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钉-针-板桁架结构内固定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转子间骨折临床常见,治疗不当容易出现髋内翻和肢体短缩.自2004~2006年3月,作者采用太原市绿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所产钉-针-板桁架结构内固定器(批号3070009),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半环槽外固定器治疗儿童下肢短缩及成角的护理
儿童因先天异常、骨骺损伤、感染等导致肢体短缩、成角畸形时常发生,应用外固定器延长肢体长度及矫正成角畸形,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但若护理不当,针道感染、关节僵硬等会时有发生.作者自2000年3月~2004年6月,对应用半环槽外固定器治疗儿童下肢短缩及成角畸形的13例患者进行了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组合式外固定架骨搬运术治疗难治性股骨慢性骨髓炎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架骨搬运术治疗股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13例股骨慢性骨髓炎清除后骨缺损,平均骨缺损长度8.7 cm。结果随访21~32个月,骨缺损接触并全部愈合,骨延长区骨生长满意,切口一期愈合,窦道和骨外露消失。骨延长6.8~14.5 cm,平均外固定指数19.7 d/cm。依据Paley 的评定标准进行骨愈合评定,优为11例,良为2例;功能评定优为9例,良为4例。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架骨搬运术是治疗难治性股骨慢性骨髓炎可靠方法。
-
髋关节脱位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1例报告
小儿髋关节脱位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少见,容易误诊.现就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刘×,男性,6岁,患儿于1977年2月3日在马路上玩耍,不慎被汽车碰击右大腿,伤后2小时急诊送我院门诊,经抗休克后,以"右股骨骨折"入院.体检:右大腿肿胀、畸形、异常活动、肢体短缩3cm,同侧腹股沟部及阴囊区均有淤斑.
-
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变化的研究进展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
骺板部分早闭的研究进展
骺板部分早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儿童期长管状骨骨骺骨化中心和干骺端之间形成骨性连接,从而阻碍骺板的正常生长,造成关节成角畸形或肢体短缩的一种疾病.这种骨性连接物即称为骨桥.近年来该病在实验与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将其形成原因、诊断、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CPT)是发生在儿童的一种罕见疾病,常伴随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 —1)。由于胫骨发育畸形导致胫骨成角、髓腔狭窄或囊肿,终形成不愈合的假关节[1]。自 Paget 于1891年报道该病以来,其病因机制尚未阐明[1-3]。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尽管术式不断改进,但目前仍没有一种理想的术式,术后肢体短缩、成角畸形、再骨折不愈合等风险并未降低[4]。近年来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在骨缺损及骨不连中的应用成为热点,BMPs 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 —β)超家族中的一种蛋白调节因子,对于骨及软骨的形成与修复起着关键性作用[5]。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目前已批准人重组骨性态发生蛋白-7(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rhBMP —7)以及人重组骨性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rhBMP —2)用于成人脊柱融合手术、成人胫骨开放性骨缺损及胫骨骨不连等一些特定骨科疾病[6,7]。近年来 BMP -2在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就 BMP—2在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骺板骨桥切除术治疗儿童骺板部分早闭
骺板是儿童骨骺与干骺端之间的生长活跃软骨区,具有纵向和横向生长的功能,骨折、感染、肿瘤、辐射均可导致骺板损伤.骺板损伤后可能在骨骺与干骺端之间的软骨区形成骨性连接即骨桥,使骺板全部或部分提前闭合,导致肢体短缩和(或)成角畸形.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针对临床表现的短缩和(或)成角畸形,采取诸如截骨矫形、骨骼延长或健侧骺板阻滞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
应用股骨延长术改善髋关节强直并肢体短缩患者跛行步态
目的:探讨股骨延长术在提高髋关节强直并肢体短缩年轻患者跛行步态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6至2005年共收治12名髋关节强直并肢体短缩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髓内钉进行延长.患者肢体短缩6.20~12.50(中位数8.45) cm.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协会的评定标准,所有患者都严重跛行.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无跛行11分,轻度8分,中度5分,重度0分),术前跛行评分为0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0.00~46.00(中位数38.55)个月.患者肢体延长6.00~12.50(中位数8.20) cm,残余肢体短缩0~0.50(中位数0.20)cm.患者治疗时间41.00~82.00(中位数61.50)周,延长时间14.00~38.00(中位数29.55)周.10例患者为轻度跛行,2例为中度跛行.所有患者跛行评分总分为90.00分,中位数评分8.00分(P25为8.00,P75为8.00).应用Wiicoxon 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跛行评分较较术前(0分)有明显的改善( P=0.001).结论:股骨延长术能显著改善髋关节强直并肢体短缩年轻患者的跛行步态.
-
骨痂延长治疗儿童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及肢体短缩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行骨痂延长治疗儿童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对19例儿童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患者行骨痂延长术,术前患肢平均骨缺损长度1.3cm,患肢平均短缩4.8 cm.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1~82个月,骨不连接处全部愈合,骨延长区骨生长满意.骨延长4.5~8.0cm,平均外固定指数39.7 d/cm.依据Paley的评定标准进行骨愈合评定,优为14例,良为5例;功能评定优为11例,良为8例.结论:外固定支架行骨痂延长是治疗儿童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可靠方法.
-
骨痂延长法同期治疗下肢短缩并膝内/外翻
目的 探讨骨痂延长法同期治疗成人下肢短缩并膝内/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39例成人下肢短缩并膝内/外翻患者应用骨痂延长法同期治疗短缩和膝内/外翻.结果 随访30~48个月,平均36个月,39例患者均痊愈,无骨不连、骨髓炎等并发症,优良率100%.结论 骨痴延长法同期治疗成人下肢短缩并膝内/外翻,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股骨转子间骨折小转子移位对髋关节屈曲肌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髋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多发于老年人,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Shao等[1]总结中国台湾1996至2002年期间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的总发生率为每年57.54/10 000,7年间其发生率从每年49.56/10 000增加至64.37/10 000,总体增长30%.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当合并有小转子骨折时,保守治疗易发生肢体短缩、髋内翻等并发症,所以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
-
自制外固定支架联合骨迁移法治疗下肢长骨骨折大段缺损
近年来,高能量的四肢骨折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四肢骨折,尤其是四肢粉碎性骨折,若同时伴有大段骨缺损,复位困难,骨缺损难以靠植骨完全矫正,同时有肢体短缩、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在治疗上缺乏良好的方法.我科2002年1月~2005年1月应用自行设计单侧外固定支架一次复位,同时行骨迁移术治疗四肢长骨骨缺损9例,取得满意疗效.
-
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的骨外固定技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06年6月采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62例(68侧)患者资料.肢体短缩4~16 cm,平均5.7 cm.其中,单纯短缩9侧(短缩4~8 cm,平均5.3 cm),短缩伴骨不连21侧(短缩4~7 cm,平均5.6cm),短缩伴骨缺损38侧(短缩4~16 cm,平均7.2 cm;骨缺损2~11 cm,平均3.8 cm),18侧合并感染.分别采用干骺端截骨延长、骨端端加压结合肢体延长和骨节段性转位延长术.结果 68侧经1.5~5.0年(平均3.5年)随访,所有骨不连3~7个月内愈合(平均5.0个月),肢体长度恢复,延长区平均骨愈合指数37 d/cm,感染病例无复发,外固定器针道感染率7.3%.结论 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方法简便,既可修复骨缺损又能恢复肢体长度,并可同时治疗骨感染,疗效满意.
-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系统遗传性疾病.发病率在我国约占1.1~3.8%.严重影响我国的人口素质和儿童的健康成长.患儿主要表现为肢体短缩、走路跛行或摇摆步态.1岁以内婴幼儿还不会走路,家长较难发现异常情况.因此,临床医生进行细致的临床检查显得尤为重要;早期诊断可以大大.
-
臀部巨大褥疮患者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1.1 患者,男性,76岁.因摔伤致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臀部巨大褥疮入院,一般情况差,表情痛苦,营养欠佳,心肺(-),腹部(-),右下肢外展、外旋位,肢体短缩3cm,右髋部畸形,局部肿胀、压痛,骶尾部有一16cm×7cm大小褥疮,疮面较深,组织呈黑褐色,渗血较多,经抗感染对症及支持治疗,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1996~2000年全国肢体短缩畸形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对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的肢体短缩畸形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我国肢体短缩畸形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 全国出生缺陷监测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1996~2000年全国31省、市、自治区的463~466所县级或以上的医院参加.监测对象为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的出生儿,日龄为生后7 d.监测资料逐级上报和审核,进行统计学统计.结果 1996~2000年全国肢体短缩畸形平均发生率为5.41/万,五年期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χ2=4.08,P>0.05);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发生率,但发生率没有性别差异.南方与北方省份间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间肢体短缩畸形发生率没有差异.单侧和双侧比例以及上肢和下肢比例没有差异.结论 我国肢体短缩发生率仍为高发国家,发生率有城乡差异.提高产前诊断比例有助于发生率的下降.
-
Ilizarov技术治疗断肢再植后肢体短缩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断肢再植后肢体短缩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肢体离断伤行断肢再植术的9例患者的疾病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9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均未发生深部组织感染,但其中2例出现钉道感染,加强换药后感染控制;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骨性愈合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Ilizarov技术治疗断肢再植后肢体短缩患者,有效的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断肢再植 肢体短缩 护理 -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
骨盆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创伤,多见于交通事故、压砸伤及高处坠落伤,往往为高能量所致,可引起骨盆环完整性的破裂和髋臼骨折,常伴有大出血.传统以骨牵引、悬吊、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但常因骨折复位不良造成骨盆畸形,肢体短缩疼痛,以及肢体废用性萎缩等并发症.目前多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可降低其住院和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我科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采用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64例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其发生率约占急诊骨折的17%[1].大多数病例通过传统的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对于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困难,复位后丢失率高,容易遗留肢体短缩、关节畸形、活动受限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