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
目的 制备亲水性多肽类药物神经毒素的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 以聚乙二醇一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嵌段共聚物(PEG-g-PECA)为载体,乳化聚合法制备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制得的核壳型纳米粒通过透射电镜、Zeta电位/粒度分布仪考察理化性质,并用透析袋法分别研究其在pH 7.4和6.8的PBS缓冲液中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PEG-g-PECA能包埋亲水性多肽神经毒素,制备的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粒径为(89.6±8.9)mm,多分散系数为(0.110±0.003),包封率为(58.43±0.62)%,Zeta电位为(-38.81±0.47)mV;在pH 7.4和6.8的PBS缓冲液中的体外释药行为均符合Weibull方程,分别为lnln[1/(1-Q)]=0.474Int-1.612 1,r=0.994 6(pH 7.4)及lnln[1/(1-Q)]=0.351Int-0.827 1,r=0.970 8(pH 6.8).结论 以PEG-g-PECA为载体制备亲水性多肽类药物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方法可行,所得纳米粒包封率较高,理化性质稳定,体外释药具有缓释制剂特征.
-
急性蜂房中毒1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蜂房中毒的原理,提高人们对蜂房药理作用的正确认识.方法:对12例急性蜂房中毒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进行观察.结果:3例出现头昏、恶心,9例出现抽搐.结论:蜂房有很广的药理作用,也有很强的毒副作用.
-
肉毒素在泌尿科的应用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属高分子蛋白神经毒素.它能引起人和动物很高的死亡率.根据毒素的抗原性不同,可将其分为A、B、C、D、E、F、G七个型,C型中有两个亚型C1和C2.而A型易于结晶成标准状态,所以对A型的结构和功能人们了解的也较多.肉毒素一般是以神经毒素和血凝素或非血凝素活性蛋白的复合体形式存在,现流通的几种肉毒素制品都是这样的复合体.
-
帕金森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疾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现多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典型特征是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神经元丧失以及多巴胺缺乏相关的典型帕金森运动特征.动物模型在阐明PD的发病机制、测试新的治疗方案及药物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啮齿类动物、树鼩和灵长类动物等采用不同造模方法所建立的PD动物模型都拥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所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和病理机制与人类有所不同.因此,在科学研究中选择所需使用的模型时必须仔细考虑.本文就主要神经毒素及转基因PD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急性重型毒蕈中毒7例救治护理体会
毒蕈主要有毒成分有毒蕈碱、类阿托品样毒素、溶血毒素、肝毒素、神经毒素。中毒后临床表现可分为4型:胃肠炎型、精神神经型、中毒性肝炎型、中毒溶血型;以中毒性肝炎型严重,病情凶险,病死率可达50%~90%[1]。我院急诊2014年8月救治急性重型毒蕈中毒7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
毒蕈中毒14例的急救护理
毒蕈俗称毒蘑菇,其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蕈碱、类阿托品样毒素、溶血毒素、肝毒素、神经毒素[1].因每种毒素的毒性和毒理作用各不相同,毒蕈中毒的症状也比较复杂,临床表现各异,重者可危及生命.我院于1999~2001年共收治毒蕈中毒14例,现将其急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立止血致过敏性休克1例护理体会
1 药物介绍1.1 立止血是由巴西蛇的毒液制备得到的,是经过分离和提纯的血凝酶,绝对不含神经毒素及其他毒素.适用于须减少或止血的各种医疗手段,如外科、内产、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临床科室的出血及出血性疾病.预防手术前用药,可减少出血倾向,避免手术部位及手术后出血.
-
聚山梨醇-80修饰的神经毒素纳米粒经大鼠鼻腔给药后体内分布研究
目的 制备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经聚山梨醇-80(P-80)修饰的神经毒素纳米粒(P-80-NT-NP),分析其经鼻腔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规律.方法 制备FITC标记的P-80-NT-NP和神经毒素纳米粒(NT-NP),经大鼠鼻腔给药后,于5、15、30、60、120、240 min采集血样,采集脑、心、肝、脾、肺、肾组织样品,以FITC标记的神经毒素(FITC-NT)为指标成分,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手段,考察NT-NP经P-80修饰前后药物在大鼠体内各组织中分布状况的差异.结果 P-80-NT-NP和NT-NP经鼻腔黏膜给药后5、15、30、60、120、240 min,药物在血浆、心、肝、脾、肺、肾和脑中均有分布,其中以肝组织中分布高,肾组织其次.给药后120 min P-80-NT-NP给药组血浆、脑中NT的质量浓度高于NT-NP组,而在肝组织中低于NT-NP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P-80可有效增加NT-NP经鼻腔吸收入脑的药量,为脑靶向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
壳聚糖神经毒素纳米粒鼻腔给药对血脑屏障开放性的影响
目的 制备壳聚糖神经毒素纳米粒(CS-NT-NP),研究其鼻腔给药对大鼠血脑屏障(BBB)开放性及小鼠血清中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酰胺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给药途径及不同神经毒素(NT)制剂给药后大鼠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的浓度;荧光显微镜定性分析EB在脑组织中的荧光强度及分布;ELISA法测定不同NT制剂鼻腔给药后小鼠血清中S100β蛋白量的变化.结果 分别与壳聚糖(CS)组和NT水溶液组比较,CS-NT-NP能明显增加大鼠脑内EB浓度,有一定时效关系,且在120 min时达到高峰(P<0.01);而鼻腔给药相较于ip和im给药,EB入脑量明显增加(P<0.01),且达峰时间短,荧光检测结果表现出相同的趋势,CS-NT-NP鼻腔给药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CS-NT-NP鼻腔给药能显著增加BBB的开放性,进一步提高脑内NT的浓度,壳聚糖纳米粒是大分子药物入脑的良好载体.
-
急性河豚毒素中毒抢救预案的临床初探
急性河豚毒素(TTX)中毒是指进食河豚鱼后发生中毒的一种急症.TTX是一种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是目前所发现的毒性大的神经毒素之一,其毒性比氰化钠还要高1 250多倍,摄入0.5 mg即可致死[1].TTX主要存在于河豚鱼的卵巢、卵、脾脏、肝脏、肾脏、血液、眼睛、腮、皮肤等,其性质稳定,日晒20 d或盐腌30 d均不能被破坏,一般烹煮也不易被破坏,只有在高温加热30 min以上或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被分解[1].
-
脑蛋白水解物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
脑蛋白水解物为猪脑组织提取、分离、精制而得的无菌制剂,内含约16种游离氨基酸[1],并含少量肽,是一种大脑所特有的肽能神经营养药物,能以多种方式作用于中枢神经,调节和改善神经元的代谢,促进突触的形成,诱导神经的分化,并进一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各种缺血和神经毒素的损害.本品可通过血脑屏障,促进脑内蛋白质合成,影响呼吸链,具有抗缺氧的保护力,改善脑内能量代谢,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和催化其他激素系统[2],提供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及辅酶前体.
-
13例毒蕈中毒致多脏器损害的预见性护理
毒蕈即野生毒蘑菇,夏秋时节自然界分布极广,外形与可食用的蘑菇相似,易被误食而中毒.其主要毒素为肝毒素、神经毒素、胃肠毒素、溶血毒素等,能兴奋交感神经,引起溶血、肝、肾、中枢神经等多脏器的损害[1].
-
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疾病的应用现状
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Botox)是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外毒素,与典型的外毒素不同,肉毒毒素并非由生活的细菌释放,而是在细菌细胞内产生无毒的前体毒素,即神经毒素和血凝素或非血凝活性蛋白的复合体,待细菌死亡自溶后游离出来,经肠道中的胰蛋白酶或细菌产生的蛋白激酶作用后方具有毒性,且能抵抗胃酸和消化酶的破坏[1].由于A型肉毒毒素(BTX-A)具有毒力强、稳定、易于生产、提纯和精制其特点,因而早被用于实验研究及临床[2].1979年美国眼科学家Scott首次在自愿者身上用Botox2A治疗斜视获得成功,1989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正式批准Botox2A作为新药用于斜视.在眼肌痉挛和面肌痉挛等肌张力障碍疾病的治疗中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A型肉毒毒素广泛应用于治疗肌张力障碍的疾病,现将其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
嗜酸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与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基本病理为慢性炎症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涉及嗜酸粒细胞(EOS),T细胞和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EOS浸润引起的气道炎症是哮喘发病的中心环节,EOS活化和释放的颗粒性蛋白是引起哮喘特征性病理改变和气道高反应性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EOS脱颗粒的多少比EOS总数更重要,EOS颗粒蛋白主要有:嗜酸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MBP),EOS阳离子蛋白(ECP),EOS过氧化物酶(EPO),以及EOS神经毒素(EDN),其中MBP的毒性作用尤其显著.注入MBP至肺组织中,气道高反应性显著增强,诱导支气管痉挛;激活中性粒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促进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破坏膜脂质双分子层,改变组织酶的活性,致细胞损伤,气道上皮脱落.在支气管哮喘和其它EOS相关疾病中,患者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MBP的浓度都增高.本文就MBP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面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河豚毒中毒的脑电图改变
河豚毒素(TTX)系小分子量非蛋白质神经毒素,河豚毒中毒后,潜伏期短、病死率高,吸收后迅速作用于末梢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使神经传导障碍,首先感觉神经麻痹,后运动神经麻痹,严重的脑干麻痹导致呼吸循环衰竭.但河豚毒中毒后脑电图改变的报道极少,我们共观察41例河豚中毒患者就其脑电图改变加以分析如下.
-
A型肉毒杆菌毒素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Bt)是肉毒杆菌产生的一种嗜神经性毒素,是迄今发现的所有神经毒素中毒性强的一种.它是人类肉毒中毒的主要致病因子,虽然人类从十八世纪已经认识到肉毒中毒,但是直到十九世纪才发现Bt,它可以使中毒的肌肉麻痹(如呼吸肌麻痹),若不能早期确诊,及时抢救,病死率很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Bt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逐渐将Bt引入临床,以治疗由于局部肌肉痉挛所导致的疾病.现就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综述如下.
-
A型肉毒毒素在治疗眼睑痉挛中的应用研究
A型肉毒毒素是一种具有肌肉麻痹作用的神经毒素.继A型肉毒毒紊成功地用于斜视治疗后,该药已成为眼睑痉挛、面肌痉挛、颈部肌张力障碍的一线治疗药物.有报道,70%~90%的眼睑痉挛病人经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后可获明显改善或中度改善,约50%的病人重获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视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减少尴尬和焦虑[1].
-
丙炔苯丙胺在帕金森治疗上的应用前景
丙炔苯丙胺(depreny1)是Ecseri1962年在匈牙利的Chinoin大药厂合成的.它是选择性单胺氧化酶B(MAO-B)不可逆抑制剂,动物实验证明[1,2],它能阻止环境神经毒素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转化为毒性的MPP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能有效提高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病人左旋多巴的疗效,并且提高PD病人的生活质量.
-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eP)是来自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疼痛.感染、外伤、代谢性疾病、化疗、手术、放射性损伤、神经毒素、神经压迫以及肿瘤浸润均可以导致NeP.本文简单介绍了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malignant neuropathic pain,MNP)的相关内容,并对国内外学者在MNP药物治疗方面的分析及研究进行概括并简要总结和评述,综述如下.
-
探索破伤风双胨干粉产毒培养基配方
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梭菌产生的神经毒素,它是至今已知的毒的毒素之一。由1315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150700,为获得高价破伤风类毒素,需用营养丰富且能刺激毒素形成与增长的培养基。因此在获取破伤风毒素的工艺中大多选取以蛋白水解液为基础,再添加适当氨基酸与维生素的培养基。目前使用酪蛋白胰酶消化液与牛肉胃酶消化液作为基础液制备的破伤风产毒培养基,虽然能够达到相对稳定的产毒量,但其制备工艺繁冗,原材料不可标准化,由此带来的不可确定因素较多,给培养基的批量生产带来不便。因此分别选用蛋白胨与酪蛋白胨干粉培养基将2种基础液进行替换,使得整个破伤风产毒培养基的制备工艺能够更简化,有益于大批量生产的标准化,是获取破伤风毒素的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