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肝纤维化重组TGF-β1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陈为;陈永平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内的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其实质是胶原和其他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衡,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er beta 1,TGF-β1)是调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物质.近来,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上提出重组TGF-β1疫苗,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围绕近年来对TGF-β1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的认识,对采用重组TGF-β1疫苗防治肝纤维化的相关探索性研究进行综述.

  • 日本血吸虫重组疫苗的研究概况

    作者:唐小牛;汪学龙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它威胁着全世界74个国家和地区约6亿人口的健康,估计感染人口约为2亿,患者2千万左右[1].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该病是所有寄生虫病中分布范围广、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多年来,防治血吸虫病一直是靠传统的吡喹酮药物化疗和杀灭钉螺的方法.但效果并非尽如人意,其原因包括多方面:首先,吡喹酮对已造成的损害组织作用甚微,且化疗药物的应用,还可能造成临床症状的不典型,使血吸虫的早期诊断难度加大,同时大规模使用吡喹酮治疗时有诱发某些虫株产生耐药性的可能;同时,血吸虫保虫宿主种类繁多,如牛、羊、鼠等哺乳动物,据统计全世界有54万头病畜,都可以作为其传染源;其次,作为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其分布的水域面积广阔,有螺面积估计约34亿平方米,加之山区丘陵地形复杂等原因,使消灭钉螺具有相当难度;第三,血吸虫尾蚴感染速度非常之快及感染后不能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易重复感染等.因此,要从根本上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应考虑借助于疫苗.

  • 结核分枝杆菌肝素结合血凝素与人IL12融合基因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赵勇;张海;赵善民;伍静;毛峰峰;郭晓雅;张彩勤;师长宏

    目的 构建表达肝素结合血凝素与人IL12融合基因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通过RT-PCR从人淋巴细胞获得hIL12基因模板,采用PCR技术克隆hIL12的P40和P35两个亚基及结核分枝杆菌的HBHA基因,通过酶切鉴定及DNA测序证实连接的基因片段均正确后,构建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SMT3-HBHA-hIL12,并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转到耻垢分枝杆菌中.分别用HBHA单克隆抗体和hIL12多克隆抗体检测HBHA和hIL12蛋白在重组耻垢分枝杆菌中的表达,并测定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生长状态的改变.结果 重组耻垢分枝杆菌构建成功,通过HBHA单抗和hIL12多抗进行免疫荧光法检测证实HBHA和hIL12均有表达,并且重组的耻垢分枝杆菌的生长速度比正常组有较大的提高.结论 成功构建了表达结核分枝杆菌HBHA基因和人IL12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为构建一种结核病的候选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

  • 兽用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建和;严亚贤;陆苹

    DNA疫苗即DNA免疫接种,是指将编码抗原的外源基因插入一表达载体中,直接接种到动物体内,于体内表达后,诱导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或体液免疫的过程.由于DNA疫苗既拥有亚单位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又兼备只有减毒疫苗或重组疫苗才有的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青睐.在兽医领域,DNA疫苗已在家禽、家畜和小动物上进行了研究,研究的首选目标是传染性病原,如: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针对的疾病包括呼吸道、胃肠道、繁殖及全身性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的DNA疫苗则主要在一些伴侣动物上进行了研究,现将这方面的进展介绍如下.

  • 结核分枝杆菌rBCG-Rv2029c重组疫苗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薛士鹏;吴建勇;宋彬;齐红双;李英;党颍徐;满永宏

    目的 构建结核分枝杆菌rBCG-Rv2029c重组疫苗并鉴定.方法 通过PCR扩增Rv2029c抗原编码基因,然后用双酶切法将Rv2029c和pMV261质粒酶切,再将酶切产物连接成rpMV261-2029c重组质粒,用电穿孔法将该质粒导入BCG中构建成rBCG-Rv2029c重组疫苗,后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的重组蛋白.结果 通过PCR成功扩增出1 020 bp的Rv2029c基因,插入到pMV261质粒中,再把融合基因成功导入BCG中,经双酶切及基因比对鉴定证实,再通过热诱导后用Western blotting显示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rBCG-Rv2029c重组活疫苗,为重组疫苗的免疫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 日本血吸虫噬菌体肽疫苗诱导小鼠免疫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颖颖;高辉;董金林;姜昌富;朱晓华

    日本血吸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1],作为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一种手段,疫苗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侯选疫苗有照射致弱尾蚴疫苗,可溶性虫卵抗原疫苗,核酸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及血吸虫多抗原肽疫苗等.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研究进展

    作者:闫笑;李天宪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n bursal disease, 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世界各国的禽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损失.自IBDV发现至今新的变异株不断出现,分子结构的改变导致病毒致病力的改变及宿主对疫苗应答的改变,使得传统的疫苗已不能控制其流行,因此各国学者对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积极研制新型有效的疫苗以达到防治的目的.

  •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在健康人群中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钟群;谌稳国;罗述斌

    目的 分析常用的两种国产重组乙肝疫苗在健康人群中接种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门诊接种乙肝疫苗的532例健康人群,按接种疫苗类别分为A组(酵母疫苗10 μg)与B组(CHO疫苗20μg),观察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发生程度.于第2、3针接种前及3针全程接种后1月和1年时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HBsAb滴度水平,并比较两组抗体的阳性率. 结果 两组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接种后1月时,B组的HBsAb GMT峰值高于A组(P<0.05).全程接种后1年B组抗体阳性率和HBsAb滴度均高于A组(P<0.05). 结论 在可按受的、等同少而轻的接种不良反应基础上,应用20 μg的CHO疫苗可使健康人群获得更大的保护效力.

  • Ag85a-卡介苗重组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张灵霞;吴雪琼;董恩军

    目的 构建结核分枝杆菌ag85a-卡介苗重组疫苗,研究其免疫原性及抗结核作用,以期获得结核病预防性或治疗性疫苗.方法 通过基因工程重组技术将结核分枝杆菌保护性抗原Ag85a的编码基因与穿梭质粒载体pYUB295重组,通过电穿孔技术导入卡介苗中,应用PCR扩增、PAGE电泳鉴定重组卡介苗.结果 通过PCR扩增获得约800 bp的ag85a基因,与穿梭表达载体pYUB295重组后,通过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测序鉴定表明ag85a基因正确插入到pYUB295质粒中.将重组质粒通过电穿孔导入卡介苗,重组卡介苗在抗性培养基上生长良好.pYUB295-ag85a重组卡介苗基因组DNA的PCR扩增以及培养上清液的PAGE电泳表明:ag85a-卡介苗重组疫苗构建正确,Ag85a蛋白在卡介苗中分泌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ag85a-卡介苗重组疫苗.

  • 枯草杆菌芽孢载体疫苗的研究及其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周珍文;胡旭初;余新炳

    枯草芽孢的良好安全性,独特的抗性及其免疫学特征,使它作为疫苗载体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哪对枯草芽孢结构、理化性状、免疫学特性,及表面表达外源蛋白的芽孢疫苗免疫学活性,重组芽孢口服疫苗对动物的免疫保护性进行综述,并对其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23 kDa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刘洪斌;戴保民;李胜富;方之茂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分布广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已有77个国家和地区有钩体病的流行,给人类和畜牧业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控制钩体病流行,目前多采用全菌死疫苗.但是,全菌死疫苗免疫持久性不强,而且需多次注射,因而有严重的局限性.因此,寻找由钩体基因编码的保护性抗原,使之持久地抵抗侵入机体的钩体,已成为钩体病研究的课题.我们前文已报道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重组质粒pDL121可表达被全钩抗血清识别的23 kDa蛋白(刘洪斌等,以Lambda gt11作载体构建赖型钩体基因文库及其重组质粒pDL121的克隆和在E.coli表达的研究.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7, 28(1):18.为了探讨pDL121的1.0 kb 017株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DNA片段可否作为钩体重组疫苗广谱保护性抗原的候选,采用SDS-PAGE制备23 kDa蛋白,免疫日本大耳兔制备抗23 kDa抗血清,Western blot鉴定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23 kDa重组抗原兔抗血清可识别pDL121体外表达23 kDa抗原产物和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017株超声抗原成份:用Western blot鉴定抗血清效价,其抗体滴度为1/12 800;用pDL121重组质粒主动免疫豚鼠,可使豚鼠抵抗强毒力株钩端螺旋体攻击,表现出免疫保护作用.本实验结果提示:该重组23 kDa抗原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能是赖型钩体017株的保护性抗原.

  • esat6-卡介苗重组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张灵霞;吴雪琼;董恩军

    目的:获得结核分枝杆菌esat6-卡介苗重组疫苗.方法:通过基因工程重组技术将结核分枝杆菌保护性抗原esat6的编码基因与穿梭质粒载体pYUB295重组,通过电穿孔技术导入卡介苗中,应用PCR扩增、PAGE电泳鉴定重组卡介苗.结果:通过PCR扩增获得300 bp左右的esat6基因,与穿梭质粒载体pYUB295重组后,通过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测序鉴定表明成功地构建了esat6基因pYUB295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通过电穿孔导入卡介苗,重组卡介苗在抗性培养基上生长良好.pYUB295-esat6-卡介苗重组疫苗基因组DNA的PCR扩增以及培养上清液的PAGE电泳表明esat6-卡介苗重组疫苗构建正确,esat6蛋白在卡介苗中分泌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esat6-卡介苗重组疫苗.

  • 幽门螺杆菌黏附素研究进展

    作者:赵亮;洪恺;李啸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定植于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革兰阴性菌,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感染率在世界人群中超过50%.目前针对Hp的感染主要是采取三联或四联抗菌疗法.然而,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成为控制Hp感染的新出路.Hp感染和致病涉及多个环节,其中Hp黏附定植于胃和十二指肠道黏膜表面是首要条件.决定Hp定居的因素包括细菌鞭毛动力,尿素酶和黏附素.黏附素作为Hp定植的物质基础,在幽门螺杆菌基因重组疫苗的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治疗性蛋白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评价

    作者:道毅俊;焦正;施孝金;钟明康

    治疗性蛋白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的高分子物质(>1 kDa),可分为多肽和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重组疫苗等.与小分子药物相比,其具有高活性、特异性强、低毒性、生物功能明确、有利于临床应用的特点.

  • DNA疫苗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作者:张霞

    DNA疫苗(DNA vaccine),又称"裸"DNA疫苗(naked DNA vaccine)、基因疫苗(genetic vaccine),是将编码特异性抗原多肽或蛋白的基因构建在表达性DNA质粒中,经一定途径进入机体内,被宿主细胞摄取后转录和翻译表达出目的抗原多肽或蛋白,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目的蛋白的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从而起到免疫保护作用[1].它既具有亚单位疫苗或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同时具有如减毒疫苗或重组疫苗等,可诱导持久而特异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广谱、简便、廉价等特点,因此是未来新型疫苗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在病毒性疾病以及肿瘤等的防治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

  • 囊尾蚴病和棘球蚴病免疫接种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克霞;刘黎黎;张志华

    世界各地采取服用抗蠕虫药和改变人们行为的方法来防治囊尾蚴病和棘球蚴病,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疫苗的研究仍是必要的,它有可能在防治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在绵羊中抗棘球蚴病和在绵羊、牛群和猪体中预防囊尾蚴病的一些有实用价值的疫苗.资料表明,重组疫苗对动物实验感染的保护率可高达80%以上,这些有潜力的疫苗在动物身上的成功,对人体用疫苗预防囊尾蚴病和棘球蚴病的研究工作受到很大的鼓舞.

  • 生物药品的开发进展及临床应用

    作者:陈素华

    当今,生物学领域飞跃发展,尤其在生物医学方面已从分子学水平、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开发出大量生物药品.目前,国际上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产品40多个,包括细胞因子类,激素类、酶类和重组疫苗等.我国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起步较晚,但跟踪、仿制、发展迅速,已从原来的单纯动物脏器制药发展为生物工程技术制药,国内已批准15个生物工程药物或疫苗投放市场.

  • EGFRvⅢ与HBcAg重组疫苗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段小艺;王健生;郭佑民;王鹏;王全颖;杨广笑

    目的:观察PEP-3/HBcAg融合蛋白疫苗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 分别接种PEP-3/HBcAg融合蛋白、HBcAg和生理盐水, 待融合蛋白组小鼠体内抗体效价达到1: 20000时终止免疫, 于每只小鼠背部皮下种植阳性Renca细胞, 2×105个/只.观察融合蛋白疫苗的抗肿瘤效应.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的坏死情况和EGFRvIII表达水平.结果:融合蛋白组、HBcAg组和生理盐水组的成瘤率分别为50%、100%和100%.生理盐水组肿瘤生长速度快, HBcAg组次之,融合蛋白组肿瘤出现晚, 生长速度慢.融合蛋白组成瘤小鼠肿瘤平均质量显著小于生理盐水组和HBcAg组(t=4.731,P=0.044;t=6.890,P=0.040);后两组肿瘤质量无统计学意义(t=0.024,P=0.382).HBcAg组和生理盐水组移植瘤呈不完全小片状坏死, 融合蛋白组移植瘤呈大片状坏死, 伴炎细胞浸润.融合蛋白组EGFRvIII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HBcAg组(t=3.157,P= 0.006;t=2.539, P=0.021), 后两者EGFRvIII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t=0.460,P=0.651).结论:PEP-3/HBcAg融合蛋白疫苗能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 并具有抗肿瘤作用.

  • 沙眼衣原体重组口服活疫苗的构建及其口服免疫的特性

    作者:白光春;李元;许福明;李别虎;薛莹;董辉;范雄林;马文煜

    目的观察所构建的沙眼衣原体(Ct)重组疫苗株对小鼠的免疫特性. 方法以减毒鼠伤寒杆菌致死性平衡系统为载体构建Ct重组疫苗株. 将重 组疫苗株用LB培养基连续传代50次,比较传代前后携带质粒、生化反应性及蛋白表达情况,以鉴定重组子的稳定性. 并以不同浓度的重组菌活菌液口服免疫BALB/c小鼠,检测外源基因的插入和表达对减毒株毒性的影响. 口服免疫后不同时间检测小鼠小肠Peyer氏结、肠系膜淋巴结、脾脏及子宫粘膜的重组菌的分布. 结果重组菌连续传代50次保持稳定,并具有较好的安全 性. 所构建的菌株仍保持在小肠、肠系膜淋巴结、脾脏及粘膜等的定居能力. 结论所构建的重组疫苗株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能形成较稳定的自限性感染.

  • 细菌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波;陈冠军;张兆山

    细菌载体疫苗是新兴现代疫苗的重要发展方向,所谓细菌载体疫苗是将所需的编码病原菌特异性抗原的DNA片段插入减毒的病原菌或者共生菌中,以提呈表达所编码的抗原,以期达到预防一种或多种疾病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当前研究的细菌载体疫苗加以介绍.

66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