证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安全合理的运动训练措施。结果训练前后比较,运动训练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 LVEF明显升高(P<0.05),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显著增加(P<0.01),KCCQ评分明显提高(P<0.01)。结论循证护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训练安全有效,在严密监护及持续督导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肺功能康复运动是可行的,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无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706 条记录 8/36 页 « 12...567891011...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