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GE数字乳腺机平板探测器故障维修一例
乳腺X线摄影是目前公认的诊断乳腺疾病为有效、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之一.直接全数字X线摄影机是利用光导性将X线的光能量直接转换成电信号通过计算机作为信号数字形成图像,这种成像方式可减少能量损失,有效地利用了X线的能量,故此系统与传统乳腺机相比,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极高的量子效率,增加不同组织的密度对比,可对较小病灶和低对比病灶进行更好的探测.
-
疏肝解郁,调治乳房胀痛
几年前,我所在的医院引进了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机.这种被称作"钼靶"的检查仪器,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清晰地显示乳房的一些细微结构和小病灶,提高了乳腺病的诊断水平,特别是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慕名来我院做检查的患者非常多.
-
超声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随着超声的发展,设备的不断更新,超声诊断胃癌的符合率越来越高.胃癌占消化系统癌肿第一位,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应用了实时超声,超声胃肠水造影和超声内窥镜以及经内镜微超声探头的问世,特别是后两者对小病灶的发现和病变范围的确定更为确切,进一步提高了胃癌的早期诊断率.
-
螺旋CT评价肝脏血供的正常解剖变异
螺旋CT将高压发生器移入扫描架内,解除了高压电缆对X线管的束缚,并且应用滑环技术和高效快速的信息采集系统,使扫描快速而完全。螺旋CT的双期扫描已经成为一项常用的技术,它不但可以在一次屏气下完成整个肝脏的扫描,而且可按需要选择动脉期(HAP)或门静脉期(PVP)分别扫描,因而目前广泛应用于肝脏病变的诊断,特别是肝脏的多血性小病灶的诊断。此外,还可通过分析病灶在HAP和PVP的不同强化类型,来了解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1]。
-
胸腔镜切除236例单发肺结节结果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提高和高分辨螺旋CT的应用,因肺部结节疾病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但部分单发肺部结节的诊断存在一定难度,究其原因:(1)临床上影像学发现的单发肺部结节(≤3 cm)的病因涉及数十种疾病,目前常用影像诊断性手段(包括CT、MRI、PET等)难以做到病理定性诊断;(2)肺部活检技术的局限性:人体肺脏必须随呼吸上下不停移动,特别是肺小病灶准确定位穿刺诊断更难;(3)多数肺部结节疾病无特异的血清学指标变化.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为肺部结节样病变准确诊断提供了新的诊治手段.本文就我院利用电视胸腔镜肺结节活检结果进行分析.
-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脏黏液瘤七例分析
心脏黏液瘤是较为罕见的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临床表现 复杂且缺乏特异性而易误诊,既往超声检查基本能满足临床诊 治需要.随着螺旋CT 技术的日趋成熟,64 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成像成为心脏疾患的一种常规检查.因心脏黏液瘤发病率低, 国内外有关CT 诊断的文献报道较少[1-3] ,对该病的认识尚有不 足,可能造成对较小病灶的漏诊或误诊.本文分析7 例经手术 与病理证实的心脏黏液瘤的CTA 表现,以期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提高诊断水平.
-
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增生结节及小肝癌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肝癌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占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三位[1],原发性肝癌是肝硬化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的早期诊断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仍被视为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性不易被患者接受,且对于位置深的小病灶假阴性率也较高.二维超声检查因其无创及可重复等优点常作为肝硬化及肝癌的诊断及随访方法.
-
MRI在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征象以明确MRI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0.5T signa contour型磁共振成像仪对8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MRI检查,扫描序列为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PDWI、T2*WI,并对56例患者进行了动态及一般增强检查.结果:80例病例共发现112个病灶,其中108个病灶在T1WI上为低信号,4个为稍低信号;T2WI上病灶均有高信号表现,并且随着回波时间的延长,病灶的高信号越来越强,形成所谓的"灯泡征";56例进行了增强检查的病例中37个病灶强化不均匀,且有自边缘向中央推进的强化特点,余小病灶为均匀强化.结论:肝海绵状血管瘤在MRI图像中有其特征性表现,MRI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不可缺少的方法.
-
胸廓定位带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中的应用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变的确诊具有优越性,但对肺下叶及肺内较小病灶的穿刺活检有一定难度,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肺穿刺胸廓定位带(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0620010702.9).
-
立体定向显微外科开放直视手术治疗颅内小病灶
目的:探讨CT或MRI引导的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在脑内或重要功能区小型病灶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直径为0.5cm~3.0cm的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小型病灶患者采用Leibinger-Fischer的STP立体手术定位系统,通过CT或MRI图像资料的三维重建定位,借助显微外科技术小骨窗开颅切除病灶.结果:所有病灶均定位精确,并一次性切除,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8例术后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其中6例经治疗在1周内恢复,3例遗留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其余的头痛、肢体麻木无力或轻偏瘫病例,均于术后1月~3月内恢复或明显好转.33例癫痫患者26例术后癫痫症状消失,随访4个月~18个月,28例癫痫症状完全消失,5例癫痫发作次数显著减少.结论:对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小型病灶切除,立体定向开放显微手术是一种侵袭性小,定位精确,安全且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
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手术治疗结直肠小病灶(直径≤3.5cm)肿瘤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加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结直肠小病灶(直径≤3.5 cm)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 2015年4月应用腹腔镜、结肠镜联合加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治疗结直肠小病灶肿瘤36例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直肠3例,乙状结肠9例,降结肠11例,横结肠4例,升结肠9例.肿瘤大小1.0 cm×1.5 cm~3.5 cm×3.5 em.腹腔镜、结肠镜联合精确定位肿瘤位置后,腹腔镜下切除肿瘤送全瘤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根据冰冻病理结果腹腔镜下完成肠切除术或肠癌根治术. 结果 3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3例术前局部活检病理示绒毛状腺瘤伴重度非典型增生,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全瘤活检示腺癌.17例管状绒毛状腺瘤伴轻度(9例)或中度(8例)非典型0增生行肠壁并息肉楔形切除术,5例管状绒毛状腺瘤伴轻度(2例)或中度(3例)非典型增生及3例绒毛状腺瘤伴重度非典型增生行部分肠管切除术,2例绒毛状腺瘤伴重度非典型增生行肠管切除加局域淋巴结清扫术,9例腺癌行肠癌根治术.无术后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腹腔内感染.术后随访6~ 36个月,平均20.5月,未发现肿瘤复发、远处转移及切口种植. 结论 应用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加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治疗结直肠小病灶肿瘤安全,高效,微创.
关键词: 腹腔镜 结肠镜 结直肠肿瘤 小病灶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
手术切除联合术中射频治疗多病灶肝癌
多病灶原发性肝癌一直被认为是预后极差的征兆,在过去多实施姑息性治疗甚至放弃治疗.射频消融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比较有前景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原发性肝癌局部消融治疗方面已经得到了比较确切的近期效果,但目前的报道绝大多数为经皮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的方法[1,2].我们对适合条件的多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大病灶行手术切除、小病灶行术中射频消融的方法进行治疗,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病例选择和操作技术
自1991年Reich等首先报道腹腔镜肝脏切除术以来,有关报道不断增加.手术方式主要有腹腔镜辅助的肝切除、手助式腹腔镜肝切除术、腹腔镜肝切除术.总体上来看,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发展相对缓慢,尚处在探索阶段,仅在少数大规模的医疗机构开展,而且切除的范围多局限于左肝外侧叶和位于Ⅳ、Ⅴ、Ⅵ段肝的表浅小病灶.主要原因是: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操作困难,尤其是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对手术技术要求相当高;肝脏血运丰富,腹腔镜下肝门血流阻断较为困难,术中肝脏切面出血难以控制;没有理想的腹腔镜下切肝工具等.
-
肺内局限性小病灶的外科治疗
1990年1月至2001年10月,我们手术治疗肺内局限性小病灶病人118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
PET-CT检查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是一种功能显像,缺乏对病灶的解剖定位能力;而CT则能够进行准确的解剖定位,且能很好地进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及发现小病灶。1998年,美国的Townsend和Beyer[1]把PET与CT融合在一起,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PET-CT一体机。2000年, Charron等[2]首先报道了PET-CT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同年, Beyer等[3]学者对110例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进行了PET-CT扫描,证实了全身PET-CT检查对肿瘤的诊断、分期及评价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目前,PET-CT检查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临床,本文就PET-CT在妇科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监测肿瘤复发及指导调整临床治疗方案等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
CT下定位胸细针肺穿刺诊断周围型小肺癌
肺内周围型小病灶确诊困难,我们在CT下定位经胸细针肺穿刺诊断周围型小肺癌30例,取得了100%的阳性率,现报告如下.
-
多层CT诊断坐骨结核九例
坐骨结核临床上罕见,低海拔地区更是极罕见。常规X线摄影诊断困难,特别是早期的坐骨结核更容易漏诊、误诊。CT能清楚显示坐骨的解剖结构及周围软组织结构, MPR重组技术和三维成像能显示丰富的细微解剖结构及细小病灶,为诊断坐骨结核提供了有效的影像方法。笔者搜集2009年至2013年经过临床手术病理确诊的9例坐骨结核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分析如下。
-
本刊2015年甲状腺疾病影像重点号征文通知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规范化、准确的影像检查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B 超、CT、PET、MRI 及PET-CT。对于甲状腺小病灶,以B超检查为主,诊断准确性很高,达85%以上,但B超检查对超声科医师依赖性高,且不能提供全面的影像图像。对于甲状腺较大病灶,需要CT、PET-CT、MRI评价肿瘤侵犯范围、颈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但甲状腺为对放射线敏感器官,制约了CT、PET-CT的应用,MRI应该是甲状腺病变有前景的检查方法,但目前图像质量欠佳,应用不多。
-
大脑矢状断层脑回表盘定位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随着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及其小病灶的早期定位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学者开始用脑断层标本、CT、MR图像等进行层面上的定位研究.笔者采用脑MRI与相应脑断层标本的对照观察,借助表盘定位法在矢状面MR图像上对脑回进行定位,旨在为大脑皮质病变的影像定位诊断和脑功能研究提供新的形态学定位方法.
-
抽吸针与活检枪组合穿刺活检肺内小病灶的临床应用
穿刺活检在临床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提高穿刺活检阳性率及诊断正确率、减少并发症,一直是临床探讨的内容.笔者在临床应用中,摸索了1种活检枪与自制斜面抽吸针组合应用穿刺活检肺内小病灶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