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康生活方式或能减轻心脏疾病基因风险
根据新研究,尽管有些人的基因对其不利,但健康习惯仍可将心脏疾病风险降低一半.该报告于2016年11月13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汇集四项独立研究中超过55,000名参与者的数据.以50种已知可以增加心血管风险的基因变异为基础,研究人员分析每个参与者罹患心脏疾病的遗传倾向.此外,他们根据4种生活习惯对每个参与者进行排名.这4种生活习惯分别为不吸烟、无肥胖(体质指数低于30)、一周至少运动一次、至少一半的时间遵循健康饮食.
-
从基因组到疾病
文章介绍了疾病基因组学的研究目标、任务、国内外研究的主要进展以及发展趋势;着重体现在基因组学与遗传学、表遗传学相结合和多学科的交叉、结合以及生物信息数护库的建立与共享.
-
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
研究基因组功能表达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基因(包括疾病基因)的识别、鉴定和克隆(包括新策略、新技术、新方法的创立和各种基因组数据的建立);基因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包括基因变异体的系统鉴定和目录的绘制、基因表达谱的编制、基因结构-功能关系的鉴定、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图的编制及与防病治病相关的基因研究等);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
疾病并非全是害
从达尔文进化论医学观点来看,疾病不适并非都是一无是处.恰恰相反,有些疾病反应很可能是人类机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刻意保留的,这类疾病基因之所以被保留,被遗传,是因为它们的优点超过了它所要付出的代价.如有脚气的人很少患肾炎;有狐臭的人身体往往比一般人更健康.
-
基因组医学、染色体组和人类疾病基因(3) 表观基因组学(Epigenomics)和人类表观基因组计划(Human Epigenome Project,HEP)
-
基因组医学、染色体组和人类疾病基因(5)基因表达调控和表观遗传调控
基因表达调控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是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桥梁,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向来认为DNA是决定生命遗传信息的核心物质,所谓"基因决定论".近年研究表明,生命遗传信息从来就不是完全由基因决定的.在不影响DNA序列的情况下,改变基因组的修饰,这种改变不仅可以影响个体的发育,还可以遗传下去,这是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的基本概念,即在生物体DNA序列未发生改变,是由于基因表达的变化而发生可遗传的性状.基因组不仅是序列包含着遗传信息,而且其修饰也记载着遗传信息.通过这一领域的新研究,将能从一个全新的视野了解生命现象.
-
基因组医学、染色体组和人类疾病基因(1)
人类基因组测序图的完成与多种疾病相关的基因陆续发现,现代医学开辟了基因组医学的领域.基因组医学从基因组研究开始又迅速地进入了蛋白质组学,染色体组和人类疾病基因的研究.在基因组医学中,人类疾病基因和基因变异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包括: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致病基因研究,复杂多基因疾病的相关基因研究和疾病易感性分析.实际上要达到揭示基因与疾病的关系;遗传背景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为疾病的预后、诊断、风险预测、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
抑制性消减杂交筛选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疾病相关基因的鉴定和克隆将会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一旦疾病基因的功能被揭示,将会对疾病发病机制产生新的认识.由于基因表达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差异性,这就为我们寻找、鉴定和克隆致病基因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抑制性消减杂交(SSH)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疾病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sis, AIS)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既往大量研究集中在骨骼、神经、肌肉和椎间盘等因素的致病机制方面.但并未找出确切病因.目前的一些研究揭示AIS具有家族聚集性,认为AIS具有遗传因素,[1-6].具有几种遗传模式,包括多基因遗传模式[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7,8]和X连锁显性遗传模式[9].并且对AIS疾病基因进行了定位研究,现综述如下.
-
基因疗法的概念还在扩展
今年6月26日,美、英、法、德、日、中等国科学家共同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已经绘出,人体全部基因的初步测序研究工作已经完成,科学家们将深入研究与各种疾病有关的基因、疾病基因与其它基因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等.预计到2010年或2020年,基因疗法将成为一种普通的治疗方法.
-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伴胼胝体发育不良六例的临床特征与maspardin基因突变分析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伴胼胝体发育不良(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with thin corpus callosum, HSP-TCC)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AR)遗传的复杂型HSP,临床极为罕见,青少年发病,表现为缓慢进展的痉挛性截瘫伴痴呆,晚期可出现肌萎缩、小脑及锥体外系症状等,头部磁共振成像(MRI)示胼胝体发育不良和脑萎缩,多见于日本[1].Mast综合征也是一种AR遗传的复杂型HSP,儿童或青少年发病,表现为缓慢进展的痉挛性截瘫,伴有痴呆、小脑和锥体外系等症状,头部MRI示胼胝体发育不良、脑萎缩和白质异常,maspardin基因是疾病基因[2].HSP-TCC与Mast综合征的关系尚不明确,从表型上分析,两者非常相似,且疾病基因都定位在15号染色体相邻位置上[3,4].因此,我们推测这两种疾病可能是同一缺陷基因所致的等位基因病.为验证这一点,我们采用DNA序列分析方法对5个HSP-TCC家族进行了maspardin基因研究.
-
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的小分子热休克蛋白22、27基因突变分析
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distal hereditary motor neuropathy,dHMN)是一组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行性变引起对称性的肌无力和肌萎缩,常成年起病,病程一般缓慢发展.到目前为止,dHMN已定位9型,其中5型疾病基因已被克隆,HSP22(heat-shock protein 22)基因和HSP27(heat shock protein 27)基因是近才克隆的基因,而且在较多的家系内发现突变.为明确我国dHMN患者是否存在HSP22和HSP27基因突变,我们应用DNA序列分析方法对15个dHMN家系先症者进行了HSP22、HSP27基因的突变检测和分析.
-
多巴胺D2、D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震颤遗传易患性的相关性研究
原发性震颤(ET)是一种其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较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遗传因素是其中之一.研究证实ET与帕金森病(PD)是相关联的疾病,二者的震颤发生机制相似,均与中枢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相关,并且,ET疾病基因FET1染色体区带与多巴胺D3受体(DRD3)基因位置相一致.为此,我们通过病例-对照设计,研究了DRD2、DRD3基因多态性与ET遗传易患性的相关性.
-
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研究现状与展望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神经肌肉疾病基因被定位克隆,基因结构及其分子发病机制得以阐明,国内不少单位相继开展了这些疾病的基因诊断、症状前诊断甚至产前基因诊断.而针对其基因治疗的研究,国内外正呈现新的热点.我们介绍其中主要疾病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九八五"计划实施三年成果总结
-
人类基因组计划现状与展望(下篇)
疾病的基因组学从"定位克隆"到"定位候选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直接始动因素是要解决包括肿瘤在内的人类疾病的分子遗传学问题,因此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另一方面,6千多种单基因遗传病和多种大面积危害人群健康的多基因疾病的致病基因和相关基因,代表了具有一定生物学冗余性的所有人类基因中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至关重要的那一部分.因此,疾病基因的定位、克隆和鉴定,是HGP各种竞争中居于核心的部分,也是HGP启动以来在社会上显示度大的成就.
-
"瘤苗"细胞因子基因转导人肝癌和胃癌细胞的研究
国际上获准进行临床实验的人类疾病基因治疗方案已达596个,我国通过国家批准的基因治疗方案仅5项,3项是肿瘤治疗方案,绝大部分临床试验方案只处在工期试验和Ⅱ期试验阶段,其中处在工期试验占66.3%,处在Ⅰ/Ⅱ期阶段的有21%,处在Ⅱ阶段11.4%,进入Ⅱ/Ⅲ期和Ⅳ期的试验方案只占1.4%.可见,目前基因治疗尚处于早期治疗阶段.
-
人类疾病基因研究
1986年,Duchenne肌营养不良、慢性肉芽肿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疾病基因的相继克隆,标志着人类疾病基因研究进入了“反向遗传学”或“定位克隆”时代。
-
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后基因组时代的主旋律
2001年2月份,6国科学共同体(美、英、日、法、德、中)和Celera公司同时宣告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基本完成[1,2],这意味着人类基因组研究取得了"结构基因组学"研究的阶段性突破,进入了以研究基因组功能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有人将之称为"后基因组时代(postgenomic era)".
-
小鼠模型与人类疾病(续)
小鼠基因组的控制改造:基因敲除 由于建立小鼠疾病模型的能力在技术开发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使我们能够向内源基因引入特定的突变,并通过小鼠的生殖系传递下去[2,32]。所需变异首先通过同源重组,引入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然后将ES细胞注射到胚囊中。ES细胞在注入胚囊后可形成各种细胞谱系。几乎所有的变异都可引入小鼠基因,包括将基因功能全部去除的全突变(null),或其他点突变。此还可造成复杂的染色体重组如大区域缺失、转位及倒位[33-38]。一旦某个人类疾病基因被克隆得到,很容易组建一个在相应基因中有相同突变的小鼠。这样组建的许多小鼠,它们与病人的表型虽然未必完全一样,但非常相似。这些小鼠即可作为人类疾病很好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